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新课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乐理基础- 方位音名及简谱记谱法- 音符、休止符及其时值- 节奏与节拍的概念- 节拍型的分类及特点- 二重奏和三重奏的节拍型- 歌曲的速度记号- 三全音阶和五声音阶- 面向调式和旋律动作的范畴第二章音乐基本技能- 音域概念及声音高低的概念- 高音和低音的构成特点- 不同音符的演唱和伴唱- 掌握唱名曲和探究曲的演唱技巧- 歌曲的音准和音质- 全局音符连续进行的模仿和扩展第三章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历史-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特点- 古琵琶、古筝、古乐等器乐演奏与赏析- 高亢、自由、舒缓的中国古典乐曲特色*必修二*第一章声乐基础知识- 发声原理和发声方法-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歌声发展训练方法- 歌曲演唱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歌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第二章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特色*必修三*第一章合唱基础- 合唱基础知识与技能- 合唱音准和声音协调技巧- 合唱节奏和合奏技巧- 声部分化与合唱声音- 合唱指挥与合唱指挥技巧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与分类- 民族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表达- 中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必修四*第一章音乐鉴赏与分析- 音乐鉴赏的基本要素- 音乐形式分析及其手法- 音乐作品风格特点的分析- 音乐表达和情感的解读第二章世界音乐与跨文化交流- 欧洲音乐的发展与发展特点- 美洲音乐的发展与发展特点- 非洲音乐的发展与发展特点- 亚洲音乐的发展与发展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交流和融合*必修五*第一章音乐与视听媒体- 音乐与电影、电视的关系- 音乐与广告的关系- 音乐与游戏的关系- 音乐与网络媒体的关系- 音乐与舞台艺术的关系第二章音乐创作与表演- 音乐创作的基本过程- 音乐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音乐演艺的舞台表演技巧- 音乐演奏与即兴演奏-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以上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研究如何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更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已经成为当前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为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高中音乐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中音乐教学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相关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音乐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通过研究新课标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结合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研究还将总结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望未来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通过对音乐教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本研究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改进和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给音乐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也需要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
浅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落地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如课程内容的更新换代、教师培训与准备的不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不高等。
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就能够逐渐克服这些困难,确保高中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内容更新换代带来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更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培训与准备的不足是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另一个困难。
由于新课标的推广时间较短,许多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接受针对新课标的培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在假期或是业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向教师介绍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帮助他们熟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可以邀请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校内进行交流和授课,为其他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生学习兴趣的不高是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由于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着重考试分数等问题,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个性化的音乐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引入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和流行音乐,使课程更加活泼和时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教育。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来,如组织家长学习班、开展亲子音乐活动等,增强家长的音乐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新课标高中音乐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某种音乐风格、体裁或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作品。
-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例如:《古典音乐之旅》)2. 教学重点:- 确定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3. 教学难点:-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4.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音乐欣赏、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授:- 聆听作品,分析作品的结构、风格、表现手法等。
- 讨论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等。
-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表演活动。
- 巩固:- 通过练习、游戏、比赛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5. 教学资源:- 教材、音乐作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它有哪些特点?”-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2. 新授:- 聆听作品:播放《天鹅湖》选段,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风格、表现手法等。
- 讨论:讨论《天鹅湖》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等。
-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古典音乐旋律。
3. 巩固:- 进行“音乐知识竞赛”,巩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了解。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
4.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解析
1、课程定位 2、学时及开课率 3、应试化倾向 4、教学方法陈旧
·课程性质:
1、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2、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高中阶段的必修课
·区别: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是一种相互 衔接的关系。
1、从内容比较 2、从学习方式比较
·基本理念:
音乐教育有着与一般学科 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 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 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审 美教育的潜在渐变的效应。
·“模块”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 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是
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教学范 围的总集合。“模块”是教学 内容的单元集合
·模块设置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 现代艺术不断发展的矛盾; 2、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场地、 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 为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条件; 3、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 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个性化的 课程修习计划。
·歌唱、演奏:
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 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 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 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 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 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 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 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 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 能力。
·选修学分如何获得呢?
《实施意见》中规定:“对于具有 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才能方面 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3 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未学模块,或 继续深化已学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 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 学分。”这个学分便是选修学分。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该标准将对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更新和改进。
通过本文档,您将了解到新标准的主要特点和目标。
主要特点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的主要特点如下:
- 强调综合素养培养:新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创作和欣赏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 引入多元文化元素:新标准将融入多元文化的音乐元素,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欣赏。
- 强化创新思维:新标准将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 教学内容全面更新:新标准将重新审视音乐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和深入的音乐教育。
教学目标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音乐表演技巧,包括演奏、歌唱和舞蹈等方面的技能。
2. 增强音乐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他们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素养。
总结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并鼓励创新思维和音乐创作。
教学目标包括提高音乐技能、增强音乐理论素养、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这一新标准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音乐教育。
音乐新课标知识点总结高中
音乐新课标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艺术与音乐的关系艺术与音乐的关系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艺术是人类情感与思维的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途径进行表现和传达。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声音的聚合和组织,实现对情感、思想的表达和传达。
二、音乐的元素和形式1. 音乐的元素音乐的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是一系列有机联系的音符的组成。
节奏是音乐中一种时间单位和延展性的反复性的声音运动形式。
和声是由不同高低声音同时发出,同时发出的有机组合。
音色是各种乐器、歌喉等音乐表现者、演奏者和唱者的个体声音的特殊品质。
2. 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形式是指音乐作品的结构组织形式。
音乐的形式包括主题与变奏、复述与发展、对位法、自由曲式、奏鸣曲式等。
主题与变奏是将一个主题不断变化发展,使主题更加丰富多彩。
复述与发展是音乐作品中一个或者多个主题在曲子的不同部分进行再次出现,并且有所改变。
对位法是音乐中声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一般指垂直对位和平行对位。
自由曲式是指无固定的乐曲形式,《奏鸣曲式》指的是以交响乐、管弦乐等团体演奏的独奏曲或者小型合奏曲。
三、音乐的风格和流派音乐的风格和流派是指不同历史、地域、音乐家个人、作曲家个人等不同因素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流派主要有交响乐、音乐剧、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交响乐是指以交响乐队为表演者、以管弦乐队为主。
音乐剧是一种斗正剧,故事以歌唱、舞蹈、演奏等形式表现,以音乐作为戏剧的演出载体。
古典音乐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的各种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是指一种流行于普通民众中的音乐,通常流派丰富,风格多样。
四、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的审美特征包括美的意义、音乐中的美学、音乐审美教育等。
美的意义是指美对人类具有情感作用、文化鉴赏作用等方面的一种理解和认识。
音乐中的美学主要包括乐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史学等。
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学习音乐和音乐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
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标对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变。
本文将对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音乐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新课标要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强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也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拓展。
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中,主要以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为主,而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音乐教育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与时代和社会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和学科交叉。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增加了音乐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引入一些有关音乐与社会的课程内容,例如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传统等,通过这些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也增加了一些关于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同时也可以通过创作音乐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三、音乐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新课标要求音乐考试评价要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表现能力,因此在普通高中音乐考试中,增加了一些与综合素养和表现能力相关的考试内容。
在音乐理论考试中可以增加一些与音乐实践相关的内容,例如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观摩、音乐创作和表演等。
新课标对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变革和转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内容得到了更新和拓展,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和多样化,考试评价体系也得到了改革和完善。
相信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和普及,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中新课标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二年级教材: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通过对歌曲《XXX》的赏析,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歌曲《XXX》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感受歌曲《XXX》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歌曲《XXX》中的音乐符号和音乐结构。
2. 感悟歌曲《XXX》中的音乐情感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XXX》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歌曲赏析1. 教师介绍歌曲《XXX》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音乐符号和音乐风格。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音乐情感和审美价值。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XXX》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歌曲《XXX》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生平。
2.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歌曲《XXX》的赏析文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赏析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课新课标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感受歌曲《春天的故事》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
2. 培养学生对歌曲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和歌词。
2.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特点。
教学难点:1. 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意境。
2. 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二、歌曲鉴赏1. 教师讲解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演唱练习1. 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注意节奏和音准。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谁还记得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 学生齐唱歌曲《春天的故事》。
二、歌曲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如旋律的优美、歌词的意境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其他歌曲,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歌曲的异同。
2.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歌曲,进行鉴赏和演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
2. 学生能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特点。
3.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浅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落地实施,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
新课标的推出,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音乐教育与时俱进。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谈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教师方面1.教师素质不足当前,高中音乐教师队伍中,跨学科教学能力较低,很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新课标的要求不够了解,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
对策: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引导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音乐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
2.教学资源匮乏新课标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比较差,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策: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增加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音乐教学设施和器材的配置水平,保障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们也要积极寻找和开发各种音乐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二、学生方面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当前,许多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是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音乐常常是被被动接受,缺乏实际的互动和参与。
新课标提出了更多的实践性教学要求,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策:教师们应该积极倡导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比赛,举办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情趣。
2.学生音乐素养水平较低由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很多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课标对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
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摘要本文档介绍了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的内容。
该教材侧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实践,适用于高中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
引言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是一本为高中音乐教师编写的教材。
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音乐课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内容概述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音乐理论基础:教材首先介绍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包括音符、节拍、音阶、和弦等基本要素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理论基础。
2. 音乐历史与欣赏:教材还介绍了音乐历史的重要时期和流派,以及著名的作曲家和作品。
通过研究和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拓宽音乐视野和审美能力。
3. 音乐创作与表演:教材提供了一些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实践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乐理知识、演奏技巧和合作创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音乐才能。
教学目标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研究音乐理论和历史,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著名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 发展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技能:通过实践指导和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音乐创作和表演需要学生的合作和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结论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用书必修二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它为高中音乐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本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指导,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工作。
音乐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音乐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一、自主音乐需要自主音乐需要是学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在音乐学科的具体体现。
发展学生自主音乐需要有情感、认知和意志等不同层次,其一是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将参加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作为获得快乐生活,满足审美需求的一种途径;其二是在有实际体验的情况下,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其三是把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自觉追求,将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方式。
二、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
普通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学生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应以用为本,围绕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经常进行的音乐活动,重点培养选择合适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现优秀作品的能力,即兴表演和创作的能力等。
音乐能力的基础源于音乐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应具有较丰富的歌唱和聆听经验积累,应熟悉经典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应熟悉各类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
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学生应能够较准确地歌唱若干首中外著名歌曲和公共活动常用歌曲,能视谱歌唱或演奏简单作品,能较好地融入集体歌唱或演奏等表演活动,以便在需要音乐的场合选用合适的形式与作品参与音乐活动。
三、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音乐感知觉直接产生的情绪体验)和间接体验(音乐表象及联想产生的情感体验),用音乐表达与抒发情感,或从音乐感悟与激发情感,这是音乐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本质的关键过程。
音乐情感体验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养。
高中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有三种主要实践形式:一是在音乐实践中体验美感:二是用音乐作品抒情咏志;三是通过音乐活动怡情养性。
培养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应侧重高中阶段音乐课的实际育人功能:学生在兴致所至时能选唱昂扬、欢乐、抒情的音乐作品抒发自己向上向善爱美的志向与感情;在心理失衡时能选听励志、和谐、优美的音乐作品调节情绪和修养性情:在参加集体音乐活动时能有意识地从优秀音乐作品中感悟美德、陶冶情操;能对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网络、演出和影视中的音乐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
《高中音乐新课标与新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新课标与新教材解析》杭州第四中学戴树林【专题简介】:1、内容提要随着距离浙江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脚步的日渐临近,高中课程将面临重大改革,从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目标,到课程结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体系都将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讲座通过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分析与讲解、对新教材与新理念下教学实例的分析,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顺利进入新课改和运用新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专题,使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一个认识,为下半年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获得理论依据和实例素材。
3、知识框架§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1.1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1.2构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2.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2.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2.2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3.高中音乐课程的理念§3.1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依据§3.2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3.3 “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3.4对普及与提高的理解§3.5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涵义§3.6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4.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模块说明§4.1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4.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 “过程与方法”§4.4“知识与技能”§5.高中音乐课程设计(模块、学分、必修与选修)§5.1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结构§5.2模块§5.3六个模块的功能§5.4学分§5.5学分的获得§6.高中音乐新教材介绍(音乐鉴赏模块)§6.1几个版本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分析§6.2几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个案介绍§6.3教学建议采纳尺度的把握§7.内容标准之一:“音乐鉴赏”模块教案选编与分析§7.1音乐鉴赏中研究性学习的进行§7.2鼓励高中学生以撰写诗歌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7.3一堂好课给我们的提示。
高中音乐新课标“新”在哪里
高中音乐新课标“新”在哪里这段时间,我参加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培训,在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以后,感触很深,我认为本次的新课标与03年版比较,有以下不同的地方:1、2017年版课标凝练的三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三大核心素养就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并将核心素养贯穿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各个领域。
并以此为导向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符合音乐专业教学的内在逻辑次序及学科知识的递进规律。
“感知、表现、文化”三个主题词的确定,体现了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性要素,明确了教学重点和指向。
为充分挖掘学科课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而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同时,课程目标进一步优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情境中,能够认知特征与背景、体裁与形式等,以此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或社会文化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实践、体会实践、理解实践,从而提升对实践的深化理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2、课程的理念进行了整合修改。
在原来提出的四个方面理念的基础上,修改为了以下六大理念:(1)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2)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3)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5)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6)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修改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充分对应了课标对“审美感知”的要求;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修改为“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入阐明了对“艺术表现”的重视;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保留也是对“文化理解”的强调。
3、明确了新的课程内容与定位通过学习,明确了新的定位: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其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概览2023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将会对当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体系进行较大的调整与升级,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课程标准的调整和加强,使之符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2. 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升级,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3. 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要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的提高;4. 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将艺术教育纳入到普及教育体系中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艺术教育。
主要内容该标准调整和加强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四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标准,并且在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和调整,具体包括:1. 课程的设置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类,更加严谨和科学;2. 课程内容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3. 建立学生个性化发展档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 强化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让艺术教育成为通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 强化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思想。
影响该标准的发布将会对当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系会更加科学和严谨;2. 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3. 艺术教育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4.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
结论2023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是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发布将会对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将会为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高中音乐新课标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此处填写具体课题,如《交响乐欣赏》、《民族音乐文化》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音乐知识、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音乐作品的特点、创作手法、表现手法等; -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音乐鉴赏、音乐表达等。
2. 教学难点:- 音乐作品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部分;- 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相关音乐作品;-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2. 学生准备:- 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作品背景;- 带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音乐片段、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目标,分步骤讲解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活动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音乐欣赏等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对作业进行批改、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 综合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2022高中音乐新课标
2022高中音乐新课标
2022年,教育部出台了《2022高中音乐新课标》,它将革新高中音乐教学,关注时代变化,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本新课标首先,重视学生对音乐文化理解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创意力、音乐表达能力及其他相关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边界内发挥想象力,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创造方式。
其次,新课标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针对学生的能力和不同的音乐文化课程,为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新课标着重于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对各时期乐派及各民族传统音乐曲式特点、节奏表演及民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学习,探索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音乐表演形式,使学生深入弹奏、创作、升华中国音乐文化。
新课标还开设了专业型音乐素质拓展课程,包括音乐分析与鉴赏、音乐哲学、音乐心理、音乐社会学、音乐历史与流派、音乐结构与形式、音乐活动与创作等,加强学生有关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丰富和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及严谨性。
最后,新课标把社会实践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推行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各类音乐活动,强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022年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出台,将为中国音乐文化及高中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提供全新的选择,将大大推进中国音乐的发展,增加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音乐教案模板高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歌曲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黄河大合唱》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2.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
2. 教学PPT,包括《黄河大合唱》的背景介绍、歌词、旋律等。
3. 歌曲谱本,用于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创作时代和意义。
2.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气势和情感。
二、欣赏与讨论1. 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完整视频,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歌曲1. 教师讲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2.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演唱1.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复习歌曲旋律和歌词。
2. 学生分组演唱《黄河大合唱》,教师指导并评价。
二、拓展与体验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了解歌曲的多样性。
2.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如独唱、合唱、轮唱等,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
浅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它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对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面临的困难1. 教师素养不足。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求他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但是目前许多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与新课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不愿意进行主动学习,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教学资源不足。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1. 加强教师培训。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进行主动学习。
3. 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资源。
学校和政府可以加大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音乐教学资源的质量和丰富度,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支持。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师们来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对策,相信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使新课标能够更好地落地生根,为学生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一、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其广泛而深刻的内外部影响和制约因素。
就外部而言,新的时代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我国加入WTO等。
这些外在的社会发展因素对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有着强大的冲击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也处于这种影响之中。
例如,加入WTO对普通高中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为:1、使普通高中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教育竞争能力得以加强,积极应对开放市场的挑战。
2、对普通高中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影响。
3、促使普通高中办学目标重心的转移。
在教育系统内部,教育和课程自身的发展状态影响着普通高中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等。
例如终身教育的发展问题、教育向生活回归、主体性教学的倡导、校本课程的实施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普通高中课程做出响应的调整与改革。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小学、初中阶段音乐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反观高中音乐课程,从1996年开始,国家统一在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结束了高中没有音乐课的局面。
稍后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中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对音乐教学器材设备、音乐教育科研等进行了一定投入,这些变化使整个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十几年来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呈薄弱环节的状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课程定位不够完整。
目前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音乐》,实质上是音乐欣赏部分,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
与已经实施课程改革的义务制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相差较大,出现了与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衔接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开课率不足。
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由于高考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
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为以各种理由可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3、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
同样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课的另一种现象就是音乐专业化、应试化倾向十分明显。
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率,随意改变欣赏课的内容,变成了高考预备班,进行各种音乐高考内容的训练,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4、教材内容学科体系强。
在目前采用的教材中,大多是以音乐学科体系来编排教材内容和划分章节单元的,这种强调学科知识、学科逻辑的编排体系与目前课程改革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是不相适宜的,也是不符合音乐学科特有的审美性特点的。
5、学方法单一、落后。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和落后,经常运用讲解、分析音乐进行教学,有的甚至在解释音乐。
这种方法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教学抹杀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
二、构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总体思路是从普通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出发,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赋予新的课程观,认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1、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当今教育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需要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
这种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需要教育转变已有观念,为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服务,其重要途径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但是,在现实中,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强劲势头席卷全球,人们被越来越向高智能性培养着,人的情感却被排挤和冷落。
长此以往,人缺乏活力,缺乏感情,缺乏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整体认识。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掌握着现代文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良莠并存的各种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
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的肩上。
2、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什么是美育?诸多思想家有着众多的解释。
“美育”一词,始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习勒。
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梁启超认为:“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冶,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
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情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些观点和概念都说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
因此,音乐教育就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和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径。
3、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我国的音乐教育一般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音乐教育。
它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不论学生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观。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有着明显的基础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为爱好音乐的学生通过选修的途径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为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续,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艺术课程的重要衔接。
两者课程性质都是属于基础音乐教育,但两者有层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程度、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
从内容上比较,普通高中有着更高程度与水平的音乐学习,课程目标相对提高;从学习方式来看上,普通高中更体现自主性、灵活性,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第三节高中音乐课程的理念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依据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贯彻和推进关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
第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 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
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原则,是把音乐作品永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
2、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对音乐应该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
思考与探索:1、交响类作品的课堂设计如何体现整体性?2、如何扣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人审美?、三、“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一方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使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再到为音乐文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