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依法治国”教学案例
人民2001课标版《 第八课 依法治国》公开课教案_3
初中思想品德(人民2001课标版)第八课第一学时《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能力目标:结合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依据案例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个台格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知法守法,自觉用法。
三、教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交流。
四、教材操体:多媒体网络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述
法治国的信心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学生情
绪,调节课堂气氛。
习这一内容有较大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丰富 力分析
的教学形式,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和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策略选
本课内容由四框组成,涉及的理论层面较多,有理
择与设计 论知识、法律条文、现实问题以及具体做法等,教师应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框《从 行政诉讼说起》可以主要采取辩论或讨论教学法。第二 框《谁都大不过法律》可以采用比较、讨论和讲解教学 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对有关理论知识难点进行 比较得出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第三框《喜中有忧》的教学可以 以比较法为主,讲述法为辅,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 来证明教材中的观点,既增强对法治的信心,维护法律 的权威,又保持头脑清醒,认识到我国依法治国中存在 的问题。第四框《我们共同的责任》的教学尤其要密切 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重在落实,提高学生法 律意识,让学生学会这么做,提高用法能力。
1、了解行政诉讼,比较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2、理解和掌握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3、了解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所取得的成绩和存 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公民的责任。
学情分析法治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与我们每个人密 学生学习能
切相关。树立和增强法律意识也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力分析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升学的人生转折时期,引导它们了
解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方针,有利于他们认清自己肩负
的历史任务,确立成才报国的思想。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布置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2、制作课件; 3、设计好学生活动方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依法治国》
称
本节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法治我们的选择;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公民的责任,主要让学生
理解依法治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实施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意义,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增 教材分析
强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2、树立和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难点: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2、承担起公民
的责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
根本区别;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2、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增强法治意识;承担起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
(1)朝令夕改。(2)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展示相关问题
3、学生合作探究
4、教师评论总结,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三、展示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一、教案背景教学目标: 1. 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内容: 1. 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 2.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 依法治国的实践。
教学资源: 1. 课本:《法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PPT素材:依法治国的图表和案例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宪法的基本原则; 2. 提出“依法治国”这一概念,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了解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旧知导入,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
2. 理论讲解教师活动: 1. 通过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 2. 讲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如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裁判等; 3.分析一些实践案例,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点。
3. 学习任务教师活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依法治国的案例进行研究;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案例研究,准备展示材料。
4. 拓展应用教师活动: 1. 提出几个与依法治国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依法治国的原则。
学生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问题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活动: 1.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学生活动:记录总结要点。
三、教学评价1. 技能评价教师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和展示表现。
2. 知识评价教师活动:设计知识点问答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小测验,回答问题。
高中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优秀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准备了有关国家政治的教案。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3.总结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例如,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案例导入:通过引入校园欺凌等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选取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2.创设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的过程,提高法治观念。例如,让学生分组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进行模拟法庭审判活动。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法治建设的成果和现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播放我国法治建设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提出“为什么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好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例如,让学生针对某一法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法治观念。例如,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2.采用小组互评、同伴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共同提高。例如,让学生互相评价在小组讨论、竞赛等活动中的表现,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学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学案第二站加强道德修养教师寄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2、提高依法规范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3、自觉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守法、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材料分析、归类整理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与()并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参与()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的。
3、以德治国属于()范畴,属于()文明;依法治国属于()范畴,属于()文明。
()往往是道德的底线。
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是外在的规范,是(),道德是内在的约束力,是()。
对于抑制犯罪来说,法律治(),道德治()。
4、以德治国,建立和完善()。
5、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
6、公民()的壮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
课堂探究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2.法治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什么是以德治国?4.评选道德模范属于属于()治国方略、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意义?5.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6.你打算怎样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7、公民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8、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9、作为未成年人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四、课堂小结五、知识网络:巩固提升基础篇我能行单选、XX年2月10日,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获得特别奖。
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①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是推动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①②③④ABcD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我国宪法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范文
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范文一、教学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理,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因此,本次课程将介绍政治依法治理国家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依法治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2.掌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3.知道在各种案件中依法进行调查、审理;4.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5.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教学内容1.政治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3.依法调查和审理的程序和要求;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重点1.政治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1.如何理解政治依法治理的实现方法和途径;2.如何区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如何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六、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政治依法治理概念。
让学生了解政治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认识其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包括各级政府的职权、职责和工作范围。
3.课后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引入:案件依法调查和审理的流程和要求。
2.介绍案件依法调查和审理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取证、检察、法院审理、判决执行等流程。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在司法领域的依法治理。
3.课后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1.引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知情权、自由权、财产权、表达权、公民责任等内容。
3.课后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1.引入: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2.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包括讲述法律知识、讨论社会事件、浅析法律案例等方法。
3.课后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1.总结与回顾: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参加课堂互动、课外作业、小组讨论和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以评测学生对政治依法治理的理解和实现方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掌握以及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培养情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Leabharlann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名
《依法治国》
称
从行政诉讼说起来引出依法治国这个中心,因此本
课内容是前提和基础。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表明我国已 教材分析
选择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诉讼法》的作用;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
权益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
律意识
1、播放法律短片《一口痰引来的麻烦》。
2、提出问题:普通公民处于弱势,状告行政机关
及工作人员,如同鸡蛋碰石头吗? 学生学习能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法律短片,运用已有的学科 力分析
3、小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4、课堂练习:略
②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为老百姓服务的,工作上出 差错是难免的,动不动就上法庭太不尽情理了,这种说 法对吗?为什么?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生 教学过程 活在法制社会,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尊法用法,行政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的事,要根据 情节追究其法律责任,才能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 社会的安宁与公平。
2.要准确、客观,要敢于否定学生的错误。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在学生回答问题 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听辩能力,客观、准确地指出学 生的长处与不足,对学生回答中的正确部分及时加以肯 定,对错误的部分及其原因加以明确的指出和及时的引 导,这是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3.要巧妙机智,要敏于引导学生。 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正确与否的评判,也是对学生学习 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评价仅讲求准确性 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启发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 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二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治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分组讨论法治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将扮演不同角色,如法官、律师等,进行法治实践,提高法治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一是情景创设。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建设的历程和法治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事件和成果,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法治的脉搏。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模拟情景,如模拟法庭、法治辩论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法治实践能力。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程序和法律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在法治辩论中,学生可以就某一法治问题展开辩论,提高辩证思维和法律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法治建设的发展,关注法治人物的感人故事,传承法治精神。同时,教师还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认识到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下学期备课讲课配套资源(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练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学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亮点五: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以真实案例为素材,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时事情境,让学生关注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动态,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法治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如:“全面依法治国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教师总结讨论成果,提炼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框架。
2.教师提问:“你们对全面依法治国有什么了解?认为全面依法治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系统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依法治国【市一等奖】
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国家的国情、国策、治国方略等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以事例为依托,以情感为支撑,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
解
读
教
材
内容标准
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名懂法、守法的公民。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制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课堂生成
单元第12课第一框:《依法治国》
版本
教科版
执教者
解读
理念
“依法治国”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九年级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提高自身法治意识,依法律已,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效果预测
在本节课设计中,体现了核心素养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要要性和基本要求,体会法治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为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承担责任。
在课堂中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时政热点和案例,充分地调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前进行了深入备课,时政材料、图片、教学视频准备充分,并精心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课堂中把社会时政热点或案例与课本知识和中考的相关考点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及时地了解中考的趋势和方向,培养学生的“中考观”。
第七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法治的国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
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二、新课学习、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主题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活动导入1.教师引导:我们都希望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大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呢?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畅想未来生活”的活动。
2.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会谈到经济会更加发达,社会稳定等内容,教师借此引导:美好的社会中需要什么作保障?3.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
教师要把学生的话题引导到“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的思路上来。
4.教师: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依法治国。
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环节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1.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社会会变成怎样?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
没有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
那么,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呢?2.学生讨论“依法治国”的含义。
下面的资料供师生参考。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教案(精选3篇)
《依法治国》教案(精选3篇)《依法治国》教案篇1课题:熟悉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把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争论沟通、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动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增加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内容形式同学活动内容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
忽有人来告发,使案胜利告破。
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惩罚窃羊贼,由于那人是他父亲。
“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
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思索: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
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阅读、争论、沟通,然后全班沟通设置问题情境,激发爱好并导入新课学习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
上学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劳动法结婚登记婚姻法驾驶车辆道路交通平安法上饭店消费者权益爱护法摸彩票中奖民法、税法立遗嘱继承法老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
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认真观看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法规,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说明白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法规的重要性。
2、名言阅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九年级《第7课 坚持依法治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九年级《第7课坚持依法治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道依法治国含义和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树立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2重点难点依法治国的内涵、核心、基本要求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坚持依法治国一、引入: 情景感悟1、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
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
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
“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
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请问: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2、俄罗斯曾有一个沙皇某天吃饭时突然大笑起来,他的近臣非常纳闷,就问他怎么回事,沙皇笑着说: “我突然想起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都得人头落地。
”二、新课学习(一)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对象——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目标——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本质——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2、法治的要求①要从根本上反对和杜绝人治。
②要确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严格依法办事,任何个人和组织,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人治与法治。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五、案例亮点
1.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分析校园欺凌、环境保护、网络谣言等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在维护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设计一个简单的法治知识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已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内涵。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理解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3.引导学生掌握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方法,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增强他们对我国法治事业的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实践,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2.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
3.设计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互动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法治实践,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公开课-依法治国”教学案例
“依法治国”教学案例
初三年级组韩芬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年级组韩芬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案例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7月31日上午对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做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成克杰死刑。9月14日成克杰被执行死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
案例三: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共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是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探究:我们国家都制定了哪些法律?
可以组织开展“法律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说出自己知道的法律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这项法律的适用范围。
3.探究: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教学环节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讨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复习导入
1.引导:上节课我们讲了行政诉讼,大家知道了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那由此大家知道了是权大还是法大呢?对,是法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谁都大不过法律。
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学环节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含义。
1、故事“朝令夕改”总结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2.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法治比人治更没民主、更平等、更公正。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那么,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呢?
2.学生讨论“依法治国”的含义。
呈现几个司法案例。
案例一: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中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做出了处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
了解依法行政的体现
课堂小结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练习题(略)
巩固
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方面内容?
4.探究: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教师: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