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论述大题

合集下载

采油工程理论试题(技术员)-C

采油工程理论试题(技术员)-C

2010年度采油工程技术员组竞赛试题(第一赛段基础知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油气混合物按流动形态可分为: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四种流动类型。

2.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动力设备、减速机构、换向机构和辅助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3.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因素,设备因素,工作方式的影响。

4.悬点所承受的静载荷有抽油杆柱载荷、液柱载荷、上下冲程中在杆柱和管柱之间相互转移的载荷、其他载荷(沉没压力,回压。

5.常见的完井方式有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

6.常用的无杆泵有电动潜油离心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螺杆泵等。

7.判断下图所示示功图,其中为抽油杆脱落的示功图为图__B__ ,为泵充不满的示功图为图__A_。

(填A或B)8、油水的运动是毛管力、驱动力、重力、粘滞力的作用结果。

9、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采油指数的大小。

10、层内矛盾的大小用层内水驱油效率来表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岩石的胶结强度与胶结方式有关,其中(B )胶结方式的胶结强度最小。

(A)基质胶结(B)接触胶结(C)充填胶结(D)溶解胶结2、通常用(B )的变化表示注入水的流动阻力。

(A)流度(B)流度比(C)含水饱和度(D)注水波及系数3、油层受到伤害后,其评价指标描述正确的有(D )(A)流动效率大于1 (B)产率比小于1(C)堵塞比大于1 (D).完井系数小于14、某井电机皮带轮直径240mm,冲次6次;换为320mm电机轮后,冲次变为( B )。

(A)7 (B) 8 (C) 9 (D) 105、不属于化学驱采油的是(A):(A) CO2驱 (B)注聚合物驱 (C)碱驱 (D)表面活性剂驱6、面积注水井网中(C)井网对聚合物驱油的效果最好:(A) 正九点法 (B) 七点法 (C) 五点法 (D) 四点法7、10型抽油机安装驴头中心线与井口中心线偏差不大于( D ):(A) 4mm (B) 5mm (C) 6mm (D) 7mm8、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 A )。

延大采油工程习题集及答案10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

延大采油工程习题集及答案10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

第十章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一、名词解释:油田开发: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编制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

二、叙述题1、采油工程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涉及的技术面广、综合性强而又复杂;(2)工作对象是生产条件随油藏动态而不断变化的成百上千口采油井和注入井。

(3)与油藏工程和地面工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⑷工程方案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难度大的工作。

(5)方案本身将涉及油田开发的重要决策和经济效益。

2、采油工程的任务、目标、作用是什么?答案要点:任务:通过产油井和注入井采取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作用于油藏,使油气畅流入井,并举升到地面进行分离和计量。

目标: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作用:实现油田开发指标和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重要工程技术保证。

3、完井工程的内容与出发点是什么?答案要点:内容:①提出钻开油层方式及要求。

6生产套管尺寸选择及强度校核;G确定井身结构、套管程序及固井工艺;㈤选择完井工艺方案。

出发点:Oi建立油层与油井的良好通道;Ch发挥油井最大潜力;Ch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4、总体压裂优化设计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由于总体压裂优化设计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油藏或区块,因此,进行油田总体压裂优化设计方案的编制应从总体上遵循如下原则:(1)针对油藏地质条件,遵循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原则,采用先进可行的工艺技术。

(2)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并使压后产量保持较长时期的增产、稳产、以保证产能建设和配产任务,并尽可能地减少井数,降低开发费用,增加效益。

(3)与井网布署相结合,优化裂缝方位和缝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驱扫油效率,改善出油剖面,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4)在对油藏总体压裂后的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期动态预测的基础上,对油田注水和油藏压力保持水平提出要求。

5、总体压裂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答案要点:(1)总体压裂设计的任务(2)对油藏或区块提出总体压裂规划,通过油水井压裂的综合论证,规定各开发阶段在开发井网的平面和剖面上的压裂任务,提出对油水井压裂的要求;(3)制定总体压裂设计原则;(4)为油藏总体在压裂改造后能完成年配产量和不降低或提高扫油效率条件下进行技术论证;(5)为单井压裂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

中石油华东2021年春季学期《采油工程》在线考试(适用于2021年6月份考试)【标准答案】

中石油华东2021年春季学期《采油工程》在线考试(适用于2021年6月份考试)【标准答案】

2021年春季学期《采油工程》在线考试(适用于2021年6月份考试)试卷总分:100 得分:30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1.分析地层吸水能力的变化,必须用()来绘制地层真实曲线。

A.有效压力B.注水压力C.油管压力D.套管压力答案:A2.不属于二维模型的是()。

A.卡特模型B.PKN模型C.KGD模型D.P3D模型答案:D3.以下情形()不适合采用气举法采油。

A.深井B.高含水井C.高气油比井D.定向井答案:B4.喷射泵气蚀最可能发生在()A.喷嘴B.喉管C.扩散管D.吸入口答案:B5.对保护器正确的描述是()A.保护器是保护电缆的B.保护器是保护电机的C.保护器是保护分离器的D.保护器是保护电潜泵的答案:B二、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6.替喷适用于喷势不大的井或有自喷力但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泥浆漏失,钻井液滤液使油层受到损害的油井。

答案:错误7.诱导油流是试油工作的第一道工序。

8.常用的胍胶压裂液一般看作是牛顿流体。

答案:错误9.增产倍数计算压裂井的产量,不仅适应于稳定生产阶段,还适应于不稳定生产阶段。

答案:错误10.抽油机平衡的目的,是使上、下冲程时驴头的负荷相同。

答案:错误11.由电潜泵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泵的排量随压头增大而增大。

答案:错误12.电动潜油离心泵的泵效为容积效率。

答案:错误13.对于同一储层而言,其临界流速是一个常数。

答案:错误14.对于具有非直线型IPR曲线的油井,在使用采油指数时,应该说明相应的流动压力,也不能简单地用某一流压下的采油指数来直接推算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答案:正确15.测量动液面的仪器称为回声仪,测量示功图的仪器称为动力仪。

答案:正确16.抽油机结构不平衡值指的是当连杆和曲柄销脱开时,为了保持游梁处于水平位置而加在悬点上的力。

答案:错误17.适合于各种管流的通用压力梯度方程中包含重力损失、摩擦损失和加速度损失三部分。

答案:正确18.油井流入动态和井筒多相流动规律是任何油井举升方式设计和生产动态分析所需要的共同理论基础。

油工1028采油工程参考答案A

油工1028采油工程参考答案A

油工1028采油工程参考答案(A 卷)一、 名词解释(10分)1.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两种扭矩下电机的发热条件相同,该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2. Gas Holdup :单位长度油管中所留存的气相体积与其油管体积之比。

3.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

4. 相对吸水量:是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小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5. 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二、 填空或选择答案(15分,每空0.5分)1. 雾流;环流;段塞流;泡流;泡流;段塞流2. 垂直于;垂直;水平3. 高效射孔;密集射孔;水力喷砂射孔;小规模酸化4.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漏失影响5. 连续气举;间歇气举;采油指数、井底流压和产量都高的井;采油指数较高、井底流压较低或采油指数和井底流压都低的低产井6. 常规酸化、酸压;方式①、方式②7. 使电机在上下冲程对外做功相等;复合平衡;测时法、测电流法、观察法或扭矩曲线法8. 油井产量;生产压差三、简答题(共35分,每题5分)1.井口求解过程:a.求节点流入曲线:假设q ,根据IPR 曲线求P wf ,按垂直管流求P wh 得到P wh ~q ,绘出节点流入曲线;b.求节点流出曲线:假设q ,在已知分离器压力条件下按水平管流求P wh ,得到P wh ~q ,绘出节点流出曲线;c.作图:找出协调点。

意义:解点选在井口可用来研究不同直径的油管和出油管线对生产动态的影响,便于选择油管及出油管线的直径。

2.作用:控制和调节产量;保持一定的回压,避免井底出砂。

正常生产时要求油气混合物通过油嘴时必须达到临界状态,因为在临界状态下,下游压力的波动不会影响到上游压力,油井的产量只取决于油嘴前的压力。

3.(1)P max 发生在上冲程开始(刚离开下死点);因为刚离开下死点时加速度值最大,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惯性力向下,增加了悬点载荷; (2)公式)]1(1790[2'max l r sn b W W P r l +++=是在抽油杆为刚体时推导出来的;它考虑了静载(杆和液柱的静载W r 、W l )、杆的惯性载荷)1(17902lr sn W r +及摩擦载荷;悬点运动规律简化为曲柄滑块运动。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

表示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由于温度降低油气井开始结蜡时所对应的井底温度。

4.气举采油法: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采油方法。

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气液密度差,产生气体流速超过液体流速的现象。

7.扭矩因素:对扭矩的各种影响因素。

8.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等于实际注水量与设计配注量之差同设计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流体通过裂缝的流动能力。

10.气举启动压力:在气举采油过程中,压缩机所对应的最大功率。

1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量。

12.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抽油杆因弹性变性而引起的变化量。

14.余隙比:泵内为充满的体积与整个泵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题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液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1;S=0时,FE(=)1;S<0时,FE(>)04.抽油机型号CYJ3-1.2-7HB中,“3”代表(悬点载荷30KN),“1.2”代表(最大冲程长度1.2米),“7”代表(减速箱额定扭矩7KN.M)和“B”代表(曲柄平衡)。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工作筒)(活塞)(阀)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注水),另一类是(注水井调剖)。

2001级《采油工程》标准答案

2001级《采油工程》标准答案

2001级《采 油 工 程》 期 末 考 试 (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 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的关系。

2 气举采油:是指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间喷或自喷能力差)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气液混合物密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

3 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 沉没度:泵下入动液面以下深度谓之。

5 原油的密闭集输: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所经过的整个系统(从井口经管线到油罐等)都是密闭的,即不与大气接触。

6 滤失系数:压裂液在每√1分钟内通过裂缝壁面1米3面积的滤失量,米3/米2.√分。

7 滑脱现象:气液混流时,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轻质气相其运动速度会快于重质液相,这种由于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称为滑脱现象。

8 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当酸液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初始浓度的10%),酸液变为残酸。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称为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

二、绘图题(3×2分=6分)1、用图示意典型的油井IPR 曲线。

2、用图示意有气体影响和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图1-1 典型的油井IPR 曲线q ma3、用图示意酸浓度对酸—岩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简述题(6×51 简述气液两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方程的求解步骤(任选一种)。

要点:以按深度迭代为例(1)、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o P 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P ∆作为计算压力的间隔。

(2)、估计一个对应于P ∆的深度增量估h ∆,以便根据温度梯度估算该段下端的温度T1。

(3)、计算出该管段的平均温度T 及平均压力P ,并确定该T 和P 下全部流体性质参数(溶解油气比R ,原油体积系数Bo ,油、气、混合物粘度,气体密度ρg ,及表面张力σ等)。

采油工竞赛论述题

采油工竞赛论述题

论述题:1、注水开发油田存在的地下三大矛盾是什么?地下三大矛盾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答:注水开发油田存在的地下三大矛盾指的是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矛盾。

(1)层间矛盾:就是因高渗透性油层与中低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产生注采不平衡、压力不均衡和层与层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

(2)平面矛盾:由于油层的发育,渗透率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井网对油层各部分控制程度的不同,从而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推进不均匀,高渗透层先见水、先水淹,初期开发效果好,干扰中低渗透层作用的发挥,形成平面高压区和低压区、水淹区和含油区交叉分布,相互干扰,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3)层内矛盾:由于油层内部存在着非均质性,高渗透层中夹杂中低渗透条带,而中低渗透层中夹杂高渗透条带,从而使注入水在油层波及不同,产生层内的互相干扰和影响。

2、水驱油过程中不均匀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答:水驱油过程中不均匀性主要由: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油水粘度差、岩石的润湿性、毛细管力等因素引起的。

(1)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油和水都是在油层岩石颗粒之间的细小孔道(孔隙、裂缝)内运动的。

这些孔道大小不一,纵横交错,变化万千,这就是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

水驱动石油在这些孔道中流动时,由于孔道大小不同,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一样,使得水在不同的孔道中驱油时的流动速度不同。

(2)油水粘度差:在水驱油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的差别,在同一孔道流动时,对油的阻力就大,对水的阻力就小,水就会超越到油的前面,产生窜流,从而加剧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所造成的水驱油的不均匀状况。

(3)岩石的润湿性:由于油层岩石矿物组分不同,润湿性也不一样。

在水驱油过程中孔道的不同部位油膜被剥落的程度也不同,造成水驱油过程中的不均匀性。

(4)毛细管压力:在油层中,毛细管压力影响孔道中油水的流动。

当岩石表面具有亲水性质时,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使水自发地推动石油在微细孔道中前进;当岩石表面具有亲油憎水性质时,毛细管力就阻止水进入孔道,使石油不易被水驱走。

采油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甲烷B. 乙烷C. 烃类化合物D. 二氧化碳答案:C2. 什么是自喷采油?A. 利用地下压力使油井自然流出B. 人工泵抽油C. 利用水力压裂技术D. 利用蒸汽注入答案:A3. 采油过程中,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井的采油方式是什么?A. 自喷采油B. 机械采油C. 气举采油D. 化学采油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提高采油效率的方法?A. 水力压裂B. 蒸汽注入C. 降低油层温度D. 聚合物驱油答案:C5. 什么是二次采油?A. 利用地下压力采油B. 利用人工设备采油C. 利用化学方法采油D. 利用物理方法采油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采油过程中的三次采油技术。

答案:采油过程中的三次采油技术包括:一次采油(自然能量采油),主要依靠油层自身的压力将原油采出;二次采油(机械采油),通过人工设备如泵抽等方法提高采油效率;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采用化学、物理或热力方法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出率。

2. 什么是水力压裂技术,它在采油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泵将含有特殊添加剂的流体注入油层,使油层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的流动效率。

它在采油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低渗透油层的采油效率,增加原油的产量。

三、论述题1. 论述采油工艺中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几种主要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答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 自喷采油:依靠油层自身压力使原油自然流出。

- 机械采油:使用抽油机、泵等设备强制将原油从油层中抽出。

- 水力压裂:通过高压流体在油层中产生裂缝,增加渗透性。

- 蒸汽注入:向油层注入高温蒸汽,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流动性。

- 聚合物驱油: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变油层中水的流动特性,提高原油的驱替效率。

- 化学驱油:使用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四、案例分析题1. 某油田在开发初期主要依靠自喷采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减少。

采油工程——精选推荐

采油工程——精选推荐

采油⼯程《采油⼯程原理与设计》试卷⼀、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1、试油资料包括、压⼒数据、和温度数据。

2、是油⽥开发总体建设⽅案实施的核⼼,是实现⽅案⽬标的重要。

3、采油⼯程配套⼯艺包括解堵⼯艺措施、、防蜡⼯艺⽅案、油井堵⽔⼯艺⽅案、等。

4、油⽓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敏、盐敏、、酸敏评价实验,以及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损害评价实验等。

5、完井⼯程和完井对油井⽣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开发的经济效益,⼜决定性的影响。

6、防砂管柱的设计包括缝隙尺⼨设计、、筛管长度设计、、光管的设计和扶正器设计。

7、碳酸盐岩油层的酸化常⽤的酸有、、多组分酸、乳化酸、稠化酸、泡沫酸和⼟酸。

8、酸处理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选⽤适宜的酸化技术、及施⼯质量等。

9、压裂液类型有、、泡沫压裂液等。

10、双液法可使⽤的堵剂有、凝胶型堵剂、、胶体分散体型堵剂。

11、按实测井⼝压⼒绘制的,不仅反映油层情况,⽽且还与井下配⽔⼯具的有关。

12、注⽔井调剖封堵⾼渗透层的⽅法有和。

13、分层吸⽔能⼒可⽤、、视吸⽔指数等指标表⽰,还可以⽤相对吸⽔量来表⽰。

14、⽔⼒活塞泵井下机组主要是由液马达、和三个部分组成。

15、当潜油离⼼泵的所需功率确定后,选择电机功率时,还应考虑和的机械损耗功率。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 分)1、⽰踪剂:2、注⽔井调剖:3、泡沫流体:4、抽汲5、替喷法:6、酸敏性: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Vogel⽅法对油⽓两相的流⼊动态曲线的计算时的假设要求是什么?2、⽓举法排液的⽅式有哪⼏种?3、采油⼯程⽅案编制的要求是什么?4、采油⼯程⽅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射孔液选择的要求是什么?6、PKN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四、计算题:(10分)某注⽔井分三个层段注⽔,已测得层段指⽰曲线。

正常注⽔井⼝压⼒为8.5MPa,⽬前全井注⽔量为230m3/d,三个层段⽬前的⽇注⽔量的分配如下:层段1 2 3 4 注⽔量/(m3.d-1) 88 51 81.5 220.5 ㎡相对注⽔量/% 39.923.137.0100 试求每段层的注⽔量。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A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5分)1.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体积之比。

2.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所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4.有效厚度:5. 酸敏:流体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在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条件下,由于流体的流动引起的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7.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8.Vogel 方程:2max 008.02.01⎥⎦⎤⎢⎣⎡--=r wf r wf P P P P q q9.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0.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层的比值。

11.流动效率:指该井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2.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13.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到达油水井产量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4.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架,然后下油层套管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的通道。

15.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 20分)1.油藏地质研究是对开发对象油藏的(1)认识和(2)描述。

2.国内外水力压裂常用的支撑剂分为(3)天然支撑剂和(4)人造支撑剂。

3.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5)速敏、(6)水敏、(7)盐敏、(8)碱敏、(9)酸敏和(10)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4.油田开发的天然能量主要有和(11)弹性水驱、(12)流体膨胀、(13)岩石压缩性等。

《采油工程》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采油工程》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采油工程》考试试卷标准答案《采油工程》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未标注每小题1分)1、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是指在一定地层压力下,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

2、持液率是描述气液两相管流的重要参数,存在滑脱时的当地持液率大于无滑脱持液率,即滑脱使得气液混合物密度增大,从而造成重力损失增加。

3、气举阀可分为油压操作阀和套压操作阀。

对于套压操作气举阀,油管效应系数越大,打开阀所需的套压越小,而关闭阀所需的套压不变。

4、游梁式抽油机的机械平衡方式分为气动平衡、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和复合平衡。

(2分)5、扭矩因素的物理含义是单位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产生的扭矩,其量纲为长度(单位m)。

6、抽油机示功图表示悬点载荷与悬点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

7、无杆泵主要有ESP、HP、JP、PCP,它与有杆泵采油的主要区别是不需要抽油杆传递地面动力,而是用电缆或高压液体将地面能量传输到井下,带动井下机组把原油抽至地面。

8、水质指标必须与实际地层相适应,水质标准不同,则处理工艺不同。

一般的水质处理措施有沉淀、过滤、杀菌、除油、脱氧和曝晒。

9、吸水剖面对注水井配注和调剖都十分重要,常用同位素载体法方法进行测定。

吸水剖面可形象地反映出注水井不同吸水层吸水能力的大小。

10、节点系统分析方法中,节点类型有普通节点和函数节点。

11、获得地应力的主要方法有矿场测量或水力压裂法、实验室分析(ASR或DSCR)、测井曲线解释和有限元模拟法等。

12、水基冻胶压裂液配方组成包括稠化剂、交联剂法、破胶剂、表面活性剂或粘土稳定剂、破乳剂或PH调节剂等化学剂。

(2分)13、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沉降速度由自由沉降速度经浓度校正、壁面校正和剪切校正获得。

14、实验确定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包括_反应速度常数、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等。

15、酸化按工艺不同分为酸洗、基质酸化、酸压三种。

16、砂岩深部酸化工艺主要包括氟硼酸酸化和地下自生HF酸化等。

17、影响酸蚀裂缝长度的两大障碍是因反应速度太快而限制酸蚀缝长和酸液滤失等。

采油工程期末复习

采油工程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填空: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得油井产油量。

产液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

IPR曲线:油井流入动态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简称IPR曲线滑脱现象: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气体(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液体(大密度流体)流速的现象。

如:油气滑脱、气液滑脱、油水滑脱等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严重。

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滑脱损失的情况:是由混合物密度的增加而产生。

扭矩因素的物理意义: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自喷井生产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油层到井底的流动—地层渗流、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多相管流、井口到分离器—地面水平或倾斜管流、嘴流。

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节点系统分析思路:①以系统两端为起点分别计算不同流量下节点上、下游的压力,并求得节点压差,绘制压差-流量曲线。

②根据描述节点设备(油嘴、安全阀等)的流量—压差相关式,求得设备工作曲线。

③两条压差-流量曲线的交点为问题的解,即节点设备产生的压差及相应的油井产量。

气举采油原理: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液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和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气举方式:连续气举、间歇气举。

气举适用条件:高产量的深井;含砂量少、含水低、气油比高和含有腐蚀性成分低的油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等。

气举阀的作用:降低启动压力;控制进气量。

悬点运动规律:简谐运动、曲柄滑块运动抽油机平衡方式:气动平衡、机械平衡(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复合平衡)抽油机的平衡原理:在下冲程中把能量储存起来,在上冲程中利用储存的能量来帮助电动机做功,从而使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都做相等的正功。

《采油工程》试题B答案

《采油工程》试题B答案

《采油工程》试题(B)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气液的滑脱现象: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在气液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称为滑脱。

3、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4、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造成光杆冲程与柱塞冲程的差值。

5、扭矩因数: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6、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7、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是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9、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20分)1、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流动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分别为(1)油层中的渗流、(2)井筒中的流动、(3)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和(4)嘴流。

2、气举采油按注气方式可分为(5)连续气举和(6)间歇气举。

3、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凡尔(7)关闭,液柱重量由(8)油管转移(9)抽油杆上,从而使抽油杆(10)伸长,油管(11)缩短。

4、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12)过量,应(13)减小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5、油层压力高于水层压力时,放大生产压差可以(14)增加产油量(增大、减小),使含水(15)升高(升高、降低)。

6、当井壁上存在的周向应力达到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16)垂直裂缝。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裂缝的导流能力2.油井流入动态3.吸水指数4.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5.气举采油法 6.地等值扭矩7. 气举启动压力二、填空题1.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1)、(2)和摩擦载荷等。

2.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3)(4)(5)。

3.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6)、(7)、(8)和(9)。

4.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主要包括(10)、(11)、(12)、(13)(14).。

5. 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15),和(16)。

6. 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简繁程度,可将修井分为(17)和(18)两种。

7.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19)、(20)、(21)、(22)和(23)。

8.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24)和(25)两种类型。

9.修井设备一般按设备的性能和用途可分为(26)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_等。

10.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31)、(32)和(33).三部分。

11.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34),另一类是(35)。

12.目前各油田所使用的封隔器型式很多,按其封隔件(密封胶筒)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36)__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13.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41)、(42)、(43)和(44)等。

14.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45),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46)。

采油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采油工艺中,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人工举升方法?A. 杆泵B. 电潜泵C. 水力活塞泵D. 自喷采油答案:D2. 油井生产中,以下哪个参数是不需要监测的?A. 油压B. 套压C. 产量D. 井口温度答案:D3. 在采油过程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油井出砂?A. 地层压力过高B. 地层压力过低C. 地层岩石强度高D. 地层岩石强度低答案:D4. 采油过程中,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收率?A. 提高采油速度B. 降低采油速度C. 增加注水压力D. 减少注水压力答案:B5. 以下哪种设备不是采油过程中常用的设备?A. 抽油机B. 注水泵C. 压缩机D. 储气罐答案:D6. 油井生产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油井的产量下降?A. 油层压力增加B. 油层压力减少C. 油层渗透率增加D. 油层渗透率减少答案:B7. 采油过程中,以下哪种措施可以减少油井的出砂?A. 增加采油速度B. 减少采油速度C. 增加注水压力D. 减少注水压力答案:B8. 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提高油井的注水效果?A. 增加注水压力B. 减少注水压力C. 增加注水量D. 减少注水量答案:C9. 油井生产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油井的油压增加?A. 油层压力增加B. 油层压力减少C. 油层渗透率增加D. 油层渗透率减少答案:A10. 采油过程中,以下哪种设备是用于油井的人工举升?A. 抽油机B. 注水泵C. 压缩机D. 储气罐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采油工艺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油井的产量?A. 油层压力B. 油层渗透率C. 油层厚度D. 油层温度答案:ABC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收率?A. 增加采油速度B. 降低采油速度C. 增加注水量D. 减少注水量答案:BC3. 油井生产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油井的油压下降?A. 油层压力增加B. 油层压力减少C. 油层渗透率增加D. 油层渗透率减少答案:BD4. 采油过程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油井的出砂?A. 增加采油速度B. 减少采油速度C. 增加注水压力D. 减少注水压力答案:BD5. 以下哪些设备是采油过程中常用的设备?A. 抽油机B. 注水泵C. 压缩机D. 储气罐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喷采油是一种人工举升方法。

延大采油工程习题集及答案01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延大采油工程习题集及答案01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采油工程习题集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一、名词解释1、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简称流压)的关系。

2、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

简称IPR曲线。

3、采油指数:是一个反应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泄油面积、完井条件等的综合指标。

4、流动效率:在相同产量下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5、产液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

6、泡流: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由于气量少,压力高,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气泡直径相对于油管直径要小很多,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泡流。

7、流型: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也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8、段塞流:井筒内形成的一段油一段气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段塞流。

9、环流:形成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这种流动称为环流。

10、雾流:在管壁中,绝大部分油都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这种流动结构称为雾流。

11、滑脱:在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称为滑脱。

12、滑脱损失:出现滑脱之后将增大气液混合物的密度,从而增大混合物的静水压头。

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

13、质量流量:质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

14、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

q a=q fi+q115、气相实际速度:实际上,它是气相在所占断面上的平均速度:真正的气相实际速度应是气相各点的局部速度。

v=-g16、气相表观速度:假设气相&占据了全部过流断面,这是一种假想的速度。

17、滑脱速度:气相实际速度与液相实际速度之差称为滑脱速度。

VSg=l-÷18、体积含气率(无滑脱含气率):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两相流体的总体积中气相所占的比例。

∩auB=幺=——=AQ∙Qg+QiVm19、真实含气率:真实含气率又称空隙率、气相存容比,两相流动的过流断面上,气相面积所占的份额,故也称作截面含气率。

油工1037采油工程参考答案B

油工1037采油工程参考答案B

油工1037采油工程参考答案(B 卷)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相对吸水量:是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2.Functional Node :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

3.抽油泵‘气锁’现象:抽油泵在抽吸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

4.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5.光杆功率(马力):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马力)。

二、填空或选择答案(20分,每空0.5分) 1.气液密度差;滑脱;增加;增加2.加大裂缝长度;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或裂缝宽度) 3.一半(1/2);临界流动;油压;线性4.盐酸中的H +传递到碳酸盐岩表面;H +在岩面上与碳酸盐岩反应;反应生成物C a 2+、M g 2+和CO 2气泡离开岩面。

①;②;H +传质速度 5.qP P wfr -;q ;斜率;补孔6.沉淀;过滤;杀菌;脱氧7.连续气举;间歇气举;采油指数、井底流压和产量都高的井;采油指数较高、井底流压较低或采油指数和井底流压都低的低产井8.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所产生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无关;有关 9.压裂液粘度;地层流体和岩石压缩性;压裂液造壁性;t C V /=10.使电机在上下冲程对外做功相等;测时法或测电流法或通过计算曲柄轴上、下冲程的峰值净扭矩是否相等或听声音;复合平衡、曲柄平衡、游梁平衡 三、简答题(共38分) 1.(6分)井口求解过程:a.求节点流入曲线:假设q ,根据IPR 曲线求P wf ,按垂直管流求P wh 得到P wh ~q ,绘出节点流入曲线;b.求节点流出曲线:假设q ,在已知分离器压力条件下按水平管流求P wh ,得到P wh ~q ,绘出节点流出曲线;c.作图:找出协调点。

选取井底为求解点,便于预测油藏压力降低后的未来油井产量及研究油井由于污染或采取增产措施后引起的完善性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采油工程试题

采油工程试题

第二届“金钥匙”技术竞赛考试试卷(采油工程)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20 分)1、编制油田新建产能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和总体经济评价。

2、地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除受油藏温度和油藏压力影响外,还受构成原油的()和天然气在原油中的()的影响。

3、目前孤岛采油厂使用的抽油机种类有:()、()、()、()等四种。

4、注汽井井下高温四参数测试主要是指井下注入蒸汽的()、()、()、()。

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

5、配制聚合物用水最好先除氧,是为了防止聚合物的(),注入泵采用柱塞泵是为了降低聚合物的()。

6、油井流入动态关系IPR曲线是指()与()的关系,它表示油层向井底的供液能力,它是分析油井动态和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

7、注水井的洗井方式包括()、()、()。

8、通过水井压力测试测得的资料可算出单井的()和()。

9、分层注水管柱主要有()、()、()和液力投捞配水管柱。

10、Y211-115封隔器,其中221中的第1个2代表(),第2个1代表(),第三个1代表()。

1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

12、油水井工程测井中检查固井质量的测井方法主要是()。

13、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主要机理是()和()。

14、三次采油亦称强化采油(EOR),目前具有良好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指()、()、()采油技术。

15、堵剂主要分为两类,即选择性堵水剂和非选择性堵水剂,两者主要的区别是()。

二、选择题(每题 0.5 分,共 10 分)1、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其中()表示的是平衡方式。

A、CYJB、HC、HBD、B2、油嘴的作用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调节油井产量。

A.生产气量B.套压C.生产压差D.回压3、在如图所示的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中,下列对各点的描述中()是对的。

A、A点时:泵筒进液,井口不排液B、B点时:泵筒不进液,井口排液C、C点时:泵筒不进液,井口不排液D、D点时:泵筒不进液,井口排液4、注水泵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注水系统效率。

华东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试题及答案

华东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程》试题A(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气液的滑脱现象: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在气液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称为滑脱。

3、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4、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造成光杆冲程与柱塞冲程的差值。

5、扭矩因数: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6、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7、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是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9、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20分)1、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流动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分别为(1) 油层中的渗流、(2) 井筒中的流动、(3) 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和(4) 嘴流。

2、气举采油按注气方式可分为(5) 连续气举和(6) 间歇气举。

3、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凡尔(7) 关闭,液柱重量由(8) 油管转移(9) 抽油杆上,从而使抽油杆(10) 伸长,油管(11) 缩短。

4、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12) 过量,应(13) 减小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5、油层压力高于水层压力时,放大生产压差可以(14) 增加产油量,使含水(15) 升高。

6、当井壁上存在的周向应力达到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16) 垂直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砂岩地层土酸处理原理(论述题)1)氢氟酸与硅酸盐类以及碳酸盐类反应时,其生成物中有气态物质和可溶性物质,也会生成不溶于残酸液的沉淀。

2HF+CaCO3=CaF2↓+CO2↑+H2O16HF+CaAl2Si2O8=CaF2↓+2AlF3+2SiF4↑+8H2O酸液浓度高,CaF2处于溶解状态;酸液浓度低,产生沉淀。

酸液中含有HCl时,可维持酸液较低的pH值,避免氟化钙的沉淀2)氢氟酸与石英的反应 6HF+SiO2=H2SiF6+2H2O氟硅酸(H2SiF6)在水中可解离为H+和SiF62+;后者与Ca2+、Na+、K+、NH4+等离子相结合,生成的CaSiF6、(NH4)2SiF6易溶于水,而Na2SiF6及K2SiF6均为不溶物质,会堵塞地层。

因此在砂岩地层酸处理过程中,为避免地层水与氟硅离子接触应先将地层水顶替走,一般采用盐酸进行预处理。

3)氢氟酸与砂岩中各种成分的反应速度各不相同。

氢氟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硅酸盐(粘土),最慢是石英。

当HF进入砂岩地层后,价格较贵的HF大部分首先消耗在碳酸盐岩的反应上,而影响HF对泥质成分的反应,但盐酸和碳酸盐的反应速度比氢氟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速度还要快,因此土酸中的盐酸成分可先把碳酸盐类溶解掉,从而能充分发挥氢氟酸溶蚀粘土和石英成分的作用。

总之,依靠土酸中盐酸成分溶蚀碳酸盐岩类,并维持酸液较低的pH 值,依靠HF成分溶蚀泥质成分和部分石英颗粒,因此砂岩地层要用盐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吐酸),而不能单独使用。

2 抽油泵的抽汲过程: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柱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

泵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

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3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简答题)因素:(1)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措施:(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2)确定合理沉没度 (3)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的抗磨、抗腐蚀性能。

(4)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 (5)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4 增产增注原理: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裂缝内流体流动阻力小。

改变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与裂缝近似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降低了能量消耗。

5 水力压裂/前置液酸压与普通酸压的区别:(论述题)水力压裂:过程:憋压---造逢---(裂缝延伸、充填支撑剂)---裂缝闭合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便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高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酸压:用酸液作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一般应用于碳酸盐岩地层,其核心问题是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和裂缝的导流能力作用机理:(1) 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缝;(2) 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把裂缝的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压后,裂缝壁面不能完全闭合,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可达到提高地层渗透性的目的。

二者基本原理和目的都是相同的,对水力压裂,裂缝内的支撑剂阻止停泵后裂缝闭合,酸压一般不使用支撑剂,而是依靠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刻蚀产生一定的导流能力,因此酸压压力的应用局限于碳酸盐岩地层,很少用于砂岩地层,而水力压裂没有这些局限。

前置液酸压:在酸压过程中,用高粘液体当作前置液,先把地层压开裂缝,然后再注入酸液的这样一种压裂工艺。

优点:粘度高,滤失量小,可形成较宽、较长的裂缝作用机理:减少裂缝的面容比,从而降低酸液的反应速度,增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预先冷却地层,岩石温度下降,起缓蚀作用酸液在高粘液体中指进现象。

6 油藏与油管两个子系统的节点分析以井底为求解点过程:已知油压,求解井底流压。

1.求节点流入曲线:表示油藏中流动的IPR曲线为节点的流入曲线2.绘制井筒油管工作曲线求节点流出曲线:以分离器为起点通过水平或倾斜管流计算得井口流压,再通过井筒多相管流计算的油管入口压力与流量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节点的流出曲线3.作出C点为协调点,对应的产量及井底流压为系统协调生产时可获得的油井产量及相应的井底流压。

意义:1.便于预测油藏压力降低后的未来油井产量2.研究油井由于污染或采取增产措施后引起的完善性改变带来的影响以井口为求解点过程:已知井底流压,求解井口油压。

设定一组产量,通过IPR曲线A可计算出一组井底流压,然后通过井筒多相流计算可得一组井口油压曲线。

此油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便为节点的流入曲线【在假定一组流量q后,分别以给定的分离器压力P sep和油藏压力P r为起点计算不同流量下的井口压力P wf,这样可会出以井口为求解点的节点流入曲线(油管及油藏的动态曲线)和节点流出曲线(水平管流动态曲线)由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可求出该井在所给条件下的产量及井口油压】意义:1.研究不同直径油管和出油管线对生产动态的影响 2.便于选择油管及出油管线的直径。

1砂岩地层土酸处理原理(论述题)1)氢氟酸与硅酸盐类以及碳酸盐类反应时,其生成物中有气态物质和可溶性物质,也会生成不溶于残酸液的沉淀。

2HF+CaCO3=CaF2↓+CO2↑+H2O16HF+CaAl2Si2O8=CaF2↓+2AlF3+2SiF4↑+8H2O酸液浓度高,CaF2处于溶解状态;酸液浓度低,产生沉淀。

酸液中含有HCl时,可维持酸液较低的pH值,避免氟化钙的沉淀2)氢氟酸与石英的反应 6HF+SiO2=H2SiF6+2H2O氟硅酸(H2SiF6)在水中可解离为H+和SiF62+;后者与Ca2+、Na+、K+、NH4+等离子相结合,生成的CaSiF6、(NH4)2SiF6易溶于水,而Na2SiF6及K2SiF6均为不溶物质,会堵塞地层。

因此在砂岩地层酸处理过程中,为避免地层水与氟硅离子接触应先将地层水顶替走,一般采用盐酸进行预处理。

3)氢氟酸与砂岩中各种成分的反应速度各不相同。

氢氟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硅酸盐(粘土),最慢是石英。

当HF进入砂岩地层后,价格较贵的HF大部分首先消耗在碳酸盐岩的反应上,而影响HF对泥质成分的反应,但盐酸和碳酸盐的反应速度比氢氟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速度还要快,因此土酸中的盐酸成分可先把碳酸盐类溶解掉,从而能充分发挥氢氟酸溶蚀粘土和石英成分的作用。

总之,依靠土酸中盐酸成分溶蚀碳酸盐岩类,并维持酸液较低的pH 值,依靠HF成分溶蚀泥质成分和部分石英颗粒,因此砂岩地层要用盐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吐酸),而不能单独使用。

2 抽油泵的抽汲过程: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柱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

泵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

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3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简答题)因素:(1)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措施:(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2)确定合理沉没度 (3)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的抗磨、抗腐蚀性能。

(4)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 (5)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4 增产增注原理: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裂缝内流体流动阻力小。

改变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与裂缝近似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降低了能量消耗。

5 水力压裂/前置液酸压与普通酸压的区别:(论述题)水力压裂:过程:憋压---造逢---(裂缝延伸、充填支撑剂)---裂缝闭合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便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高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酸压:用酸液作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一般应用于碳酸盐岩地层,其核心问题是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和裂缝的导流能力作用机理:(1) 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缝;(2) 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把裂缝的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压后,裂缝壁面不能完全闭合,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可达到提高地层渗透性的目的。

二者基本原理和目的都是相同的,对水力压裂,裂缝内的支撑剂阻止停泵后裂缝闭合,酸压一般不使用支撑剂,而是依靠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刻蚀产生一定的导流能力,因此酸压压力的应用局限于碳酸盐岩地层,很少用于砂岩地层,而水力压裂没有这些局限。

前置液酸压:在酸压过程中,用高粘液体当作前置液,先把地层压开裂缝,然后再注入酸液的这样一种压裂工艺。

优点:粘度高,滤失量小,可形成较宽、较长的裂缝作用机理:减少裂缝的面容比,从而降低酸液的反应速度,增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预先冷却地层,岩石温度下降,起缓蚀作用酸液在高粘液体中指进现象。

6 油藏与油管两个子系统的节点分析以井底为求解点过程:已知油压,求解井底流压。

1.求节点流入曲线:表示油藏中流动的IPR曲线为节点的流入曲线2.绘制井筒油管工作曲线求节点流出曲线:以分离器为起点通过水平或倾斜管流计算得井口流压,再通过井筒多相管流计算的油管入口压力与流量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节点的流出曲线3.作出C点为协调点,对应的产量及井底流压为系统协调生产时可获得的油井产量及相应的井底流压。

意义:1.便于预测油藏压力降低后的未来油井产量2.研究油井由于污染或采取增产措施后引起的完善性改变带来的影响以井口为求解点过程:已知井底流压,求解井口油压。

设定一组产量,通过IPR曲线A可计算出一组井底流压,然后通过井筒多相流计算可得一组井口油压曲线。

此油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便为节点的流入曲线【在假定一组流量q后,分别以给定的分离器压力P sep和油藏压力P r为起点计算不同流量下的井口压力P wf,这样可会出以井口为求解点的节点流入曲线(油管及油藏的动态曲线)和节点流出曲线(水平管流动态曲线)由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可求出该井在所给条件下的产量及井口油压】意义:1.研究不同直径油管和出油管线对生产动态的影响 2.便于选择油管及出油管线的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