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2015)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改善系统瞬态响应。
校正装置分类
校正装置按 控制规律分
超前校正(PD) 滞后校正(PI)
滞后超前校正(PID)
校正装置按 实现方式分
有源校正装置(网络) 无源校正装置(网络)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u r (t)
i 2 (t)
R1
i1(t)
(aTa s
1)(Tb a
s
1)
滞后--超前网络
L'()
20db / dec
20 lg K c
1 1/ T1 2 1/ T2
设相角为零时的角频率
1
()
a)
20db / dec
5
1 T1T2
90
5 校正网络具有相
5
位滞后特性。
90
b)
5 校正网络具有相位
超前特性。
G( j)
Kc
( jT1
G1 (s)
N (s) C(s)
G2 (s)
性能指标
时域:
超调量 σ%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 tr 稳态误差 ess
开环增益 K
常用频域指标:
开环频域 指标
截止频率: 相角裕度:
c
幅值裕度:
h
闭环频域 指标
峰值 : M p
峰值频率: r
带宽: B
复数域指标 是以系统的闭环极点在复平面
上的分布区域来定义的。
解:由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应00 有
G( j)
100
j( j0.1 1)( j0.01 1)
100 A()
1 0.012 1 0.00012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误差分析
e(t)=μ(p)xi(t) εxo(t) x (t) - y(t) (t) =
i
X oi (s)
E (s )
(s)
Y (s)
N (s )
拉氏变换: E(s)=μ(s)Xi(s) -Xo(s)
G1 ( s )
+
G2 (s)
X o (s)
H (s )
ε(s) =Xi(s) - Y(s)
K1
+
K 2 xo (t ) s
解:(1)由于系统是一阶系统,故只要参数K1K2大于零,则 系统就稳定。
1 1 ]0 (2)输入引起的误差: ess1 lim[s K2 s 0 1 K1 S s
(3)干扰引起的误差:
ess 2 lim sE 2 ( s ) lim[ s
以单位反馈为例,输入引起的误差分析:
X i (s)
E (s )
G (s )
X o (s)
X o ( s) G ( s) 1 E (s) (s) [ X i ( s )] G ( s) 1 G (s) G (s) ess lim sE ( s )
s 0
1 lim[ s X i ( s )] s 0 1 G (s)
ess 1 1 Kv
1 K
( 0) ( 1)
( 2) 0 0型系统误差无穷大;1型有限2型及以上 系统,Kv为无穷,而稳态误差为零。
加速度输入下稳态精度
定义: 静态加速度误差
2 K ( r s 1) ( k s 2 2 k k s 1) r 1
令系统中xi(t)=0 。
X i (s)
(s)
Y (s)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ppt课件
23.3
由上面分析可见,降低增益,将使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超调量下降,振荡次数减少,从而使穿越频率ωc降低。这意
味着调整时间增加,系统快速性变差,同时系统的稳态精度也 变差。
6.3.2 串联比例微分校正 比例微分校正也称PD校正,其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80 90 arctan 0.01 35 70.7
比例微分环节起相位超前的作用,可以抵消惯性环节使 相位滞后的不良影响,使系统的稳定性显著改善,从而使穿 越频率ωc提高,改善了系统的快速性,使调整时间减少。 但 比例微分校正容易引入高频干扰。
比例微分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3.3 串联比例积分校正 比例积分校正也称PI校正,其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补偿方法: 串联补偿、反馈补偿和前馈补偿。
4、系统补偿装置的设计方法
▪ 分析法
系统的 分析和经验 一种
选择参数
固有特性
补偿装置
串联补偿和反馈补偿
▪ 综合法
系统的 系统的性能指标 期望开环
固有特性
系统特性
验证 性能指标
确定补偿 装置的结 构和参数
6.1.2 频率响应法串联补偿(校正)
C0
R1 C1
-
R0
+
R0
G1(s) 式中
K
(1s
1)( 1s
2s
1)
K R1 R2
1 R1C1 2 R0C0
L()
1
() / 1
90
90
1 2
6.3 串联校正
串联校正是将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从而 来改变系统的结构,以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如图所示。 其中Gc(s)为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
16
10 3) 预选Gc(s)=τs+1,则 Gk ( s ) = (τs + 1) s ( s + 1)
′ 要求τ使系统满足 γ ′′ 和 ω c′ 的要求。 ′ 选择 ω c′=4.4dB/dec,求τ,则:
" L( wc ) = 20 lg 10 − 20 lg 4.4 − 20 lg 4.4 + 20 lg 4.4τ
1 / 2T 则 Gk ( s ) = s (Ts + 1)
其相频特性为: ϕ (ω ) = −90o − arctan Tω
1 = 63.5o γ (ωc ) = 180 + ϕ (ωc ) = 180 − 90 − arctan T ⋅ 2T
o o o
h=∞
21
∴由 ξ = 0.707 得性能指标为:
2
N R E
串联 校正 控制器 对象
已知被控对象数学模型 G p (s),即根据生产要求而 得到的系统数学模型,称为 固有部分数学模型,在工程 实际中是不能改变的。
C
反馈 校正
根据固有数学模型和性能要求进行分析,若现有闭环情况 下没有满足的性能指标或部分没有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则人 为的在固有数学模型基础上,另加一些环节,使系统全面满足 性能指标要求,这个方法或过程称为校正,也称为系统设计。 所附加的环节被称为控制器,其物理装置称为校正装置。 通常记为Gc(s)
2 2 典型二阶系统可表示为: ωn ωn Φ(s) = 2 Gk ( s) = 2 s ( s + 2ξω n ) s + 2ξω n s + ω n
ξ
19
2 ωn C ( jω ) Φ ( jω ) = = =1 2 2 R ( jω ) ( jω ) + 2ξωn ⋅ jω + ωn 2 ωn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的校正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输出能够准确地跟随参考信号变化而进行的。
它是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优化性能的重要步骤。
本章主要讨论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和常见的校正技术。
一、校正方法1.引导校正:引导校正是通过给系统输入一系列特定的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确定系统的参数。
最常用的引导校正方法是阶跃响应法和频率扫描法。
阶跃响应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察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输出曲线的形状和响应时间,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
频率扫描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频率不断变化的信号,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响应曲线的峰值、带宽等参数,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阻尼比等。
2.通用校正:通用校正是利用已知的校准装置,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整,使系统能够输出符合要求的信号。
通用校正的步骤通常包括系统的全面测试、参数的调整和校准装置的校准。
二、校正技术1.PID控制器的校正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它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校正主要包括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参数选择:比例参数决定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积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稳态误差的响应能力,微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突变干扰的响应能力。
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参数调整:通过参数调整,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参数调整方法有经验法、试错法和优化算法等。
2.校正装置的使用校正装置是进行控制系统校正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校正装置有标准电压源、标准电阻箱、标准电流源等。
标准电压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参考电压,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压测量装置。
标准电阻箱: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阻,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标准电流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流,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校正装置的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G(s)
K0 K p (Ti s 1) Ti s2 (Ts 1)
表明:PI控制器提高系统的型号,可消除控制系统对斜 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改善准确性。
校正前系统闭环特征方程:Ts2+s+K0=0 系统总是稳定的
校正后系统闭环特征方程:TiTs3 Ti s2 K p K0Ti s K p K0 0
调节时间 谐振峰值
ts
3.5
n
Mr
2
1 ,
1 2
0.707
谐振频率 r n 1 2 2 , 0.707
带宽频率 b n 1 2 2 2 4 2 4 4 截止频率 c n 1 4 4 2 2
相角裕度
arctan
低频段:
开环增益充分大, 满足闭环系统的 稳态性能的要求。
中频段:
中频段幅频特性斜 率为 -20dB/dec, 而且有足够的频带 宽度,保证适当的 相角裕度。
高频段:
高频段增益尽 快减小,尽可 能地削弱噪声 的影响。
常用的校正装置设计方法 -均仅适用最小相位系统
1.分析法(试探法)
特点:直观,物理上易于实 现,但要求设计者有一定的 设计经验,设计过程带有试 探性,目前工程上多采用的 方法。
列劳思表:
s3 TiT
K p K0Ti
s2 Ti
K pK0
s1 K p K0 (Ti T )
s0 K p K0
若想使系统稳定,需要Ti>T。如果 Ti 太小,可能造成系 统的不稳定。
5.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
R( s )
E(s)
C(s)
K
p (1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六章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离散系统稳定性定义
如果一个离散系统在没有任何输入的情况下,其状态随时间推移 而逐渐趋近于零,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
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极点必须全部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
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
系统的极点必须全部为实数且小于零。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劳斯稳定判据
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和输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得到系 统的输出信号和误差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进而求得稳态误差。
04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分析
离散系统的动态响应
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
01
描述离散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离散系统的稳态响应
02
研究离散系统在输入信号长时间作用下的输出信号的稳定状态。
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
状态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或状态变量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进行调节。在离散系统中,状态反馈的设计需要考虑系 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以及状态反馈矩阵的设计。
离散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
状态观测器是一种用于估计系统状态变量的装置。通过设计状态观测器,可以估计系统的状态变量,并 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在离散系统中,状态观测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观测器方程,以及 观测器增益矩阵的设计。
离散系统PID控制器的优缺点
PID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存在超调和调节时间长等缺点。针对不 同的离散系统,需要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和优化。
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概述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引入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可以改善系统的性能和稳定 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R(s) + -
校正装置 Gc (s)
原有部分 Go(s)
C(s)
R(s)
+ -
+ -
原有部分 Go(s) 校正装置 Gc (s)
C(s)
(a) 串联校正
(b ) 反馈校正
R(s) + -
校正装置 Gc1(s)
+ -
原有部分 Go(s) 校正装置 Gc2(s)
C(s) R(s)
校正装置 Gc (s) + - + + 原有部分 Go(s) C(s)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
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分析一个控制系统, 分析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并且通过求解系统暂态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我们可以评价此系统性能的好坏。
这一章,我们着重介绍如何设计校正装臵使原不满足性 能指标要求的系统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R(s) + - E(s) Kp(1 +Tds)
1 Js 2
C(s)
图 6-3 比例-微分控制系统
解 无PD控制器时,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Js2+1=0
显然, 系统的阻尼比等于零, 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即 实际上的不稳定状态。 接入PD控制器后, 系统的特征方程
为
Js2+KpTds+Kp=0
系统由原来的Ⅰ型系统提高到了Ⅱ型系统。若系统的输入 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 则无PI控制器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1/K;
接入PI控制器后, 稳态误差为零。表明Ⅰ型系统采用PI控制器
后, 可以消除系统对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 控制精度大为 改善。 采用PI控制器后,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二、带宽的确定
Mr
( j 0) 0.707Φ( j 0)
( j )
b的选择要兼顾跟 踪输入信号的能力 和抗干扰的能力。 若输入信号的带宽 为 0~ M,扰动信 号带宽为 1~ 2, 则b=(5~10) M, 且使 1~ 2 置于b 之外。
0
r b
输入信号
R( jw)
结束
6-2 PID控制器及其控制规律
• 注明:讲课顺序调整,本节内容在教材 P246~ P248和P254~P257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 是串联校正 中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是实 际工业控制过程中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一种控 制规律。 PID :对偏差信号e(t)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 算变换后形成的一种控制规律。
系统的闭环零点改变 系统的闭环极点未改变 增加系统抑制干扰的能力 稳定性未受影响
u0
+
ug
+
△u 电压
+
u1 功率
+
+ ua
R
n
SM 负 载
放大
放大
电压 放大
i
+
un
TG
图1-8 电动机速度复合控制系统
说明:
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都属于主反馈回路之内的校
正。 前馈补偿和扰动补偿则属于主反馈回路之外的校 正。 对系统校正可采取以上几种方式中任何一种,也 可采用某几种方式的组合。
给定 元件
比较 元件
-
串联 校正元件
-
放大 元件
执行 元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补偿与综合
目录
控制系统补偿器 控制系统综合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 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
01
控制系统补偿器
补偿器是一种用于改善控制系统性能的装置,它能够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来调整系统的增益、相位和频率特性。
补偿器的定义
补偿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通过调整补偿器的参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抑制扰动、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等。
系统调试与优化
0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回到平衡状态的能力。
控制系统稳定性定义
只有稳定的系统才能实现预定的控制任务,不稳定的系统会导致系统性能恶化甚至失控。
稳定性重要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计算劳斯表第一列的符号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劳斯判据
通过计算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和虚部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赫尔维茨判据
通过计算频率响应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奈奎斯特判据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
通过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增加阻尼比
通过增加阻尼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结构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03
02
01
04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
稳定性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的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速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结词:神经网络控制器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控制算法,适用于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感谢观看
THANKS
补偿器的作用
补偿器的定义与作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23
一般情况下,校正时给定的性能指标为单边限定值, 即 M p M p校
t s t s校
则校正后主导极点可选
位臵位于图6-5(b)中
阴影区域即可。 (课本P144)
回章首
回节首
24
在校正设计时,按照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了主导 极点si的位臵后,先要确定系统的原根轨迹是否过阴影 区域。
Go(s)
GH(s)
C(s)
(b)并联校正
图6-1 两种基本的校正结构
图中:Go(s) 表示受控对象,也称为固有特性, Gc(s)与GH(s) 就是校正装臵的校正特性。
回章首
回节首
8
R(s) + _
E(s)
Gc(s)
Go(s)
C(s)
(a)串联校正 图6-1 两种基本的校正结构
图6-l(a) 的固有特性Go(s)与校正特性Gc(s)以串联关系 来构成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所以,增加开环零点使根轨迹 在s平面上向左移,改善了系统的稳 定性,结果是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好 ,系统的平稳性得到满足。
(d)增加零点s=-1 图6-3 增加开环零点 对原根轨迹的影响
回章首
回节首
18
3.增加偶极子对系统的影响
实轴上一对距离很近的开环零点和极点,附近又没有 其他零极点,把它们称为偶极子。 增加偶极子可以做到:
(1) 稳态误差: ess lim e(t )
t
(2) 系统的无差度v :v是系统前向通路中积分环节的个数 (3) 静态误差系数:Kp 、 Kv 、Ka 对于有差系统,其误差与静态误差系数成反比。因此 由它们分别可以确定有差系统的误差大小。 (4) 动态误差系数:Cp 、 Cv 、Ca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Lc ()
90°
60°
c ()
30°
m
0°
1
m
2
如采用运算放大器进展补偿,那么无源超
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如下
Gc(s)TTss11
假设采用如图6-08所示的有源超前校正
网络,那么其传递函数为
Gc(s)U Uo i((ss))-KcT s s1 1
KcR2R 1R3
RR 22RR 33R4C
T R 4 C T
通常,被控对象是的,而执行器和检测 反响那么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控制要求以 及经济性、可靠性等选定的,这些设备可与 被控对象组合成控制系统的固有局部。
一般情况下,控制系统固有局部的性能 指标是很差的,必须引入附加装置对固有局 部进展改造,才能使控制系统全面满足静态 和动态性能要求。
这些为保证控制系统到达预期的性能指标 要求而有目的引入的附加装置称为控制系统 的校正装置,如图6-05所示。
第二节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R(s)
E(s)
B(s)
G1(s)
C(s) G2(s)
H(s)
如果按增益来分,校正装置可分为无源校 正装置和有源校正装置两类,无源校正装置 的放大系数均小于 1 ,而有源校正装置的放 大系数可任意设置。
如果按相角频率特性来分,校正装置可分 为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和滞后—超 前校正装置三种。
G c(j)j jT T 11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波德图即对数频率特 性如图6-08所示。
00
-10 -20log 0dB/dec
-20
0dB/dec
20dB/dec -10log
Lc ()
90°
60°
c ()
自动控制原理_第6章共121页文档
2019/11/30
比例—积分调节器主要用于在基本保证闭环系统 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2019/11/30
EXIT
第6章第23页
2019/11/30
EXIT
第6章第24页
6.2.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1.时域方程: m (t)K pe(t)K T ip 0 te(t)d tK pdd de(tt)
具有微分控制作用的控制器称为微分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
Gc(s)=ds
输入偏差与输出控制信号的关系为
m(t)
d
d dt
e(t)
微分规律作用下输出信号与输入偏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因此,微分 调节器能够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去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从频率法的角度 分析可知,由于微分环节具有高通滤波作用,微分调节器只在偏差的变化 过程中才起作用,当偏差恒定或变化缓慢时将失去作用,调节器无输出。 所以单一的微分调节器绝对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基本控制规律组合。 微分校正常常是用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对稳态精度不起作用。同时, 微分调节器有放大输入端高频干扰信号的缺点。
G2(s) C(s)
(a)
2019/11/30
(b)
EXIT
第6章第12页
6.1.3 频率法校正 (重点)
为图解法,在伯德图上校正居多 增加新环节以改变频率特性曲线形状,使之具有合适的低、 中、高频段,以获得满意的动、静态性能。 ① 分析法:选择一种校正装置,再分析是否满足要求→再 选择→再分析。 ② 期望法(串联校正): 确定期望频率特性-已有频率特性=校正装置频率特性 只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但有时难以物理实现。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即系统为ζ=0(等幅振荡)的二阶系统,不稳定(临界稳定)。
1 2
Kp J
可见,由于PD控制的引入,系统的阻尼比ζ↑ →相对稳定性↑ 同时,ζ的调整可通过 K p和 的调整实现。 注意:单纯的D控制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与被控对象串联单独使用。 通常是构成PD或PID用于实际系统。
作用:串入
积分环节
提高系统“型别”——改善稳态精度 降低稳定性
一阶微分环节 ——可提高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常用PI控制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例6-3 系统如图,试分析PI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1)不加PI:
G s K0 s(Ts 1)
R(s) E(s) _
1 K p1 Ts i
6-1 引言
6-1-1 系统设计中的校正问题 1 系统设计 被控参数选择 控制参数选择 测量装置选择 执行机构确定 控制装置选择 控制系统结构确定 2 校正问题 ——校正方式及控制装置 即系统结构的调整及控制规律的选择 3 校正的依据 系统不可变部分特性及参数 系统的性能指标
2
N(s) 控制器 M(s)
最大超前角频率 m
最大超前角 m arcsin
Lc m 10lga
a 1 a 1
m
00
1 aT
1 T
ω
1 1 (4)校正原理:对 aT ~ T
ωm
ω
ωm处于
间的输入有明显的超前作用(微分作用)
1 1 ~ aT T 的几何中心
显然: a m 但这种增大不是线性的 Lc 0 c 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串联校正时, c 0 对提高 有利 在选取参数时,应使:m '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引言
6.1 系统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的校正及其特征
6.3 串联校正
6.4 反馈校正
2020/9/13
2020/9/13
hh
7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第四步是分析系统性能
怎样提高系统的性能?
调节系统的参数 引入控制器
时域
复域
可在允许范
围内调整K, K增大ess减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Introduction(引言)
1.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什么样的系统性能 良好的系统?
稳定 对给定输入具有满意的响应
对参数的改变不敏感
系统的性能指标
综合的手段:
调整开环增益或引入合适的附加装置(校正装置、 控制器)。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6.1 系统设计和校正
一、定义:
给系统附加一些具有某些典型环节的电网络, 模拟运算部件及测量元件等,靠他们的配置有效的 改进系统性能,称为系统校正。 二、类型: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2、串联综合校正—超前、滞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滞后—超前、希望特性法 3、并联综合校正
难点
校正方法与步骤
hh
2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主要内容
1、校正的概念及类型 2、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3、串联综合校正—超前、滞后、滞后—超
前、希望特性法 4、并联综合校正 5、复合控制校正
小,但稳定 性降低,若 仍不满足要 求,则只能
改变系引制统入算的引法结入或构控附
加装置-校正
装置。
频域
2020/9/13
hh
8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3. 系统设计的目的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第二步:当把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合起来
以后,除了K可作适当调整外,其它都有
自身的静、动态特性——称为不可变部分;
第三步:确定控制方式——开环、闭环、 复合控制等;
对给定输入呈现最小 的稳态误差
具有抗干扰能力
2020/9/13
hh
5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2、系统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实际生产的要求选择受控对象, 如温控系统选温箱,调速系统选电机等等;然后 确定控制器,完成测量,放大,比较,执行等任 务。但实际生产会对系统各方面的性能提出要求: 时域— %,ts , Kv , K p , Ka等,频域— M0, Mr , b , c , , Kg 等。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当系统所有的性能不能同时达到最优时, 通过调节系统的参数、引入控制器或改变控 制策略以改变控制系统的结构,从而获得尽 可能满意的性能.
2020/9/13
hh
9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什么是“系统综合”?
综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和受控系统的固有特性,
设计出能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控制系统。
已知——被控对象,性能指标, 确定——控制器的参数和结构。
“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是“分析”的逆问题。
综合的目的:
使原有系统的缺陷得到校正,达到用户的各项指标要求。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可调参数: K0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K0 50 K0 5
K0 1
K0≥500时已发散 即暂使态减指小标K0 也无法满足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什么是“系统综合”?
R(s)
C(s)
-
受控对象 性能指标 原系统并不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怎么办?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hapter 6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U
系统阶跃响应性能的仿真
G(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