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七单元《囚歌》课文解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1《囚歌》北师大版[004]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1《囚歌》北师大版[004]](https://img.taocdn.com/s3/m/1bc03567cc175527072208a4.png)
《囚歌》教学设计
陇西县渭河小学米娟
教材解读: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以尊严为主题。
《囚歌》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讲课文,从体裁上看,它是一首述志抒情诗,属于红色经典范畴;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真正含义,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1
1.重回诗题,介绍背景。
2、指名朗读诗歌第一小节,思考:“人”指什么?“狗”指什么?
3、指名朗读诗歌第二小节,思考:第2小节中的“自由”跟第1小节中的“自
由”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4、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诗歌第3小节中“地下的烈火”指什么?“活棺
材”指什么?作者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永生”是怎样选择的?
5、集体交流反馈,师相机点拨引导。
五、课堂小节,引起共鸣
1、视频范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1《囚歌》北师大版[002]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1《囚歌》北师大版[002]](https://img.taocdn.com/s3/m/2f696b03e45c3b3567ec8b55.png)
《囚歌》说课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铧尖中心小学孙海霞《囚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
下面我就从目标设置、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目标设置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依据本册训练要求,还有本单元以及本课的训练重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以下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3.情感目标:感受叶挺将军相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宁死不屈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被万般折磨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和坚贞不屈。
二、教法学法: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落实三维目标传统的授课模式很难做到,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给每个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使教学难点在互动中得以突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疑难处要给予点拨、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突破口,并保证小组合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让孩子们轮流担任组内中心发言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2.朗诵法: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诵读。
本课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如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竞赛读,齐读,填词谱曲唱读,展示读,背诵等形式,以读促学,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让读贯穿课堂始末,以读促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囚歌》赏析

《囚歌》赏析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
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堂正正的革命志士。
他写道:“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所以当他面临着“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他宁可选择“囚禁”。
诗人伟大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诗的下半节,诗人以激昂的语气来回答了那个在外面高叫的声音,告诉了他们自己的选择,用激烈的话语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志向和无畏的气概。
在诗中诗人用“活棺材”来比喻这座囚禁革命志士的人间炼狱,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另一方面,也以此来揭示国民党反动统治必将走向灭亡的最终结局。
诗人坚信革命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盼望着革命的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
他愿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让自己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而得到永生。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囚歌》教材分析

我今天讲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囚歌》。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诗歌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读中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单元课题是“尊严”,所以选编的课文都与“尊严”息息相关。
《囚歌》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作者在狱中写成的歌,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
因此,作为教师,我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
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
我要求自己尽量使语言精炼、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多种方法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歌,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五、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
六、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2、朗诵法。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短视频。
八、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结构,我是按两个大的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为第二个环节做知识和情感方面的准备,我采取了激情导入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第一个环节,我把作者简介、破题、初读诗歌和介绍写作背景融为一体,一气呵成。
第二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一是分节精读诗歌,主要包括分节读、理解重点词语、探讨修辞手法和质疑四小步;二是采用多种方式分节读,配乐朗诵。
我把朗读的过程分散在分节读议这个步骤中进行,没有另外再安排专门的朗读环节(我反复想了好几遍,觉得这样做还是比较好)。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题解(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五)介绍写作背景(六)分小节精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朗读指导(包括字音、节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及感情)(七)合作探究(八)相关诗歌链接(九)板书设计(十)课堂小结十、教学反思:但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囚歌》PPT课件1PPT、优质教学课件

) 久( )( )(
)
理( )( )(
) 伟( )(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 课堂练习
1. 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父亲
引导
伟大英雄
2.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 )画,第三画是( 理:有( ) )。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 )。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囚歌》课件解析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呀,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七、课后拓展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四、回顾全诗,熟读成诵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叶挺将军你怎么读?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呀,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呀,给你自由。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呀,给你自由!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呀,给你自由。
生字读写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呀,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三、品读诗歌,体味诗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1《囚歌》北师大版

《囚歌》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说课人:2014年8月24日《囚歌》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囚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阐述。
【说教材】《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是作者在狱中写成的,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联系学生实际,因为毕竟学生还小,对过去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读准生字新词。
(2)将课文读通读顺。
2、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狗”、“自由”等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当时社会环境,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为共产主义事业甘愿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如“狗”、“自由”等关键词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在上述目的任务中,理解诗歌内容是重点。
因为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达到了,所以我安排了较长的教学时间突破这个重点兼难点。
【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导航点拨适当归纳的作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囚”字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以“囚”字导入,让学生分析字形字义,引入本文的主人公——叶挺同志,然后教师再对叶挺同志做以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的社会背景,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囚歌》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 )画,第三画是( 理:有( ) )。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 )。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1《囚歌》北师大版 (1)

《囚歌》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三首诗歌都是表现英雄人物在死亡边缘时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其中《囚歌》《我的“自白”书》是新体诗,《就义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囚歌》是诗人的独白,是叶挺将军感情的倾泻,是直接抒情,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一种激情。
《就义诗》作者以头颅为意象,“恨、羞、惜”直抒胸臆,表达了未能“死得其所”的痛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的“自白”书》以“铁镣”“皮鞭”下的“我放声大笑”为意象,直抒胸臆,表达了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精神,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豪情。
【相关课程标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心得,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文,分析语言特点,体会概括性语句的表现力和关键性词语的内涵。
4.结合具体语境感受作者面对敌人表现出的非凡意志力,感受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背诵三首诗歌。
2.通过重点词语的推敲以及讨论展示的形式分析体会作者乐观的精神内涵。
3.通过比较阅读加深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理解。
【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
2.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及诗文含义。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旨。
【教学难点】推敲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涵。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背诵三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体会大义凛然之气(多媒体播放红色电影《吉鸿昌》片段视频)过渡语: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学生1: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1《囚歌》北师大版[004]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1《囚歌》北师大版[004]](https://img.taocdn.com/s3/m/8331920ca45177232f60a285.png)
《囚歌》教学设计陇西县渭河小学米娟教材解读: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以尊严为主题。
《囚歌》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讲课文,从体裁上看,它是一首述志抒情诗,属于红色经典范畴;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内容上看,它虽然不晦涩难懂,但多处用了比喻,精炼、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理念:1.紧扣单元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对“尊严”有一定的感触,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这首诗歌的创作年代距离学生较远,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因此在本课教学时为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帮助深入理解诗歌。
3.本首诗歌生字词较少,但多处运用比喻,因此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4.教学诗歌时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3.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真正含义,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4.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ppt 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出示关于“尊严”的格言2、谈话引出作者,介绍作者。
3、板书课题,破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自学,初步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2、学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四、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1.重回诗题,介绍背景。
2、指名朗读诗歌第一小节,思考:“人”指什么?“狗”指什么?3、指名朗读诗歌第二小节,思考:第2小节中的“自由”跟第1小节中的“自由”一样吗?有什么不同?4、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诗歌第3小节中“地下的烈火”指什么?“活棺材”指什么?作者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永生”是怎样选择的?5、集体交流反馈,师相机点拨引导。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主体课文

• • • • • •
《囚歌》的作者是谁? 叶挺是谁? 叶挺在哪里写的诗歌? 全诗有几节? 共有多少个生字多少个新词? 课后习题是什么?
检查预习-朗读和背诵
囚
歌
叶 挺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 晏子是如何回击楚王的?用曲线画出来。 • 结果如何?用双横线画出来。
第 二 课 时
楚王第一次侮辱:
钻狗洞
访问狗国 晏子回击: 访问人国
钻狗洞
楚国=狗国,楚王=狗国国王
走城门
楚国=人国,楚王=人国国王
结果:
城门迎接
楚王第二次侮辱:
没人,没人才
人 晏子回击: 齐
多
张袂成阴 上等人
挥汗如雨
摩肩接踵 上等国家
国 下等人 =晏子 下等国家 =楚国
结果:
陪着笑
楚王第三次侮辱:
5.一天,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 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去。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qiè)罪, 是齐国人。‛楚王笑嘻(xī)嘻地对晏子说:‚齐国 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 (chén)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 子可丢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 ‚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jú)树种在淮(huái)南, 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 又苦的枳(zhǐ),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 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 盗贼(zéi)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 吧!‛楚王听了,只好赔(péi)不是,说:‚我原来 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北师版五下_囚歌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表现了革命者为坚持理想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崇高气节。 反问句加强了语气,是诗人庄严的表态:活着绝不做狗,绝 不背叛革命!凛然正气和铮铮铁骨就是革命者崇高的尊严。
课文理解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活棺材”比喻自己身处的监狱, 也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
同学们,下节课见!
被关在活棺材里一样。“一起烧掉”的意思是为了推翻黑暗的旧
中国,建立光明的新社会,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节诗表 达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慷慨而悲样的生死观和人生观?
诗人在第2小节义正词严地宣示自己的生死观:作为有
尊严的人,“我”宁可为革命的理想去死,也绝不奴颜婢膝 地向敌人屈服换得所谓的“自由”。 诗人的人生观是:生命在革命事业中,即使肉体死亡了, 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事业永存,革命者虽死犹生。
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
推荐阅读
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他们
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 方志敏站在“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面前热血沸腾脸发烧,感到
一种奇耻大辱。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
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 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
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很快,方志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紧接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血与火的考 验中百炼成钢,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先锋。
国学诵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件:《囚歌》课件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谢谢观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swa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
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 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 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
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 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 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 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
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
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作者简介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
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课文讲解
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 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 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这里的“进出的门”和“爬出的洞”指的是什么?
?
“为人进出的门”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
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爬出的洞”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
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
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这个声音是什么声音呢?结合当时的背景想一想。 这个声音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
囚 歌
北师版 五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囚歌》是叶挺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时,因不 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却
被逼写什么声明和宣言,受尽折磨和迫害,一时
热血沸腾,在囚室墙壁上写下的。让我们走进诗 歌,去体味叶挺每一句诗中的厚重分量。
走进作者
叶挺(1896~1946),原名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
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
歌。
朗读感悟、划分节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
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之一,是杰出的军事家。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 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 国。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
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
“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
并说“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 你写起”。
背景介绍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扣 押,敌人把他关押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
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叶挺却始终坚持真理,毫不
《囚歌》课文分析

《囚歌》课文分析第一篇:《囚歌》课文分析《囚歌》课文分析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课文分析:第一节写出了革命者面临的是坚贞不屈与苟且偷生的考验。
“人”在这里指坚贞不屈的革命者。
“狗”指革命队伍里的叛徒。
“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
朗读这节诗应注意“紧锁”、“敞开”对比的语气。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读出敌人引诱革命者投降的语气。
第二节讲革命者坚定的选择。
“渴望”表现了革命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
“深深地知道”是说彻底地、真正地懂得。
革命者决不能为了活命而向敌人屈膝投降。
第三节表达了对革命蓬勃发展,扫荡黑暗世界的热烈期望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革命力量。
“活棺材”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
这句的意思是:为了坚守革命气节,宁愿献出生命,让革命的烈火把这样的牢狱连同自己一起烧毁。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说的是自己在革命烈火中,在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中,得到永久的生命。
/ 3赏析: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
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
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读
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百多年来,无数革命志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世子孙崇仰。
由萧三编辑的《革命烈士诗抄》,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部诗集,它收录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89位革命烈士共194首作品,包括李大钊、瞿秋白、彭湃、方志敏、王若飞、叶挺等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字里行间充满了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崇高节操、奋斗精神。
叶挺的《囚歌》是其中一篇。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
先关押在上饶牢房,接着又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中。
一年多后,蒋介石又企图软化他投降“悔过”,下令把他押往重庆,单独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
敌人为他准备了一座漂亮的小楼,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华丽的家具,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
一些国民党要员,以“老同学”“老同事”的身份登门劝降。
但他拒绝领取国民党给的钱,只向朋友借生活费。
他不剃头发、不刮脸,对敌人说:“把这一套收起来吧!现在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叶挺主张抗战,别无他求。
”这首《囚歌》,原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六面碰壁”是他当时丧失自由、独自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境况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