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身体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制定本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课后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生托管、兴趣班、补习班等。
第三条学校要设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四条学校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理性、科学、安全的行为习惯。
第五条学校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前制定安全演练计划,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工作。
第六条学校要建立课后服务安全档案,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备案,以便日后查阅和总结。
第二章学生安全管理第七条学校要审核课后服务机构的资质,确保其具备相关的执照和资质证明,并定期检查更新。
第八条学校要对课后服务机构的教职工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第九条课后服务机构要按照学校的安全管理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定,并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教育。
第十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安全巡查制度,配备专门的安全人员,定期巡查课后服务场所,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学校要组织定期的安全演练,确保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家长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加强家庭教育,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共同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第十四条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离校时间,确保学生安全回家。
家长要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按时接送孩子,并及时与学校联系。
第十五条学校要建立家长安全教育数据库,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六条学校要建立家长安全交流平台,及时向家长发布安全信息和相关通知,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和沟通。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课后服务是指学校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提供给学生的一种延伸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活动。
作为学校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在课后服务中,学生可以接受兴趣拓展、技能培养、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水平。
然而,课后服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如学生行为不当、设施设备问题、服务领域的不合理等。
为了确保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安全,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管理的目标1. 建设安全的课后服务环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2. 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预防和化解课后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1. 安全管理责任学校设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制定安全督导计划等。
2. 安全管理岗位职责(1)校长:全面负责课后服务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2)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课后服务安全的长期规划、安全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3)课后服务教职工:负责组织和实施课后服务活动,熟悉安全规程、常识,并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4)学生:遵守课后服务规则和安全制度,正确使用设施设备,参与安全教育和培训,积极配合安全工作。
3. 安全管理流程(1)风险评估:在开展课后服务之前,对活动内容、场地设施、人员团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2)教职工培训:组织课后服务教职工参加安全培训,了解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设施设备维护:定期对课后服务场地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4)安全督导:建立课后服务安全督导机制,定期对活动过程进行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预案,组织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
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的管理制度

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的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xx发20xx40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解决学生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家长对学生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根据《xx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工作的通知》(xx基20xx33号)、xx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印发《xx 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x综20xx68号)等文件精神及开发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忠门中心小学校务研究,决定于20xx 年x季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以下制度。
一、工作原则1、坚持安全原则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根据家长和学生自愿需求落实责任教师,安排活动场所,规范作息时间,加强管理措施,确保参加课后服务的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安全。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全体教师2、坚持规范原则杜绝集体教学、补课、考试等一切与课后服务无关的活动,确保课后服务期间学生能自主完成作业,发展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3、坚持公益原则学校课后服务以公益性质为主,不收取任何费用。
确需收取费用的,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收费政策,确保收费合理、透明。
4、坚持自愿原则课后服务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愿选择参加。
学校不得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不得以课后服务为借口强制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学校课后服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管理制度,监督、指导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
2、教务处负责课后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包括制定课后服务课程表、安排教师、协调场地等。
3、政教处负责课后服务的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4、总务处负责课后服务的后勤保障,包括提供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
5、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课后服务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课后服务安全工作的管理,保障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机构学校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课后服务安全工作,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监督课后服务安全工作。
三、安全责任制度1. 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安全工作,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3. 所有负责课后服务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课后服务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四、安全措施1. 学校要配备专业的救护人员和急救设备,开展定期的急救培训,提高员工及志愿者的急救技能。
2. 学校要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3. 学校要对使用的设施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4. 学校要为学生购买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生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有效的赔偿。
五、安全管理1. 学校要建立安全档案,对所有学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情况,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能够得到合理的照顾。
2.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避免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发生意外事件。
3. 学校要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课后服务活动场所、设施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的表现和安全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六、安全事件处理1. 学校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2. 学校要建立事件报告制度,对课后服务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家长报告,协调处理。
3. 学校要建立安全事件调查机制,对课后服务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件要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课后服务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课后服务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校长是课后服务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课后服务学校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教务处负责课后服务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及教师管理,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
3. 学生处负责课后服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总务处负责课后服务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学校设施设备安全、消防通道畅通。
5.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6. 全体教师、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教育(1)学校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 安全检查(1)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各部门应定期对所辖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安全设施(1)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安全通道、应急照明等。
(2)学校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4. 应急预案(1)学校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2)学校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安全保卫(1)学校设立保卫科,负责课后服务学校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2)加强校园巡逻,严防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
四、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3. 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4篇)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课后服务安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课后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后班、兴趣班等。
第三条本安全管理制度的宗旨是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精神安全。
第四条课后服务机构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课后服务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六条课后服务机构应当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和年度安全目标;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监督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第八条安全管理员是课后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专职人员,是安全管理机构的重要成员,承担督促学生和教职工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任务。
第九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责任人,负责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是课后服务中的安全管理责任人。
教师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教职资格和安全保卫知识。
第十条学生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消费者,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遵守安全管理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精神安全。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安全管理制度是课后服务机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第十二条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学生的基本信息登记;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求;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应急预案和演练要求。
第十三条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废止应当经过合法、合规的程序,并及时告知学生和教职工。
第十四条课后服务机构要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
第四章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五条课后服务机构要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六条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火灾防护常识、地震逃生技能、急救知识、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课后服务的五项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的五项管理制度一、安全管理制度1.学校应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防安全工作等,保障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人身安全。
2.设置专门的安全值班人员,负责学生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3.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学习管理制度1.明确课后服务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2.课后服务要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保障学生学业的顺利进行。
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及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对于学科薄弱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和辅导。
三、行为管理制度1.制订课后服务的行为规范,明确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充分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四、活动管理制度1.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满足学生学习之余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
2.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老师,保障活动的安全和秩序进行。
3.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家长管理制度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问题。
3.对于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学校要及时采纳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课后服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安全、学习、行为规范、活动丰富多彩以及家校沟通的良好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课后服务课程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课后服务课程顺利进行,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学校领导对课后服务课程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课后服务课程负责人对本课程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3. 任课教师、助教、管理员等工作人员对课后服务课程安全工作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
三、安全措施1. 课前准备(1)任课教师应提前熟悉课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安全预案。
(2)检查教室、器材等设施设备,确保安全可靠。
(3)告知学生课程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遵守纪律。
2. 课中管理(1)任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加强课堂纪律,防止学生擅自离场、追逐打闹。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确保学生活动区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课后清理(1)课后,任课教师应组织学生清理教室,确保环境卫生。
(2)检查教室、器材等设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做好课后安全巡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四、突发事件处理1. 发现学生受伤,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家长和学校领导。
2. 发生意外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学校进行处理。
3. 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对任课教师、助教、管理员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安全素养。
六、监督检查1. 学校领导定期检查课后服务课程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安全管理部门对课后服务课程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3. 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课后服务课程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领导研究决定。
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课后服务期间学生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学校安全责任: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体,对课后服务安全负全面责任。
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确保课后服务安全有序进行。
2. 教师安全责任:课后服务教师是课后服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人身安全。
3. 学生安全责任:学生应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听从教师安排,不擅自离校、不玩耍危险物品,确保自身安全。
三、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管理:- 课后服务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安全意识,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 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2. 安全教育:- 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如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
3. 场地管理:- 课后服务场地应安全、宽敞、明亮,符合安全标准。
- 教师应定期检查场地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4. 活动管理:- 课后服务活动应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5. 应急预案:- 学校应制定课后服务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 教师应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安全检查1. 学校应定期对课后服务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教师应每天进行安全自查,确保课后服务安全。
五、责任追究1.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发现安全隐患未及时报告、整改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负责解释。
通过以上安全管理制度,我们旨在为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安全、有序、有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活动,包括课后作业辅导、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
1.3 学校应当将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课后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管理2.1 学校应当成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安全管理工作。
2.2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小组应当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和实施。
2.3 学校应当明确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等。
三、安全管理措施3.1 学校应当制定课后服务安全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3.2 学校应当对课后服务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场所的安全设施齐全、设备正常运行。
3.3 学校应当加强对课后服务期间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4 学校应当对课后服务期间的教师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教师了解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程序。
3.5 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共同维护学生的安全。
四、安全责任4.1 学校应当对课后服务期间的学生安全承担主体责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2 课后服务期间的教师应当履行安全职责,保护学生的安全,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4.3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4 家长应当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共同维护学生的安全。
五、监督与评估5.1 学校应当加强对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
5.2 学校应当对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3 学校应当将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向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学生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家长对学生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确保参加课后服务的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全员参与原则: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形成合力。
3. 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保课后服务有序开展。
4. 完善设施原则:加强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课后服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后服务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
3. 各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2. 加强对课后服务场所的安全检查,确保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符合要求。
3. 加强对课后服务活动内容的安全评估,确保活动安全、健康、有益。
4. 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6.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安全责任追究1. 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安全事故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于违反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的教职工,将进行严肃处理。
3. 对于家长违反课后服务安全规定的,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课后服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课后服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的管理制度

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德育、教学等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指导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3. 课后服务期间,设立安全管理员岗位,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负责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工作。
三、管理制度1. 课后服务时间(1)课后服务时间应根据学生家长的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2)课后服务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影响学生正常的休息和家庭生活。
2. 课后服务内容(1)课后服务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学业辅导、兴趣小组、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 学生安全管理(1)学生进入课后服务场所,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学生携带的物品安全无害。
(2)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听从教师安排,不得擅自离开课后服务场所。
(3)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应急预案(1)学校应制定课后服务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处置等环节。
(2)课后服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教师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四、监督检查1.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进行整改。
2. 学校应定期对课后服务安全管理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家长应关注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情况,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管理制度,造成学生安全事故的学校、教师,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课后服务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课后看护、兴趣小组、辅导答疑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课后服务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自愿参与,公益服务;(三)规范管理,科学合理;(四)家校共育,共同成长。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二)组织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有效;(三)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四)定期对课后服务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第六条课后服务活动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活动,并配合学校完成相关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七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均为安全责任人。
第八条课后服务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第九条课后服务活动期间,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第十条课后服务活动期间,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学生安全:(一)实行点名制度,确保学生到校和离校人数准确无误;(二)加强门卫管理,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三)加强对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和住宿环境;(四)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第十一条课后服务活动期间,学生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按时参加课后服务活动,不得擅自离场;(二)服从教师管理,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三)爱护公物,不损坏设施设备;(四)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活动场所整洁;(五)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向教师或学校报告。
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学校是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课后服务的副校长负责具体实施。
2. 课后服务教师、管理人员、保安、校医等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共同承担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的责任。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课后服务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教育教学能力,经学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课后服务教师应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确保学生安全。
(3)课后服务教师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场地管理(1)课后服务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场地设施安全可靠。
(2)学校应定期对课后服务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课后服务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
3. 教学活动管理(1)课后服务教学内容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安全教育和实践操作。
(2)课后服务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更改教学内容和形式。
(3)课后服务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状态,确保学生安全。
4. 交通安全管理(1)课后服务期间,学生进出校园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校园内追逐打闹。
(2)课后服务教师应负责组织学生有序排队,确保学生安全过马路。
(3)学校应与家长沟通,确保学生乘坐合法、安全的交通工具。
5. 应急处置(1)学校应制定课后服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2)课后服务教师应掌握应急处理技能,能够迅速应对突发事件。
(3)学校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四、监督检查1.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课后服务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学校定期对课后服务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学校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课后服务安全工作的监督。
五、奖惩1. 对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小学课后服务安全的管理制度

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学校课后服务的安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要求,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一条责任分工1.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明确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的主体责任,并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
2.学校负责对学校课后服务的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条安全组织1.学校及相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订立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法律、教育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培训1.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升相关员工和志愿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2.安全管理人员应乐观参加安全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第四条安全评估1.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学校课后服务安全。
2.安全评估内容包含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食品安全、教职员工背景调查等方面。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五条安全保障1.学校必需定期检查全部课后服务场合的安全情形,确保无安全隐患。
2.学校应布置专人对场合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乾净卫生。
第六条设备设施1.学校应购置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和设施,保证学校课后服务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七条食品安全1.学校在供应食品时必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采购合格的食品料子,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2.食品加工场合和工具必需保持清洁,操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第八条安全防范1.学校应订立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修订完满。
2.学校应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设施,确保祸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应对。
第四章监督与奖惩第九条监督机制1.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建立课后服务安全的监督机制,通过检查、督查、考核等方式,对课后服务安全进行监督。
2.学校要充分听取家长、学生和员工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处理安全问题和投诉。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课后服务期间学生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预案。
二、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课后服务由学校统一组织,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课后服务管理工作。
(2)课后服务教师需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和责任心,经学校培训合格后上岗。
(3)课后服务教师应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2. 环境管理(1)课后服务场所应保持整洁、安全,定期进行消毒。
(2)课后服务场所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定期检查、维护。
(3)课后服务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3. 活动管理(1)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应丰富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2)课后服务活动应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课后服务活动应遵循自愿原则,学生有权选择参加或不参加。
4. 信息管理(1)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建立学生信息档案,记录学生基本情况、参与课后服务情况等。
(2)课后服务期间,班主任应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情况。
(3)课后服务期间,如发生意外事件,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和家长通报。
三、安全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完善课后服务场所的安全设施,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3)定期检查课后服务场所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应急处理(1)发生意外伤害时,课后服务教师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联系学校领导和家长。
(2)学校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治。
(3)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3. 事故调查与处理(1)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课后服务活动的安全和有序进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课后服务组织和相关工作人员。
三、安全管理责任1. 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是课后服务活动的最终责任人,他应对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负总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课后服务负责人课后服务负责人是具体承担课后服务活动安全管理的人员,他应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安全措施,确保课后服务活动的安全性。
3. 相关工作人员所有参与课后服务活动的工作人员都要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并及时上报不安全因素。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课后服务场所(1)课后服务场所要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保证课后服务场所的通风、采光和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避免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2. 设备器材的安全(1)对课后服务所使用的设备和器材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运行安全。
(2)设备和器材使用完毕后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正常功能。
3. 人员管理(1)课后服务工作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熟悉工作流程和安全规定。
(2)工作人员需具备救护技能,掌握处理常见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
(3)工作人员要做好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止儿童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
4. 活动安全(1)课后服务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原则,不得进行任何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2)活动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五、事故应急处理1. 事故预防(1)定期组织演练,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2)定期对课后服务活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 事故发生时的处理(1)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要立即停止活动,确保学生安全,保护现场,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2)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家长和相关人员,配合有关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六、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进行监督检查学校负责人要定期进行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中学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学生在校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教职工应承担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人身安全。
3. 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按时到校、离校。
三、安全管理制度1. 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服从老师管理。
2. 课后服务期间,学生不得擅自离校、外宿或与校外人员接触。
3.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加强门卫管理,确保校园安全。
4.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加强校园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6.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应及时通知家长。
7.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8. 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确保教职工在岗在位,履行职责。
四、课后服务内容1. 课后服务主要包括作业辅导、兴趣小组、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
2. 课后服务内容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监督检查1.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后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2. 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可对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学校将定期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班级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班级课后服务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的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班级所有课后服务活动,包括自习、作业辅导、兴趣小组等。
三、安全责任1.班主任负责班级课后服务活动的整体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任课教师负责各自课后服务活动的教学和辅导,确保学生安全。
3.家长负责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活动时的接送和安全监护。
四、安全管理措施1.场地安全(1)课后服务活动场地应保持整洁、宽敞,符合消防、卫生等安全要求。
(2)定期检查场地设施,确保设施完好、安全。
(3)禁止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场地玩耍、打闹,以免发生意外。
2.教学安全(1)任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质和经验,确保教学内容安全、健康。
(2)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异常情况。
(3)课后服务活动期间,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动态,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3.接送安全(1)家长应按时接送学生,确保学生安全。
(2)班主任应做好家长沟通工作,提醒家长注意接送时间。
(3)如有特殊情况,家长需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确保学生安全。
4.突发事故处理(1)发现学生受伤,立即停止课后服务活动,及时处理伤口,必要时送医治疗。
(2)如遇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安全。
(3)事故发生后,班主任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五、监督检查1.班主任定期对课后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任课教师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对课后服务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自查。
3.家长应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活动,关注学生安全,及时向班主任反映问题。
六、奖惩措施1.对在课后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班主任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师生在校课后服务的一切安全,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制定以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1、教职工要认真执行学校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
不旷工
2、教职工请假不事先办理手续的;请假期满未办理续
假手续,而又无故超假的;无正当理由不接受组织和
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的;不服从工作调动的;一律按
旷工处理
3、教师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规范课堂行为
4、在看护期间值班人员必须加强课间巡视工作
5、取暖期间加强学生消防意识,杜绝因取暖发生火灾
6、学生在校期间遵守学校日常规定
7、严禁学生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远离陌生人,以防
受骗
8、上课期间禁止学生外出走动,不得随意进其它班级
9、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乘坐“三无”
车辆
10、严禁学生在校进行危险性游戏
11、严禁学生动用学校电器、开关等,防止人生事故发
生
12、如遇特殊情况,学生未能参加当天的课后看护,需
提前向班主任或看护老师请假。
在看护期间,学生不准私自离校,私自离校发生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桑林镇大汪小学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