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出塞》优秀教案1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出塞》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和理解《出塞》的内容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启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出塞》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和情感。
3.良好的朗读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出塞》的含义和情感。
2.启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思考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好教学资料和课堂PPT。
•准备好音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导入•通过谈论边疆、边塞的探讨,引出《出塞》这首诗。
3. 学习中心1.讲解《出塞》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2.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教授诗歌的朗读技巧,让学生能够真实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4. 拓展延伸1.讨论诗歌中关于边塞、战争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边疆文化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些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5. 总结反馈•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展示对《出塞》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鼓励学生就本节课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相关练习题。
•要求背诵或朗诵《出塞》这首诗。
•撰写一篇《出塞》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设计•《出塞》优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导入3.学习中心4.拓展延伸5.总结反馈•六、课后作业以上为《出塞》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出塞》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理解《出塞》描绘的内容和情感。
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形式。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好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出塞》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诗歌的韵律和形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抒情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
2.诗歌《出塞》的课文。
3.教案内容的PPT辅助。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王昌龄和他的代表作《出塞》。
2.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标题的含义,预测诗歌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出塞》,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教师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第三步:诗歌分析(15分钟)1.老师讲解《出塞》的背景和创作动机,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
第四步:诗歌赏析(15分钟)1.学生闭卷,背诵《出塞》。
2.学生讲解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个性化的赏析。
第五步:诗歌创作(20分钟)1.学生模仿《出塞》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古诗词。
六、课堂反思1.学生在诗歌创作环节表现积极,但需要更多指导和激发想象力。
2.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未能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七、课后作业1.复习《出塞》的内容和韵律,准备小测验。
2.继续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给同学。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出塞》这首古代诗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学习阅读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搜集边塞诗,并朗读;搜集中国现代国防知识。
2.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古诗接力。
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每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先背诵,第二小组任意一位同学紧跟上,接不上算输。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出示视频范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它?三.按学生的意见,先交流预习中所思所疑。
1.指名一学生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诗,小组中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向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小组中无法解决,便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参与其中,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
3.交流中解决诗中重要的问题,如:飞将,匈奴人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但使”是什么意思?4.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猜测:作者是想说:1.在边塞看到了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关。
2.在边塞看到了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3.在这边塞上,明月还是那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那秦汉时的边关。
四.在小组中边起来说说诗意,集体交流。
五.进一步朗读、理解。
1.读诗,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感情?2.再读后,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收获?3.思考:(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难度系数)一星级:从“万里长征人未还”感受到作者怎机关报感情?二星级:你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看出作者还想说什么?三星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作者的一种愿望,因为:又是作者的一种感慨,因为:六:背诵古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学习过程:一、赏“月”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
看以下这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
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
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
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
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解读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古典诗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但对于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边疆战士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欣赏古典诗歌,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纸笔:准备纸笔,供学生做笔记和书写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边疆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边疆的艰苦环境。
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出塞》。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你觉得边疆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表达这种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出塞》教案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构想】课前预热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
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
(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⑶说一说。
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⑷学一学。
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⑸叹一叹。
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1《出塞》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1《出塞》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出塞》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认识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3.学习并掌握正确地朗读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中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理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能力培养,理解课文内容。
2.诗歌的朗读与表达。
难点1.让学生理解《出塞》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体会诗歌之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出塞》的教材资料。
2.集体备课资料,教案、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3.诗歌朗诵资料及音频。
4.板书、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教室中播放草原风光的图片、音频视频,并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第二步:导入新课(10分钟)1.讲解《出塞》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为课文的阅读做铺垫。
2.介绍作者王之涣,并简要说明他的成就和生平。
第三步:学习课文(20分钟)1.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并让学生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展现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讨论《出塞》中所蕴含的感情。
第四步:诗歌朗诵(15分钟)1.教师示范诗歌的朗诵,展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发问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1.背诵《出塞》中的关键诗句。
2.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出塞》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教授《出塞》这篇诗歌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诗歌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诵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诗歌的教学和引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教研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戍楼上的士兵在寒冷的夜晚巡逻的情景。
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诗句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边塞军人的英勇。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边塞军人的伟大和坚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基础,对边塞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较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的边塞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的展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
2.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会诗人对边塞军人的赞美之情。
3.能够运用诗中的句子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2.诗句的朗读和背诵。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的朗读和背诵的示范视频。
2.准备相关的边塞景象的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边塞景象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边塞的生活,激发他们对《出塞》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出塞》,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教师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出塞》,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出塞》,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学生运用诗中的句子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画一幅画,展示他们对诗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塞》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诗中的句子和意象。
部编语文《出塞》教案设计一等奖两篇
部编语文《出塞》教案设计一等奖两篇《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生答)2、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最为著名的边塞诗——《出塞》,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手书诗题,齐读课题。
(板书诗题)二、解诗题1、“塞”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三、明诗意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⑴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⑵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⑶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
(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⑷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齐读)四、悟诗境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
就是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优秀教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学习,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唐代历史的了解较为有限,可能对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术语理解有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唐代边疆战争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对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术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出塞》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唐代边疆战争的历史背景资料。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出塞》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
简要介绍唐代边疆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出塞》,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术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出塞》优质教案1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1、知道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知道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麻雀吗?看,他们在做什么?真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母子,可是有一天在它们身上却发生了一件危险的事情,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赶快走进第十六课麻雀(生齐读课题)二、检查字词拯救嘶哑庞大身躯掩护搏斗绝望鸟.巢无可奈何嗅了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时间:打猎归来地点:林荫路上主要人物:小麻雀猎狗老麻雀(2)说说课文围绕三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在上面的文字中分别展示)(3)你觉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件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展示学习要求(1)自主学习想一想三个人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哪些情节令你印象深刻?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小组合作探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发生在三个人物身上的情节写清楚的?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1.展示描写小麻雀的文字“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小麻雀的遭遇写清楚的?在这段文字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板书:弱小无助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令你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预设:用了生动的词语这些生动的词语是用来描写麻雀哪一方面的?动作、样子、神态这些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板书:看到的过渡:那老麻雀呢?作者又是怎样将老麻雀发生的事情写清楚的呢?我们一起读这段文字2.你觉得这段文字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板书:紧张无畏作者抓住动作、神态、声音将可看到的、听到的用准确的语言写了下来板书:看到的听到的过渡:老麻雀明明很害怕却又好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它在想什么?你觉得它在想什么?3.是啊,作者也感受到了老麻雀的爱子心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
教学方法:1、想象法2、以诗解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边塞诗资料。
教时:一课时教程: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5、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
《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jiāo。
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
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跟我读,再读。
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
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谁来试一试?4、师范读。
5、师做手势,学生读。
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2)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出塞》的基本内容;2.掌握《出塞》中重要词语的意思;3.能够准确朗读《出塞》。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出塞》课文的内容;2.讲解生词和区段的理解;3.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出塞》。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历史背景对课文理解的影响;2.体会《出塞》的气势和抒情。
三、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2.教师准备音频资料;3.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材料;4.学生课前学习《出塞》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出塞》的背景:此诗为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通过写塞外风光与战士心情,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之情。
2.让学生展示对《出塞》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1.跟读课文,让学生朗读《出塞》;2.根据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难点词语的意思;3.老师讲解《出塞》的上下文解读;4.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
三、整合1.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学生表达对《出塞》的理解和感悟;3.师生共同梳理诗歌思想。
五、巩固与拓展1.师生一起朗读并讨论古典诗歌的魅力;2.继续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完成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习《出塞》的内容,并能够准确朗读;2.让学生撰写一篇对《出塞》的读后感,体现诗歌的意境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出塞》,领略了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了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 (含练习 无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出塞》的大意,体会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出塞》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及其意义。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出塞》中的抒情意境。
2.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仿写或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播放关于《出塞》诗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代边塞风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并逐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出塞》的主题和情感,展开互动讨论。
3.教师讲解《出塞》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3. 欣赏诗歌1.学生朗读《出塞》,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用典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课文仿写1.学生运用诗歌《出塞》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课外积累相关诗词,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练习1. 课文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出塞》的主题是什么?2. 作者写《出塞》的用意是什么?2. 写作练习仿照《出塞》的写作风格,写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出塞》——诗歌欣赏•用典•修辞•仿写与创作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塞》的学习,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歌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以上为整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出塞-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出塞-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军事与地理知识,了解出塞作战的历史背景;2.通过朗读文本、翻译课本中的生字词和复杂语句,做到音、形、义并重,提高语文素养;3.通过情境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关注历史、体现人文特色的品质;4.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文化的魅力和美丽。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金朝名将韩世忠率领三千勇士出塞作战,保卫边疆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解出塞作战的历史背景和推陈出新的民族精神;难点为翻译文本中的生字词和复杂语句,并做到音、形、义并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国防、边疆地区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著名的军事名将韩世忠和他率领的三千勇士出塞作战的历史情景,引出新课。
2.文本朗读和翻译对文本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跟读,注意每个音节和语调的准确。
课后预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生词(如“出塞、羌胡、戍卒、将领”等),让学生在自己的书写本里或者草稿纸上尝试翻译。
3.语言点拓展结合文本,对生字词和句子的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汇知识,并结合实际语境回答问题。
比如:“出塞”意思是什么?“羌胡”指的是哪个民族?由此让学生了解到西北地区古代的历史与地理知识。
4.情感体验与想象力培养通过阅读和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历史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披挂着铠甲的战士、长城等图片,并根据图片展开情境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出塞作战的历史场景和情感。
5.知识总结与巩固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讲述出来。
可以在教学之后,布置作业或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完成对本节课教学的巩固。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翻译生字词;2.画出自己所想象的出塞历史场景,并配上一段文字;3.结合自己家乡的地理知识,写一篇一百字的短文,类比出塞作战的地理环境和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篇课文的史实。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边疆戍卒的英勇和坚韧,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和边疆戍卒的生活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古诗的阅读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情景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出塞》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战争和边疆戍卒的生活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出塞》,了解诗文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边疆戍卒的生活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引出本课的主题《出塞》。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出塞》,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给出诗文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出塞史的主要历史事件;- 了解出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契丹、辽、西夏、金等民族对我国古代出塞进行的侵略或对抗。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共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我国古代出塞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分析契丹、辽、西夏、金等民族对我国古代出塞的侵略与对抗。
2. 教学难点:- 理解出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2. 教学策略:- 情景再现:通过信息获取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出塞情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亲近感。
-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将以我国古代出塞史为主要内容,重点包括:- 第一部分:出塞史概述,包括秦、汉、唐时期的出塞史;- 第二部分:辽金时期的出塞史,主要包括契丹、辽、西夏、金四个民族对中原的侵略;- 第三部分:出塞史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出塞史概述及秦汉时期的出塞史- 情景再现:学生分组模拟秦汉时期的出塞情景,通过信息获取理解出塞史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秦汉时期的出塞史,让学生对地理环境有直观了解;-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秦汉时期的出塞史,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
《出塞》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
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
2、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
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
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时间是10分钟。
(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的含义的吗?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
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
课前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
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准备一下自学的边塞七绝,准备在早读时讲给同学听。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难点:
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新年好。
2.同学们,你们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能知道它是什么节日时唱的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个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
二、读认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画出课文中的传统节日,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第三遍: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出示会认的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传统贴宵巷祭舟艾
堂乞巧郎饼赏菊
注音读,读准声调。
4.小组学习,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1)舟乞(独体字)
(2)传统贴巧郎饼(左右结构)
(3)宵巷祭艾堂赏菊(上下结构)
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5.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
传统贴窗花小巷祭扫龙舟艾香
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菊花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课件: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五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1.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
②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2.课件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②“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
3.课件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②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4.课件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①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②“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5.课件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②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③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6.课件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②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③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7.课件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为什么叫作“重阳”节?
②重阳节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③“要敬老”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8.课件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贴、街、舟、艾、敬、转、团、热、闹”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重点讲解:
①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②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3)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
六、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传统节日》”,一起来闯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