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填写答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填写答案
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答案
1、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导致心理疾病出现。
2、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诱发心理问题,并因此走向极端,甚至可能酿成悲剧。
3、本人性格问题,如任性、自私、孤僻、偏执、敏感、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甚至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等不良习性,甚至有强迫、敌对、暴力倾向和行为。
4、考试失败、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心理得不到及时调整,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5、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突发性意外事故造成很大的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措施方案
范文 范例 指导 学习
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浮现入学适应不
良。
1.2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目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为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份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份儿童则会浮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胆怯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普通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
范文 范例 指导 学习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身心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表现为困惑、烦恼、心理失衡、不适应学习生活的现象,有些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因此,普通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
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作者:王爽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26期【摘要】就当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小学生心理状况,提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
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得出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重视小学生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
另外,教师和家长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小学生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均处于关键发育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近几年,我国出现“心理问题低龄化”现象,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很多多动症患儿的病因是遗传因素,其中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85.7%,异卵双生子同病率是33.3%。
遗传对小学生的精神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
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且不够平衡的典型胆汁质学生,经常会冲动、暴躁、容易发怒;高级神经活动不强并且缺乏平衡的学生经常表现的抑郁,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孤独、焦虑或者自卑等心理问题。
2.生理因素(1)如果小学生儿童时期患过传染疾病,例如脑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脑组织会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导致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内分泌,例如脑垂体、肾上腺等分泌不够均衡,也会致使小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障碍。
如甲状腺素缺失,小学生会出现智力迟钝、记忆减退等症状,但是分泌量过少又会造成神经过敏,情绪容易激动等现象发生。
(2)小学生身体上的发育的和其的认知发育有着一定的联系。
儿童的脑发育状况影响着儿童的智力水平。
小学生,正处在精神系统结构的基本发育阶段,与成人相似。
另外,学生的身体发育对其情绪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如果身体发育良好,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果身体发育不良,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可能受到消极评价。
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以及对策
附件1:绥德县第四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交流评选申报表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以及对策明德小学宋亚茸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现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篇一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反对大人把自己当孩子。
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很容易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对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
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一般来讲,有些心理障碍经过学生自身的调节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但也会有个别的学生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甚至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而铸成终身大错。
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干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学校、家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一)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家庭和学习环境方面的影响。
表现是:学生会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害怕的情绪,从而导致暂时性的思维困难,并产生心跳加速和做恶梦等现象。
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制和一言堂是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人前易脸红。
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心里想得很好,但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别人也莫名其妙,常常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就会懦弱、缺乏自信,再加上同学的议论或讥笑,更使他们紧张不安,惧怕见人。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简单粗暴,缺少民主和谐的沟通,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年龄越小这种影响也就越大。
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应激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屈从和抵触,同时心理发展会扭曲和变形,出现孤僻和惹事生非的偏激现象。
学习进程中施教者过分严厉,提出受教育者暂时无法达到的要求时,学生也会产生这一心理现象。
(二)孤独心理产生这一心理问题与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策和心理异常的预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它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关注。
而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只有体(身体)魂(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目前却有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调查,约30%的学生有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问题。
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心理病态而导致行为上的偏执,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了家庭,也危害了社会。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养方式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或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学校教育不当。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一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造成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
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不仅给成年人带来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还影响到了学生,特别是处在成长发育初期的小学生。
笔者结合多年在小学的工作经验,总结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希望能给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很难自己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对他们造成困扰,就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许多成年人正是因为在小学时期没有培养好健康的心理,导致进入社会后心理承受能力堪忧,遇到打击容易偏激和消沉。
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人们获取各类资源的渠道更加轻松方便,相比过去较封闭的社会,如今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多,普遍心理早熟。
但是早熟不代表心智成熟,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多发。
比如,受电视剧或网络游戏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出现暴力倾向,对周围的同学动辄出手打架;部分小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偶尔成绩不理想,心理负担过重,就会出现离家出走或自杀的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中,部分学生甚至有早恋的倾向。
有相关调查显示,75%以上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数字着实让我们感到震惊,而且农村小学生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女生比男生的心理问题要严重。
让人庆幸的是,这些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比较轻,不过还是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必须弄清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小学生的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含了遗传影响、生理影响和心理影响。
有一些心理问题是受遗传影响的。
曾经有过调查,双胞胎容易出现相同的心理问题,即使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双胞胎也会出现相同的心理问题,在生物学上可以解释为染色体性状决定了这些心理问题。
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要素纲要跟着社会激烈的竞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
从小学生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剖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要素,说了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己等诸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小学生拥有很强的可塑性,只需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要素下手,有的放矢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重点词小学生 . 心理健康 . 影响要素最近几年来,大批的研究和检查表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向日趋显然,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严重现实,反应了在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性与紧急性。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一定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要素,只有认识了这些影响要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要素,展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自己要素自己要素是指个体自己所拥有的内在的要素,主要包含遗传要素、生理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由。
(一)遗传要素遗传要素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主假如指受父亲母亲遗传基因的影响而致使的身心发展异样。
比方多动症、肥胖、精神分裂等都与遗传要素有很大关系。
研究表示:多动症小孩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 85. 7 %,异卵双生子为 33. 3 %。
激动、烦躁、易怒等心理阻碍也与遗传新宿有很大关系。
(二)生理要素第一,小孩期间以前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损害,进而惹起某些心理阻碍,影响心理健康。
其次,身体发育影响小学生的认知、感情和个性发展。
身体发育不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使其产生悲观的情绪感情和胆寒、悲观和忧虑等个性。
(三)心理要素1.基本需要的知足程度。
对小学生来说,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的知足,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必需条件。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
一、学习焦虑小学生们因为考试、作业等事情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对策: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孩子,告诉他们不要太过于看重成绩,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孩子一些轻松的时间,让他们减轻压力。
另外,孩子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遇到问题及时通过和父母、老师的沟通来解决。
二、自闭情绪自闭情绪是一种孤独、沉默、不喜欢交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主动交朋友,不要太过自闭。
同时,家长也应该着重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三、注意缺陷障碍注意缺陷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小学生心理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等症状。
对策:识别和预防ADHD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制定一些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同时,家长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四、心理抑郁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抑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消极情绪、孤独感和情感发泄等。
对策:孩子们需要给予关爱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并帮助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和解决孩子们的情感问题。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孩子们也应该学会积极应对问题,调节情绪,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调查报告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调查报告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及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到个体自我心理冲突、不良人格特征,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问题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都可能是原因。
当然,概括起来还是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这四方面因素综合起来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只有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为我们预防和矫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依据。
一、自身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自身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1.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是,一个人作为整体(包括其身心两方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却十分密切,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统计调查数据及临床观察经验都表明,在精神病患者家庭中确实有一定的成员患有神经精神病或有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抽风、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性情乖僻、躁狂抑郁等。
2.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
比如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就是由于病菌、病毒损害了神经系统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的。
这对于儿童的有害影响尤为严重,它可以阻抑儿童心理与智力的发展,是造成儿童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
3.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因摔伤、碰伤或战斗造成脑震荡、脑挫伤等,都可导致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
有害的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内,可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心理障碍,如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煤气中毒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4.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措施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身心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表现为困惑、烦恼、心理失衡、不适应学习生活的现象,有些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
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
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1.2 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哪些
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哪些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哪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造成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恶劣的气候,各种事故等人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是产生不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
但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小学生冲击甚大。
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对孩子造成不良刺激,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是造成小学生非正常心理的一大因素。
2.学校教育的忽略。
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弊端。
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的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
另外,很多学校口头上说是实行素质教育,实际是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许多学生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等。
还有部分教师欠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惯于不自觉地将许多本来属于心理问题的东西看成是思想意识问题。
如:把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这种把学生心理看成思想问题来处理的方法,必然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3.家庭教育的失误。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
更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从多方面做起:(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2023年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023年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一、自身性格因素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
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习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合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比如过分严厉或溺爱。
2.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离异等问题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家长需要学会科学的教育方式,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成长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多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校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给小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学业压力。
2.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差,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策:学校应该减少对学生的考试压力,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每个学生的教育权利。
三、社会因素1. 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竞争激烈给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不良信息影响:网络、媒体等渠道传递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社会应该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加强对网络、媒体等渠道的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一、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
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
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
”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第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和情感类型的差异。
例如,我校有一位父母离异,父亲又是残疾人的一名女学生,因为相貌一般,从上一年级起,学校的文艺节目很少找到她,每当别人出演精彩的节目时,她都在一旁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
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
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
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