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基本指标 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基本指标 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基本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C)。

A、面包坊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企业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C、居民家庭食用的面粉D、以上都不对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下列应计入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A、政府购买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支出B、政府对企业创新项目的鼓励补贴支出C、政府对困难家庭的扶贫救济支出D、以上都不对4、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除以潜在GDP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A)。

A、个人购买的住房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小汽车D、个人购买的黄金期货6、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D)。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7、下列不属于流量的是(D)。

A、净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8、社会保障支出属于(B)。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投资D、消费9、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A)。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投资D、消费10、如果2015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16年低的物价指数是136,那么,2016年的通货膨胀率是(C)。

A、4.2%B、5.9%C、6.25%D、8%11、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元,该国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元的资本品,同时资本的折旧消耗是300亿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A)。

A、500亿元和200亿元B、2500亿元和2200亿元C、500亿元和300亿元D、2300亿元和500亿元12、某汽车厂2016年的库存汽车增加了1万辆,并在2017年全部销售出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这1万辆汽车应该计入2016年的GDPB、这1万辆汽车应该计入2017年的GDPC、这1万辆汽车应该计入2016年的GDP,同时也应该计入2017年的GDPD、这1万辆汽车既不应该计入2016年的GDP,也不应该计入2017年的GDP13、在核算GDP时,投资是指(B)。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第二版)-090504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第二版)-090504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叶德磊(第二版)- 090504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含导论)一、判断题1、企业在任一期的存货投资可能为正值, 也可能为负值。

()2、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都不应计入GDP。

()3、一个经济体同一期限内的GNP不一定大于GDP。

()4、由于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缩减指数,因而一国的名义GDP肯定大于同期的实际GDP。

()5、GDP缩减指数选用的样本商品范围比CPI的样本商品范围更广。

()6、一国净出口的变化会影响到该国GNP水平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该国GDP水平的变化. ()7、GDP指标不能反映的某些经济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NDP中包含了折旧B、GDP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C、PI中未包含公司待分配利润D、PI中未包含个人所得税2、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C、NI中包含公司所得税D、PI中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3、设某国的代表性商品为甲、乙、丙三种,1995年它们的价格分别为2、5、10美元,2005年分别为6、10、30美元,它们在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和50%,1995年作为基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05年的CPI为()A、271B、280C、460D、8004、下列哪一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补贴B、债券购买额C、旧房子的转让D、股票交易印花税5、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是()A、NDPB、PIC、DPID、B和C6、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年的GDP缩减指数为()A、660B、150C、220D、250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2、×3、¥4、×5、¥6、×7、¥二、单项选择题。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美国是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

根据人口学家统计,21世纪美国的人口增长将接近于0,而20世纪则大约为1%,和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会导致何种结果:(1)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路径。

(2)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答:(1)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考虑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下,现在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Y t F K t L t =⎡⎤⎣⎦,。

同时假设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定义每个人平均产出Yy L=,每个人平均资本K k L =,每个人平均消费C c L =,则可求得此时的密集形式的效用函数:()y f k =。

根据()()()K t sY t K t δ=-可得()()k sf k n k δ=-+。

假设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即满足()()***0k sf k n k δ=-+=,如图9-1所示,所形成的稳态时的人均资本为*k ,当人口增长率由n 减少为1n 时,形成新的稳态人均资本为*1k 。

图9-1 人口增长率降低时的稳态水平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个人平均资本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但在长期人均资本趋于稳定;平均产量;平均消费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在长期将趋于稳定。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5.什么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6.什么是货币乘数,它是如何起作用的?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20.货币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1.名词解释(1)需求管理政策: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措施。

(2)供给管理政策:通过调节总供给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措施。

(3)财政预算:指政府逐年估算未来财政年度的收入与支出,以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第一章1。

宏观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得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得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与宏观得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得研究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得经济行为,微观研究得就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就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就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就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得研究方法就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得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 行为主体得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与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与企业并不就是作为分散决策得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就是最为一个统一得行动得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与企业作为个别得选者行为加总,研究她们总体得选择行为,这就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4、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就是GDP与GNP?它们之间得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就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

GNP就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

两者得差别:(1)GDP就是个地域概念而GNP就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得就是一国公民得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就是从国内还就是从国外获取得;GDP衡量得就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得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就是本国公民还就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得关系.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与实际GDP得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状况就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就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得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第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4.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陡峭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5.货币供给变动如果对均衡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是因为()A.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 支出系数小C.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6.下列()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九章经济增长及其核算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究竟包括哪些?初始条件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答:(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潜在GDP的增长),或指其产出水平的提高。

不同的初始禀赋会导致长期经济增长水平出现巨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一国初始资源禀赋越差,可能无法生产出先进的中间资本品,而资本品是进一步生产其他更高级资本设备的投入,因此,没有足够数量的中间资本品将使产出的增长受到限制,而消费品的生产也会受到资本品匮乏的影响,最终会影响一国的产出水平。

另外,当劳动力数量极其有限的时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想要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肯定比那些拥有较多劳动力的国家困难得多。

(2)一个国家的初始条件对该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很大影响。

这里的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各种矿产和能源),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使用技术的熟练程度,物质资本的稀缺程度,该国的地理位置(是否沿海,海岸线的总长度),法律的起源和法治传统,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3)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各国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起点开始经济增长。

具体地,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因素,其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如下:①自然资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本国或本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由于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于能源依赖型的国家,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9章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9章

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就是( )的市场价值总与。

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主要区别就是( )。

A、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3、如果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等于( )。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进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5、政府向公务员支付的工资属于( )。

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6、如果个人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为150元,个人消费为2000元,个人储蓄为8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A、3000元B、2850元C、2000元D、1000元7、下列关于GDP平减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CPI上B、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制造的电视机价格上升会影响美国的GDP平均指数C、CPI衡量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GDP平减指数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D、GDP平减指数与CPI都可以作为衡量经济中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8、假设2011年为当年,2011年的CPI为120,再假设上一年即2010年的CPI为100,在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

A、12%B、16、7%C、20%D、26、7%9、失业率就是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得影响就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得有效需求管理得主要手段。

(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得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与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得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得利率一定会上升.()6.减少再贴现率与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就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就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得内在稳定器作用就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与就业水平。

(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得货币数量与最初得存款与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 )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就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C、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IS曲线与LM曲线一样平缓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A、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得可支配收入与支出B、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C、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得私人部门支出D、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4.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得移动量,则必须就是( )A、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陡峭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C、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D、IS曲线与LM曲线一样平缓5.货币供给变动如果对均衡国民收入有较大得影响,就是因为( )A、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支出系数小C.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6.下列( )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 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7.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属于( )A、控制总供给B、扩张性货币政策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货币政策8.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得上升()A、增加净税收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C、减少个人所得税D、增加政府购买9.如果政府支出得减少与政府转移支付得增加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10.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设施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11.与货币政策同义词得就是( )A、扩张性政策B、利息率政策C、金融政策D、紧缩性政策12.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减少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A、国民收入减少B、国民收入增加C、国民收入不变D、不确定13.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A、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得贷款C、中央银行规定对商业银行得最低贷款利率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14.政府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弥补赤字最有效得方法( )A、增加税收B、发行货币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D、发行公债15.下列哪种情况会产生挤出效应?( )A、对私人部门税收得增加而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与支出得下降B、货币供给量得下降提高了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比较敏感得私人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得下降导致消费支出得下降D、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得支出16.过度得货币供给会引起()。

A、债券价格与利率上升B、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C、债券价格与利率下降D、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17.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A、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B、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C、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D、买进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18.下列哪一项措施就是中央银行无法用来变动货币供给量。

( )A.调整法定准备金B.调整再贴现率C.调整税率D.公开市场业务19、当法定准备金率为25%时,如果您在银行兑现了一张200美元得支票而且将现金放在身边,这个行动对货币供给得潜在影响就是( )。

A、流通中货币增加800美元B、流通中货币减少800美元C、流通中货币增加200美元D、流通中货币减少200美元20、财政政策得内在稳定器作用体现在()。

A、延缓经济衰退B、刺激经济增长C、减缓经济波动D、促使经济达到均衡21、“松财政紧货币"会使利率().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2、“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23.在充分就业得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将导致()。

A、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下降B、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上升C、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时上升D、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时下降24。

如果一国经济处于萧条与衰退时期,政府应采取()。

A、财政预算盈余B、财政预算赤字C、财政预算平衡D、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25.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顺差得状况,这就是适宜采用( )。

A、扩张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货币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D、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四、计算题1.假定货币需求为L=0、5Y,货币供给为MS=600,消费C=120+0、8Yd,税收T=100,投资I=180-5r,政府支出G=100,求:(1)导出IS与LM方程,均衡收入、利率与投资。

(2)若其她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40,收入、利率与投资有什么变化? (3)就是否存在“挤出效应"?2。

假定经济满足Y=C+I+G,且消费C=4000+0、25Y,投资I=5600-75000r,货币需求L=0、4Y-20000r,名义货币供给量达3000亿,价格水平设为1,求:(1)如果政府支出从3000亿增加到3900亿,政府支出得增加将挤占多少私人投资?(2)如果政府减少300亿美元,对收入与利率得影响怎样?(3)如果货币供给增加600亿美元,对收入与利率得影响怎样?3.假设一经济体系得消费函数为C=300+0、8Y,投资函数为I=200-20r,政府购买为G=100,货币需求函数为L=150+0、5Y-25r,货币供给MS=1050(单位均就是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求:(1)IS与LM方程.(2)均衡收入与利率。

(3)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j4)设充分就业收入为Y*=1200(亿美元),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购买。

(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以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五、简答题1.平衡预算得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之间得区别。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组合使用对产出与利率如何影响?4.财政政策效果与IS与LM曲线斜率有怎样关系?并解释其原因.5.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得挤出效应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六、分析讨论题1.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2.试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者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提出截然不同得观点。

前者认为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而后者认为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3.IS曲线与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保持不变?怎样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混合可以做到这一点?4.当利率一直很高时,为什么通常有较大得盈余出现?政府财政处于盈余情况下,利率变化就是否同IS-LM模型所预计得一致?5.政府就是否应该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工具来干预经济,控制总需求,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分析不同学派得观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得经济政策目标,而对财政收入与支出作出得决策.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

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与社会总需求,以达到既定得宏观经济目标.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得政策行为,它就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常用也就是最重要得工具。

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得,商业银行对其拥有得存款要保留一部分,保留部分与存款得比值称之为法定准备金比率。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得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压缩了私人投资,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没有达到预期得效果,其中减少得国民收入部分称之为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指得就是在实际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时,政府收支变化所引起得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货币政策乘数: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进行调节,使LM变动(即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得影响.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单项选择1、B2、B3、C4、B5、C 6、B 7、D 8、A9、C10、A11、C12、B 13、A14、D15、D16、D 17、B18、C19、B20、C21、A22、B23、C24、B25C四、计算题1、(1)IS曲线为:Y=C+I+G=120+0、8Yd+180-5r+100=120+0、8(Y-T)+180-5r+100=120+0、8(Y-100)+180-5r+100=320+0、8Y-5r简化整理得:Y=1600-25rLM曲线为:L=0、5Y, MS=600, 由L= MS,知LM曲线为:0、5Y=600,Y=1200,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得古典区域,所以均衡收入为1200,代入式 ,得r=16,I=180-5r=180-5*16=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