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规律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规律的基本概念,能发现、描述、创造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规律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学具:彩笔、小棒、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吗?”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的规律吗?”(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答案。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4. 创造规律(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小棒、彩笔等学具,创造一个有规律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全班交流。
5.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规律的定义规律的发现规律的创造规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规律,并描述出来。
(2)用小棒、彩笔等学具,创造一个有规律的图形。
2. 答案:(1)生活中的规律:如红绿灯的变换、楼梯的排列等。
(2)学生创作的规律图形:如ABAB排列、AABB排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规律的存在,提高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规律活动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规律活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规律”,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的第5至第7节。
第5节介绍简单的AB规律,第6节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感受规律的美,第7节则是探索AABB和ABAB等更复杂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识别简单的AB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AB规律及其延伸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规律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音乐CD、磁性教具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小积木、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简单的AB规律,如红蓝红蓝,让幼儿观察并理解规律。
用磁性教具演示如何创作具有AB规律的图案。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小积木或贴纸创作一个具有AB规律的图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创新实践(10分钟)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以AB规律为主题的画。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
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作品的规律性和创意。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规律2. 内容:AB规律:红蓝红蓝、黄绿黄绿AABB规律:红红蓝蓝、绿绿黄黄ABAB规律:红蓝红蓝、黄绿黄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具有AB、AABB或ABAB规律的画。
2. 答案示例:红蓝红蓝黄绿黄绿、红红蓝蓝绿绿黄黄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初步理解了规律的概念,并能创作出具有规律性的作品。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规律创作活动,共同体验规律的美。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优质课件优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优质课件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有趣的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规律的意义,能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颜色创造规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掌握用图形和颜色创造规律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用图形和颜色创造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有趣的规律课件、图片、贴纸、彩笔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生活中具有规律性的图片,如:彩色的地砖、排列整齐的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规律的概念,让幼儿了解规律的意义。
同时,用图片和贴纸进行示范,教幼儿如何用图形和颜色创造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和贴纸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内容:规律的意义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用图形和颜色创造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庭环境,找出具有规律性的物品,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如沙发上的抱枕,颜色规律为红、黄、蓝、红、黄、蓝……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规律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创造规律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规律现象,如树叶的排列、花朵的颜色等,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规律》,详细内容包括:探索生活中常见的规律现象,如红绿灯变化规律、衣物花纹的规律等;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描述规律、创造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规律的含义,知道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幼儿对规律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规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绿灯模型、衣物花纹图案、规律卡片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红绿灯模型,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变化的规律。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规律现象,如衣物花纹、楼梯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规律卡片,讲解规律的概念,让幼儿了解规律的含义。
(2)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规律,如ABAB、AABB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衣物花纹图案,让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
(2)幼儿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发现的规律。
4. 创造规律(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纸张、剪刀等学具,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律图案。
(2)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2)邀请幼儿分享学习收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规律2. 内容:(1)规律的含义(2)生活中的规律现象(3)发现、描述、创造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规律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规律的含义,发现、描述、创造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规律,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有趣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有趣的规律》一、引言找规律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与模式的能力。
而《有趣的规律》是一节针对大班学生的数学课,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于数字之间规律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课堂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评估方法等内容。
二、课堂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提出合理的猜想。
2.学生能够通过列举数字和找寻规律,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3.学生能够使用列点的方式将数字规律呈现出来。
4.学生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引发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简单问题:“3+6=?再加3等于多少?”–通过询问学生的答案,引发他们思考数字之间的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猜想。
2.思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组数字序列(如2, 4, 6, 8, …),要求学生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用列点的方式呈现出来。
–鼓励学生交流、分享并讨论各组的猜想和列点展示。
3.探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字序列,要求他们找出规律,并用列点的方式呈现出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数字规律的问题,例如:“如何判断一个数字是否能被2整除?”、“如何找到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等。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互相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4.总结:–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规律,并总结一个通用的找规律的方法。
–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找规律的思维运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
五、评估方法1.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数字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能力。
2.基于学生的列点展示,评估他们对于找规律的方法和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他们在解决问题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六、延伸活动1.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的数字序列,练习找规律并用列点的方式呈现出来。
小学数学趣味规律100例(一)
1 趣味平方数探秘如果规定1×1=12,2×2=22,3×3=32,…………我们就称12,22,32,……分别是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关于数的平方有许多很有趣的规律.在这里,我们一起来研究两组算式,看都有怎样的规律.(1)这是一组有趣的算式:1=12,1+2+1=22,1+2+3+2+1=32,1+2+3+4+3+2+1=42,…………想一想,再往下写,会是怎样的算式?你还能接着往下写吗?(2)下面有一组竖式:…………如果把它们改写成横式就是:12=1,112=121,1112=12321,…………想一想,下一个算式该怎样写呢?像这样的算式还能写几个?【规律】1+2+3+4+5+4+3+2+1=52,1+2+3+4+5+6+5+4+3+2+1=62,一般地,有1+2+3+……+n+……+3+2+1=n2(其中字母n代表任意的自然数).11112=1234321.像这样的算式还能继续写上五个: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11111112=1234567654321,111111112=123456787654321,1111111112=12345678987654321.2 两个自然数游戏不必计算,就能说出算式6759×78437843-7843×67596759的得数来.你有这个本领吗?其实这并不困难,只要你认真研究了下面的这几组算式的结果就可以了.请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算出算式的得数.(1)1×22-2×11 2×33-3×22 3×44-4×33 …………(2)11×2222-22×1111 12×3434-34×1212 56×7878-78×5656 …………第1页(3)222×333333-333×222222 124×234234-234×123123 …………(4)1234×56785678-5678×12341234 …………这些算式的答案如何?它们当中的奥秘是什么?【规律】这些算式的答案都是0.由两自然数连续写上两遍所得的数,那么这些算式及它们的得数都有下面的规律:因此,就有6759×78437843-7843×67596759=0.【练习】1.速算下列各题.(1)(1993×19941994-1994×19931993)÷1995(2)1×22+2×33+3×44+……+98×9999-2×11-3×22-4×33-……-99×9898(3)2345×67896789-6789×234523452.研究下列各题.(1)25×484848-48×252525(2)25×48484848-48×252525253 三个等距自然数如果今年是1994年,那么与今年相差1年的年份应该是1993年和1995年;与今年相差2年的年份是1992年和1996年;与今年相差3年的年份是1991年和1997年…….我们就称1993和1995是1994的一组等距数,1是它们的等距;1992和1996也是1994的一组等距数,2是它们的等距;1991和1997也是1994的一组等距数,3是它们的等距…….关于等距数有许多十分有趣的规律.如,任何一个数的2倍等于它的一对等距数的和.像1994这个数就有:1994×2=1993+1995;1994×2=1992+1996;1994×2=1991+1997;…………现在我们有这样一个猜想:与一个数等距的两个数的乘积会等于这个数自乘的积(即这个数的平方)吗?就拿上面的1994这个数来说,1994的平方会等于1993和1995的乘积吗?还会等于1992和1996的乘积或1991和1997的乘积吗?如果不相等,那么会相差多少呢?相差的数是不是有规律?请你先考察完下面的例子后再作结论.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麻烦,我们在例子里都选用较小的数.第2页(1)等距是1.2×2-1×3=()3×3-2×4=()4×4-3×5=()5×5-4×6=()…………(2)等距是2.3×3-1×5=()4×4-2×6=()5×5-3×7=()6×6-4×8=()…………(3)等距是3.4×4-1×7=()5×5-2×8=()6×6-3×9=()7×7-4×10=()…………(4)假设等距用a表示,那么一个数的一对等距数的乘积与这个数自乘的积相差多少呢?请你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出来.会吗?【规律】一个数(用字母b表示)的一对等距数(可用b+a和b-a表示)的乘积与这个数自乘的积不相等.它们相差等距a的平方.用式子表示就是b2-(b+a)×(b-a)=a2.【练习】请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1)19942-1993×1995(2)19942-1992×1996(3)19942-1991×1997(4)1+(22-1×3)+(32-2×4)+(42-3×5)+……+(19942-1993×1995)(5)(152-10×20)+(252-20×30)+(352-30×40)+……+(952-90×100)4 分数性质的推论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那么分数的大小不变.而有人还希望下面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实际上是错误的.但为了满足这些人的愿望,我们只要将上面的说法稍加修正就能得到一条正确的规律.怎样修正呢?读者朋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样的数,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呢?【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各自加上或减去原来的相同倍数(减去时,这个倍数小于1),分数的大小不变.用字母表示出这条规律就是很明显,这条规律可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直接导出:因此,我们这条规律是分数基本性质的推论.第3页5 探讨组数的规律用几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若干位数(在同一个数中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数字).这是我们本节需要研究的问题.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个例子.用1~9九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各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因为1~9九个数字选作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有可能,因此,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考察实际组数的情况.假如,我们先在十位上选取1~9中的某个数字,比如1吧,那么,以1作十位数的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就只有其余9-1=8(个)数字(2、3、4、5、6、7、8、9)可供选择,这样的两位数就有8个.而十位上的数字是有九个数字可供选择的,因此,总共就可以得到9×8=72(个)各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这72个两位数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我们只用1~9这些数字中的某八个数字、七个数字、六个数字、……,那么,分别可以组成多少个各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按上面的做法,用八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先选十位上的数字有八种可能的方法,接着选个位上的数字还有七种可能的方法(也可以先选个位上的数字,再选十位上的数字),因此,共可以组成8×7=56(个)不同的两位数.同理,用七个不同的数字就可以组成7×6=42(个)各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下面的情形不必由我写出,读者可能也推想到了.那么,我希望用下面的符号记录出上面的各种情形:用m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各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请读者写出答案.再来考察一个例子.用1~9九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各位数字不同的三位数?九个数字选作三位数的各位数字都有可能.假如,百位上选数字1,十位选数字2,个位上就还有除1、2以外的其余9-2=7(个)数字可以选择,就可得7个三位数.图示如下页。
发现数学中的有趣规律
发现数学中的有趣规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还蕴含着许多有趣的规律。
在数学的探索之旅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为我们带来了乐趣和启示。
本文将围绕数学中的有趣规律展开探讨。
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自然数序列,从0和1开始,后面的数都是前面两个数之和。
这个数列的规律是:0、1、1、2、3、5、8、13、21、34、55、89、144…… 发现有趣的地方是,斐波那契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其比例趋近于黄金分割(1.618……)。
这个规律在自然界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花朵的花瓣数目、叶子的排列方式等。
2. 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一项著名的数论问题,由法国数学家费马于17世纪提出。
该定理的表述是:当n大于2时,对于不含非平凡整数解的n次方程a^n + b^n = c^n来说,不存在任何整数a、b、c。
这个定理长期困扰了无数的数学家,直到1995年安德鲁·怀尔斯斯证明了这个定理的特例。
费马大定理体现了数学中的深刻思考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3. 黎曼假设黎曼假设是数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未解问题,由德国数学家黎曼于1859年提出。
该假设关注的是黎曼ζ函数的零点分布规律,即黎曼函数满足ζ(s) = 0的s值分布的特点。
虽然没有人能够证明该假设的正确性,但它在数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
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数论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 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领域中的著名问题之一,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
该猜想提出的问题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
虽然目前没有找到哥德巴赫猜想的一般证明,但已经证明了对于很大范围内的偶数都成立。
这个问题激发了数学家们对于质数性质的深入研究。
5. 黑洞数黑洞数是指一个数字,对其进行降序排列得到一个新数字,再对该新数字进行降序排列,如此循环下去,最后将会得到一个特定的数字。
例如,以495为例:495 - 954 - 459 - 954,最后陷入循环,无论初始数字是什么,最终都会陷入类似的循环。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1.作业题目:
-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
-鼓励幼儿与家长互动,共同完成作业。
2.答案:
-答案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尊重每个幼儿的思考成果。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规律意识和创造能力。
1.反思:
-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2.拓展延伸:
-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探索规律。
-鼓励幼儿将所学规律应用于其他领域,提高综合素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规律时,语言应简洁明了,语调富有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引导幼儿观察实例,引导他们主动发现规律。
2.例题讲解:
-例题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规律的基本方法。
-讲解过程中,注意语言简练、生动,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呈现。
3.随堂练习:
-练习题目应设计不同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作业设计
2.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规律概念。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2.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环节,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规律。
2.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围绕规律的认识和发现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识别并探究生活中简单的数学规律;2. 学习用符号来表述这些规律;3. 通过一系列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识别并探究生活中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幼儿学习用符号来表述这些规律,提升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识别并探究生活中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用符号来表述这些规律。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符号来表述规律,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例如,可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椅子排列,发现“一对一对”的规律;观察窗帘的打开和关闭,发现“开关交替”的规律等。
2. 讲解例题:展示教学课件,讲解生活中简单的数学规律,如“排队”、“对称”等。
例如,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让幼儿观察小动物排队的过程,发现“按身高排队”的规律;展示对称的图片,如蝴蝶、树叶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对称轴,发现“对称”的规律。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发现的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例如,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规律,如“一对一对”的规律,然后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符号,如两个小圆圈代表一对椅子。
4. 个人展示: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他们发现的规律和表示方法。
例如,邀请幼儿上台展示他们的画纸,解释他们选择的规律和表示方法,如“我用两个小圆圈表示一对椅子,因为我们发现教室里的椅子是一对一对排列的”。
5. 随堂练习:给每位幼儿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画纸上用符号表示规律。
例如,可以给幼儿发放练习题,如“请用符号表示教室里的桌子是如何排列的”,让幼儿观察桌子的排列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知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进行创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音乐CD、绘画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规律现象。
(2)展示PPT,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规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规律。
(2)教师讲解规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规律的含义。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规律创作活动,如绘画、剪纸等。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创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让幼儿理解规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规律,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1)规律现象(2)规律创作(3)规律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规律,并描述给爸爸妈妈听。
(2)运用规律,创作一幅美丽的画作。
2. 答案:(1)描述规律现象:如“我家的窗帘上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条纹,它们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的。
有趣的规律幼儿园中班教案
有趣的规律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一节“有趣的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律现象,如衣服的扣子、楼梯的台阶等;学习用图形、颜色、数字等材料创造简单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理解规律的意义。
2. 培养幼儿用图形、颜色、数字等材料创造规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能够创造简单的规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故事书、卡片、积木、磁性棒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贴纸、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通过讲故事《小兔子的规律花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规律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图中的规律现象。
2.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观察,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规律现象,并记录下来。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PPT,讲解例题,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2)让幼儿尝试用积木、磁性棒等材料创造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练习纸,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引导幼儿思考: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1)规律现象:衣服扣子、楼梯台阶等。
(2)规律材料:图形、颜色、数字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画纸上用彩笔、贴纸等材料创作一个有规律的图案。
(2)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幼儿作品,以创意为主,无固定答案。
(2)记录表,以实际观察为主,无固定答案。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规律》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规律,探索规律,运用规律。
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理解规律的概念,学会运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规律的含义,能够识别简单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规律的概念,学会运用规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学具:彩笔、画纸、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PPT,呈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2. 讲解规律:讲解规律的含义,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幼儿观察、分析,找出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操作,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规律的含义观察与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教室里的规律,用彩笔和画纸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规律,与家长分享,增强幼儿对规律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规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难点:理解规律的意义并解决问题。
补充说明:针对重点,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PPT展示、实物操作等,使幼儿对规律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结合具体例题,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规律的应用。
三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和5个有趣的心理规律
3、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罗森塔尔效应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超限效应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规律》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规律。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交流和分享。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操作活动创造出自己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规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给幼儿展示一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给幼儿讲解一组玩具的排列规律,让他们能够模仿并创造出自己的规律。
3.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观察并描述其规律。
4. 个人创作:让每个幼儿选择一种物品,观察并创造出自己的规律,然后展示给同学们。
5. 随堂练习:给幼儿发放卡片,让他们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图片、卡片、玩具等,以及幼儿创作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并画下来,明天分享给同学们。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的其他规律,如天气规律、饮食规律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卡片和玩具的使用1. 教具的选择:选择图片、卡片和玩具等幼儿们熟悉的物品作为教具,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容易观察到其中的规律。
2. 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教具的排列和组合,让幼儿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一些有趣的小规律
1:苹果定律: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2:快乐定律:遇事只要你往好处想你就会快乐,就象你如果掉进沟里,你都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你的口袋。
3:幸福定律:如果你不是总是在想自己是否是幸福的时候,你就幸福了。
4: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只有在重复这些过失的时候,你才犯了错误。
5:沉默定律:在争辩的时候,最难辩倒的观点就是沉默。
6:动力定律:动力往往来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绝望。
7: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它,如果能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8: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数是在手脚或嘴比大脑行动还快地时候产生的。
9:价值定律:当你拥有某一项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并不象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有价值。
10:化妆定律:在化妆上所花的时间有多少,就表示你自认为要掩饰的缺点有多少。
11:省时定律:如果你一开始就想节省时间,结果是反而要多花数倍的时间。
12:承诺定律:承诺未必可以保证一定做到,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出承诺,就算你做到了也没有价值。
13: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脚下,而有人站在山顶上,虽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两人的眼里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
14:混乱定律:如果你在遇上麻烦时,还是那样谨小慎微,那麻烦就会变成混乱。
15:失败定律: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而往往意味着你有可能更好的拥有时间和生命。
16: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一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另一种是从来不想停下来。
17:误解定律:被某一个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了,麻烦就很大了。
18: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没有任何结局要好。
19:升迁定律:仕入官场,每升一级,人情味就减一份。
20:升值定律:出口转内销,就可以升值,能舆论都是这样。
21:游戏定律:无论你保龄球打得多“菜”,每次往都可能有一两次全中,令你满意,高兴的下次再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规律》教案名称:有趣的规律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规律。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带有规律的图片、卡片或玩具等。
2.教师准备幼儿观察和记录规律的工具,如放大镜、相机等。
3.教师准备黏土、积木等用于幼儿进行操作和创造。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进行有趣的规律探索活动。
2.教师展示一张带有规律的图片或玩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探索规律: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展示的图片或玩具中的规律,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规律的特点。
2.教师布置小组任务,通过观察教师提供的多个场景或物品,幼儿共同发现其中的规律。
3.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讲解他们发现的规律,并进行展示。
巩固规律:1.学生反馈阶段,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和总结每个小组发现的规律。
2.教师提出另外一些没有被发现的规律,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3.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尝试寻找更多的规律,并与同伴分享。
拓展创造:1.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如黏土、积木等),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和设计符合其中一规律的作品。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和尝试,发现更多的规律,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规律的特点和重要性。
2.教师鼓励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进行评价,并给予正面的反馈。
示范扩展活动:1.给每个小组一张填充图片,要求幼儿按照规律填充缺失的部分。
2.让幼儿进行数数活动,观察数字的规律并进行记忆和拼图。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对于观察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图片、玩具等中观察到一些规律,思考并进行总结。
然而,有的幼儿在描述和讲解时还不够准确和清晰,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通过更多的规律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更多的规律,并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教案一、背景介绍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适合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探究一些事物的规律。
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习观察、发现和总结事物存在的规律;3.探究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规律,如音乐、颜色、数量等。
三、活动准备1.PPT或者白板;2.玩具积木或者其他具有颜色、形状和数量的物品;3.用于实验的物品:两个同样大小的小盆,一盒白色米饭。
四、教学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多个颜色相同的积木。
然后问孩子们是否发现了一些规律。
第二步:观察1.老师为幼儿展示一些颜色相同、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幼儿自行分类,找出其中的规律。
2.老师让幼儿观察一个颜色由淡变浓或者由浓变淡的物品,例如盆中的水。
第三步:实验探究1.给幼儿两个同样大小的小盆,让幼儿放入相同的白米饭,然后将一个小盆放在冰箱里,另一个放在室外。
每天观察两个小盆的米饭变化情况,记录变化的规律。
2.给幼儿播放一些相同的音乐,让幼儿感觉到不同的音乐是否有不同的沉浸感,然后带领幼儿总结出节奏、节拍和速度等规律。
3.让幼儿保持一定距离,分三次给孩子发放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同时让幼儿观察颜色的分布情况,然后让孩子们根据颜色的规律组队排列站成一排。
第四步:总结根据观察和实验探究的结果,让孩子们通过言语、表情、手势等方式,简单总结出观察到的规律,并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五、教学小结该科学活动以幼儿能够接触到的常见事物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分类、实验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事物存在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该活动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概念,如色彩、数量、速度、节奏等方面。
在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规律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发现身边的规律》一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衣物上的花纹、玩具的排列等;探索简单的ABAB和AABBAABB等重复规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创造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知道规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规律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创造简单规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创造简单的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创造规律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衣物、玩具等。
学具:彩笔、画纸、贴纸、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衣物、玩具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规律,让幼儿初步感知规律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ABAB和AABBAABB等规律,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
教师示范如何找出身边的规律,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图片,让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彩笔、贴纸等学具进行创作。
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积木搭建有规律的图案。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幼儿分析、讨论规律的特点。
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规律的概念ABAB和AABBAABB规律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规律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规律,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继续寻找规律现象,并与家长分享,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识别、扩展ABBABBABB\ABCABCABC模式。
2、初步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创造模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知道生活也是有规律的,并乐意去发现并创造生活中的规律。
重点、难点:
能够自创规律模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
2、幼儿操作材料:裁剪好的色卡纸每人一份,小篮子每人一个(星星、桃心、花三种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故作神秘)嗯~~到底是什么礼物呢?现在不会告诉你,只要你跟我一起闯关,全部关都闯过礼物就出来啦。
你要跟我一起闯关吗?······好,来,准备好咯。
二、第一关,到动物王国去寻找秘密。
观察发现,识别、扩展ABBABBABB\ABCABCABC模式,探索规律。
1、第一张幻灯片,发现羊和乌龟排队的规律。
师:小小班的动物正在排队做早操呢,仔细看看有哪些动物在排队,它们是怎么排的?(按一只羊一只乌龟、一只羊一只乌龟的顺序重复排列的规律)
2、第二张幻灯片,发现牛伯伯种花的规律。
师:牛伯伯的花园可漂亮啦,你发现牛伯伯种花的秘密了吗?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种的?(一朵红一朵蓝、一朵红一朵蓝的顺序重复排列的规律)
3、第三张幻灯片,感知规律的概念。
教师小结:像羊和乌龟排队做操,牛伯伯种花一样,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的方法就叫有规律的排序。
师: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地方是有规律的。
比如:每一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重复轮回的;若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每一个周的周一至周五都要上学,周六和周日休息;而周一至周四都是8:10左右来到幼儿园学习,下午4:50放学,每一天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安排我们的学习时间。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
4、第四章幻灯片,发现乌龟铺路的规律(识别ABBABBABB规律),并帮忙铺下去。
师: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生活都很有规律,瞧,乌龟正在自己家门前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呢。
它用了哪些石块呢?按什么规律来铺的?一个人铺路有点累,你能帮帮它吗?(一块三角形两块圆形重复排列的规律)
5、第五张幻灯片,发现小羊铺路的规律(识别ABCABCABC规律),并帮忙铺下去。
师:隔壁的小羊看见乌龟家的小路这么漂亮,它也想把自己家门前的小路铺得漂亮一点。
我们去看看吧。
小羊铺的路跟乌龟一样吗?它又是按什么规律来铺路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重复排列的规律)
三、第二关,亲身感受规律,听口令按指示创造规律。
这一关,提醒幼儿先弄清楚是什么规律,看一看,想一想再排队。
1、创设情景,请12名幼儿上台感受男女男女重复排列的方式规律排序。
师:幼儿园要挑选一些孩子去重庆参加幼儿舞蹈表演活动,上车之前老师要求孩子们有规律的排队。
按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这样有规律的排队。
你们会排队吗?
2、请12名孩子上台感受女男男女男男重复排列的方式有规律的排队。
先请6个孩子站成女男男女男男的排列方式,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规律,再接着往下排队。
师:第二组参加表演的孩子,老师要求排队的方法变了,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呢?你会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吗?
3、请12名孩子感受(ABBABBABB式)做不同动作的规律排序。
师:表演之前,我们要做一个造型,要求一个站着,两个蹲着。
你们会按这个规律排列吗?
4、请12孩子感受(ABCABCABC式)三种不同动作的规律排序。
12名孩子站成一排,老师请前三个孩子按口令做动作,后面的孩子观察规律做动作。
师:开始表演啦,其中有一组舞蹈动作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双手头上腕花,一个在胸前腕花,一个在两侧腕花(老师边说边示范动作请前三个孩子做动作)。
你们会按这个规律表演吗?
四、第三关,发放操作卡(色卡纸相框,贴纸),个体操作,鼓励创造性学习运用。
师:刚才你们的表演都很棒,这一关要求孩子们会用老师给你们的材料,选择两种或三种有规律的装饰相框,看谁装饰得又漂亮又与众不同。
1、简单介绍三种材料
2、个体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请幼儿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五、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师:今天的闯关活动很成功,孩子们会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还学会了创造规律的本领。
请你们以后也多多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做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
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那我给你们的礼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