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4、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类

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不长;质量体积适中;

6、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①纬度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⑤安全因素

7、哈雷彗星回归周期76年

8、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核聚变。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

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⑴影响气候,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⑵耀斑放出电磁波,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12、地球自转

①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晨昏线判断:沿着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左右手定则判断。通常应用于河流泥沙沉积,沙洲形成,淘金,炮弹发射弹道路线,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③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时

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0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号=经度÷15°余数>7.5°+1 余数<7.5°舍去

区时=中央经线地方时中央经线=时区号×15°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步骤:①定时区,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

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0点所在经线

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减一

3日界线与日期变更

国际日期变更线:

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加一

14、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太阳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读图要求:(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找出黄道面与赤道面;

(3)识记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50

15、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夏半年(3.31---9.23) 1.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冬半年(9.23---3.21) 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等分

光照图的判读

(3)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b)

四季的更替: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为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南北温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16、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

①岩石圈的范围(a)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

17、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由下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天气现象的发源地。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是航空飞行的有利场所。其中,臭氧层吸收紫外线。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第二章

1、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夏天阴天凉爽——反射作用天空呈现蔚蓝色——散射作用红绿灯——散射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寒潮来袭,大棚内点燃柴草——增强大气逆辐射昼晴夜晴昼夜温差大昼阴夜阴昼夜温差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