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与冷战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

合集下载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时期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时期,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超级强国之间的对抗。

冷战期间,世界呈现出两极格局,即东西方阵营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明显对立。

本文将探讨冷战对两极格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历史背景、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背景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实力迅速崛起,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区域势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对立。

随着争夺欧洲势力范围、经济实力竞争、核武器军备竞赛等因素的加剧,冷战逐渐形成并持续了几十年。

二、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1. 政治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形成了明显的政治对抗态势。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奉行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国际上主张包括经济资本主义在内的自由主义,而苏联领导的东方阵营奉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倡导国家计划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2. 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的研发和部署。

双方在军事领域展开持续对抗,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 经济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经济上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苏联则通过对东欧国家实施经济援助,扩大了其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4. 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西方民主自由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与东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

三、冷战两极格局的特点1. 对抗性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呈现出极为强烈的特点。

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互相遏制和竞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区域势力分裂:冷战时期,世界呈现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的明显分裂。

各国在国际事务中选择站队,形成了两极格局,国际关系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对抗性格。

3. 战略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军备竞赛。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 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3年美 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③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 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冷战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

随着苏联的扩张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美国感到了威胁,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遏制苏联的政策。

这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首先,冷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

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的领导者,形成了东西方两个阵营。

东方阵营以苏联为核心,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等国家;西方阵营以美国为核心,包括西欧国家、日本和南韩等国家。

这种分裂让世界陷入了对抗与对立的状态,国际关系紧张。

其次,冷战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个经济体系。

西方阵营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而东方阵营则实行计划经济和封闭贸易。

这种经济体系的分裂导致了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分割,使得国际合作受到了限制。

此外,冷战也对世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核武器的大规模扩散,使世界面临了核战争的威胁。

同时,两个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代理战争和干涉行动,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这些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冷战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使得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了两个阵营中的一员,被迫选择立场。

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冲突和领土争端,使得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同时,冷战也加速了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解殖民和独立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最后,冷战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导致了文化领域的分裂。

西方阵营推崇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东方阵营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

这种分裂使得世界文化交流受到了限制,文化多样性受到了挑战。

总之,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C.逐渐走向联合
D.寻求美国的援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 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 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加强合作,逐渐走向联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 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资产阶级认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C.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 一步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8.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 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D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1
2
3
4
5
6
枷锁。故选D项。
2.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
(1)不同点
改革 背 景
措施
影响
赫鲁晓 夫改革
苏联高度集 中的经济体 制的弊端日 益暴露
取得一定效果,但对改革缺
政治和经济方 乏全面考虑,且没有触及苏

联模式的根本,最后又回到
了原状
戈尔巴 乔夫改 革
苏联处于内 外交困中
在经济、政治、 外交方面进行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全面改革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署了《北 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 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故选C项。

冷战发生的原因简短

冷战发生的原因简短

1.冷战形成的原因二战后的冷战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战后世界最根本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

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实力衰退,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轨道。

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苏联也在二战中崛起,战后初期成为世界军事和政治大国。

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同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是冷战的起因。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则是冷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

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被视为第一个冷战高潮。

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亦是冷战的产物。

美苏为中心的东西方冷战成为战后初期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基调。

2.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冷战爆发的原因三个分析层次:国际环境;国家行为动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导人个人因素;一、国际因素战后初国际环境的特点: 1、从战争到和平,和平政治取代战时政治。

二战的结束动摇了美苏同盟的政治基础。

2、国际力量对比的“两极化”。

一极是凭借强大军事经济实力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的美国,另一极是世界军事政治强国苏联。

二战前美苏之间没有重大利害冲突,二战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苏的关系。

由于战争的进程,美苏两大力量在欧洲、中东和远东等地区形成对峙。

这种力量对比两极化状况,为美苏之间的对抗创造了条件。

3、“权力真空”地带的出现“权力真空”地带指曾处于法西斯铁蹄下的北欧、中东欧。

高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实质都是为了遏 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 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 “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 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 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 共同反苏反共。
家,遏制“共产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其实质是遏制苏联,称 霸全球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实行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帮 助西欧恢复经济;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 冷战” 的战略轨道 ④军事上:北约的建立: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 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 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 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确立: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 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 塔体制。 (2)影响: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美苏冷战: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具体表现:全面的“冷战” ①德国分裂:(欧洲)
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的分裂:(亚洲)
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 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1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线索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线索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程内容]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表现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三、“冷战”局面形成的影响1.对世界局势(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两国全面对抗,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对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简称“北约”。
“华约”。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4)冷战的结果----两极格局形成
(1)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2)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互 对峙的世界状态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结束
苏联外有“和平演变”,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 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拆除柏林墙
苏联解体
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探究:综合本课内容,总结冷战的发生、发展与 世界格局变化之间有何影响?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50年代中期,伴随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 的发生,两极格局也逐渐定型;
(3)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如印度、印度尼西亚
二、冷战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两极格局的衰落)
1)、冷战发展的表现
(1)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 (2)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
从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
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根本原因: (3)思想原因: (4)经济原因:
(2)冷战爆发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②根本原因 ③思想原因 ④经济原因
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基础。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 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美国把苏联视为其全球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苏联奉行保障国家安全战略,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5. (2017· 呼伦贝尔市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 伙伴。”材料表明( B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 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 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史料应用]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学会读史] 第一场热战 ……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结合史料二, 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跟进自测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 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 此,英国( B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对手)
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原因:
P108页: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 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 国①成欧为洲世衰界落第,一美经苏济双、方势政均治力和敌军(事基强础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 掌分②二握强战制大后海,和权特平和别思制是想空由占权于主,它导一在。度战垄争断中核的武巨器大。贡苏献联而虽赢然得经很济高逊威于望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
3. 表现: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挑起)
政治 经济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标志)
1947年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
地缘政 治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对)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1.目的: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 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研读史料,分析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 2.在梳理归纳冷战发生、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分析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相互关联及两极格局的特点。 3.理解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妥协退让为前提的,认 识苏联解体对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概念辨析
1.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
2.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区别: 杜:政治上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马:淡化意识形态,隐蔽的经济手段反共反苏。
他(马歇尔)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 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与杜鲁 门主义的表述不同,马歇尔计划刻意“淡化” 意识形态,并把东欧和苏联也包括在受援国之 内。

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丘吉尔
思考: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 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哪里?
苏联及其控制下的东欧诸国。
(2)“铁幕”演说的实质是什 么?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3.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 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拨 款进行援助。这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 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②美国通过援助打开了西欧的门户,从而控制了西欧。
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
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
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
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
划”。
苏联、东欧各国也被包括在马
歇尔计划之内,但它们拒绝参加。
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
(3)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仅次于 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大国。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 制整个东欧地区。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苏联克里姆林宫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 爆炸成功。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2.揭开序幕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 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 亚 —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 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 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要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

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案含答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案含答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课前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从盟友到对手。

两国在和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的形成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

苏联等国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 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 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 速提高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①欧日:普遍衰落;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 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矛盾加剧(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两极格局下的对峙——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称为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
总结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对全球经济治理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成立于1944年的 布雷顿森林会议。IMF旨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和促进国 际经济合作,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来支持成员国的 经济发展。世界银行则致力于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减少全球贫困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两个机 构的成立加强了全球经济治理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对战 后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极格局的影响
目录
• 两极格局的形成 •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 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01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 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由于政治、 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两国 关系逐渐紧张,形成了冷战局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经济互助委员会(也称为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 由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合作组织。经互会 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 ,旨在实现经济独立和自给自足。经互会的成立对社会主 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压力和挑战。
国际法的制定和实施
两极格局推动了国际法的制定和实施。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了争取国际支持,纷纷倡导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将其作为维 护自身利益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工具。
随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兴起,国际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实施。国际法对于规范国家行为、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合 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柱。
主化和法制化。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的扩张提供条件
(5)结 果: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题)、《四国
公约》《五国公约》等
2、体系构成:《九国公约》、《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3、影 响: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 均等”的原则。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 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两极
格局
主干知识整合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国形家态利不益同的造冲成突的,矛美盾苏意识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6、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 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三次政治格局形成背景的考察。 前两次都是与世界大战有关,而多极化格局是苏联解体 后形成,是冷战的产物,与世界大战无关。本题重在考 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中考试题回眸
右图反映的情景与《凡尔赛和 约》中哪一项规定有关?
A.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 和洛林
B.不许德国拥有空军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 利的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 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 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个体农户缺乏 生产工具和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也难以合 理地使用耕地、采用机械化家具。 (2)方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特点: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散的个体农民组 织起来。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公私合营
2、冷战的表现: (1)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2)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 根源;(3)东西方两个军事政治集团实力相当, 谁都不敢轻易动武;(4)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 核弹头,彼此相互威胁;(5)经历两次世界大战 的磨难,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另:冷战的表现事例 1)政治上:“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经济上:美国实行对西 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的提出);3)军事上: “北约” “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4)在制造 机上:修筑“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5)军备竞赛上:苏联决心发展战略武器,与美国 一争高下,双方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
(4)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 ? 这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 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 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 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 社会改革,国际国内反动势力的气焰势必更 嚣张。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 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 害密切相关。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一、巩固新生政权 1、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 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剥削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1952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农民分得土 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当年的粮棉产量超 过历史最高水平。 (1)1950年6月30日,国家制定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为什么说中国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 国出兵是迫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 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所 以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6)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A、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 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 B、抗美援朝的胜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人民的民族自 尊心 C、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 环境,保障了新中国的内部建设。
5、抗美援朝: (1)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经济 建设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应朝鲜政府的要 求,1950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派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首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 (3)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经过三年浴血 奋战,中朝军队将美国侵略军赶回北纬38度 线以南。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 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6、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还具有强大 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 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 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7、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以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 就是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 (2)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 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3)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 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引申和发展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都应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 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3)土改的意义: 使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 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大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加 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有力地 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2、肃清反革命 3、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 4、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课 “两极”与“冷战”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 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 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社会主义 力量的壮大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美国企 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遏制苏联和社会 主义的影响,于是美、苏由战时的合作迅速走 向对抗,冷战由此拉开帷幕。
4.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意义: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也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 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利 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这种政策 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 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它的提出成为美 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 志。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的影响:标志着东西方对峙 格局的形成。 5.两极对峙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 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