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11章
(完整版)现代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合
![(完整版)现代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fe4266b4581b6bd97e19ea63.png)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通信、通信系统的定义;通信: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信息或消息的传输和交换);通信系统:实现消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信道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及各框图作用;信息源:消息的发源地,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设备,而是信道中的噪声以及通信系统其它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示。
接收设备:功能是放大和反变换(如滤波、译码、解调等),其目的是从受到干扰和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原始电信号。
受信者(信宿):传送消息的目的地。
(将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3•基带信号、频带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含义;基带信号:信息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的信号。
频带信号(带通信号):(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特点:携带信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称为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凡信号参量只可能取有限个值,称为数字信号。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的作用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完成模/数(A/D)转换;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差错,为了减少差错则在信息码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加入监督码,组成抗干扰编码,接收端译码器则按照一定规则解码,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心态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可靠性)。
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数字解调就是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同步:同步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噪声不累加;(2)差错可控;(3)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网;(4)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5)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强度高。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9dcf5efe4733687e21aa96.png)
s (t )
平方器
e (t )
窄带 BPF
2 fc
二分频
fc
若m ( t ) = ±1
1 1 e (t = ) + cos 2ωct 2 2
11.2 载波同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平方环法
s (t )
平方器
e (t )
鉴相器
ud
环路 滤波器
uc
压控 振荡器
uo ( t )
二分频
uo ( t )
= uo ( t ) m ( t ) cos ωc t + sin ωc t
插入导频法收端 uo ( t ) uo ( t )
BPF 窄带 BPF
×
v (t )
LPF
mo ( t )
v ( t ) = uo ( t ) cos ωc t
1 mo ( t ) = m ( t ) 2
sin ωct
90
波形变换常用电路:微分+整流
11.3 位同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包络检波滤波法 适用:带限的2PSK
O
(a)
t
O
(b)
t
O
(c)
t
11.3 位同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2)锁相法
位同步输出
a
整形 接收码元 相位 比较器
超 前 脉 冲 滞 后 脉 冲
晶振
d
n分频器
c
或 门
扣除门 (常开)
一、群同步的实现方法
1.起止式同步法
止 起
1 2 3 4 5 止
1
5 字
1.5
缺点: 不便于同步传输 传输效率低
通信原理CH11V20100609
![通信原理CH11V20100609](https://img.taocdn.com/s3/m/b35aed5f16fc700abb68fcbb.png)
2k个不同码组
2n个不同码组 总的码组个数
许用码组
在2n个码组中,许用码组数量仍然是2k个 余下(2n 2k)的个码组为禁用码组
12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P331 3. 编码的几个概念术语 (1) 码重、汉明重量 code weight
码组中“1”码元的个数。 (2) 码距、汉明距离 Hamming distance
a2 a3 a4 a5 a6 无错
s1=a2a4a5a6 s2=a1a3a5a6 s3=a0a3a4a6
(11.5-3) (11.5-4) (11.5-5)
25
11.5 线性分组码 2. 汉明码构造
P335
如果没有误码,则校正子s1 = s2 = s3 =0,则可得: s1=a2a4a5a6 =0 s2=a1a3a5a6 =0 s3=a0a3a4a6 =0
代价:增加带宽。
16
11.4 简单的实用编码 P333
11.4.1 奇偶监督码 Parity check P333 1. 码结构
an1,an2,an3,....a.0.,
其中,an1 , an2 , …, a1,a0为信息位;, a0为监督位。
2. 编码规则 偶监督码:加监督位后,使码组中”1”的个数为偶数
两个码组对应位上不同码元的位数d
在图11-4中,码距就是两个码组(两个 顶点)之间沿立方体各边到达的最少边 数
对于集合式(11.2-1),最少边数均为2
对于000、111集合,最少边数为3
13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P331 3. 编码的几个概念术语 (3) 最小距离(最小码距)
在一个码组集合中,码组间码距的最小值。 用d0或dmin。 (4) 纠错能力、检错能力
通信原理(Ⅱ)第11章 -线性分组码-一般原理
![通信原理(Ⅱ)第11章 -线性分组码-一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06c80125c52cc58bd6bee1.png)
110 101
I
k
Q
G
(11.5-15)
0001
011
G称为生成矩阵,具有[IkQ]形式
的生成矩阵称为典型生成矩阵 6
生成矩阵G 可以产生整个码组
a6a5a4a3a2a1a0 a6a5a4a3 G
A [a6a5a4a3]G
(11.5-16) (11.5-17)
a6 a4 a3 a0 0
式中已将模2 加简写成“+”。
1 a6 1 a5 1 a4 0 a3 1 a2 0 a1 0 a0 0
1 a6 1 a5 0 a4 1 a3 0 a2 1 a1 0 a0 0 (11.5-8)
② 错码较多(超过该编码的检错能力),即式(11.5-10) 成立,B变为另一许用码组,这样的错码不可检测。
10
7、线性分组码的性质
封闭性: 指一种线性码中的任意两个码组之和仍为这种码的另一个码组。
Q
a6
1011 001
a5
a4
(11.5-12)
a3
Q为一个k × r阶
(11.5-13) 矩阵,Q=PT
011
上式表示,信息位给定后,用信息位
的行矩阵乘以矩阵Q就得到监督位。 若在Q的左边加上1个k × k阶单位方阵
1000 111
0100 0010
1 a6 0 a5 1 a4 1 a3 0 a2 0 a1 1 a0 0
a6
a5
1110100 1101010
a
4
a3
0 0
(模2)
1011001
《通信原理》_樊昌信第11章
![《通信原理》_樊昌信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c30ed040336c1eb91a375d7a.png)
每个码组中的1的个数都一样 电传机传输汉字时每个汉字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阿拉伯数字用 5个比特的码字表示。由于阿拉伯数字只有10个,因此从32中可能的码 字中挑出 C 5 =10个1的个数为3的码字作为阿拉伯数字的编码方式
3
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编码 01011 11001 10110 11010 00111
我们看到,重复码中假设传输时每个符号的Es/N0相等, 因此才得到以上的性能分析对比 但是如果我们以Eb/N0的指标进行比较,则我们看到
例1的 例2的
Eb 2 E s = N0 N0
Eb 5E s = N0 N0 如果要求各系统在Eb/N0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n重复码中用 了n倍能量来传输一个比特,从每个比特能量的角度来看),则 可看到这2种系统性能相近(即获得相近的编码增益)
线性分组码(n,k)的性质
许用码字(组)为2k个 定义线性分组码的加法为模2加,乘法为二进制乘法。 即有
1+1=0、1+0=1、0+1=1、0+0=0 1x1 = 1, 1x 0 =0, 0x0 =0, 0x1 =0
且码字与码字的运算是各相应比特位上符合上述二进 制加法运算规则
27
2.4 线性分组码
编码信道
所谓的编码信道就是将调制解调包括在信道内的一种模型 上的等效。 即如果研究编码和译码,完全可以将调制、 解调与信道合起来等效成一个等效的信道,这种信道就称 之为编码信道
源 编码 调制 信道 解调 译码 宿
16
2.1 引言
编码信道(续)
根据调制解调的不同输入和输出具有不同的类型
离散无记忆对称二进制输入二进制输出信道(BSC)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https://img.taocdn.com/s3/m/d5e1707c866fb84ae55c8d05.png)
但是这种码不能发现一个码组中的两个错码,因为发生两
个错码后产
检错和纠错
上面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码,不能纠正错码。例如,当接收码 组为禁用码组“100”时,接收端将无法判断是哪一位码发生了 错误,因为晴、阴、雨三者错了一位都可以变成“100”。
要能够纠正错误,还要增加多余度。例如,若规定许用码组只 有两个:“000”(晴),“111”(雨),其他都是禁用码组, 则能够检测两个以下错码,或能够纠正一个错码。
例如:“000”(晴),“001”(云),
“010”(阴),“011”(雨),
“100”(雪),“101”(霜),
“110”(雾),“111”(雹)。
其中任一码组在传输中若发生一个或多个错码,则将变 成另一个信息码组。这时,接收端将无法发现错误。
12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若在上述8种码组中只准许使用4种来传送天气,例如:
若码组A中发生两位错码,则其位置不会超出以O点为圆 心,以2为半径的圆。因此,只要最小码距不小于3,码 组A发生两位以下错码时,
不可能变成另一个准用 码组,因而能检测错码 的位数等于2。
0123
A
B 汉明距离
e
d0
19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同理,若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为d0,则将能检测(d0 - 1)个错码。 反之,若要求检测e个错码,则最小码距d0至少应不小于( e + 1)。
N - 码组的总位数,又称为码组的长度(码长), k - 码组中信息码元的数目, n – k = r - 码组中的监督码元数目,或称监督位数目。
16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分组码的码重和码距
码重:把码组中“1”的个数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码距: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
通信原理 第1-9 11章 习题 测试题 1-15 答案 ok
![通信原理 第1-9 11章 习题 测试题 1-15 答案 ok](https://img.taocdn.com/s3/m/a0f2e76ead02de80d4d840f3.png)
1-2 某信源符号集由A 、B 、C 、D 和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概率分布分别为1/4、1/8、1/8、3/16和5/16。
试求该信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熵)H (x )符号)/(22.252.045.0375.025.01635.8162.7838321)67.1(165)4.2(163)3(81)3(81)2(41165log 165163log 16381log 8181log 8141log 41)(log )()(2222212bit x P x P x H i Mi i =++⨯+≈++++=----------=-----=-=∑=1-3 设有四个符号,其中前三个符号的出现概率分别为1/4、1/8、1/8,且各符号的出现是相对独立的。
试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
解:各符号的概率之和等于1,故第四个符号的概率为1/2,则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为:符号)/(75.15.0375.025.021838321)1(21)3(81)3(81)2(4121log 2181log 8181log 8141log 41)(2222bit x H =+⨯+≈+++=--------=----=1-6 设某信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出现的概率为1/224。
信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试计算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符号)/(405.6905.35.2)81.7(2241112)5(32116224log 224111232log 32116)(22bit x H =+=⨯+⨯≈⨯+⨯=已知符号速率R B =1000(B),故平均信息速率为: R b = R B ×H = 1000×6.405 = 6.405×103 (bit /s)2-6 设信号s (t )的傅里叶变换S ( f ) = sin πf /πf ,试求此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s (τ)。
通信原理的讲义第十一章复用
![通信原理的讲义第十一章复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6e8380a58da0116c17499e.png)
故,在乘积之后,信号的带宽便拓宽了, 这就是扩频。
可见,扩频后信号的功
率在原信号带宽的功率
原信号频谱
内低于原信号。
扩频后信号频谱 这对于军事上的应用非
常重要,即使得我方的
通信信号不易被敌方检
W频率
测到。
扩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抗干扰:
窄带噪声
扩频后信号
W频率 经过解扩之后
原信号
窄带噪声带宽展
W频率
i 为第i 路信号及特征波形的时延参数, i 为第i 路信
号的相位参数, wc 为载波频率。 现考虑用 ck (t ) 特征波形对第k 路信号实现解扩,可
认为此时在第k 路上,接收端已实现同步。即此时可认 为, k 0 , k 0
用2ck (t ) cos( wct ) 去乘s(t ) 得
第十一章 复用
复用又称多址或多路。
通信中复用的本质是:在同一信道上允 许多路信号同时传输。
目前复用技术主要包括:FDM/FDMA频 分复用/多址(波分复用)、TDM/TDMA 时分复用/多址、CDM/CDMA码分复用/ 多址。
11.1 频分复用/波分复用
所谓频分复用,就是用不同的频率传送 各路消息,以实现通信。
滤 去 2wc 信 号
r1 ( t )
dk
(
t
)
c
2 k
(
t
)
N
d i ( t i ) c i ( t i ) c k ( t ) cos( i )
i1,i k
将 r1(t) 在(0,T)上做积分,得 T 时刻接收机输 出为
T
D (T ) t 0 r1 (t )dt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64e32a71fe910ef12df8b0.png)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下面以 DSB 为例来说明插入导频法实现载波同步的基 本方法。图 11.2. 5 ( a )是基带信号的频谱,(b )是其 DSB 信号 的频谱及插入导频的位置(虚线所示)。导频插在 DSB 信号 频谱为 0 的地方,即导频的频率为 f c ,且与调制用的载波信号 正交。插入导频法发送端及接收端的方框图如图 11.2. 6 所 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有时,位定时误差也用相位来表示,称为相位误差,即
当位定时有偏差时,会使信号的取样值下降,而取样值的 下降最终导致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的上升。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以 2PSK 信号为例,当位定时无偏差时,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 为
而当位定时偏差为 t e 时,经推导误码率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图 11.3. 2 位同步信号相位调整过程示意图(图中设 n =4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如果鉴相器的比较结果是 n 次分频器输出信号(即位同 步信号)相位超前于接收码元相位,如图 11.3. 3 ( a )所示,鉴相 器就向控制电路输出误差信号,使控制电路从其接收到的脉 冲序列中扣除一个脉冲,这样分频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就比原 来正常情况下的脉冲序列滞后一个 T s / n 时间,如图 11.3. 2 ( c )所示。到下一次鉴相器进行比相时,若分频器输出脉冲序 列的相位仍超前,鉴相器再输出一个代表超前的误差信号给 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再扣除一个脉冲,直到分频器输出脉冲 序列的相位不超前为止。如果鉴相器的比较结果是 n 次分频 器的输出脉冲序列相位滞后于接收码元相位,如图 11.3. 3 ( b ) 所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需要说明,在图 11.3. 1 所示的数字锁相环中,相位比较器 是一个关键部件。没有相位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控制电路既 不会扣除脉冲也不会附加脉冲,也就意味着无法调整位同步 脉冲的相位。而相位比较器是根据接收基带信号的过零点和 位同步脉冲的位置来确定误差信号的。当发送长连“0 ”或 长连“ 1 ”信号时,接收基带信号在很长时间内无过零点,相位 比较器无法进行比较,致使位定时脉冲在长时间内得不到调 整而发生漂移甚至失步。此即采用 HDB3 来代替 AMI 码的 原因。
周炯盘《通信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圣才出品】
![周炯盘《通信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36dec5a4693daef5ff73d75.png)
周炯槃《通信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第11章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一、填空题1.设子信道码元持续时间为T B,则OFDM中各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为Hz;频带利用率为b/(s·Hz)。
【答案】2.BPSK采用相干解调时可能出现“反向工作”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解决方案是______。
【答案】接收端提供的本地载波有180°相位模糊;采用2DPSK3.若信息速率为R b,则2DPSK、MSK、QPSK、16QAM信号的谱零点带宽分别为、、、Hz。
【答案】二、综合分析题1.假设信道带宽是5MHz,如果采用滚降系数为α=0的QPSK调制,比特速率是多少?若信道的相干带宽是200kHz,就会有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现在把5MHz带宽分割为1000个5kHz的小频带,由于每个子频带的带宽远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所以子频带上是平衰落,不会出现ISI。
若每个子频带也是滚降系数为α=0的QPSK,此系统总的速率是多少?(此处的前一个系统叫单载波系统,后一个叫多载波系统)解:若QPSK的符号速率是R s,则对应到带通时的Nyquist最小带宽等于R s,此即滚降系数为0时的带宽。
因此R s=B=5Msymbol/s。
每个QPSK符号携带2个比特,因此比特速率是R b=10Mbps。
对于多载波系统,类似可得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速率是10kbps,因此总速率仍然是10Mbps。
2.某通信系统在0≤t≤Ts时间内同时发送N个QPSK调制符号s i(t)=cos(2πf i t +θi),其中i=0,1,…,N−1,θi∈{π/4,3π/4,−3π/4,−π/4}是第i个载波上的QPSK相位,第i个载波的频率是f i=f0+i∆f,。
总的发送信号是。
(1)求能使这些QPSK信号两两正交的最小频率间隔∆f。
(2)s(t)整体上是一个符号间隔为T s的多进制数字信号,求其符号速率和比特速率。
(3)若以第一个载波(f0)的左侧第1个频率零点到最后一个载波(f N−1)右侧第1个频率0点之间的频率范围作为该系统的带宽B,那么该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多少?(4)以f0为参考载波,写出s(t)的复包络。
数字通信原理第11章_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数字通信原理第11章_伪随机序列及编码](https://img.taocdn.com/s3/m/b2914d43ee06eff9aef807ce.png)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例:设 n = 4,m = 24 – 1 = 15 通过穷举法,可找出所有可整除 x15 1 的多项式:
随机序列:既不能预先确定也不能重复实现的序列,性能 与噪声性能类似(噪声序列)。
伪随机序列:貌似随机序列的确定序列(伪随机码、伪噪 声序列、PN码) 作用:误码率的测量、通信加密、数据序列的扰码和解码、 扩频通信等。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伪随机序列的特点: 1、在随机序列的每一个周期内0和1出现的次数近似相等 2、在每个周期内,长度为n的游程出现的次数比长度为n+1的 游程次数多1
3、随机序列的自相关类似于白噪声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本章内容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11.2 正交码与伪随机码
11.2.1基本定义
1.码组的互相关函数:
码组x=(x1, x2….xn) 和y=(y1, y2….yn) , 则其相关 函数为:
{ak} a0a1an1
输出序列是一个周期序列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3. 举例
+ c0=1
an-1
an-2
an-3
an-4
输出 ak
假设初始状态为(an-4 an-3 an-2 an-1)= (1000),其反馈逻辑为:
an1 an3 an4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
c0=1
an-1
an-2
an-3
an-4
图 11-1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输出 ak
第 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正状态(状态):各级移位寄存器的寄存数从右至左的顺 序排列(逆着移位脉冲的方向)。 由于带有反馈,因此在移位脉冲作用下,移位寄存器各级 的状态将不断变化 通常移位寄存器的最后一级做输出,输出序列为
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习题答案2--11章
![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习题答案2--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7ee72204e87101f69e3195a3.png)
Ps
2(M 1) Q( M
(S
N
)
M
3 )
2 1
Pb
2n 2(2n 1)
Ps
普通二进制编码
Pb
1 n
Ps
格雷编码方式
2L-1 电平的部分响应信号
Ps
2(L2 1)
Q[
B 2 f B 1865.97Hz
f S 1200Hz
10.26 解:
1
Pb,16PSK
2
Q
2Eb
sin 2
105
n0
16
2ES sin 2 4.122
n0
16
S
ES
N 16PSK n0
RS B
1 ES 4 n0
N 16QAM n0 B 12
2400
11.3 解:
gD D4 D2 D 1
r1D D6 modgD D3 D 1 r2 D D5 modgD D3 D2 D r3 D D4 modgD D2 D 1
而2L 1
7
L
4
Pb
2 3Ps
或 Pb
1 2Ps
S/N(DB 值): 45.125(16.44),22.6(13.5), 444.36(26.4), 194.6(22.9)
9.18 1) 4.25 S/N =18.06 合 12.57dB
2)
Pb Q[
3( S )] 8N
S/N = 48.16 合 16.83d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
1 Tb Rb
…
串 并 变 换
f0
MQAM
s1 t
s t
f1
MQAM
sN -1 t
f N -1
每一路的比特率=Rb/N
Df
Rb 1 1 Ts N Tb log 2 M N log 2 M
14
OFDM符号间隔Ts=N· Tblog2M
信号表达式
150
200
250
11
BPSK-OFDM的解调框图
匹配 滤波器 判决
cos 2πf 0t
匹配 滤波器 判决
cos 2πf1t
匹配 滤波器
并 串 变 换
…
判决
cos 2πf N -1t
N个并行的BPSK解调器
12
例:子载波数的设计
给定条件
信道带宽为1MHz,信道时延扩展为20ms OFDM符号间隔Ts远大于时延扩展20ms N一般取为2的整幂
i 0 i i s i s
N -1
8
A0 A1 AN -1 1
1
0.8
Df
0.6
N=8
0.4
0.2
0
-0.2
-0.4
8
10
12
14
16
18
20
9
f0 10 Df
f Df
功率谱密度
假设数据是独立等概的二进制序列, 则BPSK-OFDM的功率谱密度是各个 子载波上BPSK的功率谱密度之和:
3
多载波并行传输
数据速率越高,则符号间隔越小,信号带 宽越大,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也越强 多载波并行传输是将高速数据分解成N路低 速数据,分别用N个不同的载频进行调制后 同时发送。
只要N足够大,每个子路的符号间隔将足够大, 其已调信号的带宽将足够窄,使得信道对于该 子路的已调信号来说近似是平的,ISI近似可以 忽略。
0 t Ts
7
单个OFDM符号的频谱表达式
设一个OFDM符号间隔[0,Ts]内各子载波发送的数 据是A0,A1,…,AN-1,均取之于±1
g t Ts sinc fTs e- jπfTs
Ts e- jπfTs S f 2
A sinc f - f T sinc f f T
2
频率选择性
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会引起符号间干扰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解决方案
Biblioteka 均衡技术(5.7节) 接收端加一个均衡器以消除或减少ISI 扩频技术(10.8节)
扩频能抗干扰,包括能抗多径引起的符号间干扰 进一步还能利用多径实现分集(Rake)
多载波通信(11章)
a1 FFT
…
星座 映射
串 并 变 换
A1
并 串 变 换
D/A
a t
aN-1
A0 A1
并 串 变 换
星座 逆映射
Rb
保护间隔
由于多径时延扩展, OFDM符号经过多径信 道后将变宽 实际当中,信道的时延扩展与OFDM的符号 间隔Ts相比不是无穷小
Ts
t t
时延 扩展
19
保护间隔
在OFDM符号之间留出保护间隔可以防止前 后干扰
5
BPSK-OFDM
Ts NTb
A0 g(t)
cos 2πf 0t
s0 t
Rb
Tb 1 Rb
…
串 并 变 换
A1
g(t)
cos 2πf1t
s1 t
s t
AN-1
g(t)
sN -1 t
cos 2πf N -1t
默认的脉冲成形:g(t)是宽度为Ts的矩形脉冲
6
发送信号时域表达式
s t
e j2 πDft
Q t
e
j2 π N -1 Dft
- sin 2πf ct
16
OFDM的数字化实现
在[0,Ts]时间内,对复包络a(t)采样
mi Ts N -1 j2πiDf m Ns N -1 j2π N am a m Ai e Ai e , m 0,1,, N - 1 N i 0 i 0 T
去CP
ADC
RF Rx
定时和频率 同步
25
峰均比
OFDM中多个子载波信号叠加的结果将导致已调信 号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增大
PAPR s t max
2
s2 t
高PAPR对放大器的线性度、ADC的动态范围等有 很高的要求,使硬件成本、复杂度及功耗增高。
设一个OFDM符号期间[0,Ts]内各子载波发送的数 据是A0,A1,…,AN-1,均取值于±1
si t Ai g t cos 2 πf i t Ai cos 2 πf i t
N -1 i 0 N -1 i 0
0 t Ts
s t si t Ai cos 2πfi t
《通信原理》
第11章
杨鸿文 yanghong@
1
多径传播与频率选择性
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播方式:多径 多径信道的参数 • 时延扩展、相干带宽 发送信号的参数 • 符号间隔、信号带宽 信道分为两种:平衰落或频率选择性衰落 • 满足以下条件是平衰落 信道的时延扩展远小于发送信号的符号间隔 发送信号的带宽远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 • 其余是频率选择性衰落
22
将保护间隔的内容设计为OFDM信号的 周期延拓(循环前缀)可以解决问题
Tg 第1径上的第1子载波
第2径上的第2子载波 多径时延
Ts
Tg内的信号是OFDM信号Ts内末尾部分的重复
23
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循环前缀
IFFT输出的N个值
aN - m , , aN - 2 , aN -1
26
载频偏移与ICI
1 A i Ts
Ts
0
a t ci* t dt Ai e- jπ ICIi
27
B N N , Ts 20m s, N 20m s 1MHz 20 Ts B
N应满足
答案:
若10倍算远大于,则N=256 若20倍算远大于,则N=512 若100倍算远大于,则N=2048
QAM-OFDM
N个并行、载波正交的M进制QAM
MQAM
第i个子载波上的QAM星座点:Ai
N -1 j2πiDft j2πfct s t si t Re Ai e e i 0 i 0
N -1
Re a t e j2πfct
I t cos 2 πf ct - Q t cos 2 πf ct
Ts Tg
时延 扩展
保护间隔Tg应比最大时延扩展更大
20
子载波的正交性
Tg 第1子载波
第2子载波
两个正交的子载波
21
空白保护间隔不能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
Tg 第1径上的第1子载波
第2径上的第2子载波
多径时延
Ts
在[0,Ts]窗口内,第1径上第1子载波和第2径上的第2子 载波不正交,后果是子载波间干扰(ICI)
Ts Ps f 4
i 0
N -1
2 sinc2 f f T sinc i s f f i Ts
10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00
N=128
-50
0
50
f - f0 Df
100
序列{am}是序列{Ai}的IDFT 序列{Ai}是序列{am}的DFT
Ai ame
m 0 N -1 - j2π mi N
, i 0,1,, N - 1
称Ai为频域符号,称am为时域样值
17
A0
a0 a1 IFFT
Rb
…
AN-1
a0
…
aN-1
AN-1
…
a t
A/D
串 并 变 换
a0 , a1 , a2 , aN - m -2 , aN - m -1 , aN - m , aN - m 1 ,, aN -2 , aN -1
24
OFDM系统
FEC 编码 交织 星座 映射 插入 导频 IFFT 加CP DAC RF Tx
FEC 译码
去交织
星座 逆映射
信道 特性 校正
FFT
4
例
信道时延扩展为30ms BPSK,数据速率是1Mb/s,基带采用矩形 脉冲成形,BPSK主瓣带宽2MHz 符号间隔1ms,符号间干扰严重 分成1000路
每路的符号间隔是1ms,主瓣带宽是2kHz 每个子BPSK经历的信道近似是平衰落 1000路总的带宽是2MHz,总数据速率是1Mb/s
复包络
a t Ai e j2πiDft
i 0
N -1
同相分量、正交分量
I t Re a t Q t Im a t
15
I/Q正交调制
A0
I t
Rb
星座 映射
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