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数据处理教程
测绘技术GPS数据处理步骤
测绘技术GPS数据处理步骤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现代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将GPS设备与测绘仪器结合使用,可以方便而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地球表面的各种空间数据。
然而,仅仅收集到的GPS数据并不足以提供有关地球表面特征的详细信息。
因此,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以便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GPS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是数据预处理。
在将收集到的原始GPS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例如确定是否有丢失的数据点或异常值。
此外,还需要校正GPS设备的时钟偏差和测量误差,以提高数据的精度。
第二步是数据过滤和平滑。
在许多情况下,原始GPS数据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例如多路径效应、大气延迟和仪器漂移等。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平滑处理,以消除这些干扰和噪声,使得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
常用的数据过滤和平滑方法包括差分处理、卡尔曼滤波和移动平均法等。
第三步是数据插值和外推。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GPS接收器的限制或不可控的因素,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
例如,在峡谷、高楼大厦或密林等环境中,受到遮挡而导致部分数据丢失。
此时,需要使用插值和外推方法来估计丢失数据点的位置和数值。
常用的插值和外推方法包括三次样条插值、克里金插值和多项式外推等。
第四步是数据配准和匹配。
测绘技术中常常需要将多个数据源或采样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不同数据进行配准和匹配,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参考框架和数据格式。
这涉及到空间坐标转换、数据对齐和特征匹配等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仿射变换或地理校正方法将不同图像的坐标系统对齐,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是数据分析和建模。
一旦对GPS数据进行了处理、过滤和配准,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建模了。
这可以包括对地形特征、地表变化或运动轨迹等进行定量和统计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GPS观测数据处理步骤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GPS观测数据处理步骤详解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现代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为测绘人员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GPS观测数据处理是进行测绘工作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GPS观测数据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GPS观测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解算、数据校正和结果输出。
数据采集是GPS观测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它是通过GPS接收机采集卫星信号,并记录下每颗卫星的观测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接收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获得可靠的观测数据。
数据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GPS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和修正,以消除各种误差。
首先要进行数据筛选,剔除掉不可靠或异常的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时间同步,即将所有观测数据同步到一个时间基准上。
此外,还需要对随机噪声进行滤波处理,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
数据解算是GPS观测数据处理的核心步骤,它通过将观测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和钟差等有关参数。
在数据解算过程中,需要进行卫星轨道的预测和星历的插值计算,以实现对接收机位置和钟差等参数的精确估算。
数据校正是对解算结果进行修正和校正,以消除系统误差和误差传播带来的影响。
在数据校正过程中,需要考虑大气延迟、电离层延迟、多路径效应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此外,还需要进行周跳探测和修复,以解决由于接收机或信号异常引起的观测数据中断的问题。
最后,将处理完的GPS观测数据进行结果输出,生成相应的测量文件和报告。
输出结果应包括位置坐标、高程数据和精度评定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对处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于用户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据。
综上所述,GPS观测数据处理是测绘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采集、预处理、解算、校正和结果输出等步骤的详细描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PS定位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测量任务的要求,灵活选择和调整处理方法,以获得更精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地理勘测、车辆定位等领域的定位技术,它利用卫星进行测量,并通过处理获取所需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而在实际应用中,对GPS测量数据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GPS测量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定位计算、平差处理等几个方面介绍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一、数据采集1.卫星信号接收在GPS测量中,首先要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
接收机会从卫星发射的信号中接收到卫星的定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卫星的位置、精确的时间、卫星健康状态信息等。
一般来说,接收机至少需要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定位计算。
2.观测数据记录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会记录下所接收到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卫星的位置、接收机自身的位置、接收机时钟的误差等信息。
二、数据预处理1.数据筛选在接收到的观测数据中,会包含一些干扰数据和误差数据。
这些数据会对接下来的数据处理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掉那些明显不正常的数据。
2.伪距观测值转换接收机接收到的是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而我们想要得到的是距离信息。
因此需要将接收到的到达时间转换成伪距观测值,即信号在大气层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乘以光速。
三、定位计算1.单点定位计算通过接收到的伪距观测值,接收机自身的位置信息,卫星的位置信息等数据,可以进行单点定位计算。
单点定位是指在未知参考点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信息。
2.差分定位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气层的影响以及接收机的时钟误差等因素,单点定位的精度可能不够高。
因此需要通过差分定位计算,利用已知位置的参考站的数据对接收机的数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四、平差处理1.数据平差在进行定位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观测数据和参数,这些数据和参数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一致。
为了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调整。
简述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
简述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从卫星接收器收集的原始数据到生成有用位置信息的多个步骤。
GPS数据处理
GPS数据处理一、数据导出将手持GPS接收机中的数据利用数据线传输到电脑上,然后将数据导入到Excel数据表中进行编辑,以满足GIS软件的数据格式。
操作过程如下:1)打开Excel软件,在菜单栏选择“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导入数据”功能2)打开以upt为后缀名的文件后3)导入数据单击“完成”,即可完成导入的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4)编辑数据编辑数据表,添加序号、经度、纬度、高程等字段信息,编辑后结果如下图:5)另存数据为dbf格式二、在ArcMap中加载数据1)启动ARCMAP软件,在菜单栏选“Tools→Add XY Data”工具2)选择DBF格式的数据表,X和Y坐标分别选“经度”和“纬度”3)设置输入数据的空间参考信息,单击“Edit”,弹出“空间参考”属性框,选择坐标参数为:“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World →WGS 1984.prj”,单击确定4)单击“确定”后,将文本数据导入ARCGIS中成为点图层;在TOC窗口中选择“layer”,单击右键选择“Properties”功能,设置图层显示单位为“Decimal Degrees”TOC75)在TOC窗口中,右键单击需要存储的数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Data→Export Data”,导出shape格式数据,并选择“Use the same Coordinate System as the data frame”三、利用ARCMAP编辑数据(1)几何数据编辑1)启动ArcCatalog模块,新建Shapefile文件2)在弹出的菜单中设置新建文件名、类型、空间参考信息,单击“ok”完成文件创建3)在ArcMap中加载新建的多边形文件,启动编辑功能“Start Editing”4)在编辑菜单下,选择“Snapping”功能,设置捕捉环境捕捉环境5)在“Editor”工具栏选择“Sketch Tool”,绘制多边形(2)属性数据编辑1)右键单击图层,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菜单,打开属性表单击属性表中的“Options→Add Field”选项,弹出“添加字段”对话框,设置字段名、类型等信息,单击“ok”创建字段3)输入属性信息✧编辑数据,输入相应的属性信息4)自动标注✧在TOC中右键单击需标注的图层,选择Properties选项,在弹出的“LayerProperties”对话框中,设置“Labels”选项中的“Label”为Name字段,并根据情况调整字体右键单击需要标注的图层,选择“Label Features”菜单结果如下图所示(3)保存文档在File菜单下选择“Save”选项,保存为以mxd为后缀名的文档四、输出数据1)在菜单栏选择“View→Layout View”,转到输出视图2)在菜单栏选择“Insert”,分别插入“图名、图例及比例尺”等信息3)输出数据在菜单栏选择“File→Export Map”, 设置合适的分辨率、文件名,输出图形为JPG格式,五、提交成果1)mxd文档数据2)输出的JPG图像。
GPS数据处理教程
GPS教程—5。
GPS数据处理§10。
5 GPS数据处理10。
5。
1基线解算1.观测值的处理GPS基线向量表示了各测站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测站与测站间的坐标增量。
GPS 基线向量与常规测量中的基线是有区别的,常规测量中的基线只有长度属性,而GPS基线向量则具有长度、水平方位和垂直方位等三项属性。
GPS基线向量是GPS 同步观测的直接结果,也是进行GPS网平差,获取最终点位的观测值.若在某一历元中,对k颗卫星数进行了同步观测,则可以得到k—1个双差观测值;若在整个同步观测时段内同步观测卫星的总数为l则整周未知数的数量为l—1。
在进行基线解算时,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一般并不作为未知参数,而是通过模型改正或差分处理等方法将它们消除.因此,基线解算时一般只有两类参数,一类是测站的坐标参数,数量为3;另一类是整周未知数参数(m为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数量为。
2。
基线解算基线解算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平差的过程,平差所采用的观测值主要是双差观测值。
在基线解算时,平差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和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浮动解);在第二阶段,将整周未知数固定成整数;在第三阶段,将确定了的整周未知数作为已知值,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再次进行平差解算,解求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整数解(固定解)。
(1)初始平差根据双差观测值的观测方程(需要进行线性化),组成误差方程后,然后组成法方程后,求解待定的未知参数其精度信息,其结果为:待定参数: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单位权中误差:.通过初始平差,所解算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本应为整数,但由于观测值误差、随机模型和函数模型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其结果为实数,因此,此时与实数的整周未知数参数对应的基线解被称作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或浮动解。
为了获得较好的基线解算结果,必须准确地确定出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
(2)整周未知数的确定第二节已提及,此处不再详述。
GPS数据处理
第二节 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链接插件 实例演示:链接插件
第三节 南方NGS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链接插件
课程结束
第三节 南方NGS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链接插件
课程结束
第三节 南方NGS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链接插件
课程结束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九章 GPS数据处理
第一节 GPS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传输——手簿输入——数据加工——数据预处
理——基线解算——重复基线检验——同步环检验——异步 环检验(以上为当天应完成的任务)——重测与补测—— WGS-84中无约束平差——网精度分析——北京54/80/地方 独立中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约束平差——二维平差—— 成果报告——技术总结。
97对闭合差(10-6):2,3,6,9,9 同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10-6):3,5,10,15,15
异步环闭合差:分量 wx , wy , wz 2 n ; 环闭合差 w wx2 wy2 wz2 2 3n
重复基线长度较差: ds 2 2
第二节 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简述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
简述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和步骤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GPS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和结果的过程。
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四个步骤。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数据采集阶段。
GPS数据的采集是通过GPS接收器获得,GPS接收器可以测量卫星信号和计算位置、速度、时间、姿态等信息。
GPS接收器具有天线接收GPS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包括卫星信号和地面干扰信号,卫星信号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发出的,地面干扰信号则是由城市的建筑物、树木等形成的。
接收到的信号会被GPS 接收器搜集并保存下来,形成GPS原始数据。
接着是数据预处理阶段。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GPS 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
清洗就是对数据进行去噪声,去除异常值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筛选则是对数据进行筛选,选择需要的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如时钟误差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等,保证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
然后是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是对预处理过的GPS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主要包括轨迹重建、速度计算、加速度计算、路网匹配等过程。
轨迹重建是将GPS数据点连接成轨迹,并对轨迹进行分段处理。
速度计算是根据轨迹数据计算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计算是根据速度数据计算车辆的加速度。
路网匹配是将轨迹数据匹配到实际的道路上,得到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轨迹。
最后是结果展示阶段。
在结果展示阶段,将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分析结果。
主要包括轨迹图、速度图、加速度图、轨迹匹配图等展示方式。
公路交通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展示结果了解车辆的行驶轨迹、行驶速度和行驶状态,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四个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处理和精心设计,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论GPS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优化方式
论GPS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优化方式。
一、GPS测量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预处理GPS数据预处理包括了资料收集、数据筛选、数据校正、数据过滤、数据插值等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数据校正,由于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遭受导航信号、地球大气层、接收机时间、传输媒介等干扰,导致GPS采集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因此需要对GPS数据进行校正。
数据校正包括了数据预处理、误差模型建立、误差分析和校正方法等步骤。
2、数据处理GPS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了基准的选择和建立、数据分析和拟合、解算算法和数据融合等步骤。
基准的选择和建立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明确使用的基准坐标系,例如WGS84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等。
数据分析和拟合是指采用数学模型对GPS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方法。
解算算法与数据融合主要是指将GPS数据与其他信息进行融合,例如地图数据、气象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二、GPS测量数据处理优化方式1、信号接收优化GPS信号接收优化是指改善信号接收的操作和环境,例如改善接收机本身的性能、选用合适的天线、改善接收机自身的环境、减少信号干扰等。
2、误差模型优化误差模型建立是将误差分为多个部分,例如常数误差、轨道误差、大气误差、接收机误差等,然后对各部分误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模拟和处理。
误差模型的优化一方面是对误差模型进行精细化建模,另一方面是通过分析误差来源和数据特性来对误差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3、算法优化GPS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减少计算量,提高算法计算速度和鲁棒性,改进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例如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非线性滤波问题。
4、数据融合优化数据融合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信息综合起来,以提高得到的GPS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高研究结果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数据融合的优化可以通过改进融合算法、改善数据质量和改进数据采集的设计等来实现。
5、差分处理差分GPS是基于两个接收机之间的同步观测数据得到相对的精密定位,其可以有效地消除接收机和卫星的共同误差,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TBCGPS数据处理简要流程
TBCGPS数据处理简要流程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的流程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信号解算、数据校正和数据分析等几个主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GPS数据处理的流程。
1.数据采集: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来确定位置,同时还可以记录位置、速度和时间等相关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是实时进行的,也可以是离线的。
实时数据采集通常用于车辆导航、移动设备和船舶等实时定位应用;离线数据采集通常用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野值处理和补偿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去除采集到的异常数据,如误差较大或无效的数据点;野值处理是指对异常数据进行修正或剔除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补偿是指对时钟误差、电离层延迟和大气延迟等误差进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精度。
3.信号解算:信号解算是指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通常有单点解算、差分解算和网络解算等方法。
单点解算是指仅使用单个接收器进行位置计算,精度较低;差分解算是指使用多个接收器共同进行位置计算,通过测量接收器间的差异来降低误差,精度较高;网络解算是指利用网络连接的多个接收器进行位置计算,进一步提高精度。
4.数据校正:数据校正是指对解算得到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修正,校正的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校正方法包括永久性(如大地水准面)和临时性(如地球自转、地壳运动)的校正。
永久性校正通常使用大地基准系统来修正解算结果,临时性校正则根据地球运动的模型来修正解算结果。
5.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解算得到的位置和速度等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轨迹分析、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和位置相关性分析等。
轨迹分析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路径和行为;速度分析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变化;加速度分析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和变化;位置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不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
综上所述,TBCGPS数据处理的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信号解算、数据校正和数据分析等几个主要步骤。
gp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
gp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静态数据处理1.处理软件的打开打开电脑“开始——程序——华测静态处理——静态处理软件”或者直接打开桌面上的快捷方式。
2.新建任务的建立及坐标系统的选择新建任务时,虽然坐标系统已经选定,但可以对于中央子午线或者是投影高等进行相应的改动或新建。
点击“工具”——“坐标系管理”新建任务:“文件—创建项目”根据要求选择保存路径及文件名的命名,根据用户要求选择适当的坐标系3.数据的导入选择“文件”——“导入”,选择相应的数据类型,然后确定导入。
4.数据检查(1)数据导入后,检查相应点的点名、仪器高、天线类型等等,对于有问题的数据要及时更改。
丢失星历的数据要找到相应的同时段观测数据,将其星历用于该数据中,以便于数据的处理然后通过“检查”——“观测文件检查”,查处里面个别点点名命名(2) 错误等,重新命名,然后再反复查看,“观测文件检查”直到所有基线全部连同为止。
5.基线的处理数据检查没有问题之后,点击“静态基线” ——“处理全部基线”,等基线全部处理完后,对于“Radio”值比较小的进行单独处理,保证Radio值大于3。
6.网平差(1)已知点的输入在观测站点里:右击——属性,点击“已知点坐标”,选择“固定方式”,如XY、XYH等(2)网平差设置在“网平差”——“网平差设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三维平差,二维平差,水准高程拟合,如果中央子午线需要改,就在“重置中央子午线”,重新输入改正后的中央子午线,注意度分秒要用“:”分开,比如106度30分就输成 106:30,其他的如自由网平差,二维平差设置,高程拟合方案等都可以默认。
(3)网平差在“网平差”里点击“进行网平差”,就会弹出下图窗口,点击“确定”,然后点击“成果”——“成果报告”,查看平差成果,平差报告会以网页的形式打开。
7.成果检查如果基线处理后,成果报告中“τ(Tau)检验直方图”分布要在“-1—+1”之间,基线向量改正数要在用户要求范围内。
GPS数据处理方法
GPS数据处理全部程序
1.从“文件”中选择“新建”,确定项目名称,控制网等级,坐标系
统。
点击“确定”。
2.从“文件”中或快捷键“增加观测文件”,选择正确的路径,“全
选”或部分选定后确定
3.开始“基线解算”,根据适当情况选择“全部解算”、“解算增加基
线”等。
下一步:
(1)自左方列表中点击“基线列表”,可以看出基线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单击右键,通过改变“高度截止角”和“历元间
隔”在当前页面再次解算,若还不合格反复改变“高度截止
角”和“历元间隔”直到合格为止。
(2)自左方列表中点击“闭和环”,一般合格,若不合格系统会自动禁用,若只表明“超限”,可通过右键禁用此基线。
(3)自左方列表中点击“重复基线”,一般通过以上两步后,“质量”为“合格”或“剔除”。
4.开始进行“平差处理”
(1)先选择自动处理,这时系统会自动选定合格基线组网。
(2)开始输入数据,将已知点坐标正确输入,确定。
(3)进行“平差处理”,首先进行“三维平差”再进行“二维平差”,然后“高程拟合”
处理完毕,可以看到“平差成果表”所有的未知点坐标已经算出。
在二维平差下还可以看到平差后的坐标和点位精度。
保存文件,保存时可存为其他格式,自“成果”中的“成果报告”可存为直接用记事本形式的文件。
GPS数据处理流程
GPS数据处理
1、单击“文件”新建项目,设置“项目属性”中的“单
位和格式”
2、如果测量设备菜单中没有所用的GPS型号应先建立新
设备,单击“Trimble测量”工具条中的“测量设备”按钮,单击“创建新设备”图标,选择创建设备类型为“GPS接收机4000系列”,并为所创建的新设备命名。
3、将GPS接收机通过电缆线与电脑连接,单击设备名称
并打开进行数据传输。
4、输入测站信息(点名、天线高)。
5、将数据备份,以便恢复传输的数据。
6、处理GPS基线。
7、若显示有红色测线,表明需要对观测信号进行剔除。
单击“视图”中的Timeline禁止卫星信号周跳较大的时段。
8、对剔除了观测时段的基线(选中)重新处理,并保存。
9、若仍是红线,查看基线处理报告(选中基线,单击报
告中的基线处理报告)中的残差图,删除相位不合格卫星。
10、重复7、8、9直到所有基线为黄色,然后进行平差。
11、平差后查看平差报告。
单击平差项下的平差,单击平
差总结:
(1)查看参考因子(应在1.0左右)
(2)查看统计总结,X方检验若失败则应加权。
单击
平差下“加权”,选择纯量类型为自动。
12、再进行平差,重复10直到X方检验通过。
查看报告中
的“变化量项”坐标变化量应为0,否则应再平差,直至变化量为0,至此WGS84坐标系中无约束平差完成。
13、单击测量按钮中“反算”可反算基线长度、高差。
14、。
测绘技术中GPS数据后处理的方法与步骤
测绘技术中GPS数据后处理的方法与步骤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的定位技术。
它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极大地提高了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GPS原始数据并不总是完全准确可靠的。
因此,对GPS数据进行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GPS数据后处理的方法与步骤。
一、数据的收集与导入GPS数据的后处理需要从GPS接收机中收集原始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文本文件或RINEX文件的形式存储,并且可以通过电脑或数据处理软件导入。
在导入数据之前,首先需要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预处理在进行GPS数据的后处理之前,需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
这包括消除数据的系统性误差,比如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和大气延迟等。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减小噪声的影响。
三、数据的基线解算基线解算是GPS数据后处理的核心环节。
它利用一组基准站和待测站的观测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基线解算可以采用静态方式或动态方式进行。
静态方式适用于对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动态方式适用于动态测量和导航应用。
四、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在进行基线解算之后,需要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根据已知的测量参数和观测数据,估计未知参数,如坐标、高程等。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以评估解算结果的可靠性。
五、数据后处理和质量控制数据后处理是对解算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修正。
这包括相位平滑和整周模糊度解算等技术,以提高解算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解算结果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六、结果分析和可视化完成数据后处理之后,需要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可视化。
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测点的坐标差异,可以评估地质变形或结构变化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
结论:GPS数据后处理是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PS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GPS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导航系统、地图定位还是位置服务,GPS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除了信号接收和卫星定位之外,数据处理方法也十分关键。
本文将探讨GPS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处理GPS 测量数据的重要知识。
一、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在进行GPS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
GPS信号通过卫星发送到接收器,接收器将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记录下来。
然而,原始数据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噪音、误差等干扰因素,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
1. 时钟偏差校正GPS接收器的时钟通常未能与卫星的原子钟完全同步,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准确计算接收信号的时间差,需要对时钟偏差进行校正。
2. 数据滤波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异常值,如干扰信号、信号丢失等。
为了减少这些异常值对数据的影响,可以采用滤波方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
二、数据解算与定位数据收集与预处理之后,需要进行数据解算与定位,以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
1. 数据解算通过对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解算,可以计算出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并确定卫星位置。
常用的解算方法有最小二乘法、Kalman滤波等。
2. 静态定位静态定位是指在静止状态下进行GPS定位,通过对多个卫星的信号进行解算,可以获得接收器的三维坐标信息。
静态定位适用于建筑物测量、地壳运动等领域。
3. 动态定位动态定位是指在运动状态下进行GPS定位,该方法适用于车辆导航、航空导航等场景。
通过不断接收卫星信号,并结合加速度传感器等辅助信息,可以实时计算出车辆或飞行器的位置。
三、数据精度评估与误差分析在进行GPS测量时,数据精度的评估和误差的分析至关重要。
只有了解数据的精度和误差来源,才能更好地应用GPS测量结果。
1. 精度评估通过与地面控制点或其他精度更高的测量方法进行比对,可以评估GPS测量结果的精度。
GPS静态控制网数据处理步骤
GPS静态控制网数据处理步骤(华测X90F型)首先检查电脑中是否已经安装了华测Compass数据处理软件和华测“数据处理”小软件,如没有,则应先安装。
数据传输:一、数据连线:用数据线使GPS接收机圆形口连至电脑端串行口;二、启动“数据下载”小软件(或启动华测Compass数据处理软件---工具---数据传输),则出现数据传输(COM)界面;三、GPS开机,则几秒钟后GPS机中的原始记录数据自动显示在右侧上部窗口中,列表显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文件大小、测站名、天线高、…;四、选择数据下载格式:瑄“工具”---“选项”----“GPS Compass 格式[.HCN]”—“确定”。
五、导出数据:1.首先指定下载路径:在左边窗口中选择一个文件夹(应提前建立一个存放数据的文件夹);2.在右侧上部数据列表中,通过观察每行数据的记录、结束时间、文件大小等,辨认其为欲下载的数据并选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数据导出”,则GPS机中被选中的数据被下载到刚才指定的文件夹中,并显示在右侧下部窗口列表中,有下载时间;3.关闭数据传输窗口。
基线处理(平差准备):六、启动华测Compass数据处理软件,选“文件”----“新建项目”---指定数据处理存放的文件夹,并选择坐标系,如:beijing54。
---“创建”。
七、数据导入:选“文件”---“导入”---选“Compass格式的观测数据”---“确定”----选已经下载到电脑上的原始数据(后缀HCN文件全选)---“打开”---依次导入各台GPS机的下载数据(重复操作)。
所有导入的数据全部显示在右侧大窗口中,可以查看每个数据的文件名、点名(用仪器号码表示)、时段名称、起止观测时间(加上了8小时)。
八、输入测站点名、天线高:分别右键单击右侧窗口中每个观测数据----“属性”---“通用”---“观测站”输入实际点名、点击“修改”输入天线高(输入量取的斜高值,“测量方法”也选“天线斜高”、“天线类型”选“X90内置天线”)---“确定”;(此时,选菜单中“检查”---自动搜索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等并无结果显示);点击左侧窗口的基线向量,右侧大窗口的基线数据显示“未知”。
GPS静态数据处理说明书7
GPS静态数据处理说明书7GPS静态数据处理说明书一、概述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来确定地理位置的系统。
在GPS测量中,静态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精确的位置和测量结果。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GPS静态数据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二、数据采集1. 设备准备:确保GPS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量充足,并且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2. 数据采集设置:根据实际需求设置GPS设备的采样间隔、观测时长等参数,并确保设备能够记录下所有必要的观测数据。
三、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导入:将采集到的GPS观测数据导入到处理软件中。
常用的处理软件有XX软件、XX软件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
2. 数据预处理:对导入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筛选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编辑: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编辑和筛选,去除不必要的数据点和异常值,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4. 数据平差:利用平差方法对编辑后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坐标和测量结果。
常用的平差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等。
5. 结果分析:对处理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精度评定、误差分析等。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图表。
6. 结果输出:将处理结果输出为标准格式的文件,以便于后续的使用和分享。
常见的输出格式有TXT、CSV等。
四、数据处理方法1. 单基线法:适用于只有一个已知坐标的基准站点的场景。
通过与基准站点的差分处理,计算其他观测点的坐标和测量结果。
2. 多基线法:适用于有多个已知坐标的基准站点的场景。
通过与多个基准站点的差分处理,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3. 网络平差法:适用于大范围、复杂地形的测量场景。
通过建立网络模型,利用所有观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五、数据处理注意事项1. 数据质量: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和观测时间,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传输:将GPS接收机记录的观测数据传输到存储设备。
2. 数据分流:通过解码将各种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冗余信息,形成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
3. 统一数据格式: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项目和采样密度和观测值数据单位统一为标准化的文件格式,以便统一处理。
4. 轨道参数平滑处理: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平滑GPS卫星每小时发送的轨
道参数,使观测时段的卫星轨道标准化。
5. 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
6. 观测值修正:对观测值进行必要修改,在GPS观测值中加入对流层改正,单频接收的观测值中加入电离层改正。
7. 数据预处理: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净化观测值,提高观测值的精度。
一般的数据处理软件都采用站星双差观测值。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关于GPS数据处理流程的文献、资料,或者咨询
相关专家。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是现代测量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并讨论GPS数据的处理方法。
一、GPS测量操作
1.设备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GPS接收器,通常是一个手持设备或安装在测量仪器上的设备。
确保设备电量足够,并检查所在位置的可见卫星数量和信号强度。
2.信号接收:打开GPS接收器并等待接收信号。
通常,接收器需要至少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一旦接收到足够的信号,接收器将开始计算位置。
3.数据记录:接收器会记录测量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接收器的其他功能,例如记录测量点照片、声音等信息。
4.数据处理:一旦完成测量任务,需要将数据从GPS接收器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GPS数据处理
1.数据导出:将GPS接收器中记录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上。
通常,可以通过USB或蓝牙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3. 数据转换:将GPS数据转换为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例如经度和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系统。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例如ArcGIS或AutoCAD等。
4.数据分析: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高程差,或者绘制测量点的分布图、等高线图等。
5.数据可视化:利用数据处理软件绘制测量结果的图表和图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测量结果,并做出决策。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南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南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数据处理软件在现代定位与导航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将收集到的卫星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本文将简要介绍GPS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南,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这一强大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软件准备在开始使用GPS数据处理软件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相关软件和数据。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优秀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可供选择,如Trimble Business Center,Leica Geo Office,以及GNSS Solutions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同样重要的是,用户还需要收集GPS接收器或测量设备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后续处理和分析的基础。
二、数据导入与处理在打开GPS数据处理软件后,用户需要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导入软件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软件会提供导入功能,用户只需按照软件的指引选择正确的文件格式,并将原始数据导入到软件中即可。
导入数据后,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解算和处理,生成可用的位置信息。
三、差分校正与精度提升在数据导入后,用户可以选择进行差分校正以提高定位精度。
差分校正是指利用参考站数据对移动站数据进行校正,以消除误差。
通常情况下,GPS数据处理软件会提供多种差分校正方法,如实时差分、差分GPS、以及虚拟基站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校正方法,并按照软件的指引进行操作。
差分校正完成后,用户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除了基本的定位功能之外,GPS数据处理软件还经常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
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生成轨迹图、速度图、高程图等,以便更直观地了解采集到的数据。
同时,软件还通常提供数据导出功能,用户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出为各种格式,便于进一步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观测时段,对同一条基线的观测结果,就是所谓重复基线。这些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就是重复基线较差。
总结
、 和 这几个质量指标只具有某种相对意义,它们数值的高低不能绝对的说明基线质量的高低。若 偏大,则说明观测值质量较差,若 值较大,则说明观测条件较差。
10.5.4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约束平差: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值完全是GPS观测值(即GPS基线向量),而且,在平差时引入了使得GPS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起的变形的外部起算数据。
联合平差: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值除了GPS观测值以外,还采用了地面常规观测值,这些地面常规观测值包括边长、方向、角度等观测值等。
2.平差过程
(1)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量网
4.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的过程一般是自动进行的,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
5.基线质量的检验
基线解算完毕后,基线结果并不能马上用于后续的处理,还必须对基线的质量进行检验,只有质量合格的基线才能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如果不合格,则需要对基线进行重新解算或重新测量。基线的质量检验需要通过 、 、 、同步环闭和差、异步环闭和差和重复基线较差来进行。
4)选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环的基线向量;
5)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向量。
(2)三维无约束平差
在构成了GPS基线向量网后,需要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通过无约束平差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根据无约束平差的结果,判别在所构成的GPS网中是否有粗差基线,如发现含有粗差的基线,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必须使得最后用于构网的所有基线向量均满足质量要求。
7.异步环闭合差
不是完全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称为异步环,异步环的闭合差称为异步环闭合差。
当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的质量是合格的;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个相邻的异步环或重复基线来进行。
2.外业输入数据的检查与修改
在读入了GPS观测值数据后,就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测站名、点号、测站坐标、天线高等。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业操作时的误操作。
3.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
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用以确定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来进行基线解算,设定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是基线解算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控制参数的设定,可以实现基线的精化处理。
2)实质
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
3.RATIO值
1)定义
显然,
2)实质
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关。
4.RDOP
1)定义
RDOP值指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 )的平方根,即 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间中的几何分布及运行轨迹(即观测条件)有关,当基线位置确定后,RDOP值就只与观测条件有关了,而观测条件又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上对与某条基线向量来讲, 其RDOP值的大小与观测时间段有关。
2.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平差的过程,平差所采用的观测值主要是双差观测值。在基线解算时,平差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和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浮动解);在第二阶段,将整周未知数固定成整数;在第三阶段,将确定了的整周未知数作为已知值,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再次进行平差解算,解求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整数解(固定解)。
2)实质
RDOP表明了GPS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即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它不受观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
5.RMS
1)定义
即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即:
其中:
为观测值的残差;
为观测值的权;
为观测值的总数。
2)实质
表明了观测值的质量,观测值质量越好, 越小,反之,观测值质量越差,则 越大,它不受观测条件(观测期间卫星分布图形)的好坏的影响。
10.5.3基线解算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指标
(1)单位权方差因子
1)定义
其中:
为观测值的残差;
为观测值的权;
为观测值的总数。
2)实质
单位权方差因子又称为参考因子。
2.数据删除率
1)定义
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为了获得较好的基线解算结果,必须准确地确定出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
(2)整周未知数的确定
第二节已提及,此处不再详述。
(3)确定基线向量的固定解
当确定了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后,与之相对应的基线向量就是基线向量的整数解。
10.5.2 基线解算的分类
1.单基线解算
(1)定义
当有 台GPS接收机进行了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条基线向量,共有 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 条同步观测基线,至于这 条独立基线如何选取,只要保证所选的 条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合环就可以了。这也是说,凡是构成了闭合环的同步基线是函数相关的,同步观测所获得的独立基线虽然不具有函数相关的特性,但它们却是误差相关的,实际上所有的同步观测基线间都是误差相关的。所谓单基线解算,就是在基线解算时不顾及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
要进行GPS网平差,首先必须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量网。提取基线向量时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必须选取相互独立的基线,若选取了不相互独立的基线,则平差结果会与真实的情况不相符合;
2)所选取的基线应构成闭合的几何图形;
3)选取质量好的基线向量,基线质量的好坏,可以依据 、 、 、同步环闭和差、异步环闭和差和重复基线较差来判定;
1.网平差的分类
GPS网平差的类型有多种,根据平差所进行的坐标空间,可将GPS网平差分为三维平差和二维平差,根据平差时所采用的观测值和起算数据的数量和类型,可将平差分为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等。
(1)三维平差与二维平差
三维平差:平差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进行,观测值为三维空间中的观测值,解算出的结果为点的三维空间坐标。GPS网的三维平差,一般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三维空间大地坐标系下进行。
在这一步,进行GPS网质量的评定,在评定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指标:
基线向量的改正数。根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基线向量中是否含有粗差。
若在进行质量评定时,发现有质量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发现构成GPS网的基线中含有粗差,则需要采用删除含有粗差的基线、重新对含有粗差的基线进行解算或重测含有粗差的基线等方法加以解决;如果发现个别起算数据有质量问题,则应该放弃有质量问题的起算数据。
若在某一历元中,对k颗卫星数进行了同步观测,则可以得到k-1个双差观测值;若在整个同步观测时段内同步观测卫星的总数为l则整周未知数的数量为l-1。
在进行基线解算时,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一般并不作为未知参数,而是通过模型改正或差分处理等方法将它们消除。因此,基线解算时一般只有两类参数,一类是测站的坐标参数 ,数量为3;另一类是整周未知数参数 (m为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数量为 。
二维平差:平差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下进行,观测值为二维观测值,解算出的结果为点的二维平面坐标。二维平差一般适合于小范围GPS网的平差。
(2)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
无约束平差:在平差时不引入会造成GPS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起的变形的外部起算数据。常见的GPS网的无约束平差,一般是在平差时没有起算数据或没有多余的起算数据。
在GPS网的平差分析方面,Bernese、EPOS和GIPSY软件主要是采用法方程叠加的方法,即:首先将各同步观测网自由基准的法方程矩阵进行叠加,然后再对平差系统给予确定的基准,获得最终的平差结果。GLOBK软件则是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模型,对GAMIT的同步网解进行整体处理。
国内著名的GPS网平差软件有: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的GPSADJ,PowerAdj系列平差处理软件及同济大学研制的TGPPS静态定位后处理软件。
(2)特点
单基线解算的算法简单,但由于其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的特性,不利于后面的网平差处理,一般只用在较低级别GPS网的测量中。
2.多基线解算
(1)定义
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多基线解算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
(2)特点
多基线解由于在基线解算时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特性,因此,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依照数理统计的理论观测值误差落在1.96倍RMS的范围内的概率是95%。
6.同步环闭合差
同步环闭合差是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
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同步环闭合差在理论上应总是为0的,如果同步环闭合差超限,则说明组成同步环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但反过来,如果同步环闭合差没有超限,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
10.5.5 GPS数据处理过程
每一个厂商所生产的接收机都会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它们在使用方法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无论是那种软件,它们在使用步骤上却是大体相同的。
GPS基线解算的过程是:
1.原始观测数据的读入
在进行基线解算时,首先需要读取原始的GPS观测值数据。一般说来,各接收机厂商随接收机一起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都可以直接处理从接收机中传输出来的GPS原始观测值数据,而由第三方所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则不一定能对各接收机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要处理这些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格式转换。目前,最常用的格式是RINEX格式,对于按此种格式存储的数据,大部分的数据处理软件都能直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