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答:1. 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由于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到“应用软件的使用”又到“信

息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信息技术课以讲语言、讲应用工具为主,重点放

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即使把 2000 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由此给一线教师

所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 1 )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

技术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必修模块“更

多关注课程的深层内涵。该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将课程重

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

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什么技术和软件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只教会学

生这个技术怎么用,那个工具如何操作,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

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当然这首

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将教

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

( 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课标解读的第 54 页还指出“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

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

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必修模块“所依托的技术内容不宜

过分提高,可以在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一定的实用技巧,注重对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由此看来,新课标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

技术应用技能。

在 2000 年的指导纲要中,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并没有被列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又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因此,我们面对的学生究竟学过哪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了多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要界定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或补课)?需要归纳总结哪些技术上的方法?

( 3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新课标还强调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新课标中提到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是很少的,即使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少而又少的。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与挑战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 4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了课程的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单独的方面提出,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逐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四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标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 5 )新课标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掘。

新课标除了必修模块外,还引入了五个选修模块,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等。“各选修模块是沿着技术分类纵向设置的”,“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

用方法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这里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也不同于以往所讲的 VB 程序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些控件对象及编程,而且是对算法的理解,对软件工程思想的挖掘;“数据管理技术”要挖掘数据库技术思想和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等等。

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有关人工智能、数据管理、网络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等各种技术知识与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教师本身还需要再学习。

尽管新课标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但二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一线教师与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已经探索出很多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评价方法与经验,这些实践经验都可以直接借鉴到新课标的教学中去,帮助我们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那么起点在哪里?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同。

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初中开课的不均衡,硬件水平的不均衡,师资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新课标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知道,学生之中不乏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特别优秀的,但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边远地区(包括北京的远郊区),对信息技术工具一知半解的人又占多数。在每年的高一新生入学后,我校均要对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一次摸底性的调查,调查表明,其中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比较熟悉的学生约占 10% ,每种工具知道一点,但又不知如何使用的学生约占 85% ,而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