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原理PPT

合集下载

《通信电子线路》课件

《通信电子线路》课件
制和解调。
物联网
物联网设备中,通信电 子线路用于设备间的信
息传输。
通信电子线路的发展历程
1 2 3
早期阶段
早期的通信电子线路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 ,电路结构简单,但信号质量不稳定。
中期阶段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通信电子线路开 始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 量和稳定性。
现代阶段
串行通信协议
如RS-232、RS-485等,实现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传输。
并行通信协议
如IEEE 488等,实现设备之间的并行数据传输。
通信网络的架构与组网技术
通信网络的架构与组网技术
构建和管理复杂的通信网络,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网络拓扑结构
如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 扑结构。
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方式
信号的调制方式有多种,如调频、调相和调幅等,每种方式都有 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解调方法
解调是将已调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解调方法有相干 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原理
调制解调器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到信号 的频谱搬移和滤波等技术。
信号的放大与滤波原理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采用模拟电路和电子器件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调制和解调等 处理。
放大器设计
设计高性能的放大器,实现对微弱信号的放大和增强。
滤波器设计
设计不同类型和性能的滤波器,实现对信号的频域选择和处理。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
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 定性。
《通信电子线路》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
3.按信号特征分类: 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无线 5.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FDM,TDM,CDM
9
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
调制:将原始电信号转换成适合信
道传输的信号。

解调:在接收端进行的与调制相反

的变换。

基带信号:发送端调制前和接收端
解调后的信号。

频带信号:已调信号。
2=
1 8
,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H(X)=(
1 2
×1+
2 8
×3+
1 4
×2)bit/符号=143
bit/符号
信息速率 Rb=(1000×143 )bit/s=1750 bit/s
(2) 此时四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故
H(X)=2 bit/符号
Rb=(1000×2)bit/s=2000 bit/s
数字通信,John G. Proakis 著,张力军、张
宗橙、郑宝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通信原理,黄载禄、殷蔚华 编著,科学出 版社
2
1.1 引 言
无线电通信 的理论依据
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历史回顾
电通信 起源的 标志
1844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通信
1876 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机
1864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辐射的存在
1887 赫兹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20世纪初,电子管等器件出现,电报和电 话通信获得迅速发展,相继有了较高水平 的有线通信及长波,中波和短波一类的无 线电通信。
5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通信理论上,先 后形成:过滤和预测理论,香农信息论, 纠错编码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信 号与噪声,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等。

第1章通信电子线路-绪论

第1章通信电子线路-绪论
0
tan =gm
Q iC

uBE
UBEQ
uBE
(b)
图1.2 直流跨导与交流跨导 (a)直流跨导示意图;(b)交流跨导示意图
第1章 绪论
其中包含有直流、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取其中
一个谐波分量的幅值Inm与输入电压幅值Uim相比,得到 的比值gcn就是第n次谐波的平均跨导。如二次谐波的平 均跨导为
第1章 绪论
iC
iC
iC Q
0
uBE
0
t
0 uBE
u i= U imcos t
t UBE Q
(a )
图1.1 非线性工作的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与静态工作点 和输入信号大小的关系
(a)静态工作点处于放大区; (b)静态工作点处于截止区
第1章 绪论
iC
iC
Q
0
uBE
0
t
0
uBE
u i= U im c o s t
第1章 绪论
第三,非线性电路较之线性电路要复杂,它所涉 及的知识面要广,因此要注意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 电子线路的研究,概括起来就是信号通过有源网络的 传输与变换。这样,在对非线性电路本身特性研究的 同时,必须对信号的流通、变换有正确的认识。要做 到这点,必须善于把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器 件、低频电子线路、噪声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
第1章 绪论
工作频率不同,对有源器件电性能的要求、电子 线路的工艺结构都不尽相同。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 对有源器件的上限工作频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器件 本身的分布参量,如晶体管的极间电容、电极的引线 电感、载流子扩散漂移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都会逐渐 地明显起来,以至变成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1章 绪论

北航通信电路原理课件ch05-1

北航通信电路原理课件ch05-1
▪从三个角度分析: 振荡旳产生——能量和频谱旳角度。 振荡旳平衡——非线性旳角度。
▪分析三个条件:起振 、平衡和稳定条件。
2024/9/22
9
1. 环路旳起振条件
i(t)
S
12
Vo
C
iL
0
Vo et
L
t
(P258) R
▪LC谐振回路是LC振荡器旳主要构成部分,正弦波振荡器则是 基于二阶RLC回路旳自由振荡现象。
•反馈信号足够大,才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电路旳振荡频率近似等于回路旳谐振频率。
(3)定量分析:
•相位平衡条件:
A F 2n
•振幅平衡条件:
AF 1
2024/9/22
•电路振荡频率:
o
1 LC
8
5.2.2 振荡旳起振 、平衡和稳定条件旳分析
▪回答两个问题: •振荡是怎样产生旳? •振荡又是怎样平衡旳?
了系统旳频率稳定性。
21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旳影响 iC gm
▪自给偏置电路和振荡波形:
Q
VCC
Rb1 Cb
Rb 2
iB
vBE
iE
iC
Re Ce
VB'
0 Vth
0
VB
vBE vBE
(P268)
2024/9/22
t
22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旳影响(续1)
▪合理选择元件旳参数值,使起振前电路旳静态工作点Q位于 伏安特征段旳中点。
区别。
▪振荡器进入平衡状态后,假设受到外界旳扰动,那么将会破 坏其原来旳平衡状态。
•干扰消失后,振荡器若能自动恢复到原来旳平衡状态, 则称之为是稳定旳;

通信电子电路课件第2章

通信电子电路课件第2章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通信电子电路 第2章无线收发机系统
例: 超外差收音机的中频频率fI=465KHz, 接收电台信号频率fs=931 KHz, 则相应的本振频率fL=fs+fI=1396KHz, 混频器非线性器件产生的组合频率中, 当 p= -1,q=2时,得组合频率-fL+2 fs =466KHz=fn,与fI相差1KHz,中频滤波 器难以滤除 在检波器中形成差拍检波,听到1KHz的 啸叫声。
2.1.1 单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
f S : 0 .5 M 3 0 M
fS
f I f L fS 455k (465k )
fL
图2-1-1 单次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方框图
超外差的含义: 本振频率始终高出接收频率一个中频,且中频固定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通信电子电路 第2章无线收发机系统
2、镜像干扰 取 p 1 、q 1 得
fn fS 2 fI
fI
fI
fS
fL
f
fn
镜像干扰频率关系
干扰信号频率 f 与有用信号频率 f 相对于本振频率 f 恰好形成镜像对称关系
n S
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通信电子电路 第2章无线收发机系统
一、啸叫干扰(干扰哨声) 原因:由接近中频的组合频率产生, 当某些组合频率分量满足表达式 ±pfL±qfs≈fI,则混频器输出端的选频 电路就无法剔除这些频率分量的信号 现象:收听到正常信号的同时,伴随 有啸叫声

通信电子线路PPT课件

通信电子线路PPT课件
应管等,可根据不同的电路需求选择合适
04
通信电子线路电路分析
放大器电路分析
放大器电路的基本原理
放大器电路的分类
放大器电路是通信电子线路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用于将微弱的信号放大,使其能够 被进一步处理或传输。
根据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放大器电路可 分为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跨导放大 器和电流放大器等。
三极管
总结词
三极管是通信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基本元件之 一,用于放大和开关。
详细描述
三极管是一种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电子元件 ,由三个半导体组成,包括两个N型和一个 P型半导体。在通信电子线路中,三极管主 要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将微弱信号放大成 较强的信号或控制信号的通断。三极管的种 类也很多,包括硅三极管、锗三极管和场效
滤波器电路分析
滤波器电路的基本原理 滤波器电路是一种选频电路,用 于将特定频率的信号从输入信号 中提取出来,或者抑制特定频率 的信号。
滤波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响应法 和极点图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 深入了解滤波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和性能特点。
滤波器电路的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滤波 器电路可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 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 器等。
感谢观看
电压或流。
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通常由发送器、信道和接 收器组成,发送器负责发送信号,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接收器负 责接收信号。
系统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时 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稳定性 是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其特点是幅度连续变化。模拟信号通常用 于语音通信和电视信号传输。
调制解调器电路的分类

《通信原理详尽》课件

《通信原理详尽》课件
调相广播是指采用调相方式进行无线电广播的方 式。调相广播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等特 点。
调频广播与调相广播的比较
调频广播在音质、抗干扰能力和覆盖范围等方面 表现优于调相广播,因此在现代无线电广播中占 据主导地位。
04
数字通信原理
数字信号的特性
离散性
确定性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离散的, 取值一般为二进制形式(0或1)。
信息源
产生原始信息的设备,如麦克 风、键盘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 、光纤等。
目的地
接收并使用信息的设备或人。
通信系统的分类
有线通信
利用物理线路进行信号传输, 如电话线、光纤等。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如 手机、无线路由器等。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信号 传输。
数字通信
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如数 字电视、数字电话等。
信号的特性
幅度、频率、相位等。
信号的频域分析
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等。
信道的分类与特性
信道的分类
01
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对称信道与非对称信道等。
信道的特性
02
带宽、容量、噪声等。
信道的衰减
03
随距离、频率等因素变化的信号衰减。
信号在信道中的传
信号传输方式
调制传输、基带传输等。
信号在信道中的Biblioteka 真由于信道特性引起的信号失真。
远程控制
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技术,实现 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物联网
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与互联网 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
理。
自动化生产线
利用通信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 化控制和数据传输。

通信电子电路.ppt

通信电子电路.ppt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 概念及特点 • 传播方式 • 无线电波的波(频)段划分
一、概念及特点
•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 指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传播距离、传 播特点等
• 特点
– 不同频段的无线电信号,其传播特性不同 – 同一信道对不同频率的信号传播特性不同
一、概述
基带传输 ——将基带信号直接传送。 ——如,电话电缆可传输电话基带信号。 缺点:
1. 需要巨大的天线——将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上 • 天线理论:要将无线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天线的 尺寸必须和电信号的波长为同一数量级
2. 同一频段的低频信号,如果不调制,在信道中会互相重 叠、干扰,接收设备无法选择 ——调制到不同的高频载波上
教学难点
1. 无线电波的划分。 2. 调制的概念及系统组成。
课时分配
总计2学时: 1. 通信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无线电波的
传播特性——1学时 2. 调制的概念及调制通信系统的组成—
—1学时
今日内容
• 概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一些基本概念:
– 1.1 通信系统的概念 –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 无线电波的波(频)段划分——重点 – 1.3 调制的通信系统
• 在接收设备中,检波器的作用是什么? 试画出检波器前后的信号波形。
教材
• 教材
– 《通信电子电路》,于洪珍,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 参考书
–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张肃文等,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8
– 《高频电子线路》,高吉祥主编,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3
课程介绍
• 课程性质
– 通信、无线电等专业的一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信原理-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63页 2.5M PPT版

通信原理-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63页 2.5M PPT版
可见,调幅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弦波,包含有三个频率分量:
载 波 分(量 c ):不 含 传 输 信 息
上边频分量 c :含传输信息 下边频分量 c :含传输信息
调制信号
Ω
载波
调幅波
U
ωc
c
下边频
1 2 m aU c
1 2
m
aU
c
上边频
ωc - Ω ωc +Ω
(2) 限带信号的调幅波
5.3 .2 高电平调幅电路 1. 集电极调幅电路 2. 基极调幅电路
返回
5.3 振幅调制电路
A信 M:u 号 AM U c(1m co ts)co cts 纯调幅 DS 信 B :u 号 DSB k U U cco tsco cts 调,调 幅相 SS 信 B:u 号 SS BU (c otcso ctssi n tsi n ct) 调,调 幅频
n
Uncosc(n)t

5.2.2双边带( double sideband DSB)调幅信号 2. 波形与频谱
休息1 休息2 返回
调制信号

下边频
载波
c 上边频
(1) DSB信号的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 Uco s t
仿真
(2) DSB信号载波的相位反映了调制信号的极性,即在调制信号负半周 时,已调波高频与原载波反相。因此严格地说,DSB信号已非单纯的振 幅调制信号,而是既调幅又调相的信号。
返回
(则1那)有么设u 调A :幅M 载U 信波c号信1( 号 n 已 :1m 调un cc 波U )o c可n cts 表o (达n sc)t为c:调 o u 制cA t信sM 其号中:U u :m m ( tn )U c cko aoU cs sttn

第九章 通信原理课件

第九章 通信原理课件
段落序号
8 7 6 5 4 3 2 1
段落码 c2 c3 c4 111 110 101 100 011 010 001 000
段落范围 (量化单位)
1024~2048 512~1024 256~512 128~256 64~128
32~64 16~32 0~16
18
9.5 脉冲编码调制
段内码编码规则
15
9.5 脉冲编码调制
段落码
1

1
0

1
1

0
0
ⅢⅣⅤ
1 1
0 0
1
0 0
ⅠⅡ
x 16
9.5 脉冲编码调制
量化区间的划分 M = M0 M1 M2 = 21 23 24
非均匀量化 M1 = 8,分为 8 个段落
x
011
1
128 64
32
1
1 11
1
16
8 42
均匀量化 第一、二段
M2 = 16,每段分为 16 级
若把自然二进码从低位到高位依次给以2倍的加权,就可 变换为十进数。如设二进码为(an-1, an-2, …, a1, a0)
则D=an-12n-1+an-22n-2+…+a121+a020 (表示量化电平值)。
特点: 编码简单、易记,而且译码可以逐比特独立进行。
9
9.5 脉冲编码调制
折叠二进码:是一种符号幅度码。
表示方法:
左边第一位表示信号的极性,信号为正用“1”表示, 信号为负用“0”表示;第二位至最后一位表示信号的幅度 。正、负绝对值相同时,折叠码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相对 零电平对称折叠,故名折叠码。 其幅度码从小到大按自然 二进码规则编码。

通信原理课件——第四章

通信原理课件——第四章
点带宽 B 1 Hz。而理想抽样频谱的包络线为一条直线,带
τ 宽为无穷大。
如上所述,脉冲宽度τ越大,自然抽样信号的带宽越小, 这有利于信号的传输。但增大τ会导致时分复用的路数减小, 显然考虑τ的大小时,要兼顾带宽和复用路数这两个互相矛 盾的要求。
二、平顶抽样
平顶抽样又称为瞬时抽样,从波形上看,它与自然抽样 的不同之处在于抽样信号中的脉冲均具有相同的形状— —顶部平坦的矩形脉冲,矩形脉冲的幅度即为瞬时抽样 值,如图4-11(a)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平顶抽样信号 采用脉冲形成电路(也称为“抽样保持电路”)来实现, 得到顶部平坦的矩形脉冲。
图4-25 PCM系统的原理图
4.5.2 PCM
[例4.5.1]
4.5.3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6 语音压缩编码
4.6.1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概念
通常,人们把话路速率低于64kb/s的语音编码方 法,称为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常见的语音压缩编 码有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值脉 冲编码调制(ADPCM)、增量调制(DM或M)、自 适应增量调制(ADM)、参量编码、子带编码 (SBC)等。
第四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4.1 引言 4.2 抽样 4.3 量化 4.4 编码 4.5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 4.6 语音压缩编码 4.7 图像压缩编码
4.1 引言
图4-1 PCM通信系统原理图
图4-2 PCM信号形成过程示意图
4.2 抽样
所谓抽样是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 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样值序列的过程,如 图4-3所示。
4.3 量化
图4-13 量化的输入和输出
4.3.1均匀量化
图4-14 量化过程及量化误差
[例4.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w Performance Low Cost
WPAN HOME-RF
WLAN
High Performance High Cost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s(手机无线上网)。 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s (个人无线局域网)。
15
1.2 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1.2.1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在通信设备中,属于线性系统的电路有线性放 大器、滤波器、均衡器、相加(减)器、微分 (积分)电路以及工作于线性状态下的反馈控制 电路等。 理想线性系统的幅度频率特性, H ( j) H () A 相位频率特性为线性函数即在本例中, K= 4 若线性系统的特性不是理想的,则会产生信号的 波形失真,但不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这种失真 称为线性失真。


国际规定电话信号的频带是300~3400Hz。
中波调幅广播(535KHz~1605KHz),广播电台每个已
调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是 9KHz。 我国采用的电视图象信号的频带是0~8MHz。

信道多址复用的方式。 频分复用( FDMA )。 时分复用( TDMA )。 码分复用( CDMA )。
通信电路原理
第1章 绪 论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1.1.3 通信系统的信道 1.1.4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 1.1.5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1.2 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1.2.1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2.2 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 1.2.3 干扰

18
1.3 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模拟信号输入
模拟电路
模拟信号输出
抽样电路
抽样信号
抽样数据电路
滤波器
编码器
数字信号
数字电路
解码器
19

模拟电路: 输入输出皆是模拟信号,处理的也是模拟信号。 电路特性可用代数方程或微分方程表示,求解用拉 氏变换。
抽样数据电路: 输入输出皆是离散的时间序列信号。


电路特性可用差分方程表示,求解用 Z 变换。
数字电路处理的是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经时钟信号抽样,得抽样信号。 抽样信号经量化,编码就得数字信号。
20

数字电路:

《通信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要求
希望能做到:坚持基本要求,建立系统概念,增加机辅分 析,激发学习兴趣。 坚持基本要求:课堂上布置的为巩固讲课内容的习题,每 人必须独立完成,每周交一次,统一交到主南308(电子工 程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平时成绩20分) 增加机辅分析:每章均布置若干机辅练习题(Pspice和 Matlab的使用)。要求以宿舍为单位,在课外完成,每个宿 舍交一份。 (请注明写程序同学姓名,平时成绩10分)。 建立系统概念:安排几次课外的课堂讨论,主要目的是建立 系统概念和机辅分析总结。讨论方法是:有讨论提纲,按宿 舍准备,课堂上各班有重点发言。(重点发言同学另加分)
1.3 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
1.1.1 通信系统组成的示意图
(全球星系统) (765KM) 低轨 卫星 手机 局域网 卫星手机 基台 地面站 计算机 同步 卫星 (35860KM)
电视机 计算机
有线 电视网
公用 电信网
广播网
电话局
电话机 计算机
寻呼机
寻呼台
电视机 收音机
3
当前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
RFID
16
1.2.2 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
在通信电路中,属于非线性系统的电路有谐振功率 放大器、倍频器、振荡器、及各种调制、解调器等。 电路种类与形式很多,应用很广泛。因此,研究信号 通过非线性系统的问题在通信电路原理分析中是很重 要的。 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后,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产生新 的频率分量。 则 vo (t ) 中有: 直流分量; 例:设非线性输出输入特性是 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 2 vo (t ) a0 a1vi (t ) a2vi (t ) 1,2, 21,22 组合频率分量: 设:vi (t ) V1m cos1t V2m cos2t 1 2
又叫 Bluetooth (‘蓝牙’),工作范围:10~100m。 工作频率范围:2.400~2.4835GHz。速率:1Mbit/s。 全世界现已有1880家厂商支持V1.0B技术规范版本。
HOME-RF:Home--Radio Frequency (家庭无线局域网)。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非接触识别系统)。
11

把载波抑制掉,是抑制载波调幅波 SCAM。
f SCAM (t ) A0 cos0t Vm cos t
设调制信号是方波信号(0~1v),则是幅度键 控调幅波 ASK。 CAD1-01


信道复用
由于一个实际信道可用的通频带往往比一路基带 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得多,为了充分利用信道,需要 将多路基带信号合成群路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在接收 端再将群路信号分解为各基带信号。根据复用方式不 同,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 (FDMA, TDMA, CDMA)
举例:三种调幅信号。
f AM (t ) [ A0 f (t )]cos0t

设调制信号是单频正弦信号:
f (t ) Vm cos t
f AM (t ) [ A0 Vm cos t ] cos0t A0 (1 mA cos t ) cos0t
这是标准调幅波 SAM。 m A 是调幅度 。

定义:称这种直接表示原始信息的电信号为基带信号。 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信号传输。

电话电缆可传输电话基带信号。视频电缆可传输电视基 带信号。

10

载波信号传输
当所使用信道的频率特性不适于基带信号传输时, 可以利用调制技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的 工作频率范围内。例如,为了实现中波广播可以利用 调幅技术将声音基带信号搬移到中波波段的某一频率 附近。这种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载波信号传输。
8
移动通信中信道的特殊问题
选择性衰落(频域)和延时扩展(时域) 在城市环境中,树林和建筑物等会对电磁波 产生反射和散射,从而使到达接收点的信号, 除直射波外还有多个反射波和散射波。 使接收信号产生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

选择性衰落使不同的频率不同的衰减特性,产生失真。
延时扩展对高速数据传输影响很大。 多卜勒频移 在高速移动情况下接收,还要考虑多卜勒 频率的影响。 在城市环境中,移动情况下的无线传输信道 的传输特性是十分恶劣的。
6
三、信号失真度 信号失真度指的是接收设备输出信号不同(失真)于 发送端基带信号的程度。 信道特性不理想。 对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发送与接收设备)特性 不理想。 四、抗干扰能力 信号通过信道时,总要混入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噪声, 使接收机输出信号的质量下降。 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选用高质量的调制和解调电路。 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可以实 现通信。
12
1.1.5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调幅发射机方框原理图
波形2 波形3
振荡器
缓冲级
倍频器
放大级
调制器
功率 放大器 波形1
低频 放大
低频 功放
13
超外差接收机方框原理图
波形4
波形6
波形7
输入 回路 波形5
高频 放大
混频器
中频 放大
解调器
低频 放大
本地 振荡器
自动 增益 控制
14
发送与接收设备小结:
发送与接收设备中,产生频率变换的电路有谐振功率 放大器、倍频器、振荡器、及各种调制、解调器等。 接收机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接收弱信号的能力) 和足够高的选择性(区分不同已调信号的能力)。

超外差接收原理:接收到的不同载频的微弱高频已 调信号变成统一的中频已调信号,再进行中频放大, 高增益高稳定的中频放大器容易实现。中波调幅广播 中频是 465KHz。电视图象信号的中频是 38MHz。 自动增益控制原理(AGC):接收弱信号和强信号的 时候,接收机能得到相差不多的信号。 由于是采用无线调制传输,所以在发射机端有调制 过程,在接收机端有解调制过程。
7
1.1.3 通信系统的信道
一、衰减特性 信道的衰减特性是指信号经信道传输时,信号 能量被衰减的程度。 二、工作频率范围 不同的信道具有不同的工作频率范围。 三、频率特性 信道的频率特性是指在信道的工作频率范围内, 当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时,由信道引起的幅度衰减 和附加相移是不同的。 四、时变与时不变特性 在某些信道中,信道的传输特性是随时间变化的。 例如:无线信道。 五、干扰特性
26
****************************************** *CONNECTIONS:V1 * | V2 * | | VO * | | | .SUBCKT AM 1 2 3 R1 1 0 1E9 R2 2 0 1E9 RL 3 0 1E6 EMOD 3 0 POLY(2) (1 0) (2 0) 0 0 0 0 1 .ENDS AM ***************************************** XAM1 1 2 3 AM V11 1 0 SIN(0 1 50K) V21 2 0 SIN(3.33 1 1K) *****************************************
4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传输距离 传输距离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并能被可靠 接收的最大距离。

发送端的信号功率。 信号通过信道的损耗。
信号通过信道混入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噪声。 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