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

合集下载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余眛。

余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dí)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pī)。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翻译】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

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

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

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豫让者,晋人也。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 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今译】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

之后荆轲又到了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耍剑,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后来秦国讨伐魏国,设置东郡,把卫元君和他的旁系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曾游历经过赵国的榆次,与盖聂一起谈论、较量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瞪眼逼视,荆轲离开了。

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请回来,盖聂说:“过去我和他谈论剑术,意见不一致,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看看吧,我用眼瞪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所寄住的住处去寻找,询问房东,说荆轲已经乘车而去,离开榆次了。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是要走的,我刚才瞪眼震慑了他。

”荆轲到邯郸游历,鲁句践和荆轲博弈,在棋局上发生争执,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默默地逃走,再也没有见面。

荆轲到了燕国之后,在燕国结交了以杀狗为业的杨屠,以及善长击筑(乐器)的高渐离。

荆轲好酒,他特别喜欢喝酒,整日同杨屠和高渐离在燕国市井饮酒,喝酒尽兴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和乐而歌,又说又笑,彼此很高兴,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相对流着眼泪,时而大笑,时而大哭,好像身旁边没有别人似的。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曹沫,鲁国人,靠勇猛有力在鲁庄公那里任职。

庄公喜爱力土。

曹沫为鲁将、与齐交战,连连战败。

鲁庄公惧怕了,便割献遂邑之地,跟齐讲和,但仍然让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轲相会而结盟。

桓公和庄公在坛上结盟后,曹沫手执匕首登上坛去要挟齐桓公,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的。

桓公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强鲁弱,您这个大国侵略我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一倒,就会压在齐国境内,请您好好想想吧!”桓公于是答应把侵鲁所得的土地尽数归还鲁国。

桓公说过之后,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去,面向北,站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辞令如常。

桓公恼怒,想背弃约言。

管仲说:“不行。

如果贪图小利以求一己之痛快,结果会失信于诸侯,丧失天下人的支持,还不如旧还给他们的好。

”于是桓公便割还侵鲁所占的土地,曹沫几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这时全部归还给了鲁国。

这之后一百六十七年,吴国发生了专诸事件。

专诸,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的时候,就知道专诸的才干。

伍子胥朝见吴王僚后,曾用伐楚的好处劝说过吴王。

吴公子光对吴王僚说:“那个伍员的父兄都死在楚国而他大谈伐楚,是想为自己报私仇,并不真能为吴国着想。

”吴王僚于是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伍子胥了解到公子光企图谋杀吴王僚,心想:“那位公子光对内将有所图谋,我不能向他进说对外的事情。

”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弟三人:老二叫余祭,老三叫夷眜,老四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礼贤能,因而自己不立太子,决定自己死后依次传位给三位弟弟,希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札。

诸樊死后,王位转给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眜。

夷眜死后,照理应传给季子札;季子札逃了出去,不肯继位,吴人便立夷眜之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说:“如果照兄弟次序传位,季子应当为王;如果一走要传位给儿子呢,那么我是真正的嫡嗣,应当为王。

”所以他曾秘密养了谋臣,想争夺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把他当作宾客优待。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想利用楚国有丧事的时机行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领兵围攻楚国的灊;又派延陵季子到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动静。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曹沫,鲁国人,靠勇猛有力在鲁庄公那里任职。

庄公喜爱力土。

曹沫为鲁将、与齐交战,连连战败。

鲁庄公惧怕了,便割献遂邑之地,跟齐讲和,但仍然让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轲相会而结盟。

桓公和庄公在坛上结盟后,曹沫手执匕首登上坛去要挟齐桓公,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的。

桓公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强鲁弱,您这个大国侵略我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一倒,就会压在齐国境内,请您好好想想吧!”桓公于是答应把侵鲁所得的土地尽数归还鲁国。

桓公说过之后,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去,面向北,站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辞令如常。

桓公恼怒,想背弃约言。

管仲说:“不行。

如果贪图小利以求一己之痛快,结果会失信于诸侯,丧失天下人的支持,还不如旧还给他们的好。

”于是桓公便割还侵鲁所占的土地,曹沫几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这时全部归还给了鲁国。

这之后一百六十七年,吴国发生了专诸事件。

专诸,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的时候,就知道专诸的才干。

伍子胥朝见吴王僚后,曾用伐楚的好处劝说过吴王。

吴公子光对吴王僚说:“那个伍员的父兄都死在楚国而他大谈伐楚,是想为自己报私仇,并不真能为吴国着想。

”吴王僚于是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伍子胥了解到公子光企图谋杀吴王僚,心想:“那位公子光对内将有所图谋,我不能向他进说对外的事情。

”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弟三人:老二叫余祭,老三叫夷眜,老四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礼贤能,因而自己不立太子,决定自己死后依次传位给三位弟弟,希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札。

诸樊死后,王位转给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眜。

夷眜死后,照理应传给季子札;季子札逃了出去,不肯继位,吴人便立夷眜之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说:“如果照兄弟次序传位,季子应当为王;如果一走要传位给儿子呢,那么我是真正的嫡嗣,应当为王。

”所以他曾秘密养了谋臣,想争夺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把他当作宾客优待。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想利用楚国有丧事的时机行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领兵围攻楚国的灊;又派延陵季子到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动静。

刺客列传 原文+翻译

刺客列传 原文+翻译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醳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

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于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鞠武谏曰:“不可。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彊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曹沫,鲁国人,靠勇猛有力在鲁庄公那里任职。

庄公喜爱力土。

曹沫为鲁将、与齐交战,连连战败。

鲁庄公惧怕了,便割献遂邑之地,跟齐讲和,但仍然让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轲相会而结盟。

桓公和庄公在坛上结盟后,曹沫手执匕首登上坛去要挟齐桓公,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的。

桓公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强鲁弱,您这个大国侵略我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一倒,就会压在齐国境内,请您好好想想吧!”桓公于是答应把侵鲁所得的土地尽数归还鲁国。

桓公说过之后,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去,面向北,站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辞令如常。

桓公恼怒,想背弃约言。

管仲说:“不行。

如果贪图小利以求一己之痛快,结果会失信于诸侯,丧失天下人的支持,还不如旧还给他们的好。

”于是桓公便割还侵鲁所占的土地,曹沫几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这时全部归还给了鲁国。

这之后一百六十七年,吴国发生了专诸事件。

专诸,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的时候,就知道专诸的才干。

伍子胥朝见吴王僚后,曾用伐楚的好处劝说过吴王。

吴公子光对吴王僚说:“那个伍员的父兄都死在楚国而他大谈伐楚,是想为自己报私仇,并不真能为吴国着想。

”吴王僚于是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伍子胥了解到公子光企图谋杀吴王僚,心想:“那位公子光对内将有所图谋,我不能向他进说对外的事情。

”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弟三人:老二叫余祭,老三叫夷眜,老四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礼贤能,因而自己不立太子,决定自己死后依次传位给三位弟弟,希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札。

诸樊死后,王位转给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眜。

夷眜死后,照理应传给季子札;季子札逃了出去,不肯继位,吴人便立夷眜之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说:“如果照兄弟次序传位,季子应当为王;如果一走要传位给儿子呢,那么我是真正的嫡嗣,应当为王。

”所以他曾秘密养了谋臣,想争夺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把他当作宾客优待。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想利用楚国有丧事的时机行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领兵围攻楚国的灊;又派延陵季子到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动静。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与解析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与解析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与解析刺客,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古往今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想象。

而《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则是中国古代最早涉及刺客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史记》刺客列传的原文内容与解析。

原文:《刺客列传》曰:“且齐有刺客之极”。

齐桓公灭其后,弗废。

晏子嫂弟士无忌者,潜往之。

齐人弗知也。

桓公无礼与卫侯耦,巷伐树於王家之前,王欲为之礼。

孟孙问行人焉,对曰:“齐桓公有使於晋者三人为刺客,且而相谋,欲刺楚灵王。

”王曰:“为君矣!”巷人树王者欲为君,故斩荆以侯。

解析:这段原文开篇即提到“且齐有刺客之极”,直接让人对刺客的存在产生兴趣。

接着描述了齐桓公对刺客的态度,他并未废除刺客,可见刺客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介绍了晏子嫂弟士无忌等人,他们潜往齐国,齐人并不知情。

而后文又提到桓公与卫侯结交,王欲为其举行仪式。

然而,孟孙询问了行人之事后回答说:“齐桓公有使於晋者三人为刺客,且而相谋,欲刺楚灵王。

”这段话将读者引向了近期的刺客阴谋。

王听后表示这是为自己而做之事,于是立即下令斩荆以侯。

整体来看,这段原文以简洁扼要的文风,给人以一种紧凑饱满的感觉。

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情节的发展。

通过细节的描写,如桓公与卫侯的友谊、孟孙询问行人的情节,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刺客阴谋的紧迫感。

当然,史记的刺客列传并非仅有这一段描述,还包括了其他刺客的事迹和背景。

在阅读整篇刺客列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了解到古代刺客的形成原因、其派系之间的争斗,以及他们对于政权之争的影响等等。

通过这些描述,史记刺客列传不仅仅是对古代刺客的简单描写,更是对于当时政治乱世和人性面貌的触摸与思考。

总结: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凭借简洁鲜明的文笔,将读者引入一个个的刺客故事之中。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刺客的存在和其对于政治局势的影响。

同时,刺客列传也是对于社会乱世和人性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通过阅读史记刺客列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刺客的真实面貌,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列传。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1、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2、专诸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夷昧。

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潘;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刺客列传史记原文及翻译

刺客列传史记原文及翻译

刺客列传史记原文及翻译刺客列传史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u,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馀祭。

馀祭死,传夷u。

夷u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u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m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译文:专诸,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从鲁国出逃至吴国,深知专诸的才干。

伍子胥谒见吴王僚,尽说伐楚之利。

吴国公子光说:“他伍子胥父兄皆被楚所杀而说吴伐楚,这是为报私仇,非为吴国利益计。

”吴王这才打消了攻楚的想法。

伍子胥知公子光想杀吴王僚,便说:“公子光将有志于国内的事,不可说以攻伐之事。

”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豫让者,晋人也。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史记刺客列传》)1.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赵襄子最怨智伯(抱怨)?A.襄子如厕(到,前往) ?居顷之(居住,住下)?B.委质而臣事襄子(通“贽”,进见之礼)?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列罪状以责之)?C.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埋没,遮掩)?今日之事,臣固伏诛(服罪)?D.则虽死不恨(仇恨,痛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则吾魂魄不愧矣②欲为智伯报仇?③左右欲诛之④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友为泣曰 ?不足为外人道也B.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D.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哙拜谢,起,立而饮之4.对下面四个句子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②襄子如厕,心动?③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④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 D.②④相同5.关于文章内容的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

刺客列传 原文+翻译

刺客列传 原文+翻译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其后四十余年而轵有聂政之事。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86-《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原文

86-《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原文

《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

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夷昧。

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XXX,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XXX谓之XXX。

XXX好读书击剑,以术说XXX,XXX不用。

其后XXX,置东郡,徙XXX之支属于野王。

XXX尝游过榆次,与XXX,XXX怒而目之。

XXX出,人或言复召XXX。

XXX:“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XXX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XXX:“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XXX游于邯郸,XXX与XXX博,争道,XXX怒而叱之,XXX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XXX既至燕,XXX之狗XXX击筑者XXX。

XXX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XXX 和而歌于市中,XXX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XXX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XXX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XXX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XXX丹质XXX。

XXX者,故尝质于XXX,而秦王政生于XXX,其少时与XXX。

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

XXX之遇XXX不善,故XXX而亡归。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XXX,XXX皆恐祸之至。

XXX患之,问其XXX。

XXX:“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XXX,北有甘泉、XXX,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民众而XXX,兵革有余。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居有间,XXX于期开罪于XXX,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XXX曰:“不成。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XXX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XXX,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XXX入匈奴以灭口。

请XXX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厥后乃可图也。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顷刻。

且非独于此也,XXX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XXX,XXX终不以迫于彊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XXX命卒之时也。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 全部展开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项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客列传》活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

2.学习荆轲不畏强暴、勇敢坚忍的精神。

【课时安排】4课时【活动过程】一、自学质疑(一)朗读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下列字词注音。

淬.火( cuì)忤.逆( wǔ)猝.然(cù)创.伤(chuāng )提.(dǐ)揕.其匈(zhèn)樊於.(wū)期夏无且.(jū)变徵.(zhǐ)之声(二)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逐句理解文章意思,并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三)速读全文,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第一部分(1-5)记叙荆轲的身世、特长、游历和结交第二部分(6-8)写太子丹与秦王交恶而欲行刺秦王第三部分(9-13)荆轲受命,做好了谋刺的准备工作,启程赴秦第四部分(14-17)刺秦的始末第五部分(18)太史公论赞(四)通览课文,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翻译”等类别,进行文言知识积累。

(六)反思自学过程,写下你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七)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测试一下自主学习的结果。

1、词语释义其先.乃齐人,徙于卫祖先使使往之.主人到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离开荆轲嘿.而逃去同“默”吾曩者..争夺博局上的格道..目摄.之刚才;“慑”,威慑,震慑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已而....相结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相泣不久尽与其贤豪长者擅.巴汉之饶拥有,据有奈何以见陵..之怨被欺凌委.肉当饿虎之蹊.放置小路祸必不振.挽救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延搁的日子太久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讲和即起,趋.出小步快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走投无路,陷于困境其意不厌.满足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听任,随其所欲右手揕.其匈.直刺“胸”,胸膛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使工以药淬.之浸染2、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名作动,瞪着吾囊者目摄之名作状,用眼睛膝行流涕名作状,用膝盖臣海内之王者名的使动,使…臣服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名作状,用匣子皆白衣冠以送之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发尽上指冠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高兴以后,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这唱歌,相当快乐,不久又相对着哭泣起来,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那樊将军在天下各地找不到容身之处,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

(3)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樊将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形下来投靠我,我不忍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了这位品德高尚之人的心,希望您再替我另外想办法。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带着白帽来送行。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按照秦国的法令,群臣在殿里侍驾的,不准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郎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是不准上殿的。

二、互动研讨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展现给我们一个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强大的秦国,秦国的长驱直入给弱小的燕国带来巨大的威胁,可谓是“危在旦夕”。

这是荆轲刺秦的大背景。

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也应了太子丹“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是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的判断。

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尽矣”,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

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

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

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秦廷行刺荆轲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计见秦王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笑骂遇难去世4、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1)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2)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3)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

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5、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苏洵说:“始速祸焉。

”南宋鲍彪说:“柯不足道也。

”朱熹说:“柯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司马迁说:柯“名垂后世。

”左思说:“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赋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

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

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

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

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三、检测反馈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深沉稳重 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制造 D.却.行为导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解析“枉”应解释为“屈尊”。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A )①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⑤⑥解析④指刺客躲避仇人隐身;⑤说的是严仲子;⑥指聂政的聪明、机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解析“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参考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

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

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

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

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

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

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