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浅析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浅析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浅析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原有形式。

为了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标准,教师应回顾和反思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困难,综合“教学问题”和“信息化评价”两部分,并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和“核心素养”两个教学点,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通过调整教学秩序,丰富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培养知识技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重要课程,计算机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各种软件和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

教师必须意识到,网络上有很多教学和应用软件,但他们不能帮助学生完全掌握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信息技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应试国家,“考试至上”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教育过程中。

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为了参加高考,进入一个好的高中,特别是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想通过高考,摆脱贫困,出人头地。

然而,目前,在中国的初高中,信息教学并没有被纳入高考科目,它只起到参考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不仅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鄙视它,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此外,许多高中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把它们作为一种技能来教授,这就导致了课堂上的枯燥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一)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 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互联网、大数据、等。

3.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沟通、学习、工作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认识。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实操练习: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

2. 实操测试: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图。

第三章:互联网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搜索、通讯等。

3. 理解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电子邮件等。

3. 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信息传播、社交互动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在这个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逐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可以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新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分析,针对教学现状,找到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探索和寻找到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探索的,希望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新课标;有效教学;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比较新颖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本时期学生的教育工作。

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觉得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属于副科,对学生的学习意义没有太多影响,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不佳,这样成为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个因素。

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研究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教学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的主要方法,找到这些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和问题,探索出解决的措施,从而推动高中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是否可以与新课改的标准相统一,将会决定信息技术是否有效开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建,以及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但是忽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感受、学习的理念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教学篇•教育技术新课改之后,信息技术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高中阶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一些地方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一些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设计不细,教学效果不佳的“三不”问题,学生学习怠慢情绪相对较大。

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的思路,从课文中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教学点。

一、存在的问题(一)重视程度不足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认识不到位,加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他们不能有效重视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他们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是副科,又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教学的主动性不强。

(二)教学设计不够精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也是今后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然而一些教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相对比较粗心,缺少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琢磨,缺少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很多知识点都是照本宣科,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学生对其学习的主动性就很难体现。

(三)教学效果不佳一些教师不能高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使得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佳。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学习兴趣不高,反而一些信息技术的抽象问题和知识点使得学生对其学习产生一定的怠慢情绪,学习意识不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较为困难。

长期的学习困难使得整个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呈现下滑趋势。

二、融入德育的具体应对措施(一)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有着天然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与学生的QQ群等网络联系形式[1]。

将课堂上的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上传网络,让学生自己下载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将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作一个提纲,让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在网上自主进行学习,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按照问题的提示进行学习。

当学生出现不理解或者学习困难的时候,引导学生首先将其记录下来,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从而高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每一节开始之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对其掌握一半,剩余一半,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有效交流,从而解决教学难点和问题。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科学基础1.1 信息的定义与特征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如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等。

探讨信息的分类和传递方式,例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

1.2 信息处理与表示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和利用。

学习信息表示的形式,如数字、文字、图像和声音等。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了解硬件性能指标,如CPU主频、内存容量、硬盘容量等。

2.2 计算机软件系统学习软件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Windows、macOS、Linux等。

第三章:网络基础与互联网应用3.1 计算机网络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3.2 互联网应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探讨互联网对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章: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4.1 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媒体的特点和分类,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探讨数字媒体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

4.2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媒体数据表示、存储和处理等。

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图像处理、音频编辑、视频剪辑等。

第五章:信息伦理与信息安全5.1 信息伦理探讨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如尊重他人隐私、版权保护等。

分析信息伦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5.2 信息安全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因素,如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学习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如设置密码、备份数据、使用防火墙等。

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6.1 程序与编程概念介绍程序的基本概念,理解程序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如Python、C++、Java等。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定位、如何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实现个性化教学、助力教学内容创新以及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现高效课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高中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推动教育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角色定位、教学效果、个性化教学、创新、挑战、机遇、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定义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定义,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需要涵盖更加深入的内容,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素养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新课改将高中信息技术纳入综合素质教育的范畴,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深入地理解概念。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高效课堂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作者:郑新平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3期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诸多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在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建议和方向。

以此为背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改就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继而达成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

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改创新方式和策略而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向尝试进行。

一、优化教改思维,创新教学理念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填鸭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然不能满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需求。

新课改提出的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和参与机会的建议,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任课教师灵活选择合作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依据,继而逐步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爱上课堂,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自行完成课堂拓展等奠定基础。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途径的教改要求下,教师同样需要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比如一方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尊重学生的主动、被动参与愿望,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任课的具体学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征,选择不同教学引导方式,按照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分层引导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授课内容、模式的多样性。

为打破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理论化、知识能力化理念误区,改变信息技术任课教师错误教学思维和理念,建议在教学模式重新设计中,以最大化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增加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借助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来提升教师的与时俱进能力。

事实上,此种应用方式也是将教师思维和教改理念放在与学生同等水平的辅助形式。

二、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教改以学生主体作用的提升为主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适应新教改的要求,可在尊重和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点,引导其愿意自主获取信息和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学业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学业评价

教 育 学 过 于 支 离 破 碎 的 处 理 形 式 中 解 放 出来 。 44 后 现 代 课 程 研 究 加 强 了 对 理 论 自 身 的 反 省 与 思 索 .
4 后 现 代 课 程研 究 的意 义
41 后 现 代 课程 研 究 扩 大 了 研 究 的 范 围 和 视 野 .
现代 课程研 究 忽 略理论 或将理 论工 具化 . 价值 观上倾 向 在 于告诉 人 们 “ 何 去做 ” 在 方 法上 满 足于 描述 、 如 . 归纳 、 测量 。 再 辅之 以少 许哲 学思 辨 。 后现 代课 程研究 针对 性地 提 出关 注理论
[ ] 汪霞. 现代 课 程研 究 的特 点及 对我 国课 程 改革 的意 义[ ] 育 3 后 J. 教
评 论 ,0 2 6 . 2o ( )
它成 了一 个 主动 的 、 放 的 、 富 的 、 思 的过 程 , 开 丰 反 不再 是
简 单 的 无 弹 性 的课 程 计 划 、 一 的 课 程 目标 、 格 的 课 程 实 施 、 单 严 标 准 化 的 考 试 ,而 是 使 我 们 把 注 意 力 集 中 到 对 生 活 现 实 、 社 会 ~ 政 治 环 境 和 个 体 的生 活 世 界 的 关 注 上 , 此 将 课 程 从 现 代 由
本身 , 以新 的思 维 方式 建 构 新 的 更加 完 整 的 理论 , 弃 “ 用 摒 功
性” 思路 , 直入理 性层 次对 课程 理论 本身进 行反 省与思 索 。
综 上 。 现 代 课 程 研 究 运 用 人 文 理 解 的 方 法 . 课 程 置 于 后 把
了后 现代课 程研究 , 成 了百家争 鸣 的课程话 语 。 形
O 引言
从 20 0 6年秋 季开始 ,辽 宁省作 为全 国第三 批试 点省 份全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虽然各地正掀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等还都处在不成熟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体会,指出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存在的问题1.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不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而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

有人误认为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只重视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讲解,这种误区的实质就是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完全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

甚至还有教师完全抛弃课标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走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子,导致“挂羊头卖狗肉”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2.对学生认识不清。

综观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其内容均为非零起点,所以,教材往往依据学生有了相当的基础来进行设计。

但在现实中,城市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基本能适应,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就存在一定困难。

笔者对所任课的班级作过调查(农村高中),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占65%左右,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一点的占30%左右,对计算机知识一点不了解的占5%左右。

面对这样的不平衡,如果我们“胡子眉毛一把抓”,那将一定违背“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就要考虑与初中、小学的衔接问题。

3.对教材把握不准。

面对新教材,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无从下手,甚至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新教材比喻成以前的政治教材,也有的干脆删繁就简,只向学生介绍书中提到的各种应用软件如何进行操作,而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提升信息素养与发展技术能力。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1.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等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关机、文件管理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如启动、关机、文件管理等。

第三章:网络基础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

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网络协议:TCP/IP、等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基本的网络操作:连接网络、浏览网页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协议。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网络连接和基本操作练习。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协议。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网络连接和基本操作练习,如连接路由器、浏览网页等。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键。

一、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此外,还强调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度和主动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往往不足。

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4、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当前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1、引入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建设

因生制宜地为其制定教学思 路 , 引导 其在 自己能力下 发
展, 也一样可 以取 得成 功 。为 此 , 教 师需 要 充分 考 虑 学
水平 , 就是讲理 论 、 上 机操 作 , 如此循 环 往 复 , 最终 通 过 反复的模拟考试来提高学生 的成绩 。 信息技术是一 门特殊 的学 科 , 操 作 性较 强 , 大部 分
新知识 , 发展 思维能力 ; 对 B类学生 的教学 , 可 以按 部就 班地开展 ; 对 于 C类学 生的教学 , 要 由教师直接教 学 , 帮 助他们 复 习基础 知识 , 在新 旧知 识 之 间 搭 建认 识 的桥
梁。
教学 的优势 。因此 , 教师要在 明确信 息技术 教学 目标 的
学生对此相 当感兴趣 。“ 兴 趣是最 好 的老 师” , 这是 我们
生 的个 体差 异 , 通 过调 查 了解 , 将 学 生分 成 A、 B 、 c三 类 。对 A类学 生 的教 学 , 主要通 过 出示 自学 程序 , 让 学 生看书 自学 、 小组讨论 、 质疑 问难 , 并补 充一些 具有综 合 性和孕伏性 的练习题 , 以帮助他们 在理解 的基 础上 掌握
于学 生 的评 价 , 也 不单 单是 因为他 考 了好成 绩 , 还包 括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中, 我们 都可 以看 到这样 的场 景: 教师将 一个 软件 从头 到尾 地进行 演示 , 学生 看完 后 去模仿 着操 作 。这种“ 只见技 术不见 人” 的场 面很普 遍 , 而且 因为 比较 容 易操作 , 被 很多 教师 所推 崇 。但 是 , 调 查 发现 , 很多 学生 在这种 情况 下 , 或 者能 学到操 作 的方
前提 下 , 充分 调 动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 热情 。对此 , 新课程也 明确 了信息 技术课程 的总 目标是

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2010年7月,信息技术高中新课改培训会在重庆市隆重举行。

此次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高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通过一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新教材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

以前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

而新课程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

以前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是教软件操作,我们的教学就成了软件说明书,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1、分层教学。

由于高一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前,可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达标、中级、高级,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提出一些要求。

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征、分类;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2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认识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理解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个人反思。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2.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展示、小组讨论。

2.2 计算机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操作。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个人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协议的分类和作用,常见的网络设备。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3.2 互联网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学会安全使用互联网。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网络安全知识,网络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小组讨论。

第四章:电子表格4.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和编辑,数据排序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个人练习。

4.2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目标:学会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方法。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功能,图表的类型和制作方法,数据可视化的原则。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小组讨论。

第五章:程序设计基础5.1 程序设计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理解编程的重要性。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1.1 课程目标1.2 课程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评价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2.2 计算机硬件2.3 计算机软件2.4 练习与巩固第三章:操作系统应用3.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2 Windows基本操作3.3 文件管理3.4 系统设置与维护第四章:网络基础与应用4.1 计算机网络概述4.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4.3 电子邮件的使用4.4 网络安全的维护第五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5.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5.2 文档格式设置5.3 表格制作与图文混排5.4 练习与巩固第六章: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6.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6.2 数据录入与编辑6.3 数据排序与筛选6.4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第七章: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7.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7.2 幻灯片设计7.3 动画与过渡效果7.4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分享第八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8.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8.2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操作8.3 数据库查询与统计8.4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概述9.2 编程语言与工具9.3 算法与程序设计9.4 编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十章:信息技术与生活10.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0.2 网络购物与支付10.3 数字娱乐与社交10.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一章:信息搜索与处理11.1 信息搜索的策略与技巧11.2 信息处理与整合11.3 信息伦理与法律11.4 实践项目:主题信息搜索与报告第十二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12.1 多媒体概念与技术12.2 图片编辑与处理12.3 音频与视频编辑12.4 实践项目:多媒体作品制作第十三章:与机器学习13.1 概述13.2 机器学习基础13.3 应用案例13.4 实践项目:简单应用开发第十四章: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14.1 项目管理的概念14.2 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4.3 团队的沟通与协作14.4 实践项目:信息技术支持的工程项目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未来社会15.1 信息社会的特征15.2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5.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5.4 学生论坛:信息技术与未来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论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论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论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课程,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教学问题;应对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必需品。

因此,普及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甚至在很多学校中并未占据重要地位。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教学方式,以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优化教学成效。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首先,学科资源的更新亟待解决。

尽管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硬件环境,如计算机网络教室,并逐渐提高了多媒体投影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频率,但教学设备陈旧、软硬件更新缓慢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多数教学资源依赖于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下载免费资源,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和处理,这种方式不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而且教学资源的更新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急需更新。

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如新教材的“零起点”问题导致教材内容不断重复,大主题大活动设计技术对综合性和持续性要求较高,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内容预留空间过大,使得教师和学生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

此外,研修活动中缺少专家引领的校本研修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问题。

虽然学校组织了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但由于教师忙于日常教学活动,参与研修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同时,由于办学资金等限制,缺乏专家的现场指导,使得研修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现状与改进策略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现状与改进策略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现状与改进策略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质量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现状及改进策略,对于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2. 正文2.1 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倡学生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注重跨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应用。

这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新课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要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这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新课改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求教师积极思考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2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步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问题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问题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问题分析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2007年9月,我省普通高中高一学年全部进入了新课改,我们此前先后接受了课改培训。

但因为没有实战,很多人还没有进入状态或者说做好万全准备,然而它真的来了。

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坦然面对它,我们要摒弃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要做好导演的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演好课堂这台戏。

要真正学好课堂这台戏,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应该从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堂中来切实上好每一堂课。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1.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国际潮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005年以后,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高中学生的“零起点”问题将逐步消失,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我们坚持的根本理念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总目标。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2.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他们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学科群,广义地说,信息技术应该涉及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在内的多种通讯媒体、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非常专业化的深度与广度,也并非是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简单下放,而是需要综合反映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要强调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为改善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注重基本的技术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具备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是全面改善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契机,特别是将能够推动和加快各地区、各学校信息环境建设的步伐;宏观的信息环境建设,对于带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其意义不言而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No . 4
一一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塾!
An I r i l
新 课改背景下高 中信 息技 术教 育研 究
徐 波
摘要: 随着我 国新课 程改革 的不 断深入 , 高中信 息技 术教 育也在不 断创新发展 , 本 文主要针 对新课 改背景 下高中信 息技 术教 育课 程改革进行分析 , 阐述 了新课程改革之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特点 , 提 出了提 高高 中信 息技 术教 育质量的措施 。希望能够为信息 技术研 究和创新培养 最具创造 力和 实践 能力的人 才。
使用 信息技术 , 让学生 全面 了解信息技 术的力量和作 用 , 从 而提 高 学生的信息道德 , 防范一些不 良信息 的侵害 。此外 , 教 师在开 展教学 活动 时 , 要注重课程之间 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目前很多地 方信息技术变革 已经 开始试点 , 在信息技术教育 中引进一些市场 分 析学和统计学 , 全 面培养学生 的综合 能力 。因此 , 教 师也 要不 断提高 自身 的综合教 学能力和水平 , 进而提高整个信息技术教育
的质 量 和 水 平 。 4 结 束 语
高 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后 , 高 中信息技术课程学 习分为必
修 和选 修课程 , 这种灵 活的课程设 置方式 , 使得学生 学习信息技
术拥有 选择权 , 可 以选 择 自己喜欢 的课程继续深 造。此外 , 课程
开设具有多样性 , 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学分制的考核方面 , 学

能力, 能 自觉抵制不 良信息的诱惑 , 并且坚 持正确 的价值 观 。在 日常教育教学 中 , 教师 可以选取热 门的话题 , 如网络曝光 等渠道 是 否具有推广性 , 学 生针对课题进行 分析 , 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 开展激烈 的讨论 , 最后 , 总结学生在 日常生活 中应该如何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掌握该科基本知识,能有效地获取与处理信息,具备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具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备课能力,具有适应信息化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完成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必须多管齐下,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入手,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最初将计算机看作是独立的学科,在学校的学科设置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

其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编写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素养培养的,而对其他学科教学的影响是很小的。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盛行,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就愈发重要。

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门课程的学习,并以课程为出发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所有课程。

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以轻松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能够方便熟练的操纵现代化教学设备,这成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算法和
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

其中必修模块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生选修模块的前提。

而且《指导意见》中建议必修模块课程安排在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第二学期开相应的选修模块课程。

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涉及的信息技术内容相当宽泛,又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并达到培养目标,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学习,及时充电。

(二)层次教学
由于小学、初中学校开设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不尽相同,高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差异很大,教师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迅速、有效地拉近这一差异,处理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还要按教学计划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有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保障不同层次信息技术水平和素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

(三)开放教学
新课程引入了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及学生共同开发适用的教学资源,搭建学习的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交流与评价。

比如,建设和完善校园网络,丰富多彩、清新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开放、轻松、自主
的学习环境,就要求教师不仅有超前的教育理念,还要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技能。

同时,随着学科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整合目标已经从信息技术渗透发展到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和衔接。

比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与高中数学课程的“算法”选修模块存在着衔接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方法来解决其它学科所碰到的问题,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改变方式、激发兴趣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并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操作或模仿。

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弊端提出
的。

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法。

精心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同时,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有趣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

现在的信息课堂方法启迪多于操作灌输,师生思维碰撞多于简单形式的互动,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各种办公软件的介绍员。

教师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努力提高课堂
效率。

(二)转变观念、学以致用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

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因此,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三)改变模式、多重评价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

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做题为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新课标提出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
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例如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为每个学生在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以学生学号命名,学生通过ftp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将作品、评价、反思放入相关的章节中。

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灵活多变的挖掘
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总称。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它具有权威性,对教师的教学起指导作用,是教师上课的依据。

因此,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去教育学生。

但是课程标准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因此,我们要加强教材的改革力度,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材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资源库,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组整合,不断充实新素材。

在教材资源的建设中,应该注重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该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该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共同学习。

结语: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提供了营养
丰富的平台。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深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理论,领会课改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胆大心细、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教学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成.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远程教学互动过程的共识.中国电化教育,2012(11).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处理.现代教育技术,2011.
[3]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人民教育,2012(2).
[4]应学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2011.
[5]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