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九
植物营养学笔记(中国农大网上教程)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根自由空间: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基本上包括了细胞膜以外的全部空间,相当于质外体系统。
1、水分自由空间:根细胞壁的大孔隙,离子可随水分自由移动。
2、杜南自由空间:因细胞壁和质膜中果胶物质的羧基解离而带有非扩散负电荷的空间,离子移动通过交换与吸附的方式,不能自由扩散。
细胞膜上的3种转运蛋白:通道(channel)、载体(carrier)、泵(pump)离子通道(ion channel): 膜上的选择性孔隙。
由它调节的离子运输属被动扩散,速度快,主要用于水和离子,如,水通道、K+通道、Ca2+离子通道。
离子泵 (pump):逆电化学势直接将分子或离子泵出膜内或膜外,与能量供应直接偶联。
也称为初级主动运输。
根据离子运输是否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而分为致电泵与电中性泵。
致电泵:离子的运输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如H+泵,即ATP水解而产生H+,并将其泵出膜外。
[致电泵驱动阳离子跨膜运输的假说模型]电中性泵:离子的运输不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如动物中的H+/K+-ATP酶。
植物中只有H+泵和Ca2+泵,泵出的方向为膜外。
载体(carrier): 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结合,再到另一侧释放。
速度慢,运输物质的形式多样。
如NO3-,H2PO4-等。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十
实验十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原理及其生态学和农学意义——根瘤菌和菌根真菌侵染状况的调查一、目的:自然界中植物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共生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共生关系通常是建立在植物向微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而微生物为植物提供氮、磷等营养元素基础之上的,共生关系能够保证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
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
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
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它增加帮助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根系无法吸收的磷,从而改善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植物生长。
据前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90%以上的磷,50%以上的锌和铜。
很多研究表明,豆科植物同时接种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能够起到提高固氮酶活性,增加结瘤数和固氮量,提高植株磷含量的双重效果。
因此,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肥料,在农业和自然生态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和土壤改良与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检测豆科植物根瘤形态、数量、根瘤活性、根瘤菌结瘤能力;菌根真菌的结构和侵染率,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操作步骤:1.根瘤菌接种和观察:(1)大豆种子表面消毒(用10%双氧水浸泡10分钟;或者用95%浸1分钟后再用0.2-0.4%HgCl2浸泡15分钟,无菌水洗净)后,在菌液中浸泡一下,立刻播入基质中。
(2)如果用石英砂或者蛭石作为培养基质,则需要定期补充低氮营养液。
低氮营养液的配方为如下,每天或者每隔一天浇一次。
低氮营养液配方(g/1000ml)Ca(NO3)2·4H2O 0.03gCaCl2·2H2O 0.10gKH2PO40.1gNa2HPO4·12H2O 0.15gMgSO4·7H2O 0.12g柠檬酸铁0.05g蒸馏水1000ml微量元素1ml微量元素配方H3BO3 2.86gMnSO4 1.81gZnSO40.22gCuSO4 0.80gH2MnO40.02g蒸馏水1000ml(3)植株生长20-30天后,连根挖出植株,洗去表面的基质。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植物营养学(上)》陆景陵_第三节_磷
(一)缺磷
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物合成过程
(三)积极参与体内的代谢
1、碳水化合物代谢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作用必须 有磷参加; 光合产物的运输也离不开磷。
二、磷的营养功能
Pi对光合作用中蔗糖及淀粉形成的调节
蔗糖合成不同途径的示意图
Pi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 合成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蔗糖
蔗糖合成酶
果糖
2.氮素代谢
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重要酶的组分 硝酸还原酶 氨基转移酶
磷含量 (mg P/100籽粒)
6 全磷
4 植素磷
2
Pi
0
0
10
20
30
开花后天数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
籽粒中无机磷和植素磷含量的变化
磷酸化葡萄糖
淀粉+Pi 磷脂 无机磷 磷酸酯 RNA+DNA
3 2.5
含量(%)
2
1.5
1
0.5
0 0
24
48
72
发芽时间(h)
在发芽期间水稻种子中磷组分的变化
影响吸收磷的主要因素
3、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磷的吸收。增加 水分也有利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扩散,因此能提高 磷的有效性。
4、养分的相互关系 磷与氮在植物的吸收 和利用方面相互影响。施用氮肥能促进磷的吸收。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三)利用
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进入细胞后迅速参与代谢作用(?)
磷被吸收10分钟内就有80%的磷酸盐 可结合到有机化合物中,即形成 有机含磷化合物。
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
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
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七
b.
取固体的氨态氮肥少量放在白瓷板孔穴中,加入少量石灰,滴 1~2 滴
水湿润,
混合,嗅其气味。
NH4+的定性检定
取上述氨态氮肥溶液 2ml 于试管中,加入纳氏试剂 2 滴,可见有桔红色的碘化氧汞 胺沉淀发生,即证明有 NH4+的存在。 化学反应式 Hg NH4 +4OH
+ -
+2HgI4-
[O
NH2]I
将各管试样充分摇动 1~2 分钟,过滤,分别取滤液约 2 毫升于干净试管中,各加入 钼酸铵硫酸盐溶液 1 毫升(即 20 滴) ,摇匀,在文火中缓慢加热,至微烫手(50~60℃) 为止,观察各试管内溶液的变化。 如有黄色沉淀产生的,说明滤液中有 H3PO4 存在。 对同一磷肥加不同溶剂产生沉淀的多少作比较, 说明三种磷肥中磷酸盐的溶解性, 并 确定其属何种溶解性磷肥。 (3)水溶性磷肥中的磷酸的固定试验。
+7I-+3H2O
(纳氏试剂) (2)硝态氮肥的检定
-
Hg (碘化氧汞胺,桔红色)
各种硝态氮肥(NO3 )具有助燃特性,至 400℃时能迅速分解出大量气体,因而易爆 炸。 取少量硝态氮固体肥料在燃烧的木炭上,可见肥料迅速溶化,能燃烧,并放出明亮闪 光。 (3)酰胺态氮肥的检定 尿素脲酶水解反应检定 尿素是有机物质,在脲酶(大豆、南瓜、刀豆等均含有脲酶)作用下能迅速转化为碳 酸铵,碳酸铵呈弱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色。取尿素少量于干净试管中加水 5ml,加大豆粉 少许,摇匀,再加酚酞指示剂 1 滴,观察溶液的颜色,再过 10~20 分钟后,溶液颜色有 什么变化? (NH2)2CO+2H2O (NH4)2CO3+2H2O 2NH4OH+H2CO3 另取一支干净试管同上法制成尿素溶液,只加酚酞指示剂 1 滴, 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尿素缩二脲反应: 尿素加热会转化为缩二脲, 缩二脲在碱性下与硫酸铜作用生成紫红色的缩二脲铜络合 物。 反应式:NH2CONH2 NH2 C=O 2 NH C=O NH2 + CuSO4+ 4NaOH NH2CONHCONH2+NH3 (缩二脲) CO NH NH C=NH ONa +4H2O+Na2SO4 Cu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笔记
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产能营养素第一节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人体瘦组织(肌肉、心、肝、肾等器官)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指(趾)甲中含有角蛋白;细胞从细胞膜到细胞内的各种组织中都有蛋白质。
②构成体内各种活性物质酶类、激素、抗体、物质交换和运输、能量供体、维持渗透压、创伤修复③供给能量1g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4kcal)④肽类的特殊功能参与免疫调节,如牛的k酪蛋白、α1酪蛋白及β酪蛋白;促进矿物质吸收,如酪蛋白磷酸肽;降血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清除自由基。
谷胱甘肽。
二、缺乏症婴幼儿缺乏①干瘦型一般为一岁以内婴儿发生,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喂奶不够,能量缺乏②水肿型一般发生在1~3岁的幼儿,能量不缺乏,血液中蛋白质减少,组织液外渗造成水肿③混合型成人缺乏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衰退;抵抗力降低,易得传染病,病情重、病程长;伤口愈合慢等。
三、营养评价1 消化率(D)表观消化率=食物N−粪N食物N×100%真消化率=食物N−(粪N−粪代谢N)食物N×100%2 生物价(BV)生物价(BV)=储留N食物N×100%储留N=吸收N-(尿N-尿内源性N)吸收N=食物N-(粪N-粪代谢N)影响BV的因素有:①氨基酸模式,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比②必需氨基酸(Met、Val、Lys、Ile、Phe、Leu、Trp、Thr)和半必需氨基酸(Lyr、Cys)③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④氨基酸评分AASAAS=被测蛋白质每g氮(或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g氮(或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的含量(mg)×100⑤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第一篇: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 3mol/L 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即可。
(3)3mol/L 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六、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00目筛孔的过磷酸钙样品0.5~1.0000g于150ml 三角瓶中,加入2%柠檬酸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振荡30min,立即用干滤纸过滤,最初7—8ml滤液弃去。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试验二
试验二氮磷钾肥料对同作物生长的效应和植株养分速测一、试验目的1.掌握盆栽试验的基本方法、技术;2.通过实验,直观观察主要农作物氮、磷、钾缺乏的典型症状;比较不同养分配合对作物生长的效应的差异,了解氮、磷、钾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掌握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速测方法原理和技术;4.通过测量土壤淋洗液中NO3―N量,理解过量施氮肥对的影响;5.训练撰写学术性实验报告的基本规范和方法。
二、实验处理处理号处理名称施肥量(g/kg)肥料N P K1 CK 尿素(N)46%2 P (-N) 0.2 0.2 过磷酸钙(P2O5) 46%3 N (-P) 0.4 0.2 硫酸钾(K2O)50%4 NP (-K) 0.4 0.25 NPK 0.4 0.2 0.2三、试验的基本过程:1.供试土壤的准备: 壤土,采自河北唐山,前茬红薯。
土壤过3mm筛,风干。
2.供试作物的选则和准备(小麦、玉米、大豆、油菜)3.装盆:每盆装土2 kg。
称2kg土壤,留100g左右,其余装入盆中,按干土重的18%浇水。
4.间苗:出苗后一周间苗。
每盆间留玉米10株、小麦15株、大豆10株、油菜15株。
5.管理:定期、定量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状况。
6.收集渗漏液,用硝酸盐试纸和反射仪测定其中硝酸根浓度。
7.播种后6周后收获,称重(地上部鲜重和干重),计算植株含水量。
然后取功能叶1片,快速测定植株体内N、P、K含量。
测量方法见“四、植株氮磷钾速测方法”8.数据处理:用EXCEL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9.实验报告(按撰写论文的格式):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实验结论等几个方面,要求图文并用!四、植株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的速测方法1.作物样品的采集(1)采样要有代表性进行作物化学诊断,只能选取一定数量来测定,用以反映一块田或一片田的作物生长情况。
因此选取测定的作物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品。
采样时应先在田头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如长势长相比较均匀一致,一般随机多点采取10~20株样品;如不一致的,取样的数量就应增多。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植物营养学(上)》陆景陵 第六章微量元素
植物缺硼的症状
玉 米
花 生 缺 硼 (空心)
花 椰 菜 缺 硼 褐 心 病
甜菜腐心病
萝卜的褐腐病
番茄缺硼果面木栓化褐斑
番茄缺硼异常茎(“窗缝”)
花椰菜的褐心病梨,缩果病Fra bibliotek植物硼毒
硼中毒的症状多表现在成熟叶片的尖端和边缘。
叶尖及边缘发黄焦枯,叶片上出现棕褐色斑点
硼在植物体内相对来说几乎是不移动的
各种植物的含硼量(mg/kg干重)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具有乳液系统 的双子叶植物
大麦 2.3 马铃薯 13.9 萝卜 64.5 小麦 3.3 豌 豆 21.7 莴苣 70.0 玉米 5.0 烟 草 25.0 甜菜 75.6
蒲公英 80.0 大戟属 93.0 罂 粟 94.7
第六章
Fe
Mn
Cu
Zn
Ni
B
Mo
Cl
第一节
一、植物体内硼的含量和分布
植物体内硼的含量为2mg/kg-100mg/kg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具有乳液系统的
双子叶植物含硼量更高
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叶片>枝条>根系)
硼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硼比较集中的分布在子房、柱头等生殖器官中
硼常牢固地结合在细胞壁结构中
茎尖生长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枯萎,甚至死亡。
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 木栓化现象。
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根短粗兼有褐色,豆科 根瘤少 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形, 缺硼导致种子和果实减产
对硼比较敏感的作物会出现许多典型症状:
甜菜“腐心病”、油菜“花而不实”、 棉花的“蕾而不花”、花椰菜的“褐心病” 小麦的“穗而不实”、芹菜的“茎折病”、 苹果的“缩果病”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五
实验五根系活力的测定一、意义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支持植株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它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根系的生长和地上部的生长是密切相关的和互为依存的,根系生长好,就能保证地上部各器官也相应地繁茂茁壮。
因此,砑究根系的活力对于搞清作物的根部营养,提高作物根系吸收养分、水分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常把根系的呼吸强度,阳离子代换量(CEC),对有色物质的吸附量和酶的活性等,作为作物根系活力的指标。
二、测定原理及方法(一)根系表面积的测定I.甲烯兰吸附法(1)原理:根据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理论,根系对溶质的最初吸收具有吸附的特性。
假定吸收时在根系表面均匀地覆盖了一层被吸附物质的单分子层,因此能根据根系对某物质的吸附量来测定根的吸收面积。
常用甲烯兰(C16H18H3SCI)作为被吸附物质,已知1mg甲烯兰胶单分子层时占用l。
1平方米的面积。
故可由它被吸附前后溶液的浓度变化用比色法准确地测定根系总吸收面积。
当根系在甲烯兰溶液中已达饱合并仍留在溶液中时,根系的活跃部分能把已吸附在根表的甲烯兰吸收到细胞中去,并继续吸附甲烯兰。
因此;又可以从后一吸附量中求出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
〈2〉方法:①取出完整根系〈注意保留根尖和细根〉,小心抛清洗掉根表吸持的砂粒和土粒,洗诤后用吸水纸除去根表水分。
②将根放入有刻度的容器中〈试管或置筒〉,缓缓加水至某一刻度,取出根系待水从根上流入容器中,准确用滴定管加水至刻度处,加入水量即为根系的总体积,并记载。
③根据根系的总体积,吸取0。
0002 N的甲烯兰溶液(每升溶液中含甲烯兰84 mg),吸取量约为根系总体积的十倍,分别放入三个有1、2、3编号的小烧杯中,淮确记下每杯所取溶液的毫升数。
④取量好体积的根系,用吸水纸小心吸去根表水分,切忌损伤根系,依次浸入盛有甲烯兰溶液的小烧杯中,在每杯中浸泡的时间为l。
5分钟。
注意每次取出时都要使甲烯兰溶液从根表流回到原烧杯中。
⑤从三个烧杯中各取1mL溶液放入刻度试管中,再稀释至l0倍,用光电比色计在66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密度,并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每杯浸过根系后溶液中剩下的甲烯兰毫克数。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三
实验三植物营养液培养技术与植物缺素观察一.实验目的掌握营养液培养植物技术的全部过程和关键技术,认识和理解植物缺素症状和恢复过程的表现。
二.原理用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配成培养液培养植物,可使植物长得与土壤中一样好。
应用营养液培养方法,所用元素的种类和用量可完全人为地加以控制,要了解某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生理病症,可从培养液中减去该元素,以便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进行观察。
为了管理方便也常将溶液加入干净的石英砂培养植物,则称为砂基培养。
三.仪器设备1 烧杯:250和500ml各1个。
2 刻度移液管:5ml 10支,1mI 1支。
3 量筒:l000 ml l个.4 黑色腊光纸适量。
5 培养缸(可用1000ml广口瓶或瓷质、玻璃质培养缸):体积为1L的陶瓷培养罐60个,并配有带6个孔的盖——使用前用2%HCl浸泡0.5-1小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去离子水清洗。
如果做铜、锰、钼、硼等微量元素,需要用重蒸水。
6l5×15 cm 塑料纱用〈或纱布〉:l块。
7精密pH试纸或pH计:pH 5-6或广泛pH指示剂。
8搪瓷盘:l个。
9石英砂适量。
l0500ml试剂瓶:l个。
ll 通气泵、通气管、针头、海绵、电子天平、纸袋等四.试剂l. KNO3 2. MgSO4 3. KH2PO4 4. K2SO4 5.Na2 SO46.NaH2 PO47.NaNO38.Ca(NO3)29.CaCl2 10. FeSO411.H2BO312. MnCl2 13.CuSO414. ZnS O415. NH4MoO416.盐酸17. EDTA-N a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五、方法步骤1. 种子处理与幼苗培养小麦、玉米、棉花、豌豆种子在发芽前先用10%的H2O2消毒10分钟,清水冲洗至无泡沫,蒸馏水浸泡4小时,待其吸胀后于滤纸上,并用黑塑料布遮盖,保持水分,在25ºC 下催芽。
种子露白后用石英砂培养,保持一定的水分,待种子萌发至两片子叶(双)或三叶一心(单)时小心用水洗净根系,移栽至营养液中,刚移栽的幼苗其营养液的浓度应该稀释至完全浓度的1/4或1/2。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九)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九)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九)
(实验九绿肥作物观察)
一、目的意义
种植绿肥作物是根据数学、科研生产的需要,有目的地引种一些绿肥品种,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有利于加深对绿肥作物植物学形态及其生长特性的认识及进行一些绿肥品种的繁育工作。
二、做法和要求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各种绿肥作物的特性和栽培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参考绿肥作物的生长特性表,要求整理记录。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三种夏季绿肥作物,两种冬季绿肥作物和一种水生绿肥作物的植物学形态及其生长特性。
列表写成报告。
附:绿肥作物的植物学形态及其生长特性表,供参考用。
三、思考题
1、通过绿肥作物观察,你认为有哪些绿肥作物可作为橡胶园和果园等覆盖绿肥作物,哪些可作为稻田绿肥作物,哪些可作为果园间种绿肥作物,哪些可作为新垦地先锋绿肥作物?为什么?
2、为什么说发展绿肥生产是多、快、好、省地增加肥源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 知识点
植物营养肥料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4、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5、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份额中,有40%~60%归功于化肥的施用。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7、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土壤中的养分的淋洗及其环境效应检测
一、试验目的
农业生产中频繁地灌溉和不合理的施肥不仅使水肥的利用率降低,而且也会造成蔬菜品质下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的废液和粪便等如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堆积活排放到湖泊、河流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们掌握一些内容:
1.了解硝态氮在土壤中随水淋洗的特点,充分认识植物营养元素的两面性,即:合理的使
用能够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增加产量;过量使用则会污染地下水和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2.掌握用反射仪和硝酸盐试纸快速检测环境中硝态氮浓度的技术;
3.掌握植物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的土柱模拟方法;
二、实验方案
1.供试土壤采自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乡蔬菜地,在田间分别采0—30,30—60 两层土,过5mm 筛后装于模拟土柱。
试验用土柱为高60cm,内径18.5cm PVC 管,模拟土体硝态氮在土体内的迁移情况。
装土时将两层土壤按田间层次依次装入PVC管中,并保持与田间容重相同。
2.供试氮肥为尿素,46%。
供试作物为菠菜或油菜。
3.设3个氮素处理的施氮(N)量处理和2个灌水量处理:氮素处理分别为0, 300,500kg·hm-2,折合每个土柱施氮量分别为0, 0.8,1.33 g;土壤水分处理为土壤干重的14%-18%。
每个组共3个处理,重复2次。
全班分为2个组,每个组负责一个灌水处理。
4.以氮肥用量的1/3作基肥,其余部分待播种后第15天溶于水,施入土壤。
5.出苗后15天开始进行水处理,并于播种后第10天、25天和收获前(30-40天)分别收集土壤溶液。
用反射仪和硝酸盐试纸测量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浓度。
6.收获时采集菠菜营养品,测量叶片硝酸盐含量和植株干鲜重;菠菜硝酸盐的测定部位选择在对硝酸盐比较敏感的最新展开叶的叶柄。
三、数据处理:
用EXCEL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四、实验报告(按撰写论文的格式):
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实验结论等几个方面,要求图文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