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原理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考研政治:马哲原理汇总
一、辨证唯物论部分1、【原理名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2、【原理名称】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坚持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原理名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原理名称】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应用举例】: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
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果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得了金奖。
他的答案是:“抢救离窗口最近的。
”因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请你依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贝尔的答案好在哪儿?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还是在强调意识的来源是物质)相对独立就是不完全独立,因为意识是来源于物质的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客观的本质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造、创造规律都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参与的,是自发的;历史规律:需要人参与,是自觉的。二者都是可重复的
相互转化时需要找到那个点eg:梅兰芳能够把舞台上的失误变成经典之作,给我们什么启示?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所以说,梅兰芳的失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优秀作品
▲注意:同一是(包含差别、斗争的)这个说法隐藏着括号中的内容;二者不能单纯存在,单独起作用,应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促进事物发展
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多样的:(选项中容易只说一种,而且说是唯一的)
2、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
人为联系说法是✘
联系具有普遍性(循环、“蝴蝶效应”)★
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通过中介(环节)来实现的
物质运动和时空相互离不开,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when和where)
时空具有客观实在性,是由物质定义的(不是主观范畴)
4、实践是自然存在于社会存在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支持或制约(条件始终能支持事物的发展✘)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
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2、大综合: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学说或矛盾规律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整体是各部分有机之和。
(4)整体的作用就在于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5)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大综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1)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考研政治之马哲20条必背原理
考研:/kaoyan/
UserUser
User
Page 1
考研政治之马哲20条必背原理
以下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20条原理,希望给考生以启示。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大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治大题重点(马哲)
政治大题重点(马哲)(一):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识和实践都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要认识和发现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联系(风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1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它事物普遍联系而存在的。
2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3 联系具有多样性:有内部、外部联系;直接、间接联系;必然、偶然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三):矛盾(风1)1矛盾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2矛盾具有特殊性:各种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
3矛盾具有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求同求异、异中求同,共同发展。
4矛盾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要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总结:唯物论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全面兼顾,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要按照重点论,即干工作,多选一,要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对人或事要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实践与认识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具体的生动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概括的抽象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并且要加工制造,上升为理性认识,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分析、综合抓住事物本质,找出内在规律。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之马原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唯物论)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2个。
即何者第一性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多选)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
考研政治背诵口诀
考研政治背诵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政治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研政治背诵口诀及其回答:1. “马原”部分口诀哲学原理总结版:马哲原理记不变,辩证唯物物规律;世界统一物质性规律,永恒发展内因联系;对立统一斗争讲,质量互变循环往;现象本质两分法,科学发展规律忘。
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一)需要牢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联系的根本特性是客观的、普遍的,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我们要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 “史纲”部分口诀历史线索串为线,三代形成线索线;新旧民主转折点,五四运动新起点;国共合作和抗战,新民主主义路线;建国前夕和建国,社会主义线索;三大改造和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
回答: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需要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脉络: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些阶段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等都要有明确的认识。
3. “思修”部分口诀六大内容思修全,三带(爱国)一树(修身)很重要;四分(道德)六分(法律)一意识(意识),律己还要尊重人;恋爱独生科学看,底线不可轻易谈;成才积极投实践,勿以恶小而为之。
回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品质、法治观念、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等。
在恋爱、婚姻、家庭方面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同时,要积极投身实践,学以致用。
以上口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的背诵口诀。
通过背诵口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政治知识,提高政治成绩。
同时,背诵口诀只是辅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还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政治知识。
总之,对于考研政治背诵口诀的应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其核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其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结果,也肯定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不同社会阶级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理论构想,其核心是社会所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
二、社会思想和学说社会思想和学说是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理论构想,包括社会契约论、社会进化论、社会控制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
社会契约论是指提出国家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政治学说,主张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国民的利益而来的。
社会进化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学说,主张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社会控制论是指在社会中实现管理和控制的学说,主张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来保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分层理论是对社会层次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主张社会分层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
社会支持理论是关于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和理论,主张社会支持是社会成员在经济、情感、信息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和帮助。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党的革命斗争历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产生、党的初期探索、党的长期斗争、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
党的产生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和探索,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的形成。
党的初期探索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历程,主要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还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接触和学习。
党的长期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主要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2024 考研政治核心考点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24考研政治核心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目录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 (1)第二部分分析题考点 (12)(一)“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2(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守正创新” (13)(三)“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14)(四)“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16)(五)“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6)(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17)(七)枫桥经验、浦江经验 (18)(八)战略思维能力 (19)(九)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 (19)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2.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它理论的根本特征。
3.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5.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一切观念都有原型,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
6.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a)社会根源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阶级的斗争中c)思想: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有关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奠定了思想基础《德法年鉴》●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注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a)科学性b)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二、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a)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2.物质a)定义: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概念从这些总和中抽象出来●共性与个性、具体与抽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b)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类无法改变其客观性c)存在方式(根本属性):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空●时间的特点:一维性(不可逆)●空间特性:三维性、伸张性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e)规律●定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规律——能动(目的)●必然——偶然●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历史趋向性——人的主体选择f)人工智能: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g)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i)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在于它的物质性,基础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
考研政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18个)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是推动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的统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又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
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7、量变质变规律。
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量变到质变两种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证唯物论部分1、【原理名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2、【原理名称】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坚持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原理名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原理名称】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应用举例】: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
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果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得了金奖。
他的答案是:“抢救离窗口最近的。
”因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请你依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贝尔的答案好在哪儿?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贝尔的答案不是从美好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可以实现的选择。
(2)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贝尔没有单纯从艺术品的价值考虑,而是全面看问题,联系客观条件作出选择。
(3)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保存一件艺术品,会考虑选择价值较大的。
但在火灾的具体情况下,贝尔选择的不是最有价值的艺术晶,而是能够抢救出来的艺术品,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原理名称】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应用举例1】‘神七’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这段材料体现了辨证唯物论什么哲学道理?答: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体现了这点。
②说明了世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人类具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无限世界。
【应用举例2】材料: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答: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6、【原理名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应用举例】“世界给我l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l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7、【原理名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简言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应用举例】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8年9月26日,中国航天员顺利实现太空行走。
此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答:(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神七发射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8、【原理名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注意:此原理和“规律与人的关系原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使用时可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
“规律与人的关系原理”可表述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举例】: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