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8年版]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新课程标准引发了许多热议。
它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获得良好的教育,为新的学术领域准备好知识和技能,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长期投资也推动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以确保未来的世代受到更好的教育。
2018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遵循着“紧扣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则。
它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深入的思考,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教材将深入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以更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些学科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
在实施新标准时,除了更新教材,还有一些更关键的改变需要实施。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在课堂中的表现,推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
除了传统教学模式,还将推出活动式教学模式,赋予学生更多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多的机会。
此外,新的教育评价也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新的评价系统将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将不再作为单一的绩效考核指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最后,新的标准也将推出一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科技实践知识和技能,加深学生对此领域的理解,并锻炼学生在科技应用中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018年新课程标准旨在加强中国教育改革,更充分体现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助力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及应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将为中国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前景提供更多机会,从而为建设朝气蓬勃的美好社会提供重要的支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现代科学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社会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和应用的基本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合理、规范、安全地利用信息技术;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安全与伦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图像处理与制作-网络资源获取与整理-网络搜索与筛选-网络信息发布与分享-多媒体资料的编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3.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能力-分组协作实践-项目开发实践-程序设计和编码-网页制作和排版-多媒体技术创作-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网络安全实践-信息技术创新实践4.信息技术伦理与安全-信息技术伦理概念与原则-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网络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规范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跨学科整合教学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在线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页制作工具-编程开发工具第四部分:评价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日常评价、作业评价、实验评价、项目评价等,形成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水平考核。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部分:前言信息技术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本次修订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本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具有正确的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伦理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实践,开展自主设计和开发工作。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网络技术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内容。
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网络基本知识、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学生应该掌握文档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实际工作和研究。
3.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工作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程序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应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目 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1(二)基本理念/2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5)(一)学科核心素养/5(二)课程目标/7三、课程结构 (8)(一)设计依据/8(二)结构/9(三)学分与选课/10四、课程内容 (12)(一)必修课程/12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二)选择性必修课程/18(三)选修课程/34五、学业质量 (39)(一)学业质量内涵/39(二)学业质量水平/39(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43六、实施建议 (4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4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5(三)教材编写建议/59(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3附录 (66)附录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66附录2 项目教学案例/72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基础课程。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随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国也不断发展出新的课程标准,以实现“全面办学、深化教育”的理想。
2018年,中国开发出一套新的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包括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一、教育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二、培养方案。
新的课程标准将更加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表达能力及关键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
三、教育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将把作业、实验、讨论、报告等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四、教学管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将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它将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也对各地教育工作者、学校和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新的课程标准,正确处理好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以提高综合素质。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在充满希望和动力的课堂氛围中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2018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为我们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但是也应该提醒大家,我们必须以更加务实和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的优秀人才。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于各个领域,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首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应当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课程标准应当强调实验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课程标准还应当注重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标准还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具备技术能力,更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总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
2017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刚刚,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为(2017年版)各科课程标准最全版(扫码直接进入)↓↓↓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政治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术课程标准,将会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教育体系。
此次全面更新的新课程标准将重点放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在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健康及文化的生活习惯。
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使学生学习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其责任感和道德感,把中国传统美德带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教育部还将提供一整套课程和教学材料,以尊重和推广中国传统价值和美德,以及把中国社会创新发展的传播和弘扬。
二、贯彻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思想品德与职业技能等能力。
根据新的标准,教学不再以传统的文科和理科学习为主,而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步提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三、突出学生文化表达与沟通能力新课程标准还将重视学生的文化表达和沟通能力,并加强学生从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不同文化领域的表达。
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课程中开设的文化课程将集中学习文学、历史、艺术和时尚文化等,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外语能力。
四、关注学生自我管理和健康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所重视,要求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部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健康和文化的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弘扬中受益。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国的教育体系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全面发展,强调学生文化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和健康习惯的养成。
改革后的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提高中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前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为了辅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特制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本标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增强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和项目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内容。
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程序设计与开发。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方法。
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Web开发等内容。
3.网络技术。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网络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基本方法。
4.信息系统应用。
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大数据应用等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应用的基本原理。
5.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学生应该通过课外实践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探索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信息社会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信息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的意识,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信息筛选、分析和评价能力,具备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
2.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具备信息加工、表达和传播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信息安全和保护意识。
3.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实践和研究,具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1.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的基本能力和相关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信息技术应用:包括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和设计、图像处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技能和应用。
4.实践环节:包括信息技术项目实践、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1.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当中,伴随而来的是一个新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
2018年新课程标准旨在加强个人发展、综合技能和素养培养,强化新一代学习者对知识、技能、思维和行为的深入理解,致力于培养出全面、系统、综合的建立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018年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包括:
首先,课程内容偏向于实践性的内容,突出实践与学习的关系,提倡经常的活动与游戏,以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其次,学校的资源有限,课程中需要系统性地并且涵盖全面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全面的知识。
再次,注重任务教学,让学生练习和实践。
老师和学生应多以研讨和分组活动为主,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
最后,强调尊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面临的挑战和改变。
让学生渴望学习,看到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2018年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学习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激发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并能用自己力量去实现。
2018年新课程标准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范式,在这种新课程框架内,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以及
丰富的实践性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学习赋予新的意义,激发其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可以让教育更加有效、更具创新性,凸显学生素养和技能的强化,促进学生反思和思维的拓展,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建树。
新课程标准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构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社会提供能力支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内涵与表现形式│附录│续表(二)水平划分与描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1 :信息意识(5)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水平1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1)针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综合分析获取的信息,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真伪性和目的性。
(2)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能认识到数据管理与分析对提高信水平2息价值的重要性,利用多种途径甄别信息,判断其核心价值。
(3)具备选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
(4)能判断他人信息选择的合理状况并给予适当提示。
(1)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确定信息的关键要素,发现内在关联,挖掘核心价值。
水平3(2)针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
(3)具备服务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积极作贡献的意识。
│附录│续表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教育优势。
预备级(2)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3)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1)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水平1(2)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1)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2)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水平2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3)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高学习质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作。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
2017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标准也在出版发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了30多年,已经成为必修科目,是面向社会服务的一门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2017年版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2020年修订版本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新了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更切合现实生活和社会需要。
首先,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新了语言学习内容,大幅度扩展了语言课程内容,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尝试,设计新的软件系统运行环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和发现问题解决办法的能力。
其次,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增加了网络安全课程,开设网络安全课程,通过多样的样例和案
例,以及网络攻击和防御实践,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应对网络安全威胁能力。
此外,在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要注意的职业道德和道德准则,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社会中的不同应用,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并在实际技能的学习与应用中结合,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更加丰富自身综合能力。
总之,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已经更新为2020年修订版,更新了课程内容,更新后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也能在实践中更加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社会参与和职业道德意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部分:前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旨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等方面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体系。
2.动态网站开发学习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具备基本的网站开发能力。
3.数据库应用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语言,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程序设计与开发学习基本的算法和程序设计原理,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5.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包括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处理、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要以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在团队中协作解决问题。
4.注重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五部分:评价方式1.能力测试通过编程作业、网站设计、数据库查询等能力测试,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8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选修课程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课程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它贯穿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要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利用信息资源。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三、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等内容。
2.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等的基本操作技能。
3.程序设计: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信息安全: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应对策略。
5.数据库应用: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管理和查询的基本技能。
6.信息技术与社会:介绍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当多样化,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实践操作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学校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竞赛、项目实践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规定,即新课程标准,这一改革是为了积极应对国家教育发展形势变化,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促进人才培养,构建未来学习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强化学习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标准由九个方面组成,分别是:一、核心素养,二、学习规律,三、教学改革,四、教育资源,五、考核体系,六、学生发展,七、课程评价,八、学习支持,九、学习自主管理。
首先,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新的课程发展的核心支柱,将“关注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态度,表达自我,具备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素养等,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效。
强调开放式学习,以组织活动、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活动和讨论等各种形式,创设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实践有效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以适应学生多样性、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实施以探究为主体、以深入精准为原则、以问答探讨为方式的多元化教学,以学习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及以活动为主导的多学期课程。
此外,新的课程标准还注重考核体系的改革,通过课堂知识考核、作业考核、比赛考核、课外活动考核、实践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能力发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旨在推动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成果。
最后,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学习支持、学习自主管理以及课程评价,以及教育资源等,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充分的课堂支持,提供有形、有效的课程评价,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建构和实施一个全面、多元、开放的新形势下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深层次发展,构建新的学习体系。
2018版的初中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技术文化素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信息化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2.信息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安全应用-网络应用3.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4.信息技术与创新-信息技术下的创新思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信息技术与创新的案例分析5.信息技术实践-使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进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实践-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三、课程要求1.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应用。
2.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要求具备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了解,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健康、安全、积极地参与。
4.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活动。
5.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实践技能,能够灵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和学习交流。
四、课程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
拓展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与创新等内容。
2.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国家发布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推动国家教育全面发展、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的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能力。
2018新课程标准基于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课程实施的通用性内容,以及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
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参与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校全面实施七大学科的新课程,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
在新课程中,每一门学科都增加了新的主题,并强调了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习惯养成、实践学习、课后指导和辅导。
在理论知识部分,既要重点讲解核心知识,又要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技能训练,新课程标准主要强调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信息技能、分析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
习惯养成,新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实践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大胆创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实践、调研活动、实验等学习活动,以拓宽视野、丰富经历,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创新思维。
另外,课后指导和辅导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开展系统而有效的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有效性,以达到及时反馈、有效改进的效果。
通过2018新课程标准,鼓励学校改革、创新,把学生成长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达到学生学习更好、发展更快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3)(二)基本理念 (4)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4)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4)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5)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5)(一)学科核心素养 (5)1.信息意识 (5)2.计算思维 (5)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5)4.信息社会责任 (5)(二)课程目标 (6)三、课程结构 (6)(一)设计依据 (6)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6)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6)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6)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6)(二)结构 (6)(三)学分与选课 (7)四、课程内容 (7)(一)必修课程 (7)模块1:数据与计算 (7)【内容要求】 (7)【教学提示】 (8)【学业要求】 (8)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9)【内容要求】 (9)【教学提示】 (9)【学业要求】 (10)(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0)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0)【内容要求】 (10)【教学提示】 (11)【学业要求】 (11)【内容要求】 (11)【教学提示】 (12)【学业要求】 (12)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13)【内容要求】 (13)【教学提示】 (13)【学业要求】 (14)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14)【内容要求】 (14)【教学提示】 (15)【学业要求】 (15)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15)【内容要求】 (15)【教学提示】 (16)【学业要求】 (16)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16)【内容要求】 (17)【教学提示】 (17)【学业要求】 (18)(三)选修课程 (18)模块1:算法初步 (18)【内容要求】 (18)【教学提示】 (19)【学业要求】 (19)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19)【内容要求】 (19)【教学提示】 (20)【学业要求】 (20)五、学业质量 (20)(一)学业质量内涵 (20)(二)学业质量水平 (20)水平1质量描述 (21)水平2质量描述 (21)水平3质量描述: (22)水平4质量描述: (22)(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23)六、实施建议 (23)(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3)1.教学建议 (23)(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3)(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24)(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25)(4)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25)(1)评价的原则 (26)(2)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7)(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29)1.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29)2.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29)3.命题建议 (30)(1)关注品徳教育,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30)(2)以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 (30)(3)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命题指标,关注学生发展,突出能力考核 (30)(三)教材编写建议 (31)1.教材编写指导原则 (31)2.教材的内容选择 (32)3.教材的内容编排 (33)(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33)1.关于师资 (33)2.关于基础设施设备 (34)3.关于教学资源 (34)附录 (34)附录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34)(一)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形式 (34)1.信息意识 (34)2.计算思维 (35)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5)4.信息社会责任 (35)(二)水平划分与描述 (35)素养1:信息意识 (35)素养2:计算思维 (36)素养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6)素养4:信息社会责任 (37)附录2 项目教学案例 (38)“使用灯语交流信息”项目活动 (38)【学科核心素养】 (38)【内容要求】 (38)【学业要求】 (38)【情境设置】 (38)【项目主题】 (38)【项目活动】 (38)【拓展思考】 (39)【项目实施说明】 (39)【课时建议】 (39)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礻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木反思者。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结构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课程的必修部分致力于构建我国高中阶段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课程内容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学不科方法与学科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课程实施考虑到不同背景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倡导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开放、合作、协商和注重证据的行动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交互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体验信息技术行业实践者真实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方式;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所引发的价值冲突,思考个体的信息行为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课程评价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级体系为依据,利用多元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数据,及日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优化教学,评估学业成就;注重情境中的评价和整体性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应支持学生自主和协作地进行数字化问题解决,促进基于项目的学习;完善标准化纸笔测试和上机测试相结合的学业评价,针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研究性论文。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它们是高中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四个核心要素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体内涵表述如下。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作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不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