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券法》中内幕信息及其知情人员的界定
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证明标准与不构成内幕交易罪的要点解析(上)

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证明标准与不构成内幕交易罪的要点解析(上)近几年,内幕交易一直是证监会重点打击的证券违法行为,每年都有大批内幕交易案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对涉案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也有不少案件在行政处罚后又被移送公安机关。
2020年1月18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指出,将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等证券犯罪。
[1]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扩大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范围,细化了内幕信息的认定,大幅提升了对内幕交易的惩处力度。
内幕交易被行政处罚后且交易或获利金额达到刑事追诉标准一定会被移送公安机关吗?被移送后一定会被认定构成内幕交易罪吗?五年前,有学者研究指出,很多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甚至情节特别严重标准的内幕交易案件,在行政处罚后并未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但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上述情势似乎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笔者在办理内幕交易案件时的观察和研究,近两年来,行为人因内幕交易被行政处罚后,凡是符合刑事追诉标准的,通常都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认定内幕交易罪要达到什么样的证据证明标准?内幕交易行政违法行为与内幕交易罪的边界在哪里?行为人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移送刑事后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无罪抗辩?本文将结合我们办理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件和内幕交易犯罪案件的实务经验,谈谈我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心得。
鉴于篇幅较长,文章将分为上下两篇。
本文系上篇,将结合新《证券法》,对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追诉和量刑标准做一梳理。
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体是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卖相关证券、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刑法》第180条第3款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范围,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
因此,本次《证券法》修订涉及内幕信息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的部分,将对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适用带来一定影响。
知情人员登记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公司内幕信息管理,加强保密工作,维护信息披露的公平和公正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1.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 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4. 公司的关联方、中介机构等相关人员;5. 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知情人员。
三、职责分工1. 董事会:负责公司内幕信息的管理工作,制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
2. 董事会秘书:组织实施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负责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登记、报送、管理等工作。
3. 公司各部门:积极配合董事会秘书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工作,确保内幕信息保密。
四、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1. 登记内容: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国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任职单位、职务、持股比例等信息。
2. 登记程序: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程序如下:(1)知情人员自行或由所在部门提交登记申请;(2)董事会秘书对登记申请进行审核;(3)经审核通过后,由董事会秘书进行登记;(4)登记完成后,将登记信息报送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部门。
3. 保密义务:内幕信息知情人有保密责任,不得公开或泄露内幕信息,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
五、监督管理1. 监督检查:董事会秘书定期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对违规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2)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如有未尽事宜,可由董事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内幕交易犯罪中“知情人员”和“内幕信息”的认定探讨

任 何 由于 持有 发行 人 的股 票 ,或 者在 发行 人或 者 与发 行人 有密 切联 系 的企业 中担 任董 事 、
监 事 、 高级管 理人 员 ,或 者 由于其 会 员地 位 、管理 地 位 、监 督 地位 和职 业地位 ,或者 作为
+ 上海 市黄 浦 区人 民检 察院 。 ① 如 日本 18 揭露 出 的利库 路特 内幕 交 易案 、股 票贿 赂案 导致 东京 市市 长涉 嫌此 案 自杀 ,执政 的 自民党 几位 要员纷 纷 99年 辞 职 ,并最 终 导致 内阁倒 台 。
检 察 官 论 坛
《 罪研 究 》2 1 第 4期 犯 0 2年
雇 员 、专业顾 问履行职 务 ,能够 接触 或者 获取 内幕信 息 的人员 。 内幕信 息 ”是指 有关发 行 “
人 、证 券经 营机 构 、有收 购意 图的法人 、证 券监 督管 理机 构 、证券业 自律 性 管理组 织 以 及 与其有 密切 联系 的人 员所 知悉 的 尚未公 开的可 能影 响股 票市场 价格 的重 大信 息 。 二是 20 0 5年 修订 的 《 证券 法 》 其 第 7 。 4条规 定 , 券交 易 内幕信 息 的知情人 包括 :( ) 证 1 发行 人 的董事 、监 事 、高级管 理人 员 ;( )持有 公司 5 2 %以上股 份 的股 东及其 董事 、监 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公 司 的实 际控制 人及 其董 事 、监事 、高 级管 理人 员 ;( )发行人 控股 的公 3 司及 其董 事 、监事 、高级管 理人 员 ;( ) 由于 所任 公司 职务 可 以获取 公司 有关 内幕信 息 的 4 人 员 ;( )证 券监 督 管理机 构 工作人 员 以及 由于法 定职 责对 证券 的发 行 、交 易进 行 管理 的 5 其他 人 员 ;( )保 荐 人 、承 销 的证券 公 司 、证 券交 易所 、证 券登 记结 算机 构 、证券 服务机 6 构 的有关 人 员 ;( )国务 院证券监 督 管理机 构规 定 的其他人 。《 7 证券法 》第 7 5条规 定 ,证 券 交易 活动 中 ,涉 及公司 的经 营 、财 务 或者对 该 公司证 券 的市场 价格 有重 大影 响 的 尚未 公 开 的信 息 ,都是 内幕信 息 。具体 包括 :( )本法 第六 十七 条第 二款所 列重 大事件 ; 1 () 2 公司分 配 股利或 者 增资 的计划 ;( )公司股 权 结构 的重 大变化 ;( )公司债 务担 保 的重大 3 4
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

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2.03•【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1〕5号现公布《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证监会2021年2月3日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第一条为完善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管理制度,做好内幕信息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内幕信息知情人,是指《证券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有关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内幕信息,是指根据《证券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涉及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证券法》第八十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属于内幕信息。
第四条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负有保密义务。
第五条上市公司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并完善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对内幕信息的保密管理及在内幕信息依法公开披露前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登记管理作出规定。
第六条在内幕信息依法公开披露前,上市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填写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及时记录商议筹划、论证咨询、合同订立等阶段及报告、传递、编制、决议、披露等环节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及其知悉内幕信息的时间、地点、依据、方式、内容等信息。
内幕信息知情人应当进行确认。
证券交易所根据内幕交易防控需要,对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填报所涉重大事项范围、填报的具体内容、填报人员范围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七条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按照本规定以及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要求及时登记和报送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并保证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真实、准确和完整,董事长为主要责任人。
试论证券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之内幕信息界定

社会公众查 阅。根据该条规定 , 义务人如果没有指定
媒体或没有指定地点公布信息 , 即使公布了信息 , 该
信 息仍属 于未 公开信 息 , 属于 内幕信 息 。 实质 意义 上 的公 开 。有 关 信 息按 照 上 述 法定 方 式 公开后 , 属于 内幕信 息 吗?持 实质 意义 的公 开 观 就 点 的人认 为 , 信息按 照形 式 意 义公 开 时 , 资 人 还 没 投 有 足够 的时 间来消 化 吸收这些 信息 , 这些 信息 只有被 被 投资者 消化 吸收 时 , 算是 有效公 开 , 才 真正 的公开 。 否 则就仍 然 属于 内幕信 息 。 笔 者认 为 , 目前 的 中国证券业 实施 实质 标准 的 在
以下两个 条 件 : 1 消 息持 有 人 所 知 悉 的消 息 , () 尚未 被 市场其 他 投 资 人 获 悉 ; 2 这 项 消 息 本 身 相 当 重 () 要 , 以使 得相 关公 司 的股 票价 格 在 消 息 公 开 之后 , 足
受 到该项 消息 的影 响而产 生波 动 。
目的 。
一
如果 仅仅 依据 定 义 我们 还 是 很 难 准确 地 去 认 定
某一信息是否构成内幕信息 , 只有深入研究内幕信息
的构成要 件 , 能更 好地对 现 实 中哪些信 息属 于 内幕 才
信 息加 以认 定 。
关 于 内幕信 息 的构成 特征 , 国学界存 在 不 同的 我
学说。
形式意义上的公开。信息公开的方式必须依法
进行 , 如无 法定 方式 , 应 以普 通 投 资者 最 容 易 获得 则
或虚假 陈述 的证 券 欺诈 罪 区别 开 来 。三 必 须是 与 可
大 的不 确定 性 , 于此 , 国 采 取 的 是 形 式 公 开 的 ③基 我 标 准 。《 证券 法 》 7 第 0条 规 定 : 依 法 必 须 披 露 的信 “ 息 , 当在 国务 院证 券 监 督 管 理 机 构 指 定 的 媒 体 发 应 布, 同时将其 置备 于公 司 的住 所 、 券交 易所 、 证 供社 会
论内幕人员的认定——古典特殊关系理论对认定中国法内幕人员的借鉴意义

某 种“ 信 ” 诚 义务 , 因此 , 股 票经 纪人 也 间接地 接 该 受 了董 事 对 公 司 的诚 信 义 务 ; 2 不 公 平 性 的 防 () 止, 如果 允许 该 董 事 利用 其 股 票 经 纪 人 实 施 内幕
交 易 , 导 致对普 通股 东 的 明显不公 平 性 。 因此 , 将 该 董事 与 股 票 经 纪 人 的行 为 违 反 S C 规 则 1 E O
范 围进 行 扩 展 。
关 键词 : 内幕 人 员 ; 典 特 殊 关 系 理 论 ; 幕 交 易 、 露 内幕 信 息 罪 古 内 泄
中图分 类号 : 9 4 1 文献标 识码 : D 2.1 A
一
文 章编 号 :0 4 6 5 2 1 ) 6 0 6 -0 10 —1 0 ( 0 1 0 - 0 4 4
一 ・ 踅 法制建设/ 01 6 21 .
一 . ¨ ¨ 曩
一 ≯曩
定
借 鉴 义
0
济南
201) 5 0 4
摘 要 : 内幕人 员是 内幕 交易 、 泄露 内幕信 息 罪的 主要 主体 。 内幕人 员是指 由于与证 券公 司存在 任职 、 务 关 系或 对其 履行 职权 而可 以合 法地获 知 内幕信 息 的人 员 , 国法 中将 这种合 业 美 法地 获知 内幕信 息的 关 系称 为“ 古典 特殊 关 系” 并确 立 了以“ , 古典 特 殊 关 系理 论 ” 究该 类人 追 员的 内幕 交 易或 泄 露 内幕 信 息责任 的原则 。应 借 鉴“ 典特 殊 关 系理论 ” 以通过 任 职 等合 法 古 , 关 系获知 内幕信 息作 为界 定 该类人 员的特 征 的基 础 , 以之 对 中 国证 券 法 中关 于 内幕 人 员 的 并
证券法案例

3.3 法律法规适用分析:
第七十八条 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 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 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 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 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 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
2.2 违法违规事实分析:
2.2.1 集中资安科技流通股85%。
2.2.2 使用连续大量买入、不转移股票所有权的对倒等手法。 根据证监会公布数据,四家投资公司多次于同一日同时委托买卖此股票, 多个交易日对倒量占这些账户当天总成交量的90%,占当天该股票全部交易 量的60%。 2.2.3 合谋操纵股票价格 四家投资咨询公司利用总持股比例高这一优点,相互勾结,联手操纵, 具有典型的合谋操纵股价的特征。 2.2.4 超比例持仓 持股比例高达流通股85%。研究表明,股份是否出现超额涨幅与庄家持 有流通股的比例高低相关,超比例持仓是股价操纵案件的典型特征。
经查,“胡某某”户与“陈某某”户存在资金内转的情况,交易品 种交易时间大体相同,且代理人均为同一人。由此,可以认定上述两 户实际上是由同一个人进行控制和使用。
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该名代理人是胡某的配偶,随后通过一 系列的调查,取得了胡某直接控制使用上述两个证券账户的间接和直 接证据,最终认定胡某涉嫌内幕交易。
1.4 定性与处罚:
第二百零二条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 人,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公开前,买卖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的, 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 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处以 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从事内幕交易的,还应当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内幕交易的,从重处 罚。 依照《证券法》《刑法》《刑法修正案》法院判决如下: (1)被告人邓某犯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 缓刑1年, 罚金 人民币30万元。 (2)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浅议我国《证券法》内幕交易中“知情人”之外行为主体的界定

《 证券法》 第七 十 四条采用 列举 的方 法对 “ 情人 ” 知 范围进行 了描述 , 较早 规制 内幕交 易的 西方 国家演进 过程 中 , 在 一些案 例
界定 是 最窄 的 , 仅指 “ 法获 取 内幕信 息的人 ” 《 非 ;条例》 中规 定是 更是体现 出 了对行 为主体 的要 求是获 取信 息 , 而不 仅 限于 “ 知情
外从 合 法渠道 获得 内幕信 息的人 亦有 可能构 成 内幕 交易, 于证 券 法中 ‘口 对 ‘ 情人’ 矢 ’ 之外行 为主体 的确 定应 当更加 宽 泛。 关键 词 ‘ 内幕 交 易 内幕信 息 中图分类 号 : 92 8 D 2. 2 行 为 主体 知情人 非 法获取
文章 编号 : 0 90 9 (0 0 0 .5 .2 10 . 22 1 )22 00 5 二 、 知情 人” 外获取 内幕信 息 无需“ 法” 件 “ 之 非 要 所谓 内幕 交易 , 指知 悉证券 内幕 信 息的人, 行与 该信 息相 进
“ 以不正 当手段 ” 此 界定相 较于“ , 非法获取 ” 围要 大得 多; 办 人 ” “ 法获取 ” 范 而《 及 非 。在 彻斯特 案 ( n e Sa s. h s n 0 U i d t ev C et ) 中, t t ma 法》 的界 定则 是最 为 宽泛的 , 中 包括 “ 法途 径” 不正 当手段 ” 合 “ 及
K i 从他 的妻 子 S sn处得知 Wa bu 公 司 的内幕 信息 ,并 eh t ua l am d
“ 他途 径” 条 例》 《 其 。《 及 办法》 较于 新 《 相 证券法》 的颁 布要 早得 与 其经 纪人 C et n均进 行 了相关股 票 交易 。 《 hs ma 依 证券法 》 中界
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

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幕信息管理行为,加强公司内幕信息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内幕信息交易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董事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下称“《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幕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由董事会统一领导和管理。
董事会应当保证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真实、准确和完整,董事长为内幕信息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董事会秘书为公司内部信息保密工作负责人。
公司各部门、分公司负责人、公司各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各项目机构负责人、各关联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为各部门、单位内幕信息及其知情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单位、项目机构等的内幕信息及其知情人管理工作负责;中介服务机构在与公司合作中可能产生的内幕信息及其知情人管理事宜,由对口业务部门负责。
上述各单位涉及本制度第七条规定之内幕信息的需在知悉该内幕信息发生第一时间告知公司董事会秘书,并在两个工作日内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表报送证券投资部。
证券投资部具体负责协助办理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三条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内幕信息的对外发布,未经董事会书面授权,其他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发布任何内幕信息。
证券投资部是公司内幕信息登记管理的日常工作部门。
第四条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各部门、分子公司都应做好内幕信息的保密工作。
公司各部门、分子公司应将防止内幕交易管理纳入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中并指定专人负责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内幕信息知情人不得泄露内幕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或配合他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以案说法:内幕信息知情人对主动获取或被动知悉的内幕信息均负有法定的保密义务

以案说法:内幕信息知情人对主动获取或被动知悉的内幕信息均负有法定的保密义务裁判要旨:Ⅰ、与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无论是主动获取还是被动获取内幕信息,均属于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Ⅱ、从他人处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后,在涉及证券的发行或其他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该证券,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其行为构成内幕交易罪。
案例文号:(2018)沪02刑初28号刑事判决案情简介:北京某某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网”)法定代表人为郭某(另案处理)。
北京某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景”,系“某某村在线”运营主体)的股东为郭某、刘某。
某景运营“某某村在线”网站及相关资产的日常业务,某某网实际拥有某景的控制权。
2015年12月28日或29日,郭某与上海某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某联”)董事长朱某在江西省南昌市就上海某联收购某某网控股的“某某村在线”网站优质资产进行了商议并达成初步意向,后双方对收购事项开展了多次磋商。
2016年2月25日,上海某联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
2016年4月27日,上海某联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某某网控股的某景100%股权。
郭某作为上述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于2015年底或2016年1月初,将“上海某联拟收购某某网优质资产”等内幕信息泄露给被告人顾某。
2016年1月至2月期间,顾某通过潘某证券账户合计买入“上海某联”股票18.203万股,成交金额人民币766.70万余元(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股票卖出后共获利126.65万元。
2017年9月29日,被告人顾某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到案,但到案之初拒不供述本案的主要事实,直到移送审查起诉前才如实供述了本案的主要事实。
顾某到案后,向司法机关退出了违法所得并预缴罚金共计253.30万元。
裁判结果:一审法院于2018年9月3日作出判决:一、被告人顾某犯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三十万元;二、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我国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界定

我国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界定作者:门亮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9期摘要:从国内外对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的研究展开,首先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最终对我国证券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对不同类型主体设立不同的法律规制、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加交易报告制度、其他補充机制等。
关键词: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一、我国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界定的现状(一)传统内部人:上市公司相关的身份纵观我国《证券法》第74条中关于内幕信息知情人的一至四大分类,且都处于与上市公司有关的特殊身份地位,并能够进一步拆分成五类:(1)发行人内部的董监高;(2)持有该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与董监高;(3)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董监高;(4)发行人控股的公司与董监高;(5)因为自身担当的职务而能够接触到公司相关内幕信息的人员。
[1](二)临时内部人:特殊职业相关的身份1.中介机构相关的身份我国《证券法》第74条规定的内幕信息知情人中,专门规定了与中介机构相关的特殊身份的主体作为第六类被囊括进来。
细分下来,其中的证券服务机构类还囊括了例如资信评级机构、财务顾问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甚至会包括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2]2.证券监管相关的身份研究我国《证券法》第74条中,第五项关于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规定,可发现其特征是具有与证券监管相关的人员,是对前文所述的内部人之扩展。
内幕信息知情人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特别应当关注那些上市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和与其人员产生各种业务关系的外部人员,尤其是监督管理人员。
所以将证券监管相关身份的人员纳入内幕信息知情人范畴,是对内部人理论的发扬和进步。
(三)我国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认定的过于狭隘1.对于持股5%以下的小股东没有进行规定基于信义理论,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无论其持股多少都应该对公司、债权人及其他股东等负有信义义务。
故而我国《证券法》第74条中仅把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股份的人作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的判定标准,不符合现实需要。
内幕信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样式分析汇编

内幕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一、相关法律法规内幕信息是指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内幕信息知情人是指由于持有发行人的证券,或者在发行人或者与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由于其会员地位、管理地位、监督地位和职业地位,或者作为雇员、专业顾问履行职务,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内幕交易是指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自己买卖证券、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买卖证券,从中牟利或者避免损失的行为。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对内幕信息的保密管理及在内幕信息依法公开披露前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登记管理作出规定。
泄露内幕信息、利用内幕信息从事交易的,除了会受到证券主管部门处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将受到刑事处罚。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着详细规定。
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1、《证券法》第五条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2、《证券法》第七十三条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3、《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6)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
浅议内幕人范围的界定

浅议内幕人范围的界定论文关键词:内幕交易内幕人信息窃取理论论文摘要:主要从比较法的视点出发,着重考察分析了美国和德国有关内幕人的规制理论和内幕人的范围。
基于这样的考察,提出以下的观点:与他国相比,我国现行法无法将公司外部人利用内幕信息的情况纳入规制的射程范围,故而将导致证券法中的公正、公平理念变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立法,更好的规制内幕交易行为。
一、案例介绍香港的前华润万众执行董事梁家安及其丈夫王勤竞,涉嫌在美国股市进行内幕交易,遭美刚证券交易委员会民事起诉。
他们被指在传媒大亨梅铎的新闻集团提出收购美国道琼斯公司前,获得内幕消息,斥资逾亿港元大手吸纳道琼斯股票,获利约6334万港元。
现二人有关资产已被冻结,若罪名成立,最高罚款为获利金额的三倍,即逾1.9亿港元,以及没收有关利润,甚至入狱。
从此案例我们引出内幕交易问题,对这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内幕交易愈米愈成为各国证券法所规制的主要内容。
它不仅是为了规制证券市场的秩序,更是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能够有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
二、内幕交易概述内幕交易(insider~ading)指的是凭借持有一般投资大众所无法取得的重大非公开信息所进行的证券交易行为,而所谓重大非公开信息(一般也称作内幕信息)是指足以影响股价变动和投资人交易决策的信息。
内幕交易通常被认定为一种不当的证券交易行为,各国证券监管当局都予以立法禁止,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由监管当局重点监控。
美国是最早对内幕交易行为实施监管立法的国家。
针对当时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充斥证券市场的状况,美国国会于1934年出台了《证券交易法》,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严格的法律界定和规定。
1984年和1988年又分别通过了《内幕交易制裁法案》和《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执行法案》,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
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监管当局对内幕交易也予以高度关注。
1999年颁布实施的《证券法》第67、68、69和7O条就分别对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内幕信息、内幕交易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内幕交易犯罪中“知情人员”和“内幕信息”的认定探讨

内幕交易犯罪中“知情人员”和“内幕信息”的认定探讨王润生余云华就世界范围而言,证券交易早在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就已经出现,西欧各国相继出现股份公司后,形成证券交易的最初形态。
在证券市场诞生的头一百年里,内幕交易行为并不认为是犯罪,仅被认为是公司法内部调整的问题,只涉及公司董事、管理人对股东所负的信任义务。
然而,在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容忍和放任自由态度的背景下,证券内幕交易行为日益猖獗,其对证券市场秩序的危害凸显出来,证券内幕交易可以通过对单一股票的影响,波及整个证券市场甚至整个社会,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引起政权更迭。
⑴正是由于内幕交易犯罪对证券市场带来的毁灭性危害,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将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纳入维护证券市场管理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点惩治对象之中。
在我国,“禁止内幕交易”首见于199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证券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17条明确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从事操纵市场价格、内幕交易、欺诈和其他以影响市场行情从中渔利的行为和交易。
随后,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8年颁布(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和2007年初中国证监会出台的《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试行)(以下简称《认定指引》)等均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样态与罚则进行了规定。
但是,对于构成内幕交易的关键要件——“知情人员”和“内幕信息”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相同,造成司法实践中难以抉择。
201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内幕交易解释》)。
这对于实践中正确理解“知情人员”和“内幕信息”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正确适用法律,准确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法律法规关干“知情人员”和“内幕信息”的界定比较在“两高”《内幕交易解释》发布之前,生效的法律法规对知情人员、内幕信息有明确规定的主要有三部:一是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
内幕信息法律法规和案例(汇编)

内幕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一、相关法律法规内幕信息是指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内幕信息知情人是指由于持有发行人的证券,或者在发行人或者与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由于其会员地位、管理地位、监督地位和职业地位,或者作为雇员、专业顾问履行职务,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内幕交易是指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自己买卖证券、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买卖证券,从中牟利或者避免损失的行为。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对内幕信息的保密管理及在内幕信息依法公开披露前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登记管理作出规定。
泄露内幕信息、利用内幕信息从事交易的,除了会受到证券主管部门处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将受到刑事处罚。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着详细规定。
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1、《证券法》第五条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2、《证券法》第七十三条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3、《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6)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
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有哪些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有哪些1、怎么认定内幕信息?所谓内幕信息是指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下列信息皆属内幕信息:(1)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
主要包括:(12项)①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②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③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④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⑤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重大损失。
⑥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⑦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
⑧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⑨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
⑩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
(3)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
(4)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5)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6)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
(7)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
(8)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
2、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有哪些?(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6)保荐机构、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
“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近亲属及关系密切人”的界定

“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近亲属及关系密切人”的界定作者:朱士阔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4年第06期本文案例启示:刑法中“近亲属”的界定宜于刑事诉讼法保持一致。
“关系密切的人”的理解应立足于实质并借助形式。
从形式上说,“关系密切的人员”包括朋友、同学、近邻、亲属等;从实质上说,“关系密切的人员”是指在经济上、生活上有比较经常往来的人员。
[基本案情]天津某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经营状态。
2010年8月,犯罪嫌疑人郭某的姐夫李某与该能源公司的控股股东就公司重组事宜进行协商,同年10月20日决定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重组。
11月10日该能源公司因股价异常波动被停牌核查。
经查,犯罪嫌疑人郭某(李某之妻弟)于2010年9月21日至11月10日期间,向他人拆借巨额高息资金2000万元,并借用多人身份证开立证券账户,大量买进、卖出该能源公司股票,交易金额6000多万元,获利816万余元。
其交易记录与该能源公司重组信息形成、变化、公开时间基本一致。
期间,郭某曾使用李某的银行卡账户划转300万元资金购买该能源公司股票。
并且在案发之前,郭某多次与其姐郭某某、姐夫李某合伙炒股、倒房等。
犯罪嫌疑人郭某非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到案后辩解称该能源公司重组的内幕信息由自己分析所得。
2012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条第2项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80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郭某是否属于该《解释》规定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一、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范围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对“近亲属”的范围作出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证券法》中内幕信息及其知情人员的界定
摘要: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打击的行为之一。
本文对内幕信息和内幕信息的含义及其界定进行介绍,以便实践中进行区分。
关键词: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证券
一、内幕信息的定义及其界定
1. 内幕信息的定义。
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打击的行为之一。
而认定内幕交易行为违法行为的前提。
所谓内幕信息,是指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2. 内幕信息具的特点。
内幕信息的按照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的信息,这类信息是投资者判断公司发展前景,确定公司所发行的证券的投资价值,从而作出投资决策的必要依据,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需要了解、知悉这类信息。
这一类信息基本上是来源于公司内部。
另一类是对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这类信息有的来源于公司内部,也有的来源于公司外部,这些信息虽然不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但是传播开来,就会对证券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有的会导致公司自己发行的证券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有的甚至会影响其他公司的证券价格上涨或下跌。
所以,这种信息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可见,内幕信息的内容是对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决策非常重要的情况,是应当向投资者
及时公开的。
内幕信息是尚未公开的信息。
公开信息就是向社会公众披露信息的内容。
为了保证使广大投资者都能够知悉他们所应当了解的信息,《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的方式作出了规定。
内幕信息的披露,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作出的公告,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报刊上或者在专项出版的公报上刊登。
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这条规定可以说是确定了信息公开的标准,这就是只有按照法定方式披露了信息,才算作是公开了信息,而有关信息尚未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报刊上或者在专项出版的公报上刊登,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的,就属于尚未公开的信息。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信息,才属于内幕信息,
3. 内幕信息的种类。
内幕信息包括8类:
(1)证券法所列重大事件,即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
(3)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
这是指投资者持有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以上(包含百分之五),或者是公司股东持有股份数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以上(包含百分之五)的情况发生。
(4)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这包括公司为他人提供或者撤销为他人所提供的债务担保以及他人为公司提供或者撤销为公司所提供的债务担保发生
重大变化。
公司债务担保的变更,主要取决于所担保的债务金额、担保性质和期限。
(5)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
一次超过该资产的百分之三十。
资产的报废主要是指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而言的。
(6)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
这主要是指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
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可能发生重大法律责任,意味着他们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如果经依法认定事实确凿,则会导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从而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7)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
这方面涉及的内容包括收购人关于收购的决定、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名称、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额、收购的期限和价格等。
(8)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
二、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的含义及其界定
所谓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通常也称为内幕人员或内幕人士。
确定内幕人员,一般是以是否拥有证券市场上尚未公开的信息为标准。
从传统意义上讲,内幕人员是指公司内部的人员,具体包括董事、监事、经理等。
这些人通常被认为能比其他人更早获得关于公司的信息。
但是,在实际中为公司的证券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和对证券交易进行管理的有关人员等,也能够拥有关于公司的和有关证券交易的内幕信息,并且这些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情况也很普遍。
因此,现在各国对于内幕人员的范围都规定得比较宽泛,不仅限于公司内部人员,还包括公司外部的由于工作性质或所任职务而拥有内幕信息的人员。
可以这样
说,内幕人员实际上是一类人员的集合,与这类人员相对应的是从报纸、广播、电视等获取信息的人员。
我国《证券法》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六类人员为内幕人员:(1)行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及有关的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或者监事是指具有董事、监事身份及实际执行董事或者监事职务的人员。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公司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具有高级职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
人员,如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地区销售代表、财务总监、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
(2)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
这实际上就是指大股东。
(3)发行股票公司的控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不论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一个股东只要取得了某个公司的控股地位,就拥有了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该公司的投资支出、收入分配、营销计划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安排等,都拥有决定权或影响力。
发行股票的公司的控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被列为内幕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以及其他担任高级行政职务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
(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证券交易信息的人员。
这里所规定的公司包括发行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公司、发行股票的公司的控股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
(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交易进行管理的人员。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是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
(6)由于法定职责而参与证券交易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证券登记结算
机构、证券交易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这类人员包括为发行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务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审计师、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以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和证券交易服务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有关业务人员。
(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员。
参考文献:
[1]叶林.证券法(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4).
[2]李有星.董德贤.证券内幕信息认定标准的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
[3]苗有水.刘晓虎.《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