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_李世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RTSCHINA
一、烟台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
1.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烟台市共有主要港区9处,其中一类开放口岸6处,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共有18个专业码头,140个生产泊位,最大可以直接进出、靠泊10万吨级散杂货船,5万吨级集装箱船。2005年货物吞吐量8503万吨,发送旅客205万多人次。另外,烟台市还有大量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有待开发建设,规划中的烟台西港区有岸线19公里,水深在22~27米之间的深水槽,可建设多个25~30万吨级的大型深水码头;蓬莱湾子口周围有水深22~25米的深水槽,可建设2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龙口屺姆岛港区有一个15~16米的深水槽,可建设15万吨级的深水码头。
2.资源丰富
烟台市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粮、油、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在全国均占重要位置。是全国著名的“水果基地”、“花生基地”、“蔬菜出口基地”、“柞蚕基地”和“海珍品基地”等。另外,还有丰富的黄金、石材和煤炭等矿产资源,如黄金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毗邻的渤海湾(以及北黄海)蕴藏着比较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而为发展临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3.环境优美
烟台市依山傍海,岛屿众多,是冬无严寒,夏季凉爽而不潮湿的旅游度假胜地,有“人间仙境”的美誉。2004年入选“最佳魅力城市”,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连续四届获得全国“长安杯”。因此烟台市发展临港产业的软环境十分优越。
4.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目前,烟台市已形成了以高速路、一级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快速公路网。铁路有已运营的蓝烟复线铁路、大莱龙铁路和正在建设的黄烟铁路及烟大铁路轮渡。同时烟台现已发展成为以220kV为骨架,以110kV为主要二次送电网络,区域供电能力较强的电网。
二、烟台发展临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淡水资源相对缺乏
烟台市是山东省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87亿立方米,按人口平均的年水资源量为480.3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400立方米的18%。
2.临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烟台市临港工业中,轻工业占很大比重,能够借助港口大进大出降低生产成本的产业比重很小。临港工业的产业链不够长,缺乏上游产业。例如,对于塑料制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来说,缺乏化工产业的支持。另外,在临港工业中,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占30%,5000万元~1亿元占17%,1000万元~5000万元占40%,500万元~1000万元占13%,缺少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3.港口功能雷同,结构矛盾突出
烟台四大港区在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同构性,主要以煤炭、液体化工、粮食和建材为主要货种。缺少大型深水码头,全市港口140个生产性泊位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只有37个,占总量的26%,而万吨级以上泊位中大多数为1~2万吨级,5万吨级以上泊位只有7个,10万吨级泊位仅有1个,没有10万吨级以上泊位,不能接卸大型散货、液货船舶。缺少专业码头,装卸效率难以提高。全市大部分码头为散杂货泊位,占货运码头泊位总量(除客滚码头以外)的73%,对发展大进大出的大项目如钢铁、石化造成制约。
4.港口发展速度缓慢,竞争能力下降
与周边港口相比,烟台市的港口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小。烟台港集团公司2005年仅完成吞吐量4506万吨。二是发展速度慢。1985~2002年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平均增长率为10.3%,烟台港同期为7.3%;近10年来,烟台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不仅慢于沿海其他主枢纽港,也远低于烟台经济(下转第31页)
烟台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撰文李世泰
港口临港经济
26
2006・6
2006・6PORTS
CHINA
(接上页)交通体系等方面条件相对最好的港口,作为西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余者作为重要的支撑港。2.功能定位:以聚散和配送西南地区(兼及西北、中南地区)的国际物资为核心功能,发展中国北部湾沿岸的临港工业经济,建设成为西部货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进出口枢纽,依靠其物流的通过与处理能力及其与西部腹地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联接,辐射并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促进西部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西部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效能的最佳释放;同时,在此坚实基础上,代表国家有效参与东盟(1+10)自由贸易合作,成为国家开发西南地区并实施“安邻、睦邻、富邻”政策的“龙头”。(二)规划建设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1.基本架构: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未来互动的良性发展,在两岸海上实现全面双向直航后,海峡两岸联袂共建以高雄港为中心,以厦门、福州和台中、基隆诸港为两翼的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2.功能定位:以聚散和配送福建、粤北、浙南、台湾等地区的国际贸易物资以及中转东亚远洋物流为核心功能,通过海峡两岸相关港城的资源整合与机制协调,将高雄港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海上转运中心,使其成为维系和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共同繁荣台湾海峡东西两岸经济区域的核心纽带。(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港口规划与建设(上接第26页)的增速。三是占全国大宗货物进出口的份额少。2005年,烟台市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外贸煤炭发运量、外贸铁矿石进口量、外贸原油水运进口量,分别只占全国总量的0.7%、0.3%、0.007%、0.06%。三、烟台临港产业发展战略依据差异化战略、地域生产综合体战略和专一化战略,烟台市应重新打造“深水大港、门户城市、重化工基地和环境优美大烟台”的新形象。即全面塑造以港口海运为先导,港口物流业为基础,临港工业为支柱,滨海旅游业为特色,港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之间、产业群之间开放协同、整合创新、动态优化、高效低耗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大烟台”是临港产业形成合力的指导思想,深水大港和门户城市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重化工业是临港产业发展的核心,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优美是临港产业发展的保障。作为核心的临港工业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际资本、产业加快向我国集聚和转移以及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深水大港、区位优势和环境优美招商引资,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引进大运输量、大吞吐量、低耗能的产业和项目上,放在引进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导向性和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上,放在形成关联度大、集聚度高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上,即突出核心化、规模化、产业集聚化和高新化。结合烟台市的产业现状和国际国内产业的发展的趋势以及临港产业发展的要求,应选择基础条件好、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市场占有率高、赢利能力佳的化学工业、造船及海洋重型机械工业、汽车工业、铝工业食品加工业和电子信息工业六大标志性工业集群作为烟台市临港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一个突破,两个发展、三个壮大”,即实现石化工业的突破,加快发展造船和
氧化铝工业,谋求壮大汽车、食品和电子信息工业,努力把烟台建成我国的造船工业基地和铝工业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石化基地和东北亚的物流中心。烟台市临港产业的空间发展战略应实行“东联西拓,南北贯通;中心带动,港群互动”。即外部空间发展必须依托烟台市目前的“T”字型,未来的“十”字型交通骨架,不断拓展空间范围,争夺腹地。“东联”主要是吸引东部威海的集装箱和其他货源,面向韩国、日本建立密切经济联系。“西拓”是借助于威乌高速和大莱龙铁路的建成通车,向鲁北、山西、陕西等地进一步拓展。“南北贯通”是随着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烟台
市南北联系出现历史性突破,由“端点”城市变成“节点”城市,在
港口发展上应顺应南北经济的联系方向,积极组织货源。内部空间发展根据未来港口集装箱化、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和烟台市港口的现状,确立烟台八角港区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中转的运输功能,其他港区扮演好喂给港的角
色,促成各行政区范围内的港口资源整合。同时,按照劳动地域分工的要求,各港区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一种或几种产业,通过港群互动形成烟台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从而改变目前港口之间恶性竞争的局面,形成“一条生态旅游带、五大产业组团、十六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框架。(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