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1922年12月26日。

远在大洋彼岸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收到尚在清华求学的梁实秋所寄国内新出版的各种诗集和杂志后,在讨论他之《红烛》出版和国内诗坛状况等诸多内容的复信中,认为汪静之的“《蕙的风》只可以挂在‘一师校第二厕所’底墙上给没带草纸的人救急”。

闻一多果断地说,“实秋!便是我也要骂他诲淫”。

闻一多接着说,“与其作有情感的这样的诗,不如作没情感的《未来之花园》”(按:《未来之花园》是徐玉诺诗集《将来之花园》之误)。

闻一多还解释说,“但我并不是骂他诲淫,我骂他只诲淫而元诗。

淫不是不可诲的,淫不是必待诲而后有的。

作诗是作诗,没有诗而只有淫,自然是批评家所不许的”。

在汪静之165首的《蕙的风》中,闻一多只肯定其中2首诗作。

他说:“全集中除你已加圈的《谢绝》外,我还要加一个圈在《尽是》上。

”大概闻一多因其飘零海外感同身受的原因,他在信中还抄录该诗两行,即“尽是失路的鸦儿,/彷徨于灰色的黄昏”。

虽然如此,但他好像并不特别欣赏该诗,因为接着的评价仅是“颇有意致,薄有意致”。

《蕙的风》大多是汪静之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写给四位恋人即符竹因、曹诚英、傅慧贞和丁德贞的诗集。

其中最多者,是写给最后成为他妻子符竹因的情诗。

该诗集虽然由当时文化名人胡适写序,并由周作人题写书名,但闻一多并不认同其价值。

就在复信梁实秋三个月之后的1923年3月25日,他给其弟闻家驷信中又说,汪静之“《蕙的风》实秋曾寄我一本。

这本诗不是诗。

描写恋爱是合法的,只看艺术手腕如何”,“有了实秋的艺术,才有《创造》第四期中载的那样令人沉醉的情诗。

汪静之本不配作诗,他偏要妄动手,所以弄出那样粗劣的玩艺儿来”。

我们承认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内容和诗艺定位有刻薄或极端之嫌,但他这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

梁实秋自不必说,因为无论艺术观抑或行为准则,当时的他们都极为一致。

和闻一多相同理念者,还有当时在东南大学求学的胡梦华。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作者:耿宝强来源:《关东学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蕙的风》论争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与学衡派论争的延续与余绪,是文化转型时期各种文化与文学思想冲突的结果,是一代新人在新旧交替时期摸索前行的矛盾体现。

周氏兄弟的唱和,是对青年诗人汪静之的保护,更是对个性解放精神的弘扬。

对于促进青年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蕙的风》;汪静之;胡梦华;周氏兄弟伴随着胡适《尝试集》的成功和《女神》《冬夜》《草儿》等新诗集的出版,“新诗的讨论时期,渐渐的过去了”,汪静之《蕙的风》的出版却引发了新诗史初期参与人数较多、影响也较为广泛的一场争论。

在这场由诗歌创作批评而起,最终却演变为文艺思想论战的“道德”之辩中,周氏兄弟的怡怡之情,胡梦华、汪静之、章依萍等年轻人的才情,以及他们开阔的胸襟,是很值得当前“乱象纷呈”的文学批评界同仁深思的。

1922年8月,青年诗人汪静之出版了其写给先后四个女友的情诗集《蕙的风》,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爱情诗集。

它的问世,在诗坛恰如吹来了一股“温馨的蕙花的风”。

由于诗人感情的奔进,襟怀的坦白,抒发的开放,以及表现的新颖,颇激动了当时许多青年读者!沈从文曾说;“《蕙的风》所引出的骚扰,由年青人看来,是较之陈独秀对政治上的论文还大的。

”这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可想见其震动之深广。

更重要的是,汪静之诗中对异性渴慕的直接表达,对情爱浓墨重彩地抒写,“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骤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发狂了。

”10月24日,东南大学学生胡梦华发表文章,认为《蕙的风》是一本“失败为零”的诗集,称;“…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这些句子,做得有多么轻薄,多么堕落!是有意地挑拨人们肉欲啊?还是自己兽性的冲动之表现啊?……不可以一定说他是替淫业的广告,但却有故意公布自己兽性冲动和挑拨人们不道德行为之嫌疑……堕落二字,许是的评。

一中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一中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现代诗四首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1. 中国现代白话文诗的发展:(1)致力于对旧诗的否定,进行诗形式上的创新。

代表诗人是主张“合乎语言的自然”的胡适,代表作为胡适的《尝试集》。

(2)立志于新诗的创建,进行诗内容上的创新。

代表诗人是主张关注“充满缺陷的人生”的郭沫若,代表作为郭沫若的《女神》。

2. 诗的鉴赏方法:(1)在把握诗的语言的基础上,对诗的意境初步揣摩(明确创作背景,分析写作意图)。

(2)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上,对诗的形象深入剖析。

(3)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对诗的艺术构思仔细研究。

3. 对诗意的理解:(1)《再别康桥》作者通过描写康桥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何种感情?诗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于剑河之中,景致鲜明、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眷恋之情。

第三节写河中水草之色(青)、之态(招摇),而作者“甘心”二字则写出了永久的眷念。

第四节写释伦潭的优美景致,虚实相生,借景寄情,写出诗人重寻旧梦的心境。

第五节写作者追寻“梦境”,划舟漫游,沉醉于母校清幽夜色中。

但离别在即,于是“沉默”二字即将无与言说的离情推向了极致。

(2)《死水》中死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节总写凝滞的死水,一系列丑的意象后是作者的痛恨与愤激之情。

中间三节分写死水的外形、色彩与声音,动、静相衬,象征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憎恨、愤怒、嘲讽的感情。

第五节诗人则直接揭露其本质是“绝望的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表达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虽对中国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但其后是作者那深沉的爱国热情。

(3)《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都象征了什么?作者思想根植于抗战初期的中国。

祖国遭受异族入侵,山河沦落,“被暴风雨所打击”的祖国山河,怎能不激起万千中国人民的“悲愤”与“激怒”?那“河流”,那“风”正是投身于抗日洪流的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而“无比温柔的黎明”则是人们所向往的解放之日。

汪静之的景色诗

汪静之的景色诗

青年文学家·现当代文学不仅仅有爱情——论汪静之的景色诗杨瑞霞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天津 300204摘 要:汪静之是中国早期现代诗歌“湖畔派”的代表诗人。

在他的诗歌集《蕙的风》发表出来之后,由于爱情诗的表达“露骨”,从而引起了巨大争议。

也正是因为争议与不断的抗争,“湖畔派”以写爱情诗而在诗歌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后来人们也总是在这个话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他的“爱情诗”,而忘了他的诗歌中“赞颂的清新、美丽的自然。

”我这篇文章正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研究汪静之的诗歌特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带领大家来一同领略他笔下自然诗的美妙和动人。

关键词:《蕙的风》;汪静之;自然景色;诗笑作者简介:杨瑞霞(1987-),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27-01说起汪静之,很多人都会记起朱自清先生在他的第一部诗集《蕙的风》写的序:“他的诗多是赞颂自然,咏歌恋爱。

所赞颂的又只是清新、美丽的自然,而非神秘、伟大的自然;所歌咏的又只是质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屈的恋爱。

”人们经常反复提他爱情诗的质朴,单纯;却绝少有人忆起他赞颂的清新,美丽的自然。

中国诗中很少有单纯对景物的描写,景物的描写大多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创作的,景物描写更多的是起着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为诗人的感情找到了一个最悲壮的背景,使得在此背景下诗人的壮心不已却身心已老的感叹发挥得恰到好处。

当然也有专门描写景物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等。

我们这里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跟汪静之笔下的景色诗做个比较。

两首诗写的都是夏日的荷叶荷花。

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体给人不同的感受。

文言诗语言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它节制人的感情,那种感情没办法喷薄而出。

青春之歌--试析汪静之的《蕙的风》

青春之歌--试析汪静之的《蕙的风》

青春之歌--试析汪静之的《蕙的风》
张银枝
【期刊名称】《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3)001
【摘要】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张银枝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J], 姚国军
2.汪静之《蕙的风》的版本变迁及得失 [J], 王鸣剑
3.湖畔风景蕙的风——汪静之致胡适札 [J], 许宏泉
4.冲破虚伪的真爱体验--试论汪静之的《蕙的风》 [J], 杨泉良
5.湖畔诗人汪静之沉寂之原因探析——以作品《蕙的风》为视角 [J], 张雨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40年代诗歌

20-40年代诗歌

20年代诗歌P75白话诗是新文学期间汉语诗歌主流样式。

“诗体大解放”20年代发展背景。

“诗体大解放”是①打破五言七言诗体,②推翻词调曲谱,③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

《关不住了》新诗纪元。

胡适: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刘半农:最先创作“小诗”。

“小诗”一行到四行;侧重表现内心世界;讲究凝练。

《教我如何不想她》四行。

"天上...地上...啊,教我如何不想她。

”《瓦釜集》第一部用方言写成的民歌新诗集。

沈尹默:《三弦》胡适评价“一首最完全的诗”周作人:《小河》被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填空)“中国新诗社”中国第一个新诗社。

“湖畔派诗社”代表人汪静之等,他们创作内容歌唱大自然和歌颂友情爱情,浪漫主义风格。

汪静之《蕙的风》冯至:鲁迅评价“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朱自清评价“叙事诗堪称独步”抒情诗:《一条小河》自然景观,情感含蓄,结构精巧。

叙事诗:《蚕马》新月诗派:新月社散文团体的诗歌团体。

又叫格律诗派,1926.4.1《晨报副刊·诗刊》艺术主张:①诗歌追求理性和节制。

②追求格律,倾向古典。

③着意于主观情绪客观化。

④“三美”主张。

代表人,闻一多,徐志摩。

徐志摩:基本思想(创作观念):“康桥觉醒”诗歌主题:①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②抒写爱与美的追求。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四、词藻华丽,风格明丽。

闻一多:★★★闻一多主题一、爱国主义情思。

二、对祖国现实的失望及新生的信念。

三、对爱情和青春、自然的赞美。

★★★“三美”主张:P92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音节、音尺的规律,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强。

绘画美,指诗的词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均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各行相差不能太大。

代表作《死水》自己评价,“第一次在音节上面最满意的试验”象征诗派:1925年李金发《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是汪静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写于1921年9月3日。

这首诗歌采用象征手法,以花与蝶儿的形象,象征相爱的青年男女对于恋爱的强烈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四节,第一节用设问点题,引导读者跟随诗人去寻觅那温馨的花风。

第二节正面写被深锁在园中的花满怀幽怨,但锁不住的幽香飘出园外招引她所爱的蝶。

第三节写蝶为蕙花风所陶醉,寻找他所爱的蕙花。

第四节写蝶寻不到被禁锢的花,在幽香的风里痴迷,却又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

诗人运用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深化了这首诗的内涵。

诗中表达了当时中国青年为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了“五四”时代青年争取恋爱自由的共同心声。

诗歌的风格清新、纯朴、自然,表现形式活泼自由,句式长短不一,韵律节奏随意,但又有诗意浓郁的意境,完全脱离了旧体诗形式的自由诗。

总的来说,《蕙的风》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充分展现了汪静之的才华和他对于“五四”时代青年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关注。

蕙的风--汪静之

蕙的风--汪静之
创作背景
《蕙的风》是汪静之诗集的名字,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五四运动次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对于汪静之一生来说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诗的创作使其以第一个爱情诗人的身份进入到中国现代文学史。1922年8月,汪静之《蕙的风》的出版,在新文化运动中曾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朱自清的评价说明了诗集在当时特别是年青人中产生的影响。当然,对于汪静之本人,《蕙的风》的出现还在于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与当时一位名叫慧贞姑娘之间的短暂爱情和被迫分离,成就了诗人关于《蕙的风》的灵感,而作为他者的阅读与接受,《蕙的风》在成文之后的意义则属于文学史的层次了。
三、扩展性阅读
相关作品链接:
1、贺圣谟:《论湖畔诗派》,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汪静之:《蕙的风》,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二、风格质朴、清新、天真
从语言和意象选择上,汪静之的诗风长处在于质朴、清新,带有天真的味道。与湖畔诗人整体一致的,其作品在熔铸字、词、句上下了一番功夫,但又不流于过饰,不失自然,质朴的本色。《蕙的风》以蕙花飞动,和抒情主人公心头的情感荡漾,揭示被禁锢爱情所带来的淡淡的哀愁与甜蜜,从而交织出一幅恋爱中年青人特有的心灵图景。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1902-1996),安徽绩溪人。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作新诗。先后在《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1年与冯雪峰等组织晨光社,1922年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出版《湖畔》合集。著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

(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

{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矗立在现代诗坛之上_皖籍诗人述论

矗立在现代诗坛之上_皖籍诗人述论
[ 4 ] 548 ” 纯洁无杂的感情, 形 隐藏着一种真实不伪 、
成了轻灵飘忽、 凝重温柔的风格 。 (三 ) 无产阶级诗歌的代表 —— — 蒋光慈 在左 1930 年 3 月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 联的领导下,皖籍诗人蒋光慈和阿英于同年 4 月 主持成立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诗歌社团 —— — 普罗诗社 。 普罗诗社与 1932 年成 立的中国诗歌会共同主导了这一时期的诗坛 。 《时代文 六安人蒋光慈 (1901 - 1931 ) 主编过 《拓荒者 》 《哭 艺》 和 等革命文学刊物, 出版有长诗 ( 1928 ) 、 《战鼓 》 ( 1929 ) 、 《乡情集 》 ( 1930 )。 他 诉》 的诗歌充满着革命的激情, 带给人民战斗的勇气 和精神,顺应了那个时代的主流趋势,具有很鲜 明的时代特征 。 他留学苏联期间所写诗篇的结集 《新梦 》 ( 1925 ) 更被誉为 “我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 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放声歌唱的诗 ” “不仅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创造开辟 集。 了道路, 并且还较充分地展示出了中国无产阶级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31 卷 第 6 期 2010 年 12 月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 31 No. 6 Dec. 2010
[3] “金诗诗情智化带来的哲 ” 构, 避免了诗思僵化 。 [3] 理深度, 垫高了新诗的艺术品位 。 ”
活跃在这一时期诗坛的皖籍诗人还有泾县 旌德人刘延陵 (1894 - 人胡怀琛 ( 1886 - 1938 ) 、 舒城人黄仲苏 (1895 - 1975 )、 太平人苏雪 1988 )、 霍邱人韦素园 (1902 - 1932 ) 和 林 (1897 - 1999 ) 、 韦丛芜 (1905 - 1978 )、 绩溪人胡思永 (1903 - 他们大都有新诗集出版 。 ① 1923 )等, 整个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现代诗坛, 出版新 诗集共有一百多种,其中皖籍诗人诗集占十分之 一之多, 足以显示他们对新诗创作贡献之巨大。 (三 ) 皖籍诗人还通过自办报刊杂志 、 举办社 团等方式来推动新诗的发展 除了身体力行创作新诗外, 皖籍诗人们还通 举办文学社团等方式来推 过参与创办报刊杂志 、 《新青年 》 动新诗的发展 。 如, 陈独秀创办的 , 发表 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早的白话新诗; 刘延陵与 文学研究会的朱自清 、 俞平伯等人于 1921 年发 起组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 —— — 中国新诗社,并于 1922 年编辑出版了中国 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 《诗 》月刊,他初期的作品 《水手 》 《秋风 》 《诗 》 、 等主要发表在 月刊上 。 二 在新诗发展的第二个十年,诗坛上呈现出创 —— — —— — —— — —— — —— — —

现代诗歌阅读之意象分析

现代诗歌阅读之意象分析

现代诗歌阅读之意象分析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3年第25期【例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蕙的风□汪静之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选自《蕙的风》)这首抒情诗以“蕙”为描写对象,通读全诗,试分析“蕙”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首抒情诗,它所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他的情人深深的思念却又不能相逢的惆怅的情感,该诗充分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给人以感官冲击力,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绘更是平添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诗作运用象征的手法,明里是写花,暗里是写人,借写花而写人,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慕、忧伤和对封建势力的怨愤之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将人的感情融入到大自然中。

首先表现在意象的自然化上。

诗中的“蕙”是一种香草,作者用它来象征美丽的少女,抒写了“伊”与“蝶儿”的美好爱情。

爱情在这里被表达得至真至纯,没有半点遮掩和扭捏。

“伊”因为爱而放出“幽香”,“蝶儿”因为爱而闻香而至,二者的行为单纯而直接,是人类最纯净的爱情。

【阅读指导】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又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诗歌描绘的形象即意象,“意”是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是指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

蕙的风_汪静之

蕙的风_汪静之

你说
再不把必然相信再不察看指纹攥起小小的拳头再不相信眯着眼睛
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让那些悠闲的风在身后吃惊
你骄傲地走着一切已经决定走着好像身后
跟着一个沮丧得不敢哭泣的孩子他叫命运
(选自《顾城诗选》)
筠彼特拉克

的矛盾
博览群书


筠汪静之
筠顾

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的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的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选自《蕙的风》)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选自《歌集》)



26。

汪静之的诗歌

汪静之的诗歌

汪静之的诗歌有:1、《蕙的风》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2、《过伊家门外》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3、《寂寞的国》才见春暮的落花,又见秋晨的红叶。

秋风到我这里来得更早月亮到我这里更凄切。

我没有家,没有兄弟,没有朋友,我是孤独,我是孤独!我和浮萍一样飘流无定,从旅馆到公寓,从茶楼到酒阁。

这里那里我都觉得寂寞,寂寞便是我的国。

我到南到北只是要流泪,到东到西只是要痛哭。

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可消遣我日暮的情怀?我的悲哀象雨后的春笋,我怎能击碎我的悲哀?我的寂寞好比无边的海,它水一样把我淹没沉溺。

我逃不出这寂寞的国,我将在寂寞里老死!4、《时间是一把剪刀》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锦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5、《天亮之前》自从黑夜赶走了太阳,霸占了一切,于是都伏于黑夜了——至今沉沉如死地梦着。

晨鸡开始鸣了惊得一个醒了。

他觉得孤单无侣,想去叫醒其余的;无如大家都有气没力地,还说他讨厌呢!他有了不可耐的孤寂。

可是——终于独身跳起,生气勃勃地,拼命唤起了几些同伴。

他们感着黑暗的痛苦,各个默默地想着:太阳呢?太阳呢?怎么不来亲热我们呀?旧的太阳挽不回了,又何必挽回呢?我们只要欢迎着,欢迎新的太阳早些光降;这有莫大的希望呵!最初的一线曙光,躲躲藏藏地窥了。

众生的心沸着,鼓着雄壮的勇气,狂热地跳舞着,起劲地唱歌催太阳起身:我们的生活苦闷,我们的生活枯涩;你撒给我们和爱的光,我们的生命才得复活呵。

但还有许多兄弟呢,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呀!亲爱的父亲呀!升吧!升吧!快快快快地升吧!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6、《伊底眼》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伊底眼 ——汪静之

伊底眼 ——汪静之

中文名 伊底眼
作 者汪静之
创作时间 1922年6月4日
出 处 《蕙的风》
诗 体新诗
目录
1 诗歌原文
2 诗歌注释
3 诗歌鉴赏
4 作者简介
诗歌原文:
伊底眼①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②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爱情诗中写情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有人写秀美的外貌,有人写悦耳的声音。《伊底眼》则专写眼睛,不过诗人写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写它闪动的睫毛,二不写它晶莹的目光。诗人运用四个生动别致的比喻,前三个比喻分别将情人的眼睛比作“温暖的太阳”、“解结的剪刀”、“快乐的钥匙”,它不但温暖了“我”受冻的心,使“我被镣铐的灵魂”得到自由,使“我”快乐得有如住进乐园。这三个比喻表现了爱情给热恋中的青年带来的欢乐。后一个比喻将情人的眼睛比作“忧愁的引火线”,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恋给“我”带来的忧愁,且与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见出这忧愁的痛苦。诗篇由这些比喻展现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全诗四个比喻中作为喻体的太阳、剪刀、钥匙、引火线,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这就使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此外,诗人讲究用词的准确和灵活变化。四节诗中,同是“看”的意思,诗人分别用了“望”、“瞧”、“瞅”、“盯”等动词,既准确地表达了情人眼睛的动作,又使语言显得活泼。在句式运用上,四节诗每节都运用了反诘句,细腻地抒写了爱情带来的欢乐和忧愁,收到了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每节诗句式相同,不但强化了诗情的力度,而且形成了诗歌形式的整饬美,节奏美。《蕙的风》中的诗绝大部分是自由诗。汪静之在1957年新版《蕙的风》所写的《自序》里说:“《蕙的风》多数是自由体,押韵很随意……《寂寞的国》几乎全是格律体,都是有韵的。”诗人从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不是突然开始的。这首在《蕙的风》中 写作时间稍后的诗篇,就显露了诗人对诗的格律化的追求。

抒情诗歌现代诗

抒情诗歌现代诗

抒情诗歌现代诗【篇一:抒情诗歌现代诗】经典现代诗1、《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春暖花开,面向大海》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笑》林徽音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5、《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6、《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第五章____新诗(一)

第五章____新诗(一)

闻一多的《红烛》 死水》 四、闻一多的《红烛》、《死水》
闻一多(1899—1946) 闻一多(1899 1946) 1946 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 ,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 年考入清华学校 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和文 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和文 绘画 1925年回国后 年回国后, 学。1925年回国后,参与新 月诗派活动,成为新格律诗 月诗派活动, 的倡导者。 ) 提倡以 “ 和谐 ” 、 “ 均齐 ” 为 新诗的审美特征, 新诗的审美特征,倡导新诗的现代格 律化。 律化。 新月” (三)“新月”派倡导新诗格律化的 复杂性 1、精炼与集中,具有相对规范形式。 精炼与集中,具有相对规范形式。 盲目搬用西洋格律诗的音乐规则, 2、盲目搬用西洋格律诗的音乐规则, 忽略了中西语言的本质区别。 忽略了中西语言的本质区别。
(二)诗歌成就
诗集《志摩的诗》 猛虎集》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云游》 、《云游》。 1、主要思想内涵 A.表现对西方欧美式民主 表现对西方欧美式民主、 A.表现对西方欧美式民主、自由的理想及这种理想的 破灭。 破灭。 为要寻一个明星》 《为要寻一个明星》,抒情主人公在黑夜里骑着拐腿 的瞎马,在茫茫荒野中去寻找明星—光明、理想社会的象 的瞎马,在茫茫荒野中去寻找明星 光明、 光明 征。 再别康桥》透露出的是理想的破灭感。 《再别康桥》透露出的是理想的破灭感。 B.歌唱纯真的爱情,表现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歌唱纯真的爱情,表现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歌唱纯真的爱情
第三节
新诗的“规范化” 新诗的“规范化”
新月派” 一、“新月派”崛起的文学背景 新月” 二、“新月”诗派的概况 (一)前期“新月”派 前期“新月” 前期 (二)后期“新月”派 后期“新月” 后期 新月” 三、“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理性节制感情” ( 一 ) “ 理性节制感情 ” 的美学原 则

汪静之情诗三首赏析.doc

汪静之情诗三首赏析.doc

汪静之情诗三首赏析题B的小影B呀!我仿佛当面会着你。

我问你是谁,你怎的不说你是你?我看着你,你看着我,四个眼睛两条视线——整整对了半天——你也无言,我也无言。

你底神韵仍是泰然,眼睛仍是晶莹的,你耳后隐隐的丝丝发儿,像要飞舞似的。

一切你所有的,早已印在我底脑里了,这十机械的照片,又那替得我脑中的小影那样好!1920.5.6于徽州屯溪不能从命我没有崇敬,我没有信仰,但我拜服妍丽的你!我把你当作上帝一样,求你收我做奴隶。

我素不屈服,我向不折腰,但我投降在你的脚下!我对着你给我的信祷告,你的信是我的十字架。

你可以把我做书童,你可以把我做小婢,我必定竭诚尽忠,我件件甘心愿意。

但是,我亲爱的芷丽,只有一件,只有一件不行!你若要令我不再爱你,我绝对不能从命!1922年冬.杭。

赠蒃漪芷丽闲立在栏杆内,莲花那般亭亭。

心性儿海棠般娇,品格儿水仙般清。

丝发儿蓬头,胜似轻云的松松。

微微低脸沉吟——一朵含羞的白芙蓉。

山巅的积雪一样纯浩,风中的落花一样轻盈。

全个人儿都素雅,宛如明月化成。

频送水一样的眼波。

软融了我的心灵。

丑的人间竟有美的你,我为你的美而生!1923年初夏,杭。

汪静之等“湖畔”待人的稚气而坦率的爱情诗,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曾大放光彩。

它们点燃了千千万万少男少女青春的火焰,表现了他们纯洁的感情,美好的追求;向腐朽的封建礼教作出了大胆的挑战!这几位诗人中,汪静之的声誉更隆,一时之间,成了爱之歌的代表者。

他1922年出版的诗集《蕙的风》,拨动了广大青年的心弦,赢得了他们的共鸣,也激起了封建遗老遗少的惶恐不安,遭到他们的诋毁谩骂。

首先起来攻击这本诗集的,是当时被守旧派把持的东南大学学生胡梦华。

他在《读了蕙的风以后》和《蕙的风与道德问题》等文章中写道:……像什么‘梅花姐妹们呵,怎还不开放自由花?懦怯怕谁呢?’‘娇艳的春色映进灵隐寺,和尚们压死了的爱情,于今压不住而沸腾了:侮煞不该出家啊!’‘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这些句子,做的有多么轻薄,多么堕落!是有意的挑拨人们的肉欲呀?还是自己兽性的冲动之表现呀?”“不可以一定说他是替淫业作广告,但却有故意公布自己兽性冲动和挑拨人们不道德行为之嫌疑。

湖畔诗社汪静之

湖畔诗社汪静之

2017.648COLUMN专栏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在杭州大学读中文系时,就狂热地爱上诗歌,几乎阅尽中外著名诗集。

当时我就知道,在西湖边诞生了我国“五四”以来最早的第一个诗歌团体——“湖畔诗社”。

由当时就读于“浙江两级师范”(后为杭州高级中学)的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等四个人自发组织。

当时,我从图书馆借来了我国第一本白话爱情诗集——汪静之《蕙的风》,认真拜读。

读后,大有惊世骇俗之感。

怎么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可以这样直抒胸臆,对心仪的姑娘如此狂热地表白爱情的追求?可在我读书的那个“革命年代”,爱情是属“资产”或“小资”的感情。

同学之间即使有爱慕之情,绝对不会直白地说:“我爱你!”而是隐讳曲折地表达:“让我们在共同学习战斗中建立同志般的友谊吧。

”即便如我这样的“叛逆者”,胆敢写爱情诗,也只能偷偷地写在日记上,悄悄塞在女同学的书包或饭碗里,怎么可以如《蕙的风》那样毫无顾忌、无所遮掩呢?这位汪静之大圣不知是何方来的“情魔”。

也许是因缘际会,“文革”结束刚不久,我在主编《西湖》文艺杂志。

一位年轻作者来编辑部告诉我:在城东郊区的望江门外工人宿舍中,来了一个北京退休的老诗人,叫汪静之,恰好是他邻居。

汪静之,不就是《蕙的风》作者吗?曾是我一度崇拜过的爱情诗人哟。

于是,穿过十年的情感荒漠,勾引起我爱的缪斯,我就在一个秋日的下午,骑着自行车越过城东铁轨,到望江门外的工人区去拜访这位汪静之。

乍见面,我有些失望,眼前的诗人绝对不是如同徐志摩那种温文儒雅、风流倜傥的招牌式“诗人”。

眼前是一个矮矮憔悴的小老头,花白头发,小圆脸,眼睛不再明亮,瘪嘴也不善言辞,神情似乎十分木讷。

他,就是写《蕙的风》的爱情诗人吗?怎么与工人区那些在铁轨边敲石子、捡煤核的老头毫无二致。

开头的谈话极为平淡。

他只是简单告诉我:解放后由于冯雪峰的关系,他长期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当编辑,最近才退休到杭州定居。

对“文革”的遭遇,对当时自己的政策没有落实(包括工资、待遇),他只是轻描淡写,没有什么愤懑与埋怨,脸上也没有诗人惯有的那种激动表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作者简介:
汪静之,男,生于1902年,安徽绩溪上庄余村人。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他是“五四”时期全国著名作家之一。

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
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

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

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

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

“《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还发表了当时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首新诗《天亮之前》。

为“新的太阳升起”而欢欣鼓舞,尽情讴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