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康复资料-大运动行为
体育康复
名词解释体育康复:指用体育的各种手段进行康复,以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的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
医学模式:指人们观察、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大脑的可塑性):中枢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发芽以及突触阀值的改变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重新组织一个功能细胞集团的网络系统实现功能重组。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功能状况,主要利用;力学的原理,选用合适的功能活动和运动方法对病人进行训练,以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肌肉等长收缩:肌肉产生张力但不产生关节的明显屈伸运动。
肌肉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克服阻力做功收缩,在牵动相应关节做全幅度运动时所克服的阻力值不变。
肌肉等速收缩:肌肉收缩做功,除对抗某种可变阻力外,所牵动的关节做等角速度圆弧运动。
步态:是指人行走时,人体结构与功能、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体运动功能的综合表现之一。
高血压:是指由于动脉血管硬化以及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异常所造成的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的一种疾病。
可分为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多数肥胖症患者存在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常与II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存在,并成为其重要的致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
填空+选择康复医学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组成基础医学包括运动学、神经生理学、人体发育学、残疾学和治疗学的基本理论临床医学包括康复诊断学和体育康复包括局部体育康复和全身体育康复。
康复医学的基本准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体育康复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医疗体操、医疗运动和我国传统的体疗方法等。
体育康复禁忌症: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严重的炎症等疾病。
肌力测定的主要目的:判断有无肌力底下及肌力底下的范围与程度发现导致肌力底下的原因,为制订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检验治疗、训练的效果关节受限和扩大正常步态包括恒定步行、自由步行、规定步行、负荷步行和裸足步行。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康复是一系列措施的应用,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使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受歧视。
2.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应用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3.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可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
4.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5.联合反应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异常表现。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6.共同运动是指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7.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8.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9.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
10.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11.协调是指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衡、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动作的能力。
12.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活动,即进行衣食住行及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3.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14.有氧训练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训练方式,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
15.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调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康复功能学知识点总结
康复功能学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生理学1. 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等组成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组织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
2. 运动学习与控制: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控制运动,包括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机制等。
3. 运动损伤与康复:研究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康复训练和治疗来恢复运动功能。
4. 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对个体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肌肉力量、柔韧性、心肺功能等。
二、康复医学1.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康复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理论基础等,以及康复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2. 康复医学的相关疾病与障碍:包括脑卒中、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等相关疾病和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3. 康复医学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介绍康复医学的治疗原则,包括康复治疗的多学科综合团队、个体化治疗方案等。
4. 康复医学的评估与规划:介绍康复医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包括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以及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三、功能评估1. 功能评估的概念与目的:介绍功能评估的定义、目的,以及其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2. 功能评估的方法与工具:介绍常用的功能评估方法和工具,包括肌肉力量测试、关节活动度测试、平衡和步态测试等。
3. 生活质量评估:介绍生活质量评估的概念和目的,以及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如SF-36、EQ-5D等。
4. 功能评估的应用:介绍功能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评估康复治疗效果等。
四、康复训练1. 康复训练的原则与方法:介绍康复训练的原则,包括适度性、个体化、系统性等,以及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功能性训练等。
2. 康复锻炼的技术与安全:介绍康复锻炼的技术要点,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及康复锻炼的安全性问题。
3. 康复训练的进展与评估:介绍康复训练的进展监测和效果评估,包括通过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方法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到达或保持最正确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到达个体最正确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到达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展,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展.)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
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力根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根本不变,表现为肌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到达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安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开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奉献社会。
1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展针对性的治疗。
康复医学概论6-运动的神经控制和运动与能量代谢基础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 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都是同躯体运动协调 有关的脑的较高级部位 由大脑皮质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锥体外 系包括两大途径: 一是经小脑下行 一是经基底神经节下行 这两条途径最后都通过脑干某些核团而 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
1.小脑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控制调节中枢,其本 身不引发动作,但对动作起共济协调作用, 可以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姿势和平衡, 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 小脑损伤常见的症状为随意运动出现障 碍,表现所谓共济失调性震颤症状
γ运动神经元 其纤维也行经前根和脊神经,其轴突止于 肌梭内肌,支配肌梭内的梭内肌纤维,参与 肌张力的维持 动态型神经元(γ1传出纤维) 支配肌梭内核袋肌纤维,其感受器对快牵 张较为敏感 静态型神经元(γ2传出纤维) 支配肌梭内核链肌纤维,其感受器对慢牵 张较为敏感
7、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是指一个α 运动神经元和它全 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梭外肌纤维,这些肌 纤维都有相同的生化和生理特征,完成相 同的功能活动,作为神经肌肉活动的基本 功能单位
3.锥体外系的功能
锥体外系的特点是不经过延髓锥体,作用不能 直接迅速抵达下运动神经元,不能引起肌肉的随 意收缩,只是影响运动的协调性、准确性 锥体外系主要参与调节肌肉紧张度,协调肌肉 的联合活动以维持身体的姿势,进行节律动作等 锥体外系是在锥体束的管理下活动的,并支持 锥体束的随意运动 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肌肉保持适宜的紧张度和协 调的情况下,锥体束才能完成肌肉的精细活动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 控制命令是经由锥体系和 锥体外系两条途径把信息 传递到脊髓,再由脊髓中 的运动神经元这一最后公 路引起肌肉运动的 在锥体系是直捷通路, 而锥体外系则沿途与基底 神经节、小脑、脑于进行 联系换元,同时,基底神 经节与丘脑之间,小脑与 丘脑、脑干之间也相互有 神经联系,而组成一个复 杂的控制整合系统
运动损伤与康复复习资料
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学习资料1.简述运动创伤的基本原因,运动创伤的预防原则基本原因:(一)准备活动不合理 (二)训练水平不足 (三)违背训练原则 (四)训练、竞赛组织不当 (五)运动竞技状态不良 (六)气候因素不佳预防原则:(一)加强运动训练方法的指导 (二)加强运动训练中的保护 (三)加强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四)加强运动训练的医学监督工作 (五)建立队医、教练、运动员预防运动创伤的协作关系2.简述运动创伤的分类,运动创伤的治疗原则分类: 1.按创伤的组织结构分类2.按创伤程度分类3.按创伤时间分类4.按运动能力丧失程度分类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6.按创伤后皮肤的完整性分类治疗原则:(一)合理安排运动创伤后的训练1.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训练水平,使其一旦伤愈即能投入正规训练2.防止因伤后突然停止训练而引起的“停训综合症”3.改正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以防再伤或局部劳损4.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和适应性5.改善伤部组织的营养状况6.防止关节挛缩粘连,促进组织修复(二)运动创伤后的局部保护:使用各种保护带和支持带(三) 运动创伤后的局部治疗:理疗、按摩、中药外敷、局部封闭、关节镜技术(四)运动创伤后的全身治疗3.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一)肌腱、肌肉及韧带损伤(二)关节软骨损伤(三)骨组织损伤(四)关节稳定结构的损伤(五)神经组织的损伤 (六)心血管系统的损伤4.简述运动创伤适应的四种类型.一、结构性适应二、疼痛性适应三、关节不稳的适应四、疲劳性骨折适应名词解释:运动创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
急性损伤-----指在运动一瞬间遭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致伤者。
慢性损伤----- 指在局部过度负荷、一段时间内组织遭受多次轻微损伤而引起的劳损,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而来的陈旧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 凡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深部组织与外界相沟通的损伤称为开放性损伤,如擦伤、撕裂伤、开放性骨折等。
康复医学-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定
指导和支持
康复医学团队能够提供必要 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个体克 服困难,达到运动能力的改 善目标。
评定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1
结果解读
康复医学专家会解读评估结果,帮助
个体参与
2
个体理解其运动能力的现状和潜在问 题。
个体可参与结果解读过程,提出问题
和意见,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个
性化。
3
制定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和个体需求,康复医学 团队与个体合作制定康复计划和目标, 以实现运动能力的改善。
如何改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定期锻炼
通过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 和锻炼计划,可以提高肌 力、柔韧性和耐力,增强 运动能力。
日常实践
积极参与日常任务和活动, 如走路、做家务、上下楼 梯等,锻炼和保持日常生 活运动能力。
康复指导
寻求康复医学专家的指导 和支持,根据个体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 提高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3 预防功能下降
通过检测和评估运动能力,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预防功能下降。
康复医学在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定中的 作用
个性化评估
康复医学专家能够根据个体 的特定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 估方案,精确评估运动能力。
康复计划
通过评定结果,康复医学专 家可以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 帮助个体提高日常生活运动 能力。
日常任务能力
评估个体在日常任务中的 功能水平,如自我照顾、 烹饪、清洁和购物等,以 确定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 主能力。
社交参与能力
评估个体在社交互动、沟 通和参与社区活动方面的 能力,以确定其在社交生 活中的自主能力。
评定的方法
评估表格
体格检查
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通过观察、访谈和测量的方式 对个体进行评定。
康复锻炼-ppt运动医学优质课件PPT
2021/02/01
九病区陈永蓉
1
卒中患者
肢体功能锻炼
语言功பைடு நூலகம்锻炼
锻炼时间
锻炼方法
2021/02/01
2
概念
•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 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 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 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 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 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渡到小关节。对肘,指,踝关节要特别注意活动。 掌指关节活动时注意使手指分开。 • 锻炼时间,次数可根据自身和病人情况作适当的 调整。
2021/02/01
15
• 床上运动:即睡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如练习 抬头、挺腰、收腹,伸屈,抬腿、坐起,练习臂力等。为 站立行走创造条件,再做好下床的准备。
2021/02/01
3
主要表现
• 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口角 歪斜、流口水。
• 突然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 短暂性视力障碍,一过性黑朦,视物模糊。 • 突然眩晕,站立不能。 • 突发对近事遗忘。 • 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或
伴有恶心、呕吐。
2021/02/01
• 锻炼应避免操之过急,若每天锻炼时间过长,导 致过度疲劳,反而会适得其反。一旦开始锻炼, 则要从由家人帮助的被动活动一步一步逐渐过渡 到患者自己主动活动,由健康的肢体运动来带动 瘫痪一侧的锻炼,如患肢的屈伸、内旋外展等。
2021/02/01
6
• 要每2~3 h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以仰 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健 侧卧位为主。以防患侧受压过久,加 重血液循环障碍。变换体位后应及时 将患侧肢体置于功能位
康复医学课件模板-010(共17)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的分类
运动疗法的分类:
训练进行方法:第一组训练:加在重锤侧 的重量为10RM的2倍,使肌肉在负担更轻 的情况下,以每分钟10~15次的速度进行 10次锻炼;第二组训练:加在重锤侧的重 量为10RMn的1.5倍,肌肉即在此前负担较 重的情况下,进行10次锻炼;第三组:回 在重锤侧的重量恰为1个10RMn,肌肉又在 此第二组训练负担更重的情况下。
《康复医学》 课件模板-10
《康复医学》:第二节 运动疗法
第二节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 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 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的分类
运动疗法的分类: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的分类
运动疗法的分类:
临床也证实了BRIME的效果。 至于BRIME效果较好的原因,一些作者认 为是①由于肌力与肌电积分图之间存在有 线性关系,实验证明PRE时肌电积分图幅 度,只相当于BRIME时的25%,故认为 BRIME效果较佳,是BRIME时肌肉的神经支 配程度和肌肉的激活程度比其他方法高的 缘故;②肌肉在静息长度下,比缩短时效 率更高的事实,已被人们发现了有一世纪 之久,而等长收缩正是肌肉在这种长度上 的收缩,因而效率较高;③BRIME中的重
《康复医学》:各种运动疗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各种运动疗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图3-2-1 促进的实例 2。患者收缩的意念引起阈下冲动B,由理疗师牵张肌肉,通过牵张传入神 经传入阈下冲动A,若A、B单独作用,无兴奋结果,但当A、B同时作用时 即可引起肌肉兴奋。 已如上述,两个阈下冲动单独作用不会有促进作用,但若在一定时间内相 继作用,而两者的兴奋场在空间又开相重叠则可引起促进效果,这种时空 总和是引起促进必须具备的条件,两冲动出现的时间间距越长,促进作用 越弱,当相距超过一定时间后,促进作用即消失。
医学-康复资料-运动疗法治疗小腿三头肌痉挛1
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探讨痉挛: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其特征是速度依赖性的肌张力增高伴随腱反射亢进,也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之一[1]。
因高级中枢神经失去控制部分或全部脊髓神经能力,大脑对肌肉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受累肌肉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随意运动失调。
[2]脑瘫发生率是2〜2・5%°, [3]其中痉挛型占60〜70%。
[4]长期痉挛易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特别是肌腱短缩。
关节活动度(ROM)受限,日常活动能力(ADL)下降。
小腿三头肌的痉挛对患儿的影响是多方而的:站立时稳定性差及膝反张,跟腱挛缩时足易扁平外翻;行走时尖足,平衡保持困难,步行急速。
脑瘫患儿膝反张基本上不是由于膝伸展肌的紧张度增高而引起.多数是由于尖足状态负荷体重而引起的继发性膝反张。
[5]一、与痉挛相关的神经生理学机制1牵张底寸:(1).月丿腋牵张反射由牵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而瞬间改变肌肉长度时会产生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反射性收缩。
⑹ 感受器是肌梭内妙餘维有较粗的核袋纤维与细的核昨隹。
①位相性牵张底寸屮腮牵扌胡丿卿寸产生的牵张5射如:腱£射>核超形餾受器娶I」快速牵拉时产生Y】运动神经7诚电和肌囱翻J,冲动由U类感觉纟形隹传入至前角,由单突触联系将肌肉长度变化信息传至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产生快渤丿軒维的收缩,与朋肢牵张几乎同步。
②张力性牵张底寸缓®^牵搠丿所鯉的牵张翊牍牵拉核觀形隹时产生Y 2运动神经元放电和肌梭活动,冲动沿I a类感觉纤维传入,由Y环路致肌肉的慢刖^维发生微弱及持久的收缩,抵抗肌肉的拉长。
⑵•腱梭(Golgi腱器官)牵张反射梭外別軒维发生较强的等长收缩时,激动腱梭感受器,沿[b类感觉纤维传入脊髓,通过中间彳礎匕抑帘恫_收缩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减弱其活^J,降低肌张力,保护肌肉不会被过度牵张,并同时解除拮抗肌的抑制。
与刖肢牵张反应相互配合,腱梭牵张反射对肌肉张力改变敏蛊由腱梭的抑制作用保护肌肉与删建。
2022级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2022级康复医学复习资料康复医学本次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20题,共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共20分;名词解释题4题,共20分;简答题3题,共30分;综述题1题,共10分。
内容包括康复医学概论(约占30%),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约占40%),其他疾病康复(约占30%)。
一、康复医学概论:1.掌握康复、医学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有些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医学康复:又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它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理念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2.掌握康复的范畴、目的及服务方式康复的范畴:康复所采用的各种措施包括医学、工程、教育、社会、职业等手段,分别成为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从而构成全面康复。
康复的目的:康复以整体的人为对象,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或许局部或系统功能无法恢复,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有意义、有成效地生活。
康复以提高病、伤、残者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康复的服务方式:①机构服务(IBR):包括综合医学的各临床相关学科、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以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
特点:有较完善的康复设备,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工种齐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者各种康复问题。
不足:病、伤、残者必须到这些机构方能接受康复服务。
②上门康复服务(ORS):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的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康复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平,增强⾃⽴能⼒,使其重返社会,提⾼⽣存质量。
2.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活⾃理能⼒,改善⽣存质量为⽬的的⼀个医学专科。
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3.残疾(disabilidy)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活、⼯作、学习能⼒的状态。
4..开链运动:是指运动链的远端没固定在地⾯或物体上,远端节段可以⾃由活动5.闭链运动:指运动链的远端固定在地⾯或物体上,⽽近端可以⾃由移动6.脑⽼化:是指脑⽣长、发育、成熟到衰亡过程中的后⼀阶段,包括⼀系列⽣理、⼼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其表现以脑功能的降低、减弱和消失为特征。
7.步态:⼈体在⾏⾛时的姿态8.步⾏:是⼈类⽣存的基础,伴随发育不断实践⽽习得的⼀种能⼒,⼈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9.步态分析:利⽤⼒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体解剖、⽣理学知识对⼈体⾏⾛功能状态进⾏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10.步态周期:是指从⾜跟着地到同侧⾜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可分为⼆个相⽀撑相,迈步相/摆动相11.物理治疗:是指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和⼿术治疗,重点改善肢体功能。
具体包括声,光,电,磁,⼒(含运动,压⼒),热,冷等。
国外称为3M治疗:运动治疗,物理因⼦治疗,⼿法治疗。
12.脑卒中:⼜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的、由脑⾎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证候群。
13.肌张⼒(muscle tone)指肌⾁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的收缩,是维持⾝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14.中央束综合征:常见于脊髓⾎管损伤,⾎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损害,再向外周扩散上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下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患者有可能可以步⾏,但上肢部分或完全⿇痹15.半切综合征:常见于⼑伤或枪伤,脊髓损伤半侧,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交叉--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16.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本体感觉存在17.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运动和温痛觉存在,此症最为少见18.脊髓圆锥综合症: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损伤,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19.马尾综合症: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20.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理功能丧失,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折,甚⾄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21.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致伤外⼒作⽤于头部所导致的颅⾻、脑膜、脑⾎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三、运动方案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一基本步骤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1)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2)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3)对于下肢可做平卧、抬腿及下床负重练习;对于上肢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有条件可进行医疗体操训练等,另外还可以进行柔和的持续牵拉;(4)患肢下地负重分三步走:①第一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②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③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5)循环渐进地训练,一方面在训练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3、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6-8周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1)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2)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3)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不同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股四头肌萎缩,即需要重点锻炼膝关节活动;二常用方法1、双下肢踝泵运动即患者在皮牵引状态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并于背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15-20次∕组,每日2-3组;此法除预防下肢肌肉萎缩、腓总神经压伤外,对于促进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意义;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前方肌肉放松及收缩练习,收缩保持10秒后再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肢20-30次∕组,每日2-3组;健肢可练习直腿抬高,抬腿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止3-5秒钟,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3、三点支撑法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此法既锻炼腰背部肌肉,又能有效防止骶尾部受压,防止褥疮发生;4、扩胸运动利用棍棒或徒手练习,10-20次∕组,每日3-4组,防止上肢及背部肌肉萎缩,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增进肺功能;三根据不同部位,训练要求不同1、肩关节:上肢划圈、上举、外展、内收、内旋,防止凝肩;2、肘关节:屈、伸训练;3、髋关节:髋部的外展、内收;4、膝关节:屈、伸活动、下蹲等;5、踝关节:足背伸、跖屈等;四预防挛缩和畸形的护理根据伤残者情况,预先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废用性萎缩与畸形,避免阻碍康复计划的实施;在护理时运用人体组合原理矫正伤残者姿势,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受伤后应立即应用力学辅助物,如脚踏板、沙袋、枕头、体位垫等各种用具,摆放合适位置,防止足下垂、垂腕、爪形手和其他畸形;同时可做简单的预防训练,以维持肌肉的紧张力,加强正常的肌肉功能;四、功能锻炼注意事项1、首先要在训练前向患者交待康复锻炼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辅;3、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类型由易到难,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4、注意安全,避免损伤;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应高度重视,加强宣教;如:1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3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4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5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6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7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6、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练习可出现轻微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五、效果评估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才能使锻炼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同时医护配合,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否出现不良反应,有无进展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范围等;六、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1、卧床患者训练坐起,有利呼吸及尿液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结石;2、上肢的伸展扩胸、腹式呼吸均可提高肺活量,保持呼吸道通畅;3、腹肌收缩及腹部的按摩顺时针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七、各部位的功能锻炼一上肢主要是使手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其方法是在不违反治疗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具体要求如下:1、肩关节:患者使肘关节维持于90°,而后做对肩、上举手部过头顶至枕部及后伸将手放置腰部等三个基本动作;每日3次,每次50下;2、肘关节:以主要活动为主,可辅助被动活动来锻炼肘关节的屈伸,次数及频率等要求同情;3、前臂:可让患者双手持筷,做内旋及外旋训练;次数及频率较前者增加一倍;一般情况下不宜进行被动训练;4、腕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屈、尺偏及桡偏等活动,需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要求同前;5、手部:以对掌功能的训练与康复为主,兼顾手指的并拢、分开以及其他各种类似动作等;二下肢不同于上肢,锻炼是以负重为主;因此,功能锻炼上的要求是站立及行走,其次才是诸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恢复;1、站立:稳定性骨折者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逐渐开始;不稳定者,则至少要在骨折临床愈合后进行;个别病例,例如股骨颈内收型骨折、中心性髋关节脱位及距骨骨折等,需在骨折愈合后酌情开始,否则易出现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肢体的负重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载,使其有一个适应及被观察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2、行走:在前者基础上可让患肢逐渐迈步行走,亦应循序渐进;3、关节功能恢复:在主动锻炼的前提下,可借助于功能器具以电动为主,先从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大活动幅度及增加活动频率,并按各关节的生理要求不断调整,以求早日恢复到正常范围;三腰背肌功能锻炼1、目的: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2、适应证:腰椎前路手术、腰椎后路手术、腰椎侧前方减压术后患者;3、原则:1全身和局部兼顾;2以主动活动为主;3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4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视病情和患者情况,可分解动作练习;4、方法:手术后一周左右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或仰卧位,同时锻炼腰背肌,方法:1挺胸:开始5分钟,逐渐增加挺胸时间到10—15分钟,每日两次;。
谈谈康复医学中的运动治疗(一)
一
化、 高血 压 、 冠 心病 、 支气 管炎 、 肺 气 3 8 o C以 上 , 血 白细 胞 数 明 显 增加 ) ,
肿 、 支 气管 哮喘 、 内脏 下 垂 、 消化 性 器 官功 能失去 代偿 , 严重 衰 弱等 。 溃疡 等 。
环, 具有 温和 的牵拉作 用 , 能松 解疏
松 的 粘 连 组 织 ,牵 拉 挛 缩 不 严 重 的
烧 伤后瘢 痕形 成 、 骨 质疏 松等 。
耐 力 训 练 等 ,运 动 疗 法 的 相 对 禁 忌
3 .内脏 器 官 疾 病
包 括 动脉硬 症 主要 为感 染 性疾 病 、发热 ( 体 温 组 织 。有 助 于 保 持 和 增 加 关 节 活 动
4 代 谢 障碍 性 痰 病
般 根 据 患 者 关 节 活 动 受 限 的 方 向
通 过 以上 介 绍 我 们 对 运 动 疗 法
包 括 糖 尿 的 适 应 病 种 有 了 初 步 的 了解 ,那 么
和 程 度 ,设 计 一 些 有 针 对 性 的动 作 ,
内 容 可 简 可 繁 ,可 以个 人 练 习 ,也 可 以将 有 相 同 症 状 的 患 者  ̄ J - "  ̄ l t 集 体
练 习 。 主 动 运 动 适 应 面 广 ,不 受 场 地 限 制 ,缺 点 是 运 动 强 度 一 般 不 太
病、 高脂血症 、 肥 胖等 。 5 其他
具体 的治疗 技术 有 哪些 呢 ?总的说
肿 瘤 经 药 物 或 手 术 治 常 用 的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疗 法 来 帮 助 解 决 。具 体 到 临 床 都 有 硬 ;心 肌 梗 死 急 性 期 患 者 可 以 自 己 哪 些 疾 病 可 以接 受 运 动 疗 法 治 疗 完 成远 端 肢 体 小 关 节 的 主 动运 动 , 呢 ?我们介 绍一 下 。 1 . 神 经 系统疾 病 以改 善 肢 体 的血 液 循 环 , 防 治 静 脉 包 括脑血 管 血栓形 成 。 因此 , 疾 病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运动行为
1.仰卧
检查方法:将小儿面朝上放在一个大的平面上,观察小儿仰卧时特有的姿势和自然活动。
24周以后的小儿可能不愿意躺下,仰卧的项目放在最后做,并且在小儿躺下后,立即出声逗引他,以取得小儿的合作。
仰卧
2.拉坐
检查方法:检查者握着小儿的双手,对他说话,微笑,直到他注视检查者的脸,这时检查者轻轻拉着小儿的双手使他坐起来,观察他控制头的能力。
如果小儿的头过分滯后,不要再往起拉他,应把他扶起来呈坐的姿势。
4周:拉坐头完全滯后(*20周)
20周:拉坐头不滯后拉坐时,小儿的头与躯干保持一个水平线上。
24周:头能主动举起(*36周)拉坐时,头主动举起,同时肘也屈曲3.扶坐
检查方法:扶小儿坐在一个硬的平面上,检查者双手不要离开,蹲到和婴儿眼睛同一个水平,观察他坐时的控制能力以及背部弯曲情况。
扶坐
4.独坐
(1)稳定程度
检查方法:扶小儿坐在一个平面上,然后检查者慢慢放开自己的手,如果小儿能维持平衡,可以给他一个玩具,观察小儿坐的能力。
(2)控制能力
检查方法:如果小儿独坐很稳,他的身体可以随意活动,检查者把一个小儿有兴趣的玩具,放在他面前够不到的地方,观察他坐时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
独坐
5托腹悬空
检查方法:小儿俯卧,检查者双手放在小儿腋下,托着小儿的腹部,把小儿面朝下悬起来。
观察他头和腿的代偿能力和姿势。
4周或更小:头和下肢下垂(*8周)要求:身体呈倒U 型。
8周:举头取得平衡,腿仍下垂(*16周)要求:头、躯干保持一条线,腿下垂。
16周:头和躯干是一条线
20周:双臂向两侧伸直:要求:检查者握着小儿胸背部,向上举起,然后落下,小儿两臂向两侧伸直,好像要保护性的动作。
6俯卧
(检查方法):将小儿面朝下放在一个硬的平面上,把小儿的头放在他两臂之间,使他下额部直对桌面,检查者拿一玩具在他眼前逗引他,如果小儿能抬头,并使他的头抬到最好的位置.观察小儿抬头的高度,控制头的能力。
俯卧
俯卧
俯卧
7.扶站
(1)检查者扶小儿站立: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双手扶小儿腋下,使其站立,稍稍放松手(但
不能离开)观察小儿腿的支持力,到28周时检查者握着小儿的双手,看
他能否站立.。
12周支持部分体重片刻(*20周) 要求:扶腋下站立,然后放手,短时间保持直立。
20周腿能支持大部分体重. 要求:扶腋下,其站立,小儿臀部外展,两膝弯曲能支持大部分体重
24周自动跳跃(*32周)扶小儿腋下,能反复屈曲膝关节,而自动跳跃。
28周拉着小儿双手站片刻(*32周)要求:拉小儿双手,小儿双臂充分伸展至肩的高度(为保持平衡)站立片刻,2秒以上。
20周肩部有张力(小儿扶站时不从检查者手中滑下去)
(2) 小儿扶栏杆站
(检查方法):把小儿放在有栏杆的地方,最好放在围栏里,检查者拿玩具引他站起来,观察小儿拉站的能力.如果小儿不能自己拉站,检查者把他放成扶立的姿势,然后慢慢放开手,小儿扶栏站稳后,检查者拿一玩具在小儿够不到的地方逗引他,引他向一侧走(两侧都要试).最后把玩具放在地板上或围栏里,观察小儿如何去拿玩具,如何从扶站到坐下
小儿扶栏杆站
8.独站:
(检查方法): 将小儿放到一个够不到任何物体的地方,使其站立,看他已获得平衡时,检查者松开自己的手,观察小儿是否能自己站立,如果小儿站得很稳,检查者放一玩具在地上,让小儿拾起来,看其控制能力见下图。
9.独脚站:
(检查方法):让小儿站到一个靠不到任何物体的地方,检查者抬起一只脚示范,并保持这个姿势,鼓励小儿也这样做,如果小儿抬起一只脚,检查者数1、2、3来计时,(间隔大约1秒钟)或用手表计时。
注意观察小儿两腿平衡情况有无不同。
注意观察两侧下肢平衡情况
独站独脚站
10.扶走:
(检查方法):检查者拉着小儿的双手,试着引他走,小儿走几步后,把他的双手拉到高于小儿的头部,然后试着放开一只手,看拉着小儿的一只手是否能走。
注意:拉着的一只手,仅帮助小儿平衡,而不支持他,如果小儿
不合作,可由妈妈进行测查。
44周:拉着两只手能走(*48周)能走几步
48周:拉着一只手能走(*52周)要求:能协调移动双腿,不是转圈
11.独走
12. 上下楼梯
13.骑三轮车
30月:能骑小三轮车三米以上.
14.小球
15月: 投掷(*24月)检查者蹲到和小儿同一水平,对他说:把“球仍过来或把球扔给我。
”如果小儿站着朝检查者仍球即可。
24月:举手过肩扔球检查者站在小儿对面,让小儿把球举高扔过来,可示范,小儿能把手举过肩,并把球扔向检查者即可。
15.大球:
(检查方法):把球放在地面上,对小儿说:“把球踢过来,必要时可示范,示范后仍不踢,检查者扶小儿一只手鼓励他踢,然后再让他自己踢。
16.跳:
17.椅子
18.闭双眼——独脚站注意观察两侧不同技巧。
54月每只脚至少站2秒两脚各站2秒
72月每只脚至少站5秒两脚各站5秒
19.跳绳
72月跳绳三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