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合集下载

关于应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应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应姓的历史名人应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

相传应姓的历史名人不少,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名人。

1. 应侯元吉应侯元吉是宋朝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俊逸飘逸的文风和情趣深远的创作成为该年代的文坛璀璨明珠。

他的名作《忆江南》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应龙生应龙生是清朝著名医学家,以其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著称于世。

他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著名医学著作,如《应氏毒物论》等。

3. 应振南应振南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其凝炼、深刻的诗风和对生命、对沧桑的思考成为该领域的杰出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有《夜泊牛渚怀古》等。

4. 应明应明是中国新闻学家和历史学家,是新中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新闻学》等著作对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应瑞生应瑞生是中国核物理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务。

他致力于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在该领域做出了许多卓越贡献。

6. 应昌期应昌期是中国工业家,以其在机械制造业方面的成就著称。

他曾是华人在美国最早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开创了在美洲华人参与的汽车制造行业的先河。

7. 应睿祖应睿祖是中国肿瘤学家,曾任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等职务。

他对中国肿瘤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在该领域创造了许多新技术。

8. 应明珂应明珂是中国铁路工程师,曾任中国铁道部副部长等职务。

他致力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9. 应镇宙应镇宙是中国现代数据通信专家,曾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等职务。

他在数据通信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创造出许多新技术。

以上是部分应姓历史名人的介绍,他们以其杰出的成就和精湛的技艺,在各自领域尽显才华,深受人们的敬仰。

应姓的来源研究报告

应姓的来源研究报告

应姓的来源研究报告姓氏(Surname)取名于古代人们为了区分同名者而采用的一种命名方式,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名字。

姓氏来源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姓氏来源的研究结果。

据研究,姓氏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社会的部落制度。

最早的姓氏是以部落的名称命名,用来表明一个人属于哪个部落,起到身份识别和归属感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已经发展成为代表家族或家庭的标志。

除了部落制度的影响,地理因素也对姓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社会,人们通常以居住的地方为自己的姓氏。

例如,“山”姓可能是因为先祖居住在山区,而“江”姓可能是因为先祖居住在江边。

社会地位和职业也经常成为起源姓氏的因素。

在封建社会,人们常常以家族的历史、荣誉和特权来选择姓氏。

贵族或统治阶级通常选择与自己家族有关的姓氏,以彰显其家族的地位和威望。

职业也是姓氏的起源之一,如“张铁匠”、“钱农民”等。

宗教信仰也对姓氏的来源产生了影响。

在古代中国,佛教和道教通常以修行者的名字或别号作为姓氏,用来表示宗教身份。

在欧洲,基督教信仰也影响了姓氏来源,如“Christian”、“Churchill”等。

近年来,遗传学的发展也为姓氏的来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DNA序列,科学家们可以追溯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英国某个姓氏的男性共享相同的父系祖先,这与他们共同姓氏的起源有关。

综上所述,姓氏来源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如部落制度、地理因素、社会地位和职业、宗教信仰等。

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我们对姓氏来源的解释也更加多元化和准确。

这些研究结果让我们对自己的姓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自己的家族文化。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应姓的历史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应”的姓氏,它的来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简单,大家都是以部落为单位生活的。

而应姓的祖先,就是在一个部落里出生的。

他们家族的名字叫做“应龙”,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龙的传人,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应龙家族的人们都非常勇敢,他们总是在部落里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有一次,部落附近的山洞里出现了一只凶猛的怪兽,它经常吃掉村里的人和家畜。

村民们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应龙家族的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决定去山洞里消灭那只怪兽。

年轻人带着一把锋利的剑,独自走进了山洞。

他在山洞里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他都一一克服了。

他终于找到了那只怪兽,一场激战之后,他成功地将怪兽杀死了。

从此,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那只怪兽会来伤害他们了,他们都非常感激这位英勇的年轻人。

二、应姓的现状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应龙家族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他们的后代也在不断地繁衍生息。

现在,应姓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姓氏,分布在全国各地。

应姓的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企业家......他们都非常优秀,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也有一些应姓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也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应姓的人们非常重视家庭观念,他们认为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依靠。

所以,他们都非常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在节假日里,他们会回家看望亲人,共度欢乐时光。

这种家庭观念也使得应姓的人们更加团结和谐。

三、结语总的来说,应姓是一个非常有历史底蕴的姓氏。

从古至今,应姓的人们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提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祝愿应姓的人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

姓应的家史作文

姓应的家史作文

姓应的家史作文我姓应。

通过姓氏,我们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

由姓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民族。

姓氏让我们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

应姓是古老的姓氏群体,源于我市,现有人口6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3%。

按当今人口排序,在全国姓氏中居248位。

我的名字叫“显昊”。

“显”是我的字辈,有“显赫”“显耀”“显贵”之意。

“昊”是形容天空广阔无限。

我父亲按照应家祖传的字辈给我起名,既有传承应姓家族传统文化的用意,又是希望我能人如其名,做个有前途,有成就,胸怀像天一样广大的人。

在我们家族中,有一个流传很广,非常有名的“应氏家训”,头四句是:“积善之家,庆必有余;为善最乐,福寿双至。

”意思是告诫我们应姓子孙后代,做善事是最快乐的。

我们要多做好事,积德行善,这样才能多福多寿,吉庆连连,恩泽及于子孙。

我的曾祖父,大概是践行我们“应氏家训”做得最好,个人声望最高的一位老祖宗了。

在我出生之前,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就都已去世多年。

听我爸爸介绍,曾祖父是老家翔安区马巷镇五星村的生产队老队长,以“忠厚老实”“诚信善良”“助人为乐”闻名,几乎是小镇里最受人崇敬的一位乡贤。

我的曾祖母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勤劳能干,尤其擅长煮“油饭”。

闽南的习俗,家里新生的孩子满月了,总要煮“油饭”和“红蛋”,分给亲戚朋友和村民们吃。

用大铁锅煮“油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人们总不忘上门来请曾祖母这个“大厨”去帮忙掌勺。

曾祖母也总是乐于帮忙,因为,“为善最乐”,这是她最骄傲的本事和最快乐的事情了。

我的祖父是国营工厂马巷织布厂厂长,现已退休。

像许多闽南人一样,祖父钟爱品茶,尤其喜爱铁观音。

每天一早起床,祖父总会沏上一壶好茶,开启一天新的生活。

祖父还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

他会吹口琴、笛子、洞箫,还经常一边拉二胡一边高声唱歌。

不管什么革命歌曲,没有一首他不会唱的。

祖父还能与时俱进,智能手机玩得挺溜的,我们家族微信群里经常可以欣赏到他嘹亮的歌声。

应姓的来源

应姓的来源
5、我的妈妈属于湖北黄陂应氏,是浙江应氏为躲避 战乱而迁徙至湖北。
三、应姓名人有哪些?
应劭[shào]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文武双全,任泰山太守时大破黄巾军三十万 。著有《汉官仪》《风俗通义》等著作。
应玚[yáng] 三国时期魏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应德琏集》。
应昌期 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应氏杯围棋赛” 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
周武王 姬发
一、应姓的由来
2、源于官位。
西周时期应乐史和应门史,分别是为皇上演奏乐器的乐 师和守门的将军。这些人的子孙们,以先祖官职为姓氏, 世代相传至今。
二、应姓分布知多少?
1、应姓人口--约50万
2、应姓排名--第247位
3、占全国人口总数比例--0.026%
4、分布区域--最多在浙江,占全国应姓人口的一半, 其次分布于安徽、湖北等地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download and watch
应姓的来源
CONTENTS
我家有个不一样的姓氏!
目 录
应姓的来源我知道!

应姓分布知多少?
应姓名人有哪些?
我家有个不一样的姓氏
篆书
隶书
关于姓氏,大家经常听说“周吴郑王”, 有没有听过什么不一样呢?
我的妈妈有个不一样的姓氏-应[yīng]!
楷书
草书
一、应姓的由来
1、源于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 电视剧《封神榜》中的周武王姬发称王后,将“应”这 个地方(今河南平顶山)赏赐给他的第四个儿子,并封他 为应侯,建立了应国。应候的子孙以国名为姓,相传至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1. 引言姓氏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反映了社会结构、历史变迁以及地域文化。

江西古鄱广石(芦田)应氏

江西古鄱广石(芦田)应氏

江西古鄱广石(芦田)应氏介绍(江西鄱阳应家村应根生撰稿)应氏是个古老的姓氏,源自姬姓。

公元前1043-1046,周武王姬发,封其四子姬达为应候,尔后立国为应(辖河南宝丰东部、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叶县等地),后世子孙以国为姓。

姬达,又名应叔,讳韩,即中华应氏受姓之始祖。

应叔立国于河南平顶山滍阳镇,历经350余年,被楚国所灭,后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应国遂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汉魏晋时期,应氏后裔逐渐在汝南形成望族,整个家族辉煌三百年,后世应氏皆出汝南。

应叠为江夏太守;应郴为武陵太守;应奉先为武陵太守后拜迁司隶校尉;应劭灵帝时为泰山太守,献帝时为袁绍军谋校尉;应贞先为晋武帝参军,后迁升散骑常侍。

西晋武帝时应绰任扬州刺史;西晋永兴元年应邈任江州刺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考古发现,尘封数千年的古应国,浮现人世,持续30年的应国墓地考古发掘,500多座墓葬,共出土10000多件精美文物,清晰再现古应国的容貌,史学界掀起了对古应国的研究热潮,研究应氏家族文化、应氏名人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热点。

《汝南应氏家族文学研究》、《汉晋汝南应氏家族文人研究》等多篇关于应氏研究的文学著作问世。

近年来,应氏后裔也掀起了一股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热潮。

鄱阳广石汝南应氏早在东晋就已在鄱阳聚居,应氏也是鄱阳境内聚居较早的古姓之一,距今近1700年。

广石,古地名,鄱阳县东南部,据1683年鄱阳县志载,位于新兴乡五十六及文北乡五十七都辖区内。

县志载的文北乡境内的宝胜寺,梁武帝天监四年建(505);广石寺,梁武帝大同元年建(535);龙安寺,唐贞观六年建(632),均为鄱阳应氏主持或者捐重资参与建设,这些都可从鄱阳应氏传世家谱中得到印证。

其中宝胜寺,为应氏八世祖应韧建;广石寺为应氏九世祖应成捐资修建;龙安寺,为唐朝崇贤馆学士十三世应任(讳孟常)奉召捐建。

宋绍兴十年(1140),二十六世应泰重建该寺,家谱至今还收录其撰写的《龙安寺砧基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可找到广石寺遗址,至今鄱阳应氏族谱还将广石寺作为整个应氏家族的共有财产在族谱中记载,流传后世。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175)应姓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175)应姓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175)应姓应(Yīng)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

周武王克商后,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为应侯,建立应国。

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得姓始祖:应叔(侯)。

汝南郡颍川郡祖功福泽;择善堂燕翼堂宗德家声。

——全联典指应姓的郡望和堂号。

三红进士;四字奇才。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应子和,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时人谓为“三红”秀才。

下联典指后周书法家应用。

善写细字,微如毛发,于一钱上写《心经》、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

擢太守汉宫定礼;游天台道院成仙。

——上联典指东汉太守应劭,献帝时任泰心太守。

献帝迁许,召他入京为袁绍军谋校尉,著《汉宫仪》《风俗通义》《汉书集解音义》等。

下联说唐代人应夷节,游天台山,栖居于道元院,相传尸解而成仙。

吉甫文登《经籍志》;敏斋诗纂《射雕词》。

——上联典指汉·散骑常侍应贞:字吉甫,少以才名,善谈论。

为武帝参军。

迁给事中,累官散骑常侍。

与太尉荀顗撰定新礼,未施行而卒。

下联典指清·江苏按察使应宝时:字敏斋。

创建龙门书院,开办普育善堂。

工诗文,有《射雕词》二卷。

附:福田宗祖种;心地子孙耕。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铸史熔经光耀前烈;孝亲敬长无玷家声。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昭假列祖春秋匪懈;估启后人继序不忘。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流万派,总是同源。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要好儿孙,须从崇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尊祖敬宗,遵万古圣贤礼乐;修谱编志,序一家世代源流。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春露秋霜,正薀藻流,芳苹繁焕彩;左昭右穆,喜宗枝繁,衍灵爽凭依。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垂训一无欺,能安份即是敬宗尊祖;守身三自省,有正气便为孝子贤孙。

应姓的来源,姓应的名人

应姓的来源,姓应的名人

应姓的来源,姓应的名人本文是关于应姓的来源,姓应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应一、应氏渊源1、应氏出自姬姓。

周武王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应国故都在今河南省平*山市新华区滍阳镇),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2、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应氏。

蒙古族中有的姓应氏。

二、迁徙分布1,滍阳应氏。

滍阳,应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平*山市。

有西周应国贵族墓,发掘出大量文物。

2,南顿应氏。

汉代有南顿应氏。

南顿,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北50里。

3,大田里应氏。

东晋时,应詹随晋元帝渡江而南,占籍于婺永。

应詹有两个儿子,应诞留居江西宜黄,应玄随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里,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一带。

尔后,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应氏。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东部(原下各乡)、双庙乡及田市镇有大量应姓。

特别是原下各乡中心镇区基本上是应姓的。

其都是明朝刑部尚书应大猷(字静庵)及其兄弟的后代。

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县也是应姓的聚居地。

5,关东应氏。

祖籍山东省蓬莱市鸭湾。

清朝初年,一迁至辽宁瓦房店市长兴岛;二迁至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应家村;三迁至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

6, 峡阳应氏。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峡阳应氏始祖应世哲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是为峡阳应氏开基之始。

岁月沧桑,峡阳应氏繁衍相传,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孙人口众多,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往外,遍布国内各省、市和台湾、香港,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

7,台州及温州应氏。

在浙江的台州和温州两地也有不少应氏居住,其中温州的苍南,平阳,洞头,三县都有应氏宗族,洞头应氏于清朝从台州的泽国迁入,至今已经居住八代。

三、郡望堂号【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应氏望出汝南郡。

《姓氏考略》中记载:望出汝南、颍川。

1、汝南郡:汉高帝置郡。

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颍川郡:战国时秦置。

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应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五(1)班应加易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班里姓应的人很少,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应佳妮。

平常看电视在电视里姓应的人也很少见,,就引发了我对应氏这个姓氏研究的想法。

老师也说过,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

于是,我就对应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应姓的来源和应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应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应姓的名人故事。

四、结论:我国应姓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应姓人才济济,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姓应的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例如应曜,应大猷,应明典应昌期应顺……......真的很多,虽然不是很有名,但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学习、生活很有帮助。

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应姓氏读音

应姓氏读音

应姓氏读音应姓氏读音 1“应”作为姓时的读音在两岸都有很多人读yīng,但台湾标准的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正式标注是另一个音yìng。

应姓来源有四个: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二是,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三是,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四是,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

应姓氏读音 2读一声英阙在姓氏里读什么音?que 一声"卜"字在姓氏里读什么音"卜"字在姓氏里读:b ǔ"和"在姓氏里应读什么和(he,二声)如和珅尹作姓氏应该读什么音尹的解释[yǐn]1. 治理:以~天下。

2. 官名:令~。

府~。

京兆~。

3. 姓。

“员”在姓氏里读音是什么?yún yùn 都可以。

平声:古代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阴平就是汉语拼音里的一声,阳平就是汉字里的二声。

去声:汉语拼音中的第四声。

《广韵》姓也,前凉录有金城员敞,唐有棣州刺史员半千。

《韵会》伍员,人名,后人慕之,为姓。

○按《左传·昭二十年》伍员,《释文》本音云。

杨愼曰:陆龟蒙诗,赖得伍员骚思少,误读平声。

此说非也。

员字平去二音皆可读。

———《康熙字典》栗在姓氏中读什么音栗读lì 发第四声栗姓为中国第二百四十九位大姓姓氏,栗姓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

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事处新华村4、5、6组以栗姓为主。

组成自然村。

“粟”在姓氏中读什么音一个音。

粟sù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

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

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应”姓原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及项城市北50里、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永康市芝英镇及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贞东部及山东省蓬莱市鸭湾,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在外者,遍布国内各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应姓姓氏源流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称应侯,伯爵,建立了应国。

在应侯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国名号为姓氏,称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应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应乐史,亦称应人、应师,就是在王族宫廷乐队中执掌演奏应鼓,不包括编钟、编磬等成套大型组乐。

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

在典籍《周礼·春官·小师》中记载:“击应鼓。

鼙也。

”在典籍《周礼·春官·笙师应乐》中也记载:“应长六尺五寸,象柷,有椎连底,左右相击,以应柷也。

” 后泛称小型打击乐器的演奏乐师,这在典籍《乐书》中,对应乐史给予了更详细的解释:“犹鹰之应物,其获也小,故小鼓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也。

小鼙曰应鼓。

”在应乐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应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应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应门史,就是专门职掌君王出入之门的官吏。

西周时期,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君王是“应天之命”而为人君,因称天子,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因此称应门,负责守卫、管理应门的官员就是应门史,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

在史书中记载:“天子之门曰应门。

”在《诗·大雅》中有“乃立应门”之语。

在应门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应门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应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

历史上,有西域人、蒙古族冠汉姓为应氏者。

详实情况,仍需考证。

高中素材关于应氏始建六和塔名人故事

高中素材关于应氏始建六和塔名人故事

关于应氏始建六和塔名人故事文章要点:本文提出了六和塔始建于东晋太和三年,即公元368年,为江南应氏始祖应詹的儿子因纪念父亲改葬钱塘赤水乡而建。

关键词:六和塔始建应詹太和三年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苍茫四望收。

落日背人沉野树,晚潮催月上沙洲。

千家灯火城南寺,数点帆归海外舟。

莫讶山僧苦留客,有情江水也回头。

这是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杭嘉湖道署时咏六和塔的诗篇,写得大气磅礴,情景交融。

读后谁不想一睹为幸、一登为快呢?六和塔雄伟壮观,它高高地耸立在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

远远望去,霞光塔影,风姿绰约,名闻中外,成为杭州标志性的建筑。

它多层密檐,全部为砖木结构。

塔座占地1亩3分,塔身高度为59米89厘米。

从外部看,它有十三层,里面却是两层为一级,实际塔内只有七级。

每级中心都有小室,小室外面是廊道。

级与级之间铺有螺旋形阶梯,盘旋上升,可直登顶层。

在每一级的须弥座上,雕刻着花卉人物、鸟兽虫鱼等各式图案,刻画精致,栩栩如生。

塔外作八角形,腰檐层层支出,宽度逐层向上递减,檐上檐下,明暗相间,衬托分明。

塔的每层檐角上挂有铁马,风起时,琮有声,悦耳动听。

整座塔造形优美,比例适度,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尤其是在众多的古塔建筑中,可谓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面对如此佳构,在登临远目之余,人们一定想了解:此塔建于何时?为何而建?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咸淳临安志》。

清雍正时李卫主修的《西湖志》在“六和塔”条目下转引的《咸淳临安志》曰:“即旧宁寿观。

开宝三年(970),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即其地造寺以镇江潮。

塔高九级,长五十余丈,内藏舍利,或时光明焕发,大江中舟人瞻见之。

后废。

绍兴十二年(1142)奉旨重造。

二十六年(1156),僧智昙因故基成之,七层而止。

”(见《西湖志》卷十一“寺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记载更为详细:“六和塔,在月轮峰傍,宋开宝三年(970),智觉禅师建。

”并说:“先是,梁开平五年(911),钱王于仁王废院得大钱,以为瑞应,因建大钱寺,设宝幢二座于寺门。

西周古国——应国,神秘的应龙氏,酿酒大国,或以鹰为图腾

西周古国——应国,神秘的应龙氏,酿酒大国,或以鹰为图腾

西周古国——应国,神秘的应龙氏,酿酒大国,或以鹰为图腾应国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应龙氏,应龙氏是个神秘而强大的部族,上古神话中多有描述,《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遂杀蚩尤。

”意思是蚩(chī)尤发明了多种先进的武器用来攻打黄帝部落,黄帝便派应龙氏到冀州的原野去与蚩尤交战……于是杀死蚩尤,这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涿(zhuō)鹿之战。

根据神话记载,得知应龙氏是黄帝的部下,并协助黄帝铲除蚩尤,成为功臣。

又据《太平广记》记载:“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

”所以,应龙氏还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帮手。

据说应龙氏部落是因为助大禹治水而被分封立国,从此,应龙氏正式建立了应国,照这么说,早在夏朝时便有应国。

进入商朝,应国成了商王室的同盟国,殷墟甲骨卜辞中时有露面,比如商武丁时期的卜辞:“贞:王步于应。

”意思是商王去往应国。

史书《竹书纪年》也记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

”从各种记录来看,商代应国与王室政治往来较为密切,应国臣服商朝。

理清了应国的来龙去脉,那么应国的地理位置在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北滍(zhì)村曾发崛了西周贵族墓葬群,出土了不少青铜器和玉器,铭文证实这里曾是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应国故地。

“应”的繁体字为“應”,而古代“應”通“雁”,很显然,这个字跟鸟类有关,金文写法分为上下两部,上面为“厂”,下面为“鸟”,“厂”是指“山石之崖岩”,合起来意思是“山崖洞穴中的鸟类”。

远古时候,人类没有房子,也跟鸟类一样寄居崖岩洞穴,故而鸟类是人类最早的邻居,同在一个屋檐下久了,人与鸟会变得息息相通,故“應”字延伸出“应合”、“感应”、“响应”等意思。

久而久之,这变成了一种常态,一种理所当然,所以《说文解字》说:当也,从心。

这应该就是“應”最初的造字本义。

后来随着字体的不断演变,“應”字被分离出来,单独为”雁“,成了一种候鸟的专用名词,加“鹰”成为一种猛禽的名词,而“應”逐渐脱离它的最初本义,成了今天的“应”,《路史·国名记·戊》:“雁,今作应。

应氏墓志铭

应氏墓志铭

宋故应文虎君墓铭(浙江丽水县志谱牒专家陈渭清)弟□□生光述甥国子学进士丁□书弟国子学免解进士□篆盖君讳文虎(宗谱名子秋),字彪仲,姓应氏。

自周武王封其子居河南,国曰应,晋之东。

裔有偕至居婺之永康地,因曰诸应。

緜于处,缙云亦盛。

君,缙云人,曾祖讳暹,祖讳安仁,考讳良翰(宗谱作良弼),俱隐讳。

君六岁而孤,育于祖母杨夫人,稚□□□□笃问学,第惇然承先业,不获。

一意求通,乃饬躬齐家,□□□命,言不敬发,尤重然诺。

□至徐应,靡不曲当。

力□□□,□□□□。

不以谄附上,不以骄忽下。

藉使获用,必能【缺8字】,放迹林泉,寓意□□,馆儒教子,敞轩【损泐10字】,以挺拔之姿,敦厖之气,其标志【损10字】承务郎致仕,渑之孙女。

男五人,曰【损10字】(师尧、师舜、师禹、师汤、师文,)师汤季父后,师文早卒。

女四人,适【损10字】……贤,孙男女五人,尚幼。

君终于乾道改元【损9字】,五十有二,葬于九月冬季十有四日,先期【损8字】,君葬有日,为经久计者,不敢忘,愿有以计,贲于君同祀,弟不敢辞,乃泣而铭曰:惟君之生,得气之厚。

其蕴已丰,其施来究。

人皆憾焉,谓之中寿。

天固翕之,以张其后。

(文革时,志在大集村出土,后作为碾米机垫石使用,文字因此损泐。

2000年某送此于文管会,2006年钞录。

此文据古丽山民的博客,对照《苍丘应氏宗谱》进行考据并作文字补充。

)(本墓主后代稀少,1999年统计只有28人。

)附:增添后的行第第六世第八公之子讳天益行大四由永康诸应徙小日约生至道中配氏生一子暹第七世大四公之子讳暹行小四约生天圣时配蒋氏生一子安仁第八世小四公之子讳安仁字守信行三为大理评事约生嘉祐时配杨氏生二子良辅良弼第九世行三公次子讳良弼又讳良翰行四五居小日生元祐时(约1084)卒重和己亥(1119)配朱氏生三子子秋子稷子稻一女适丁第十世四五公长子讳子秋又讳文虎字彪仲行六一生政和甲午(1114)卒乾道乙酉(1165)年五十有二详墓志铭配承务郎郭渑公孙女合葬小日上宅之源生五子师尧师舜师禹师汤出继叔师文出继叔女四长适次适三适幼适四五公次子讳子稷又讳光字行六三邑庠生配郑氏继一子师文四五公幼子讳子稻字行六九国子学免解进士配孙氏继一子师汤《苍丘应氏宗谱》世系表:应师舜圹志(宋)(浙江丽水县志谱牒专家陈渭清)应府君圹志应氏,自晋阳观阳侯而下,散居处、婺,以名显者,代不乏人。

建安七子应阳人物评价

建安七子应阳人物评价

建安七子应阳人物评价
应场((177-217),字德,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邮将建章台集诗》。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属,后转为平原候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邮将时,场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

诗歌亦见长。

应玚的拼音是ying yang,应本是多音字,但是涉及到人的姓名时,应该读四声,玚读二声。

关于应姓起源,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应姓来源于姬姓,话说周武王姬发之后,便将封邑的地方称为姓氏。

二是说,应姓起源于官职,西周时期有一个官职名为应乐史,所以担任这一官职的人便成为应氏。

三是说,应姓原来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后来汉化的时候,便将应编为姓氏。

但应为姓氏时,应读作四声。

玚有两种读音,一是读为chang,二是读作yang。

玚字读作chang时,它的解释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

而玚读作yang时,它被解释为“一种美玉”。

从应玚的读音来看,应玚的玚指的是“一种美玉”。

从应玚的生平经历来看,应玚的确是位才华横溢,品德出众之人,所以他与“玚”本身的意思相得益彰。

应玚虽然生在乱世,但是他心系广大百姓,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在应玚所写的赋作中,他以底层百姓的困苦生活为出发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生活的心酸,这正是应玚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情操的表现。

应姓起源及简介

应姓起源及简介

应姓起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应姓郡望堂号暂无!应姓家乘谱牒暂无!应姓迁徙分布迁徙分布河南省中部偏南、安徽省淮河以北、河南省许昌市。

应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应劭:汉末汝南郡南顿人。

字仲远,官泰山太守。

博学多识,着《汉官仪》、《风俗通义》等十一种。

应夷节:唐代人。

游天台山,栖真道元院,相传尸解成仙。

栖真,保其根本,养其元神。

应旸:汉末汝南郡人。

(公元?-217年),字德琏,曹操征为丞相掾属,后为武官将文学,与孔融、陈琳等齐名,称建安七子。

应舜臣:宋代婺州人。

字仁伯,少卓荦不羁,及长,笃志向学,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进士。

官至洪州知府。

应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应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应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第一篇:应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分布地区河南省中部偏南、安徽省淮河以北、河南省许昌市历史来源「应」源出应姓来源有四个,1.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2.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

应姓的应读yīng。

应姓分布当代应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应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的态势。

目前应姓的第一大省仍为浙江,大约占全国应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上海、江苏、福建等地。

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皖赣闽大部、台湾北部、湖北东端、云南中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居住了大约67%的应姓人群。

在台湾大部、福建南端、粤湘鄂大部、江西西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山东大部、广西东端和西段、云贵川渝大部、黑吉东部、辽宁大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2%一o.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9%,居住了大约27%的应姓人群。

家族名人应劭:[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

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

少笃学博览。

灵帝初拜孝廉。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

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校尉。

后卒于邺。

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

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

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百家姓应玚: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

应-简介,名人故事

应-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应?简介,名人故事
应?个人资料
中文名:应?
别名:德琏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应?画像
应?生平简介
应?,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人。

建安七子之一。

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父名应?,官至司空掾。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为将军府文学,着文赋数十篇。

诗歌亦见长。

?处于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
、刘桢应
?
劭又着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

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

官至泰山太守。

劭弟?,字季瑜,司空掾,即?之父。

典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汝南应?、东平刘桢,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粲长於辞赋。

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
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於他文未能称是。

琳、?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

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

江西鄱阳应氏资料汇编

江西鄱阳应氏资料汇编

芦田应家村1-38世祖先简介一世祖:应韬,字思实,传称司隶校尉。

东晋汝南南顿人,西晋黄门侍郎应绍之子,少而好学,性敏宽和,通涉经史,闻高平虞溥,才学驰名,往从之游。

溥奇其才,遂以女妻之,后任鄱阳参军。

清廉正直,百姓忻悦,久而家之。

其后子孙繁衍,迁鄱阳炉田村居住,至十七世元公。

后三十一世宁一公始迁老屋场为广石始迁祖二世祖:应贤,字德夫,其后子孙繁衍,世居鄱阳广石等处。

中庄,上庄,下庄,庄前,炉田,大栗树下,西岸,松岭,横冈,洄源,槐树下,店上皆出是祖也。

三世祖:应启,前名辽廊,明嘉靖(1563)癸亥重修,敬更名为启宇,字佰原,性沽逸,好读书,晋永兴举异才,公以天下未宁,群雄角力,遂不应举四世祖:应定,字世安,仕东晋奕帝,泰和初为益州刺史,晋简文帝咸安初,为侍中,公以朝廷大柄下移不期,月稍病致仕而归卒五世祖:应宪,字承章六世祖:应顺,讳德柔七世祖:应麟,讳圣详,宋明帝间,从齐太祖萧道成,镇淮阴有功,拜为前锦,卒谥武八世祖:应軔,讳伯乘,齐建武年间为秘阁校书,至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奉诏建立宝胜寺,事载石碑,并县志九世祖:应成讳以信,怡台阁之胄,富而好善,因父奉诏建宝胜教院,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捐资建广石寺,事详县志十世祖:应荣,字万钟十一世祖:应顬,讳先德十二世祖:应鸿,讳志远十三世祖:应任,讳孟常,少孤从博士刘思轨学博,涉经史,尤明春秋,时诸儒荒学堂,炸万兴公讲学乡里,太子承乾慕风宣召,公谒太宗于洛阳宫,太宗擢为太子率更令,太子以事佛求福为问,对曰:“善恶之事,圣人言之,备矣。

若为君仁,为臣敬,为子孝,则福不求而自至,仅是而祸至矣。

”后太子以遇闻从是,规之能改,擢崇贤馆学士。

及致政,归于唐贞观六年(632),建龙安寺十四世祖:应显,字昭明十五世祖:应壁,字玉辉,公之兄弟,永祖之功烈,企权之显荣,少有青云之志,及见高宗三朝,女流之乱,遂弗任而终。

十六世祖:应诏,字侍征,先人产业,而乐守田园十七世祖:应元,字宗圣,唐禧宗乾符末,歙州刺史陶雅举为武勇先锋将军,黄巢至昭宗光化,以兵马指挥支都虞候,死于寇之难,论功追赠至金紫光禄大夫,司徒公居炉田,至今遗址尚存,其居地,黄巢兵至,族众多死于兵戈,唯常侍二人有传十八世祖:应腾,仕南唐庄宗为右军,讨击寇有功,进皆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十九世祖:应文忠,名铭,有德行,不与时名,终老林下二十世祖:士明,名经,继父谕,享高寿而终二一世祖:应用彰,名镜,公明经厚养,宋真宗大中详符间登进士,任上饶县宰,有治二二世祖:应澈(1006-1058),字季清,葬郡北大义乡,生二子八孙,季清公墓碑传世二三世祖:应绩二四世祖:应伯二五世祖:应廉,宋哲宗熙宁间进士,后授中宪大夫,中宪牌匾遭兵损二六世祖:应泰,字子章,任萧山县丞,恩授迪功郎,宋绍兴十年(1140)复建龙安寺,著有《龙安寺砧基序》二七世祖:应邦行二八世祖:伯一公二九世祖:原五公三十世祖:祖五公三一世祖:应叔兴(1241-1301):禀膳生,家学渊源,少游半水,咸淳初,中明经进士出身,元成宗大德间,征授京谕典教三二世祖:应执中(1261-1350),三三世祖:应义和(1309-1346),名显三四世祖:应必达(1342-1391)三五世祖:诚祖(1367-1413)字允恭,鄱阳芦田应家村亲房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地区
河南省中部偏南、安徽省淮河以北、河南省许昌市
历史来源
「应」源出
应姓来源有四个,1.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2.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

应姓的应读yīng。

应姓分布
当代应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应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的态势。

目前应姓的第一大省仍为浙江,大约占全国应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上海、江苏、福建等地。

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皖赣闽大部、台湾北部、湖北东端、云南中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居住了大约67%的应姓人群。

在台湾大部、福建南端、粤湘鄂大部、江西西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山东大部、广西东端和西段、云贵川渝大部、黑吉东部、辽宁大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2%一o.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9%,居住了大约27%的应姓人群。

家族名人
应劭:[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

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

少笃学博览。

灵帝初拜孝廉。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

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校尉。

后卒于邺。

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

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

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百家姓
应玚: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

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

著有《应德琏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