《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江南地区的冬天却别具一番风味。

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色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峻壮美,却有着独特的柔美之美。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领略江南的冬季景色,感受其独特魅力。

一、晨雾云蒸霞蔚江南地区的冬天,晨起时常常出现浓雾弥漫的景象。

这浓雾有时如云蒸霞蔚,美得如同仙境一般。

晨雾缭绕的江南小镇,仿佛隐身在云端之上,朦胧、神秘。

薄雾弥漫中,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致若隐若现,让人感觉宛若置身仙境之中。

二、暖阳洒落田野虽然冬季江南地区气温较低,但阳光依然明媚。

在寒冷的冬日里,暖阳洒落在江南的田野间,照耀在小河流水上,使得整个冬季景色更加温馨动人。

冬日暖阳洒落的田野上,一片金黄,仿佛给严寒的季节带来了一丝暖意,让人倍感温暖。

三、水乡小镇宛如画卷江南地区以水乡小镇著称,冬季水乡小镇依然充满韵味。

在冬日清晨,古老的小桥流水人家在薄雾笼罩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如同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

踏着透亮的寒冬阳光漫步在水乡小镇的街巷间,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着悠然的江南生活节奏。

四、梅花腊梅如画冬日的江南地区,梅花、腊梅等花卉已经进入盛开季节。

梅花以其纯洁、高雅的品格令人为之倾倒,而腊梅的花语“风干的梅花依然香”更是传递出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江南的梅花、腊梅更多了几分冬日的静谧和素雅,盛开在庭院间,散发阵阵幽香,让人陶醉其中。

五、冬日雪景静谧如画冬季到来时,江南地区也会偶尔下上几场雪。

虽然江南的雪量不如北方那么多,但雪后的景色却同样令人陶醉。

江南的雪景宛如画卷,朵朵雪花飘落在江南的田间地头、屋顶树梢,将一切都渲染成银白色的世界。

冬日雪景静谧如画,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六、江南的冬景美不胜收无论是晨雾弥漫的清晨、暖阳洒落的田野,还是水乡小镇宛如画卷、梅花腊梅如画,亦或是冬日雪景静谧如画,江南的冬季景色都美不胜收。

冬季是江南地区的一个特殊季节,独特的冬景让人忘却严寒,享受到一份别样的美好。

通过本文的导学案,相信读者对江南的冬季景色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专题《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专题《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本文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试以一幅画面为例,说说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

2.如何理解郁达夫用绘画的技法来状物写景的特点?3.文章是要写江南的冬景,可是文章在不同的地方几次写到“散步”,这样是否有层次不清之嫌?自主探究“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

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这该如何理解呢?文法导析1.引用诗句,增添诗情画意。

文中作者对江南的雪景没有作实景描绘,而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

虽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作者在文中借诗文来补未言尽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了诗情画意。

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表现出丰厚的文学底蕴,同时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

2.语言清新,简洁清丽。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通俗形象地写出了白白的晨霜虽洒在江南的大地上,但由于稀薄而不能覆盖大地的景象;又如“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读来清淡怡神,悠闲自在,这种轻松、洒脱、自然的笔调也正反映了冬景的悠闲和作者心境的闲适。

3.巧施对比,凸显江南。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作比较,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参考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参考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3、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4、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资料链接1作者(作品)简介(见《随堂1+2》P81 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见《随堂1+2》P81 写作背景)三阅读导航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煮茗煊羊肉蛰居间或曝背铭刻闽粤丰腴乌桕赭槎桠远阜恣意2、积累下列词语(释义)亘古如斯青天碧落莫名其妙地滨大海物阜民丰2)、复读文本局部导读(一)自主探究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

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

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二)合作探究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

“民俗”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

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

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其表现的主旨是什么?3、写文章讲究笔法,如《诗经》“六义”中的“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有时候用笔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候则可以宕开一笔,再转入正题。

但这些均非闲笔,是立意笔法所需。

《江南的冬景》学案

《江南的冬景》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语言基础知识,了解作者的写景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学习重点】:探究文本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郁达夫的散文特点及写作借鉴。

【走进作者】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他对文学创作的看法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代表作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

1933年3月郁达夫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3年,为了排遣现实给他带来的苦闷,在杭州期间郁达夫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江南的冬景》就是写于此时。

【导学引领】:1.熟读文本,圈画生字词。

2.整体感知,用原文概括江南冬景的特点,找出描写了哪几幅江南冬景的画面。

3.精读文本,小组合作,共同品味每幅画面中的意境美。

4.思考作者的写景方法,探究如何进行写作借鉴。

【自学检测】一.课前预习,给下列加框的字词注音。

煮茗( ) 蛰居( ) 曝背( ) 赭色( ) 恣意( ) 乌桕( ) 丰腴( ) 槎桠( ) 泊船( ) 远阜( )剥削( ) 剥花生( ) 文件夹( ) 夹衣( )月晕( ) 晕车( ) 晕倒( )二.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本文题为《江南的冬景》,题中的江南是指哪些地方?——————————————————————————————————【合作释疑】1.快速浏览课文2-9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几幅江南冬景的画面,并试着给它们各取一个名字。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学习目标1.感悟并归纳作者笔下江南冬景的意境特点。

2.较深层次分析、探究作者写意境的“神奇”之处,看作者如何巧妙点化使景物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深层次理解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的意境,感受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景物之中的。

4.深层次理解作者笔下江南冬景与作者的关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探究任务一:依据画面拟写标题速读课文,试着给每幅画面拟写一个标题。

可尽量从文章相应语段的语句中归纳概括。

【解析】曝背谈天图,冬郊草木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任务二:感受赏析画面意境(一)巧对对子。

细读第五段,依据这幅画面来对对子,并想想这样填的理由。

满地芦花()红叶,一树白桕()寒梅。

【解析】用“映”和“乱”?你为什么用这两个动词?“映”,有色彩的对比相映,五彩缤纷而明丽,我们很小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感受过这种色彩的对比而形成的明丽的画面: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乱”,体现一股生气,有人的感情,语段中有好些语句说明这点:“饱觉着”,作者有满足的喜悦,甚至内心油然生气一股希望,“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此时的郁达夫一定内心清澈明朗,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可以说是有水彩画一般的意境,有诗一样的情意,就是诗情画意。

难怪有评论家说,郁达夫的“个性投射处”在于诗与画的相映,用诗情画意来营造意境美。

(二)配曲赏析。

大师写美,善于用眼睛捕捉,用细腻的心灵来感受,手法灵活多变,从不同的角度妙写江南的冬景,大师笔下无俗品,郁达夫先生笔下的《微雨寒村图》意境特点是什么?结合第七段,请你为它配一段相应的乐曲,并从文中找出与乐曲相和的语句,从景物的角度,从意境、手法、表达的感情等角度赏析品读。

【解析】古筝曲《琵琶语》。

意境:淡雅朦胧。

从景物的角度,从意境的角度,从表达的感情的角度,从手法的角度,作者好像不是在写文章,好像是在边听音乐边画一幅水墨画。

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其他景物有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

江南的冬景答案

江南的冬景答案

江南的冬景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文本研读部分参考答案:
1、明确: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除闽粤那些极南的气候异状之外的江南。

2、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寒郊植被图
微雨寒村图
江南雪景图
寒冬闲步图
经分组讨论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寒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以及江南雪景图等三幅画进行详细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图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一幅画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寒郊植被图:
所选意象: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意象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巧用色彩)。

在丰腴润泽的江南东郊的晴天碧落下,有白色的、红色的、有赭色的,还有带点绿意的。

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画里,使整个画面亮丽起来,泛出生气。

微雨寒村图:
所选意象:长桥、乌篷小船、细雨、灯晕。

意象特点:淡雅朦胧。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

江南雪景图;
所选意象: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红梅绽放
意象特点:高雅宁静。

作者巧借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景的雪趣,营造一种审美的意境和情趣。

4、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

7段着重场景(因情造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

5、见下一题。

6、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

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虚实结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4.1.1江南的冬景57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4.1.1江南的冬景57

江南的冬景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学知识。

2、培养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3、启发学生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一、【课前预习】:文中涉及的古诗及相关诗句的含义。

1、白居易《问刘十九》2、元·何中《辛亥元夕》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3、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唐·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含义1、【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2、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空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的酒香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3、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4、【诗文解释】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涮羊肉蛰居乌桕赭色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向搁笔搁不住二、1、词义2、默写:晚来天欲雪,?丰腴:,微雪酒香村。

莫名其妙:洋溢:前村深雪里,。

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阅读之后,请用几个具体的词语概括一下。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预习思考1.扫清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煮茗() 蛰居() 曝背() 亘古()涮羊肉() 赭色() 绿林豪客() 正月()乌桕() 恣意() 谛听() 剥削()槎桠() 丰腴() 剥花生() 夹层()间或() 中间() 夹衣() 铭记在心()月晕() 晕头转向() 搁下() 搁不住()2.作家作品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合作讨论1.理清《江南的冬景》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节)总写与的不同之处,突出的可爱。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江南的冬景导学案47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江南的冬景导学案47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答案【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

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2、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

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3、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4、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1)画出生字词煮茗(míng)蛰居(zhé)曝背(pù)亘古(gèn)煊羊肉(xuān)赭色(zhě)绿林豪客(lù)正月(zhēng)乌桕(jiù)恣意(zì)谛听(dì)剥削(bō)槎桠(chá yā)丰腴(yú)剥花生(bāo)夹层(jiá)间或(jiàn)中间(jiān)夹衣(jiā)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下(gé)搁不住(gē)(2)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016《江南的冬景》导学案附答案

016《江南的冬景》导学案附答案

WGY-YW-10-016《江南的冬景》导学案编写人:林玉丽审核人:张楠编写时间:2013-10-14【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知识链接】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阿凤,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

【学习过程】一、给标线的字注音:煊羊肉( ) 蛰居( ) 乌桕( )赭色( ) 槎桠( ) 给予( )剥花生米( ) 剥削( ) 拿出纱衫来着(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泊船( ) 湖泊( ) 月晕( )晕头转向( ) 搁笔( ) 搁不住( )二、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三、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五、合作探究,感受真情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3、寒郊散步图赏析⑴所写之景:⑵景物特点:⑶作者感受:⑷所用手法:。

4、江南冬霖图赏析⑴所写景物:⑵景物特点:⑶作者感受:⑷所用手法:5、江南雪景图赏析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

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学生进行想象再造⑴所写景物:⑵景物特点:⑶作者感受:⑷所用手法:【学习反思】1、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2、这节课有哪些收获?3、关于本篇文章还有哪些问题?一课前预习、1、煊羊肉(xuān)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泊船(bó) 湖泊(pō)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搁不住(gé)其余见《江南的冬景》ppt。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篇一:《江南的冬景》一课一练《江南的冬景》一课一练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274700)李召峰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煊(xuān)温剥(bāo)花生疲惫(bèi)濒临绝境(bīn)B、曝(bào)晒赭(zhě)色包庇(bì) 瞠目结舌(chēng)C、海滨(bīn)润(rùn)泽畸形(jī) 破绽百出(zhàn)D、甘霖(lín)深邃(suì)贮藏(zhù) 心潮澎湃(pài)2、给下面句子的空白处选填一组恰当的词语:()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冷的日子,在明天的二月尽头,最多也七八天的样子。

A、或许大约肯定只有B、也许肯定会就C、恐怕大约将总不过D、恐怕或许就总不过3、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A、“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B、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C、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D、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

4、下列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A、经过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B、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C、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郁达夫
一、课前预习,整体感知
1.文本中哪些段落直接描写江南的冬景?可以概括为几幅图画?尝试给每幅图画命名。

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寻找文眼)
二、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1.作者眼中的江南冬景很美,像一幅幅水墨画,你最喜欢哪幅图画?简要赏析并说说理由。

赏析角度:写了哪些景物?景物(色彩,意境)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
2.文本中直接描写江南冬景的文字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时而使人置身于娓娓道来的民俗风情中,时而又将人带入一方美妙的画境,那么,没有直接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3.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散步,显得那么闲适而恬淡,而文本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郁达夫何来的洒脱与闲适?如何理解?
4.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意境恬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是如此的明朗,那么作者的内心也是明朗吗?。

《江南的冬景》学案(教师版)

《江南的冬景》学案(教师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课题:《江南的冬景》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煮茗.()涮.羊肉()蛰.居()乌桕.() 赭.色() 间.或()曝.背() 铭刻() 槎桠..() 恣意()..()给予1、míng shuàn zhéjiùzhějiàn pùmíng chá yājǐ yǔzì2、成语积累。

(1)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2)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3)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2、(1)莫名其妙(2)杂七杂八(3)直截了当3、文学常识。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3、《沉沦》《屐痕处处》二、课文探究导引:(1)、学生讨论,理清思路一段(1—4节)总写江南冬景;二段(5—9节)分写江南冬景;三段(10节)亲身感受江南冬景。

(2)、研读(1—4节),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作者拿江南和哪些地方作对比?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2、和北方的夏夜比较3、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对比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3)、作者选用了那几幅画来描绘描绘江南的冬天?能不能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暖日闲谈图:可爱、自在冬郊草木图:生气微雨寒村图:悠闲、迷人江南雪景图:美丽旱冬闲步图:晴和、安适、快活。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4篇)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4篇)

金坛市第二中学钱小卫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生:不冷!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

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

(板书)(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

师:很好。

(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生:这是比较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很好。

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温暖。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很好。

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

(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生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

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生齐读,齐答):想要散步。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散步的呢?读读,画出关键句。

(板书:析关键句)生:第6节、第9节。

(教师让学生读读关键句子)生借助阅读提示后回答: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

师:很好。

(板书:挚爱)四、精读赏析,品味诗情画意师: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

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6(教师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6(教师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6(教师版)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江南的冬景(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品味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的情境特征;2、领会作者亲近自然、积极明朗的生活情趣。

二、背景资料1、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五四时著名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并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8年,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暗中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2、郁达夫的散文往往表现出直抒胸臆的率真,语言清新优美,笔调洒脱自然,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很有艺术魅力。

其中游记最佳,主要收在《屐痕处处》、《达夫游记》中。

著名画家刘海粟《漫论郁达夫》认为:“青年画家不精读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二省间的山水;不看钱塘、富春、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文汇月刊》1985.8)三、预习练习1、加点字注音:屐痕(jī)乌桕(jiù)赭色( zhě)槎桠(chá)恣意(zì)月晕(yùn)晕厥(yūn)晕车(yùn)曝背(pù)曝光(bào)湖沼(zhǎo)昭雪(zhāo)诏书(zhào)煮茗(míng)酩酊(mǐng)2、词语释义: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碧落:天空。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

”绿林豪客: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武装集团人员。

四、质疑讨论(1)从全文看,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征?举例:情调明朗(第3段) 含蓄生气(第5段)境界悠闲(第7段) 天气晴和(第9段)(2)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涉笔皆成画境,那么课文中江南的冬景具体是由哪些画面构成的呢?另外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尝试从意象与技巧两个角度稍加分析。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从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重点】同学习目标3【学习难点】同学习目标1【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阅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

【课前预习】一、知识积累1、写出至少三句关于描写江南的诗句:提示:查阅资料;初中已学诗句;上网查询。

二、基础知识1、郁达夫,原名,字。

其代表作有小说《》《》等。

提示:a、课本75页注释1;b、见导学案的知识链接;c、上网查阅资料。

2、在括号内给加粗字注音煮茗()涮羊肉()剥花生()蛰居()曝背谈天()乌桕()赭色()远阜()槎桠()()绿林豪客()恣意()搁下笔()提示:a、课文下注释;b、查字典;c、要能够默写三、课前先学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提示:快速浏览课文,阅读方法的运用:提炼、概括、整合信息。

1)本文体裁是,其特点是。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指的是。

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2)郁达夫对江南的冬景有怎样的印象?(寻找文眼)3)文中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可以概括为几幅图画?尝试给每幅图画命名。

课中探索:1、根据预习,从文中的几幅图画中找出一幅你喜欢的,并说说图画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3、从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对江南冬景的偏爱,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偏爱的?(体味作者的情感)归纳小结达标反馈阅读课文7—8节,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8节中描写雪景的诗句能否调换?为什么?3、描写江南的雪景,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3、从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散文的手法?试用这些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学习感悟知识链接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8】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8】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8】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一、整体感知(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1.正音涮羊肉( ) 蛰居( ) 乌桕( ) 赭色( )槎桠( ) 给予( ) 剥花生米( ) 剥削( )拿出纱衫来着( )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泊船( ) 湖泊( ) 月晕( ) 晕头转向( )搁笔( ) 搁不住( )2.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三)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二、品味赏析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读出意境?这几幅图都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一)屋外曝背谈天图1.听朗读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二)午后冬郊图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3.明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三)农村冬雨图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2.请同学朗读。

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四)江南雪景图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预习思考1.扫清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煮茗() 蛰居() 曝背() 亘古()涮羊肉() 赭色() 绿林豪客() 正月()乌桕() 恣意() 谛听() 剥削()槎桠() 丰腴() 剥花生() 夹层()间或() 中间() 夹衣() 铭记在心()月晕() 晕头转向() 搁下() 搁不住()2.作家作品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合作讨论1.理清《江南的冬景》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节)总写与的不同之处,突出的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审核:编制:胡雪平时间:2013.11.13 使用:高一()班第___组姓名__________课前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基础知识梳理1.给标线的字注音:煊羊肉( ) 蛰居( ) 乌桕 ( ) 赭色( )槎桠( ) 给予( ) 剥花生米( ) 剥削( )拿出纱衫来着( )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泊船( ) 湖泊( ) 月晕( ) 晕头转向( )搁笔( ) 搁不住( )2、多音字辨析①夹:夹.被()②晕:晕.倒()③搁:搁.笔()夹.层()晕.车()搁.不住()夹.肢窝④渐:渐.进()渐.染()3、字形辨认:①喧()②晖()③宵()暄()辉()霄()④恣()⑤垫()⑥摩()姿()蛰()磨()蜇()摹()4、词语集释:(1)丰腴:(身体)丰满。

(2)恩惠: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3)恣意:任意,任性。

(4)远阜:远方的土山。

(5)茗:原指某种茶叶,今泛指喝的茶。

如“香茗”“品茗”(6)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7)风和日暖:微风和畅,阳光温暖。

(8)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名,说出。

(9)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4、名句积累(1)晚来天欲雪,?(2)寒沙梅影路,。

(3)柴门闻犬吠,。

(4)前村深雪里,。

(5),绿林豪客夜知闻。

课内探究学案【品味语言,全心体验】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⑴写了哪些景物?⑵景物有何特点?⑶作者感受如何?⑷运用何种手法?3、⑴所写之景:⑵景物特点:⑶作者感受:⑷所用手法:。

4、⑴所写景物:⑵景物特点:⑶作者感受:⑷所用手法:5、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

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学生进行想象再造⑴所写景物:⑵景物特点:⑶作者感受:⑷所用手法:(三)反思总结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作者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巩固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正.当/正.月有劲./劲.草散.文/人心涣散.B.摩.登/模.板闽粤./乐.章蕴.藉/晕.头转向C. 奶酪./篱落.谨.慎/尽.量胸襟./情不自禁.D.肃.杀/星宿.含蓄./畜.牧曝.晒/铺.天盖地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D )A.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蛰)B.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鹊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鹊;气)C.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像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相)D.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舶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暄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泊;篷;喧)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A.随着现代人的装修、家居观念逐渐走向简洁、明快,一些豪宅装修得完美无缺,常常令人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意为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此处与语境不符,应为“瞠目结舌”)B.傅德志在博文中写道:“关克是陕西周老虎造假拍摄幕后黑手的证据不胜枚举,假如关克敢对簿公堂....,再拿出来让他解释也不迟。

”C.几经周折的救市案终于在参院投票过关,可以料想,在接下来的众院投票中,这个法案也会通过——哪怕它是碗毒药,美国经济现在也需要饮鸩止渴....。

D.温家宝总理对德国总理默尔克这种“不用稿子,直截了当....”的风格十分欣赏。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我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

B.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C. 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应在“理念”后补“的途径”)D.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

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衔接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D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是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⑤“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以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作为切入点。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①②C.③⑤⑥④②①D.③⑤①⑥②④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

(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不超过15个)(1)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____________7、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

(不超过12个字)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

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

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题:____________答案:6、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

(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7.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也对)二、对比阅读白马湖之冬夏丐尊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

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

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

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每日都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

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

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

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

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

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

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

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

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

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

可是究竞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

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

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

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

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

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1.《江南的冬景》中描写冬日的画意颇有诗趣,这篇文章写冬日也颇有“诗趣”,不同点在于江南冬天给作者感觉是____________ ,白马湖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 。

在写法上,两者又各侧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写的,后者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上写的。

2.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白马湖之冬”的特点。

二、语言运用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答案1、煊羊肉(xuān)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泊船(bó) 湖泊(pō)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白马湖之冬》答案1、晴和,清朗,富有生气,诗情画意。

天寒地冻,寒风怒号,湖水澎湃视觉感觉2.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衬托“忽然寒风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