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褐色种皮衍生系农艺性状变化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研究
试验使用 了大约 1 3 个 栽培大豆 。具体内容见
表3 、表 4 、表 5 、表 6 、表 7 。
由表 3和 表 4 可 以看 出 ,黑 河 2 7的生 育 期 变 幅在 1 1 4 — 1 2 2 d 。俄 罗斯 大豆 噶尔 毛尼 亚 的生 育期 变幅在 8 6 ~ 1 0 1 d 。 由表 4 、表 5 和 表 6可 以看 出黑 河4 2的生 育期 变 幅在 l 1 4 ~ l 1 8 d 。
( 中国农业科 学院作物科 学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研 究 了 1 8 个野 生 大豆和 1 3 个栽 培 大豆 ,来 自于黄 淮 海地 区、黑河 周边 地 区及 引 自俄 罗斯
远 东地区及海参威 ,在北京种植 并对其农 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 明,栽培大豆中蛋白质含量
供 ;合 丰 2 5 、合 丰 4 5 、合 丰 5 2由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合 江所 提 供 。
1 . 2 试 验 方 法
行长5 m,行 距 5 0 c m,3 - 4 个 重 复 ,5 月 初
试 验 使 用 了大 约 1 8 个 俄 罗斯 野 生 大 豆 。具 体
1 - 3 取 样 与 分析
收获时 每个 品种取 1 0株 进 行 考 种 ,测 量 株
高 ,荚 数 ,植株 重量 ,蛋 白质含量 ,脂 肪含量 , 计算生育期 ,以 3 次重复 的平均值作为数据输入
表 格 中。 2 结果 与 分 析
2 . 1 野 生 大豆 的农 艺性 状和 品 质 性状
数变幅为 3 1 . 4 ~ 7 3 . 7 个 ;单株种子数 :野生大豆种
子数变 幅为 4 2 . 9 ~ 1 2 3 . 9 粒 ;百 粒 重 :野 生 大 豆 百 粒重变 幅为 2 . 2 4 . 2 g ;蛋 白质 含 量 :野 生 大 豆 蛋 白质 含量 变 幅 为 3 2 . 5 %~ 4 8 . 6 1 % ;脂 肪 含 量 :野生 大豆脂 肪含量变 幅为 5 . 9 3 % 1 8 . 7 % ;生和 表 2可 以看 出 在 北 京 种 植 野 生 大 豆 所 得 农 艺 性 状 数 据 如 下 ,单 株 株 高 :野 生 大 豆 株
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20)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马海涛李明卫窦士树张素平王玲燕朱红彩黄金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新乡地区种植的夏播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对河南省16个夏大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华豆48、兴农豆18、科林豆9号、荷育豆12号、华豆45、菊城豆6号、许豆12、科豆41、聚丰6号等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高5%以上。
其中,华豆48生育期109d,植株高度和有效分枝适中,单株粒数较高,粒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小区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5.98%,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0-0078-02大豆是重要的集粮用、饲用、油用、菜用、工业加工于一体的优质农作物,目前河南地区的种植面积为57.33万hm2,居全国第4位,在黄淮海甚至我国大豆生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在品种审定过程中,比较试验的目的是鉴定供试大豆新品种(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推荐进入区域试验。
为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为新品种审定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6个,分别为科林豆9号、科豆41、圣地8号、中黄330、菊城豆6号、花豆45、聚丰6号、中黄668、天豆1号、华豆48、荷育豆12号、兴农豆18、恒豆18、益农203、许豆12,对照品种郑196。
供试品种的育种单位见表1。
表1参试品种及其来源1 2 3 4 5 6 7 8 9 10郑196(CK)科林豆9号科豆41圣地8号中黄330菊城豆6号华豆45聚丰6号中黄668天豆1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院济宁市圣地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菊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聚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编号品种名称品种选育单位111213141516华豆48菏育豆12号兴农豆18恒豆18益农203许豆12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河南万兴种业有限公司嘉祥县恒裕种业有限公司益农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续表1参试品种及其来源编号品种名称品种选育单位1.2试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辉县新乡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
大豆种子颜色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1, 47(12): 2299 2313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 E-mail: zwxb301@本研究由“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6YFD01100201)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for Crop Breeding (2016YFD01100201).*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 邱丽娟, E-mail: qiulijuan@; 王跃强, E-mail: 825164942@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qhm2001-2005@Received (收稿日期): 2021-01-24; Accepted (接受日期): 2021-05-17; Published online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5-26. URL: https:///kcms/detail/11.1809.S.20210525.1345.004.htmlDOI: 10.3724/SP.J.1006.2021.14022大豆种子颜色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邱红梅1 陈 亮1 侯云龙1 王新风1 陈 健1 马晓萍1 崔正果1 张 玲1 胡金海1 王跃强1,* 邱丽娟2,*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33;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摘 要: 大豆种子颜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和进化性状, 在驯化过程中种皮从黑色逐渐演变成黄、绿、褐及双色, 子叶从绿色进化出黄色。
深色种子中含有较多的天然色素——花色素, 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
第4 期 8月
大 豆 科 学 SOYBEAN SCIENCE
Vol. 30 Aug.
No. 4 2011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成雪峰
( 菏泽学院 资源与环境系过审定的 212 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进行了分析 。 结果表明: 2000 年以后育成品
Glycine max ( L. ) Merr]产量 黄淮海地区大豆[ 高且品质优良, 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是其鲜明特色, 在市场上 倍受青睐。 多 年 来, 该区大豆经历了 5 次品种更 替, 先后选育出了 200 多个夏大豆品种, 为推动该 区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豆 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品种改良, 而农艺性状的 品质等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因此分析 优劣与产量、 大豆产量、 品质和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对大豆高产 优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大 [12 ] 张礼凤等 对 50 多 豆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方面, 年来山东省育成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进以 及黄淮海大豆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其变化规律进行
了研究; 王文斌等 对辽宁省大豆品种研究表明 20 世纪 90 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产量分别比 70 年代和 80 年代 育 成 的 品 种 提 高 6. 9% 和 4. 3% ; 郑 洪 兵 等 和金剑等 研究表明由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 增加东北大豆平均每年增产 1. 12% 1. 27% ; 李卫 [6 ] 东等 通过对河南省 1981 年至 1996 年育成的 26 份大豆品种的比较, 发现新品种产量较老品种提高 29. 9% 32. 0% 。一些研究表明由于遗传改良大豆 [710 ] ; 由于单株荚数和生物 每年增产 0. 5% 0. 1% 产量提高、 抗倒伏能力增强、 收获指数增加、 叶面积 根系增重和表面积增加、 和叶片功能持续期增加、 [1116 ] 株型改良等 原因, 随着育种年代的推进, 新育 [4 , 1719 ] ; 但有关黄淮海地 成大豆品种产量大幅增加
大豆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野生片段分析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7): 1155−1163/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4, 2011CB10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442, 3090090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3060),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和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 赵团结, E-mail: tjzhao@; 盖钧镒, E-mail: sri@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soybeanwang@Received(收稿日期): 2012-08-21;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3-03-11;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3-04-23.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30423.1336.015.htmlDOI: 10.3724/SP.J.1006.2013.01155大豆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野生片段分析王吴彬 何庆元 杨红燕 向仕华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综合)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摘 要: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 与进化密切相关。
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 通过不同表型CSSL 组间比对, 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3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QTL 分析用的农艺性状是两年三点的均值。大部 分性状的调查标准参照《中国大豆品种志》来进行, 并参考了相关研究文献。
(Soybean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erbin 150030)
Abstract: 【Objective】Soybean is a major crop, whose most agronomic traits are quantitative. Locating thes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 soybean genes has strong application values. 【Method】A F2:10 RIL population containing 154 lines derived from cross between Charleston as female and Dongnong 594 as male parent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A genetic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with 164 SSR primers screened in two parents and amplified in the 154 line population. 12 agronomic traits showing polymorphic in par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QTLs were analyzed. QTLs of all the traits were analyzed with software 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 【Result】The agronomic trait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quality traits: protein content, oil content, content of protein and oil; yield traits: pods per plant, seed weight per plant, 100 seeds weight;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plant height, days to maturity, branches, nod number in main stem, average leaf length, average leaf width.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68 QTLs were found in 12 agronomic traits. Number of QTLs per trait varied from 3 in average leaf width to 11 in 100 seeds weight and plant h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5.8. Good accordance was displayed in many QTLs between our results and those obtained by related studies. These QTLs ma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soybean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breeding selection.【Conclusion】In this study, 68 major QTLs of 12 important soybean agronomic traits were located.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关键词 : 豆; 艺性状 ; 大 农 遗传 变异 ; 关 性 分 析 ; 成 分 分 析 相 主
中 图 分 类 号 :5 5 1 ¥ 6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2 6 ( 0 8 0 — 0 90 1 0-7r e a i n a d Pr n i a m p n n n tc Va i to Co r l to n i c p lCo o e t
A ayi o j rAg o o cT ato o b a n lss n Ma r n mi r i fS y e n o
析 。 结 果 表 明 : 效 分枝 、 伏 级 和 单 株 荚 数 的 变异 系数 较 大 , 别 为 6 . 3 、4 4 和 2 . 9 , 育期 的 变 有 倒 分 O 9 3 . O 7 8 生
异 系数 最 小 为 4 1 % ; 相 关性 上 , 区 产 量 与 单 株 粒 重 呈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高 、 株 荚 数 、 .7 在 小 株 单 单株 粒 数 和 每 荚 粒
S IH u 。 U a-a H i X H it o
( . h m a i n A d n s r t n S a i n o e d, h m a i n 4 3 0 2 h m a i n Ag iu t a 1 Z u d a mi it a i t to f S e Z u d a 6 0 0; .Z u d a rc lr l o
t e e wa i nfc n l o i v o r l t n b t e il e l t n e d weg tp rp a t a d t e e wa lo a h r sa sg iia ty p st ec r e a i e we n ye d p r po d s e i h e ln , n h r s as i o a
不同大豆品种生理性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不同大豆品种生理性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 英文摘要(关键词)┉┉┉┉┉┉┉┉┉┉┉┉┉┉┉┉┉┉┉┉┉┉┉┉┉┉┉┉2 前言┉┉┉┉┉┉┉┉┉┉┉┉┉┉┉┉┉┉┉┉┉┉┉┉┉┉┉┉┉┉┉┉┉┉3 1材料与方法┉┉┉┉┉┉┉┉┉┉┉┉┉┉┉┉┉┉┉┉┉┉┉┉┉┉┉┉8 1.1供试的大豆品种┉┉┉┉┉┉┉┉┉┉┉┉┉┉┉┉┉┉┉┉┉┉┉┉┉┉┉┉8 1.2田间实验研究内容与方法┉┉┉┉┉┉┉┉┉┉┉┉┉┉┉┉┉┉┉┉┉┉┉┉8 1.2.1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的研究┉┉┉┉┉┉┉┉┉┉┉┉┉┉┉┉┉┉┉┉┉8 1.2.2叶绿素、光合速率等指标的测定┉┉┉┉┉┉┉┉┉┉┉┉┉┉┉┉┉┉┉┉9 1.2.3伤流液中氨基酸和硝态氮含量的测定┉┉┉┉┉┉┉┉┉┉┉┉┉┉┉┉┉┉9 1.2.4小区测产┉┉┉┉┉┉┉┉┉┉┉┉┉┉┉┉┉┉┉┉┉┉┉┉┉┉┉┉┉┉9 1.2.5数据处理和分析┉┉┉┉┉┉┉┉┉┉┉┉┉┉┉┉┉┉┉┉┉┉┉┉┉┉┉9 2结果和分析┉┉┉┉┉┉┉┉┉┉┉┉┉┉┉┉┉┉┉┉┉┉┉┉┉┉10 2.1不同品种产量方差分析┉┉┉┉┉┉┉┉┉┉┉┉┉┉┉┉┉┉┉10 2.2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10 2.3生物产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12 2.4叶绿素、光合速率等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13 2.4.1叶绿素含量(SPAD)与产量的相关性┉┉┉┉┉┉┉┉┉┉┉┉┉┉┉┉┉┉13 2.4.2光合速率及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14 2.5伤流量及伤流液中氨基酸、硝态氮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15 2.5.1伤流液中氨基酸和硝态氮的含量┉┉┉┉┉┉┉┉┉┉┉┉┉┉┉┉┉┉┉┉15 2.5.2伤流量、氨基酸和硝态氮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16 2.6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7 3结论与讨论┉┉┉┉┉┉┉┉┉┉┉┉┉┉┉┉┉┉┉┉┉┉┉┉┉┉18 3.1结论┉┉┉┉┉┉┉┉┉┉┉┉┉┉┉┉┉┉┉┉┉┉┉┉┉┉┉18 3.2讨论┉┉┉┉┉┉┉┉┉┉┉┉┉┉┉┉┉┉┉┉┉┉┉┉┉┉┉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1摘要为了考察各项生理性状在不同时期对产量的影响,以8个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生理性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作者:何志华夏燕李清超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11期摘要:为研究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其主次关系,以安豆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法对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产量与百粒质量、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灰色关联分析中,百粒质量、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排在前4位,所有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百粒质量(0.754 8)>单株有效荚数(0.744 9)>单株粒质量(0.737 5)>单株粒数(0.709 3)>主茎节数(0.661 1)>有效分枝数(0.658 7)>株高(0.655 8)>底荚高度(0.593 5)。
研究结果明确了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产量;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高产育种性状;主次关系;关联系数中图分类号:S565.10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099-04本研究以安豆7号在14个处理水平下的9个农艺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法,对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所有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其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的工业用途而受到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青睐。
大豆产量历来是大豆育种及相关研究的核心,大豆产量与其他性状间相互关系历来是育种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育种方向已由原来的产量单目标育种转变为注重产量、品质与抗性的多目标育种[1]。
前人对大豆的研究多集中在蛋白质[2],异黄酮[3-4]、生育期[5-6]等方面,关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7]。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22 ( 3 ):665-673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DOI: 10.13430/ki.jpgr.20200924002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赵朝森,王瑞珍,赵现伟(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昌330200 >摘要:对239份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23个质量性状和15个农艺及品质数量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并筛选出特异种质,为我国南方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结果表明,该批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3个质量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6720,荚色多样性指数最大,茎形状和荚形多样性指数为0; 15个农艺及品 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4.85%~83.73%、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406~0.8526,主茎节数多样性指数最大,荚宽多样性指 数最小,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含量、荚长、生育日数、粗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均小于10%;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粗蛋白 质含量集中分布在40.01%~45.00%之间,而粗脂肪含量集中分布在18.01%~20.00%之间;粗蛋白质含量仅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日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荚长、荚宽的改良,有利于粗脂肪含量的提高;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419%,第1主成分为产量构成因子,第2主成分为粒荚因子,第3主成分为株高因子,第4主成分为品质因子,第5 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筛出14份高粗蛋白质含量、6份高粗脂肪含量和2份特大粒特异种质关键词: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gronomic and Quality Traits of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AbroadZ H A O Chao-sen,W A N G Rui-zhen,Z H A O Xian-wei(Institute o f Crop Sciences, Jiangxi Academy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Abstract:I n t h i s study,23 qualitative t r a i t s and 15 agronomic and quality quantitative t r a i t s of239 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introduced from abroad were evaluated.Elite germplasms were scree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ybean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breeding i n southern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ose soybean germplasms represented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The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of23 qualitative t r a i t s ranged from 0 to 0.6720. The mature pod color diversity index was the highest,and the stem shape and pod shape diversity indexes were 0.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15 agronomic and quality t r a i t s ranged from 4.85% t o 83.73%, and the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ranged from0.6406 t o0.8526. The number of nodes on main stem diversity index was the highest,and the pod width diversity index was the lowest.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bottom pod height was the highest,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crude f a t content,pod length,growth duration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were<10%.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was concentrated i n the range of40.01% t o 45.00%, while the crude f a t content was concentrated i n the range of 18.01% t o 20.00%.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was on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ottom pod height,and the improvement of growth duration, stem diameter,seed number per plant,seed weight per plant, 100-seed weight,pod length and pod width was beneficial t o the increase of crude f a t content.The top 5 principal components,from top downwards,were the yield component factor,the seed and pod factor,the plant height factor,the quality factor,and the growth period收稿日期:2020-09-24 修回日期:2020-10-19 网络出版日期:2020-丨2-04URL: /10.13430/ki.j pgr.20200924002第一作片研究方向为大豆遗传育种与资源研究,E-mail:******************通信作者:王瑞珍,研究方向为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E-mai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201 );国家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04-CES27 )Foundation projects: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2016YFD0100201 ) ,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 of Soybean (CARS-04-CES27 )factor, their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eached 84.419%. From those 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14 with high crude protein content, 6 with high crude fat content, and 2 with very large seed were screened.Key words:soybeans from abroad;germplasm resources;agronomic traits;quality traits;genetic diversity 66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2卷大豆原产我国,籽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我 国重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在我国的经济生活 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油大豆新品种兆丰豆2号
高油大豆新品种兆丰豆2号段国占(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昌461107)摘要:兆丰豆2号是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0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
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兆丰豆2号;栽培技术兆丰豆2号是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豆19为母本、豫豆10号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油大豆新品种。
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90005;2020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引种备案号为皖引豆2020004。
通过审定后在河南省各地推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籽粒大商品性好,最高产量达到250kg/667m2。
1 品种特征特性1.1 农艺性状 生育期106.7~115.1d,有限结荚习性;叶卵圆形,花紫色,灰毛,荚皮褐色;株高101.7~ 117.5cm,主茎节数19.7节,底荚高度20.1~25.1cm,百粒重19.5~23.6g,圆粒,种皮浅黄色,有光泽,种脐浅褐色。
1.2 抗病性 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2017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抗,对SC7表现中感;2018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感,对SC7表现中抗。
1.3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2017年蛋白质(干基)含量38.40%,粗脂肪(干基)含量21.80%;2018年蛋白质(干基)含量40.9%,粗脂肪(干基)含量22.5%。
2 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河南省大豆普通组B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212.3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2.2%,增产点率90.0%;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为168.9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2.3%,增产点率85.7%。
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185.1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7.3%,增产点率83.3%。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8, 34(6): 1042−1050/zwxb/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62)作者简介: 郑洪兵(1980–), 吉林白城人, 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
E-mail: zhenghongbingsu@*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徐克章,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植物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
Tel: 0431-********; E-mail: kzx0708@Received(收稿日期): 2007-10-08;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7-12-21.DOI: 10.3724/SP.J.1006.2008.01042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郑洪兵1,2 徐克章1,* 赵洪祥2 李大勇1 杨光宇2 刘武仁2 陆静梅3(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中心, 吉林长春 130124; 3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摘 要: 以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 产量从1923年的1 197.80 kg hm −2到2005年的2 305.54 kg hm −2, 82年来增加了 1 107.73 kg hm −2, 平均每年增加14.60 kg hm −2。
随着产量的提高, 株高降低, 主茎直径增加, 节数增多, 节间缩短, 分枝减少。
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 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复叶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 <0.05), 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于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 产量与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 表明大豆产量的遗传改良过程中, 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 库容量增加, 源器官叶片的同化能力增强。
大豆种质生态性状分布特征
计算机与农业1999年增刊55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生态性状的地理分布特征*曹永生白建军张福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提要:本文分析和揭示了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生育期、籽粒大小、株高、种皮色、结荚习性、花色和茸毛色等生态性状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地理分布;脂肪;蛋白质;生育期;株高;种皮色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它含有20%左右的脂肪,产量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首,又含40%左右的蛋白质,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大豆既是油料、副食和粮食,又是重要的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此外大豆还有用地养地作用。
因此大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豆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栽培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
世界各国的大豆,都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引去的。
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收集到的有22637份,其分布如图1所示.除天津和青海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大豆种质资源分布,主要集中于以下六地区:即贵州—重庆山区、山西—河北区、东北区、湖北—陕南区、江苏—浙北区、山东—皖北区,这些区分别占我国大豆种质资源总数的21%、15.6%、13.0%、12.0%、11.0%和8.0%,合计为80.6%。
此外,福建、甘肃、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内蒙古、宁夏和云南等省区也有分布,新疆和西藏只有零星分布。
大豆生态性状包括它的化学品质、生育期、籽粒大小、株高、结荚习性、生长习性、花色和茸毛色等。
大豆品种资源生态性状都有其地理分布规律性,下面逐项进行分析。
1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地理分布规律大豆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图2、图3所示,高纬度大豆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低;低纬度大豆含油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河南省大豆审定品种系谱来源及性状分析
河南省大豆审定品种系谱来源及性状分析王树峰;卢为国;李卫东【摘要】为明确河南省大豆审定品种亲缘关系,借鉴有益于育种效果的经验与技术,分析了河南省1985—2012年审定的74个大豆品种的系谱来源、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特点。
结果表明,河南省审定的大豆品种可明确113个原始亲本,产量与原始亲本数量成显著正相关。
河南省大豆审定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中,生育期稳定在106 d左右,株高因品种而异,变化较大;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总体呈增加趋势,百粒质量则相对变化较小。
113份原始亲本中,来自河南省及周边省份的原始亲本占总数的50%以上,各审定品种之间血缘关系过于密切。
河南省大豆品种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应该是:单株荚数48.6个左右,百粒质量17.55~21.80 g。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soybean varieties regi-stered in Henan province,we analyzed the pedigrees,the major agronomic traits,and the economic traits of 74 soybean varieties regi-stered in Henan province from 1985 to 2012,with reference to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ies beneficial to bree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varieties originated from 113 parents,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original parents was significant. In the major agronomic traits, the growth stage was about 106 days with relatively small variation,while the final height varied largely among these varieties. Amo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inal yield,the pod number per plant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while the variation of 100-grain weight was relatively small. More than 50% of the 113 original parents came from Henan province and its neighbor provinces,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among the regi-stered varieties was too close. The rational criteria of yield components of soybean varieties in Henan pro-vince should be as follows:the pod number per plant was about 48. 6,with 100-grain weight ranging from 17. 55 g to 21. 80 g.【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大豆;系谱;亲本来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河南省【作者】王树峰;卢为国;李卫东【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大豆改良品种的亲本来源是品种性状的内在原因和决定因素。
大豆的品质性状形成及影响
介绍并分析总结大豆品质性状、测定方法、品质性状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栽培方法。
关键词:大豆;品质性状;影响因素:栽培方法1.大豆的品质性状形成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豆是植物蛋白质以及食物油料的主要来源。
大豆外观主要品质包括大豆皮色、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气味以及色泽等。
大豆理化性质主要有蛋白质与脂肪等。
2.大豆品质性状具体指标、测定方法及分级标准2.1.外观品质大豆外观品质包括颜色、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气味以及色泽。
2.1.1.大豆表皮颜色依据大豆的表皮颜色可分为:黄大豆:表皮颜色是黄色、淡黄色,脐的颜色是黄褐、淡褐或深褐色的籽粒不低于95% 的大豆。
青大豆:表皮颜色是绿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
根据子叶的颜色可将其分为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黄仁大豆。
黑大豆:表皮颜色是黑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
根据子叶的颜色可将其分为黑皮青仁大豆和黑皮黄仁大豆。
其他大豆:表皮颜色是褐色、棕色、赤色等只有一种颜色的大豆或表皮有两种颜色的大豆(表皮为两种颜色,棕色或黑色是其中颜色之一,占表皮面积J以上)等。
混合大豆:不属于以上列出的大豆的规定。
2.1.2.质量要求完整粒:大豆颗粒是完整无缺的。
未熟粒:大豆颗粒干瘪且干瘪面积占整个大豆面积的1/2或大于1/2,或者大豆表皮颜色青色面积占1/2或大于1/2,除了青色大豆。
损伤粒:大豆因机械损伤、发霉、受冻等原因而与正常颗粒不一样的颗粒。
热损伤粒:大豆由于高温受热而造成损伤的颗粒。
破碎粒:大豆因其它原因破碎且破碎面积占总体积的1/4或大于1/4的颗粒。
杂质:通过筛选后,不是大豆的其它物质,比如泥沙或者其它种子等。
色泽、气味:大豆本身原有的正常色泽和气味。
完整粒率:试样中大豆完整粒的百分比。
损伤粒率:试样中大豆损伤粒的百分比。
热损伤粒:试样中大豆热损伤粒的百分比。
高油大豆:大豆粗脂肪量为20%或者超过20%,这样的大豆为高油大豆。
高蛋白质大豆:大豆粗蛋白量为40.0%或者超过40. 0%,这样的大豆为高蛋白大豆。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摘要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主效应、显性主效应均起一定的作用,株高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株高的狭义遗传力为50.8%,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其选择效果不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6.3%和64.2%,宜在较低世代进行选择;异黄酮含量主要受显性主效应的控制,应该在较高世代进行选择。
Abstract 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both play certain role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the agronomic traits measured. Plant heigh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additive main effects. Because 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of plant height was 50.8%,the trait could be improved by selecting in early generations and the improved effects were stable environmentally;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both play role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 protein and oil,whose 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was 66.3% and 64.2% respectively,so the traits should be selected in early generations. Isoflavone conten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dominant main effects,so the trait should be selected in advanced generations.Key words soybean;agronomic traits;quality traits;genetic analysisBrim等[1]、Hanson等、Weber、胡明祥等[2]均认为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实质上是加性效应起作用。
夏大豆茎叶生长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
夏大豆茎叶生长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作者:郭昌贤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9期摘要:经2a 47个品种(系)定株观察表明:大豆每长出1片复(真)叶,需3.2d,积温90.5℃。
中熟品种主茎第9片复叶展开前后始花,12~13片复叶展开时结荚。
主茎节数与叶片生长期、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叶片生长期与出苗—始花、花荚期、鼓粒期及出苗—始荚、生育期、叶片生长期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夏大豆;叶片生长期;主茎节数;农艺性状;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55-02叶龄模式是根据作物器官同伸规律,应用主茎叶龄来判定生长发育时期,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一种新型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
叶龄模式已在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上广泛应用,但在大豆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笔者观察了夏大豆叶片生长过程和开花、结荚的对应关系,分析了主茎节数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期为高产栽培和单株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淮北柳丰种业公司品种展示田中进行。
供试品种为中黄、中作和濉科系列品种(系),多为有限结荚习性,少部分为亚限结荚习性。
密度为22.5万株/hm2,间比法排列,重复1次。
2011年观察11个品种(系),6月22日播种,9月26日~10月16日成熟;2012年观察36个品种(系),7月3日播种,9月28日~10月8日成熟。
试验地肥力中等,土质为沙壤土,前茬为小麦,播前旋耕,基施15-15-15复合肥225kg/hm2,初花期追施尿素75kg/hm2。
小区面积8m2,4行区,行距40cm。
机播,出苗后,选中间2行株距相近的定点,系统观察。
样点间成1穴1苗。
出苗后,每3d观察一次,于上午9∶00开始,记载各节位叶片展开和单株始花、顶部开花、始荚、顶部结荚日期;成熟时取10株考种,记载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
大豆新品种佳豆55的选育
草。
苗期控制浇水,进行蹲苗;现蕾期结合灌水,每667m 2追施氮肥10kg ,全生育期浇水3~4次。
4.4 病虫害等防治 加强病、虫、鸟、鼠等为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向日葵病害主要是菌核病、锈病、黄萎病。
通过轮作倒茬、调节播期、合理施肥,播种前辅助药物拌种、花期喷施药剂、收获后取出病株进行防治。
4.5 收获 向日葵中上部茎秆和花盘背面变为黄白色,籽粒充实坚硬,即为油葵收获期。
收获后及时晾晒、储藏,防止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4.6 适宜地区及季节 适宜在甘肃省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春季种植。
参考文献[1]傅漫琪,刘斌,王婧,孙悦,王小慧,陈阜.1985-2015年中国向日葵生产时空动态变化.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53(4):630-637[2]郭树春,李素萍,孙瑞芬,于海峰,聂惠,温馨雨,王海霞,李丽君,牟英男,乔慧蕾,梁晨,张勇,张晓萌,苗红梅,张艳芳.世界及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分析.中国种业,2021(7):10-13[3]孙向春,贾玉娟,冯涛,汪来田,孟海兵.高产优质食用向日葵新品种肃葵2号的选育.种子,2019,38(10):119-121[4]王兴珍,卯旭辉,贾秀苹,梁根生,陈炳东,沈昱彤.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甘肃农业科技,2017(3):74-77[5] Shikazono N ,Yokota Y ,Kitamura S .Mutation rate and novel tt mutant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induced by carbon ions .Genetics ,2003,163:1449-1455[6] Nagatomi S .Development of flower mutation breeding through ion beam irradi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3,26:33-38[7]孔滢,白锦荣,尚宏忠,王乃彦.重离子束辐射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园艺学报,2013,40(9):1837-1845[8]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639-641,648[9]刘瑞媛,金文杰,曲颖,周利斌,董喜存,李文建.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广西科学,2020,27(1):20-26(收稿日期:2022-10-07)大豆新品种佳豆55的选育张振宇 王志新 郑 伟 李灿东 郑天琪 吴秀红 李志民 李增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佳木斯154007)摘要:佳豆55是在大豆高产基因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标记技术,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
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屈 洋1,王可珍1,梁福琴2(1.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岐山 722499;2.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延安 716000)收稿日期:2017⁃10⁃30 修回日期:2017⁃11⁃15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项目(LM2017003);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 -04)。
第一作者简介:屈洋(1983⁃),男,辽宁锦州人,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
通信作者:粱福琴(1974⁃),女,陕西延安人,主要从事的大豆育种研究。
摘 要:探讨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时空变化,明确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特性演变趋势。
利用回归、多样性指数评价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单产和品质的时空演变特征。
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质量性状结荚习性以亚有限居多(54.5%),花色以白花居多(54.5%),茸毛色以棕毛(68.2%)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育期、分枝、单株荚数、百粒重、单产、粗蛋白有增加的趋势,株高、单荚粒数、粗脂肪有下降的趋势;单荚粒数、百粒重和粗脂肪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1.61,1.54、1.53和1.51);株高、分枝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1.42,1.48)。
矮秆、多分枝、高蛋白和生育期适中是陕西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豆;农艺性状;时空演变;陕西省大豆是陕西省重要的秋粮作物之一,是陕西省陕北春播地区和关中夏播地区重要的轮作倒茬、用地养地作物[1],在陕西省粮食生产和区域特色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分析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的时空演变,明确大豆育种农艺特性选择的发展趋势,对提高陕西省大豆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不同年代育成品种农艺特性的分析体现了农艺性状的选择方向,并逐渐形成趋于合理的株型结构[2],这既是育种者在品种改良和驯化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又是不断适应现代化栽培措施的必然趋势[3]。
吉林地区利用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特性演变,明确了吉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特征[4~5];薛恩玉等[6]分析了黑龙江地区的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其中株高、百粒重、品质、产量均有改善,而生育期缩短,亚有限品种成为主导;王路路等[7]研究表明安徽省大豆育成品种有限结荚习性占据主导,花色以紫花居多,株高下降,百粒重没有明显趋势;郑宇宏等[8]研究表明吉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随着年代的推移单产、百粒重、脂肪均有增加,而生育期、蛋白质呈下降趋势;王增池等[9]研究表明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单产增加,株高70~100cm,蛋白质含量以41%~44%居多,脂肪含量以18%~20%居多。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叶片主要生理性状的变化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叶片主要生理性状的变化
费志宏;薛盈文;刘梦红;朱洪德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6(35)4
【摘要】对黑龙江省1981-2010年间育成的30个中熟大豆品种叶片主要生理性状遗传改良的研究表明,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年代推进而增加;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可以作为高产育种选择的指标性状.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费志宏;薛盈文;刘梦红;朱洪德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进的研究 [J], 费志宏;朱洪德;张军
2.不同熟性马铃薯品种主要生理性状比较研究 [J], 赵迎春;田祚茂;杨维平;袁明山;
覃大吉;黄元勋;程群;沈艳芬
3.辽宁省中熟大豆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研究 [J], 韩艳红
4.辽宁省中熟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J], 林海波
5.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J], 费志宏;谢甫绨;朱洪德;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料与方法
参试品种为合丰 2 合丰 3 绥农 1 褐色种皮 合 丰 5、 9、 0 及分别从 3 个品种中衍生出来的褐色种皮合丰 2 5、 褐色种皮绥农 1 每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2 9、 0。 试验小区行长 5 m, 2 行区 , 0 1 2、 2 0 1 3 年试验地点 3 3 次重复 ,
收稿日期 : 2 0 2 0 1 4 6 3 - -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 2 / 这两种药剂与 1 防 效 差 异 性 显 著 。4 5% 阿维·三唑磷 乳 油1 5 0 0 m L h m 0% 氯 虫 苯 甲 酰 胺·噻 虫 嗪 水 分 散 粒
( ) 0 2 0
·1 总第 4 0 1 5 年第 1 期 ( 2 6期) 5· 现代化农业 2 均在阿城市唐家村 。 生育期间对各品种物候期及生育性状进行调查 , 秋季室 内 考 种 性 状 为 株 高 、 底 荚 高、 主 茎节数 、 株荚数 、 株粒数 、 株粒重 、 百粒重 。 数据统计采用 E x e c l 2 0 1 3。
( ) 0 2 0
2 / 有显著性差异 。 建议使用时 , 每公顷用 4 5% 阿维·三唑磷乳油1 5 0 0 m L h m 0%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 分 1 散粒剂1 5 0 3. 1% 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7 5 0 0 0 k g或 6 g在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高峰期对水6 g于水稻
/ / 防 治 二 化 螟, 剂1 施药后1 6 5 0 h m 3. 1% 杀 单·苏 云 可 湿 性 粉 剂7 5 0 h m 4 d防效分别为9 2. 6 1% 、 g g 2 / 防效为 防效差异性 不 显 著 , 杀 虫 效 果 相 当, 这两种药剂与1 9 0. 4 6% , 5% 阿 维·三 唑 磷 乳 油1 5 0 0 m L h m (
, 合丰 3 株 高、 见 表 1) 底 荚 高、 主 茎 节 数、 株荚 5、 9 与其褐色种皮衍 生 系 农 艺 性 状 比 较 可 见 ( 通过合丰 2 数、 株粒数 、 株粒重 、 百粒重 7 个性状褐色种皮衍生系均较原品种相对降低 。
3 结论与讨论
黄色种皮栽培大豆的褐色衍生系较原品种子粒外观品质差 , 出苗率低 , 产量低 。 虽然外观表现型差异不 大, 但对品种的农艺性状有影响 。 褐色种皮衍生系影响大豆商品的外观品质 , 是大豆品种纯度退化的一种表 现, 对大豆品种的纯度 、 产量有影响 , 是大豆种子生产中出现的不利因素 。 前人 研 究 发 现 种 皮 颜 色 主 要 是 与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酶密切相关 , 种皮色的连续变化表明 , 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 , 不仅与结构基因有关 , 也 与调控基因有关 ; 类黄酮转运途径的 相 关 酶 类 也 起 一 定 的 作 用 。 各 个 位 点 之 间 不 是 完 全 独 立 互 不 影 响 的 。 、 1 三个位点为类黄酮生物代谢途径相关酶的结构基因起作用 , I T、 W O、 R 二个位点为类黄酮生物合成途 径 、 类黄酮转运途径酶的结构基因 , 以及相关酶的调节基因或转录因子起作用 。 褐色 种 皮 衍 生 大 豆 的 种 皮 遗 传 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2 结果与分析
2. 1 子粒表观差异 合丰 3 绥农 1 有光泽 。 褐色衍生系子粒均相对小一些 , 并且不 正常黄色种皮合丰 2 5、 9、 0 大豆子粒圆形 , 合丰3 同程度的种皮爆裂 。 褐色种皮绥农 1 达到6 0 种皮爆裂的最重 , 0% ~7 0% 。 合 丰 2 5、 9褐色种皮爆裂 的相对少一点 , 达到 3% ~5% 。 2. 2 出苗率差异 合丰 3 绥农 1 褐色衍生系子粒出苗率均较正常黄色种皮大豆低 。 黄色种皮合丰 2 5、 9、 0 平均田间出苗率 合丰 3 褐色种皮绥农 1 3% 。 褐色种皮合丰 2 5、 9 平均出苗率 8 5% 左右 , 0 平均出苗率 7 9% 。 9 2. 3 田间表型差异 从出苗到成熟褐色衍生系较正常 黄 色 种 皮 大 豆 差 异 不 大 。 出 苗 期 、 开 花 期、 结 荚 期、 鼓 粒 期 基 本 一 致。 株高略矮于黄色种皮大豆品种 , 花色 、 叶形 、 茸毛色 、 荚熟颜色 、 成熟期与黄色种皮大豆无差异 。 2. 4 产量差异 通过两年试验 , 褐色衍生系产量均较正常黄色种皮大豆低 , 且减产严重 。2 0 1 2 年 合丰 2 5 较 褐色种 皮 合 绥农1 丰2 5 增产 2 2. 4% , 0较褐色种皮绥农1 0增产2 0. 1% ; 2 0 1 3年合丰2 5较褐色种皮合丰2 5增产 合丰 3 1. 7% , 9 较褐色种皮合丰 3 9 增产 2 2. 8% 。 5 2. 5 农艺性状差异
(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 哈尔滨 1 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 ) 5 0 0 3 8; 2. 1. 黄色种皮栽培大豆中经常有褐色种皮大豆分离出来的现象 , 为研究褐 色 种 皮 衍 生 系 与 原 品 种 的 异 同 , 利 摘要 : 合丰 3 绥农 1 通过种子、 田间表现观察与测产、 考种得 用合丰 2 5、 9、 0 三个大豆品种及其褐色种皮衍生系进行试验 , 出: 虽然表现型差异不大 , 但褐色种皮衍生系对原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等有影响 , 是种子生产中的不利因素 。 关键词 : 大豆 ; 种皮 ; 褐色衍生系
·1 总第 4 0 1 5 年第 1 期 ( 2 6期) 4· 现代化农业 2
大豆褐色种皮衍生系农艺性状变化
金 梅1 , 胡喜平1 , 姜延青2 , 李长锁1 , 王 欣1 , 林 兰1
大豆种皮色是明显和稳定的性状 。 野生大豆的种皮色为黑色 , 栽培 大 豆 种 皮 色 多 为 黄 色 。 通 常 在 有 性 杂交育种中 , 黑色种皮大豆与黄色种皮大豆杂交后 , 其后代可以分离出不同 比 例 的 黑 色 、 绿 色、 褐 色、 黄色四 种种皮颜色的大豆 , 不纯合的黑色 、 绿色种皮大豆均可以分离出黄色种皮的大豆 , 黑色 、 绿色种皮相对黄色种 皮为显性 。 黄色种皮栽培大豆之间杂交 , 在极少的组合中后代群体也有小量的褐色种皮大豆子粒分离出来 。 另外 , 在审定推广多年的黄色种皮栽培大豆中也有分离出褐色种皮大豆的现象 。 这 种 现 象 是 隐 性 基 因 纯 合 、 控制大豆种皮颜 还是基因突变 , 目前还未见报道 。 前人研究得 出 : 遗传学分析有5个位点( 1、 O) I R、 T、 W 色, 这些位点都与色素的沉积有关 。 显性等位基因 I表现为完全无色种皮 , 独立于 I位点并占主导地位的 T 显性基因 I也抑制种皮色 基因能完全抑制色素在种脐周围的沉积 , 部分抑制种皮的开裂 , 当基因型为 t t时 , 素沉着和开裂 , 但不如 T 基因显著 。 控制 R 位点的基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O 和 W 1 位点只有在 纯 合 。 隐性基因型i r或i t的背景下才影响大豆种皮 的 颜 色 本 文 就 黄 色 种 皮 栽 培 大 豆 分 离 出 的 褐 色 种 皮 大 豆 衍 生系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 , 为将来诠释黄色种皮栽培大豆衍生出褐色种皮大豆的原因奠定基础 。
] ( ) : [ ] 邱达椿 , 罗忠华 , 等. 噻嗪酮·异丙威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 [ 浙江农业科学 , J . 2 0 1 2 1 1 8 1 3. 8 1 - 衷敬峰 , ] ( ) : [ ] 赖照明 , 罗海兰 , 等. 生物灾害科学 , 6 2 2 5% 毒死蜱微乳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 J . 2 0 1 2, 3 5 3 6 4 6. - 衷敬峰 , [ ] ] ( ) : 罗海兰 .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防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 农药科学与管理 , 4 3 J . 2 0 1 3 3 4 3 5. - 衷敬峰 , ] ( ) : [ ] 肖群 . 广西植保 , 2 5% 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药效示范试验 [ J . 2 0 1 4 2 1 8 0. 2 4 - 衷敬峰 ,
4 参考文献
[ ] ] : 郭勇 , 邱丽娟 . 褐色种 皮 大 豆 与 其 黄 色 种 皮 衍 生 亲 本 的 表 型 及 基 因 型 比 较 [ 植 物 遗 传 资 源 学 报, 1 J . 2 0 1 3, 1 4( 2) 续曲 , 2 8 4 8 8. 2 - [ ] ] ( ) : 段玉玺 , 陈立杰 , 等. 一个与大豆黄色种皮相关的 R 大豆科学 , 2 A P D 标记 [ J . 2 0 0 5, 2 4 1 1 7 0. 2 王惠 , - [ ] ] ( ) : 郭勇 , 于丽杰 , 等. 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遗传 , 3 6 J . 2 0 1 2, 3 4 6 6 8 7 9 4. 宋健 , -
防效差异性显著 。 4. 6 1% ) 6
3 结论
2 2 、 / / 试验药剂 4 防 6 0%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 粒 剂1 5 0 h m 3. 1% 杀 单·苏 云 可 湿 性 粉 剂7 5 0 h m g g
治水稻二化螟 , 对水稻生长安全 , 具有很好的药效 , 施药后 1 与对照药 剂 4 d 防效分别高达 9 2. 6 1% 、 9 0.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