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功的胎息练法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武当太乙内丹功第一部分育丹功第一节预备功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
松胯,腹微收。
身直,头正。
微收下腭。
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含,眼微闭。
松肩,两手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静站三分钟。
第二节放松法(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
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
最后放松两侧,还是放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
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做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反复做八遍。
第三节洗髓法炼功时,意想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一直洗到脚心,淋洗时,是从外到内逐层淋洗;1洗皮肤,2洗肌肉,3洗血液,4洗内脏,5洗骨髓。
淋洗时,意想将身体从外到内的浊气、病气、废气等洗干净,有病处应多洗,从外到内逐层洗完为一遍共洗三遍,初练时不管呼吸。
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清泉从头往下洗,还是洗三遍,不宜多洗,因此法为泻。
少洗有益,多洗有害。
第四节毛孔采气法吸气时,意想全身毛孔张开,将新鲜空气从毛孔吸入;呼气时,意想周身毛孔闭拢,将外气收于体内。
忘掉口鼻呼吸,用毛孔呼吸代替口鼻呼吸。
共呼吸八次,此法为补,多采也可。
第五节丹田聚气法吸气时,意想毛孔及体内各个细胞均在吸气;呼气时,意想将周身之气聚于丹田(脐下一掌处)。
越聚越拢,逐渐在丹田部位形成一热气团(不可追求,意想成一热气团就可以了)。
呼吸八次。
第六节丹田运气法先将丹田看成是一点,再意想丹田的热气团围绕丹田这个点运转,先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再反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
运转时,意念不要过重。
一顺一反各运转三十二圈为一遍,共八遍。
第七节丹田内视法内视时,要用三眼内视,人只有两眼,第三眼为额部正中有小窝处的天目。
胎息养生法:按照此法,我只练了4天就初步启动了胎息!

胎息养生法:按照此法,我只练了4天就初步启动了胎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下载了《胎息养生法》一书。
阅读完之后,发现“胎息”启动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没有多少气功基础的人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后就可以成功启动。
前几天,我就开始尝试着练习。
都是在晚上上床之后练习,练到自然睡着。
到了今天第四天。
居然初步启动了胎息。
很感兴奋。
现将练法列举如下:1.闭息起伏法:稍稍收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2.闭息隆腹法:收气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3.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我的练法是从第一种练起,第一种练几遍,第二种练几遍,然后重点练第三种。
(我通过比较这三种练法,发现我本人练第三种感觉反应要明显些,所以我就重点练第三种。
有兴趣的人,可以每种都试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种,着重练习。
)练习时,注意不要刻意去追求胎息,水到自然成,可能每个人胎息启动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
我就是在恍惚之间,突然启动的,事先没有什么预兆。
我启动时的感觉是:闭气时,腹部自然向中间(肚脐)收缩,同时腹部向下凹陷,就好像肚子通过肚脐吸气一样;当一口气憋不住时,呼气,肚子又恢复原状。
(当胎息启动后,你用上面的任意一种方法练习时,都能够启动胎息,而且不同的方法启动胎息的感觉不一样。
)。
修炼“胎息”的4种法门及功效

修炼“胎息”的4种法门及功效胎息修炼法⿎荡元⽓排出病浊----古往今来,⼈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命资助,⽆不把胎息视为回归⾃然,达到长⽣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之门。
⾃古以来多少⼈为了这把⽣命之匙⽽餐,风饮露,吃尽千⾟万苦,四处寻找甚⾄不惜⽣命代价,孜孜以求,所以圣⼈孔⼦感叹道:“朝闻道,昔死可矣”。
然⽽,由于胎息潜藏于⼈⾝内,它的启动有⼀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如果掌握不到这⼀技法,就象没有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再多的宝藏只能是可望⽽不可及。
神⽓相合⽽⽣胎息我⾃幼好医术,在学医三年后,曾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深造过针灸专业。
为深造医道,经历了长达⼗年的游学⽣涯。
祖国的七⼤古都都留下了我的⾜迹,多少名⼭⼤川、古刹、道观、寂寞旷野有过我探寻⼀⼒的⾝影和⼼酸,与此同时,我对传统修炼⽂化产⽣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典籍中记载的修炼体验常常在⾃⾝中再现。
在此基础上,我研究和创编了胎息排⽯法。
1987年的夏天,我对结⽯病的研究已进⼊到“特殊的呼吸排⽯法”阶段,通过适度的闭⽓,⽤真空⼒将腹部上提,下放若⼲次。
当⽓闭不住时,再恢复呼吸。
有⼀次我躺在床上,进⾏这种闭⽓凹凸腹腔的锻炼,腹部突发出⼀股势不可当的⼒量,拱动着腹腔产⽣剧烈的起伏运动,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调服,凭着对胎息的长久练习经验,我在惊恐中渐渐镇定下来,体验着跳动的节律,寻找着跳动的⼒源。
在愉悦⾝⼼状态下,腹部⾜⾜⾃由跳动了近40分钟,周⾝汗流如洗,⾝体舒畅,⼼情喜乐,妙韵隽永。
此后经过多次的揣摩演练,能够⾃如的引发胎息。
胎息象汹涌澎湃的浪涛,将胸腔⾥的内脏翻动冲击,有时全⾝被⼀股内⼒抽搐成⼀团,动时如雷霆万钧,静时如细⾬绵绵。
随着胎息进程的深⼊发展,⼈体脏腑功能得到了调整,全⾝经脉也趋于通畅,并使腹腔的动态频率渐渐平缓下来,但与此同时,肾间动⽓却象⽕⼭从深层的岩浆中喷涌⽽出,这个脏腑跳动的⼒源此时才清晰的显露出庐⼭⾯⽬。
命门动⽓不断地向脐下强劲的喷射,整个体内如风箱般“虚⽽不屈,动之欲出”。
天山派丹道周天功

天山派丹道周天功天山派丹道周天功第一节胎息功1.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
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
”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
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
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
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
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
”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
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功法(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
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
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内丹功练习心得一个呼吸气沉丹田通大小周天

内丹功练习心得一个呼吸气沉丹田通大小周天谈谈个人入静启动丹田,气归丹田的快速方式!1、静坐,怎么做双盘最好!做不到选择能做到的,甚至站桩或躺着练习。
身心放松,双手交叉或相叠覆于肚脐上。
肚子肚脐周围更要放松!松软如棉,这个要有个过程!正确做姿势双盘身直头正。
松静自然,猛吸气提肩,猛呼气提肩就是最佳的松静自然,坐姿!上坐前运动一下,喝杯水,下坐活动一下,喝杯水,有好处!2、(武火烹、就是起功)!顺腹式呼吸法,嘴巴微闭舌顶上腭,深、缓、匀、细、长,吸气时轻收小腹、提会阴、夹尾闾也可以不做这几个收提动作,气沉丹田或不管气在哪里,闭气。
呼气放松小腹、会阴、尾闾,,气从胸部或头部下压归下丹田。
吸气入下丹田,呼气归下丹田,息息归根,这就水火既济!轻守内视下丹田。
吸气时头稍微抬点向后仰一点点,感觉头部、喉咙、胸腔、下丹田甚至到会阴行成一条直线。
吸气后闭气二十秒以上,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可憋气!敏感的人一次就会感到身体发热有气动,清气返回头顶部。
气沉下丹田,气通周天运行!这个不是真正的周天运行,真正炁通周天也不是这样简单!只是身体感受!如果这是周天运行,身体敏感的人三个呼吸就可以通大周天了!就能体验到入静体验感!也不是真正的入静,呼吸九到三十六次。
正常九次就好!3、(武火起功)!逆腹式呼吸法;鼻根吸气时头稍微仰一点点,感觉头部、喉咙、胸腔、下丹田到会阴行成一条直线。
吸气后闭气二十秒以上,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可憋气!闭气是为了是运化或激发五脏之气,心、肝、脾、肺肾之气!也就是修炼家说的炼化。
嘴巴微闭舌顶上腭,深、缓、匀、细、长,吸气时轻收小腹、提会阴、夹尾闾也可以不做这几个动作!吸气上头顶,内视头顶或眉心向内的那个灯,真我!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慎用!呼气放松小腹、会阴、尾闾。
闭气时气从头顶下行经脊柱或脊椎前一点下行归下丹田,敏感的人吸气时就会有气从头顶下行归下丹田!气通周天运行!这个不是真正的周天运行,真正炁通周天不是这样简单!只是身体感受!如果这是周天运行,身体敏感的人三个呼吸就可以通大周天了!呼吸九到三十六次。
全真道华山派之内丹功

全真道华山派之内丹功全真道华山派之内丹功,乃是内家功法,讲究一任自然,以虚无空灵为主。
一练功要法此功可于晨起时及临睡时各行一次。
尚有余暇,午后亦可加行一次,时间不拘长短,缓缓从事,勿着相,勿管呼吸,取其自然之理。
轻合齿,口微闭,舌轻抵上颚牙关间,正身端坐,脊柱正直。
沉肩含胸,周身松开,双目微闭(垂帘)两手轻握置于下丹田,成太极图印(太极图左大指轻捏中指,以右大指插入左虎口内,而以右大指食指轻捏左手无名指跟),用单双盘或自然盘,均无不可~凝神跌坐,自口中吐出浊气一口,再自鼻中缓缓吸入新气咽下,以补丹田呼出之气,呼时稍快,吸时稍慢,呼需呼尽,如此三呼三吸,将腹中的浊气吐完,然后心想既定,一切思虑均置度外,收视反听,而精归于肾,谨于眼,则目不外视,而魂归于肝,谨于口,则默锲不谈,而神归于心,谨于鼻不外嗅而魂归于肝,谨于意,则用志不分,而意归于脾。
精、神、意、心、肝、肺、脾、肾各有所归,各复其命,后再行炼丹次序,开始炼丹。
1 、种法(疏通任脉,气沉丹田)“夫种者,凝神入气穴,使心力目光,返观内照,凝聚下田,静之又静,沉之又沉,直沉静到无何有之乡,深入寂灭场,入于混沌,忘人无我,谓之虚极静笃也,凡修真之士,必须先虚其心实其腹。
2、采法(疏通督脉,气通三关)待混沌开基,一阳来复,外肾兴起,活子时到此,即回光返照,神住气穴,一呼吸之巽风,逆吹命宫离火,扇开炉焰,而炉中之意,切莫著于呼吸专意元气。
诀曰:要之采时之呼吸而吸之则有心,呼出无意,心力提起,目光射定,一丝不挂,万缘皆空,是用吸不用呼,而呼出后随之而已。
或十吸,或数十吸以外肾消缩净尽为止,阳物绝无动机,谓之采药皈炉,元精归还本位是也。
3、练法(沟通任督,周天运转)药既皈炉,速行锻炼之法,炼药真决是呼吸并用,神存气穴,停其自然直息,以烹以练,升则有心,降则有意,吸为采取,呼烹练,意要悠扬条畅,切忌猛烈短促,以三十六息为度,或七十二息也可,将丹田气机扇开练得丹田自吹自嘘,元精尽化为元气,皈宿于命宫,谓之练也。
胎息瞬间启动法

胎息瞬间启动法胎息启动法:必须采用腹式呼吸(吸腹部隆起,呼腹部自然收缩),深长吸气,意念气沉丹田(肚脐与命门前七后三处,反正小腹那一块),然后憋气,实在憋不住气时,慢长呼气,把气吐得干干净净,然后再憋气,实在憋不住气时,再吸气。
呼尽憋气时,可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憋气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保持体验胎息跳动状态约半小时以上。
慢长呼气过程,可分六次吐完,呼气时可默念1、2、3、4、5、6,或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唵(weng)、嘛(ma)、呢(li)、叭(bei)、弥(mi)、吽敕(hong chi)或者南、无、阿、弥、陀、佛。
闭气法功理:(1)“小周天一通,必然进入胎息”。
当你意识呼,好像怎么呼都呼不完,当你意识吸,吸了半天仍吸不完,这是胎息的状态。
(2)把人体肺部的空气吐净,使肺部(包括整个人体内部)形成真空,产生负压状态,并通这种负压打通肺部经脉。
按中医理论,脉朝百脉,肺脉一开,则百脉具开。
经脉与玄关相通则相应的玄关也将被打开,因此闭气功修炼产生的功能效果是没有止境的,只要炼下去,身体隐藏的潜能都将通过能量的负压被开发出来。
(3)“一呼一吸,在于一停”,所谓“胎息”就是“停”的过程,就是要把身体里那种“应急反应”条件下的那种能力给“逼”出来,使你的各种激素、各种酶、各种活力调动出来。
草履虫、小球藻、病毒细菌等,没有肠和心肺,不能吃喝拉撒,但仍能分裂繁殖,说明大自然存在各种辐射及能量,单细胞能直接吸收这类能量。
“胎息”是人体自身直接向大自然吸取能量的一种最原始的方式,胎儿即以“胎息”生存。
(4)“意到气到”是气功训练最基本的原理。
意在外,能量就往外流失,因此要常内守才能积聚能量,积聚能量才能保命、通关通周天。
只有向人体中心积聚能量才能达到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才健康。
人的小腹就是人体的中心位置,但各位肌体结构仍有稍微的差异,意守小腹,只能靠“似有似无、恍恍兮,惚惚兮,渺渺兮”、“无望无助、无中生有”,静待小腹“跳、热点”出现,才知自己“丹田”的真实位置,并继续源源不断向“丹田”积聚能量团,随能量团壮大,外压增加,自然会“逐段撑开经络,冲破三关”。
胎息内养法

胎息内养法作者:三武组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03期胎息内养法,包括闭息与调息两类。
前者借助特殊的闭息锻炼,来逐渐延长停闭呼吸的耐久能力;后者通过意守入静与调息的方法,以达到“静神减息”,诱发循经感传,一般亦称“内丹术”。
两者均是仿效胎儿之呼吸状态,激活和积聚体内的元气,从而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一种导引功法。
本功法历史悠久,早在《后汉书•王真传》中就有“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的记载。
较早全面阐述“胎息”含义、修行方法及其作用者,当推晋代养生名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
葛洪所传习的闭气胎息之法,在隋唐时期大为盛行。
《诸病源候论》所载述的200余种导引功法中,有不少都融合了“闭气胎息”之法。
如该书“风湿痹候”条下载称,“以手摩腹,从足至头,正卧踡臂导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闭气不息十二通,以治痹湿不可任、腰脊痛”,便是将导引按摩与本法糅合治疗的范例。
唐宋以后,“内丹术”逐渐盛行,胎息也由闭息而转向调息,故许多讨论内丹术的著作也都以“胎息”为要篇,如《胎息经》、《胎息铭》、《胎息诀》等等,故而宋代苏轼有“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之说。
一、胎息含义胎息,是指仿效胎儿之呼吸。
《摄生三要》指出:“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惟脐带系于母之任脉,任脉通于肺,肺通于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气皆于脐上往来。
”古人认为,胎儿通过脐带而禀受母气,以供其生长发育之需;母气在胎儿体内循环弥散,从脐带出入而起到吐故纳新作用,构成了胎儿的特殊呼吸代谢方式,即为“胎息”,也称之为“内呼吸”,以与出生后口鼻之“外呼吸”方式相对。
脐部作为胎息的枢纽,遂有“命蒂”、“祖窍”之称。
由于胎儿出生之后脐带剪断,“胎之一息,无复再守”,外呼吸替代内呼吸,从而形成了“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性命圭旨》)的格局。
古代养生家以为胎儿生机蓬勃,外无思欲之患,内无精气之耗,是养生所追求之佳境,有所谓“返婴还本”之说。
[转载]苏丹辰先生内丹功(五)
![[转载]苏丹辰先生内丹功(五)](https://img.taocdn.com/s3/m/b395432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1.png)
[转载]苏丹辰先生内丹功(五)原文地址:苏丹辰先生内丹功(五)作者:端木公子苏丹辰先生内丹功(五)内丹修炼体验传真初练气功,平直而坐,解衣宽带,静静思想。
两眼向前平视,须凝视一个中心点,再缓慢地收回目光,不偏不倚地返照两眉中间,朗照于内,用意不用力,俟眉间稍有温暖,即用意引照脐下腹中(下丹田),目照于此,神凝于此,须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至于极,自有气生,气生则旋动之机,自然发现腹内温暖,此乃微阳,嫩而不能采,万勿强行搬运周天,如强行周天,微阳必伤。
只须以神照原处,继续寂照温暖处,越温养越旺动,微阳愈动,仍要坚持温养,这是积累阳气的要诀。
在此时发生外阳自举(性冲动),这是阳足的表现,应宜采摄,当即以意念控制它,急将目光凝视腹中(气海穴),再配合吸气,从尾闾将气提起,如忍大便状,耸肩缩颈,如用力顶重物,上升于脑中,略停一停,再引入口内,吞于脐下,, 腹中,这就是丹经说的小周天,实是意通周天,叫做采小药,也是用武火炼精的办法。
动机已息,仍然寂照腹中,这是用文火温养生精,俟其再动,仍用小周天武火炼之,这样一温一炼,练至神凝息定,鼻息自断,形成了内呼吸,一升一降,息息归根,烹炼真阳,内气自然成形。
腹内发现气丘,上下冲动,并觉耳际有风,眼帘有闪光,这时应以内呼吸采引气丘,吸气引至尾闾,如有不动时,吾之元神,一意静守,等待其出动,动则引升夹脊,又不动又静守,不动不引,动则升至玉枕,如此而后升至头顶,降至印堂,舌尖顶住上腭,静守一会儿,如呼气下放一样,降过印堂,而入口中,此时要紧闭口唇,以防漏出,汩汩有声地降入腹内,从此腹内觉有圆陀轻盈之象,这是丹经说的气通小周天,也是以内呼吸炼精化气的办法。
吸则自尾闾至泥丸,呼则自泥丸至下丹田,督任循环一周,实现了自然妙运。
可是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在静坐中,发现周身如醉时,即是内气发展的动机,要运转周天,法轮愈转,感觉内气充盈旺盛,如内气停住不动,故意搬运周天,感觉内气空洞无益;若静守下丹田,不运周天,感觉内气形成了胎息,统体舒畅,练到外阳不举,缩成了马阴藏时(即男性生殖器缩入下腹部),忽然眼前有光一闪,过两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
关于内丹功的胎息练法

关于内丹功的胎息练法道家龙门派老前辈张苏辰的修炼体悟:我练内丹功已40余年,从未间断,都是在业余时间练的。
初练时,每天夜间练功,不超过20分钟。
随着练功的进展,增加到每天1~2小时。
通运周天之后,不由自主地出现胎息。
胎息的形成状态,是鼻息不入不出,只有丹田中内气活动。
有一股内气在小腹里,宛转悠扬地运动。
后来发展到气充全身,各细毛孔里出入气息,形成了全体呼吸。
这说明只要得到真口诀,练成真胎息,并不太难。
人身中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
左目属阳,右目属阴。
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
神光照视气穴,就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
第二个是心肾相交。
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
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功能就强。
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
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
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百疴不生,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
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
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
没有内气则胎息不生。
一、双眼相交练法:入坐之后,紧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梁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
观光不可用意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中心发胀,或觉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
再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把阴阳二气聚成圆形。
左升右降转36周。
为巩固阳气,再睁眼左降右升转24周,退化阴气。
转完之后,闭目内视祖窍穴中圆形。
内视5分钟,觉口中津液满足时,就用二目交集的光,照送津液,降入脐下气穴中,目光随着照视气穴,观穴中虚空境界。
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意念始终守在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
这样练功,经过3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
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只达到这种境界,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
功中如觉有阳物勃举时,是精气冲功的“产药”信号。
陈伟:天山派丹道周天功

陈伟:天山派丹道周天功*导读:天山派丹道周天功--第一节胎息功1.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天山派丹道周天功--第一节胎息功1.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
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
”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
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
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
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
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
”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
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
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 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太乙玄门胎息诀

太乙玄门胎息诀太乙玄门胎息诀具体功法:1.平躺于床上,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先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呼吸,肚脐处凹下,复原,凹下,复原,反复做,直到憋气不住,引发胎息。
2.辅助功:即腹式呼吸,鼻吸鼻呼,越慢越好,肚脐呼气凹下,吸气凸起。
以上两法,每法各行持二十分钟。
本诀不限环境,不拘时间,随时随地均可修习,以卧式效果为最佳。
以上就是另多少令丹道爱好者梦寐以求,心向往之的太乙玄门胎息诀,就是这么简单,诚如广告所言:“得诀在胸,窗纸即破,勤而习之,则得真息,去凡息,得先天气,开玄关窍,身化金筋并玉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望有缘得到者珍之。
做内丹第一步――――-筑基对于年轻人来说筑基这一步是很简单的,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控制欲望,别想女人了就上,要节制,但也不用绝欲。
第二,要有耐心,别坐了还没几分钟就想有感觉。
做到这两点,保证在一周内就能找到感觉。
当然,坐是要坐的,但是也不一定要盘着,到了后来,你行走坐卧,周天不会停,睡觉就是一种练习。
姿势很简单,怎么舒服就怎么坐,能盘着就盘着,单双都可以,估计大部分人都是单盘。
在开始的阶段,随便坐,坐在凳子上也可以。
闭上眼,通雀桥,就是舌头抵住上腭。
意守下丹田,就是脑子里在保持沉静的同时稍微想着点下丹田的感觉。
至于双手,想怎么放怎么放,在初期,为了配合意守下丹田,最好是跌跏的手势,就是两只手交握,哪只手在外面无所谓。
放在丹田前。
一个字,要舒服,舒服才能持久。
然后放松,驱除杂念,保持安静。
控制呼吸,使之绵长,但还是要注意自然,不要弄到自己不舒服而强行深呼吸,自然就好。
吸气,幻想吸入真气,呼气,幻想排出体内浊气。
呼吸非常重要,通常有顺腹式和逆腹式两种。
开始的时候保持自然,越简单越好,幻想真气通过鼻子直达下丹田,然后停住,呼气,幻想全身浊气排出。
时间长了,可以去掉排出浊气这一不,只剩下吸入真气这个部分。
具体的情形是这样的,吸气时,胸部扩张,幻想真气由鼻到胸部气海,然后呼气,压缩胸部,幻想真气由胸部传递到腹部下丹田,腹部扩张。
内丹功的胎息练法

内丹功的胎息练法*导读:《气功》杂志曾经发表张有光先生《练成胎息谈体验》一文,我阅读之后,觉得自己练内丹功出现的胎息,体验有些不一样。
故将自己的练法和实践,整理成文,供给同道们探讨和验证。
我练内丹功已40余年,从未间断,都是在业余时间练的。
初练时,每天夜间练功,不超过20分钟。
随着练功的进展,增加到每天1~2小时。
通运周天之后,不由自主地出现胎息。
胎息的形成状态,是鼻息不入不出,只有丹田中内气活动。
有一股内气在小腹里,宛转悠扬地运动。
后来发展到气充全身,各细毛孔里出入气息,形成了全体呼吸。
这说明只要得到真口诀,练成真胎息,并不太难。
人身中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
左目属阳,右目属阴。
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
神光照视气穴,就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
第二个是心肾相交。
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
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功能就强。
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
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
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百疴不生,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
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
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
没有内气则胎息不生。
一、双眼相交练法:入坐之后,紧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梁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
观光不可用意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中心发胀,或觉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
再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把阴阳二气聚成圆形。
左升右降转36周。
为巩固阳气,再睁眼左降右升转24周,退化阴气。
转完之后,闭目内视祖窍穴中圆形。
内视5分钟,觉口中津液满足时,就用二目交集的光,照送津液,降入脐下气穴中,目光随着照视气穴,观穴中虚空境界。
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意念始终守在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
这样练功,经过3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
关于内丹术中的胎息

气功 养生》 )
“ 如 内气 , 日胎 息 , 中有 ,非 假 外 求 ” 太 和 先 生 服 气 ( 法 ) 。 在哪 里 呢?
他们把肺 呼吸与胎息死死地 “ 养生 之诀 云 : 息要 调 真息 , 调 捆 绑 在 一起 , 死 地 咬定 “ 儿 在 真息者 , 息也 。 ” ( 息要 领 ) 死 胎 胎 (调 ( 娘 肚子 里是 没有肺 呼 吸的 , 是 不 肺 这 第三 种观 点是 准确 的 。 明 说 工 作 的” 。所 以他们 认定 :要 达 到 了胎 息 是 什 么 , 内气 , 内气 的 “ 是 是 胎 息就必 须停 止肺 呼 吸” 。道家 老 聚积 , 内气 的运行 。胎 是 内气 的聚 祖 宗 们 打 了一 个 比方 ,说 了一 个 积 , 息是 内气 运行 。 “ ”似 胎儿 的呼 吸 。他 们却 看 成 似 , 用 现代 汉语 详说 之 ,我认 为 : 是胎 儿没 有肺 呼 吸。 里 的错 误 非 胎 , “ 神 人 气 穴 ” , 这 是 凝 后 内气 在 下 常 明显 。 丹 田聚积凝结 , 且经 过修 炼越 来 而 第一 ,胎 儿虽 然肺 没有工 作 , 越 浓 , 到一 定 的程度 , 到 正 好 浓 浓 没有 肺 呼吸 , 是胎 儿所 需 的新 鲜 能 “ 但 通气 过 三 关 , 行 任 督 脉 循 环 实 空气 ( 气 ) 氧 是从 娘 的血液 中来 的。 运行 ” 这 时 , 称作 结胎 了 。 , 我 成 人停 止 了肺 呼吸 , 鲜 空气 从 哪 新 能 够 修 炼 到 内气 在 下 丹 田中 里来 , 没有地方来 ! 我相信 , 口鼻 浓到一定 的程度 ,古人称作 “ 把 伏 耳 眼都 封住 的人 , 不会 活着 。这是 气 ” 征服 了内气 。 由此 得 出“ 从 ( , 胎 非常容 易检验的:只要 带上 完好 伏气 中结 ” 。 关 于胎息 ,要 叙述 两个 问题 。 的 、 密的 、 断 了气 源 的 防毒 面 严 切 息 ,是 内气 沿 任 督 脉循 环运 个 是什 么是 “ 息 ”另 一 个是 怎 具 , 结 果 分 晓 ) 胎 , 就 行。 内气从会 阴穴 沿督 脉运 行到百 样修 炼胎 息 , 到胎 息 。本 文着 重 达 第 二 , 们 不 明 白 , 呼 吸与 会穴 , 他 肺 称作 “ 。内气再 从 百会 穴 吸” 叙 述什 么是胎 息 。 胎 息是 完全 不 同的两 回事 。 呼 吸 沿 任 脉 而 下 到 达 会 阴 穴 , 称 作 肺 许 许 多 多 道 家 老 祖 宗 都谈 到 是 吸入 新鲜 空气 排 出浊气 。 息是 “ 。相 当于肺 呼吸 的一 吸一 呼 , 胎 呼” 了胎息。在《 中国养生宝典》 从 体 内的内气 , 中, 内气 的聚积 , 内气 的 个 呼 吸 。 以内气在 任督 脉循 环 所 20 3 8页 的《 息 法 》 26 胎 到 3 2页 的 运 行 。 以肺 呼吸与 胎息 不是 一 回 运行一 周 , 所 称作 一息 。 《 胎息功》 ,用了 5 页汇集了五十 事 , 5 没有 停 止肺 呼吸才 能达 到胎 息 由此 , 得 出 了结 论 , 出 了 我 作 篇 ( )提 到 “ 息 ” 段 , 胎 文字 的文 章 。 的 因果 关 系 。 个定 义 : 而从 21 2 9页 到 2 6 2 3页 用 了 4 5 在 下 丹 田 ( 穴 ) 结 成胎 之 罴 凝 第 三 , 们 不 明 白“ 胎 儿 的 他 似 页 ,2篇 ( ) 章 , 然 没有 提 到 呼吸 ” 4 段 文 虽 的这个 “ 呼吸 ” 。这个 “ 吸 ” 后 的 内气 沿任督 脉循 环运 行 , 呼 称作 胎息 二字 , 却也 是谈 胎息 的文章 。 不 是指 肺 呼吸 , 指胎 儿 的 内气 在 “ 是 胎息 ” 。 那 么老 祖 宗 们 对 胎 息 有 几 种 经 脉 中循 环 运行 , 称 作 “ ”所 至 于 如 何 修 炼 胎 息 ,达 到胎 也 息 , 观点 呢 ? 以称作 胎息 。 息, 就是 中 国道 家 内丹术 中的炼精 第一 种观 点是 , 停止 肺 呼 吸的 本 持 第一 、 二种 观点 的人 还疑 化气 功夫 。限于篇 幅 , 文 中就不 第 似 胎 儿 在娘 胎 里 的呼 吸 ,称 作 胎 是 不 明 白内丹术 中肺 呼 吸的作 用 。 谈 了 。 息。 总之 ,胎 息 与 肺 呼 吸 是 两 回 我在 这里简 单地说 一 下 , 长 细匀 深 第二 种观 点是 , 对上 述第 一种 的逆腹 式肺 呼 吸的作 用 : 是增 加 事 , 没有 因果 关 系。 息是 内气 , 一 也 胎 观 点基 本 同意 , 怀 疑 “ 止 肺 呼 新 鲜 空气 的摄入 , 又 停 二是 用 意念关 注 内气 的 聚积 , 变浓 结 胎 , 内气沿 任 吸” 的人 士 , 出 了“ 提 不是 停 止肺 呼 呼 吸 时初 步起 到凝 神 及 一 念 代 万 督 脉循 环 运 行 。肺 呼 吸 是 吐 故纳 吸” 而 是肺 呼 吸非 常 深 , 常 细 , 念 的作 用 , , 非 三是在 内丹 术 中最 重要 新 。胎息 有胎 息 的功能 , 呼吸有 肺 非常匀 , 几乎鸿毛放在鼻孔前也不 的作用 之一 的“ 肺 呼 吸 的功 能 , 确是 两 回事 , 互不 引动 内气运 行 ” 。 动 的肺深 呼 吸 。 相 干 。— — 真 的是 “ 犬 之声 相 鸡 关 于胎 息 的第 三种观 点是 : 上述 这两 种 观点 , 占了胎息 的 老死 不相往 来 ” ?也是 不 ! 内 在 “ 凡修 行之 人 , 住坐 卧 , 行 常含 闻 , 而 纳真 息于丹 田 ,则得 元气 成宝 , 久 丹术 中又有一定 的联 系 , 且是 非 练 而成 仙 矣 。斯 乃 真人 之 胎 息 者 常 重 要 的联 系 , “ 肺 呼 吸 之 气 是 用 ■● 陈撄宁提出了“ 用心听皮肤, 让毛 也 。” 玉云 张果老 胎 息 ) ( 引 动 内气 运行 ” 。如何 引动 ?详 见 4 孔 呼 吸来替 代肺 呼 吸 , 4 而达 到胎 息 “ 胎从 伏 气 中结 , 气从 有 胎 中 《 中国道家内丹术》 一书。o ( 2 0 年 当》 见 05 武 胡海牙 的 漫谈 息 ” 台 ( 责任 编辑 乔 汉) ( 息经 ) 。
胎息口诀

胎息口诀凡欲胎息,先须于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支节,两手握固于两腿上,即吐纳三、五过,令无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脏叶舒展,讫,还,徐徐放着实,即鸣天鼓三十六通,漱满华池。
然后存头戴朱雀、脚履玄武、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却入两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宫(注一),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披朱褐、执绛简。
次存中丹田(注二),中有神人,亦披朱褐。
次存下丹田(注三),中有神人,亦披朱褐。
次存五脏,从心起首,遍存五脏六腑(注四)。
存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及三丹田中,素云合为一气,于项中出,焕焕分光九色,上腾可达三丈余,想身在其中,此时即口鼻俱闭。
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顺气平还,依前用心为之,以汗出为一通,亦不限过数,如体热闷,即心存气,遍身出如饭□(注五)中气,此名满息,久久行之,入玄寂中,出妙默中,再明洞观形中五脏六腑及大小腹胃,受膏散如黄土色,脾长一尺二寸,在胃上前后磨动不停,停则不和,饭食不消,即是不磨矣,当须闭气以手摩腹一百下,即自然转磨矣。
次存心,心似红莲,华未开,下垂长三寸,上有九窍,二窍在后、正面有黑毛,七叶,长二寸半。
次存肺,肺似白莲,华开五叶,下垂,上有白□(注六)膜在心上覆心。
次存肝,肝在心后,七叶,紫苍色,上有黄□(如注六)膜,从左边第三叶下,胆在此也,其胆色青黄,长二寸半。
次存肾,肾状如覆柸,黑色,却着脊去脐三寸,上小下大,左为上,右为下。
遍观一形三十六位及三百六十骨节,皆有筋缠,骨青白如玉色,筋色黄,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之中,皆有鲜血,如江河池潭也。
及见左脚中指第二节,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日一夜,绕身三万六千匝(注七),至右脚中指第二节,则化尽,所以人若睡必须侧卧拳局,阴魄全也。
亦,觉即须展两脚及两手,令气遍身,阳气布也。
若如此修行,即与经所言动善时之义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颈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常在颈中,水底坐,经十日、五日亦可矣,若行此事,功效如前,若觉得真,更须修道,此事乃是一门不可不作。
内呼吸修炼的方法

内呼吸修炼的方法有:
1.胎息法:在练习胎息时,需要先排除杂念,保持心情平静,然
后放松身体,通过鼻子慢慢吸气,再通过鼻子慢慢呼气。
吸气时想象着气从涌泉穴提到尾椎,再至脊椎而到达头顶百会,呼气时想象着气从头顶百会经丹田到会阴而至涌泉。
这样连续练习300天左右,内呼吸功夫就会逐渐加深,并能随时随地应用。
2.缩唇呼吸法:缩唇呼吸法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
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
可以先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就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
但不要过于延长呼气时间,容易引起气短、胸闷、头晕等不适。
胎息的11个步骤!附:胎息的13个感觉!

胎息的11个步骤!附:胎息的13个感觉!胎息的练习步骤应该是:1、形神相合,2、脉通,3、胎息启动,4、聚神,5、入定,6、胎息完成,7、忘我即忘形,8、忘神,9、入虚无境,10、粉碎虚空,11、入道。
不会胎息的想练,会胎息的想忘。
没有定力之前得胎息,超级麻烦,起居生活都受影响,稍微不自然,麻烦就来了,什么怪现象都可能发生。
想练的朋友还是,多向前辈请教,练不好没用,反而有害,练的好,你没有根基,根本控制不了,绝对会后悔的。
胎息的11个步骤!附:胎息的13个感觉!其实胎息很简单,凝神就可以,连入气穴都不用。
气穴,是无形无相的,不在身体里,也不在身体外,大无外,小无内,就是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
明白什么是气穴,才能做到凝神入气穴,无形无相的东西,你怎么入,怎么算出,很难,自己体会。
当然这只是个理论,凝神入气穴,很高的法门,直接炼神还虚,根器不行,不要说做到,连理解都没法理解。
凝神入气穴,自己不是那根器,就别想了,越想后天的东西越多,你越做不到。
凝神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形神相合,形神不合,你想凝神,这是不可能的,根本做不到,除非你是天才中的天才。
以上说的,如果你很聪明,教你的人又很会教,一天你就能体验一下胎息的感觉,也有一辈子都体验不了的。
胎息的11个步骤!附:胎息的13个感觉!在说说形神相合,如果做到形神相合了。
第一个反应就是肘后飞晶,第二个反应就是出现胎息现象。
他们两个是同时出现的。
肘后飞晶,胎息,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不说虚幻的,只说一般的身体感觉,仅供参考。
第一个感觉“热”,非常热。
第二个感觉“麻”,神经末梢非常麻。
第三个感觉“汗”,大汗。
第四个感觉“紧”,身体很紧,像有东西勒着一样。
第五个感觉“冷”,和麻一样,是冷是麻分不清。
第六个感觉“胸闷”,形成胎息,越是使劲呼吸,越上不来气。
第七个感觉“肛门上提,舌头上提”,是有个东西吸上去的,不是故意提,也不是意念提,舌头一放松,就自己吸上去,想把舌头肛门放下来,做不到,很费力的。
胎息术——精选推荐

胎息术胎息术⼀、操作时间:每天清晨起床和每天夜晚睡觉之前。
⼆、操作⽅法:1、⾏⽓:即吸⽓,必须以⿐⼦吸⽓,吸⽓要达到最⼤限度,到不能再吸为⽌,吸⽓速度要缓慢,要轻,可以在⿐⼦前放⼀⽻⽑,以⽻⽑不动为标准。
2、服⽓:吸⽓以后要使⽓体下⾏,沉如丹⽥,如初学者,可以以⾆抵住上颚,帮助⽓息下沉,直到有便意为⽌。
3、守窍:⽓沉丹⽥以后,屏住呼吸,停顿数秒。
4、存思(既意念):在守窍的同时运⽤意念,感受⽓体在体内进⾏⽓体交换,吸收⾃然界的精华,排除体内之浊⽓,然后把浊⽓以⼝呼出。
5、闭息:乃胎息术最⾼境界,可长时间不呼吸,短则⼏分钟,长则数⽉,但需要长期锻炼,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操作要点:1、收⼼求静2、绵绵若存3、⿐吸⼝呼4、⽓沉丹⽥六字诀五脏六腑的功效及做法六字诀是⼀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
此⽅法⽤“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应,某经有病,即⽤相应之字调之,可防患于未然,调治于病始,简便易⾏,疗效显著。
洪⼦墨教授认为,六字诀通过⼈体呼吸吐纳⽅法,吸⼊⾃然界之清⽓,呼出体内之废⽓以祛浊,为进⼀步扶养脏腑之元⽓打下基础。
六字诀功效、及发⾳⼝形及⽓息:⼀、嘘宇调肝病法嘘,读(XU),双唇微微闭合,有横绷之⼒,⾆尖向前,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体稍向后缩,上下齿间留有缝隙,⽓出⾃于⽛齿间,⾆两边的空隙间。
嘘宇诀可以对调⽬疾、肝肿⼤、胸肋胀闷、⾷欲不振、两⽬⼲涩.头晕⽬眩等症。
⼆、呵字调⼼病法呵,读(HE),半张⼝,⾆体微微上拱,⾆边靠下⽛,⽓出⾃于⾆与上颚之间,呵字诀调⼼悸、⼼绞痛、失眠、健忘、盗汗、⼝⾆糜烂、⾆强语塞等⼼经疾患。
三、呼字调脾病法呼,读(hU),⼝唇撮圆似桶状,⾆平放前伸,⾆体下沉,⽓出⾃于⼝腔中部,经撮圆的:⼝唇。
呼字诀调腹胀、腹泻、四肢疲乏、⾷欲不振、肌⾁萎缩、⽪肤⽔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宇调肺病法呬,读(sI),双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尖伸向上下齿缝内,⽓出⾃于上下齿间。
胎息与内丹的修持i(无极门朱引山老师著)

胎息与内丹的修持i(无极门朱引山老师著)胎息与内丹的修持i(无极门朱引山老师著)胎息与内丹的修持人体早已习惯了人体经络的十分之一的畅通,精气在及其消耗的运转,一旦受到干扰而停滞又需大量的先天精气再次运转,先天精气也就耗失的快,人体的经脉功能如果向心运行聚集能量将会大大提高生存的质量,在此一三针法做到了:经遂再造,先天系统的重新启动。
胎息即生命的根源,根源的保持既是内丹修持工程,古来今往,在此花费毕生精血者数不可数,而有成者确凤毛麟角,此部起步高,功效神,而被少数人所独有,今针刺启动肾间动气,生命之源,大道修持养生者数年达不到之功境,此部一旦被打开,标志着疾病根治,重返青春之路,生命科学的灵光,是众多追求驻颜、长生的不二法门,此部在修持中国武术上有着意想不到的妙境,多少武学大师梦想之境,在此有缘者被针刺激活,具备此种功能,实属人生最大福缘,人生一世最大的财富是生命,最大的快乐是健康,拥有胎息的启动,标志着重新返回青春之路,得到之难,但失去却易,古语云:“先天之气,最难聚,但易失之。
”如果得到而不知珍惜,实属最大的浪费,最可悲可叹之事,鉴于此,吾把多年的修持心得及吾门秘而不宣的内丹修持密要,力图详述明说,结合胎息的启动,作为内丹修持的第一步,以飨缘者。
胎息的启动,就拥有了一份世界上最珍贵的藏宝图,得到难,失去却易,能否把此部的宝藏尽数取之,大家必须花费一些精力,心血,拥有健康,拥有生命是不可估计的财富,花费一些精神实属以小易大,在修持过程之中的境界是最大的享受,陶冶情操,修正心身,以此得到大的智慧,大的福报,大的成功,即是人生的第二次生命,是整个人生过程的转折点,由凡入圣,整个心身的健康对于自己的事业、人生都会涂上一层辉煌的金光,愿以此缘者得到人生最大的成就!第一、自然清静养元气修持内丹、养气、调养自身元气,先以站坐为宜,自然呼吸[吸气小腹凸起,呼气下凹]静心内视,眼前性光显现,心亦平静,身体放松,小腹自然而然的热胀,调养元气,时时可行,如胎息启动,用此来巩固,自有奇效,自古:“元气常存、神长留,呼吸若无定长寿。
内丹胎息功与初级习练法

内丹胎息功与初级习练法
张道明
【期刊名称】《搏击》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1、“胎息”浅说胎息是道家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其渊源可追溯至老子,老子就是通过胎息的方式,实现人体生命之“根”与宇宙万有之“源”的沟通、化合,以求“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的长生之道。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张道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1
【相关文献】
1.内丹功调息八法 [J], 姜铁吉;
2.秘传丹道功讲座(四)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 [J], 李锡坤;
3.秘传丹道功讲座(五)──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 [J], 李锡坤;
4.胎息功 [J], 李浩;
5.内丹胎息功与初级习练法 [J], 张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身中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
左目属阳,右目属阴。
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
神光照视气穴,就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
第二个是心肾相交。
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
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功能就强。
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
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
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百疴不生,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
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
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
没有内气则胎息不生。
一、双眼相交练法:入坐之后,紧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梁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
观光不可用意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中心发胀,或觉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
再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把阴阳二气聚成圆形。
左升右降转36周。
为巩固阳气,再睁眼左降右升转24周,退化阴气。
转完之后,闭目内视祖窍穴中圆形。
内视5分钟,觉口中津液满足时,就用二目交集的光,照送津液,降入脐下气穴中,目光随着照视气穴,观穴中虚空境界。
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意念始终守在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
这样练功,经过3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
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只达到这种境界,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
功中如觉有阳物勃举时,是精气冲功的“产药”信号。
练功人要辨别清浊采炼。
没有一丝杂念的阳举,采炼出口水,咽入气穴封存运化,是炼丹的真清原料。
在梦中和有杂念的阳举,采炼出的口水,咽入胃中,滋润五脏,补充体亏。
无论什么样的阳举,都要采炼,但必须分清咽入地方。
如果不加采炼,消耗于体外,则神光不易出现。
采炼的方法:阳物虽举但仍疲软,是微阳(小药)过嫩,不宜采取。
可用神光协同真意由阳物动处,引回气穴,照视穴中虚空境界。
这种过程,要循环多次。
微阳经过多次积累,就达到阳物举而挺胀,小药不老不嫩的阶段,这时应立即采取烹炼。
用意将它由动处采回丹田,略停;然后吸气用意引导精气,从丹田直接运向尾阎,沿督脉上升到脑部稍停;呼气从脑下降到丹田,为一圆周,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不计其数。
至觉阳物缩小即止。
口中生出津液,变仰鼻开目引天上清气入口,咽送到气穴,这就是把精气采归到丹田中。
如是练功3年,命基已固,神光出现,祖窍穴中,经常含着小气珠。
这是双目交媾,产生神光的景象。
二、心肾相交练法:每次静坐,把神光照视气穴,耳听于气穴,意守于气穴,调鼻息达到气穴,使外来精气与神光相交,绵绵密密,存于丹田,心无一毫杂念起动,入于混沌状态,忽然一动,元气显于丹田。
这就是《入药镜》所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以醉。
”经过后天鼻息引出先天元气来。
元气出现,就是胎息的露象,在丹田中絪缊活泼,宛转悠扬,觉丹田火暖,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如痴如醉。
元气大动时,用意向后一引,元气上升于脑,停止片晌,口中化生津液,元气随口水降入下丹田。
从此感觉鼻息似有似无,只觉元气后升前降,上下往来,循环于虚无身中。
这就是心肾相交的景象,也就是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谷神是空谷之神,就是双目中心有神光的元神;玄牝是心肾中间的门户。
元气在虚无的心肾门户中,一上一下,一往一来地盘旋,才能使元神在此成立真胎息的根基。
三、内气与天气相交练法:通过心肾相交而至心肾之门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返回人之未生在胞胎内的呼吸状态。
每天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
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玄妙呼吸中,一心不动,不许向身外游思,自然外感内应,觉元气流于一身内外了。
功夫到此,已得到天人合一之机了。
在此境界中,口中来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阴穴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急开目引天光入脑,凝视内外气;聚会片刻,会同口液,意送到中田;存守一会儿,再转左升右降进阳36周,左降右升退阴24周,
是卯酉周天。
如是练功,元气一现,浩大至刚,充满全身,只觉清净恬淡,身在气中,元神之光,悬于祖窍之上,照耀全身。
这就练到中级胎息了。
达到高度的内外气相交,古人叫做“乾坤交媾”。
因摄会阴之气,从坤腹而来,吸乾天之气,会合脑中,所以叫乾坤相交。
四、高级胎息练法: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视中田,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
用这样的心意,锻炼神气交媾,总得2年之久,练到没有一毫杂念起动,脉博不觉跳动,胎息停止运动,定于虚空,只觉有神光,在祖窍间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状态。
静极生动,忽觉全身元气向中田聚敛,现出一团真气,涵在绛宫。
从此在行住坐卧中,时刻不守而自守地存着守中抱一功夫。
这一团气,就是绛宫之气,包住元神,天天感觉浑浑沦沦,如在母腹怀胎一样,随方就圆,温养于中。
在此功境中,有一天夜间,入坐练功,祖窍穴内出现跳动,不一会儿,遍体全身跳动,如炒豆粒一样,爆炸不绝,在身上闹成一堆。
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视中田,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
这样功境,可连续两夜,才停止不动。
又在静定之中,忽见一轮明月,现于目前,即用神光视之;不一会儿,又有日光发现,与月光合在一块;急用真意神光,凝聚收敛,用鼻一吸,会同口液,送入中田;就觉有一团气,后升前降,归入中田,急行卯酉周天一遍,封炉收之。
这种景象不是经常可见的。
在初级到中级胎息阶段,口液产生的功能,特别旺盛,淋淋如雨,咽不绝口,甘甜香味,美快无比。
八触在功外常有反应。
眼角出粘液,鼻孔流浊涕,腿脚如火烧,搔痒难忍,走路不爽。
这些情况持续数年之久,都是入坐时消失,出坐后出现,证明这是阳盛就剪灭,阴盛就显露的现象,并非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