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S版三年级下2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教案及作业题

合集下载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悟出道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悟出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或图片2.教学视频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学生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故事讲解教师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故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如羊主人、邻居等。

学生讨论:羊主人为什么会失去羊?他为什么没有及时修补羊圈?4.悟出道理教师提问:故事中羊主人失去羊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从故事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情?你是如何处理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

7.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亡羊补牢》的感悟文章。

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悟出道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发言、讨论?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六、教学延伸1.开展寓言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寓言故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从寓言《亡羊补牢》中汲取智慧,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质疑: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22 寓言二则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矛、盾、誉”等 9 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 6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免得喧宾夺主的意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挂图。

3.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盾”等几个生字,会写“寓、矛、盾”等几个生字。

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展示课件第六至十四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三年级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三年级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三年级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三年级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三年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另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4.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写下来。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8.“亡羊补牢”的意思是。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uàn quàn羊圈()圆圈()圈养()圈画()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窟窿”就是——(洞)。

(2)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在想象写话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尤其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分析故事中的句子结构,如“不听邻居劝告,后果自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关系。
-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想象写话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生字词汇和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及时改正错误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但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在想象写话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句型,降低创作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障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犯了错误并及时改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2.理解句子:如“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不听邻居劝告,后果自负”等。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言寓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提高朗读技巧。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9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课前准备: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二、预习成果展示1.出示生字词,学生抢读。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4、同桌互议羊怎么丢的?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得话,看谁读得好?示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3、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5、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

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在说些什么呢?知错就改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3、教写生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用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写在图上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4、复述故事:咱们小学最近要举行故事大王比赛,学校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七、限时作业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后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预习提纲:导语:你听说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吗?你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寓言故事吧!1. 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2、“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其中“亡”和“牢”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成语“亡羊补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成语“亡羊补牢”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与成语“亡羊补牢”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释题:坐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小组讨论:(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入题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二、题意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

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⑵“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⑵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

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5篇)站国时期,有个宋国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放下手里的工作,天天手在树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

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2、齐读成语。

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一)读一读——读文知事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

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

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

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

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

“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二)品一品——品文析人1、指生读。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一等奖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一等奖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一等奖1、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一等奖设计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释题:坐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小组讨论:(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亡羊补牢”的含义。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改正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改正。

2.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

5.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农夫、邻居等人物,表演故事情节,体验角色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承认、改正错误,做到“亡羊补牢”。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并默写生字词。

1.2家长监督孩子朗读课文,并讲解“亡羊补牢”的含义。

2.拓展作业:2.1家长协助孩子收集有关“亡羊补牢”的故事或名言,分享给同学。

2.2家长鼓励孩子在家中尝试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培养孩子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运用。

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3篇)

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3篇)

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3篇)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一)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三)指名读,齐读。

(四)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五)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六)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导入新课时我尽量用激情的话语去带动学生,创设一个活泼、轻松、互动的情景。

继而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检查读书情况(三)出示词语叼走,街坊,修补,堵上,后悔,窟窿,丢羊1、指名读2、小老师领读3、开火车读4、齐读(四)出示生字亡,丢,则,叼,补2、同位间合作:组词或说一句话3、全班交流(本过程遵循了从“文——词——字——文”的识字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在分析字体结构的同时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达到了会用会写。

)(五)写字板书:亡丢则叼补1、自己观察,怎样写才漂亮?(全班交流)2、师小结:“叼”字第五笔提不要写成撇;“补”要写衣字旁。

3、学生描红,练习写三、回文再读,读好(一)整体感知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2、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低年级学生概括力、语言组织能力稍弱,所以我将课文内容总成两个小问题让学生简洁明了的说出课文大体意思,不浪费时间。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5篇)《亡羊补牢》教案篇1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的《亡羊补牢》。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说教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三、说教学设计: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1. 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 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精选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精选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再次书写“窟窿”和“叼”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

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如果…… 幸亏……)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

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两则寓言中的故事。

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自相矛盾》中的生字和新词,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3.明白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

生字、新词投影。

《自相矛盾》朗读录音。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些反应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上,可能都见到过两样兵器——矛和盾。

谁看见过?和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呢?二、初读课文1.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

你听得很仔细。

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

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

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

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

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寓言《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

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学生评价。

俗话说,一回生啊两回熟,现在我再请五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这次明显比上次有进步!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三、理解课文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

出示:楚人有卖盾与矛者。

你来读,你来读。

3.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

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

你可真会誉盾啊(出示词卡)!谁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4.谁再来夸夸他的矛?(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把他的心里都读出来了!我的矛可好了,你来读。

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5.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预设:吾:我的。

坚:坚固,给他组组词。

新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给他多组几个词。

坚可以组哪些词?利: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

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锋利。

物莫能陷也:通过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地意思是:——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它。

你来读,你的盾很坚固,你的盾的质量很好!于物无不陷也:随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

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

你来读,这个矛很锋利,很厉害的一只矛。

6.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你来,你再来。

我们一起来!(齐读)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

8.(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9.那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啊?(出示:其人弗能应也)嘴巴张的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张口结舌。

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成语呢!看!(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四、活学活用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这是《自相矛盾》的小诗,自己读读看?这诗歌有意思吧!谁来说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3.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实例呢,看这是一则广告。

播放脑白金广告)对呀,前后说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五、熟读成诵1.老师给出寓言《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试试看?根据填空背的很流利!2.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组连环画,看,能不能跟着图画把它背出来呢?自己试试看!(请两个小朋友来背)3.真厉害,这也难不倒你们!现在啊我们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谁来读旁白?谁来做楚人?谁来当当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开始!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孩子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

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1.学习课文,学会生字和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3.懂得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生字、新词投影。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懂得了这则寓言蕴含的寓意。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1.自己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

3.检查生字的读音。

4.解词。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揠,拔。

5.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6.教师领读。

三学习课文的内容,理解寓意1.读课文题目。

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的疑问:什么是“揠苗”?谁揠苗?结果如何?2.交流,明确:“揠苗”就是把禾苗往高处拔,是一个宋国人做了这件事。

结果禾苗都干枯了。

3.你想了解这件事的详细过程吗?4.出示学习提示:(1)弄懂原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闵(m ǐn )——通“悯”,担心,忧虑。

长(zh ǎng )——生长,成长。

揠(y à)——拔。

谓——对......说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芒:疲乏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惫,劳累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 ǎo )——枯萎。

(2)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思考下面的问题:①这个宋国人为什么要把禾苗往高处拔呢?②他干得认真吗?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③这个宋国人对他的家人说了什么?④他的家人听了他的话以后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先自己读书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文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理解寓意1.再读原文,要求读准停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 小组讨论: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3. 检查,点拨指导:什么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如果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会适得其反。

4.大家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到或听到过这种揠苗助长的事情,讲出来让大家听一听好吗?自相矛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揠苗助长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苗则槁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例如:在理解“疲倦”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违背规律,受到惩罚。

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疲倦”了。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三个前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文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矛盾.(dùn cún)荣誉.(yù ténɡ)揠.苗(yà yàn)所谓.(wéi wěi)趋.向(qū qù)盾牌.(pái bēi)二、下列句子在朗读时停顿正确的是()A.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B.其人/弗能应也。

C.其子趋/而往视之。

三、《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一、dùn yùyàwéi qūpái二、B. 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一寓言简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的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它们也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得最多。

汉魏以后,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比较短小。

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引申出一种教训或寓意,达到讽喻的目的。

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他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二教学实录(片段)《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