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传统百衲被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许佳媛;原一川;李昌银【摘要】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短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形象地刻画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
迪伊从小接受了主流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在她心里的内化使她厌恶甚至看不起黑人文化。
因此,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她渐渐脱离了传统的黑人家庭。
然而,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她去重拾象征黑人文化的百衲被,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白人文化在她心里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她走上了精神的不归路,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盲目追寻也暗示了她的尴尬处境。
%Alice Walker describes Dee as a black girl who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 in her heart.Dee accepted white culture when she was young.The internalization of white culture leads her hatred and contempt to black culture.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 her heart makes her far away from her family.However,Afric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encourages her to come back home to pursue the symbol of traditional black culture.She wanted to take the quilt away,but was refused by her mother.She goes too far away from her root because of the deep-rooted influence of white culture.The blind pursuit of black culture implies her embarrassment.【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后殖民;矛盾;内化【作者】许佳媛;原一川;李昌银【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艾丽丝·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小说家和诗人。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摘要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通过援引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围绕主人公对待本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故事主题和反讽技巧的理解,解读读者做出的阐释判断。
对小说中阐释判断的解读是理解小说主题涵义和欣赏小说美学意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阐释判断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
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荣获1974年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罗森塔尔奖,其中的《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是这本小说集中的精品之一。
叙事判断是修辞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美国著名叙事修辞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认为,叙事判断主要有三种类型:对于行动的本质或叙事其它因子所做出的阐释判断;对人物或行动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对于叙事及其组成部分之艺术质量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进行解读,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主题涵义和美学意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深受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影响的黑人女孩迪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与母亲和妹妹麦吉就以“百衲被”为代表的黑人文化遗产的继承方式产生分歧和冲突的故事。
故事篇幅不长,但是情节可谓生动细致并跌宕起伏。
三个主人公虽为母女和姐妹关系,却个性特点鲜明并极具代表性。
对三个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阐释判断是理解故事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效途径。
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对小说主题的阐释对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皆具有很强的启发效应。
小说创作中运用的反讽写作技巧,是理解故事主题的又一关键因素,对反讽技巧的阐释同样不可忽视。
对小说进行阐释判断是读者阅读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叙事进程的主要动力。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隐喻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隐喻分析作者:刘嫣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期刘嫣(1.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品突出了母亲、迪伊和麦吉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
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以凸现文章的主题,以便使沃克的这一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隐喻;文化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5—0070—02艾丽丝·沃克的小说多描写南方黑人的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她们的苦难和抗争。
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紫色》(1982年)在1983年获得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沃克因此被视为“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
她的写作视野广泛,作品涉及种族、性别、社会、历史、人性等领域。
《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收录在她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烦扰:黑人妇女的故事》(In Love and Trouble:Stories of Black Women)。
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成为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之中,以美国黑人权利运动为背景,故事围绕祖先留下来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板凳、搅乳桶盖、牛奶搅拌器,特别是外婆留下来的两床手工缝制的百纳被展开,成功塑造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女人形象:母亲和大女儿迪伊、小女儿麦吉。
讲述了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对象征着黑人遗产的两床被子的不同态度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作品深刻的意蕴,来自于小说中大量的隐喻。
这些隐喻成为了小说的发展线路。
同时也是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
本文试从分析这些隐喻的内涵着手来解析其深层主题。
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人文关怀――母亲的选择
短篇⼩说《外婆的⽇⽤家当》的⼈⽂关怀――母亲的选择2019-10-09[摘要]《外婆的⽇⽤家当》是艾丽思•沃克尔最优秀的短篇⼩说之⼀。
作品是通过母⼥三⼈对待两床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百衲被在⿊⼈⽂化中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它体现的是⿊⼈妇⼥的创造⼒,代表的是⿊⼈民族的⽂化遗产。
⼤⼥⼉勇敢⾃信,聪慧机敏,盲⽬寻根却对民族⽂化知之甚少。
⼩⼥⼉⾃卑怯弱没有多少⽂化,却深深领会到民族⽂化的灵魂。
在这场百衲被归属问题引发的冲突中,究竟谁能获胜,母亲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
本⽂通过分析母亲对待两位⼥⼉的不同态度并最终选择出⽂化遗产的理想继承⼈,揭⽰了⿊⼈民族应该如何保护本民族⽂化遗产的道路。
⽂化遗产应该从本质上完整得保存下来。
[关键词]母亲选择⽂化遗产艾丽思•沃克尔是当代美国妇⼥⽂学和⿊⼈⽂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
其代表作《紫⾊》为她赢得了美国图书界三项⼤奖――普利策⽂学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奖。
艾丽思•沃克尔多描写⿊⼈妇⼥的命运,并歌颂她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精神,其作品始终充满着对⿊⼈妇⼥的⽣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关怀。
《外婆的⽇⽤家当》是艾丽思•沃克尔优秀的短篇⼩说之⼀。
作品是通过母⼥三⼈对待两床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这两床百衲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是两床可以供⼈使⽤,给⼈温暖的被⼦,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的⽂化遗产。
母⼥三⼈对待民族⽂化遗产的不同观念⽆疑会引起⼀场⼩⼩的家庭风波。
⼤⼥⼉勇敢⾃信,聪慧机敏,⼩⼥⼉⾃卑怯弱却宽容。
在这场百衲被归属问题引发的冲突中,究竟谁能获胜?母亲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
作为⿊⼈民众代表的母亲,其选择揭⽰了⿊⼈民族应该如何保护本民族的⽂化遗产。
⼀、母亲对⼤⼥⼉的态度在母亲⼼中⼤⼥⼉迪伊是她的骄傲。
迪伊拥有姣好的⾯容,优美的⾝姿。
她伶⽛俐齿,勇敢⾃信。
有这样⼀个⼥⼉,作为母亲当然⾼兴。
母亲很爱她。
在故事开篇,母亲就讲道:“我就在这院⼦⾥等候她的到来。
_戴家奶奶_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第11卷第2期2008年3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1No.2Mar.2008语言文学戴家奶奶!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曾竹青,杨 帅(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 要: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考察戴家奶奶!中的百衲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书中的百衲被体现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差异性,同时倡导整体性。
在书中,百衲被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是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格洛丽亚#内勒;戴家奶奶!;百衲被;黑人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8)02-0111-04自从198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布鲁斯特的女人们!获得美国图书奖以来,格洛丽娜#内勒已出版了4部小说。
她在美国小说界的成就使她成为除托妮#莫妮森和艾丽丝#沃克以外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队伍中又一领军人物。
内勒自己称她的4部小说为反映美国黑人历史的复杂性的四部曲。
其中戴家奶奶!是四部曲中的第三部。
在书中,内勒以多重视角的写作手法叙述了当代一对美国黑人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乔治是一个孤儿,生长在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美国北方城市。
他爱上了来纽约寻找工作的可可∃∃∃一个成长于黑人传统浓厚的美国南方乡村小岛的姑娘。
从此,他们的相爱、争执以及结合深刻折射了传统与现代、白人价值观和黑人价值观的冲突,同时也揭示出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多重性和包容性[1]63。
而在小说中最能体现黑人女性这一传统特性的是缝制百衲被。
缝制百衲被是一种源于欧洲的美国妇女从事的传统手工活动。
在没有缝纫机的时代,美国妇女将许多废旧衣服、布料裁剪成几何形状的小块,然后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图案缝制成被面。
当黑人女性学会这种手工后,他们赋予了百衲被新的生命与意义。
浅谈日用家当中的百衲被文化遗产问题范文
近年来,百衲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其充满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多方面来浅谈日用家当中的百衲被文化遗产问题。
一、百衲被的来历百衲被,也叫“渡衣被”,是明代的一种民间旧俗,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它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种充满朴素与亲切感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由亿万中国人口广泛拥有与使用的家居用品。
据史书记载,明代中后期,北方民间以及寺庙中普遍有“渡河”“送终”等活动,人们为了治丧送亡而穿戴百衲袍。
这些袍子材质简陋,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欢。
自此便开始了百衲袍的流传。
二、百衲被的制作百衲被的制作历程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工序。
一般来说,制作百衲被需要先找到各种不同的色彩和花纹的布料,这些布料通常是一小块一小块地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每一个小块布料要按照要求排列成一个花样。
这个花样需要计算出每个小块的位置和大小,并且不同的小块之间的颜色应该恰到好处的互相衬托,形成完美的画面效果。
然后,将这些小块缝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被子。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切割、缝纫、拼接等复杂的手工操作,所需时间之多,让人惊叹。
三、百衲被的文化价值百衲被是中国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首先,百衲被是一种独特的手工品,代表了中国传统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它对于推广民间工艺品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至关重要。
另外,百衲被富有多种艺术价值,它的花纹、颜色以及细致的工艺,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与多彩。
此外,百衲被还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代表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得以此被文化再现,让人们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百衲被的收藏价值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收藏品,百衲被也成为了民间文化领域一个热门的收藏品。
《宠儿》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1.缝制一条 “身份构建 ”之被 在碎 片 中求 完整 ,在 断裂 中求 弥合——是缝 制百衲被 的 目标和 特质 。莫 里森 在 《宠 儿》 中呈现 出很多 “碎片 与 断 裂 ”。奴隶制给黑人 身心造成 了无尽 的伤 痛, 同时也剥夺 了 黑人享 受完 整家庭 的权利 。塞丝 的母亲 “来 自海上 ”,多次 被 白人 强奸 ,孩子被扔掉 ,只剩下塞丝一人 。后来 ,母亲被 吊死后 ,塞丝亦受尽 了奴隶主的性虐待 与肉体的摧残 ,全 身 伤痕累 累。塞丝生 了四个 子女,却连做母 亲的资格都没有 , 只 能 以杀女 告终 。塞 丝 的婆婆 也在 劫难 逃 ,她生 了八 个孩 子 ,或 被 抓 走 , 或 被 追 捕 , 死 了 的 也 不 知 埋 在 哪 儿 。黑 人 的 生活状态 是这样 的支 离破 碎 , “只要没有 跑掉或 吊死 ,就得 被租用 ,被 出借 ,被送还 ,被储存 ,被抵押 ,被赢被偷被掠 夺 ”。然而 ,从莫里森 的这些文本碎片 中,我 们看到 了隐匿 于其背后作 者追求弥合与 完整的丝丝 印迹 。尽管 以塞丝为代 表 的黑人 女性因为肤色和 性别,受到残酷 压迫 ,但她们渴望 获得 “自我 ”,追求 身份 的重 构:贝 比·萨格斯通过 “林 中空 地 ”传教来确 立其 自由黑人 的身份 ;塞丝通过 逃离奴隶主 的 非人待遇和 杀婴这种极端 的方 式来维护她 作为黑人母亲 的身 份 ;丹 芙通 过逐渐成熟和走向独立来确 立其全方位 的身份 。 这三代黑人 女性对 自身主体的认识是渐进式的 。贝比·萨 格 斯 的 儿 子 黑 尔 通 过 出 卖 周 末 的 劳 动 换 取 了她 10年 的 “自 由 ”。自由到来时 ,她很 困惑地经历 了这样 一个过程 :不理 解——被吓着——突然发现双手——感 到心跳— 放声大笑 。 贝 比·萨格 斯对 其身份 的发现开 始 了黑人 女性确 立 自身 主体 意识 的第一步 。塞丝在 “学校 老师 ”接管后 的庄 园所受 的痛 苦 折磨给她 留下永远不能 忘记 的创伤 ,也迫使她在 艰难 中逃 离 “甜蜜之家 ”,寻找 自由。而 “学校教师 ”和 学生们有关 “属性 ”的谈话使 塞丝第一次感 觉到:在 白人 眼里 ,她 与动
百衲被的归途与家园——外婆的日常用品
百衲被的归途与家园——如何正确对待黑人文化樊蕾英语语言文学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作者运用象征主义的视角,以隐喻手法把黑人传统文化浓缩到百衲被中,敏感的捕捉到非裔黑人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不同态度,呈现了他们在现代白人文明的冲击下如何看待并保持自己民族文化,构拟出一幅在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前迷惘和抗争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焦虑。
引言艾丽思沃克被公认为当代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及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日用家当》是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品通过描写母女三人对待两床被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她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观念。
本文的文化背景是在黑人权利运动高涨,寻根运动风靡的时代。
在小说中,作者避免直接触及种族冲突这一主题, 而是把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与冲突作为一个大背景来处理, 聚焦在美国黑人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上。
反映了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 她们对黑人文化、历史传承所具有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百衲被:日用而不自知的民族文化百衲被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性。
拼缝被子是作为黑人家庭经济支柱的黑人妇女日常劳动的一个部分。
沃克曾经回忆她的母亲总是缝制孩子们穿的衣服、家用的毛巾和床单,每年冬天,她都忙着拼缝足够御寒的被子。
由此可见,“被子”首先是黑人家庭的生活所需,但平常的被子在沃克的笔下却蕴含着特殊的含义——历史和传统的载体。
一条被子就是一段历史,一块布片就是一段祖先的故事。
每一代人都曾拥有这被子,又不断地往上添加新的东西,带上她们的个性,赋予了她们的情感。
被子不仅是家庭历史和传统的反映,而且是历史和传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者用被子的意象创造了一个美国黑人文化与历史的象征,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标志。
黑人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弱势文化群体必然受到白人主流文化或强势文化群体的压抑, 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凝聚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东西来增强本民族的亲和力,这个使命最终落在了百衲被的身上。
找寻黑人女性自我_外婆的日用家当_之_妇女主义_思考
Abstr act: In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 Alice Walker display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behaviors and minds of the
black mother and her two daught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he black female self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omanism”.
三 、“母 亲 ”的 黑 人 女 性 自 我 实 现
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 小说中作为两个女儿的黑人母 亲 是 一 个 大 块 头 、大 骨 架 的 妇 女 , 有 着 干 男 人 活 儿 的 粗 糙 的 双 手。冬天睡觉时穿着绒布睡衣, 白天穿着套头工作衫。她能像男 人 一 样 狠 狠 地 宰 猪 并 收 拾 干 净 。她 身 上 的 脂 肪 使 她 在 寒 冬 也 能 保暖。她能整天在户外干活儿, 敲碎冰块, 取水洗衣。她能吃刚 从 宰 杀 的 猪 体 内 切 下 来 , 还 冒 着 热 气 、而 后 在 明 火 上 烧 熟 的 猪 肝 ……(张汉熙, 1996: 54)。沃克对母亲的这段自述性描写显得 形象而生动, 通过描写一个真实与典型的美国黑人劳动妇女的 形 象 立 刻 跃 然 纸 上 。这 段 描 写 突 出 地 显 现 在 篇 幅 不 太 长 的 小 说 里, 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 我们可以发现这位黑人妇女 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状况是心满意足的, 也为自己实在的本性而 自豪。尽管她没有什么非凡的才能, 她学到的这些生活、劳动技 能, 都是祖祖辈辈传袭下来的。但是, 这些技能造就了她强健的 体 魄 和 独 立 自 主 的 顽 强 个 性 。她 的 生 活 追 求 既 简 单 又 实 在 。她 为自己是黑人感到欣慰 , 也为生活简朴感到坦然。实际上, 这就 说明她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已经悄然接受了自己 的 “黑 人性 ” 特征, 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本民族的生存环境。一句话, 她找 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实现了黑人女性独立的自我。从深层次意 义上来说, 作为黑人女性的母亲表现出的是对黑人民族的认 可, 对黑人文化的热爱和对属于黑人生活的热爱。所以说这位 伟大的黑人母亲是作者对黑人文化的传承的寄托, 是黑人文化 传 统 的 极 端 守 望 者 。沃 克 寄 希 望 于 这 位 强 大 的 黑 人 母 亲 去 发 扬 黑人传统文化, 并使它永远存在下去。
小说《紫色》中的象征解读
小说《紫色》中的象征解读作者:武海平来源:《当代旅游》2015年第03期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紫色》全书由九十四封书信构成。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背景是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
讲述的是一个未受过教育,遭受男性压迫的黑人女孩茜莉,在其他女性的帮助下,逐渐发现自我,摆脱压迫,成长为一个自强独立、拥有完整人格和尊严的女性的故事。
小说深刻揭示了黑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成功塑造了黑人女性形象,并宣扬了女性成长和女性间关爱的主题。
一、紫色的象征含义紫色在西方是领导阶层,尊贵,财富的象征,它曾经是作为皇帝,军事指挥官和其他官员的颜色。
从罗马时代以来,它就和皇室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在中世纪,紫颜色是最贵的染料而且只能用来制作贵族和有钱人使用的布料,通常是皇室的人才会使用,很多王国当时都禁止皇室之外的任何人或机构使用紫色。
沃克将书名定为《紫色》并将之贯穿全文,象征着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追求。
主人公茜莉喜欢紫色,在小说刚开始时,茜莉渴望能买上一块紫色的布料做衣服,这是主人公渴望平等、独立的隐喻表达。
但是茜莉未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布料,这表明她还没有获得拥有尊严的合适时机。
而在小说的结尾,获得人格尊严和经济独立的茜莉将自己的屋子涂成鲜艳的紫色和红色是其真正享有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象征表达,展示了茜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象征着她曾受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凌辱的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她美好、独立、完整人生的开始。
沃克大胆借用《紫色》为书名,“把跪着的女性拉起来,把她们提到了王权的高度”,让黑人妇女也享有帝王般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二、百衲被的象征含义百衲被,是用多种不同色泽不同形状的布块拼接缝制而成的一种薄被。
300年前移民到北美洲的妇女为了克服拓荒时的贫困,借助于英国的拼布艺术,将旧衣服或破布头缝制成御寒寝具,形成了早期的百衲被。
紫色的象征主义解读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作者:王冬梅摘要:《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 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关键词:《紫色》;象征;女性主义;解读艾丽丝·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1944年出生于美国南方乔治亚州伊坦顿的一个黑人家庭。
社会的偏见、家庭的贫困,使她深深体会到身为黑人的艰难与困苦。
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是她最为成功的一部。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即刻引起美国评论界广泛关注,评论家彼德·普罗斯科特曾称其为“一部具有永久重要性的美国小说,是一部罕见的作品”〔1〕(67),并于1984年获美国文学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此书在随后的几年内不断再版,畅销全美。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和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及生活状况,以女主人公茜丽由麻木到觉醒、由反抗到独立、由自主到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的人生奋斗经历为主要线索,突出体现了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为了凸现这一主题,艾丽丝·沃克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富有深意、极具女性文学色彩的象征意象,使整部小说充满了奇丽的色彩和发人深省的哲理,突出体现了作者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和主张。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观照小说中的象征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全面解读和深度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紫色》中的象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象征艾丽丝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女权主义先驱者的影响。
艾丽斯·沃克《紫色》的象征隐喻解析
艾丽斯·沃克《紫色》的象征隐喻解析关键词:黑人文化女性主义象征隐喻摘要:美国黑人文学的女性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以黑人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来彰显“黑人美”。
在长篇小说《紫色》中,她成功运用了黑人文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象征隐喻。
基于盖茨的喻指理论,对《紫色》中的象征隐喻艺术手法进行了解析。
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出生于美国黑人聚居的佐治亚州的贫困乡村,自幼耳闻目睹南方黑人的悲惨生活,尤其是黑人妇女,她们遭受双重压迫——一方面受到白人社会的歧视,另一方面又忍受着黑人男性的欺压,因为黑人社会也沿袭了白人社会对待男性和女性的双重标准。
正如胡克斯所说,“黑人妇女不仅在白人统治者手下受折磨,而且也在黑人男人手下受折磨。
”在大学时代,沃克就积极参加民权运动,并立志将争取种族平等和黑人妇女解放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因此,沃克的小说创作始终植根于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美国黑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的历史、命运和前途是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她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妇女的命运和她们的精神世界。
与同时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道,沃克把黑人女性推上了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黑人文学的殿堂,让世人听到了她们的呻吟和呐喊。
美国黑人评论家玛丽·海伦·华盛顿称沃克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说她是“为了捍卫一个事业或一种立场而发言写作的”。
沃克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紫色》为读者建构了一个在异质文化侵蚀下怪诞、变形的黑人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茜莉在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下寻找自我、重塑自我,从而获得新生的艰难历程。
《紫色》连获美国三项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图书奖、全国图书评委协会奖,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的叙述方式,运用娴熟的黑人民间口语和象征隐喻的手法刻画人物并探寻人物的心灵,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作者不是仅仅停留在描写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上,而是深入探讨黑人女性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社会历史根源,并寻求解决途径——妇女之间的互爱互助是她们获得幸福和自的最佳手段。
沃克作品中“百衲被”意象探讨
统 的 统 一 ; 是 黑 人 妇 女 建 立 相 互 理 解 、 互 支持 的 姐 妹 情 谊 渠 道 , 克 把 这 一 来 源 于生 活 的 意 象运 用 在 她 的 作 品 中来 表 达 她 的 “ 女 主 义 ” 也 相 沃 妇 思
【 关键词 】 百衲被 ;外婆的 日用品》 黑人传统 ; 紫色》 姐妹情谊 《 ; 《 ;
爱 丽 丝 ・ 克是 一 位 近 年 来 在美 国 文 坛 颇 具 影 响 、特 色 鲜 明 的 黑 沃
《 婆 的 日用 品 》 外 以母 亲 的 口吻 进 行 叙 述 。 事 的 主 人 公 是 一对 性 故
人 女 作 家 。她 出生 于美 国南 方 佐 治 亚 州 一 个 贫 困 的佃 农 家 庭 。自幼 从 格 迥 异 的姐 妹 。一 个 是 聪 明 漂 亮 , 受 过 大 学 教 育 , 自命 不凡 , 无 接 但 毫 母 亲和像母 亲一样的普通黑人妇女那里接受她们对古老传统 的熏陶 , 同情心 的迪 ; 另一个是相貌丑陋 , 平凡但温 良敦厚的家居女孩玛吉。 故 并 从 她们 的 日常 活 动 中 闪 耀 的 艺 术 火 花 里 汲 取 养 分 。 方 黑 人 妇 女 的 事 是 围绕 着 两 床 手 工 缝 制 被 子 展 开 。一 床 命 名 为 “ 星 ”一 床 被称 为 南 孤 , 生 活 经历 激 发 了 沃 克创 作 的 欲望 。 时 , 为 一 名 黑 人 女性 . 克对 受 “ 中漫步” 同 作 沃 山 。这两床被子是 由两女孩的的外祖母和姨妈拼缝 . 她们 的 压 迫 最 深 重 的黑 人 妇 女具 有 强 烈 的 责 任 感 . 她一 直 为 黑 人 妇 女 代 言 和 母 亲 最 后 完 成 的 , 子 凝 聚着 两 代 人 黑 人 女 性 的 心 血 , 载 着 家 族 和 被 记 辩 护 。著 名 黑 人 女 性 主 义 评 论 家 玛 丽 ・ 伦 华 盛 顿 曾说 :不 论 从 何 种 黑 人 曾 经 经 历 的 历 史 。 迪 在 一 个 烈 日炎 炎 里 带 着 男 朋 友 从 城 里 “ 归 海 “ 荣 角 度 来 考 察 爱 丽 丝 ・ 克— — 诗 人 , 说 家 , 篇 小 说 家 . 评 家 , 文 故里” 迪从服饰到语言都全盘“ 沃 小 短 批 散 。 非化” 甚至还改了一个 带非 洲色彩 的 , 家 , 以及 黑 人 妇 女 的辩 护 者 — — 都 可 以看 到 一 个显 而 易 见 的 特 征 , 那 名字。 回到家里 , 迪显得对家里一切古老的手工制品都爱不 释手 . 急切 就 是 沃克 对 黑 人 妇 女 生 活 的关 注 。 ”1 在 沃 克 看 来 。 人 妇 女 是 这 个 地 向 母 亲 索 要 , [7 1 3 黑 比如 : 爸 做 的凳 子 , 舅 削 的 搅 拌 器 , 婆 姨 妈 缝 的 爸 舅 外 世 界 上 最 有 魅 力 的人 群 , 的创 作 都 是 基 于 对 黑 人 妇 女 生 存 状 况 的 关 百 衲被 。 迪 眼 里 , 些 东 西 都 是 时 髦 的艺 术 品 , 用 来 装 饰 和 供 人 们 她 在 这 是 注 和 对 她 们 精 神 世 界 的洞 悉 。 克 的作 品 中处 处 体 现 着 黑 人 妇 女 在 毫 欣 赏 的 。 当母 亲 告诉 迪 那 两 床 被 子 是 给玛 吉 作 婚 被 时 , 立 刻 就 惊 叫 沃 迪 无 希 望 的生 活 中 仍 能 通 过 各 种 不 同 方 式 表 现 出来 的 创 造 力 和 艺 术 天 起 来 :玛 吉根 本 不 懂 这 两 床 被 子 的价 值 ! “ 她会 愚 蠢 到 将 它 们 当做 日用 赋, 比如 , 唱 , 故 事 , 巫 术 , 植 花 草 , 缝 百 衲 被 等 。 文 主 要 探 品来 使 用 。” 迪 那 里 知 道 这 些 东 西 都 是 黑 人 受压 迫 的象 征 。玛 吉 虽 歌 讲 施 养 拼 本 讨 沃 克 作 品 中的 百 衲 被 意 象 。 然 不 能 像 迪 一 样 对 艺 术 品和 传 统 侃 侃 而 谈 , 她 有 她 自己对 被 子 的 理 但 解 , 她 向母 亲 学 会 了缝 被 子 。 并 当迪 和 玛 吉 争 夺 百 衲 被 时 , 吉 说 :让 玛 “ 她拿去吧 , 妈, 妈 没有 那 些 被 子 , 也 能 记 得 外 婆 迪 。 ”3 我 [”玛 吉 的 话 让 4 4
“百衲被”与母亲觉醒——《日用家当》中母亲形象解读
21 0 2年 9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u n lo B iA u t d c t n Isi t o r a fHu e d l E u ai n t ue o t
一
样的手。一方面来说母亲是典型的传统黑人妇女的原
型。 另一 方面她 又是爱丽丝. 沃克 所称颂 的新 式女 性 , 沃
克拒绝接受传统“ 淑女” 可悲的形象。在种族主义恶劣的 时代背景下, 黑人男性鼓励黑人女性模仿自人上流社会的 言行举止 , 希望他们高贵 , 雅 , 优 依赖于男 性 , 酷的社 但残
,
【 作者简介] 陈珩 (98 )女 , 17 一 , 武汉工程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师、 硕士。研 究方向 : 语言与文化研 究。
・
8 ・ 8
点, 从对大女儿 的羡慕欣 赏 中又找 回 自我 。“ 旧被 子是 由 老祖母用 曾祖 父母和 曾曾祖父母 穿过 的衣服 碎布 片缝 制 成 的 ,看起 来 奇异 古怪 ,但 它确 是黑 人文 化遗 产 的象 征 。缝制“ 百衲被 ” 的历史是 美 国妇女 文化 ( 包括文 学 ) 的一个不断发展 的象征 ” ‘ 百衲 被” 是是床 上用 品 同是 也是温暖的来源 , 是黑人的传统美德 的体现 : 利用有 限的 资源做 出最好 的东西 。睿智 的母 亲知 道姐 姐迪 是无 法 真 正 体会 被子 的含义 的 , 他对 非 洲文 化传 统 的认识 是肤 浅 的。她 换掉 自己的祖母名字 , 可这个 名字是按照祖母 的名
【 中图分类号 ] 6 4 1 . 0
《紫色》中的象征解析
《紫色》中的象征解析《紫色》是一部杰出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遭遇,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标签:《紫色》;象征;女性主义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又一位黑人女作家, 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是她最为成功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视角出发,充分描述和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及生活状况,以女主人公茜丽由麻木到觉醒,由反抗到独立,由自主到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的人生奋斗经历为主要线索,突出体现了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紫色》中的象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间自己的屋子艾丽丝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女权主义先驱者的影响。
在这些人当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她的影响尤其深远。
因此,在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中,能够看到伍尔夫的一些女权主义主张。
伍尔夫在自己的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写道:“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这里,伍尔夫所指的“一间屋子”不仅仅是它本身,而且是一种象征。
在她看来,“一间屋子”不仅象征一种自由的生存空间,而且象征一种自由的精神空间。
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就说明女性有了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而这正是妇女解放的关键所在;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妇女就有了一片展示自我和体现自己思想、才能和价值的天空,而不必受任何外物的羁绊。
因此,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茜丽、莎格和聂蒂,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都拥有了自己喜爱的一间屋子:聂蒂有个用树叶铺成的圆顶的茅屋;莎格为自己设计的是一幢又大又圆的粉红色房子;茜丽将自己的房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装扮一新,一切都是紫色的和红色的,只有地板漆成了鲜黄色;对自己房间的不同装饰和布置,象征女性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但无论多么不同,在本质上都象征一种生存与精神的自由空间。
非裔美国女作家格罗丽亚·内勒《妈妈·戴》中黑人母亲形象解读
女 作家行 列 。内勒勤奋 笔耕 , 又发表 了《 登 山》 1 8 ) 她 林 (9 5 、 《 妈妈 ・ ( 9 9 和《 戴》 18 ) 布鲁斯特 的男人 们》 1 9 ) ( 98 。内勒 的写 作很 大程 度上受 到了莫里 森 的影 响 。内勒读 的第一本 小说 就是莫里 森的《 蓝的眼睛》 最 。加之在 耶鲁 大学期间 , 她专心
坚韧和勇敢创立 了完整 的社 区 , 守护社 区及 家庭成员不受 伤
上和文化上都独立于 白人世界的威罗 ・ 斯普林斯得 以建立 。
为 了纪 念这位伟 大 的祖 先 , 威罗 ・ 斯普林 斯 的人会在 每 年的 1月2 2 2日举行 “ 秉烛 游行 ” 。白天 , 女人都会 做很多好
害, 并使得黑人文化得 以弘扬 和传播 。
用 。 母亲形 象常被 看作失 落 的传 统身份 中缄默 和坚韧 不拔 “
的象征 , 代表着 民族精神核心未来 的成长 ” 。
小 说 中 提 到 的 缝 制 百 纳 被 是 美 国 女 性 的 日常 活 动 。 由
于经济不 发达 , 以往的百衲被缝制 者通常把家 中不需 要的衣 服碎 片缝 在一起 , 缝制 出的杯子 只要用于防寒保 暖。缝制百
利, 受到每 个人 的尊敬 。威罗 ・ 斯普 林斯 , 一个 世外桃 源 , 一
衲被 者是被边 缘化 了 的女性 群体 。黑人 女性 白天为 白人奴 隶主缝 被 , 晚上 为家里 人缝被 , 这一过程 也体现 了黑 人女性
的创 造力 , 被子 有不 同的 图案 、 不同 的颜 色 。美 国黑 人文学
二、 区、 社 家庭 的守护 者
如果 说是 索菲亚创 建 了威 罗 ・ 斯普林 斯 , 么是她 的后 那 代米 兰达守护 着戴家族 和威罗 ・ 斯普林 斯 。米 兰达 , 一个 8 5 岁 的老人 , 同样 继承 了祖 母索菲 亚 的超 自然能 力 , 她能够 听
《紫色》中“针”意象的妇女主义解读
《紫色》中“针”意象的妇女主义解读作者:王丽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4期摘要: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本文试图对针意象所包含的象征意义进行妇女主义解读。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紫色,“针”;意象;妇女主义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12-01一、象征黑人民间艺术百纳被紫色中的针意象最基本的寓意是黑人女性用来缝裤子纳被子的工具,用来指代作为黑人民间艺术的缝裤子和纳被子。
她们在缝制被面时所采用的图案大多源自非洲文化传统,从内容上颠覆了白人文化形式,因此,在黑人女性主义者眼中,百衲被成了颠覆白人文化中心和黑人父权制的文本。
一床被面通常由多个家庭成员的衣料拼成,因此百衲被又常常被视为一部黑人历史。
在艾丽丝·沃克的笔下,缝制百衲被成为黑人女性宣泄情感的出口,是建立自我的途径。
女主人公们用手头现有的材料把一块块破布剪成或长或方或三角形的小小的碎布然后运用她们的想象力把这些碎布拼缝成一张张漂亮的富有灵性的图案。
体现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法接受教育的黑人妇女的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她们灵巧双手的创造力。
和和布鲁斯歌曲一样,这种被称为“姐妹的选择”,正是在拼缝“姐妹的选择”的过程中这些姐妹们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完成对自我的追求,与黑人男人和白人男女一道,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象征黑人妇女特立独行的性格笔者认为针尖代表黑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针鼻的圆孔外形像女性的子宫,二者结合象征着黑人妇女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莎格。
芭芭拉·克里斯汀在《非洲裔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刻板到形象》中曾指出在白人和黑人男性眼中的黑人女性形象是刻板的印象,她们被刻画成或是忠诚的奴隶或是悲惨的高级妓女或情妇。
全新的一天,全新的开始——《日用家当》中文化传统继承分析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全新的一天,全新的开始——《日用家当》中文化传统继承分析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员珍珍【摘要】《日用家当》是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
国内外学者对小说中人物看法趋于一致:褒扬玛姬对文化传统的保护,谴责迪背叛本民族文化传统。
本文针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提出一些相异的看法,玛姬和迪都有局限,应该把迪对文化继承的重要性的的认识和玛姬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技能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黑人传统文化。
【关键词】黑人传统文化 文化继承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短篇小说《日用家当》取自她出版于1973年的短篇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
艾丽丝•沃克的作品大都描写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生活和命运。
她敏锐的洞察力及细致入微的刻画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
《日用家当》讲述的是接受白人教育的非裔美国黑人女孩迪回到家乡,与过着传统简朴生活的母亲和妹妹玛姬之间发生的冲突。
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但主题却发人深省,探讨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文化继承。
国内外的学者长期以来对小说的文学主题认识趋于一致:赞扬母亲和玛姬是黑人文化传统和种族身份的守护神,谴责迪是本族文化传统的叛逆者(李洁平,2007:37- 39)。
本文则认为在对待黑人传统文化,迪和玛姬都有局限性,应该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结合起来,在认识到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文化传统。
迪作为受过白人教育的非裔美国女孩,回到家乡拜访母亲和妹妹。
在她眼里,所有的这些日常家用——搅拌器和百纳被都是非常贵重和值得纪念的文化传统和遗产。
迪似乎非常了解本民族文化。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迪改变自己的服饰和发型,把自己塑造成非洲人的样子,但是她已经接受了白人文化和思想意识。
她改变了名字,自以为接纳了非洲文化,然而正是她的语言,名字,发型,服饰和男朋友显示出她对非洲文化的浅薄和狭隘的认识。
迪改变名字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非裔美国人中流行的到非洲大陆寻根的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美国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文学又称美国非洲裔Afro.American文学。
在美国,黑人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带来了非
洲的文化传统。
黑人文学是在继承非洲的某些文化传统
的基础上,在美国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美国早期
描写黑人文化的小说可谓凤毛麟角,罗伊尔·泰勒(1757 — 1826)的《阿尔及尔俘虏》是其中一部,它也是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之一。
19世纪,经过黑人领袖道格拉斯
和杜波依斯的提倡和参与,黑人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黑人纷纷移居城市,文化程度
普遍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大大争强,以全国最大的
黑人聚居区纽约哈莱姆区为中心,开展了黑人文艺复兴
运动,也叫新黑人运动。
它以振兴美国黑人文化为主要
任务,他们大力推崇黑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新黑人”(The New Negro)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美国文坛。
作为一种
集体的文学想象活动,黑人小说为美国文学开创了新的
视野,创作出一大批具有美国特色兼有非洲情调的小说,
为美国小说的本土化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二、多元文化下的美国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文学是在美国多元文化的人文环境中发展
繁荣的。
始于1964年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黑人历史上
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是美国黑色权利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的具体体现,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20年代的
“哈莱姆文艺复兴”。
这一运动是为了改变黑人在美国的
处境和地位,所以很多黑人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是要改变
黑人在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反映黑人的新精神。
由于黑
人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黑人,因此他们更加刻意开
拓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强调黑人文学艺术的独
特性,“黑人性”(Blackness)。
强调黑人文化的灵魂和传统,寻求黑人文化的自主性l 1 J。
“黑人性”即黑人种族意识,成为衡量美国黑人文学的本体论。
七八十年代美国
黑人文学(“非裔美国文学”)开始发生变化,许多作家致
力于挖掘种族神话传说中的深层文化内涵,采用拉美魔
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现代人对民族古老文化的理解,并
注重对艺术技巧和民族心理文化积淀的探索。
哈里、艾
丽斯.沃克、伊什梅尔.里德、怀特曼以及桂冠诗人丽塔.多弗,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等,都以他们出色的作品
和非凡的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90年代以后,这种文学倾
向向更深更广领域开拓。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为
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惟一黑人女性得主,为20世纪美
国文学树起了又·座丰碑。
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
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凸现性别、种族、文化;深沉、悲壮,优美。
莫里森指出:一部作品的“黑人性”
在于它的语言——无拘束性、煽动性、对抗性、操纵性、创照性、破坏性和暴露性。
她呼吁建立一种真正适应黑人
文学的理论,而且这一理论应植根于它的文化、历史和作品中;应植根于黑人作家应对世界的美学手段。
l 1 J许多黑人女作家在这之后迅速崛起,给美国黑人文学带来新
的繁荣。
这些黑人女作家经历过卡特、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的年代,在民权运动、黑人艺术运动、同性恋权利活动等风雨中成长起来。
她们了解黑人受到的歧视和创
伤,立志奋斗。
她们具有双重文化、双重种族,但一直坚持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并为获得社会的承认不懈地进行斗争。
她们超越了性别和种族的界限,相互支持,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她们分别获得了美国各类文学奖,在文学界奠定了一定的声誉,汇成一股黑人文学强大的新生力量。
三、<日用家当》中的非洲文化
美国黑人,历史决定他们的文化身份由两部分构成:
美国文化和非洲文化,无论他们是无意识还是有意排斥
其中某一部分,这两部分总是存在。
虽然生活在美国,但是许多黑人希望从非洲故土找寻他们一度失落的文化之根。
一时间非洲发型、非洲服饰和非洲语言风靡一时。
《日用家当》中Dee不使用美国名字,而用非洲语言问候
妈妈,而且换个非洲某族的名字、学习一两个非洲另一族的单词,穿上非洲另一某族的传统服饰,热衷寻根于非洲文化。
但是她这种寻根非洲文化却是盲目的,肤浅的。
但在母亲和Ma e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真正意义
上的“民族文化承继者”的形象,在她们的言行中渗透着可贵的对非洲文化的记忆和理解力。
就母亲而言,她虽
然没受过多少教育(仅上完小学二年级),但她在实际生
活中却处处表现出对民族文化记忆的深刻认识。
在被
子、搅乳棒的描述中。
母亲展示了她天生的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力。
“被子,是黑人文化代代相传的象征,是寻求黑人妇女世代相传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去寻找黑人历史,挖掘黑人文化的源泉。
”[2]在缝制被子的过程中使得他们
的文化代代相传。
对于“被子”,母亲不仅清楚是谁把布块拼起来、谁缝好,就连拼成被子的每一块布的历史也能娓娓道来。
被子里不仅有亲人的记忆、亲人的爱,还有一代一代在缝被子过程中传下来的文化,包括被子的图案
设计、缝制等艺术创造力以及缝被子时以讲故事的方式
传承下来的黑人文化。
而搅乳棒则体现了母亲对于亲
人、家庭及她的文化的了解、欣赏和依恋。
与母亲相似,小女儿Mae,gi~的身上突出体现了美国
的黑人的文化记忆,更重要的是,她同时还是这种民族文化的承继者。
她对其民族文化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充分
地表现在她对搅乳棒的来历和对“百衲被”意义的理解上。
当Dee搞不清那根搅乳棒是不是巴迪叔叔做的时,
Maggie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那是迪伊姨妈的第一个丈夫做的。
他的名字叫亨利,但人们总叫他史大西。
”当Dee坚持要拿走被子时,Maggie说道:“让她拿走吧,妈妈不用那些被子,我也能记得迪伊外婆。
”
《日用家当》中这种对黑人文化和传统的表层和深层
的理解通过现代的姐姐Dee和传统的母亲和妹妹Maggie
在百衲被上的态度冲突中得以充分表现。
作者通过这一
冲突的创作,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问题摆在了读者面前,并将自己挖掘深层文化内涵的主张融人冲突描写中。
四、<日用家当》中的美国文化
《日用家当》中的Dee身上所表现出的文化身份是地
道的美国文化,如果说《日用家当》是美国文化与非洲文化的正面交锋的话,那么,Dee就是那个手持美国文化‘武器的人’。
首先,Dee是一个在美国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黑人
后裔,所受的是美国文化主流影响下形成的美国式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着白人文化的影响。
她在小说当中
的形象是一个开放、热情又热心于追寻时尚的美国女孩
形象。
在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下,她改掉了美国化的名字,起了一个非常非洲化的名字:万杰罗·里瓦尼卡·凯曼尼奥;另外,还编起了辫子,并模仿非洲人戴上了大串的耳环和手链,还由原来穿西式短裙改为穿非洲宽大耀
眼的民族服。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把男朋友带回家,用非
洲语与母亲妹妹打招呼,还把母亲、妹妹以及院子、房子甚至是奶牛都拍照下来。
午饭时,她对家里的搅乳器等
东西表示喜爱,说要把它们带走作为饰物。
饭后,她去母亲房间“搜查”被子,说要把被子挂在墙上供人欣赏。
正是她这种表面上对“根”的追寻以及对黑人文化的热衷,表现出了她的美国文化性。
另外,与她那未受过教育的母亲与伤痕累累的妹妹
形成对照,Dee本身就是美国的。
作品中的母亲是个“大
骨架的女人,有一双粗糙的劳动人民的手。
她身上的脂
肪能让她在华氏零度的气温下感到发热,还能像男人一
样杀死公猪”。
从对母亲的描述,可知母亲是个身强体壮、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
而Dee却是一个追求时尚受
过高等教育的美国新女性形象。
总之,《日用家当》中美国文化和非洲文化都得到了充
分体现。
用着美国名字,穿着美国衣服,在美国土地上劳作的母亲,表现出丰富的非洲文化的内涵及对非洲文化的理解;而用着非洲名字,穿着非洲衣服,热衷于非洲文化的Dee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艾丽斯.沃克的《日用家当》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双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