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红外遥控(一份详细的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前言 (1)1. 设计目的 (1)2.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第1章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 (2)1.2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第2章电源电路 (5)2.1电源电路组成 (5)2.2 电源电压器 (5)2.3整流部分 (6)2.4滤波部分 (10)2.5稳压部分 (11)第3章编码译码电路 (12)3.1编码电路的组成 (12)3.1.1 BL9148芯片的应用 (12)3.1.2 二级放大电路的功能 (14)3.2 译码电路 (14)3.2.1 一体化接收头 (14)3.2.2 NB9149芯片的应用 (15)第4章控制电路 (17)4.1微分电路 (17)4.2 CD4013触发器 (18)4.3单稳态电路 (19)4.4双稳态电路 (20)4.5方向控制电路 (21)第5章安装与调试 (22)第6章设计心得及经验总结 (23)谢辞 (24)附录1 (25)附录2 (27)参考文献 (28)前言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或红外光,它是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具有强烈的热作用,故又称热辐射。
红外遥控技术通过光信号传递信息。
外的红外光波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遥控不易影响邻近的无线电设备及其它电器,也不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其频率的使用也不像无线受到许多的限制,而且通讯的可靠性高。
此外由于红外线为不可见光线,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
它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全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遥控的缺点是不具有像无线电遥控那样穿过遮挡物质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能力。
因此在许多短距离遥控领域,较多地使用了红外遥控技术。
1. 设计目的通过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结合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设计红外遥控电路,进一步掌握数电模电等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了解电子元器件特别是集成电路(芯片)的结构与功能。
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常见的远程操作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红外发射机(如遥控器)来控制电器,如电视机、机顶盒等。
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它使得人们可以在家里控制电器,而不必走到设备旁边来操作它们。
红外遥控原理就是利用红外线(Infrared,IR)来传输信号。
红外遥控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发射机、接收机和电路。
发射机可以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的遥控器,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设备,比如红外线手电筒等。
接收机是一种接收红外信号的电子器件,它的作用是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最后,电路部分则用于处理电信号,以控制电器。
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机发出一系列编码的红外信号,接收机接收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电路部分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电器的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遥控器的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数据传输速度快,能够精确地控制电器,而且能够抗干扰。
综上所述,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远程操作技术,它使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其他类似设备发射红外信号,从而控制电器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是一种实用的远程控制技术。
红外 发展综述
红外发展综述红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红外辐射现象。
在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研究红外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中,红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夜视仪、导弹制导系统、无人机等设备中。
这些设备可以在夜间或低能见度环境下进行作战,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在医疗领域中,红外技术被应用于体温测量、热成像等方面。
在工业领域中,红外技术被应用于红外热成像、红外测温等方面,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信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在安防监控方面,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的热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除了传感器,红外激光器也是红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外激光器可以应用于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领域。
例如,在激光雷达方面,红外激光器可以用于测量距离、速度等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在激光通信方面,红外激光器可以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红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红外技术将会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红外光谱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红外光谱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红外光谱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红外辐射是1800年被发现的,但由于红外线的检测比较困难,因此直到20世纪初才较系统地研究了几百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地红外吸收光谱,并发现了某些吸收谱带与分子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此时,红外光谱在化学上地价值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到20实际30年代,化学家开始考虑把红外光谱作为分析工具的可能性,并且着手研制红外光谱仪。
到了59年代,在化学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红外光谱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收获了大量纯物质的标准红外光谱图。
现在红外光谱法已经成为有机结构分析中成熟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法使用广泛,其中,中红外区内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和有特定原子团的无机物都有其特征峰,这是中红外光谱法的优点。
但因该区集中了太多的信息,使得该区的图谱非常复杂,相邻峰之间重叠严重,给分析鉴定带来了困难。
近红外光谱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只有质量较轻的原子形成的官能团或原子团等能在红外区有吸收,所以近红外光谱较简单。
加之近红外是有倍频和组频吸收峰组成,使临近的吸收峰之间频率差增大,减少了重叠。
此外,近红外光谱法基本上属于无损检测,还具有前处理简单及无化学污染等特点。
红外遥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红外遥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红外遥控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控制电视、空调、音响,还是玩具车、机器人,都需要红外遥控技术。
然而,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改进,许多领域的专家们也在为红外遥控技术的更好发展而努力着。
一、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红外技术应用于遥控领域,当时红外遥控技术主要用于电视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用于电视遥控,同时应用在了遥控车、航模、机器人等领域,并且可以实现在较远的距离内遥控物品。
二、红外遥控技术的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通过红外发射器将控制信号通过空气传输到红外接收器,再由接收器将信号解码成电信号,最终转换成控制信号来控制被操作的设备。
一般情况下,红外遥控技术的信号频率在30kHz-60kHz之间,而在这个频率下人耳听不到。
三、红外遥控技术的应用1. 家庭用品现在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是使用红外遥控技术控制各种电器设备的。
而且智能家居可以集成语音识别、智能场景模式、协同控制等技术,使得控制更加便捷。
2. 汽车应用现在的汽车智能化越来越普及,红外遥控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汽车中,用于打开车门、引擎启动等操作。
汽车智能系统集成了红外遥控技术,方便车主远程操控汽车。
3. 工业用途在一些工业环境中,红外遥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使用红外遥控技术来控制机械臂的移动和操作。
而且,由于红外信号传输不会受到电磁干扰等环境干扰,使得工业应用的效果更加稳定。
四、红外遥控技术发展的趋势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便捷、高效、智能化、多模式的特性。
同时还可以集成其他的智能设备和新颖的控制模式。
另外,专家正在研究和开发无线、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红外遥控技术,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
红外遥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推动各种智能化系统、物联网系统以及工业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总之,红外遥控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将会有更多的使用场景出现。
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一、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世纪初,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发
明了一种无线电遥控装置,它的原理是利用辐射线和接收器之间的磁场来
进行遥控。
1917年,爱德华·威尔逊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控装置,这种装
置使用传统的正弦波形码,可以用来控制船只或飞机的运行。
1936年,
一位叫做艾格尔·威尔逊的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用红外线控制的遥控装置,从此,红外遥控技术开始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地面车辆等
领域。
二、红外遥控系统的作用红外遥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用红外线来控
制远程设备。
它可以实现无线传输,能够非常迅速的传达信号,通过外层
的空气作为介质,来控制所有可以接收红外线的设备。
红外遥控系统可以
用来控制各种设备,例如家用影音设备、家用空调、电视、电脑等,在娱
乐场所也可以使用红外遥控系统,用来控制门锁、监控系统以及其他设备等。
红外线自被发现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红外线自被发现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人们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红外线技术的发展应用不断走向成熟。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um之间,按波长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他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技术最初的发展应用是红外光谱仪,随着红外探测材料技术的发展应用,红外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环境检测、交通运输、安全警报等一系列领域。
其方法和原理日益成熟,各类红外器件层出不穷,仪器的精度也不断提高。
尤其是二战之后,红外探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
新的探测器材料不断被研制出来,探测器材料的响应波段很快就覆盖了1-3um,3-5um,8-10um三个大气窗口,与此同时,探测器材料质量的不断改善,促进了红外技术的全面发展。
国内外的报警器都是以超声波、红外发射接收等技术接收为基础。
从单一封闭式、被动性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电控化以及红外报警处理方向发展。
防盗报警产品的发展趋势,产品技术将在数字化、无线化、集成化核心前提下力求突破。
而在应用市场,将朝更细化的方向前进。
国外的红外报警器大多数都是采用先进技术,其功能也非常先进。
其中包括被动式热释电型红外报警器,红外监控无线报警器,超声波防盗报警器,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触摸式防盗报警器等。
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是主动红外对射总线制报警主机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优点。
主动红外探测技术是区域周界防范应用中常见的一种探测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探测器的发射端发出红外射线,有接收端接收后经放大比较后驱动继电器,产生报警信号,从而形成一个报警回路。
主动红外探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技术。
首先是红外发射管,由于主动红外探测的工作原理一般要求都比较远,所以要求红外发射管的功率比较大;其次是探测外罩,由于红外探测器大部分工作在室外,长期收到太阳光和其他光线如汽车灯光等的直接干扰,容易引起接收端的误动作,所以一般红外探测器的外罩都添加能过滤外界红外干扰的装置以减少漏报现象;第三个是发射接收端的镜片。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吕立波红外科学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
军事应用是推动红外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历次战争中,红外技术曾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已成为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外成像、红外侦察、红外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预警、红外对抗等,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战术和战略手段。
另一方面,由于红外技术的独特功能,近年来,军用红外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向民用部门的转化。
红外成像、红外测温、红外测湿、红外检测、红外报警、红外侦查、红外理疗、红外遥感、红外防伪、红外夜视、红外加热等已是各行各业争相选用的先进技术,红外技术在民用部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红外线的发现和本质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
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
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温度的指示数值高。
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
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简史
简史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实际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德国研制和使用了一些红外技术装备,其中有红外通信设备和红外夜视仪,它们都属于主动式红外系统。
战后,由于红外光子探测器和透红外光学材料的迅速发展,红外技术的应用引起军事部门的重视。
此后,红外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在被动式系统上。
50年代,红外点源制导系统应用于战术导弹上。
60年代,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已相当广泛,如已应用于制导、火控、瞄准、侦察和监视等。
60年代中期,出现了光机扫描的红外成像技术。
70年代,红外成像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的应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80年代,红外技术进入研制镶嵌焦面阵列(CCD阵列)系统的新时期。
基本概念自然界中,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摄氏-273.16 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 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
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它是由物质内部的分子、原子的运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是电磁频谱的一部分,其波段介于可见光和微波波段之间(0.76~1000微米)。
通常按波长把红外光谱分成4个波段:近红外(0.76~3微米)、中红外(3~6微米)、中远红外(6~20微米)和远红外(20~1000微米)。
一切物体都有其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
为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红外辐射,人们用理想辐射体──绝对黑体(简称黑体)作基准。
能吸收全部入射的辐射而没有反射的物体称为黑体。
良好的吸收体必然也是良好的辐射体,因此黑体的辐射效率最高,其比辐射率定为1。
任何实际物体的辐射发射量与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发射量之比,称为该物体的比辐射率,其值总是小于1。
物体的比辐射率,与物体的材料种类、表面特性、温度、波长等因素有关。
黑体的辐射特性可用普朗克定律描述,该定律给出了黑体辐射作为温度函数的光谱分布。
对某一温度,辐射量最大的波长与其温度的乘积为常数,这个关系称维恩定律(适用于在温度较低,波长较短的范围内)。
红外遥控原理及应用
红外线遥控接收器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红外线遥控信号,经过放大、解调和整形后输出 功能指令信号,送至微处理器进行识别和处理。 其实红外线接收头部分的功效可以简单归纳为消除发射时候的载波波形也不失真的还原 遥控器发射的指令,下面的图非常明确的显示了它的作用: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 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 较高的灵敏度。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并且需要长距离动作,所以 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接收器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它是由一个红外线光电二极管、前置放大器与解调电路 IC及外围元件所组成。
红外遥控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遥控漫谈
在讲红外遥控之前,首先讲一讲什么是红外线。我们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 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 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 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 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 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 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 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 地隔离电气干扰。
关联: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多路控制的红外发射控制功能
红外接遥控的载波频率
1、为什么要有载波频率 红外遥控的部分使用最重要的是“红外”但是一般环境下红外的成分相当的普遍,最显著的例子就 是太阳光,太阳包含全波长范围的光线,红外的成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阴天的时候, 由于云层较厚,可见光无法穿透云层,但是红外的穿透能力较强,所以在阴天人们会感觉较热,这 就是因为红外较强的缘故,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在黄昏时候感受到,黄昏时候可见光已经减弱,但是 红外的成分还是比较强;普通的照明灯来比较白炙灯的红外成分就大大高于日光灯。为了很好的减 少环境红外对使用产品的影响,就需要载波的定义。 另外经过载波的二次调制还可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 2、载波频率的确定 在制定遥控器(发射部分)的时候,接收头的载波频率已经由发射端的晶振/振荡部分和定时信号发 射器的分频部分确定下来了。在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的时候一般分频系数选12。 举例说明: 最常见的38KHz载波频率,实际是由发射端455KHz的晶振在由12分频时候: 455/12=37.9KHz≈38KHz 最常见的40KHz载波频率,实际是由发射端480KHz的晶振在由12分频时候: 480/12=40KHz
红外光谱仪发展历程及应用
红外光谱仪发展历程及应用红外光谱仪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红外光谱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析技术之一。
振动光谱基础理论、光谱仪器硬件和化学计量学是现代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3大支柱,近些年,红外光谱技术在这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该文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应用研究情况,对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红外光谱仪,发展历程,应用,展望现代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现今世界上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分析技术,它具有无损、快速等优点,其应用非常广泛,在化工、农业、食品、环境、医药等领域发展极为迅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红外光谱仪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他们将化学计量学软件、光谱仪和应用模型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领域。
红外光谱仪目前在过程分析技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非常迅速。
本文结合应用研究情况,就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分类、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时,物质中的某个分子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致,分子就能吸收能量,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由原来的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于是该处波长的红外光就被物质吸收。
根据其不同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对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类仪器。
一个红外光谱仪通常由单色器、光源、探测器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组成。
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有两种类型,分为色散型和干涉型(傅里叶变换型)。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线被样品吸收之后,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透过的光束中相应频率的光被减弱,造成参比光路与样品光路相应辐射的强度差,把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从而得到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2红外光谱仪的发展背景在1800年,一位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太阳红外辐射。
红外发展历史
红外发展历史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在1964 年首次研制成功第一代的热红外成像装置,叫红外前视系统(FLIR),这类装置利用光学元件运动机械,对目标的热辐射进行图像分解扫描,然后应用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最后形成视频图像信号,并在荧屏上显示,红外前视系统至今仍是军用飞机、舰船和坦克旗瀚科技上的重要装置。
六十年代中期瑞典AGA 公司和瑞典国家电力局,在红外前视装置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温度测量功能的热红外成像装置。
这种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通常称为热像仪。
七十年代法国汤姆荪公司研制出,不需致冷的红外热电视产品。
九十年代出现致冷型和非致冷型的焦平面红外热成像产品,这是一种最新一代的红外电视产品,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把红外热成像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七十年代中国有关单位已经开始对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研究,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在长波红外元件的研制和生产技术上有了一定进展。
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中国已经研制成功了实时红外成像样机,其灵敏度、温度分辨率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在红外成像设备上使用低噪音宽频带前置放大器,微型致冷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发展,并且从实验走向应用,主要用途用于部队,例如便携式野战热像仪,反坦克飞弹、防空雷达以及坦克、军舰火炮等。
中国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研发力量,但是总的来讲,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与西方相比,约差10 年以上。
目前国外已经开始在部队装备第二代红外热成像仪,并开始了第三代的研发工作,但中国现在才推广第一代红外成像仪。
在国际上,美国、法国、以色列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其它国家包括俄罗斯均处下游水平。
近几年来,在党的政策方针指引下,中国的红外成像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有些设备的先进性也可同西方同步,相信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尤其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更可以独树一帜。
红外热成像产品,可以分为致冷型的非致冷型两大类。
红外通信发展历史
红外通信发展历史1.红外发展史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
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包括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段。
通常人们又把红外辐射称为红外光、红外线。
实际上其波段是指其波长约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的电磁波。
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
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
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0~40微米和40~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
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8~13微米还称为热波段。
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1.红外辐射的性质,其中有受热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在光谱、强度和方向的分布;辐射在媒质中的传播特性--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热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等。
2.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包括辐射源、微型制冷器、红外窗口材料和滤光电等。
3.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
4.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红外技术的研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背景特性,又有红外元、部件及系统;既有材料问题,又有应用问题。
[相关技术]探测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光电子技术;先进材料技术[技术难点] 红外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红外材料的研制、红外设备的制冷、红外设备向更长波段发展、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研制和红外设备与数据处理设备的结合等。
[国外概况] 自从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至今,红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
从那时开始,红外辐射和红外元件、部件的科学研究逐步发展,但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40年前后才真正出现现代的红外技术。
红外遥控原理及应用课件
传输距离有限
红外遥控器的传输距离通常较 短,一般在几米范围内。
易受环境干扰
红外遥控可能受到室内环境的 影响,如灯光、热源等,导致
信号传输不稳定。
兼容性问题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红外遥控器 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无
法正常工作。
04
红外遥控的发展趋势
红外线具有直线传播、不穿透非 透明物体的特性。
红外遥控系统组成
发射器
包含编码器、调制器和红外线发 射管,用于产生红外遥控信号。
接收器
包含接收管、解调器和解码器, 用于接收、解调和解码红外遥控 信号。
编码与调制原理
编码
将需要传输的控制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序列,用于控制红外 线的发射。
调制
将二进制码序列加载到载波信号上,形成调制信号,用于传输。
智能家居控制
机器人控制
红外遥控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智能家 居领域,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和自动 化控制。
红外遥控技术有望成为机器人控制的 重要手段,实现机器人的远程操控和 自动化导航。
娱乐设备控制
除了传统的电视、空调等家电外,未 来红外遥控技术还将拓展到游戏机、 音响等娱乐设备领域。
未来展望
无线化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红外 遥控技术有望逐渐被无线技术取 代,实现更灵活、更远距离的控制。
空调
红外遥控器可以远程控制 空调的运行模式、温度、 风速等设置。
音响
红外遥控器可以用来控制 音响的音量、播放/暂停、 上一曲/下一曲等操作。
玩具控制
智能玩具
一些智能玩具可以通过红外遥控器进行远程操控,增加玩法的多样性和乐趣。
儿童 车
红外遥控器可以用来控制儿童车的速度、方向等,方便家长远程操控。
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作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研究人员率先提出了红外线遥控的概念,并开始在实验室中研发相应的技术。
这些早期的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用于军事应用,如导弹的制导和空中飞行器的无线控制。
到了20世纪60年代,红外遥控技术开始在商业领域得到推广。
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是由美国雷曼公司于1964年推出的第一款商业化红外遥控产品,“雷曼码”。
它采用了二进制编码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传输控制信号。
这种编码方式后来成为了红外遥控系统的标准。
20世纪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红外遥控系统得以进一步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红外遥控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
遥控器逐渐变得更加小巧便携,同时新增了更多功能,如电视机的音量和频道控制、空调的温度调节、DVD播放器的播放和暂停等。
到了20世纪80年代,红外遥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电子消费品领域,还在家居电器、汽车等领域得到推广。
红外遥控系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便捷控制:红外遥控系统能够帮助用户通过遥控器轻松控制各种电子设备,而不用亲自接触设备面板,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2.自动化控制:红外遥控系统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动,实现自动化控制。
例如,通过红外遥控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调节灯光亮度、控制窗帘等。
3.人机交互:红外遥控系统通过遥控器与设备之间的无线交互,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选择、调节和操作,而无需直接触碰和操作设备。
4.提高效率:红外遥控系统可以让用户通过一个遥控器控制多个设备,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5.全球标准:在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中,国际间形成了多个标准,如NEC、RC5等。
这些标准使得不同品牌、不同制造商的遥控器可以相互兼容,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和便利。
总结起来,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军事应用到商业化推广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红外遥控设备不仅从外观上变得更加小巧便携,更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和智能化。
图文内容营销文案策划
图文内容营销文案策划导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红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智能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让您了解红外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
第一部分:红外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红外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最初是用于战争中的军事侦察和热成像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红外技术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第二部分: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安防监控领域:红外摄像头能够捕捉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实现对人体的监控和识别,提高了安防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医疗诊断领域: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诊断疾病时观察人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工业自动化领域: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工业生产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和控制。
4. 智能家居领域:红外遥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使家居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第三部分:红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红外技术的结合:未来红外技术将更多地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智能设备的自动学习和优化,提升设备性能和用户体验。
2. 红外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对车辆和行人的智能识别和监控,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红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未来红外成像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红外技术作为智能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期待红外技术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开启智能科技新纪元。
愿与您共同探索“红外发现”新世界,开启智能科技新纪元!。
应用电子技术总结: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应用电子技术总结: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子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红外线通信技术是电子技术的一个分支,它发成熟且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红外线通信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总结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红外线通信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红外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红外线进行通信的一种技术。
早在20世纪60年代,红外线通信技术就被广泛地应用在遥控器、安全系统等设备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线通信技术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红外线通信技术已成为电子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元器件的推动。
红外线接收模块、LED红外线发射管等元器件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此外,人们在红外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使得红外线通信技术不断革新,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
二、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1. 家电遥控器:可以通过红外线通信技术来控制家电设备的开启、关闭、调节音量等操作。
2. 安防系统:红外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于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进行控制,提高安全性能。
3. 红外线加热:利用红外线通信技术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红外线能量,使得物体得到加热,具有广泛应用。
4. 医疗领域:红外线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如测量体温、传感器等。
5.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中广泛使用红外线技术,通过对家庭电器的控制和智能资源的管理,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和安全性能。
6.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中,红外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红外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用户口碑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三、红外线通信技术的优点和局限红外线通信技术相对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有以下优点:1. 传输距离短,安全性高:由于红外线的工作波长比较短,传输距离一般在10米以内,工作距离的短暂会减小黑客的入侵风险。
红外技术的新发展与应用
红外技术的新发展与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不仅如此,红外技术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从温度测量到无人机,在很多方面都有作用。
一、红外技术发展的历程红外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物理学家在研究太阳辐射时,发现了一种新的辐射类型——红外辐射。
然而,红外技术的应用还不十分广泛。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红外技术才逐渐成熟。
现在,红外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红外技术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避免了传统测温方法的接触污染问题。
同时,红外技术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在物流领域,可以通过红外条码识读器来实现货物的快速扫描。
2. 医疗领域:红外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医生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来辅助进行诊断,帮助找出人体组织中的异常温度分布。
此外,红外技术还可以用于眼科手术中的角膜炎症检测等。
3. 能源领域:红外技术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检测,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太阳光的反射率、光伏板的温度等参数的检测,帮助太阳能电池板的调整、维护和提高其效率。
此外,红外技术还可以用于核反应堆的监测,在较大的距离上监测放射线情况,避免工作人员受到辐射。
4. 家用电器领域:目前,智能家居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红外技术通过智能电器实现监测家庭温度、控制家居设备,使得家庭生活更加便利。
例如,空调遥控器就是红外控制的一种形式。
三、红外技术的新发展目前,新的红外技术正在不断发展。
例如,基于纳米观测的红外技术,可以说是红外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系统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来实现对物质性质的测定。
此外,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出现也带来了红外技术的新突破。
新型探测器可以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并且能够应对更宽波段的光谱。
总之,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红外遥控资料
红外遥控的概述:红外线的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是0.76〜1.5卩m,比红光的波长还长。
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方式,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容易编码和解码,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
红外遥控几乎适用所有家电的控制。
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构红外遥控系统的主要部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如图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枸红外遥控系统主要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三部分,如图1所示:團1红外谨控系统调制红外遥控是以调制的方式发射数据,就是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又可以降低电源功耗。
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 - 12~ 37.9 kHz ~ 38kHz。
團2裁波波形1发射系统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
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射管)内部构造与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基本相同,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红外发射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图3b 射击输出驱动电路如图3a 和图3b 是LED 的驱动电路,图3a 是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 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 LED 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 的最大正向电流为 100mA ,电流越大,其发射波形强度越大。
图3a 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 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 遥控距离就会变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控器是一种用来远控机械的装置。
现代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
而客车门遥控器是采用最新技术编码解码,以闪断方式控制门泵电磁阀以达到开关自动门的目的。
用于客车(大巴、中巴)遥控开、关车门,避免驾驶员每次都需要上车开门的烦恼。
到底是谁发明出第一个遥控器已不可考,但最早的遥控器之一,是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的发明家(他曾经为爱迪生工作,同样被誉为天才发明家)在1898年时开发出来的。
最早用来控制电视的遥控器是美国一家叫Zenith的电器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被LG收购了),在1950年代发展出来的。
一开始是有线的。
1955年,该公司发展出一种被称为“Flashmatic”的无线遥控装置。
但这种装置没办法分辨光束是否是从遥控器而来,而且也必需对准才可以控制。
1956年罗伯.爱德勒(Robert Adler)开发出称为“Zenith Space Command”的遥控器,这也是第一个现代的无线遥控装置,他是利用超声波来调频道和音量,每个按键发出的频率不一样,但这种装置也可能会被一般的超声波所干扰,而且有些人及动物(如狗)听得到遥控器发出的声音。
1980年代,发送和接收红外线的半导体装置开发出来时,就慢慢取代了超声波控制装置。
即使其他的无线传输方式(如蓝牙)持续被开发出来,这种科技直到现在还持续广泛被使用。
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
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1]
一:红外遥控器原理
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线遥控,那么红外线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红外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
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遥控器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5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
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
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
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
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陶振来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
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由于各生产厂家生产了大量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需要时按图索骥即可。
因此,现在红外遥控在家用电器、室内近距离(小于10米)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路控制的红外遥控系统多路控制的红外发射部分一般有许多按键,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
当发射端按下某一按键时,相应地在接收端有不同的输出状态。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
“脉冲”输出是当按发射端按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一个“有效脉冲”,宽度一般在100ms左右。
“电平”输出是指发射端按下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有效电平”,发射端松开键时,接收端“有效电平”消失。
此处的“有效脉冲”和“有效电平”,可能是高、也可能是低,取决于相应输出脚的静态状况,如静态时为低,则“高”为有效;如静态时为高,则“低”为有效。
大多数情况下“高”为有效。
“自锁”输出是指发射端每按一次某一个键,接收端对应输出端改变一次状态,即原来为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原来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此种输出适合用作电源开关、静音控制等。
有时亦称这种输出形式为“反相”。
“互锁”输出是指多个输出互相清除,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输出有效。
电视机的选台就属此种情况,其它如调光、调速、音响的输入选择等。
“数据”输出是指把一些发射键编上号码,利用接收端的几个输出形成一个二进制数,来代表不同的按键输入。
一般情况下,接收端除了几位数据输出外,还应有一位“数据有效”输出端,以便后级适时地来取数据。
这种输出形式一般用于与单片机或微机接口。
除以上输出形式外,还有“锁存”和“暂存”两种形式。
所谓“锁存”输出是指对发射端每次发的信号,接收端对应输出予以“储存”,直至收到新的信号为止;“暂存”输出与上述介绍的“电平”输出类似。
二、工业遥控器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比如汽车.电动装置等地方使用的遥控器,与红外遥控器比较:工业遥控器制作简单,遥控距离远,由于采用
ASK 调制方式发送,无方向性,穿透能力强!误码率低,安全可靠,受到广大电子爱好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