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完美-杜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落木”更加沉重,给人以干枯之感,无边落叶 营造悲凉氛围,联想诗人飘零身世、颠沛流离的 生活。
思考 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空间上写“悲”。 从时间上写“悲”。
思考
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字含有八层。
1、离乡万里。 2、时值悲秋。 3、作客他乡 4、长久漂泊
登高
杜甫人物 简介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 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诗圣”,与李 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 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潼 关吏》《石壕吏》)、“三别”(《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解题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 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 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 高 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初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结合注释, 想象画面。
“无边”“不尽”放大了落叶和江流的阵势。 “萧萧”“滚滚”加快了树叶飘落,江水流 动的速度。
思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长江” 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落木”生命的短暂,“长江”时间的无穷。 对比。
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能否改 成“落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理解性默写
《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诗句是?

《登高》杜甫课件PPT

《登高》杜甫课件PPT
式。
05
《登高》的朗诵和吟唱
《登高》的朗诵技巧
语速适中
在朗诵《登高》时,应保持适中的语速,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以便听者能够听清楚每个字词。
音调变化
在朗诵时,应注意音调的变化,通过高低起伏的语调来表达诗句的 情感和意境。
节奏感强
朗诵时要有较强的节奏感,注意停顿和重音的运用,以突出诗句的 重点和情感表达。
评论家们普遍认为《登高》在艺术上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语言简练、意 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情感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孤独、忧郁和壮志未 酬的情感,引起了后世许多读者的共 鸣。
《登高》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登高》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
文学价值
这首诗被视为唐诗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境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 遇的感慨。通过意象和意境的结合,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语言和修辞
语言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既简洁又富有表 现力。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 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关注民生
杜甫对人民的生活状况深 感同情,他的诗歌多反映 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登高》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时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
地点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登高》的诗歌赏析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诗中通过描写天高气清、飞鸟盘旋、江水汹涌等自然景物, 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同时,通过描绘个人形象的 苍老和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悲愁的无可排遣?还是自我生命的珍重?
总结感悟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 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 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
回顾
刚才我们先从诗歌标题“登高”入手 我们了解了作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鉴赏了这首诗的写景,体味了这首诗的情感 不难得出,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景的角度也是多样的
明代胡应麟 在《诗薮》中评价:
“杜甫的登 高,当为古今七 律第一”
任务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韵律,体会情感
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二:二读:读懂诗意 (抓意象——悟意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猿人听啸着哀猿,声也觉是得诗

声音哀伤。
急风就是风很大

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悲哀凄楚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写 下这首《登高》;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 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唐王朝由盛转 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中。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夔州, 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之前纷纷去世了。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高适和 严武,是给予了杜甫非常大帮助的两个人,可以说,成 都草堂的建成、杜甫流落期间短暂的安定生活的实现都 是依仗于这两位朋友)。

《登高》ppt课件23张

《登高》ppt课件23张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 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 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 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 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 高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时贫病而卒。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登高所感(颈联尾联)
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凛冽身寒心寒
辽阔渺小孤独
悲凉凄哀
徘徊哀伤孤寂
冷色调清冷凄凉
思考探究
情感:悲凉、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沉郁顿挫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诗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杜甫PPT课件

《登高》杜甫PPT课件

2021
17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 登台
地 时 久羁 之 之 旅旅 远 惨 也也 也也
迟 衰 无高 暮 疾 亲迥 也 也 朋处
也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021
18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吗? 尾联还抒发了什么情感?
萧瑟 凄凉2021 肃杀
10
无旋飞
依,鸟
。无
——


息在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只鸟就是诗人的化身。 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2021
,空 孤中 独盘
11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1
12
落木——由树及人,人生之秋。
2021
13
——
流长 淌江 , 时 间亘 永古 恒如 。斯
2021
19
提示: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 人?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诗人一直 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202被1 称为“诗圣”。 20
(
)
黄 山 谷
醉 里
宋眉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2021
21
俄国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 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 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正是因为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
博大胸怀,千百年来才让我们

《登高》ppt课件19张

《登高》ppt课件19张
1

2、品味诗句语言,结合知人论世,体味

2 诗人流露在作品中深沉苦痛和忧思。
3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 胸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 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 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 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 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 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何种氛围? 运用了什么技巧?
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声、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盘旋飞翔的水鸟。
氛围——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漂泊无依
的孤独悲凉之情。
技巧——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读出味道:语调低缓、沉郁顿挫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 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 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悲国家之秋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所处年代
公元712-770,经 历过“安史之乱”
《春望》《登岳阳楼》《望岳》《春夜喜雨》… 代表作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评价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文体知识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 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
杜 甫
关于登高
登 登:升也,走上高处。 临:视也,自上视下。 登临诗:指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
临 (山、亭、台、楼、阁等)而情思涌动, 赋诗兴叹,抒发自己胸怀的诗词。
关于登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的甫同 人又样 生会是 慨发登 叹出高 呢怎, ?样杜
日月、金银台、虎鸾 象、比喻
浪漫主义
、群仙等
象征性意
急风、高天、哀猿、 现象实意象 联系紧密、 描写客观具体、
清渚、白沙、鸟、落 、描述性 图景完整 现实主义
木、长江等
意象
课后作业
1.导学案:P91 2.固学案:第8课 第2课时 P58-P59 3.背诵《登高》 4.预习《琵琶行并序》
对应
对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与尾联的写景与记叙关联紧密。这种章法结构使诗 歌的描写与叙述、景物与情感相互照应与映衬,从而使 写景更具针对性、情感性,叙述更具回应性、形象性, 全诗的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性也更加鲜明突出。
总结全诗
仰观 高天秋风

借景抒情 首联 自然之秋
俯察 江水洲渚 仰观 无边落木

8.2登高ppt课件21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ppt课件21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落木”?
“落木”使人联想到树木的褐黄之色和干燥疏朗之态。 那窸窣飘零,微黄干枯的叶子,仿佛让我们听到离 人的叹息,想到游子的漂泊, “落木”既写秋之萧 索,又有秋天阔远清旷之感。
❖ “落木”颜色深褐,形象干枯,更显秋之萧索与清 旷,更加含蓄、凝练。
3、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二、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 东流的“不尽长江”两个意象。怎样理解“落木”和 “长江”这两个意象?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
落木 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短暂
长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奔流不息一泻千里, 比喻时间的流逝
无穷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自然的无穷, 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情景交融)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 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 “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 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 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内容。
(1)诗中哪里是写景?哪里是抒情?
前两联写景
后两联抒情
诗歌鉴赏
(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共写了几个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 2、怎样表现这六个意象?

《登高》ppt课件24张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杜甫《登高》(共19张PPT)

杜甫《登高》(共19张PPT)
登高
创作背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 阳节。身体的疼痛,生活的艰辛,时局 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受尽摧 残。重阳节这天,杜甫约了他一个远亲 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于是 杜甫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 言律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猴的啼叫十分凄 清,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鸟儿在飞舞盘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晚年疾病缠身,今日又独自登临高台。
颈联将前两联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悟明朗化。 上句写常年漂泊之苦,下句写老病孤愁,故生 出无限悲秋之情。从时空两方面把诗人的羁旅 之愁与孤独之感
表现得既深且广,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艺术特色
1.写法多变,意境开阔。
首联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渲染整个秋 天气氛,颈联从时空两方面表达情感,尾 联感叹时事艰难。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展露 无遗,主题鲜明,意境开阔。
艺术特色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 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 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语言雄 健有力,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显得节奏铿锵, 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 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
起句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烈 烈、秋高气爽、啼猿凄切的特点;第二句 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 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 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滚 滚奔来。
颔联写诗人仰望萧萧而下的无边落叶,俯视 滚滚而来的不尽长江,从更广阔的时空来传 达秋天的气息,使人感到气象万千,抒发了 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怆。

登高杜甫完整ppt课件

登高杜甫完整ppt课件
10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45至48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⑷漂泊西南时期 (49岁以后)
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 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7
▪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 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 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 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 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 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 辛。”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 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 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8
而长江而长江不尽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幸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以抒发自己自己壮志难酬壮志难酬的苦痛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
登高
杜甫
1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 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答:(1)作者描写了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 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 盘旋的水鸟。无边的落叶,滚滚而 来的江水等景物。(2)渲染了一种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氛围。 18
意象分析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 飞回
“猿啸哀、鸟飞回”就是 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 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 写照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
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

《登高》ppt课件28张

《登高》ppt课件28张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 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 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
草堂
杜 甫 旧 居
— 草 堂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三十五岁前):《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登高诗---拓展阅读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诗---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诵读、理解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登高》ppt课件26张

《登高》ppt课件26张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 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 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 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 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愁苦之情,试着给它们归类。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羁旅之思 登台,求长寿; 独登台,无亲朋也。孤独之愁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凄惨也; 百年,迟暮也; 暮年之叹 多病,衰疾也; 疾病之痛
尾联 译文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主要表现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 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 情谊。
思考:《登高》一诗是杜甫在什么节日所作?该节日有什 么习俗?
重阳节
这一天全家都要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 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激情朗诵“古今七言律第一”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赏析
分析意象,品味意境,探究情感

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文: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
颈联 译文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 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登高》ppt课件26张

《登高》ppt课件26张

▪ 作品:
▪ 《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பைடு நூலகம்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诗风沉郁顿挫,炼字精当,格律对仗工整 。
▪ 评价:
▪ 1.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 着心源傍古人。——元稹
▪ 2.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 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
▪ 3.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陆游
• 沉郁:思想内容。
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 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 ,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 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 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 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 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2.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 情景交融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 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含蓄而间接的抒情方式。
• 《登高》前半部分写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后半部分写登高感触之情, 沉郁悲伤。诗人通过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 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景,紧扣 秋之特色,后四句抒情,事事感慨,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ppt课件51张

《登高》ppt课件51张

情缘 景 析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 鱼玄机 《 赋得江边柳 》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戴叔伦 《 过三闾庙 》
情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暗喻了诗人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有关生命的消逝与有限的思考。
可怜悲愁无边无际!有限年华匆匆逝!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 州,独自去投肃 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 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 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 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 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
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3)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6)万里:指远离故乡。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 (7)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8)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

《登高》ppt课件22张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
杜甫
1
登高
杜甫
潦艰百 万不无渚风 倒难年 里尽边清急 新苦多 悲长落沙天 停恨病 秋江木白高 浊繁独 常滚萧鸟猿 酒霜登 作滚萧飞啸 杯鬓台 客来下回哀
2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曾居 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有《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他游历山川,拜访名贤,结交志友。 这一时期他与李白在洛阳相逢,一起漫游。35岁到长安求仕,
7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 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 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时间的流逝。
8
三、前两联直述作者登高闻见之景,工笔细腻,
4
读完了这首七律,这首诗带 给你的总体感受怎样?
凄楚、悲伤、悲愤 孤独、沉郁、顿挫
5
一、首联写出了作者登高俯仰所 见所闻之景,用现代汉语表述一下 都看到了什么呢?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 孤零的小岛、凄冷的白沙、低旋的水鸟
这些景物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物点呢?
这些都是三峡秋季特有的景观, 抓住了景物的典型特征,渲染了一个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环境。
精炼传神,传达出了三峡秋季的神韵,颈联转入 抒情。从颈联中大家读出了什么情感?
他乡作客
一悲
悲 身逢战乱 离乡万里
二悲 三悲
秋风萧瑟
四悲
年已暮齿
五悲
亲友亡散
六悲
孤自登高
七悲
体弱多病
八悲
感情沉郁 忧国伤时
9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 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3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始,一 直到58岁去世止,11年中,一直在 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己是第八个年 头了,三年后作者病逝。此时“安 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 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 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 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作者心头,作者抱病登高,写 下了这首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 《登高》。
11
全诗作者纵目山河, 俯仰苍穹,慷慨悲歌。既 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又 有对老弱多病的感伤,忧 国忧民心胸豁达,情感沉 郁悲壮,因而此诗被称为 “古今七律第一”。
12
6
二、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呢?
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
落木即落叶飘零,同作者一 样,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滚滚而逝的“不尽长江”
长江,一泻千里东流而逝, 逝者如斯,时间转瞬即逝。
这落木与长江对于一位有着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 的知识份子,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来说,又会产 生怎样的感慨呢?
作者壮志未酬而慨叹人生短暂,又像这江水一样悠远而 不可逆转。同时从作者的慨叹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 心胸的豁达与坦荡。
但于官场黑暗,他屡试不第,过了十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 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沦陷,杜 甫曾陷贼手,后出逃投奔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八品)。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 好友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六品虚职)。流 落四川八年,57岁时思乡心切出川北归,但经济困 难,又遇乱军及洪水,故辗转流徙于湖南湖北各地, 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 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 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 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 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 忧心忡忡。
10
四、尾联中“艰难”、“潦倒”二 词是形容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国破即会 家亡,作者因国破家亡而感到“苦 恨”,而忧心如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