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感

合集下载

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不忘初心不枉此行在这个陪着黄叶飘零的晚秋,我们在李校长和刘校长的组织带领下,赴东胜区万佳小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几位名师的课,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长辫子郭学萍老师的创意写作课上,郭老师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教给学生如何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

她的课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把枯燥无味的习作课上得非常有趣,为孩子们的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郭老师的教学方法出神入化,听后令我感慨万千。

尤其是李伟忠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让我知道了同样的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地方入手,抓的教学点可以不同。

李老师很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葫芦娃的图巧妙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抓关键词句,对精彩句式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学有所获。

李老师讲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这句话时,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原句变换成“的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的花。

”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改写,结合老师给出的图和生活中自己所见,学生便有话可说,答案真是百花齐放。

在举一反三的练习中,孩子们既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又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

学生在鉴赏文本语言的基础上,积累、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老师的一步步引领下,既习得方法又学会了表达,整堂课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不禁被李老师那高超的教学技艺所折服。

为期两天的培训短暂而充实,使我收获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那些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让我大开眼界,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水平和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我也顿悟:教学要善于思考、讲求技巧;做老师不难,做一名好老师却很难。

我要在教育这条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且行且努力!1。

中国教育梦听课随感

中国教育梦听课随感

中国教育梦听课随感有幸参加中国教育梦——著名特级教师小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数学课以及讲座。

教师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灵活的教法、幽默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的学习中,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感受,而许卫兵老师的《认识小数》这一课带给我的触动最多,以下就浅谈几点感受。

一、简洁的形式美整节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美仑美奂的媒体演示,有的只是朴素的话语,朴实的媒体,简单的三个板块教学,很简洁,很清晰,很流畅,很凝练,但却又很丰富,很深刻,很厚重,每句话语、每一个环节都透出教师的独具匠心。

课始,老师用一句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每一次上课,都是老师和学生美丽的相遇”,一下子就让学生对这个陌生的老师有了好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爱、可敬。

课的第一环节是价钱中的小数。

许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价钱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感到很熟悉,很亲切。

在出示一支铅笔的价钱时,有的学生回答是3角,有的学生回答是0.3元,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老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两种回答,自然地引入小数这个课题,然后引导学生用图来理解0.3元这个小数的含义。

由于学生有生活基础,所以很多学生能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3份来表示0.3元,这时老师说:“许老师突然想起来,学什么也是这样平均分一分、涂一涂的?想到哪个分数?”看似简单随意的一问,实则是别有用心,将学生前面所学的分数这一知识在头脑中唤醒了,十分之三呼之欲出,这时老师用儿童化的口吻说:“0.3的好朋友就是十分之三。

”二、丰富的意蕴美许老师的课,初听平平淡淡,一切都那么云淡风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波澜起伏的环节,但是细品,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话后面却有着丰厚的韵味。

如在学生用图表示出0.1至0.9后,许老师问:“已经涂9份了,得出了十分之九,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问:“为什么不涂10份?”。

许老师马上风趣地接着说:“你以为我真不敢涂?我马上涂给你看看。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渊泉第二小学仲付云7月18、19日,我在武威市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活动。

在这两天中我聆听了全国四位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望、蔡宏圣、牛献礼和许卫兵分别展示的精彩课堂和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

他们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停下来,走出去,收获很大”。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进行反思,与时俱进。

专家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彩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些特级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久久难忘,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艺术的永无止境,教学创意的无限美。

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柔化了教与学的痕迹。

特级教师们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

我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

听了他们的课,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下面我就重点谈谈从特级教师钱守望和牛献礼的讲座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培训的第一天上午首先由钱守望老师给武威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上了一节四年级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整堂课的设计非常巧妙,有特色,取材抛开书本,选取生活实际中的内容,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而又严谨的课堂。

从钱老师的课上,我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

接着他作了《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我的“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的专题讲座,他的报告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生动、有趣、轻松、高效,他的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是: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2、读懂学生,高效对话;3、读懂教材,明确目标;4、适度拓展,开阔视野;5、经历过程,自主建构;6、训练语言,促进交流;7、先学后教,少教多学;8、教不越位,学要到位;9.、渗透思想,增加深度;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11、植入文化,增加浓度;12、局部美容,增加亮度;13、数形结合,化难为易;14、善于举例,帮助理解;15、巧设练习,提高能力;16、积累经验,关注发展;17、反馈及时,调控到位;18、精心预设,动态生成;19、生态课堂,应然选择;20、五字真经,好课标准;21、培养习惯,掌握学法;22、既为经师,又为人师;23、走出误区,返璞归真;24、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感

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感

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3月29号和30号两天,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们的观摩课和经验分享,对自己来说是一次视听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升华,很对得起“混”进会场的这段时间。

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发的主动进行学习,作为听课的教师也身同感受,虽已听完课近十余天,我还是不得不拿起笔,自觉的写写听课后的感受,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致敬和学习延伸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很遗憾没有赶上,但是在精彩的说课中那真诚而朴实、博学而谦逊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她的话说,在教学上,要善于借鸡下蛋,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出示方框让学生说说表示了什么,逐步引入未知数。

如果无鸡可下,就自己下蛋。

创造情景,讲授方法。

吴老师还很注重深入浅出,就是将深入厚重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吴老师很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建模的过程包括四个核心:情景、问题、建模、应用。

问题是要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的,建模的过程就是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应用说简单一点就是解释与应用,讲故事来解释它。

比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老师的定位重在学生自己建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重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

其实,分数的意义和加法的意义以及小数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的累积。

找准了计数单位,就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她的课上,经常回头看,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初中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吴老师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定下按程序进行操作,充其量是个操工,不是探索者。

比如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周长是怎么决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周长?学生会想到折纸的方法,再制造矛盾,那如果是书上的圆呢?学生会思考到用测量的方法,又制造矛盾,如果是圆滑过的轨迹呢?学生经过这些思考后,再出示派,效果会好得多。

中国教育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路体小学马青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弥勒会堂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观摩活动共有四位专家做客弥勒,他们每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课,然后是精彩的讲座。

牛献礼老师原本计划上四年级的《时间、速度和距离》,见到庆来学校被授课班级的同学们时,他才了解到这个内容已经上过了,于是他临时改上《烙饼中的数学问题》、仲广群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周卫东老师的《间隔排列》。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他们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究和游戏中学习知识并体会数学的乐趣。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针对这次学习谈谈我的一点感想和体会。

一、注重课前的谈话功能这些老师们走进课堂,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同上课的是都是初次见面的小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

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让学生感兴趣、爱数学、乐思考。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关注课堂教学、理解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更关注儿童心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

教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牛献礼老师在上《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就地取材,拿课本作业本当做烙饼,让学生们进行探究,记得很真切,他当时说的一句话“只要心中有饼,眼前事物皆是饼”。

中国教育梦观摩体会-王馨苹

中国教育梦观摩体会-王馨苹

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体会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王馨苹在没有来来到学校,没有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对教师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许多年前我的语文老师身上,枯燥的课文讲解和无休止的作业中,直到我以教师的身份真正来到学校,站到讲台上;直到真正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看着教室里那62双明亮的眼睛,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好重好重,也在不停地反思着自己寥寥无几的专业技能,感到无比的羞愧,想要努力的学习,却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

幸运的是9月13这天有机会参加《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课》,不得不承认,这两天对我真是受益匪浅。

吴建英老师温暖的《长大做个好爷爷》,魏星老师独具韵味的《墨梅》,还有史春妍老师生动有趣的《“包”字家族形声字的教学》。

一节节风格不一却又同样精彩的课堂,让我和学生们一起沉醉其中,感受不一样的精彩。

下面就我的一些收获做简单的分享:识字是一切学习甚至工作的基础,比如阅读理解、写作等。

只有真正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才能谈得上准确的运用,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仅仅是机械的记忆背默。

这也从一方面提醒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识字与写字。

其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一点主要受益于吴建英老师,特别是吴老师的阅读指导课《长大做个好爷爷》,这个感人的故事和吴老师精彩煽情的讲授不仅感动了学生,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知道了原来阅读课也可以这样讲。

图画书传递的不仅仅是故事,还让学生从阅读中生长出一颗柔软的心,老师也应该通过阅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最美的童年。

然后,从魏星老师的《墨梅》的讲解中,也让我再次明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比如课上魏老师教授学生古诗的写作方法,前两句先写景,后两句话锋一转,转到抒情上,并举了大量的古诗材料相验证,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自己的第一首诗。

原本我以为这对小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没有想到,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还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他们不仅写出了诗而且写得很棒,这也让我明白了: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

中国教育梦 学习体会

中国教育梦 学习体会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李莹莹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六位专家的课和讲座,体会深刻,这的的确确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思想的提升与创新,拥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将会是一次美好的回忆,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的最真的意境。

本次活动全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好课堂”的有效、高效方式为重点,采取名师现场教学真实观摩、真实案例、名师分析、专题讲座等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

亲临现场的名师专家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席争光、徐长青、刘松、庄惠芬、牛献礼等老师,这些名师不但给来自本省市的数百名数学教师亲自示范数学课堂,还给老师们带来最前沿、最前线的数学思想的指导。

刘德武老师的课再一次让我震惊,我没有想到他对教材的挖掘竟达到了如此境界。

他的练习题的设计,层层深入,难度也是超出了一年级的认知水平,但一小的学生们还是在他的引导下,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为临沂一小上《解决问的策略》的课堂上,刘老师亲和、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快速运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他们精彩的言语表达、大方的自我展示,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听课的老师们尽享了一场“玩转数学”的精神盛宴。

课已尽,意无穷。

仲老师用绝妙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助学课堂”的教学理念。

基于儿童的课堂,教师需要智慧地“退”,这源于教师的智慧在对学生学习的预见、策划与组织。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外出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课城东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篇二:小学数学教研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教研观摩活动心得体会×月×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组织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专家教师的5节课及精彩讲座,本次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几点收获。

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

应该是生动有趣、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比如像《解决问题》,《找规律》都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观察、探索、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多的想法都是因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点子中启发而来的。

二、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驱动知识技能的教学,问题的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顺序,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流畅性往往是通过问题的递进和链接体现的。

当我们把课堂交给孩子们时,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而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效果会更好,所以在课前就需要预设好可能生成的问题,课中还要对没有预设到的生成进行处理,怎么样处理非常关键。

三、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听了××老师讲的《什么是面积》,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数学的教学如果不能贴近生活将会变得生硬、枯燥,孩子们不愿意学的后果。

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024年观摩课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观摩课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观摩课心得体会在这次为期三天的“中国教育梦-海峡两岸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有幸能够聆听了多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使我收获很多。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

他们的课堂都围绕着“高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效率。

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以及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我学到了许多教课技巧、理论知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有人把老师说成是艺术家,若真是这样,课堂便是老师的艺术品,追求____的课堂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

但是,____的基石必须是课堂的"真""善""美"不然再____的课堂也会失去灵动。

好的课堂不必是老师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课堂,不必是学生踊跃举手,____答题的课堂,但一定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这才是课堂的追求,尤其是语文课,它是允许逻辑思维交错的课目,因此,语文课堂是需要空间留白的,这里的"留白"是留给学生活动的地儿,都能避开语文课堂中忌讳的现象--"讲、窜、灌"的特点。

每位老师都是以自然的教态,清新健康的气质驾驶着课堂氛围,也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个性____力的气息,充满着生机盎然的课堂。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件艺术作品,是一首诗,一幅画,既有诗情更有画意。

课堂教学是呈现个性的艺术,老师的气质,老师的学识才华,老师的教学理念均渗透其中。

有的老师讲课像写诗,充满____,以情感人;有的老师讲课像写散文,形散神不散,看似随意,但却实是返璞归真了。

课堂的节奏也是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是舒缓还是急骤,是和风细雨还是骇浪涛天,这些都是一堂好课的所在,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既重课艺也重科研,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自然地引导学生动脑又动心,回味又期待的感觉。

中国教育梦——全国名师好课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

中国教育梦——全国名师好课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

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福和希望小学:匡俊2015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我有幸在信阳参加了中国教育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培训。

在这两天时间里,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牛润红、张兴华、徐长青、许卫兵的示范课和讲座,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

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充分享受到了自身充电带给我的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亲身体验了在专家引领和伙伴互助下的学习过程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

以下是我对本次培训学习的几点心得: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

在课前交流时他们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每节课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

3、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另外,各位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中国教育梦听《桃花心木》有感周晓玲这学期,我能有幸参加中国教育梦小学观摩名师,王崧舟老师的名师课堂,感觉是受益匪浅。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桃花心木》这一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这节课王崧舟引领我们走进《桃花心木》,以“不确定”为线索牵引,带领学生从文学语境下品读课文,指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朗读解决问题,再从文化语境中品读文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在“不确定”的困难中如何面对、如何成才,整节课给听课者带来生活的启迪,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一种人生的升华。

首先,王崧舟老师从本课最耐人寻味的道理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孩子体悟文章讲述的道理,抓住“奇怪”指导学生理解“层层递进设置悬念”写法的好处。

文化语境下的悟读则跳出了文本的圈定,从学生挖掘自身遇到的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不确定”,引出林清玄所敬佩的三个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直面不确定的生活,从而揭示“无常”的道理。

其次,王崧舟老师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形式,处处留意文本、时时关注学生。

在教学“层层设置悬念”这一写作特色时,王崧舟老师首先让孩子寻找文中出现了几次“奇怪”,再以阶梯状的ppt图像显示——从“奇怪”到“越来越奇怪”到“更奇怪”,三个词语不断上升,再配合三次品读语段,把学生的胃口随着作者的层层疑问推向了高潮。

随着教学呈现形式的层层递置,学生自然体会了这种写法吸引读者的妙处。

第三,王崧舟老师曾说,让他倍感痛心的是当今中国居然是“去中国传统文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他着力开发以“儒”“释”“道”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试图重新审视并恢复中国文化的基础。

在上《桃花心木》这一课前,他研读了林清玄的诸多著作,结合林清玄的经历,挖掘了其希望“用佛教里的一点点旨意,带现代人走向安定之途”的深厚内核。

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我觉得文本细读不仅指向内容,更应指向形式,指向语言。

如果由我上课我将学习王老师的教法,以教材为依托,找准本节课重难点,把握教学目标,让我的学生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参加“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参加“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参加“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有感有那么一些人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茫茫人海中,刚好与您相遇,是多么的美好。

是您如一盏明灯一样为我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我深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听说读写这四大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综合性能力。

可是有些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是被逼着写作文,为了“交差”不得不硬着头皮“编撰”。

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写出好作文,这些难题时不时的困扰着我。

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直到在万佳小学与您相遇,让我感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

听课伊始,一首大诗:“世界属,使梦想飞出来的孩子,除了,那些,不愿长大的成人。

”郭老师就是这样说道的,也就是这样搞的。

她带着孩子们挂上想象的翅膀,漫步在有意思的魔法课堂里。

一颗普通的苹果,孩子在她的鼓励、唤起下变为了一首诗!“它就是苹果吗?哦,不是!它就是太阳的孩子,它就是一个调皮的小胖子。

”魔法课堂的魔法越来越“高深”!把苹果剖开像是什么?她使孩子想象,像是猴脸、像是刺猬、像是猫头鹰……接着她又把苹果切开四瓣,“我把苹果切开四瓣,它们变为了四只猫头鹰,他们看著我,似的在对我说道:“不要喝我,我怕疼!我才不管呢!我必须把你们一只一只都吞下。

然后在我肚子里展开一次不可思议的旅行。

”就这样在有趣的诗歌创作中,“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明晰了本节《换名字》的作文课的建议,使学生不仅必须深入细致观测,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当孩子们还沉醉在美妙的诗歌创作中,好玩的换名字游戏又与他们见面了。

郭学萍换成了“长辫子老师”,谢婉莹换成了“冰心”,朱洪志换成了“我吃西红柿”,林旦换成了“林烦恼’,在她的“魔法棒”地点拨下,学生很快地领悟到了换后的名字要表现出名字地特点,让名字更有诗意,让名字独具特性,让名字诙谐幽默。

这时我情不自禁的赞叹到:“设计如此新颖,效果如此良好,真不愧是名师。

”学生知晓如何换名字,自己快速的写出了自己要换的名字,纷纷贴到点名册上。

中国教育梦 小学语文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感 郑淑伟

中国教育梦 小学语文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感   郑淑伟

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9月19日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观看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浦公园一课,从中受益匪浅感受深刻,说实话听薛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幽默风趣的语言,过硬的教学技术。

让我领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薛老师《浦公园》的教学记忆尤为深刻,他无论是在读字、写字,还是读词、读课文中都能做到环环相扣,行云流水,巧妙点拨,扎实训练。

例如对字的的演变过程,词序的讲解等等都有它他的巧妙之处。

一节课下来,学生生字词掌握了,书也读通读顺了,最难得的是,还有了些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了自己准备深思探讨的问题。

我不由得感慨,在看了太多“浮躁”的语文课后,能欣赏到如此平实、高效的语文课,真是一间幸事!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快乐。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一个方向,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不同的方式,点拨不同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足够的等待;他在课堂上等学生读书,等学生发言,等学生写话……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真正得到长进,教师得有足够的耐心。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和耐心的等待,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

我们应该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他们一样能学得很好。

我们往往因为担心在他们身上会耽误时间,所以常常放弃对他们的指导与帮助,其实,课堂上对一位学生的帮助,对其他相似的同学来说,或许也是一种启迪。

薛老师曾经提出过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在课下备课时要“独处静思”,在头脑中做好预设,“放映”课堂教学的现场,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形,设想多种对策;在课堂对话中如果孩子沉默,不要着急,要等候,等候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中国教育梦听课感受

中国教育梦听课感受

3月15和16日,一个周末两天,全部贡献给“中国教育梦”的名师示范课活动。

虽然两天上下午四场的听课很辛苦,但是收获也颇多。

这两天上课的老师,都让我开了眼界。

他们的每一堂课都让我觉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么上。

有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的,也有讲究一课一得的,还有重在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无论如何,他们的课堂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不论是课本的知识还是人生的道理。

特别是窦桂梅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与其说是给孩子们上课,还不如说是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一堂课,“回到事情本身”这更是成年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是要从小教育孩子们的话题。

在这堂课中,她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童话带来的乐趣,更体会到了经典童话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经典就是需要反复读的”,经典是值得人们这样读的。

梁琳老师的《看戏》抓住演员上台时的表演,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之美,感受将声音比作珠子的特点,体会语段的美感从何而来,并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抓住了略读课文的重点,一样收获颇丰。

肖绍国老师的《山中访友》也是美感与趣味并存。

《山中访友》确实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在肖老师的引导下,更显美感,学生反反复复的读着,读着,最后仿佛就变为作者,置身于仙境般的山林中,去拜访那些亲切可爱的“朋友”。

在感受重点语段的过程中,肖老师用颇具童趣的语言带领学生展开想象,让这文人式的“山中访友”多了几分童话色彩,学生不仅在笑声中感受快乐,体会文章之美,感悟作者所想,更实现了语言的训练,思维的拓展,实在是一箭多雕的好方法。

董婷婷 “中国教育梦”听课体会

董婷婷  “中国教育梦”听课体会

听“中国教育梦”有感2015年3月29日我有幸聆听了储冬生和徐长青老师的课,了解到两位老师讲课的不同风格,同时也让我解开了一个从业以来的疑惑,感受颇深,下面我逐一论述:储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让学生经历为何用(4,3)表示的过程,学生经历伟大知识的得出过程,可以更让学参与到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的位置,增加学生对学习信心。

最后一个环节出示蜘蛛网,让学生自己描述数对,学生竟然出现了(3,-1);(-1, 3)让台下的老师响起了羡慕的掌声。

储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在上课之前先和大家活跃气氛,提出5-2=?的问题,为何等于8,有学生回答把“-”看成了“+”;有学生5队人-3队人=2队人,每一对有4人两队就有8人;学生的回答老师机遇的评价是:我知道你没帮上忙,但是你最关心老师”;最后老师伸出右手,从小拇指减起,最后得出8.学生顺理成章的推出为何还等于6,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这份喜悦进入到今天的课堂——《角的度量》。

先出示一个角,把角变大。

出示滑梯,那个最舒服,让学生畅所欲言,提炼出滑梯里的角,怎样测量角的大小,出示一把尺子,一个三角板,一个小角,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用这些工具测量角的大小,有一位学生竟让想出先在每个角上量取2厘米,再比较高度,听课教师有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储老师最后让学生用圆折成半圆,让自己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再来认识量角器,最后再学习如何使用量角器。

最后升华实际不用这个量角器,工人师傅有专用的量角器,让学生知道即可。

可见储老师的课堂主要是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些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学生的知识。

徐老师执教的《重复》一课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用”理发师的困惑”引出,让学生猜测,先从开始经历重复的意思,通过抢椅子的游戏,抢椅子3人,石头、剪刀、布4人,一共是7人,但是玩游戏的是6人,怎么少了一个,那个人去哪了?产生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原因,并用呼啦圈实际操作,怎样表示,最后学生得出数学“两环”。

教师课堂观摩个人学习总结

教师课堂观摩个人学习总结

教师课堂观摩个人学习总结老师课堂观摩个人学习总结欢迎来到CN人才网,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老师课堂观摩个人学习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今天有幸观看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好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录相, 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老师张敬义、陈延军等老师的课。

看后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 甚至可以说是震撼, 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 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一个老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 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一、课堂教学引导得法、精彩纷呈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老师的精彩授课,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 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 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 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此外, 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 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 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 老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化, 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 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就能看出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

第三,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 然后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 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专家报告见解独到、引人深思本次活动之二就是听取了他们的的精彩讲座。

我们知道了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三点:一、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学生走向最远的终点;二, 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三, 以最主要的问题来拉动最丰富的学习空间。

几位特级老师如同春的'使者, 插下春的种子, 传播春的讯息, 唤醒冬眠的动物, 踏破河床的厚冰, 并用她那灼热的情感, 融化了大地的冬雪。

名师的成长道路让我深深地明白:未来的教学路还很长很长, 只有自身成长起来, 强大起来, 前面的道路才会宽广, 未来才有希望!篇二:一直以来, 对综合实践课总是很模糊, 通过"课程标准解读'远程培训小学综合实践的学习, 我懂得了很多, 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在选择综合实践课时, 应该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 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进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非常幸运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来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活动,今天认真听取了多位教师的精彩讲课和讲座,印象最深的当是刘德武老师,他的教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话语深深的把我吸引,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只把自己所教年级的课熟记于心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不应该是七拼八凑起来的,而且要加上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思考。

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也是这样,也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它到底有什么用呢,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刘老师讲课方式新颖独特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在数学上知识不是第一位的,要把思想方法放在第一位,重在趣味性,因为在数学上形式不同实质相同的内容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总结。

比如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先化成同一个计数单位。

所谓交则通通则透。

清朝张之洞说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中医上也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是和别的有交汇的,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了,这才达到要求了。

所以方法不重要,意识很重要,学习知识要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要有知识意识。

所以以后在备课时要多积累,备多点,备的一节课要能上两节,加强与各个方面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张晓丽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张晓丽 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

做精研语文要素的教者——“中国教育梦”听课反思五语组张晓丽2021年3月27——28日,在我校多功能厅举办了“中国教育梦——‘精研语文要素·推动学习变革’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观摩研讨会”,足不出户,在家门口有幸聆听了王崧舟、张中良、孟强等小语教坛大咖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

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独到的理论支撑,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自己的认识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立足课程,超越课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红楼春趣》,告诉我在教学中要:立足课程,超越课程。

两个课时的呈现,王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用具体的课例诠释了如何“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指向作为略读课文的《红楼春趣》,整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王老师巧妙地利用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梳理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然后以“《红楼春趣》中难理解的句段”为依托,实践运用了刚梳理出的这些方法,并且厘清了文章脉络:掉风筝——拿风筝——放风筝。

阅读古典名著不能只关注故事情节,更要关注人物形象,这一过渡,又指向了《红楼春趣》一文的自读提示,接下来以“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的学习步骤分析贾宝玉的形象。

这些教学内容均体现了“立足教材”。

第二课时则是“超越教材”的完美展示,王老师以“知己”为主线,以《红楼春趣》为窗,以自己对《红楼梦》的情有独钟为基,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这应该属于“超越教材”的范畴。

王崧舟老师给我最大的启迪:要精研语文要素,也要广博群书。

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刘恋老师读的《月迹》、张中良老师的《大象的耳朵》《花钟》、孟强老师的《荷花》《清平乐·村居》等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均创设了多种朗读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朗读,这与我区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以读代讲”是相通的。

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还要注意读的目的性要明确,一般情况下不能无要求的只是为读而读,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敷衍了事。

读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如自由读、指名朗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根据课堂情况,相机进行,避免了单调,更重要的是教师给予了学生适当的指导。

《中国梦教育梦》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中国梦教育梦》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中国梦语文好课堂观摩培训心得2016年9月24日——9月25日,中国梦—全国小学名师本真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乌鲁木齐市100中学举行。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执教的精品课程及其讲座。

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采。

听后令我心灵震撼,让我感受到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学生也可以学得如此的轻松。

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这次给我们带来示范课的老师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立军、黄莺、俆俊、鱼利明。

本次活动分为两天进行,上课教师词彩华美,各显神通,给所有人带来了一场真正的学习与熏陶之旅。

首先给我们带来精彩课堂的是特级教师张利军,张老师的一堂《钓鱼的启示》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整合课,让老师们明白了整合文章是为了探寻规律。

当天下午给我们带来精彩课堂的是黄莺老师的《挨打》,黄老师与同学们互相配合,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

第二天,来给我们讲课的是特级教师徐俊,他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一节《初识徐老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鱼利明老师的绘本课,课件精美,让所有的师生都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在这四节课中,一、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总是设置悬念让学生联想,学生的丰富联想,积极举手发言,我真是羡慕不已。

对学生来说听课、学习就像是做游戏。

二、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注重自身的范读,倾听,也同时注重了引导,如你读懂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

教师不论是从词语出发还是句段入手,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体会情感,感悟思想。

整节课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三、读写结合,提高能力这次听到的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堂课老师都会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练一练,注重读写结合。

学生在练笔中,情感得到了释放,体验得到了创造性的表达,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感3月29号和30号两天,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们的观摩课和经验分享,对自己来说是一次视听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升华,很对得起“混”进会场的这段时间。

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发的主动进行学习,作为听课的教师也身同感受,虽已听完课近十余天,我还是不得不拿起笔,自觉的写写听课后的感受,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致敬和学习延伸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很遗憾没有赶上,但是在精彩的说课中那真诚而朴实、博学而谦逊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她的话说,在教学上,要善于借鸡下蛋,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出示方框让学生说说表示了什么,逐步引入未知数。

如果无鸡可下,就自己下蛋。

创造情景,讲授方法。

吴老师还很注重深入浅出,就是将深入厚重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吴老师很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建模的过程包括四个核心:情景、问题、建模、应用。

问题是要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的,建模的过程就是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应用说简单一点就是解释与应用,讲故事来解释它。

比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老师的定位重在学生自己建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重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

其实,分数的意义和加法的意义以及小数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的累积。

找准了计数单位,就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她的课上,经常回头看,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初中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吴老师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定下按程序进行操作,充其量是个操工,不是探索者。

比如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周长是怎么决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周长?学生会想到折纸的方法,再制造矛盾,那如果是书上的圆呢?学生会思考到用测量的方法,又制造矛盾,如果是圆滑过的轨迹呢?学生经过这些思考后,再出示派,效果会好得多。

引发的思考: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是反思的时候。

什么时候才会反思得深刻呢?是受刺激的时候。

所以要经常的经予一定的刺激。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能上课,专业不能丢;其次,要能说,善于交流;第三,要学会研究,把自己所说的内容条理化、逻辑化、策略化。

久仰刘德武老师的大名,听他讲的《埃舍尔和他的神奇的奇士图》一课,是一种享受。

不急不慢、娓娓道来的风格中不乏教师的睿智与机敏,学生在探究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晰感受到教师数学思想的渗透。

他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知识要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要有知识意识。

刘老师的“交则通,通则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两条平行的路为例,只有有了交点,道路才会畅通。

在数学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相通的例子。

比如在《画角》一课中,用两个三角板能画出多少个不同的角度?有的学生都没有测量都会很快发现30度、45度、60度、90度等,活动性很强,但是数学性不强。

不妨改变一下思路:1、搭配意识。

和搭配相通:90度45度和30度、60度、90度搭配,很快会找到。

2、数学整理。

将所得到的这些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整理,排列后如下: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 。

3、发现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相差都是15度,而在150度到180度之间不是,可以遇测到中间应该有一个角是165度,包括前面还应有15度,这就是思维的遇见性,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些元素还没有发现时,科学家已经预测到肯定会有这个元素存在。

4、解决问题,让学生画出165度的角和15度的角。

学生可能会想出一些方法,最后的结果其实无关紧要,这个不断思考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得以扩展、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过程。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生们都说4名学生站在正方形场地上向中心点投沙包不公平,那老师能否再进一步引导:站到哪儿就公平了呢?为什么公平呢?如果是5名同学来站,怎样能够公平呢?挺有意思的问题,当时在场的老师们很多都没有想出来,这个思考也不一定要有答案,但是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知识运用的过程。

我发现所有的名家都会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刘老师也不例外。

在《异分母加减法》一课中,他用通(分)、同(分母分数)、统(一分数单位)、痛(快)来总结,在艺术品的欣赏中,他用瘦、透、漏、皱来评价,相声中有说、学、逗、唱,中医中有望、闻、问、切,语文中有听、说、读、写,等等,唯独数学中没有简要的总结,我们是否能够总结出数学的词语呢?3月29号和30号两天,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们的观摩课和经验分享,对自己来说是一次视听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升华,很对得起“混”进会场的这段时间。

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发的主动进行学习,作为听课的教师也身同感受,虽已听完课近十余天,我还是不得不拿起笔,自觉的写写听课后的感受,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致敬和学习延伸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很遗憾没有赶上,但是在精彩的说课中那真诚而朴实、博学而谦逊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她的话说,在教学上,要善于借鸡下蛋,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出示方框让学生说说表示了什么,逐步引入未知数。

如果无鸡可下,就自己下蛋。

创造情景,讲授方法。

吴老师还很注重深入浅出,就是将深入厚重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吴老师很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建模的过程包括四个核心:情景、问题、建模、应用。

问题是要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的,建模的过程就是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应用说简单一点就是解释与应用,讲故事来解释它。

比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老师的定位重在学生自己建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重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

其实,分数的意义和加法的意义以及小数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的累积。

找准了计数单位,就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她的课上,经常回头看,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初中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吴老师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定下按程序进行操作,充其量是个操工,不是探索者。

比如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周长是怎么决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周长?学生会想到折纸的方法,再制造矛盾,那如果是书上的圆呢?学生会思考到用测量的方法,又制造矛盾,如果是圆滑过的轨迹呢?学生经过这些思考后,再出示派,效果会好得多。

引发的思考: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是反思的时候。

什么时候才会反思得深刻呢?是受刺激的时候。

所以要经常的经予一定的刺激。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能上课,专业不能丢;其次,要能说,善于交流;第三,要学会研究,把自己所说的内容条理化、逻辑化、策略化。

久仰刘德武老师的大名,听他讲的《埃舍尔和他的神奇的奇士图》一课,是一种享受。

不急不慢、娓娓道来的风格中不乏教师的睿智与机敏,学生在探究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晰感受到教师数学思想的渗透。

他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知识要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要有知识意识。

刘老师的“交则通,通则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两条平行的路为例,只有有了交点,道路才会畅通。

在数学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相通的例子。

比如在《画角》一课中,用两个三角板能画出多少个不同的角度?有的学生都没有测量都会很快发现30度、45度、60度、90度等,活动性很强,但是数学性不强。

不妨改变一下思路:1、搭配意识。

和搭配相通:90度45度和30度、60度、90度搭配,很快会找到。

2、数学整理。

将所得到的这些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整理,排列后如下: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 。

3、发现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相差都是15度,而在150度到180度之间不是,可以遇测到中间应该有一个角是165度,包括前面还应有15度,这就是思维的遇见性,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些元素还没有发现时,科学家已经预测到肯定会有这个元素存在。

4、解决问题,让学生画出165度的角和15度的角。

学生可能会想出一些方法,最后的结果其实无关紧要,这个不断思考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得以扩展、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过程。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生们都说4名学生站在正方形场地上向中心点投沙包不公平,那老师能否再进一步引导:站到哪儿就公平了呢?为什么公平呢?如果是5名同学来站,怎样能够公平呢?挺有意思的问题,当时在场的老师们很多都没有想出来,这个思考也不一定要有答案,但是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知识运用的过程。

我发现所有的名家都会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刘老师也不例外。

在《异分母加减法》一课中,他用通(分)、同(分母分数)、统(一分数单位)、痛(快)来总结,在艺术品的欣赏中,他用瘦、透、漏、皱来评价,相声中有说、学、逗、唱,中医中有望、闻、问、切,语文中有听、说、读、写,等等,唯独数学中没有简要的总结,我们是否能够总结出数学的词语呢?3月29号和30号两天,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们的观摩课和经验分享,对自己来说是一次视听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升华,很对得起“混”进会场的这段时间。

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发的主动进行学习,作为听课的教师也身同感受,虽已听完课近十余天,我还是不得不拿起笔,自觉的写写听课后的感受,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致敬和学习延伸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很遗憾没有赶上,但是在精彩的说课中那真诚而朴实、博学而谦逊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她的话说,在教学上,要善于借鸡下蛋,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出示方框让学生说说表示了什么,逐步引入未知数。

如果无鸡可下,就自己下蛋。

创造情景,讲授方法。

吴老师还很注重深入浅出,就是将深入厚重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吴老师很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建模的过程包括四个核心:情景、问题、建模、应用。

问题是要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的,建模的过程就是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应用说简单一点就是解释与应用,讲故事来解释它。

比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老师的定位重在学生自己建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重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

其实,分数的意义和加法的意义以及小数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的累积。

找准了计数单位,就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她的课上,经常回头看,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初中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吴老师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定下按程序进行操作,充其量是个操工,不是探索者。

比如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周长是怎么决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周长?学生会想到折纸的方法,再制造矛盾,那如果是书上的圆呢?学生会思考到用测量的方法,又制造矛盾,如果是圆滑过的轨迹呢?学生经过这些思考后,再出示派,效果会好得多。

引发的思考: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是反思的时候。

什么时候才会反思得深刻呢?是受刺激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