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与淬火
退火、正火、淬火、调质... 这些热处理知识必备!
![退火、正火、淬火、调质... 这些热处理知识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7a5117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2.png)
退火、正火、淬火、调质... 这些热处理知识必备!退火、正火、淬火、调质...这些热处理你分的清楚吗?热处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按照热处理不同的目的,热处理工艺可分为两大类: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一预备热处理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准备良好的金相组织。
其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时效、调质等。
1)退火和正火退火和正火用于经过热加工的毛坯。
含碳量大于0.5%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其硬度易于切削,常采用退火处理;含碳量低于0.5%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避免其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处理。
退火和正火尚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2)时效处理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
为避免过多运输工作量,对于一般精度的零件,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即可。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如座标镗床的箱体等),应安排两次或数次时效处理工序。
简单零件一般可不进行时效处理。
除铸件外,对于一些刚性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丝杠),为消除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稳定零件加工精度,常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之间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有些轴类零件加工,在校直工序后也要安排时效处理。
3)调质调质即是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处理,它能获得均匀细致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为以后的表面淬火和渗氮处理时减少变形作准备,因此调质也可作为预备热处理。
由于调质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对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二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
1)淬火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体淬火。
其中表面淬火因为变形、氧化及脱碳较小而应用较广,而且表面淬火还具有外部强度高、耐磨性好,而内部保持良好的韧性、抗冲击力强的优点。
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机械性能,常需进行调质或正火等热处理作为预备热处理。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64b59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a.png)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以下将详细讨论各种工艺的原理及其应用。
1.退火:退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发生重排和消失。
不完全退火则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部分发生变化。
退火的应用包括消除金属加工硬化,改善冷作硬化材料的塑性、焊接后消除应力和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等。
2.正火:正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正火的目的是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较慢,使金属内部的相转变得以充分进行。
正火的应用包括强化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淬火:淬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持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使金属中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
迅速冷却可以抑制相变,使金属的组织结构保持不稳定状态,从而形成硬脆的马氏体。
淬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回火:回火是指将已经淬火过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和脆性,同时调整金属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一般在淬火后立即进行,以充分发挥淬火的效果。
回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降低其硬度和强度,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退火主要是为了改善塑性和韧性,正火用于提高硬度和强度,淬火用于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而回火则用于调整硬度、韧性和组织结构。
这些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和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特点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7906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b.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特点题目: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特点一、引言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中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它们的作用不同,但都能改变材料的性质,使其满足不同的工业需求。
本文将对这几种热处理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运用和作用。
二、退火退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
退火可以让材料去除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低于材料的临界温度,时间在几分钟至几小时之间。
退火的特点包括:1. 退火后材料硬度降低,但韧性提高;2. 可以改进材料的内部结构,消除材料中的缺陷;3. 退火带有热辐射效应,需要考虑材料表面的污染和氧化。
三、正火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正火可以大幅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但也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
正火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间在几个小时到几天之间。
正火的特点包括:1. 正火后材料硬度、强度均值提高,但韧性变差;2. 内部结构更为稳定,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3. 正火要求保温时间长,同时需要考虑材料中的冷却速度,以防止裂纹和变形。
四、淬火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温,然后快速冷却,使材料的结构产生相变。
淬火的特点包括:1. 淬火后材料硬度和强度大幅提高,但韧性降低;2. 内部结构紧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3. 淬火时冷却速度很快,容易导致变形破裂,需要掌握好冷却温度和时间。
五、回火回火是将材料经过淬火处理后,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的特点包括:1. 回火后材料硬度、强度下降,但韧性提高;2. 内部结构逐渐恢复韧性,材料不易疲劳损伤;3. 回火时间较长,需要注意温度控制,以免再次形成强度和硬度的不均匀性。
六、结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常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方式,各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
在使用这些热处理方式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方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到精准控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以保证材料性能达到最优状态。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bf0b2c13968011ca20091b0.png)
1.退火炬钢加热到必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迟缓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整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光,然后随炉迟缓冷却称为完整退火.目标是下降钢的硬度,清除钢中不平均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光,迟缓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标是下降钢的硬度,改良切削机能,重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光,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进程中组织不产生变更,重要清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恰当时光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重要目标是细化组织,改良钢的机能,获得接近均衡状况的组织.正火与退火工艺比拟,其重要差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临盆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机能请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对象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必定的时光,然后以恰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重要差别是冷却速度快,目标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服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进步而增高.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准时光,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克不及直接运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干运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运用常产生脆断.经由过程回火可以清除或削减内应力.下降脆性,进步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剂淬火钢的力学机能,达到钢的运用机能.依据回火温度的不合,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A 低温回火150~250.下降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进步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优越分解力学机能(既有必定的强度.硬度,又有必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取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运用最多.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退火 回火 正火 淬火概念
![退火 回火 正火 淬火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bf028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9.png)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概念退火回火正火淬火概念一、概述金属材料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
其中,退火、回火、正火和淬火是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冷却速率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二、退火1. 定义: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 目的:消除应力、改善塑性、提高韧性和降低硬度。
3. 分类:(1)全退火: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完全均匀地达到晶粒长大的状态。
(2)等温退火: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晶粒长大并保持在同一尺寸范围内。
(3)过共析退火:将材料加热到共析线上,使其冷却时形成所需组织结构。
三、回火1. 定义: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 目的: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和强度。
3. 分类:(1)低温回火:在350℃以下进行,可提高材料硬度和强度。
(2)中温回火:在350-500℃进行,可平衡材料硬度和韧性。
(3)高温回火:在500-650℃进行,可提高材料韧性和塑性。
四、正火1. 定义: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速率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 目的:提高强度和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 分类:(1)普通正火: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缓慢冷却至室温。
适用于一般钢材。
(2)快速正火: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并在水或油中淬火。
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等高强度材料。
五、淬火1. 定义: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 目的:提高强度和硬度,改善耐磨性和耐蚀性。
3. 分类:(1)水淬: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等材料。
(2)油淬:适用于中碳钢、高碳钢等材料。
(3)气淬:适用于不锈钢、合金钢等材料。
六、总结退火、回火、正火和淬火是常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
通过控制温度和冷却速率,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应用范围。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和退火的区别
![淬火和退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f25631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c.png)
淬火和退火的区别退火、淬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基本工艺,淬火与退火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淬火与退火有什么区别淬火:【解释】: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某个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淬火介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材料在空气中)急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
应用: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极限。
淬火会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要回火后才能使用。
.退火:【解释】: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在炉中随炉冷却)。
【应用】:用来消除铸、锻、焊零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细化金属晶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回火】:解释:回火是将淬硬的钢材加热到临界点一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应用】:用来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提高钢的塑性和冲击性。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eeb0becb7360b4c2f3f6417.png)
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良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产生变更,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良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 0-860℃,碳素东西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坚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服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克不及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干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产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按照回火温度的不合,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种.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坚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低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淬火钢件经低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取淬火后的低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淬火+低温。
退火,正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退火,正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7d60413a8114431b90dd8e1.png)
退火,正火,回火,淬火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
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
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663d2250f01dc281e53af0e3.png)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பைடு நூலகம்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9dccf4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4.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ce0e41ba960590c69ec3762e.png)
退火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工艺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工艺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a1a5539b14e852459fb57b0.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区分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多个。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标是降低钢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终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标是降低钢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关键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改变,关键消除金属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合适时间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关键目标是细化组织,改善钢性能,取得靠近平衡状态组织。
正火和退火工艺相比,其关键区分是正火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和正火一样能达成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择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合适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取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和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关键区分是冷却速度快,目标是为了取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取得不平衡组织,它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马氏体硬度随钢含碳量提升而增高。
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钢件通常不能直接使用,必需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
因为淬火钢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
经过回火能够消除或降低内应力、降低脆性,提升韧性;其次能够调整淬火钢力学性能,达成钢使用性能。
依据回火温度不一样,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升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淬火、回火、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退火、正火](https://img.taocdn.com/s3/m/5f58c6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2.png)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淬火是把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AC1 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急剧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预冷淬火等。
加热温度:亚共析钢Ac3+〔30-50〕℃;共析钢、过共析钢Ac1+ 〔30-50〕℃。
淬火影响保温时间因素:钢的成分、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加热介质、装炉状况、炉温。
冷却要求:1.薄厚不均匀的工件,后的局部现淬入;2.瘦长工件应垂直淬入;3.薄而平的工件应侧放直立淬入;4.薄壁环状零件应沿其轴线方向淬入;5.具有闭腔或盲孔的工件应使腔口或孔向上淬入;6.截面不对称的工件应沿以肯定角度斜着淬入,使其更加均匀的冷却。
淬火介质要求:无毒、无味、经济、安全牢靠;不易腐蚀工件,淬火后易清洗;成分稳定,使用过程不易变质;在过冷奥氏体中有主沟的冷却速度,在低温马氏体区有较缓慢的冷却速度,以保证淬火质量;在使用中,介质粘度较小,以增加对流传热力量和削减损耗。
淬火,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剩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淬炽热应力引起的变形变形表现为使工件沿最大尺寸方向收缩,沿尺寸小的方向长大。
S 淬火裂纹:1.纵向裂纹,产生在全部淬透的工件,由于冷却过快,组织应力过大,在M 点一下尽量慢冷可有效的避开产生这种裂纹。
2.横向裂纹:在截面较大的高碳工件、有尖角、凹槽和孔的零件上, 局部淬透时由于淬硬层与未淬硬层间的过渡区产生的,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增加工件淬硬层深度。
网状裂纹、剥离裂纹、显微裂纹。
削减淬火变形开裂措施:1.正确选择材料合理设计工件外形。
2.正确的锻造和预备热处理。
3.承受合理的预处理工艺。
4.热处理操作中承受合理措施。
5.使用压床淬火。
回火 :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AC1 以下,保温、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展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展热处理的最终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95302171647d27284a735117.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那么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呢?
正火
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
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淬火
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回火
是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
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的工艺。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https://img.taocdn.com/s3/m/d9030c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c.png)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1、什么叫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2、什么叫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
②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
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调制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调制](https://img.taocdn.com/s3/m/7c4398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9.png)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调制
1.退火:将金属件经过加热和慢速冷却(一般是在氧气中)的工艺,使金属件的晶粒结构改善,集中应力,提高金属件的硬度和强度,确保金属件的稳定性的调节性处理方法
2.回火:是在淬火处理之后的补充处理,是淬火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主要是利用加热处理技术来减轻淬火所产生的硬化层,使金属材料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3.正火: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加热采取合理工艺,调节金属材料的组织,以使材料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的工艺。
4.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将其经过冷却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追求硬度的处理工艺。
5.调制火:是一种可以改变金属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处理工艺,通过调整温度和时间来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强金属的韧性和耐候性。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f4876ecf5335a8102d220f4.png)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
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
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退火”与“淬火”异曲同工
![“退火”与“淬火”异曲同工](https://img.taocdn.com/s3/m/27b841aa804d2b160a4ec083.png)
“退火”与“淬火”异曲同工“退火”与“淬火”本是热学中的两个过程,这里用来借指处理班级事务的两种方式——冷处理和热处理。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着矛盾,集体中的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也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如不及时发现引导,合理转化并处理这些矛盾,则必将阻滞整体的稳步提高,甚至伤害整体及个体。
因此,作为“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的班主任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望、闻、问、切”,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发现矛盾,化解矛盾。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矛盾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两种:冷处理和热处理。
退火,化解矛盾于无声处。
物理性退火指让炽热的金属自然冷却,减低其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对矛盾的冷处理过程颇似退火,适用于处理当时看似比较紧张的矛盾。
表面上不急不躁,稳坐钓鱼台,实则运筹于心,化解矛盾于无声处。
然后因势利导正面塑造,使矛盾双方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
一天上课间操时,班上一女生找到我,要求调换座位。
说同桌(也是女生)对她有成见,经常肆意攻击她,同桌之间矛盾重重,关系紧张,以致经常发生口角,上课闹情绪,影响了听课效果。
该生在诉说时声泪俱下,显然受了极大的委屈。
这样的问题已经到了“影响听课效果”的地步,似乎十分严重,矛盾也已十分尖锐。
为了双方的学习,把两人的座位调开也不无道理。
但我认为那样“及时”地处理,解决不了矛盾和问题的实质,于是只安慰了她几句,并没有表态。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课余我进行了调查,侧面观察,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该生是独生女,性格外向而又清高,许多时候往往由她直接发难引起争端。
自习课时我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详细询问情况,特别是一些矛盾的细节。
接着,从心理学的角度,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出她同桌的言行多半是没有恶意和敌意的,只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日积月累,交流越少误会越多。
我又让她采用换位思考:即站在同桌的角度去理解某些问题。
启发她认识:只要真诚地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淬火也叫蘸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
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
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
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蘸火”是淬火工艺的行业术语,起源于工艺处理的
方法,因为淬火就是把热工件蘸一下介质,达到要求,形象的称谓淬火为蘸火,
淬火工艺应用很广,“蘸火”的读法也随之流传开来。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
理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
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氏度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再在空气中冷
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或者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如下:
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工。
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
件尺寸。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是消除内部应力; 正火主要是加工前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能力; 淬火主要是增强表面硬度,从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
回火一般在淬火或正火后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的工艺手段还叫淬火,低温回
火是必须进行的工序。
正火加回火还叫正火处理,这两项处理手段目的是消除
淬火和正火后的材料的组织应力。
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
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
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
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
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
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
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
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
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
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
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
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
加热就会发生转变。
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
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加热温度:淬火加热必须超过Ac1(碳钢727C°)线。
任何一种淬火工艺,加热温度必然超过Ac1线,获得奥氏体。
高温回火加热不能超过Ac1线,不能获得奥氏体。
加热目的:淬火加热是为了获得奥氏体(无论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奥氏体化)。
高温回火加热是获得回火索氏体。
冷却目的:淬火冷却目的是使冷速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并尽量的缓冷。
高温回火冷却目的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不产生新的应力,兼顾生产率。
相变:淬火在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均有相变发生。
加热,奥氏体化;冷却,产生马氏体。
高温回火相变只发生在加热过程。
马氏体逐步分解成回火索氏体。
获得组织:淬火,马氏体;下贝氏体。
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回火珠光体。
应力水平:淬火后内应力很大。
高温回火后,内应力很小。
组织性能:马氏体硬度很高,但韧性很差。
回火索氏体硬度较低,但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工艺顺序:淬火不能作为最热处理。
高温回火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1.钢的退火
退火是生产中常用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大部分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经退火后,可消除铸、锻及焊件的内应力与成分的组织不均匀性;能改善和调整钢的力学性能,为下道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对性能要求不高、不太重要的零件及一些普通铸件、焊件,退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退火是把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颇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
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称低温退火。
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和去氢退火等。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等。
2.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序。
淬火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如果再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即可消除(或减轻)淬火内应力,又能得到强度、硬度和韧性的配合,满足不同的要求。
所以,淬火和回火是密不可分的两道热处理工艺。
2.1 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
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2 钢的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它是紧接淬火的下道热处理工序,同时决定了钢在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关系着工件的使用寿命,故是关键工序。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保证相应的组织转变,使工件尺寸和性能稳定;提高钢的热性和塑性,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获得硬度、强度、塑性或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赵品等主编)
什么叫回火?
答:将钢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待组织转变完成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方法。
什么叫退火?
答;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什么叫淬火?
答: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一.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
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
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
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
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
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
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
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
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
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
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