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版)Fruhlingsglaube (Schubert) 原版 五线谱 钢琴谱 正谱
舒伯特op142no3分析
![舒伯特op142no3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a4a6d376eeaeaad1f3305c.png)
!"
!"#$% &’(")(’*
教学研究
!"#"$%&’"# () *"+&’,)-
有度 。 切忌弹成中国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式的效 果 。 需要注意的是右手同时担负的主要旋律和 分解和弦织体 " 应当将臂部力量的下通与手指 适度控制结合起来 " 即用臂重触键法弹奏附点 音符的旋律 " 用指力触键法弹奏分解和弦织体 。 左手用臂重触键法先将臂部力量送 达 琴 键 "弹 出低音长音 " 然后用手力触键法弹奏切分节奏 织体 。 应当奏出音乐线条的起伏感与绵延感 " 把 握力度的变化与一气呵成 # 同时节奏平稳 " 张弛 有度 。 如同诗歌朗诵一样 " 既激情洋溢又滔滔不 绝 。 由于旋律线条的弹奏多处要用小指 " 所以该 指的牢固支撑 $ 灵活主动以及控制琴键的能力 显得格外重要 " 需要加强练习 。 变奏二为旋律加花与伴奏式变奏 。 主题曲 调在保持骨干音的前提下 " 充分运用音阶 $ 半音 阶 $分 解 和 弦 和 装 饰 音 %回 音 $倚 音 $颤 音 &进 行 变化展衍 " 音乐线条时起时伏 " 变幻莫测 。 伴奏 为切分节奏在左右手之间交替 " 特别是该变奏 第二段开头 % 第 ! 至第 "# 小节 &。 变奏二 ’
即 兴 曲 》 共 分 为 三 组 : 第 一 组 4 首 (’8(( ), 第 二 组 4 首 (’()* ), 第三组 ) 首 (’(4+ )①。 这些即兴 曲似乎是为抒发瞬间的感想而作的钢琴小品, 其结构规模与内涵容量完全可与奏鸣曲的单个 乐章媲美 。 降 , 大调钢琴即兴曲 》 是第二组中
舒伯特魔王的名词解释
![舒伯特魔王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1ae76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0.png)
舒伯特魔王的名词解释舒伯特魔王(Schubert's Demon)是指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一个传说人物。
这个传说认为,舒伯特的音乐才华是由一个魔鬼所赐予的。
舒伯特魔王象征着舒伯特音乐背后的神秘力量,对于理解舒伯特的音乐和其创作背后的灵感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广泛涵盖了歌曲、室内乐、交响乐以及钢琴作品等多个领域,并以其丰富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而闻名。
然而,面对舒伯特那充满灵性的音乐创作,人们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
因此,对舒伯特魔王的探究成为研究者们的焦点。
关于舒伯特魔王的起源,有很多版本的传说。
其中一个版本是舒伯特在梦中与魔鬼相遇,魔鬼承诺将他与音乐相结合,赋予他卓越的创作天赋。
舒伯特醒来后,他创作了众多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令人震撼。
这种传说提醒我们,舒伯特的音乐天赋似乎来自于超自然的力量,他的作曲能力看似源于魔鬼之手。
然而,舒伯特魔王的宏大意义不仅在于其神秘的起源,更在于对舒伯特音乐的独特解释。
虽然有些人将舒伯特魔王视为一种超自然的创作力量,但更多的人认为魔鬼象征着舒伯特内心深处的动力和情感张力。
这种解释认为,舒伯特的音乐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直接流露,是他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和探索。
舒伯特用他的音乐编织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世界,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得那些陶醉于音乐中的人们都得以片刻感受到舒伯特的心灵与自我。
舒伯特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蕴,这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经历和人生观,也展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和情绪。
他的音乐描绘了人类命运的曲折多变,在揭示人性与宇宙间的关系上具有独特的认知视角。
贯穿舒伯特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爱与死亡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内心矛盾和动荡不安的深入观察。
在舒伯特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找到诸多矛盾的主题和情感对立。
他的音乐常常交替着欢乐和悲伤、幽默和哀伤,表达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这种对立的情感氛围,也反映了舒伯特音乐中的“舒伯特魔王”的存在。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5cac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5.png)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1. 引言1.1 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歌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多个领域。
他的艺术歌曲《魔王》(Erlkönig)堪称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魔王》是基于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诗歌改编而成,描绘了一个父亲骑着马抱着儿子在夜晚奔逃,被魔王追赶的故事。
舒伯特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这一戏剧性的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来,展现了对于死亡、恐惧和挣扎的深刻描绘。
这首歌曲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快速变化的旋律和和声搭配上舒伯特独特的旋律处理技巧,使得整个曲子仿佛一个紧张的戏剧场景,引人入胜。
舒伯特巧妙地运用音乐语言,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情感冲突,使得听众能够深入体验到故事情节中的紧张和恐惧。
通过对《魔王》这首艺术歌曲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舒伯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以及他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
这首歌曲不仅展示了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也激发了人们对音乐叙事与音乐风格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1.2 提出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的意义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在解读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音乐叙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舒伯特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了解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主题。
在《魔王》这首歌曲中,音乐叙事将帮助我们解读歌曲中隐藏的意义和象征,揭示其中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对音乐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和音乐语言,揭示作曲家在音乐形式、曲调、节奏等方面的创新与变化。
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舒伯特这位音乐大师的创作思想和音乐性格,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他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及欣赏。
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在探讨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经典作品。
舒伯特(Schubert)--死神与少女(Der
![舒伯特(Schubert)--死神与少女(Der](https://img.taocdn.com/s3/m/c3b35b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f.png)
舒伯特(Schubert)--死神与少⼥(Der Tod und das Madchen)多少年来,有多少⾳乐家⽤⾳乐谱写⾃⼰的故事?多少年来,有多少⾳乐家把⾃⼰的故事融⼊到了⾳乐⾥⾯去了?如果只是随意地听听,可能只会觉得这只是⼀⾸简单的歌曲。
但是如果你⽤⼼聆听,想必你肯定能看到这个故事。
死神与少⼥的灵感取之于希腊神话:帕尔塞福涅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与⼤地⼥神得墨迨⽿的⼥⼉,被哈得斯绑架到冥界与哈得斯结婚,成为冥后。
得墨迨⽿⾮常悲痛,因此,⼤地万物停⽌⽣长。
太阳神赫利扼斯不忍,就把得墨迨⽿的下落告诉了⼤地⼥神。
宙斯因为⽆能让⼤地万物重⽣,只好派神把帕尔塞福涅接回。
但是,帕尔塞福涅已经吃了6颗⽯榴籽,所以,每年有6个⽉要重返冥界。
当德墨迨⽿与⼥⼉相聚的6个⽉⼤地万物才跃跃⽣长。
⼏个世纪以来,这个古⽼的传说⼀直在⾳乐绘画艺术和⽂学领域回荡。
⾳乐家、绘画⼤师和诗⼈不断从死神与少⼥的传说中获取灵感,创造出优秀的⾳乐绘画作品和诗作。
⾳乐⼤师舒伯特于1824年谱写了他的第14号弦乐重奏曲d⼩调《死神与少⼥》。
当时舒伯特病得很重,距他离开⼈世不到四年的时间。
那个与⾳符灵魂同化的少⼥就是他⾃⼰——舒伯特。
故,可以这么说,舒伯特的这⾸四重奏乐曲是他所有14⾸弦乐队四重奏乐曲中最完美的⼀⾸,也是最感动⼈⼼的⼀⾸。
其实,早在1818年,舒伯特就已经为德国诗⼈马缇斯•克罗多斯的诗作《Der Tod und das Mädchen,死神与少⼥》配上了⾳乐,使之成为⼀⾸动⼈⼼弦⽽⼜楚楚忧伤的歌曲。
每回听这⾸乐曲或歌曲,都不禁“红罗帐内拭⾐襟”。
这⾸四重奏曲共分四个乐章。
乐曲刚⼀开头,两把⼩提琴,⼀把中提琴,加上⼀把⼤提琴同时进⼊昂奋状态,⽴刻点明此段主题:命运不可逆。
这个主题⾳乐不断重复,直到第⼀乐章结尾时,速度才缓缓减慢,过渡到第⼆乐章。
在第⼆段乐章中,舒伯特采⽤“⾏板”来突出灰⾊的主题。
这段“⾏板”取之他为诗⼈克罗多斯诗作配乐的⼀组五个变奏曲的系列曲,也是全曲的中⼼。
交响音乐鉴赏四、五章
![交响音乐鉴赏四、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b820471b964bcf84b9d57b74.png)
作品欣赏
《卡门》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 剧中人物:卡门(吉普赛女郎) 唐· 荷塞(骑兵班长)
艾斯卡米约(斗牛士)
序曲(“命运动机”)—
—
哈巴涅拉舞曲——谢吉第亚舞 曲——吉普赛舞曲——斗牛士 进行曲——花之歌——终曲
卡 门 舞 台 剧 照
3、轻歌剧
4、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
童年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最初志向当诗人、剧作家,十五岁 听到贝多芬交响曲,立志当作曲家, 音乐以自学为主。1831年在莱比锡 大学学习音乐。1849年参加德累斯 顿起义,后遭通缉,流亡瑞士,完 成系列论著《歌剧与戏剧》、《未 来艺术品》等。1864年在拜鲁伊特 建立节日剧院,专门上演自己的歌 剧。他的歌剧及艺术哲学不仅对音 乐家还对诗人、画家、剧作家都产 生深刻影响。其影响力延续至二十 世纪三四十年代。
2、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自幼随父学钢琴。1821 年全家迁往维也纳,后随车尔尼学琴。1823 至1835在巴黎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1848 至1861移居德国魏玛。1865年在罗马成为修 士。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 长。 作品:13首交响诗(著名的有《前奏 曲》、《塔索》、《玛捷帕》)。 两部交响曲《浮士德》《但丁》。 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旅游岁月》 (三集)
玛祖卡
是波兰的一种社交性舞蹈。三拍子、速度 不太快,特点是重音常出现在第二拍或第三拍 上。
《降B大调玛祖卡》 主题旋律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曲中二个插段都是波兰民间风俗场景的描绘。 插段一:音调在狭窄的音域平滑地流动着,表 现玛祖卡特有的滑行式舞步。 插段二:左手音响空洞,模仿波兰民间乐器 “都达”的音响效果,右手音调诙谐,表现一 个拉不准音乡村提琴手和“都达”合奏情景。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8dab4d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5.png)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为了方便自己整理和记忆舒伯特大量的艺术歌曲我就把歌曲曲目整理了一下。
今天先把三大套曲整理了。
其实把这些整理成文本是很需要的,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一大堆德语,看也看不懂有时候无论是网上还是CD看到的很多资源都是原文字没有中文这对于寻找和整理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整理是很有必要的就是。
太多了。
美丽的磨坊女 D795以米勒的20首诗谱曲,选自诗集《一个林中漫游号手的遗诗》1 Das Wandern 流浪2 Wohin 何处去3 Halt 停步4 Danksagung an den Bach 感谢小溪5 Am Feierabend 工余6 Der Neugierige 疑问7 Ungeduld 忍不住8 Morgengruss 早晨的问候9 Des Mullers Blumen 磨工之花10 Tranenregen 泪雨11 Mein 我的12 Pause 休止13 Mit dem Grunen Lautenbande 绿色的琴带14 Der Jager 猎人15 Eifersucht und Stolz 嫉妒与骄傲16 Die Liebe Farbe 可爱的颜色17 Die Bose Farbe 讨厌的颜色18 Trockne Blumen 憔悴的花朵19 Der Muller und der Bach 磨工与小溪20 Des Baches Wiegenlied 小溪催眠曲-----------我是作品分割线-------------- 冬之旅 Winterreise D911据米勒的24首诗谱曲。
1 Gute Nacht 晚安2 Die Weterfahne 风标3 Gefrome Tranen 冻泪4 Erstarrung 冻僵5 Der Lindenbaum 菩提树6 Wasser Flut 泪河7 Auf dem Flusse 在河上8 Ruchblick 回顾9 Irricht 鬼火10 Rast 休息11 Fruhlingstraum 春梦12 Einsamkeit 孤独13 Die Post 邮车14 Der Greise Kopf 白发15 Die Krahe 乌鸦16 Letzte Hoffnung 最后的希望17 Im Dorfe 在村中18 Der Sturmische Morgen 风雨的早晨19 Tauschung 迷惘20 Der Wegweiser 路标21 Das Wirtshaus 旅店22 Mut 勇气23 Die Nebensonnen 虚幻的太阳24 Der Leiermann 街头艺人------------我是作品分割线--------------Schwanengesang 天鹅之歌 D957舒伯特死后出版的歌曲遗作,故命名。
舒伯特作品目录(20)
![舒伯特作品目录(20)](https://img.taocdn.com/s3/m/5f71945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a.png)
舒伯特作品⽬录(20)1084891106/4Gesang ("Was ist Sylvia, . . . "), songfor voice & piano("An Sylvia")Text: Ferdinand Mayerhofer vonGrünbühel after WilliamShakespeare (1564-1616), transEduard von Bauernfeld (1802-1890)歌曲(“谁是西尔维亚……”),A⼤调为⼈声和钢琴⽽作的歌曲。
歌词:费迪南德·迈耶霍菲尔·冯·加昂布赫尔根据威廉·莎⼠⽐亚(1564-1616)作品⽽作,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1802-1890)翻译A major18261085892posth.134Nachthelle ("Die Nacht ist heiter. . ."), for tenor, male voices & pianoText: J. G. Seidl夜光(“宁静的夜……”),为男⾼⾳独唱,男声合唱队和钢琴⽽作。
1826 091086893Grab und Mond ("SilberblauerMondenschein")quartet, forunaccompanied male voicesText: Johann Gabriel Seidl (1804-1875)⽉亮和坟墓(“银⾊的⽉亮”),为⽆伴奏男声⽽作的四重唱。
歌词:约翰·加伯利尔·塞德尔(1804-1875)1826 091087894078Piano Sonata No. 18 ("Fantasy")G⼤调第18钢琴奏鸣(幻想)。
G major1826 101088895070Rondo, for violin & piano ("RondeauBrillant")b⼩调为钢琴和⼩提琴⽽作的回旋曲(辉煌的回旋曲)。
舒伯特圣母颂赏析
![舒伯特圣母颂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01172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6.png)
舒伯特圣母颂赏析舒伯特一生共创作多达1500首各类音乐,其中有603首是艺术歌曲,有人说舒伯特是歌曲之王;这个说法是不够准确的,而且,在艺术领域谈某某之王,或是几大名曲,几大协奏曲,这些划分的准确性先不必说,这种说法本身就很不艺术。
舒伯特只活了31岁,他从14岁开始作曲,到他去世,18年间写了8部半交响曲、17部歌剧,他的钢琴奏鸣曲总量甚至超过了以丰产著称的莫扎特。
从写作数量上看,舒伯特并不是一位歌曲音乐家,他的器乐创作更为主要。
但就整个19世纪欧洲音乐史看,艺术歌曲是舒伯特能独领风骚的领域。
艺术歌曲也是19世纪有代表性的音乐体裁,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沃尔夫等作曲家在艺术歌曲中达到了音乐与诗的水乳交融的境界。
这与19世纪音乐与文学的亲和现象是分不开的。
19世纪许多作曲家对文字表现颇感兴趣,而且很擅长文字表达,而诗人、小说家对音乐也总是充满热忱,歌德、拜伦、巴尔扎克等一大批作家都对音乐有详尽的描写,其中不乏真知卓见。
小说家霍夫曼本人就是一位成功的歌剧作曲家。
音乐家韦伯、舒曼和柏辽兹在文字方面有很好的功力,瓦格纳不仅是作曲家,也是诗人、散文家。
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彼此吸收营养,两者直接的交汇点就是艺术歌曲。
舒伯特的歌曲创作与他生活中结交的艺术家小团体有很大关系。
他与之交流甚密的青年朋友中有音乐家,也有画家、诗人、文学家,大家在一起探讨艺术,彼此非常亲密。
舒伯特17岁时已写出两部交响曲、两部弥撒曲、4部喜歌剧、144首歌曲,但这些作品没有机会出版,也引不起音乐界的注意。
舒伯特曾想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谋一个宫廷乐师的职务,但没有结果,连生活的基本保障都没有,经常靠朋友的接济生活。
他与诗人朔贝尔是很要好的朋友,有时就住朔贝尔家里,他有不少歌曲的词作者就是朔贝尔。
后来经朔贝尔的介绍,舒伯特结识了奥地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
福格尔比舒伯特年长11岁,此时已功成名就,他很快就发现了舒伯特歌曲的艺术价值,同意演唱他的歌曲,经福格尔的演唱推广,维也纳才发现了舒伯特这位音乐天才。
李斯特改编曲《魔王》特点
![李斯特改编曲《魔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f2aed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d.png)
李斯特改编曲《魔王》特点《魔王》最初的创造者是德国诗人歌德,创作于1781年。
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所以他的诗作不受封建统治的束缚,主张天性解放。
在诗歌中父亲的呐喊,孩童的恐惧,魔王无休止的诱惑,都体现了歌德内心情感的变化。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他这一生谱写600 多首艺术歌曲,《魔王》则是他众多艺术歌曲中极为好听的一首。
“《魔王》创作于1815年,是他在看到歌德创作的《魔王》之后,立刻脑海中就浮现出旋律并很快的记录下来。
”舒伯特经常为歌德的诗词谱曲,这背后也表明了歌德诗歌的“入乐性”——符合音乐旋律的走向,同时也能启发作曲家创作的灵感。
(一)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特点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范围很广,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器乐和艺术歌曲等体裁。
改编过曲目的作曲家也有很多:诸如巴赫、贝多芬、柏辽兹、肖邦、门德尔松、帕格尼尼、罗西尼、圣一桑、舒伯特、舒曼、贝利尼、柴可夫斯基、威尔弟等等。
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风格是密不可分的,作品注重钢琴艺术的外在表现力,大都是外向性的。
总的来看李斯特的钢琴音乐都饱含了炽热的感情和激昂的热情,旋律像歌词一样朗朗上口,他所改编的作品往往比原作更受欢迎。
19世纪这个漫长而动荡的时期使他的思想充满了矛盾,有积极变革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情绪,但前者是占主要地位的。
因此李斯特在创作上与那些庸俗保守的风气进行斗争,在艺术上他大胆的创新,与民族创作尤其是匈牙利民间音乐保持着联系,他创作的交响诗这一题材,运用交响音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
他的钢琴音乐往往气势磅礴辉煌,和声的排列和配器相关,在他的复调作品中,各主题的对比可合理的视为各种乐器之间的冲突与交流。
李斯特虽然否定纯理论的规则,但却在创作中坚定的保持着自己的体系。
李斯特力求音乐诗意化,他的人文音乐与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依靠并运用这种联系,音乐就能达到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所交织成的一个焦点。
李斯特改编古诺歌剧浮士德圆舞曲,英文曲目名称
![李斯特改编古诺歌剧浮士德圆舞曲,英文曲目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3bf4bb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c.png)
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Franz Liszt)改编了古诺(Ludwig van Beethoven)的著名歌剧《浮士德》(Faust)中的圆舞曲,创作出了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作品。
这首圆舞曲在英文中被称为Mephisto Waltz,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为什么要改编古诺的歌剧?1. 李斯特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具有深厚的音乐造诣和灵感。
2. 古诺作品中的音乐主题和情感深深吸引了李斯特,他希望能将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通过钢琴音乐形式展现出来。
3. 《浮士德》是古诺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和精彩的情感表达。
李斯特决定改编这部歌剧,将其中的圆舞曲转化为钢琴作品,为古诺的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和表现形式。
二、Mephisto Waltz的音乐特点是什么?1. Mephisto Waltz以浮夸、狂放和魔幻的音乐风格著称,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氛围。
2. 钢琴技巧的要求极高,对演奏者的音乐感和技巧有着极大的挑战性。
3. 音乐中充满了对恶魔和罪恶的描绘,充满了神秘和诱惑的音乐元素。
4. Mephisto Waltz的旋律优美、紧凑,富有激情和表现力,吸引了广大的听众和钢琴演奏者。
三、Mephisto Waltz的演绎历程1. Mephisto Waltz创作之初备受争议,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语言引发了许多讨论和反响。
2. 随着时间的推移,Mephisto Waltz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了李斯特的代表作品之一。
3. 不同钢琴演奏家对Mephisto Waltz进行了多种不同的演绎,每一种都带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解读。
4. Mephisto Waltz的音乐元素也被用于了不少的电影、音乐剧和其他音乐作品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音乐资源。
四、Mephisto Waltz对后世音乐的影响1. Mephisto Waltz的独特风格,对于后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有着重要的影响。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原罪救赎上帝之钥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原罪救赎上帝之钥](https://img.taocdn.com/s3/m/8755bec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原罪救赎上帝之钥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Liszt :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178 Daniel Barenboim - Liszt - Piano Sonata & 3 Verdi Paraphrases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自从1857年1月22日由汉斯·冯·彪罗在柏林首演以来,其深藏在整部作品中的隐喻一直被世人所猜想。
由于这首钢琴诗人唯一的钢琴奏鸣曲未附标题,在他生前的信件、言谈中也没有透露任何关于这部作品的标题信息,因此许多人都像瓦格纳一样认为这是李斯特一生的写照,几乎就是李斯特的“音乐自传”。
不过也有人认为“B小调”可能是受到《圣经》的启发,是弥尔顿史诗《失乐园》的音乐描写。
再有就是认为这是一首镜像于歌德的《浮士德》,用音乐去表达上帝与魔鬼赌注下的人性,用哲学去解决“浮士德难题”以及去诠释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
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是著名的浮士德论的忠实拥趸,在《阿劳谈艺录》中他明确认定该曲“理所应当是浮士德故事的音乐具象化”,我们在阿劳演奏的一些“B小调”版本中似乎也可以听出玛格丽特与梅菲斯托激烈的对抗。
(阿格里奇)不过我们从李斯特同期创作的交响曲《浮士德》中,确实也能看到“B小调”里那种深深陷入无法解决的哲学思考之中的痛苦,充满了对生活无尽的怀疑。
事实上李斯特就是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
这位音乐神童曾不可一世,据说他丢弃的烟屁股也被跟从他的贵妇人拿回家去用铁盒子装好。
他到处留情的风月故事也不胜枚举,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浪子却在54岁时皈依宗教,期望能在神的庇护下找到解脱。
诚如浮士德在经过了地狱和天堂心理的几番较量之后,终于明确了地狱映照后的天堂世界的最高定位,李斯特写下“B小调”后似乎也看到了上帝照耀在他眼前的光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Lento assai - Allegro energico - Grandioso - Recitativo -Andante sostenuto - Quasi Adagio - Allegro energico - PiA1 mosso - Stretta quasi Presto - Presto-Prestissimo - Andante sostenuto - Allegro moderato - Lento assai Maurizio Pollini - Liszt: Sonata in B minor; Nuages gris; Unstern! Sinistre; La lugubre gondola; R.W.-Venezia这首“B小调”是李斯特在魏玛与卡罗琳公主相恋时创作的。
舒伯特全部作品列表(List-of-compositions-by-Franz-Schubert)
![舒伯特全部作品列表(List-of-compositions-by-Franz-Schubert)](https://img.taocdn.com/s3/m/b2bca19d844769eae109ed04.png)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Franz Schubert Contents• 1 Symphonies• 2 Music for chamber ensemble• 3 Piano solo• 4 Piano, four hands• 5 Lieder (songs) and song cycles• 6 Liturgical and sacred compositions•7 Oratorio•8 Works for the stage• 4 "Ländler" in E-flat major, A-flat major, C minor, C major, D 814•Divertissement à la Hongroise in G minor, Op. 54, D 818• 6 Grandes Marches et Trios in E-flat, G minor, B minor, D major, E-flat major, E major, Op. 40, D 819•Divertissement on a French motif in B minor, Op. 84, No. 1, D 823•Divertissement on a French motif in E minor, Op. 63, No. 1, D 823•Divertissement on a French motif in E minor, Op. 84, No. 2, D 823• 6 Polonaises in D minor, F major, B-flat major, D major, A major, E major, Op. 61, D 824•Grand 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Op. 55, D 859•Grande Marche Héroique in A minor, Op. 66, D 885• 2 Marches Caractéristiques in C major, Op. posth. 121, D 886•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the Opera "Marie" by Hérold in C major, Op. 82, D 908•March (Children's March) in G major, D .928•Fantasy in F minor, Op. 103, D 940•Duo (Lebensstürme) in A minor, Op. posth. 144, D 947•Rondo in A major, Op. 107, D 951•Fugue in E minor, Op. posth. 152, D 952•Allegro moderato in C major, D 968•Andante in A minor, D 968•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B-flat major, Op. posth. 82, No. 2, D 968 A5. Lieder (songs) and song cycles•Erlkönig, Op. 1, D 328 (text by Goethe)•Gretchen am Spinnrade, Op. 2, D 118•Vier Lieder, Op. 3o Nr. 1, Schäfers Klageliedo Nr. 2, Meeres Stilleo Nr. 3, Heidenröslein, D 257o Nr. 4, Jägers Abendlied•Litaney, D 343•Der Wanderer, D 493•Die Forelle ("The Trout"). The theme was used in the Trout Quintet (see above)•Drei Lieder, Op. 7o Nr. 1, Die Abgeblühte Lindeo Nr. 2, Der Flug Der Zeit•Nr. 3, Der Tod Und Das Mädchen ("Death and the Maiden", D 531).•Einsamkeit, D 620•Marienbild, D 623•Prometheus, D 674•Die schöne Müllerin, Op. 25, D 795 (song-cycle; text by Wilhelm Müller)•Nacht und Träume, D 827•Fräulein von See, Op. 52 (text based on Sir Walter Scott's poem The Lady of the Lake)o Nr. 1, Ellen's Gesang Io Nr. 2, Ellen's Gesang IIo Nr. 3, Bootgesango Nr. 4, Coronacho Nr. 5, Norman's Gesango Nr. 6, Ellen's Gesang III ("Ave Maria", D 839)o Nr. 7, Lied Des Gefangenen Jägers•Vier Lieder, Op. 59o Nr. 1, Du Liebst Mich Nichto Nr. 2, Dass Sie Hier Geweseno Nr. 3, Du Bist Die Ruho Nr. 4, Lachen Und Weinen•Im Frühling, D 882•Ständchen, D 889 (setting of a German text based on Shakespeare's "Hark! Hark! the Lark" from Cymbeline, Act II, scene 3) •An Silvia, D 891 (text based on Shakespeare's "Who is Sylvia?")•Vier Lieder, Op. 88o Nr. 1, Abendlied Für Die Entfernteo Nr. 2, Theklao Nr. 3, Um Mitternachto Nr. 4, An Die Musik•Winterreise, Op. 89, D 911 (song cycle)•Miriam's Siegesgesang ("Song Of Miriam")•Schwanengesang ("Swansong"), D 957 (song cycle, based on poems by Heinrich Heine)。
舒伯特简介(古典主义时期)
![舒伯特简介(古典主义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d26429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48.png)
舒伯特简介(古典主义时期)弗朗茨·舒伯特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人物简介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
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
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舒伯特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