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成功致富故事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67d4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在中国的农村,有许多致富能手,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从贫困的生活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下面就介绍几位农村致富能手的事迹材料。
1. 李大成
李大成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民。
在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到城市寻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带领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
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并成功打开了当地的市场。
如今,他的农场经营状况良好,成为当地致富的典范。
2. 王忠义
王忠义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家境贫困,他从小就对致富充满渴望。
在外出务工期间,他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回到家乡后,他着手发展了蔬菜种植和养殖业。
他懂得市场的需求,精心选择品种,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如今,他的农场成为当地的知名产地,带动了周边农民一起致富。
3. 张秀英
张秀英是一名寡妇,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养家糊口,她毅然决定做起了养羊生意。
她学习了养羊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积极和当地的养殖合作社合作,共同发展养羊产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养羊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还成为当
地的羊肉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他们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在农村致富的希望。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农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他们的经验和成功,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更多的农村人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农民致富的4个真实案例
![农民致富的4个真实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1c94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7.png)
农民致富的4个真实案例
1. 陈老板的蔬菜种植:陈老板是一位农民,他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各种蔬菜。
他注重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种植,他的蔬菜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他与周边的超市和餐馆建立了合作关系,直接销售自己的蔬菜,获得了更高的利润。
通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不断改进技术,陈老板成功地实现了农民致富。
2. 王老板的养殖业:王老板创办了一家养殖场,专门养殖猪和鸡。
他通过精心挑选优质种猪和肉鸡,并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了养殖效益。
他与当地的超市和餐馆合作,直接销售自己的猪肉和鸡肉,获得了更高的利润。
通过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养殖技术,王老板成功地实现了农民致富。
3. 李老板的果树种植:李老板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各种果树,如苹果、梨子和葡萄等。
他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种植,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他与当地的果品加工厂和水果批发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直接销售自己的水果,获得了更高的利润。
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改进种植技术,李老板成功地实现了农民致富。
4. 张老板的生态农业:张老板将自家的土地转为生态农业,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
他注重土壤保护和植物保健,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并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料等方法。
他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有机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了更高的利润。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推广自己的经验,张老板成功地实
现了农民致富。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https://img.taocdn.com/s3/m/504cb1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3.png)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农民创业是指农民依托农村、依靠家庭组织或者依靠新创建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以开展一项新的事业,或者扩大改变现有生产规模、生产类型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民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阅读!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篇1:76岁农村老妇创业种茶3月23日,76岁程世莲老人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开辟茶园,她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程世莲在茶园里锄草。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牛角冲村的一处荒山坡上,76岁的程世莲老人常常起早贪晚,弯着腰身,和请来的村民们一起开荒劳作。
两年前还是满目荒芜的山坡,如今已经茶树满园,披上绿装。
程世莲老人当过基层妇干和民办教师,1993年,她退养回乡务农,在平静的岁月里,老人却命途多舛,屡受挫折坎坷。
1986年,程世莲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丢下程世莲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娶妻生子后,虽然一家人日子过的清苦,也充满了天伦之乐。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程世莲49岁的儿子患骨髓癌,为给儿子看病,程世莲欠下20多万元债务,还是没能挽救儿子的生命。
2014年,唯一的儿子病逝离她而去,这一年陈世莲已是74岁。
在遭遇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后,命运再次将老人逼向绝境,2015年,儿媳吴华清又查出患乳腺癌,程世莲又借债2万多元为儿媳手术。
面对巨额债务和儿媳后续的治疗费用,坚强、乐观的程世莲毅然决定创业增收还债,为儿媳撑起一片蓝天。
2013年,她承包山地培植茶苗,由于没有经验,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茶苗一棵棵地枯萎。
程世莲是名老党员,在她心里,信义如天,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她不顾年事已高,到几十公里外的茶苗良种基地学习技术,总结失败的教训。
2014年,她又扩大种植规模,苦心人,天不负,当年种植的万株茶苗喜获成功。
2015年,她培植的3万余株茶苗被周边乡村的茶农抢购一空。
取得成功的程世莲看到了希望。
今年,她又承包了4亩多山地,建立茶苗培育基地,培植茶苗,栽种茶树。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369bc8524de518974b7d12.png)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
以下是整理的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1、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
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
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3元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格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乡,凭着老乡关系,赊了3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来到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2元9角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珠的大枣顿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往返北京与山东达5、6次。
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
他不仅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他土特产,生意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至今他已是闻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资产上千万。
经商关键点:资本并非创业的惟一条件,人的贫穷,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贫穷。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2、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
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
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
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1cd6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b.png)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很多人创业成功都是返乡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
“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
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
”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
“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
”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
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
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
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
农业创业 发展乡村振兴 优秀事迹
![农业创业 发展乡村振兴 优秀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c4c510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8.png)
农业创业发展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开始选择农业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优秀的农业创业事迹,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农业创业,发展乡村振兴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明(化名)的事迹。
李明是一位退伍军人,退伍后回到农村创业。
他利用自己在部队期间学到的技能,开办了一家农业机械维修店。
他不仅提供农机修理服务,还开设培训班,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人才。
通过他的努力,不仅解决了农民们的农机维修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王芳(化名)的事迹。
王芳是一位年轻的农民,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办了一家农产品加工厂。
她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并将其加工成各种农产品深加工品。
她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她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国外。
王芳的事迹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增收,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位农民创业者张强(化名)的事迹也非常令人钦佩。
他在退伍后选择回乡创业,开设了一家现代化农业园。
他利用先进的技术,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并通过品牌推广,打开了市场。
他还组织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共同发展,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张强的事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优秀的农业创业事迹背后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
政府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贷款支持、技术指导等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了保障。
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农业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农业创业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农业创业,不仅可以改变农民的命运,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doc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doc](https://img.taocdn.com/s3/m/42e8ba8e763231126edb11a9.png)
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返乡农民创业成功故事一:养殖人参鸡价格1000元只开启致富路一枚鸡蛋售价35元,差不多是土鸡蛋的40倍;一只鸡售价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场上可以买20到40只土鸡这些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靠谱?靠谱!因为长潭河中坝村9组有个养鸡怪人龚伦朋,他从家传古医书中得到启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创制出人参+大米的人参鸡饲养秘方,并经试喂获得成功。
此后,他用独家研制的鸡饲料喂养乌鸡,生产能鹏人参鸡和人参鸡蛋投向市场,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看好。
在长潭河侗族乡龚姓是大姓。
我们祖籍在江西,后迁入湖南,因逃水灾迁入现居地。
中坝村书记龚光义介绍。
当地龚氏是中医世家,明代有宫廷御医龚廷贤,清代有地方名医龚祖辉。
龚伦朋打开保险柜,向记者展示龚廷贤的著作《寿世保元》等系列古医书和龚祖辉的照片原件。
十几岁的时候,我得了歪嘴风,也就是现在的面瘫。
当时到医院拿了些药没治好,父亲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调和后涂在脸上,没过几天病就好了。
龚伦朋回忆当年的情形。
他知道父亲讲的偏方来自家里的祖传医书,从此就对这些珍宝着了迷。
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余年间,龚伦朋一直把家传医书带在身边。
然而,阴阳术数、经络穴位这个既非古文专业又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农民,要看懂古医书谈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医世家。
他买来字典,自制新旧词对照表,别人放工后休息,他一有空就学习,日积月累,记的笔记本有一摞,终于学有所获。
龚伦朋从先祖龚廷贤的著述中看到人参鸡,在长辈的片言只语中得知些许信息,他决定喂养人参鸡,走好研发、投产、销售之路。
创新创业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年近50的龚伦朋感慨道。
由于饲料配方比不当、鸡子生长条件不优,喂养技术不到位两三年下来,夫妻俩积攒的20余万元辛苦钱全交了学费。
最难的时候,我家电饭煲坏了都没钱添置。
妻子李绍琼回忆。
虽然衣食无着,为学喂养技术,龚伦朋到外地办得好的鸡厂去义务劳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由于养殖人参鸡成本高,2008年,每只人参鸡售价达500元、鸡蛋达15元每个。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618ce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e.png)
• 故事一:小李的养殖业致富路 • 故事二:老张的果园梦 • 故事三:小王的农家乐经营之道 • 共性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故事一:小李的养殖业致富路
回乡创业的初衷
厌倦城市漂泊
小李在外打工多年,感到 漂泊无依,渴望回家安定 下来。
家乡资源优势
小李意识到家乡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适合发展养殖业。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老张的果园逐渐 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 农民共同致富。老张也成为了回乡创业 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农村经
济的发展。
Part
03
故事三:小王的农家乐经营之 道
小王的转行经历
城市打工多年
小王在城市里从事建筑工 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和人脉。
回乡创业的初衷
小王意识到家乡的自然环 境优美,有发展旅游业的 潜力,决定回乡创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张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外打工多年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张认为,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够创造财富和 就业机会,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果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老张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在自家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果园,种 植苹果、梨、桃等水果。他购买了优质果树苗,并请教了农 业专家,学习了果树种植技术。
对其他农民工的启示与借鉴
发掘家乡资源优势
不要盲目追求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应关注家乡的资源优势和市场 潜力。
勇于创新与尝试
在创业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模式,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 式和经营理念。
团队协作与支持
在回乡创业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应对挑战和 困难。
农业创业成功致富事例
![农业创业成功致富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8d2c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1.png)
农业创业成功致富事例创业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价,泪水是学费!看看那些在农业创业路上的事例,学习他们的方法,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业创业成功致富事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业创业成功致富事例一:自家楼上养蛇致富,养一条蛇利润赚钱100元“养蛇是前景很好的生财路,基本上不愁销路。
有时别人来个电话让我送上门,有时贩子上门收购。
”黄茂文说话很快,言语之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个曾经靠卖小鸡苗养家的汉子,如今靠养蛇活得更加滋润。
卖鸡苗30年钱难赚广西拜师学养蛇今年49岁的黄茂文是江夏五里界街毛家畈村人,在养蛇之前有近30年卖小鸡苗的经历。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家养鸡的人越来越少,小鸡苗的销路越来越窄,他开始寻思另谋生路。
选择养蛇,则缘于一次偶遇。
2012年的一天,在镇上卖鸡苗时,他看见一个抓蛇人将一条两斤左右的蛇卖给一个蛇贩,蛇贩最后给了他两张红票子。
黄茂文当时就很惊讶:“一只小鸡单价也就几元,除了成本才赚几角钱,一条蛇却能卖200元。
”他和爱人商量,不卖鸡了改养蛇!当时家里人都反对,毕竟养蛇是个陌生行当,完全不懂的人从头起步风险太大。
黄茂文是个倔强的人,他不顾家人反对,揣了1万元现金就去了广西。
他听别人说广西有个养蛇基地。
2012年6月,黄茂文来到广西一个村庄,这里家家户户靠养蛇致富,他跟随当地一位师傅学习了3个月的养蛇技术。
在养蛇场里,他既做学徒,又当管理员,常常做很多义务劳动。
通过刻苦求学,掌握了养蛇、疾病防治、种蛇孵化等关键技术。
“花了学费付出了劳力,虽然耽误了家里很多事情,但很值得。
”黄茂文说。
当年9月,黄茂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家房屋的二楼进行改造。
楼下住人,楼上改造成蛇舍。
蛇舍的房间里装了空调、增湿器及通风设备。
为了安全,每间蛇舍都用水泥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门槛,并用铁丝网围着。
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相关手续后,他从广西引进大王蛇种1000余条,开始了自己的养蛇之路,前后投资20万元。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26a14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e.png)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总是让人动容和鼓舞人心。
他们以毅力、勇气和智慧,穿越重重困难,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下是几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功与智慧。
1. 张磊——从乞丐到亿万富翁张磊,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贫穷孩子,经历了贫困童年。
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拥有任何背景和资源。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用勤奋和才智,逐渐从乞讨生活中走出来。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磊来到城市,开始从事小本生意。
他从市场上收购廉价商品,然后再卖给别人。
虽然生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气馁。
他坚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经营方式,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张磊逐渐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成为了无数人的励志典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 王海——突破传统,创新风口王海,一个技术geek,对科技充满了无限的热情。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子产品是昂贵且高端的奢侈品,没有人看好他和电子产品有关的梦想。
然而,王海并没有受到外界质疑的影响,他坚定地相信电子产品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此,他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电子技术,寻找突破点。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王海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作为第一批创新者,他抓住了科技风口,带领公司迅速崛起。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点,取得成功。
3. 李娜——逆袭的中国传奇李娜,一个来自中国的网球运动员,用她的坚持和勇气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她从小接触网球,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网球并不被看好,她接受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
农村带头人创业致富故事
![农村带头人创业致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8d786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4.png)
农村带头人创业致富故事创业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标,脑海要想得到策略,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村带头人创业致富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带头人创业致富故事一:用核桃壳种香菇成本低好赚钱香菇大户帅胜杭采了山核桃种香菇,割了水稻栽大球盖菇,废弃的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收了来培育黑木耳、金针菇、秀珍菇……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资源,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开始新循环。
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亦是一个发展新型农业的梦想,两个梦想借助科技力量变成生动的现实。
进入6月,帅胜杭的手机就“热”起来了,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大大小小的货车从上海、江苏、杭州市区开到他位于临安岛石镇山川村的种植基地前,等待收购今年的新品。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说的是每年白露节气,临安山农开始采摘山核桃的丰收场面。
眼下刚进入夏季,这位山农却已经靠着山核桃迎来“满地金”。
这是怎么回事?“山核桃的废弃物,最外层的蒲壳和做手拨核桃剩下的硬壳,晒干、粉碎后做成菌棒,用核桃壳种香菇,就是我的方法。
”帅胜杭说,家里有600多棵山核桃树,靠卖山核桃每年有10多万的收入。
如今,利用山核桃壳种香菇,去年60亩地产值超过400万元。
杭州农科院的专家说,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食用菌的案例,还有水稻、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等多个有意思的版本。
今年,它们将“组团”代表杭州冲击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核桃壳可以种香菇临安岛石镇,约有核桃林8.5万亩,是杭州山核桃主产区之一。
这里的祖祖辈辈靠山吃饭,凭辛苦赚钱。
老帅说,如今的收获,源于当初的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有一年,说好到我家帮忙摘山核桃的安徽工人不来了,一打听,说去种香菇去了。
采山核桃收入不低,难道种香菇会有更好的收益?”帅胜杭很好奇,跑到安徽去取经。
地里转一转,心里就有了底。
他发现,香菇的行情挺不错,临安的核桃每年就采一个多月,可以考虑发展副业。
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
![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77254f5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d.png)
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农民工创业是指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通过自主创业或加盟连锁等方式开展经济活动。
他们通过勤劳、努力和智慧,摆脱了劳动力输出者的身份,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和社会地位的改变。
下面是一些农民工创业主要事迹。
第一位农民工创业者是李兆基。
1987年,十七岁的李兆基从重庆来到广东深圳工作。
他一直在工厂做普通工人,工资较低,生活条件艰苦。
为了改变现状,1992年,李兆基决定自主创业,他通过向深圳厂家购买电视配件,并自己组装电视机,开始了自己的生意。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他的生意越来越好,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家电销售连锁店,实现了从零到有的成功创业。
第二位农民工创业者是汪建民。
2000年,他从湖北来到深圳打工。
刚开始,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工资不高,生活压力很大。
为了改变现状,汪建民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
2005年,他将自己积攒的钱用作创业资金,开了一家小型的装修公司。
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工程质量,他的生意逐渐扩大,成为深圳地区知名的装修公司。
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上百名员工的大型企业。
第三位农民工创业者是赵春霞。
2001年,她从山东来到广东深圳打工。
开始,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服装厂工人,工资微薄,生活贫苦。
赵春霞有时会在工厂演唱歌曲,因此她决定利用自己的音乐天赋开展音乐教育事业。
她投资了自己积攒的钱,开了一家小型的音乐培训学校。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她的学校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深圳地区知名的音乐培训机构。
赵春霞的创业成功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还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以上只是一些农民工创业的事迹之一,农民工创业的成功案例有很多。
他们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从零到有的蜕变,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和机会,还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农民工创业不仅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也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了榜样和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3年新农村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2023年新农村致富典型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19a1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e.png)
2023年新农村致富典型事迹材料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致富的典型事迹也逐渐涌现。
2023年,有许多农民通过创新思维和努力奋斗,成功实现了农村的振兴和致富。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事迹的材料:1. 建设太阳能农业项目的创业者2023年,李农是一位从城市返回农村的创业者,他看到了农村地区电力供应的不足和农民种植业的发展潜力。
他决定兴建太阳能农业项目,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电力,并利用光伏发电的余电为农民提供廉价的电力、灌溉系统等。
通过引入现代化科技和技术,他成功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并帮助农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
2. 创立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农民合作社在浙江省某农村,村民王某和杨某创立了一家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农民合作社。
他们通过整合资源,推广当地的农产品,并经过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成功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并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他们通过品牌效应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使农民们获得了更多的收入,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
3. 培育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的创业者在广东省某个农村,张某通过研究和实践,成功创办了稻虾综合种养项目。
他发现稻田和虾塘具有互补效应,通过在稻田里养虾,使得虾在稻田里找食物,虾排泄的粪便又可以为稻田提供养分,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这一项目既促进了农田的高效利用,又提高了虾和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挖掘这一新模式,张某为自己和周边农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4. 发展农村旅游业的农民合作社在云南省某个农村,李某和周某联合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致力于发展农村旅游业。
他们通过改造农房,打造了特色民宿;开辟农田景区,引进乡村体验项目;组织农业文化活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通过农村旅游的发展,他们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收入,还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繁荣。
以上是2023年新农村致富典型事迹的一些材料,这些创业者和农民通过创新思维、合理利用资源和市场运作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农村的振兴和致富,为其他农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4bd2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f.png)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1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
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
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
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
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
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
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
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
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穷人创业致富的故事
![穷人创业致富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1e69d204a1b0717ed5dd1b.png)
穷人创业致富的故事在这个创业时代里,很多创业致富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分享的穷人创业致富的故事,就随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穷人创业致富的故事一:退休老人三冲茶叶创业年入1200万本是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家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的退休老人陶德武却因为对家乡茶叶的一片深情,将一家濒临倒闭的茶叶公司接手过来。
四年来,陶德武四处奔走,找政府帮忙、到银行借贷,克服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把公司盘活了。
如今,陶德武的三冲茶叶公司在隆林已是家喻户晓,因为该公司已拥有5000多亩的高山生态茶园,年产干茶100多吨,年收益1200多万元,成为了该县集种植、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退休老人不清闲痴情茶叶首创业开车从德峨镇政府出发,绕着盘山公路向三冲村方向行驶,十几分钟后,在山腰的一处,一栋富丽堂皇的建筑出现在记者眼前。
记者本以为是一处旅游景点,没想到,这栋气派的建筑竟是隆林三冲茶叶公司的办公楼。
在办公楼左前方,是生产加工车间,著名的三冲茶叶便是在这里加工的。
说起当初退休后为何还要创业,陶德武告诉记者,是一份牵挂。
原来,陶德武在退休之前是一名乡镇干部,主抓当地的茶叶生产工作。
“干了几十年,对原来主抓的隆林三冲茶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三冲村海拔1680米,地势高峻,山岭连绵,峰峦起伏,溪流纵横,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素有“云雾三冲之称。
在这里,种植的茶叶因得益于地形和气候的优势,成为当地的一大农业特色。
1996年,由于市场的原因,原来经营三冲茶叶的那家企业业绩下滑,产品卖不出去,资金短缺,一些农户也申请退出。
当时主抓三冲茶叶的陶德武忧心忡忡。
通过听取专家意见和自己反复思考,他建议企业采取统一收购农户茶叶、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先囤货等方式,使得企业渡过难关。
2005年7月,陶德武退休。
当乡镇领导询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跟领导说,他想把那家三冲茶叶公司盘下来自己做。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58d49f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f.png)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农村是家乡,家乡是根。
在农村创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实现自我不同的人生价值。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供大家参考。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1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重庆市酉阳梁家堡村村民冉俊万,通过几年时间的自主创业,从贫困户变身为拥有蔬菜基地、药材基地、乌鸡养殖场的致富能手,为当地70多个贫困家庭搭建务工平台,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2年,常年在外务工的冉俊万回到家乡,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基地,不过由于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创业的第一年,冉俊万血本无归,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在街道办事处和村支“两委”的鼓励支持下,冉俊万借钱发展产业,从单一的蔬菜种植,向蔬菜、中药材间种转变,到2016年,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带动周边70多户贫困户就近务工,他不仅成功脱贫了,还有了积蓄。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2叶伟平杭州市淳安县石林镇养鸡户叶伟平曾经一度愁眉苦脸,开始养鸡愁的是看了十几本养鸡书觉得那些方法都不适合自己,书里将缩短饲养期,而他想延长饲养期,那样肉质才更好;后来叶伟平按照自己的套路,养殖儿时记忆的鸡,除了野外觅食外,他会喂自家种的玉米粒,甚至加点名贵草药拌饭……去年因为早早卖光了五六千只鸡,他开始愁鸡卖脱销许多订单发不了货被淘宝处罚。
叶伟平养的鸡价格可不便宜,最便宜168元一只,最贵698元一只。
对于怀疑的人,他打出了“不是儿时记忆就免费”的广告。
结果笼络了众多吃货粉丝。
2016年,叶伟平网店销售额达100多万元,仅毛利润就有50多万元。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3陶山人陶山镇有一位水族玩家徐启多,3年前开始接触魟鱼繁殖买卖,赚取第一桶金后,开始经营养殖场和水族馆。
如今,他家养殖场里的魟鱼存活率高达99%。
说起未来规划,他说,希望大力发展家乡的生态农业,打造一片生态教育基地,建一座青山绿水间的农业观光园。
据了解,魟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每条价格高达万元以上。
农村致富个人先进事迹
![农村致富个人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3fc765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b.png)
农村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村民刘某,今年42岁,是河北省某县某镇某村的一名农民,他在村里致富创业的故事是当地实践农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案例。
自2010年起,刘某开始种植莲藕,通过不断研究、学习,他逐步掌握了莲藕的种植技术,并在不断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他的莲藕品质非常好,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他品种好、质量高,连续多年获得了当地最佳莲藕生产者称号,并被评为全省优质莲藕生产示范户。
随着市场的发展,刘某开始转型升级,发展莲藕加工业。
他先后购置了莲藕清洗机、莲藕切片机、莲藕粉磨机、莲藕薄片机等多项加工设备,对莲藕进行了加工深度加工,生产了莲藕干片、莲藕粉等多个品种,开发出以罗汉果味、鲜虾味、蜜桃味、葱油味等几十种口味的莲藕系列食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他还与城市的酒店、餐厅、商超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展。
刘某的成功,源于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
他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倡导“非贫非富、致富先富”的理念,带领村民一起发展产业。
他先后投资建设了莲藕种植示范园、莲藕加工厂、休闲农庄等项目,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了致富的果实。
此外,刘某也善于结交朋友、互助合作。
他以合作为基础,与同行业的朋友合作,成功地开展了合作批发、品牌推广等业务,为公司奠定了更广泛的市场基础。
刘某的致富个人先进事迹,对于当前实现农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他所做的一切,都在强调农业要融入市场、融入城市,更好地利用市场化机制,实现农业实用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未来,刘某将继续深入挖掘农业产业的潜力,不断创新,拓展全国市场,争取把自己所掌握的这门半农半业的技艺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创业致富经典故事
![农村创业致富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b75ff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5.png)
农村创业致富经典故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
在这个创业时代里,很多人在农村里找到了致富的机会,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村创业致富经典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创业致富经典故事一:种植红乔薇成功翻盘的千万“负翁”创业之路无止境,沿途可能鸟语花香,也可能荆棘密布。
赵挺勇就是一个经历过风光与失意的创业者。
风光时,他开着保时捷,住着豪华别墅;然而,被成功冲昏头脑盲目转行时,却马失前蹄沦为穷光蛋;幸运的是,他又从一株观赏植物中觅得商机,得以东山再起。
A.自信爆棚身家近亿的建筑商成“负翁”赵挺勇197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1990年,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的他,跟随同乡到上海浦东做建筑工人。
凭着聪明好学,他从搬运工一路做到项目经理,1992年下半年开始负责楼盘园林绿化。
当时,地产行业慢慢崛起,赵挺勇敏锐地意识到,未来10年房地产绝对是个朝阳产业,心想与其在这里辛辛苦苦地打工,还不如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1996年10月,赵挺勇毅然辞职,成立一家建筑公司。
公司从小到大滚动发展,业务逐渐涉及道路、绿化、房产和市政等领域,到2005年底,赵挺勇的资产已高达8000多万元。
开着保时捷、住着别墅的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何不在家乡从事农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隔行如隔山,朋友们听说他要做农产品加工,纷纷劝他别冒险去做不熟悉的行当。
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意孤行,于2007年注册成立一家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承包几千亩水域进行淡水养殖。
同时,还一口气投入6000多万元,建造上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赵挺勇养殖鳝鱼、甲鱼等水产,由于在技术上是外行,加上对市场行情不熟悉,无法把握生产节奏和规律,导致价高时没有产出。
而由于资金需求巨大,赵挺勇被迫将厂房和汽车作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并将建筑方面的资金不断补充到养殖场。
但随着后期投入越来越大,最终资金链断裂。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55cc63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2.png)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因为举步维艰,因为四处碰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从苦涩中创造生活的经历。
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一打工仔养鸡创业十年欲造大品牌他16岁外出打工,从事餐饮服务行业,虽说辛苦,但也不至于风吹日晒。
打工时,他认为打工不能长久,遂产生创业想法。
在广东某鸡场打工的第一天,他吃了有史以来最难吃,但吃得最饱的一顿饭。
尽管条件艰苦,一想到自己的选择,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创业十年来,他带领上百户村民搞乌骨鸡养殖,村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收。
在看到乌骨鸡批发的抗风险能力低时,他开始想到走品牌的路线。
“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抗风险能力,让村民持续增收。
”目前,他已经在成都“探路”,未来两年将基本实现品牌化的道路。
说起创业,他总是显得很热血,他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完的情。
在他看来,创业是一件能让他激动的事情。
他说,创业不仅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还能带动周边的乡亲致富,这就是令他热血沸腾的事情。
他就是高县庆符镇百通村村民李丛江。
打工少年与鸡结缘2001年,16岁的李丛江外出打工,在成都温江一家农家乐从事餐饮服务。
农家乐的生意不错,一道名为“叫花鸡”的招牌菜点单率很高,“鸡的价值原来这么高?”这个印象逐渐进入了李丛江的脑海。
两年后,他又到广东清远从事餐饮服务。
“外出打工的人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知道回家后能做什么。
”李丛江说,他和身边的务工人员交流发现,只要家乡有机会,他们都愿意回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回家后自己能做什么。
不到20岁的李丛江心想,那些四十多岁务工者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他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有选择一条未知的路。
许是机缘巧合,许是命运安排。
李丛江想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养猪,他有一个同事是清远当地人,同事的亲戚养猪的效益还不错。
某天,两人跑到书店,选购两本养殖的书籍,一本是养猪,一本是养鸡。
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
![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d79b0c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1.png)
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创业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标,脑海要想得到策略,多看看那些农业名人创业的事例,学习他们的致富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一:他养竹鼠“听”世界名曲月入两万“这是贝多芬的名曲,接下来是中国的古典音乐……”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数百只竹鼠见到陌生人,并未出现躁动,而是悠闲地啃着草、吃着粮食。
这些竹鼠的主人是吴建安,两年前,他是都市白领,辞职后扎根深山,靠养竹鼠致富。
不当白领回乡下创业走进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洋田角落吴建安的竹鼠养殖场,你会发现,这边的竹鼠如此乖巧。
2003年大学毕业后,小吴一直在某大型公司做财务,月薪近万,后来他认识了妻子姜笑丽,作为白领,他们收入都不错。
几年积累,他们已打算在厦门海沧区买房定居。
然而,孩子出生后,吴建安却犹豫了起来。
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创业!小吴回了一趟家,看到家里山清水秀,生态条件非常优越,他小时候的梦想涌上心头。
“我从小就想搞小农场,养的家畜吃青草,市场前景应该错不了。
”小姜很支持丈夫的想法,也辞职跟他回老家。
养什么好?小吴到周围县市进调查,他发现养竹鼠很有前景:“我家里就有养竹鼠的历史,市场需求旺盛,但却还没有比较大养殖场。
”小吴认为,养殖竹鼠投资小,入门较快,繁殖快,后续的投入较少。
父母不明白一月不跟他说话说干就干,小吴从亲戚处接手了100多只竹鼠。
刚开始,他像以前那样拔杂草来喂,也不懂防疫,“虽然竹鼠繁殖很快,但经常会有竹鼠死去。
”吴建安介绍。
这并非小吴遇到的最大挑战。
刚回家,父母亲一听说他要辞掉高收入的工作回家养竹鼠,气得脸都绿了。
在反复劝说无效后,父母一个多月不跟他说话。
顶住压力,小吴一心想着,如何把竹鼠养好。
防疫是关键,他经常戴上手套,向医生一样,解剖死去的竹鼠,寻找致死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努力,他找出了一套成功的防疫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创业成功致富故事材料
邵阳七十老人开网店卖玉竹药材年销1.2亿
8月20日,隆回县七江镇石背村,年近七旬的刘克纯,正在自家小洋楼里,和玉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一起,打包1000公斤准备销往马来西亚的玉竹饮片。
就是这名曾经连电脑拼音打字都不会的乡下土农民,如今却通过阿里巴巴、慧聪等知
名网站,将隆回当地种植的中药材玉竹俏销到国内外,实现年销售额1.2亿元。
2021年,有着精明商业头脑的刘克纯发现玉竹销售效益可观,便在街上开了家玉竹收购店,收购鲜玉竹加工后再销售,生意很不错,但屡屡往返娄底、邵阳、长沙等地送货,
很辛苦。
一次,一位朋友对他说:“你可以把玉竹拿到网上卖呀!”一句玩笑话,点醒了
刘克纯。
2021年,刘克纯把产品挂到网上后,没想到有很多人来联系,经过在电话中沟通,陆续有客户找上门来验货。
当时,每销售一公斤玉竹,刘克纯就能赚4至5元。
记得有一天,他在七江镇贺家冲、大虎坪、平南、枫木冲等村收购了14吨玉竹,一转手差价就赚了
7000多元。
在网上赚钱,不会电脑寸步难行。
可刚开始,刘克纯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
但他没有
气馁,经常晚上跑到网吧,拜网吧老板或身边上网的人为师,专心学习。
学电脑初期,妻
子常常笑他,总是满键盘地找字母,半天才找到一个,像是捉蚂蚁。
水滴石穿,刘克纯终
于玩转了电脑,并在淘宝等网站注册了会员,开始正式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
渐渐地,刘克纯的网店生意越来越火,由于买家需要大量的货,单靠个人的能力,已
远远满足不了客户需求。
刘克纯一拍脑袋,干脆邀请了本村50余家农户一起成立了玉竹
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统一回收+网上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思路运作,不断更新技术、引进品种、争创品牌。
同时在七江镇石背村建立了隆回县首家玉竹科
技合作基地,组织玉竹种植户按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实
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无缝对接”,实现合作社与农户互利双赢,带动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
网络为媒,如今,已是隆回县七江镇玉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刘克纯,带领社员,实现了栽培技术、产品销售跨国“联姻”,合作社的玉竹产品,除远销广州、深圳、香港
等地外,还时常跨洋过海,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2021年,七江镇成品玉竹通过刘克纯的网站,售量突破1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种植户每亩获纯利6000多元。
刘克纯富了,也圆了广大玉竹种植户的致富梦。
失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养鸽子致富年售300万
严漫话不多,脸上总挂着甜甜的笑容,如果不是耳朵上挂着的助听器,很难让人相信,这个乐观开朗的女孩一只耳朵的听力近乎为零。
金色的秋天来了,严漫也迎来收获季节:虽然创业时间不长,但她养的乳鸽在武汉各
大农贸市场、酒楼供不应求,还为周边的养殖户提供种鸽,年销售额逾300万元。
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给自己打工——
美院毕业生选择养鸽致富
,严漫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家庭,幼时因用药失当导致一只耳朵失聪。
这让她的人生
之路比常人多了一分艰辛,亦炼就了她坚韧不服输的个性。
“从小读书,她就付出了比别
人多一倍的努力,别人在玩的时候她都在看书做题,绝不肯落后于人。
”严漫的母亲对记
者说。
2021年严漫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虽然成绩优秀,但她找工作并不顺利,“很多时候,我去公司应聘,人家看见我戴的助听器,根本不愿意给我机会。
”碰壁的次数多了,倔强
的严漫横下一条心,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
选择什么项目呢?严漫打算做农业,并用半年时间考察了市场,“我去了河南、湖南
等多个省份,跑遍当地农贸市场,最终决定养鸽子”。
2021,严漫和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伴一起,在青山注册成立武汉鸿飞鸽业科技
有限公司,在黄陂区罗汉街建起了占地100余亩的生态养鸽基地。
不用画笔也能绘出精彩——
拟建湖北大型养鸽基地
原本拿画笔的手现在却用来养鸽子,跨越如此之大,严漫坦言“中间遇到过不少坎儿”。
因为起步资金不够,一开始她只买了1000对白王鸽和灰王鸽。
“去外地调研市场时,我也曾‘卧底’当地的养殖场,偷学养鸽技术。
原以为养鸽不难,谁知基地建起来后,尽
管百般精心喂食,鸽子还是不断死亡,2个月就死了400多只。
”
看着每天都在减少的鸽子,严漫心里很着急,是放弃还是坚持?最终,不服输的她选
择“输也要输得明明白白”,一定要找出问题出在哪儿。
那段时间,严漫吃住都在养鸽基地,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鸽子的
状况。
最终她发现,鸽子死亡是因为疾病预防技术不到位。
她一边请教专家,一边买回大
量养殖书籍自学养鸽技术。
最终,半路出家的严漫变成了肉鸽养殖的能手。
爱动脑筋的严漫还勇于创新,她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机械养殖系统,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
“用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1个工人最多喂养14对鸽子,而采用机械喂养,一部机械可以同时投喂食54对鸽子。
这就意味着,1部机械可以代替4个工人。
”
目前,鸿飞鸽业常年存栏量在8000对以上,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存栏30000对-50000对以上,填补湖北无大型养鸽基地的空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