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记忆》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爱国敬家”的基本概念。

2.学生应该能够意识到爱国敬家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能够积极参与到爱国敬家的实践中。

3.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4.通过课堂启示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其爱家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爱国敬家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其爱家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1. 课堂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家,而家庭是我们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同时,我们也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祖国之中。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参与到家庭和国家建设中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 讲解课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53-54页的课文《家庭的记忆》,然后根据以下问题回答:1.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孩子为什么想要成为家庭的“英雄”?3.爸爸妈妈的话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4.孩子的想法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你认为重要的原因是什么?3. 课堂讨论1.爱国敬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内容的?2.家庭文化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是什么?你认为对于家庭来说,哪些因素是最为重要的?3.家庭和国家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4.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每个小组也应该对家庭文化或爱国敬家这两个方面,进行自己的探讨和思考,形成一个小结,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5. 课堂总结通过课堂启示和讲解,同学们应该对《家庭的记忆》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更好地理解了爱国敬家的含义和实践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于家庭文化的重视和认识。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把爱国敬家和爱家之情切实付诸实践,为我们的国家和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2课家庭的记忆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家庭的记忆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到家庭是我们共同的港湾,学会珍爱家庭;2.学生了解到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加对不同家庭的理解;3. 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成员的相互依赖,懂得关爱家人;4.习得了谏言的使用方式,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1.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尊重家庭差异,理解不同文化的家庭生活方式3.了解谏言的使用方式及其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学会关爱家庭成员及谏言的使用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先播放一段形象生动的介绍家庭的视频,接着老师提问:“何为家庭?家庭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会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引导,加深学生对家庭的理解。

2.学习内容(30分钟)首先按照教材给出的否定句提问学生:你爸(妈)没有强制你,你想怎样过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接下来,老师放出来一个关于不同家庭的短片,学生观看后老师会提醒学生我们要珍惜家庭、尊重家庭差异。

同时老师要详细介绍谏言的概念及其使用方式,引导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使用谏言。

3.单元练习(15分钟)多个人组成团队,一个分析调查家庭问题,另一个分析调查朋友问题,最后带着结果汇报,并对团队的分析、结论提出谏言意见,正反两方上台表演演绎。

4.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针对家庭生活中他发现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谏言意见,并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理想家庭”文章,介绍自己理想化的家庭生活。

5.结束语(5分钟)老师在结束语中可以根据今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发表评价。

对学生发表的观点和建议以及对谏言的使用方式与重要性进行明确的总结和强调。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 (2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 (2课时)教案

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变化、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父母和祖辈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关心家庭的发展变化,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1、向家人了解家中家庭大事、特殊的日子,记在书上。

2、了解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小时候的衣食住行情况,写在书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亲情,分享精彩瞬间1、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示:一本我的家庭影集。

)小朋友们,翻开了这本影集,就打开了家庭的记忆。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精彩的瞬间,感受这份浓浓的亲情吧!2、介绍影集:(从孩子出生之时介绍起)孕育:小朋友们,孩子是上天送给每一个家庭最厚重的礼物,孩子降临,爱也洒到了每个家庭里。

欢笑声也就萦绕在这个温馨的家中。

看,这个准妈妈笑得多甜啊!出生:瞧,多可爱的小天使来到了人间。

孩子的哭声使得我们全家人围着她笑啊,转啊。

周岁: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把对孩子的爱浓缩在了这美妙的一刻。

看着孩子起步的身姿,听着孩子咿呀学语,家人甭提有多开心了!上学:这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精彩的瞬间。

他将逐渐摆脱幼稚、无知,走向成熟。

北京之旅:因为有爱,我们的家庭中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长城脚下,留下我们的足迹;紫禁城中,印着我们的身影……过渡:小朋友们,一年又一年,我们在一点点长大,家里总会发生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事情。

家庭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

3、板书课题:家庭的记忆刚才这是他们家的事,现在就请你们把家庭中精彩的瞬间,重要的时刻,美好的记忆向大家展示一下吧,让我们一起来共享每一个家庭的浓浓的亲情吧!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照片后,然后全班交流。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二)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

)活动二、家庭辈分称呼(一)家庭关系示意图1.认识家庭单元。

教师:家庭的记忆中除了家人之间美好的相处之外,还包括很多内容。

比如:家族的历史、大家庭里不同辈分的长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填写的示意图。

(学生展示)教师: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像这样拥有夫妻关系的两个人和自己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

2.认识不同辈分。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说一说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教师:“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妈长一辈。

妈妈是你的长辈,妈妈比你长一辈。

外婆比你长几辈呢?对,长两辈。

3.了解“四世同堂”。

教师:请再看看“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的同学的爷爷的父亲还健在,那么这样的同学和他的曾爷爷之间差了四辈,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这样的大家庭就叫“四世同堂”。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2.家庭的记忆-部编版(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2.家庭的记忆-部编版(第二课时)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传统节日的家”和“语言文字家”的教学内容。

位于第81—84页。

本课的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学生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之外,还需要对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进行一定的社会性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本课让学生理解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为传统文化可能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比较脱节,为了让传统文化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教材选择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作为切入口,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核心素养点体现:人文情怀、审美情趣)2.能力与方法: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小竞赛,制作简报等形式发现语言文字中的“家”。

(核心素养点体现:乐学善学、审美情趣、信息意识)。

3.知识:知道“年夜饭”的定义,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核心素养点体现:理性思维、勇于探究)教学重点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即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实施策略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

以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寻找,发现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的语言文字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欢快的视频,请同学们看屏幕。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家庭的记忆》,课程主要围绕家族史和变化的知识展开,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家族史和变化,并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2)掌握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力目标:(1)使用采访、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2)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家庭、尊重家庭、感恩家庭的情感;(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生活的变化;2.学生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笔、纸、小报或PPT制作工具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家庭历史与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介绍采访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历史,并分享家庭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问候一下,好吗?学生:早上好!老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呢?可以分享给我们听一听。

(学生分享回忆,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过生日、一起吃饭等)二、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家庭历史和变化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播放相关多媒体素材,如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请举手回答。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祝福家庭的成语。
关于家庭的谚语。
家书抵万金(关于家庭的古诗)。
4、小发现: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讨论。
分享。
分享。
讨论。
《家庭的记忆》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
家庭记忆第二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家”的重要性,感受家国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3、知识目标:认识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了解“家”文化,做到爱家、爱家人。
重点
了解关于“家”的文化。
竞答。
小组合作。
思考、发现。
先通过对年夜饭的讨论,引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为后面的讨论奠定情感基础。
通过过年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让学生明白,家对于每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在此环节中,重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中与“家”相关的文化都很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课堂小结
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家里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我们最爱的人,我们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
6、播放视频《回家》
7、分享: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
8、阅读角:回“老ຫໍສະໝຸດ ”过春节。9、小讨论: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10、解释:什么叫“老家”。
11、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说课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说课

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是依据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法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言语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言语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史,提高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根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课时的编写主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因认识和理解有限,对家庭甚至家史概念模糊,然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园地,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感情联系外,还需要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学习本课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根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板块“家庭称呼抢答赛〞和第二板块“家史〞小调查为第—课时教学内容,第三板块传统节日中的“家〞及第四板块言语文字中的“家〞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三板块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首先是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感受。

其次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年夜饭的意义。

再次以“阅读角〞的形式呈现了一家人回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心情,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过春节肯定要回家与亲人团聚。

最后以一个半放开的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

第四板块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首先是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体会言语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其次以一首古诗配水墨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离家后思念家人的感情,并从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三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的记忆》人教(新版)

三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的记忆》人教(新版)
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意感到困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从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和传统,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分享。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增强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识,传承家庭传统,弘扬优良家风。
5.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家庭美好时光,促进情感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家庭的组成:明确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多样性。
-举例:区分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了解单亲家庭、大家庭等不同家庭类型。
-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支持,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的结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家人的相处时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家庭的记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整体来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参与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它是我们生活的港湾,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庭成员如何相互关爱,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家庭的结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互动提问来帮助大家理解。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教师寄语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 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要做一 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再见
作业: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 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
课后思考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的课堂反思
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悟和收获,请 你记录下来吧!
名人名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同学们,书海浩瀚无边,而我们的时间 十分有限,今后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 书,与好书相伴。
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 两家合一起,
万事都不愁(猜一个字)

谁能用这些谜底和 “家”联系起来说一 个成语或一句话。
“家庭祝福语”接龙赛
比赛规则: 1.每组只能一次说一个词语或句子,重复的不再说。 2. 5秒钟接不上由下一组来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家庭的记忆
第二课时
大家来分享
• 1.你家的“年夜饭” 通常都有哪些人 ? • 2.你家的 “年夜饭”常吃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 • 3.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知识窗
•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年最后一 天)的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 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 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节日名称 时间
主要活动意义Fra bibliotek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四月五日 前后 农历八月十五
吃元宵、猜灯谜
祭奠祖先 缅怀先烈 吃月饼、赏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犹如一潭清水,平淡而温馨在高兴时,家与你共享快乐,是一方乐土;在伤心时,家给予你安慰,是一个倾听者;在受挫时,家给予你鼓励,是一个避风港湾,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家中总是充满关爱与幸福,令人魂牵梦绕家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收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取家庭的记忆。

二、家庭称呼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空白二:叔叔、婶婶。

生3:空白三: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空白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生5:空白五:姨妈、姨夫。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

生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夫妻关系。

师:你们知道妈妈和姥姥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母女关系。

生2:奶奶和姑姑、姥姥和姨妈、妹妹和妈妈也是母女关系。

师:你们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呢?哪些人又是这种关系呢?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生2:姐弟关系,是妈妈和舅舅的关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记忆》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记忆》教案
6、播放视频《回家》
7、分享: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
8、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9、小讨论: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10、解释:什么叫“老家”。
11、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语言文字中的“家”】
1、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
2、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3、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1)祝福家庭的成语。
(2)关于家庭的谚语。
(3)家书抵万金(关于家庭的古诗)。
4、小发现: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
2、有话大家聊:
(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观看视频、参与讨论。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传统节日中的“家”】
1、春节的重要节目——年夜饭:
(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
9、选一选:你的家庭是以下的哪一种家庭?
10、知识窗。
【家史小调查】
1、家史小调查。
2、小讨论: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在家庭的历史当中,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3、小活动:我和父母比童年。
4、思考与分享: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难点:启蒙学生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上课前,咱们先来玩个侦探小游戏,根据图片上的线索,猜猜小亮家的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是什么时间拍摄的?二、新知讲授(一)传统节日中的“家”1.年夜饭(1)年夜饭小知识“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最后一天)的晚餐。

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2)采访年夜饭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

席上一般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

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

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等等。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家庭团圆和家庭传承的重视。

2.回“老家”过春节(1)阅读角(2)春运小视频一切都是源于对家的牵挂和爱3.传统节日小调查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中国的节日,向来与家有关。

比如春节团圆,过年回家,以家庭团聚作为一年的终点和新一年的起点。

中秋节,更直接被称为“团圆节”——一家人围坐一堂,吃月饼赏月,这样的幸福,古今皆然。

(二)语言文字中的“家”在中国,不仅仅有许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有许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1.猜字谜2.说词语欢聚一堂天伦之乐合家团圆年年有余3.解疑难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家书抵万金4.品古诗三、总结同学们,“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部编版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家庭大事记、与父母比童年,找寻到这么多家庭的记忆,感受到了家庭成长变化中家风的传承,我们更加热爱家庭,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我与父母比童年”分享交流活动,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3.出示小学生作文:三代人的课外书。
4.出示照片:同岁照片不同年,我和妈妈比童年。
5.提问:对比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时代不同,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不同。现在,物质条件更加优越,这些得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父母长辈的努力工作。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爱家庭,爱社会。
7.小汇报:整理调查内容,做个家史小汇报。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母的童年,感受家庭的变化,感悟家庭中传承的文化。
2.产生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认同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中的大事,感受家庭的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中传承的文化。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7分钟
环节一:通过“家庭大事记”调查、分享等活动,了解家庭的历史,感悟家庭的变化。
(一)环节一:通过“家庭大事记”调查、分享等活动,了解家庭的历史,感悟家庭的变化。
1.出示“全国最美家庭”康永库家庭事迹视频,初步感知家史,引出本课主题。
2.通过“家庭大事记”的调查分享活动,初步感受家庭的变化。
(1)学生分享“家庭大事”。
(2)交流感受。
(3)提问:这些家庭大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生分享调查方法。

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家庭的记忆”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家庭的记忆”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和“家庭的记忆”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家庭的记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⑦家庭主题的课堂分享活动
- 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 分享对家庭成员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爱的感悟
- 分享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 《家庭的变化》(介绍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面对变化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视频资源:
- 《幸福家庭密码》(探讨家庭和谐的要素和秘诀,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 《家庭教育的力量》(讲述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家庭的记忆”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重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家庭的记忆”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12家庭的记忆 第二课时”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6. 家庭作业准备: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理解。例如,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行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家庭的记忆展开,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但对于家庭的记忆和历史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学生可能对家庭的传统习俗和家庭规则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价值观。

3.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道德和家庭行为规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庭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2.教学基本内容:(1)介绍家庭的历史和传统,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传统习俗和家庭规则,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3)通过事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案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家庭称呼抢答赛”,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家史’小调查”,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传统节日中的家”,目的是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语言文字中的家”,目的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根据教学实际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前两个话题为第一课时,后两个话题为第二课时。

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传统文化可能会与当下学生的生活相脱节,通过课前调查与采访的形式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借助传统节日及语言文字让学生寻找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的切入点。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情分析: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

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端午节、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

因此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教学目标:1、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采访记录表和调查表、《回家过年》视频片段、课件。

2、学生完成采访记录表和调查表,搜集和“家”有关的成语、谚语、格言、古诗、故事等。

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感受“家”味播放视频《回家过年》,感受浓浓的“家”味,观看视频谈感受。

【点评:利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公益纪录片《回家》的视频片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在过春节时,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的期盼之情和“父母盼儿归”的厚重亲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记忆》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家”的重要性,感受家国情感,正确理解“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教学重难点聚焦于让学生了解关于“家”的文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从导入新课开始,通过播放春节视频和讨论春节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在讲授新课环节,深入探讨传统节日中的“家”,如春节的年夜饭、习俗等,并延伸到语言文字中与“家”相关的文化,如成语、谚语、诗篇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分享、竞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家”文化的富内涵。最后,在课堂小结部分,总结提升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情感,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并呼吁学生爱家、爱家人。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力求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