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是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好的帮助系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
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
举例:excel中的图表加工。
这里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直观的、形象的图表去表示数据。
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读懂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去展示数据信息来开展。
我认为这个图表应该先在头脑中建立,然后才是通过工具(计算机、excel软件)来帮助分析和表达某种信息。
就要求教学中分析数据处理的需求,组织讨论,加强引导。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
特别是帮助系统的支持,我认为在教师备课时候要特别注意。
因为新课程内容面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机制,仅仅靠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必须跟教师走,那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率的。
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档资料、网页链接、动画、录像、还有教材的使用等。
检查自己有没有好的帮助系统,只要留心观察完成任务阶段,学生是不是一直举手询问就可以了。
如果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疲于奔命,恨不得分成三头六臂去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简单问题,这不是学生笨,这是自己帮助系统没建好。
二、注意技术操作的同时,应该加强操作思想的锻炼信息技术是技术的课程,但是怎么理解这个技术?不是雕虫小技的技术。
所以有中科院的秦伯益院士说新课改要“文理交融,多元并举”,是大技术,大思想的培养。
不站那么高,就我们学科而言,简单说就是要用技术思想去引领具体的技术实践。
举例图像数字化加工。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随着2010年6月山西省高中阶段各领域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束,信息技术课一个循环的课程学习也落下了帷幕。
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上都发生了全面的变革,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和培养信息素养上升到全面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笔者通过一轮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为在下一轮的教学中更好的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一、学生现状1.客观因素。
我们学校是一所县级的中学,学生来自不同情况的学校和家庭,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信息素养、基本操作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
2.主观因素。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已经开设多年了,但由于是非高考科目,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
尽管我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本门课程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全面。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笔者通过一轮的摸索和实践,进行了以下举措:首先笔者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其次通过各种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差异,比如笔者专门设计了一堂“上机第一节课”,课堂内容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开机、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让学生节节有收获,堂堂有精彩。
二、教材内容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内容侧重:从“操作”步骤转向“问题”解决过程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教材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课题,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目标:从培养信息素养转向提升信息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立足当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课堂教学环节仍然有一系列不足存在,如课堂教学缺乏较强创新意识、重理论轻实践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和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导致学生信息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对此必须要探讨新课改下该课程教学问题及解决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解决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发展背景下,使得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开始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并且该技术也开始逐渐趋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应用技术方面进行发展,随之教育领域也开始探索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在此背景下,初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开始纳入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能帮助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渐丰富,同时也利于学生其它学科知识的良好学习,使学生知识渠道逐步拓宽,帮助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完善。
1.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首先,在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进而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待信息技术学科,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学习过程,注意大量理论知识条理的背诵,以期借此达到学生考试成绩提升的目的,而此种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其次,虽然近年来高中阶段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同时也在学生信息知识及技能、素养等培养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个别教师教学时是以形式化方式为主,加之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不仅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1]。
1.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1.注重创新、优化教学方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效率有效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兴趣,所以需要教师在学生兴趣激活方面提高重视程度。
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活学生知识学习兴趣,为学生最佳学习状态的始终保持指引方向,促进教学顺利开展。
如何在新课改下践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堂
如何在新课改下践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堂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学主旨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切都给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怎样搞好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学、选择怎样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研究和学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存在着一个困惑的问题:如今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笔者针对在新课改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心得,恳请同仁指教。
一、树立新理念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观念的改革。
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教”,并且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能够落到实处。
因此,在目前环境下,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拥有现代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推动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顺利进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习计算机。
信息技术是一个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学科,它的学习内容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有诸多先天的优势,其学习活动更能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精髓。
为此,我尝试着去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一些新的元素。
1.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兴趣越大,动力越大,状态越好,效果也就越明显。
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传统模式,“学”跟着“教”,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三分钟热度”,瞬间即凉。
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适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总带着新鲜感走进课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旧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教学实际,钻研出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呢?一、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一般都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求,那么是不是传统教学模式就应该舍弃呢?不是。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可以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用在哪里以及怎样用。
传统教学模式如今最适合应用于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但并不是一味地讲授,我们应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并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变讲授为引导,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合理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即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相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无疑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师应当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的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通过研究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学习任务设置为几个具体的操作任务,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多方面原因,进入高中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给“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单一难度的任务已经不适应全体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在制订任务之前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制订任务的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由学生自由选择任务完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提高。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创设情境教学
供 了可 贵 的 思 路 。
【 关键词 】 新课 改 高 中信 息 课堂教 学
一
、
情 境认知 理论分析
情 境观认为 , 实践 不是独立于 学习的 , 而 意义也不 是与 实 快地 理解 这些 知识 , 突 出重 点知识 , 突破难 点 内容 , 增强课 堂 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 ,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 中加以 教学效 果 。 协商的。 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 , 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 第六, 创设向往情境。向往是人们追求 目标的一种心理。
二、 高 中信息技术 学习情境的创设
首先 ,创设协作情境 。教学 中的协作 有利于开 拓学生思
路, 改 善课堂 氛围 , 培 养与人 协作 的作风 , 论认 为学校所提供 的课程 以及作 为学校 文化 主动性 。协 作 中有竞 争 , 既 能发挥个体 的积极性 , 又能促 进学 特殊组 成部分 的考 试并不能 帮助学生有效 地进入 知识 的真实 生之间相互 团结 、 密切 配合 , 增 强集体荣誉感 。 通过协作教学 , 应用领 域。因此 , 要想 搞好高 中信息技 术教育 , 就要 重视教 学 不仅充分发 挥了学生 的主体作用 , 而且能培 养学生 的交往 、 协 情境 , 努 力为学生创设 一个 真实的或逼 真的学 习情境 , 将 学 习 作和竞争能 力。在进行探 索性 的研 究或问题解 决式 的教 学时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虽然各地正掀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等还都处在不成熟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体会,指出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存在的问题1.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不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而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
有人误认为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只重视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讲解,这种误区的实质就是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完全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
甚至还有教师完全抛弃课标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走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子,导致“挂羊头卖狗肉”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2.对学生认识不清。
综观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其内容均为非零起点,所以,教材往往依据学生有了相当的基础来进行设计。
但在现实中,城市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基本能适应,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就存在一定困难。
笔者对所任课的班级作过调查(农村高中),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占65%左右,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一点的占30%左右,对计算机知识一点不了解的占5%左右。
面对这样的不平衡,如果我们“胡子眉毛一把抓”,那将一定违背“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就要考虑与初中、小学的衔接问题。
3.对教材把握不准。
面对新教材,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无从下手,甚至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新教材比喻成以前的政治教材,也有的干脆删繁就简,只向学生介绍书中提到的各种应用软件如何进行操作,而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提升信息素养与发展技术能力。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键。
一、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此外,还强调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度和主动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往往不足。
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4、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当前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1、引入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改》中的“改”
金 色年 华
学 科教 育
浅谈高 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 课改》 中的“ 改"
张洁
( 清镇市第四中学 , 贵州 贵 阳 5 10 ) 5 4 2 【 要】 摘 随着课 改的不断进行 ,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也在不断探 索有效的方法 , 通过现代化 的教 学手段 , 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提 为社 会输送 高素质的人 才 , 中学信 息技术教 育的根本任务 , 于全面推进 素质教 育、 是 对 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改 ; 课 师生观 ; 学方式 ; 教 评价方式 随着信息社会 的到来 , 以计 算机 和网络技 术为核心的现代技 术 的发 展及应用 , 给我 们 的生 活 、 工作 、 习带来 了巨大的变革 。 学
生之间可 以建立起 协作 关系 , 从而轻松 的实现教学的相互评价。 ( ) 三 学生互评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论坛系统 , 让学生 自己发
布作 品 , 人参加评 价 。通 过评 价他人 的作品 , 自己的作 品进 他 对 行反思 , 其பைடு நூலகம்人那 里取得经 验 , 而提高 自己的信息素养 。同 从 从 时培养学 生的价值 观 、 审美观及 道德观 。 信 息技术 教育作 为一 门新 兴的学科 , 从某 种意义上讲 , 还没
提 供 的 系 列模 板格 式 , 生 可直 接 在 G ol St 里嵌 入 来 自 学 o g is e e
G ol其 它产 品的文件 , 括视频 、 og e 包 文档 、 表格 、 演示文稿 、 相片幻 灯 片、 日历 。用户 可指定文档 的拥有者 、 浏览者 、 协作 者 , 并且 可
基本的学习 目标。
和素质 的标志 。那信息技 术教学在新 《 改》 课 的浪潮 中, 应进行哪 方面的改革 呢?以下是我 的一点体会 。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之我见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不了解信息技术就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心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综合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谈谈当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一些教学概况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一、改变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在新课改以前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游戏课,教师则理解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培训课。
而目前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
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改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错误观点,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二、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在已获取信息的帮助下主动去处理新信息,并将处理的结果应用于现实生活,这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实践精神都有很大的作用。
正确面对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行为,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训练,提高应用能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多媒体、cai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
如在学完用计算机制作板报这单元后,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高中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摘要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主要表现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突出情感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自主探究在国家出台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让我们认识到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改革更是对教师一种挑战。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仅仅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计算机职业培训,如何在实施新课改中,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谈一下一年来自己对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一新课改下教学理论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由过去的对计算机的技能要求提升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从教材内容上看涉及课程与知识,课程与文化,课程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
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理论首先必须在知识、文化和社会三个维度去解决课程建构的理论大厦。
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生以后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如用电脑设计黑板报、统计成绩、进行美术创作、制作网页,等等。
学校应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二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资源的载体,责无旁贷地成了架起教育资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征、分类;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2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认识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理解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个人反思。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2.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展示、小组讨论。
2.2 计算机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操作。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个人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协议的分类和作用,常见的网络设备。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3.2 互联网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学会安全使用互联网。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网络安全知识,网络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小组讨论。
第四章:电子表格4.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和编辑,数据排序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个人练习。
4.2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目标:学会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方法。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功能,图表的类型和制作方法,数据可视化的原则。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小组讨论。
第五章:程序设计基础5.1 程序设计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理解编程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缺乏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2. 缺乏实践教学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操作的培养不够,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3. 数字鸿沟在一些地区,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信息技术资源不均衡。
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条件上的投入不够,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4. 教师素质不高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前沿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和激情,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兴趣。
5. 缺乏综合能力培养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而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
二、对策1. 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引入一些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和项目实践,加强学科的应用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建设技术创新实验室、校园科技社团等方式,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
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3. 确保资源均衡在信息技术设施和资源的投入上,应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避免数字鸿沟的出现。
新课改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一、深度学习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一系列的层次化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人类的学习过程,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析和提取特征。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 引入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适当引入深度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算法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深度学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进行深度学习项目实践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应该进行相关的深度学习项目实践。
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深度学习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项目实践中,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深度学习案例,比如手写数字识别、人脸识别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深度学习技术。
3. 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在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深度学习技术涉及到许多领域的知识,比如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整合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深度学习技术的内涵和应用。
4.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深度学习技术是一个涉及到实践能力的领域,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5.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1.1 课程目标1.2 课程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评价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2.2 计算机硬件2.3 计算机软件2.4 练习与巩固第三章:操作系统应用3.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2 Windows基本操作3.3 文件管理3.4 系统设置与维护第四章:网络基础与应用4.1 计算机网络概述4.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4.3 电子邮件的使用4.4 网络安全的维护第五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5.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5.2 文档格式设置5.3 表格制作与图文混排5.4 练习与巩固第六章: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6.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6.2 数据录入与编辑6.3 数据排序与筛选6.4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第七章: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7.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7.2 幻灯片设计7.3 动画与过渡效果7.4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分享第八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8.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8.2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操作8.3 数据库查询与统计8.4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概述9.2 编程语言与工具9.3 算法与程序设计9.4 编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十章:信息技术与生活10.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0.2 网络购物与支付10.3 数字娱乐与社交10.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一章:信息搜索与处理11.1 信息搜索的策略与技巧11.2 信息处理与整合11.3 信息伦理与法律11.4 实践项目:主题信息搜索与报告第十二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12.1 多媒体概念与技术12.2 图片编辑与处理12.3 音频与视频编辑12.4 实践项目:多媒体作品制作第十三章:与机器学习13.1 概述13.2 机器学习基础13.3 应用案例13.4 实践项目:简单应用开发第十四章: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14.1 项目管理的概念14.2 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4.3 团队的沟通与协作14.4 实践项目:信息技术支持的工程项目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未来社会15.1 信息社会的特征15.2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5.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5.4 学生论坛:信息技术与未来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积极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本文从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补充等三方面,探讨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一、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要求(一)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课前准备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教学环境,如何进行师生沟通交流,如何把知识动态地呈现给学生,怎样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怎样控制教学活动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
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外,还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理清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课时。
(二)提倡合作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能力有足够信心,把学生进行分组,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选择分组学习时,教师要考虑到是否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是否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是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是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挥好引导、鼓励的作用。
(三)注重分层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方法,除了在任务和问题设计时,教师要留有一定空间和调整范围,每节课要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明确目标要求,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采取分层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有一定梯度区分,这样学生才能看到彼此差距所在,鼓励他们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一)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假如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分析教材,没有全面掌握学习情况,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忽视课堂教学材料的作用,必定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新课改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深度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和推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将深度学习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实施策略(1)教学内容调整:借助深度学习的方法,重新调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学习和掌握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更新: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呈现出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平台,整合各类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学习资源。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类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评价方法更新: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传统的考试试卷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需求。
应当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作品展示、项目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能力发挥。
3. 面临的挑战在推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我市从2010年起在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而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
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
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问题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问题分析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2007年9月,我省普通高中高一学年全部进入了新课改,我们此前先后接受了课改培训。
但因为没有实战,很多人还没有进入状态或者说做好万全准备,然而它真的来了。
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坦然面对它,我们要摒弃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要做好导演的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演好课堂这台戏。
要真正学好课堂这台戏,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应该从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堂中来切实上好每一堂课。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1.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国际潮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005年以后,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高中学生的“零起点”问题将逐步消失,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我们坚持的根本理念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总目标。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2.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他们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学科群,广义地说,信息技术应该涉及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在内的多种通讯媒体、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非常专业化的深度与广度,也并非是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简单下放,而是需要综合反映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要强调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为改善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注重基本的技术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具备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是全面改善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契机,特别是将能够推动和加快各地区、各学校信息环境建设的步伐;宏观的信息环境建设,对于带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其意义不言而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实践性很强,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
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由此看来,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努力探究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己研习选修模块内容,让学生亲尝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引导得法了,学生会做得就出色,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信息技术作业。
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逐渐增强。
三、教学方法策略
(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比如新教材中,每一节的内容都有活动课,在活动课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二)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了本学科的优势(这是其他课程难以比拟的),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2.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讲、精讲,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探索的前提保证是学生的自主思考,事实上学任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背后。
但是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多思考、多揣摩学生内心活动,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4.合理运用学生合作式学习模式。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而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这一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
在实施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自觉性的合作式学习,因为你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
价者甚至是参与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领导”者。
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从现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个方向——能力的培养,对于作为衡量当代人能力的标志之一的信息技术来说,更要注重能力的评价,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即寻找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真学习新课改后,我对教学评价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尝试,从中尝到了甜头。
(三)新课改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学要做好“四个结合”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环节。
①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
②要针对不同学生,精心设计作业。
③示范与单独辅导相结合。
④科学安排实验过程时间。
⑤课后总结是巩固实验效果的重要一环。
2.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导入新课,穿插中外信息技术发的状况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奇闻趣事,既使枯燥的理论讲授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陶冶学生情操。
3.试卷测试与上机测试相结合。
信息技术一般采用试卷测试与上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凡是测
试,都严格要求,及时讲评、反馈成绩。
通过这些做法,及时了解学情,不断改进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课堂管理宽与严相结合。
为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除在课堂上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爱护尊重学生外,在组织上还应采取两点措施。
①是实习课对学生分组管理,宽松有序。
把每班同学编成若干小组,每个组内选责任心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的同学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对学生及时辅导和采集信息。
这样教师与学生联系变得比较宽松,问题发现及时。
辅导及时,也更有针对性、典型性。
②是机房管理制度约束,严格科学。
对学生要编号上机,对号入座;严格上课秩序,严守操作规范;机器使用要责任到人。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不断加强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探索,真正合理有效地利用新课改的先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