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教学
浅谈语文跨学科教学及作业设计
浅谈语文跨学科教学及作业设计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开放式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现实和未来,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现代科学的运用。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方式,让学生在研究语文的同时,也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与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的结合是常见的。
其中,与美术的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画图、涂鸦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与音乐的结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歌曲演唱等方式,为学生创造研究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和歌曲,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与数学的结合可以通过数学题目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逻辑关系和数学知识。
例如,在研究《数学家的眼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学题目,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与数学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郑和远航》时,可以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以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
这不仅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语文学科是众学科的基础,语言文字的训练对其他学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扎实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教授相关的课文。
同时,通过恰当地与自然科学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应植根于语文学科。
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产生兴趣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同时注重语文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教学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是研究和发展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思考。
首先从大语文理念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大语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接着具体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文章指出,在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出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大语文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理念、特点、启示、策略、评价方法、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在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大语文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对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如何在大语文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重视大语文理念的内涵,深刻理解语文教育的宗旨和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大语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断借鉴和吸收大语文的精华,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需要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引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1.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跨学科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跨学科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案例1. 以语文课为载体,融入数学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数的概念、运算规则等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以语文课为载体,融入美术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3. 以语文课为载体,融入音乐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学科,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四季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以语文课为载体,融入科学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水的奥秘》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1. 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知识教师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者,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语文跨学科教学是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探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实施1. 教学内容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选取《春雨的色彩》一文进行教学。
该文描绘了春雨的美丽景象,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春雨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春雨有哪些颜色吗?”(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自主学习春雨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春雨的颜色有哪些?②为什么春雨会有这么多颜色?③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颜色?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①观看纪录片《春雨》,了解春雨的成因及作用。
②查阅资料,了解春雨的成语故事。
③学生创作关于春雨的诗歌、绘画作品。
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合作、展示等表现。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拓展延伸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家长评价: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四、案例反思1.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探索、发现、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困境与突破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困境与突破作者:陈建兰来源:《天津教育·中》2024年第05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语文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项研究热点,也成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的任务。
科学有效的语文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快速调动学生的語文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困境和意义,并提出多种有效的跨学科教学策略,希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困境(一)教学理念落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没能紧跟教育改革,语文教学理念落后,没能领悟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重大意义,这是导致语文跨学科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应试教育理念依旧根植于教师的脑海中,所以他们更注重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包括生字生词的认识、课文内容的讲解等。
基于该理念,教师不愿意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只是专注于语文学科,从而造成语文跨学科教学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二)教学形式陈旧现如今,在新课标视域下,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他们也开始积极尝试开展跨学科教学,但是始终无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经过仔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所采用的跨学科教学形式过于陈旧。
在融合其他学科时,教师下意识地就会选择口头这一形式,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引入。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跨学科教学既生硬又无趣,很难产生主动参与的欲望,那么最终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这是语文跨学科教学开展的另一大困境。
(三)教学内容割裂语文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将其他学科内容合理地整合到语文学科中,这是决定跨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
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下意识地就会忽视这一点,只是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随意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简单地提及几句,没能考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教学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教学“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对课程设计做出不同的尝试,各学科的课程设计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相互渗透和整合,而跨学科课程方案便在这种理论下应运而生。
近年来,中外教育部门都开始有意识地淡化专业界限,设置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基础教育理应逐渐向高等教育靠拢,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通过其他学科来学习语文当然也是可能的。
同样,语言文字也是其他各学科知识的载体,各学科教材可以说都是用语言写成的,那么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也都能学习语文。
换言之,各学科知识的获得可以说是以语文学习为基础的,而反过来,各学科的优秀教材也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
所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学习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整合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即单篇课文的整合、专题的整合、模块的整合、必修与选修的整合,更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的整合。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文史哲向来是不分家的,例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它既是杰出的史学著作,也是不朽的文学经典,很难将其单独划归于某一单一学科。
再如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有鉴于此,语文学科和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教材完全可以相互渗透,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也都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自然学科所培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如归谬法、统计法、归纳法、图表法、实验法等都是值得语文学科借鉴的。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首先介绍了大语文理念的内涵与要求,解析了大语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然后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最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评价与展望,强调了在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文章旨在呼吁教育者们为实现大语文目标而努力,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语文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思考,理念,要求,影响,策略,实践案例,评价,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实现目标。
1. 引言1.1 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再停留在纯粹的传统课文理解和朗读阶段,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思维和文学情操。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大语文的框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
只有这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大语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重要命题。
2. 正文2.1 大语文理念的内涵与要求大语文理念的内涵包括对语文教育的重新理解和定位,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语文理念要求将语文教育纳入综合素质教育的整体布局之中,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写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
大语文理念要求将语文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心健康。
大语文理念要求将语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媒体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探讨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探讨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面临更多跨学科深度学习的需求。
本文通过探讨培养跨学科思维、创新评价方式和建立合作学习模式三个方面,指出了提升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效果的方法。
首先,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促进深入学习。
其次,创新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建立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知识之间的融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措施,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模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
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成为教育界和学生自身亟待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跨学科思维、创新评价方式和建立合作学习模式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促进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的发展。
一、培养跨学科思维,促进初中语文深度学习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
跨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跨越不同学科的边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探究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和理解。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济南冬天的特点,包括气候、景观和文化。
学生可以通过文本和图片,了解到济南冬天的寒冷、厚雪和冰雪灯会等特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的锻炼。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识,探究济南冬天的气候原因和优势冬季旅游资源。
学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研究冰雪灯会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思维锻炼,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济南的冬天。
通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进行跨学科深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
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研讨(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碰撞,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语文跨学科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在多种学科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知识建构。
2.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语文跨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在多个领域取得全面发展。
3. 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终身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语文跨学科教学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
二、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1. 课程整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点。
2. 情境创设:创设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诸葛亮、曹操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鲁滨逊、星期五等角色,共同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项目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
例如,开展“家乡文化”项目,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写作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教育部门提倡跨学科融合教学,即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案例以某中学为例,该校语文教师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1. 文学作品与历史学科融合在《红楼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家族制度、婚姻观念等。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学生深入理解了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语文与艺术学科融合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邀请美术教师共同授课,让学生欣赏荷塘月色主题的绘画作品,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在此基础上,学生创作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语文与地理学科融合在《长江之歌》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向学生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生态环境等。
通过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学生亲身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增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 语文与科技学科融合在《人工智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邀请计算机教师共同授课,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创作简单的智能程序,提高了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三、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策略1. 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素养教师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在初一语文课堂上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
如何在初一语文课堂上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
对于初一语文课堂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使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体系。
而跨学科融合教学则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初一语文课堂上,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呢?其一,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初一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教授《木兰诗》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战争形势以及女性地位等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行为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通过这种融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意义。
其二,与地理学科的融合。
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自然风光、地域特色的文章。
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展示济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地理信息,使学生明白济南冬天“温晴”的独特之处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样的融合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三,与艺术学科的融合。
艺术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绘画、音乐、舞蹈等都可以为语文教学增添色彩。
在教学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或者为诗词配上合适的音乐。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画出枯藤、老树、昏鸦等景象,或者选择一段悠扬、凄凉的音乐来烘托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中凄凉、孤独情感的体会。
其四,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逻辑思维训练
借助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的 逻辑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推 理和判断能力。
发散性思维激发
通过拓展延伸、想象联想等 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 问题的能力。
2.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分享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 现和创造。
跨学科融合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跨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 争力。同时,跨学科教学还可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02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01 遵循教育规律
教学设计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和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让学 生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经典文学作品赏析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史 记》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 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习俗介绍
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让学 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 豪感。
2.阅读理解与科学知识结合
04
教学方法与策略创新实践
1.情境模拟教学法应用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 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增强学习的 真实感和代入感。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 演和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 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互动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互动交流,培养 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01
跨学科教学背景与意义
1.跨学科教育理念解读
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作者:张丽丽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4年第03期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提出了跨学科的语文教学主张。
这一语文教學主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链接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素材。
笔者认为,语文跨学科教学应当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要融入、渗透学生的经验,利用学生的经验,丰富学生的经验。
这里的经验,包括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也包括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大教学观”。
对于学生的跨学科语文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学科视域”下的跨学科学习,二是“生活视域”下的跨学科学习。
这两个层面的跨学科学习,都统一于学生的经验之中。
跨学科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经验进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
源于学生的经验是语文跨学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质。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打造一种经验性的物型场域、心理场域,让学生置身经验场域中积极主动地观察、思维、想象。
立足于学生的经验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跨出去”,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语文。
比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教师必须充分应用学生的学习经验,一方面是种植花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花生的种植过程;另一方面要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相关内容,将“体面”等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笔者将“体面与做人”作为跨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活中有没有不讲体面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生活中有没有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这样的研讨,既能深化学生对“花生”品格的认知,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超越对“花生”品格的认知。
为了丰富学生对“花生”的认知,笔者引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我参与,我奉献》一课的相关内容。
跨学科课程的引入,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做人”的道理,更体会到“默默奉献、不慕虚荣”的高尚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教学
张晨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对课程设计做出不同的尝试,各学科的课程设计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相互渗透和整合,而跨学科课程方案便在这种理论下应运而生。
一、跨学科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年来,中外教育部门都开始有意识地淡化专业界限,设置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基础教育理应逐渐向高等教育靠拢,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通过其他学科来学习语文当然也是可能的。
同样,语言文字也是其他各学科知识的载体,各学科教材可以说都是用语言写成的,那么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也都能学习语文。
换言之,各学科知识的获得可以说是以语文学习为基础的,而反过来,各学科的优秀教材也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
所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学习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二、跨学科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方向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整合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即单篇课
文的整合、专题的整合、模块的整合、必修与选修的整合,更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的整合。
首先,语文学科与传统领域学科的整合。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文史哲向来是不分家的,例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它既是杰出的史学著作,也是不朽的文学经典,很难将其单独划归于某一单一学科。
再如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有鉴于此,语文学科和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教材完全可以相互渗透,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也都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此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完全存在着整合的可能性。
自然学科所培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如归谬法、统计法、归纳法、图表法、实验法等都是值得语文学科借鉴的。
其次,语文学科与新兴领域学科的整合。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影视作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都将给传统的语文学习带来新的变化。
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多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存储量大,画面丰富,兼具文字、图画、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图文并现、声情并茂的自我控制的发现式的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切实高效。
此外,现当代影视剧中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成为跨学科语文学习的素材,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画面的设置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以及关于信仰、人性主题的探讨,不但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符合青少
年的阅读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三、跨学科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学习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跳出单一学科教学的条条框框,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关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兴趣所在,以及对各学科关注点及关注度的差异,制定有利于其到达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应对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所了解,有效整合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掌握其他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拿来为我所用,有可能还应自主编写独具特色的跨学科校本教材。
最后,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那么相应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也应作出适当调整,教师应根据跨学科的语文教学及时更新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总之,“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简单组合,机械叠加,而是教学理念上的一次革命,要求师生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语文学科与各学科本质上的融合,通过教材的相互借鉴、整合,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习其他学科,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学习语文,培养综合性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以适应时代对于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张晨,教师,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