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详细介绍:砚
文房四宝之砚的介绍
文房四宝之砚的介绍砚是文房四宝中的重要物品之一,用于磨墨、写字及保存墨迹。
砚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物品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下砚的种类、制作工艺、用途等相关知识。
砚的种类:砚可以分为三种:石砚、陶砚和玉砚。
石砚是最常见的砚,主要是使用岩石制成的,如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是最常用的一种砚。
陶砚是使用陶土制成的,质地轻盈、易磨墨,适合初学者和儿童使用。
玉砚是使用不同类型的玉石制成的,质地细腻,常常被收藏家所珍爱。
砚的制作工艺:石砚是使用天然岩石制成的,首先要经过选择,然后切割成合适的大小。
接下来,需要将切割好的岩石打磨成光滑的面。
最后,砚的内部需要进行挖空,打磨边缘,整形成砚的形状。
陶砚是使用特制陶土制成的。
首先,陶土需要经过筛选,去掉杂质。
将筛选好的陶土放到模板中,压实成型。
再进行烤制和上釉,最后打磨成型。
玉砚是使用不同的玉石制成的,也是通过切割、加工和打磨等多个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砚的用途:砚可以用于磨墨迹、写字、画画以及保存墨迹等。
在使用砚之前,需要先将墨块放在砚洞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使用砚台上的砚硯磨墨,使墨成为适合写字或画画的状态。
写毛笔字时,需要将毛笔沾湿后,再蘸入墨水,使得毛笔上的墨迹达到所需的浓度。
砚的保养:砚需要保持干燥,否则会出现发霉和变质等情况。
通常,在使用完砚之后,需要将墨水倒掉,用干净的抹布或软毛刷清洁砚面,并将砚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如果砚表面出现凹陷或损伤,需要小心地用石墨、细砂纸等工具进行修复。
总结: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房四宝中不可替代的物品之一。
砚的种类繁多,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
使用砚时要注意保养,才能使其使用寿命更长,更为美观。
传统文化之-砚
文房四宝——砚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工具,其样式丰富,融雕刻、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于一身,单独成品也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可见每个砚都凝聚了众多匠人的智慧。
一、砚的起源与发展1980年,考古人员在西安临潼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一件研磨器,由研盖、研磨盘、研磨棒与颜料构成,这件五千多年前的文物被视为中国砚的“鼻祖”。
东汉以前,砚都带有研石棒,1975年,湖南一处墓穴中发现了一套完整的书写砚,同时出土的还有墨和笔,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砚。
两汉时期的砚:到了汉代,砚的使用已比较普遍,配有砚墨的研石棒,是此时期砚台最为突出的特点。
东汉末年,出现墨块,研石棒逐渐消失。
汉砚质地形状丰富多样,既有圆形的石砚,又有山形、龟形的陶砚,造型生动活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砚:魏晋时期,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当时南方盛行陶砚,而北方则盛行石砚,称为“南陶北石”。
陶砚多为圆形、长方形,并配以蹄形砚足。
石砚多为长方形,砚身上常有雕刻的人物、鸟兽、莲花等精美的图案。
隋唐时期的砚:隋唐盛世,文化艺术获得发展,文房四宝也越发受重视,开始兴盛澄泥砚。
这是一种陶制砚,因具有“含津益墨”的特点而著名。
此时期的砚还出现了地域之分,如山东的鲁砚,广东的端砚等等。
唐末时期,高型家具的出现和普及,更方便人们在高桌上进行书写绘画,因此,砚足也逐渐退化,无足砚开始流行。
宋元时期的砚:此时期人们对砚石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发掘了更多可用于制砚的新石料。
此外,石砚的造型也更加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抄手砚”。
宋代的抄手砚,无过多纹饰、朴素大方,正体现了宋代文人清雅的风格追求。
元代将粗犷雄健的民族特色注入砚的造型中,体现出朴拙、粗犷的时代风格。
此时期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砚——暖砚,这种砚一面有较大空间,可置火加热,防止墨液冻结。
明清时期的砚:明清是砚台制作的鼎盛时期。
明代延续宋砚风格,追求砚台材质的极致。
清代观赏砚则成为社会主流,砚雕人才辈出,砚台的雕刻技术与制作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些匠人所雕砚台创新与仿古并存,细致又更填精致。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砚,是磨墨器,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
自古以来,砚的类别各异,品种繁多,从砚的质地分可分为玉砚、银砚、铜观、铁砚、陶砚、瓷现、石砚、漆砚等,然而最普遍、最实用的还是石砚。
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中写道:"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砚台有多久历史?是谁发明的?据《古今事物考》说;"自有书契,即有此砚。
盖始于黄帝时也。
一云子路作。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提供的事实。
1978年,在山东临沂市区东南隅的金雀山附近的第十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这套彩绘盒砚,包括砚石、研石和砚盒三部分,砚石是一块经过仔细加工的长方形石板,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砚面上还残留着墨迹。
这是汉代的一件实用研墨器,它距今已二千多年了。
考古学家还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稍略加一下而制成的。
这方秦砚及砚石面上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墨迹。
但上述的石砚还不是最早的砚台实物。
在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姜寨遗迹发掘出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观上面还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
姜寨遗迹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现,就把砚台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之前。
由此可见,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款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的端砚、歙砚、洮河砚。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
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瑞,而歙次之。
"于是史书上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
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是这样讲。
徽州文房四宝简介
徽州文房四宝简介
徽州文房四宝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出产的徽州墨、徽州笔、
徽州纸、徽州砚。
四宝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文人
雅士必备之物。
徽州墨是指使用松烟、松枝、松节等原料炮制而成的墨,其墨色
沉稳、墨香独特,书写之后墨迹不易脱色。
徽州笔是指以鹿角、狼毫、兔毫为材料,经过数道工序制成的毛笔。
徽州笔柔软、富有弹性,适合写画各种线条、字体,成为文人雅
士的最爱。
徽州纸又称徽宣,是指使用凉水江浆、雪水坑浆和水漉蛤浆为原料,采用传统的井甑熟制工艺,手工制成的特产纸。
徽州纸质地细腻、洁白、且有良好的墨迹吸附能力,成为书法、绘画必备之物。
徽州砚是指使用花岗岩石、澄江石、斧头石等原料,经过加工、
填充墨汁、修整打磨等步骤制成的文房四宝之一。
徽州砚外形典雅、
造型别致,使用起来墨色浓郁、且墨味独特。
文房四宝作为徽州文化的代表,不仅常常被用于书法绘画、印章
文化等艺术领域,还被视作礼仪和收藏品。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简单意思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简单意思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文具用品,包括笔、墨、纸和砚。
笔:指写字用的笔,包括毛笔、钢笔、圆珠笔等。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笔,因易掌握、描绘线条自然而深受喜爱。
墨:指用于书写、绘画的墨水,有固体墨、墨块和液体墨等种类。
固体墨又称墨饼,是指用墨材料制成的硬块状物,需要用水研成墨汁后使用。
墨块则是已研好的墨汁,直接使用即可。
纸:指用于书写、绘画、印刷等用途的纸张。
中国传统的宣纸是由桑树皮制成的,常用于绘画和书法。
砚:指用于研磨墨汁的石头,有硬砚和软砚之分。
硬砚以龙泉石为最佳,而软砚则以安徽歙县为最佳。
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的象征。
- 1 -。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砚,也称“砚台”。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
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砚的别称跟由来(1)石君。
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
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
“万石君”由此而得名。
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
”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
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
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
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
”“楮生”指纸,“石友”指砚。
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
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
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
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
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
”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
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
”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
墨海也指大墨盆。
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
一般称小的砚台。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文房四宝是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因为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四宝: 1、笔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
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确定,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
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头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能够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向沿用至今。
传说,我们此刻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十分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景,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b ǐ墨m ò纸zh ǐ砚y àn 。
出自: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近现代,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文房四宝——砚之篇
文房四宝——砚之篇一、砚的历史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出现的。
最早出现的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等。
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
宋代出现了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
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化石砚、纸砚、橡皮砚等。
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
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
中国历代文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
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二、四大名砚“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
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一)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
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
(二)歙砚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
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
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
(三)洮河砚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
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砚砚为文房用具之一。
为磨墨工具,又称砚台。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四宝研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正因为此,历代文人墨客,对砚情有独钟,藏砚、赏砚成为风气。
制砚的材料极为广泛,常见的有石、陶、瓷等,另有金属、水晶、玉、象牙、竹、木、漆、紫砂等。
砚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磨盘、磨棒,已为学术界所认定。
宋李之彦《砚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
这是关于砚的最早起源的说法,但可信度不高。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曾出土有石砚,砚为鹅卵石加工而成,旁有一件研石。
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最迟不过战国末期砚就出现了,只是传世品和出土物甚少。
《汉书·薛宣传》:“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
这说明汉代砚的使用已十分普及。
汉代砚的传世和出土较多,以陶、石为主,另有漆、木等砚,汉代砚式可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
魏晋时期,石砚、陶砚继续流行,同时瓷砚出现在砚的家族之中。
瓷砚的形状有圆形、长方形、风字形和多足砚。
石砚则为方形或长方形,多有四足。
隋唐时期,各种砚材出现,如瓦、澄泥等。
陶砚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
石砚已开始讲究石材,有名的端石、歙石、洮河石等都已经开采制砚。
此时瓷砚盛行,砚形除承袭魏晋之外,辟雍砚尤为常见。
宋代以石砚最为普遍,形式多样,并追求雕饰的完美。
瓷砚的烧制种类增多,陶砚仍然流行。
上层社会中品评砚台之风日盛。
元代石砚较为流行,浑朴自然的风格使元砚卓而不群。
明代的砚更为讲究,不仅品种齐全,而且追求砚的质地、雕刻工艺及装潢设计。
文人雅士赏砚藏砚之风盛过宋代,致使砚的实用性降低,工艺性增强。
清代砚材更为丰富,除前代已有的砚材外,还有铁、漆、砂、玉等,文献记载达数十种之多。
砚的造型更加多样化,制作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精雕细镂的砚台当时就是文人学士追逐的目标,今天仍是收藏者朝思暮想的理想之物。
为了使读者对历朝历代砚的种类、形制有一大概了解,下面以砚的材质分类加以介绍。
中国的传统文房四宝介绍
中国的传统文房四宝介绍中国的传统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笔、墨、纸、砚。
下面分别对这四宝进行详细介绍。
笔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工具。
自古以来,中国的笔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形成了众多的笔类品种。
按照笔毛的材质可分为羊毫、狼毫、兔毫、鼠毫等。
其中,羊毫笔柔软,狼毫笔劲健,兔毫笔坚韧,鼠毫笔细腻。
墨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
墨的主要成分是烟煤,经过粉碎、搅拌、压制、晾干等工序制成。
墨分为墨块和墨汁两种形式。
墨块使用时需要用墨块和清水研磨,使其产生墨汁,再用于书写和绘画。
纸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和绘画的载体。
中国古代的纸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有宣纸、竹纸、棉纸等多种类型。
其中,宣纸是中国传统的优质纸张,质地细腻、吸墨性好,被誉为“纸中之王”。
砚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是研磨墨的工具。
砚的制作材料丰富多样,有石砚、陶砚、瓷砚等。
其中,石砚是中国传统的砚台,质地坚硬、研墨细腻,是文人们喜爱的砚台之一。
以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详细介绍。
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了解和掌握文房四宝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文房四宝中,用于研磨墨的是?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文房四宝的基本认识,通过了解文房四宝的用途,可以得知用于研磨墨的是砚。
2.习题:下列哪种笔属于柔软型笔?答案:A. 羊毫笔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笔的材质和特点的了解,通过对比各选项的笔毛材质,可以得知羊毫笔属于柔软型笔。
3.习题:宣纸主要产于我国的哪个省份?答案:安徽省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宣纸产地的了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宣纸主要产于安徽省。
4.习题:下列哪种砚台属于石砚?答案:D. 石砚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砚台材质的了解,通过对比各选项的材质,可以得知石砚属于石质砚台。
5.习题: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墨的成分的了解,通过了解墨的制作过程,可以得知墨的主要成分是烟煤。
文房四宝之砚
文房四宝之砚
砚的种类
砚即砚台,为研墨的工具,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
砚台主要由石、泥、玉,、青瓷、紫沙等材质制成,其中石觅最为常见,据考究,西晋期间的砚台,多为青瓷砚,端砚出现于唐代。宋元明清则以端砚和锡砚为主,清代还有少量玉砚和紫沙砚。多数砚台为石砚,石砚的种类较多、有端砚、锡砚和澄泥砚等。其中端砚和锡砚为上品,宋代的文人雅仕最喜此两种砚台。端砚石产于广东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水一带。锡砚石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歙县,其特点是质地细腻、光滑、高密度,受气即能凝聚成水,极适宜研墨,上佳的砚石中可见"金丝","银丝"及各种"眼",加上在巧妙的构思和雕刻下,更显神韵。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评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
瑞云随形端砚
素池端砚
书卷式端砚
玉砚
笸箩纹素池端砚
砚台鉴赏
南北朝砚鉴赏
长方形石砚
方形四足青石砚
蕉叶纹四足石砚
唐代砚鉴赏
箕形歙砚
箕形端砚
凤字形歙砚
东鲁柘砚
凤字形歙砚
宋代砚鉴赏
椭圆形歙砚
圆形歙砚
紫金石砚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的砚面。
文房四宝之一“砚”
文房四宝之一“砚”
1、端砚:用端溪砚石,石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一口气即可研墨。
2、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名贵。
质地细腻,如婴儿皮肤,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推崇喜爱,唐宋时期为贡品。
绛州澄泥砚始创唐,清代工艺失传了。
3、思州石砚:产于贵州省岑巩县星台潭,石砚坚致细润,发墨细,不滞笔,贮墨于砚中终日可用。
呵气砚中,能自出露液,并能用于书写。
4、苴(zuǒ)却砚:砚石产自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古称“苴却”,谓之苴却砚。
5、鲁砚:山东产诸砚石制成,山东红丝石砚是鲁砚的代表,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
6、贺兰砚:产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麓笔架山。
7、易水砚: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也称易砚。
取石于河北省易县钟南山,砚石色彩柔和,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点缀碧绿、淡黄或灰色的斑纹。
8、松花御砚:产于东北长白山区,色彩有紫红、紫绿相兼、深绿、浅绿四种,间有黄色和刷丝纹,以深绿色刷丝为上品。
9、歙砚:始于唐代,产地在古歙州(江西的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婺源的龙尾砚优良,又称之为龙尾砚。
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如肌,滑不拒墨,涤之立净。
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笔毫。
10、甘肃洮砚:亦称洮河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
今天大家分享了一些砚的知识,后面给大家分享书法开始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每天更新,希望大家坚持学习,每天有新的进步。
文房四宝丨寿骨而质润,玉德而金声——文房四宝中的砚
⽂房四宝⼁寿⾻⽽质润,⽟德⽽⾦声——⽂房四宝中的砚砚台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房四宝,“四⼤名砚”更是名满天下。
同时,砚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艺品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具,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的精美⼯艺品。
【蒙于史前:从研磨器演变过来】砚的起源被认为最迟应在母系⽒族时期的仰韶⽂化时期或更早。
⼀般认为,砚台是从研磨⾕物的研磨器演变过来,并在“适⽤”于研墨的层⾯上逐步加以改进⽽成为研墨(颜料)的器具。
现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双格研磨盘》是1958年在陕西宝鸡出⼟的。
观此研磨盘,形状为椭圆,较对称、厚重,但⽯质粗糙,尺⼨、⽐例⼏与今⼈⽤的实⽤砚相符。
其结构、功能相仿,亦有区别。
其残留在格槽中的天然矿物颜料痕迹,有⾜够的证据证明是为绘画所需颜料⽽研磨的。
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原始的⽯砚,也是最早的绘画砚之⼀。
出⼟于陕西临潼姜寨⼆期遗址发现的⼀套完整的彩绘⼯具,则被认为是最早的⼀套完整的成套⽂具,其功能结构、尺⼨、⽐例、⼯艺与材质与前略同。
▲双格研磨盘【兴于秦汉:初步显⽰美化趋势】现今所见到的最早的砚台是汉代的砚台,许多汉墓出⼟时带有砚台。
汉代砚质地以⽯为主,此外还出现了陶砚、⽡当砚、漆砚、铜砚等。
砚的造型上已初步显⽰了美化的趋势,形状⼤多为圆形、三⾜,⾜上有的刻花,有的作兽⾜,造型古朴,也有龟形砚。
纹饰也多受同期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砚研⽯西汉▲⽯砚⽑笔西汉▲⽯砚研⽯墨丸西汉汉代处于青铜时代末期,汉砚造型具有“青铜化”的特征,特别是三⾜砚的造型。
同时,砚台发展到了汉代以后逐渐开始有了艺术元素,取法多取⾃然界中有⼒量⽽且神秘传说的灵兽造型作为砚台艺术的主要表现⽅式,如龙、凤、虎、熊、龟等灵兽作为砚台的底⾜和砚盖,汉代凿刻⼯艺古拙简朴,写意⼤⽅,此刻由于制墨仍处于原始期,砚堂多为平整,适合研钮研磨使⽤。
从出⼟的⽂物来看,两汉研(砚)台已基本完成了研向砚的转变。
▲漆盒⽯砚西汉▲圆形三⾜⽯砚西汉▲鎏⾦兽形铜盒⽯砚东汉▲鎏⾦兽形铜盒⽯砚东汉汉代最常见的⽯砚是⼀种长⽅形的平板砚,砚⽯⼤多琢制成⽅形或圆形。
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砚砚从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故又称研。
陕西临潼姜寨(属仰韶文化初期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砚,砚上有石盖,砚面凹处有一支石质研杵。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战国秦墓发现的一方石砚,砚、研都是就着鹅卵石的原形约略加工而成。
西汉的砚台一般也包括砚石、研石两部分。
到东汉以后,砚台才脱离研石,自成一体。
西汉末至东汉,砚的形制多为圆形、三足、平面、有盖,并有简单的刻划花纹。
汉砚出现了装饰性纹饰,显示出制作水平的显著提高。
刻有纹饰的砚在汉代尚不多见,但已经能够说明两汉砚已从实用工具步人浑朴装饰的工艺品行列。
晋砚形状与汉砚的最大区别在于有了凹心砚池。
南京板桥镇石匣湖晋墓出土的圭形石板砚的砚面微凹,长沙烂泥冲晋墓出土的长方形石砚有明显砚池。
陶宗仪《辍耕录》卷29:“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耳。
”这可能是因为纸面书写量较以往简牍有所增加。
除继承汉代石砚、陶砚外,由于瓷业渐兴,六朝至隋最突出的是瓷砚的出现。
瓷砚以瓷土为胎,而挂以青釉,为利于磨墨,砚面均平坦无釉。
蹄足砚初制于西晋,当时为三蹄足。
东晋时除保留西晋三蹄足的砚式外,四蹄足开始出现。
在造型上,砚盘渐趋单薄,蹄足略显高瘦,制作一般较粗糙。
到了南北朝,多为六蹄足,三足极少见,砚面向上凸起,无盖,砚足较西晋时更高。
《论书表》云:宋明帝“兼使吴兴郡作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
”隋唐时期制砚工艺有很大的发展。
此时聚墨多的圆形、箕形有足砚十分流行,其突出特征是:墨堂、墨池不分。
瓷砚发展到隋代,砚面更加上凸,珠足已取代蹄足而兴起,并且往往有八至十足以上。
足多外撇,足上部三分之一处与砚盘相连。
隋代后期砚盘增高,形成半圈珠足形,足上部三分之二处均与砚盘相连,明显地由多足向圈足方向发展。
唐初砚式的砚足由隋代的半圈足发展成圈足,蹄足纯为装饰。
砚面比任何时期都更凸起,有的甚至超出了口沿,整个砚式显得较为笨重。
唐代中晚期,瓷砚又由圈足演变为镂空圈蹄足。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什么意思
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 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 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
种。湖笔,又称“湖颖”。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 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 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
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 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 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五代陶谷《情异录》记载,唐 开元二年,玄宗赐给宰相张文蔚、杨沙等人的
“龙鳞月砚”,就是歙州产的一种较为名贵的金星砚。 可见,歙砚的传世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徽墨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距
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 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 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
,宜书宜画。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宣纸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 主要集中在泾县。宣纸因质地
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
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 牌。 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笔的产
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 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 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
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 毛纯耐用的优点。 什么是文房四宝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
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 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 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
历史文化:文房四宝之四大名砚
历史文化:文房四宝之四大名砚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以及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洮河石、端石、歙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甘肃南部的洮砚、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和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青州的红丝砚、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泗水的鲁柘澄泥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
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
澄泥砚属陶,其余三砚皆为石砚。
端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禅台端砚(王耀作品)(又称斧柯山)。
不但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之特点,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的长处。
文房四宝之砚
端石雕河塘清趣砚
清 顾二娘款形端砚
清 枫叶形端砚
瓜瓞形绿衣端砚 清
云龙纹子石端砚 明
歙砚
歙砚始于唐开元,以婺源龙尾山下溪涧 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 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 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并有眉 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等 天然纹样,青莹精美,珍贵无匹。
文房四宝之——砚
砚的发展
受谷物碾盘的启示,选一块石头凿出 一个圆坑,配上一根的石棒,使用时 将天然石墨倒入坑中,用石棒捣磨成 细粉调水,就是最早的砚。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选取较为平坦且 质地细密、不易吸水的石块,作为 “台”,再选取一块大小适中、便于 拿捏、底部较平的小石块作“研”, “砚台”就制成了。 自西汉初期开始,人们开始对“研” 进行美化,磨制成圆柱体,有的还刻 画弦纹作装饰。 西汉中晚期,出现了长方形石板研磨 器。这种研磨器配有各种装饰纹饰 (有的还有文字)的方形或圆形的研 石和木盒,有的木盒上还绘有精美的 彩色漆绘。
砚的发展
东汉时期,由于人们席地而坐,出于 磨墨、舔笔和取用砚台的方便,砚台 大多圆形,有三足;当时仍如西汉使 用墨丸,故砚面或墨池平坦。这种风 气一直延续到两晋时代。 到了南北朝时期,四足砚开始流行, 并在之后逐渐演化出多足砚、圈足砚, 直至唐代螺子墨兴盛,龟形砚开始占 据主流。
五代时期随着高腿桌椅的兴起,箕形 砚和抄手砚逐渐出现,两侧内敛或者 四边不敛,砚堂直斜,砚墙较窄。
抄手到了明朝,演变成了平板随形砚, 这是现代砚台的通用形制。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意思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意思
1、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
2、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纸、笔、墨、砚。
3、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
4、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5、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
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6、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
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
从“李墨”名满天下。
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7、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
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转文房四宝之——砚的分类及工艺
转文房四宝之——砚的分类及工艺转文房四宝之——砚的分类及工艺砚,也称“砚台”。
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干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
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从实用的角度,砚一般分为石砚和瓦砚两大类。
玉砚、陶砚、瓷砚、和金属砚比较少。
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其主要制作工艺为:选料、设计、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
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
其主要制作工艺为:选泥、过滤、成型、雕刻、煅烧、打磨、薰蒸、抛光等。
北宋黄庭坚《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黄公山下黄鸡秋,持节恤刑曾少休。
小人负弩得开道,扫叶张饮林岩幽。
相传有石非地产,列仙持来自罗浮。
酒酣步出云雨上,南抚方城西嵩丘。
林端乃见石空洞,猛兽贔屭踞上头。
鸟道兔迒谋挽致,万牛不动五丁愁。
道家蓬莱见仙伯,我亦洗湔与清流。
探囊赠研颇宜墨,近出黄山非远求。
乃知此山自才美,物欲致用当穷搜。
迷邦故令成器晚,不琢元非匠石羞。
北宋黄庭坚《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
自我得二士,意气倾九州。
道山延阁委竹帛,清都太微望冕旒。
贝宫胎寒弄明月,天网下罩一日收。
此地要须无不有,紫皇访问富春秋。
晁无咎,赠君越侯所贡苍玉璧,可烹玉尘试春色。
浇君胸中过秦论,斟酌古今来活国。
张文潜,赠君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请书元佑开皇极,第入思齐访落诗。
北宋黄庭坚《庭诲惠钜砚》郭君大砚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鹏翼。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如何选砚
以石质为主:
砚材类多,铜、玉、砖、瓦、陶、石皆是,另以碧玉为砚,堪称上品。而切合实用且兼 具各种特别造型者当推石砚,
润泽有光:
砚石贵于润泽,端、歙俱以此著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收,导致浓度太高,滞 笔难运。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故润泽有光,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文房四宝详细介绍:砚
作者:佚名 来源:拙风文化网
一、砚的种类
砚即砚台,为研墨的工具,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
砚台主要由石、泥、玉,、青瓷、紫沙等材质制成,其中石觅最为常见,据考究,西晋 期间的砚台,多为青瓷砚,端砚出现于唐代。宋元明清则以端砚和锡砚为主,清代还有少量玉 砚和紫沙砚。多数砚台为石砚,石砚的种类较多、有端砚、锡砚和澄泥砚等。其中端砚和锡砚 为上品,宋代的文人雅仕最喜此两种砚台。端砚石产于广东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斧 柯山的端溪水一带。锡砚石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歙县,其特点是质地细腻、光滑、高密度,受气 即能凝聚成水,极适宜研墨,上佳的砚石中可见"金丝","银丝"及各种"眼",加上在巧妙的构 思和雕刻下,更显神韵。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 须七十个人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 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 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评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其实所谓“眼” 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
端砚:
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 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东七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屡端州,故得名。 山下际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 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品顾最佳。
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品质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歙砚:
与端砚并称,因痘于古歙州﹝今安徽婺源县﹞而得名。
端硯之發現實是巧合,在唐開元時,獵人葉氏追逐野獸至長城里,見那兒的石頭瑩潔可 愛,便带了几块出来,琢磨成硯。数世之后,他的后人,将砚赠与州令,州令十分喜爱,找人 再去开采,于是便广为流传。至南唐元宗时,因皇帝首着意翰墨,歙守便献砚,皇上大喜,提 拔他为高官。
肌理细腻:
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 损笔亳,端、歙二两种皆为此中之最。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 可从视觉、触觉、见查得知,并不难明白。
质坚而差软:
石质以坚硬为上,而石若过坚,敲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敲之声低者为差。故砚石宜 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乃有温润之性,故能发墨久不乏。选砚 时敲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歙砚因为李主而扬名天下,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它的地 点也是浸在水中,质地也因此而润泽。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腼,即称其石纹如罗谷葫者。纹有粗细之分, 而细纹为砚之奇才,粗粗罗纹亦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岩媲美。而眉子砚,则是石纹如人, 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
Hale Waihona Puke 三、如何用砚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古人叫做“养研”。
使用须换清水: 别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而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第一妨碍研 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的砚面。 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 住了,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