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时延计算

合集下载

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

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

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传输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

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时延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影响着网络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

为了准确测量传输时延,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一、基于Ping命令的传输时延测量方法Ping命令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工具,用于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Ping命令通过发送一个小的数据包到目标主机,并等待目标主机返回一个响应包,从而计算出数据的往返时延。

通过多次Ping操作,取平均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传输时延。

二、基于Traceroute命令的传输时延测量方法Traceroute命令用于跟踪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路径。

它通过发送一系列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在经过一个中间路由节点时,该节点将返回一个包含该节点IP地址的响应包。

通过统计每个节点的响应时间,可以计算出数据包在每个节点上的传输时延。

Traceroute命令的优点是可以显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路径,帮助我们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三、基于网络性能测试工具的传输时延测量方法除了Ping和Traceroute命令外,还有一些专门用于测量网络性能的工具,如Iperf、Netperf等。

这些工具可以模拟真实的网络流量,通过发送和接收大量的数据包来测量网络的吞吐量和传输时延。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丰富的统计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分析网络性能问题。

四、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传输时延测量方法网络流量分析是一种通过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来评估网络性能的方法。

通过在网络中的某个节点上部署流量分析设备,可以实时捕获和记录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每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从而计算出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

流量分析技术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时延测量结果,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五、基于模拟器的传输时延测量方法模拟器是一种通过软件模拟网络环境的工具。

通过在模拟器中设置网络拓扑、链路带宽和延迟等参数,可以模拟出不同网络条件下的数据传输过程。

通过在模拟器中发送数据包,并记录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可以计算出传输时延。

时延的计算

时延的计算

2 综合应用题例题1假设待传送数据的总长度为2560位,每个分组的长度为256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16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4,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0.1秒,数据传输率为2560bps,线路交换建立连接的时间均为0.2秒,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2 5.6位的延迟时间。

(1)求传送所有的数据,线路交换所需时间。

(2)求传送所有的数据,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

例题1解答(1)线路交换,也称为电路交换,其传输时间的计算公式是:链路建立时间+链路延迟时间+数据传输时间。

根据题意,链路建立时间为0.2秒;链路延迟时间=链路数×每链路延迟时间=4×0.1=0.4秒;数据传输时间=数据总长度/数据传输率=2560位/2560bps=1秒。

因此总的传输时间=0.2+0.4+1=1.6秒。

(2)采用数据报分组交换形式,其传输时间的计算公式显然是:(链路延时时间+中间结点延迟时间+分组传送时间)×分组数。

根据题意,显然链路延迟时间=链路数×每链路延迟时间=4×0.1=0.4秒;而中间结点延迟时间应=中间结点数×每中间结点延迟时间,中间结点数没有直接给出,但根据源点到目标共有4条链路,就可以得知中间结点应该是4-1=3个,每个中间结点延迟25.6位,因此其延迟时间就是25.6位/2560bps=0.01秒,中间结点延迟时间=3×0.01= 0.03秒;而分组传送时间=分组大小/数据传输率=256位/2560bps=0.1秒。

这三者之和就是每个分组传输的时间,即0.4+0.03+0.1=0.53秒。

最后,我们还要求出分组数,由于每个分组是256位,但其中有16位是头开销,因此实际可以装载的信息只有256-16=240位,而我们的数据报文的长度是2560位,因此其需要打包为11个分组,当然最后一个分组实际上没有达到最大值。

因此采用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的时间=0.53×11=5.83秒。

计算机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计算机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单位的换算1字节(B)=8bit 1KB=1024字节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通信单位中K=千, M = 百万计算机单位中K=210 , M= 220倍数刚好是1.024的幂p.s:^ 为次方; /为除; *为乘; (X/X)为单位计算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时钟频率(Mhz)/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字节数(b)计算系统速度每秒指令数=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时钟周期数/指令平均占用总线周期数平均总线周期数=所有指令类别相加(平均总线周期数*使用频度)控制程序所包含的总线周期数=(指令数*总线周期数/指令)指令数=指令条数*使用频度/总指令使用频度每秒总线周期数=主频/时钟周期FSB带宽=FSB频率*FSB位宽/8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时间P=I*CPI*T执行程序所需时间=编译后产生的机器指令数*指令所需平均周期数*每个机器周期时间指令码长定长编码: 码长>=log2变长编码:将每个码长*频度,再累加其和平均码长=每个码长*频度流水线计算流水线周期值等于最慢的那个指令周期λλ流水线执行时间=首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指令总数-1)*流水线周期值流水线吞吐率=任务数/完成时间λλ流水线加速比=不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存储器计算存储器带宽:每秒能访问的位数单位ns=10-9秒λλ存储器带宽=1秒/存储器周期(ns)*每周期可访问的字节数(随机存取)传输率=1/存储器周期λλ (非随机存取)读写N位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存取时间+N位/数据传输率λ内存片数:(W/w)*(B/b)W、B表示要组成的存储器的字数和位数;w、b表示内存芯片的字数和位数存储器地址编码=(第二地址–第一地址)+1λ{例: [(CFFFFH-90000H)+1] / [(16K*1024)*8bit]}内存位数:log2(要编址的字或字节数)λCache计算平均访存时间:Cache命中率* Cache访问周期时间+ Cache失效率*λ主存访问周期时间[例: (2%*100ns+98%*10ns)+1/5*(5%*100ns+95%*10ns)=14.7ns ]映射时,主存和Cache会分成容量相同的组cache组相联映射主存地址计算λ主存地址=(主存容量块数*字块大小)log2λ (主存块和cache块容量一致) [例: 128*4096 = 219(27*212)主存区号=(主存容量块数/λ cache容量块数)log2Cache访存命中率=cache存取次数/(cache存取次数+主存存取次数)λ磁带相关性能公式数据传输速率(B/s)=磁带记录密度(B/mm)*带速(mm/s)λλ数据块长充=B1(记录数据所需长度)+B2(块间间隔)B1=(字节数/记录)*块因子/记录密度λλ读N条记录所需时间:T=S(启停时间)+R+DR(有效时间)=(N*字节数/记录)/传输速度λλ D(间隔时间)=块间隔总长/带速=[(N/块化因子)*(块间间隔)]/带速每块容量=记录长度*块化系数λλ每块长度=容量/(记录密度)存储记录的块数=磁带总带长/ (每块长度+每块容量)λ磁带容量=每块容量*块数λ磁盘常见技术指标计算公式双面盘片要*2 因为最外面是保护面又-2 N*2-2λλ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159*最内圈址径*总磁道数[例: (250*3.14*10*10*6400) /8/1024/1024 = 59.89MB]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 /2λ[例:8面*8*(30-10) /2*10=6400]λ每面磁道数=((外径-内径)/2)×道密度每道位密度不同,容易相同每道信息量=内径周长×位密度λ[例: 10cm×10×3.14159×250 位/mm =78537.5 位/道]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λ[例: (16*512*6400) /1024/1024=50MB]or格式化容量=非格式化容量×0.8λ平均传输速率=最内圈直径*位密度*盘片转速[例: [2*3.14*(100/2)]*250*7200/60/8=1178Kb/s]λ数据传输率=(外圈速率+内圈速率)/2外圈速率=外径周长×位密度×转速[例:(30cm×10×3.14159×250 位/mm×120转/秒)/8/1024=3451.4539 KB/s]内圈速率=内径周长×位密度×转速[例: (10cm×10×3.14159×250 位/mm×120转/秒)/8/1024=1150.4846 KB/s]数据传输率(3451.4539+1150.4846)/2=2300.9693 KB/sλ存取时间=寻道时间+等待时间处理时间=等待时间+记录处理时间(记录处理最少等待时间=0,最长等待时间=磁盘旋转周期N ms/周[-1:记录道数) 移动道数(或扇区)=目标磁道(或扇区)-当前磁道(或扇区)寻道时间=移动道数*每经过一磁道所需时间等待时间=移动扇区数*每转过一扇区所需时间读取时间=目标的块数*读一块数据的时间数据读出时间=等待时间+寻道时间+读取时间减少等待时间调整读取顺序能加快数据读取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磁盘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自由选择顺逆时钟时,最长等待时间为半圈,最短为无须旋转.平均等待时间=(最长时间+最短时间)/2平均寻道时间=(最大磁道的平均最长寻道时间+最短时间)/2最大磁道的平均最长寻道时间=(最长外径+圆心)/2操作系统λ虚存地址转换(((基号)+ 段号) +页号) * 2n +页内偏移网络流量与差错控制技术最高链路利用率a : 帧计数长度a 可以是传播延迟/发一帧时间数据速率*线路长度/传播速度/帧长数据速率*传播延迟/帧长停等协议最高链路利用率E=1/(2a+1)λW: 窗口大小滑动窗口协议λ E=W/(2a+1)P:帧出错概率停等ARQ协议E=(1-P)/(2a+1)λλ选择重发ARQ协议若W>2a+1 则E=1-P若W<=2a+1 则E=W(1-P)/(2a+1)λ后退N帧ARQ协议若W>2a+1 则E=(1-P)/(1-P+NP)若W<=2a+1则E=W(1-P)/(2a+1)(1-P+NP)CSMA/CD 常用计算公式网络传播延迟=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λ冲突窗口=网络传播延迟的两倍.(宽带为四倍)λλ最小帧长=2*(网络数据速率*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例: Lmin= 2 * (1Gb/s * 1 / 200 000) =10 000bit =1250字节性能分析λ吞吐率T(单位时间内实际传送的位数)T=帧长/(网络段长/传播速度+帧长/网络数据速率)网络利用率EλE =吞吐率/ 网络数据速率λ以太网冲突时槽T=2(电波传播时间+4个中继器的延时)+发送端的工作站延时+接收站延时即T= 2* (S/0.7C) + 2*4Tr+2TphyT= 2S/0.7C+2Tphy+8TrS= 网络跨距0.7C=电波在铜缆的速度是光波在真空中的0.7倍光速Tphy=发送站物理层时延Tr= 中继器延时λ快速以太网跨距S = 0.35C (Lmin /R – 2 Tphy -8Tr)令牌环网传输时延= 数据传输率* (网段长度/传播速度)λ例: 4Mb/s*(600米/200米/us)us = 12比特时延(1us=10-6秒)存在环上的位数= 传播延迟(5us/km) * 发送介质长度* 数据速率+ 中继器延迟路由选择包的发送= 天数* 24小时(86400秒) *λ每秒包的速率= *** == 2 *IP地址及子网掩码计算可分配的网络数= 2网络号位数λλ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 2主机号位数-2 例: 10位主机号= 210 -2 =1022 IP 和网络号位数取子网掩码λ例: IP : 176.68.160.12 网络位数: 22子网: ip->二进制->网络号全1,主机为0->子网前22位1,后为0 = 255.255.252.0λVlsm复杂子网计算Ip/子网编码1.取网络号. 求同一网络上的ip例: 112.10.200.0/21 前21位->二进制->取前21位相同者(ip) /(子网)2.路由汇聚例: 122.21.136.0/24 和122.21.143.0/24 判断前24位->二进制->取前24位相同者10001000 10001111系统可靠性:串联: R = R1*R2*....RX并联: R = 1 - (1-R1)*(1-R2)*...(1-RX)pcm编码取样: 最高频率*2量化: 位数=log2^级数编码量化后转成二进制海明码信息位:k=冗余码n=信息位2^k-1 >= n+k数据通信基础λ信道带宽模拟信道W= 最高频率f2 –最低频率f1数字信道为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有噪声λ香农理论C(极限数据速率b/s) = W(带宽)*log2(1+S/N(信噪比))信噪比dB(分贝) = 10*log10 S/N S/N= 10^(dB / 10)无噪声λ码元速率B = 1 / T秒(码元宽度)尼奎斯特定理最大码元速率 B = 2*W(带宽)一个码元的信息量n = log2 N (码元的种类数)码元种类λ数据速率R (b/s) = B(最大码元速率/波特位) *λ n(一个码元的信息量/比特位) = 2W * log2 N交换方式传输时间链路延迟时间= 链路数* 每链路延迟时间数据传输时间= 数据总长度/ 数据传输率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中间结点数* 每中间结点延迟时间λ电路交换传输时间= 链路建立时间+ 链路延迟时间+ 数据传输时间λ报文交换传输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报文传送时间) * 报文数λ分组交换数据报传输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分组传送时间) * 分组数虚电路传输时间= 链路建立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分组传送时间) * 分组数信元交换传输时间=链路建立时间+ (链路延时时间+ 中间结点延迟时间+ 分组传送时间) * 信元数差错控制CRC计算K(x)◊信息位( K )转生成多项式= K-1 λ例: K = 1011001 = 7 位– 1 = 从6开始= 1*x^6 + 0*x^5 +1*x^4 + 1*x^3 + 0*x^2 +0*x^1 + 1*x^0= x6+x4+x3+1冗余位( R )转生成多项式= 和上面一样λ生成多项式转信息位(除数) =λ和上面一样.互转.例: G(x) = x3+x+1 = 1*x^3 + 0*x^2 + 1*x^1 +1*x^0 = 1011λ原始报文后面增加”0”的位数. 和多项式的最高幂次值一样生成校验码的位数和多项式的最高幂次值一样λλ计算CRC校验码,进行异或运算(相同=0,不同=1)网络评价网络时延= 本地操作完成时间和网络操作完成时间之差λ吞吐率计算吞吐率= (报文长度*(1-误码率)) / ((报文长度/线速度) + 报文间空闲时间λ吞吐率估算吞吐率= 每个报文内用户数据占总数据量之比* (1 –报文重传概率) * 线速度吞吐率= 数据块数/ (响应时间–存取时间)响应时间= 存取时间+ (数据块处理/ 存取及传送时间* 数据块数)数据块处理/存取及传送时间= (响应时间–存取时间) / 数据块数有效资源利用率计算有效利用率= 实际吞吐率/ 理论吞吐率例: = (7Mb/s * 1024 *1024 *8) / (100Mb/s *1000 *1000 )= 0.587组网技术(adsl)计算文件传输时间T = (文件大小/*换算成bit) / (上行或下行的速度Kb) /*以mb速度*/如24M 512kb/s T= (24*1024*1024*8) / (512*1000)=393秒。

计算机网络(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范围一、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2、电路交换网络中的多路复用包括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3、协议是控制网络中信息接收和发送的一组软件。

4、存储转发时延是将一个分组转发到输出链路上所需时间。

5、DNS实际上是一个服务器软件,运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完成域名到IP的映射。

6、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7、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广播通信信道与点到点通信信道。

8、计算机网络按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星形、环形、总线、树形、分布式。

9、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10、双绞线电缆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11、HTTP和FTP都是应用协议,一个重要区别就是FTP使用了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来传输信息,一个用来传输数据,另一个用来传输控制信号。

12、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是客户机/服务器,对等P2P和客户机/服务器与P2P的混合。

13、套接字是同一台主机内应用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接口。

14、应用层协议有很多种,我们经常使用的有HTTP、FTP、SMTP等。

15、运输层的两个协议分别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16、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使用的端口号是80。

17、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存放对象的服务器主机名和对象的路径名。

18、拥塞是指太多的源发送太多太快的数据,使网络来不及处理,具有表现为:丢包(路由器缓冲区溢出)和长时延(路由器缓冲区中排队)。

19、转发:当一个分组到达某个路由器的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必须将其移动到合适的输出链路。

选路:确定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所经过的路由或路径。

20、广播链路:许多主机被连接到相同的通信信道。

点对点通信链路:直接链接两个节点的链路,每一端有一个节点。

21、链路层功能:将分组通过一个链路,从一个节点传输到邻近的另一个节点。

计算机网络综合计算题汇编(上届)

计算机网络综合计算题汇编(上届)

计算机网络综合计算题汇编1.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ts )的传播时延(tp ):(1)数据长度为107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发送时延:s t s 100101057==传播时延:s t p 005.01021086=⨯= (2)数据长度为103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发送时延:s t s μ1101093==传播时延:s t p 005.01021086=⨯= 3,说明固定路由算法求结点6的最短通路的过程,画出结点6的汇聚树。

解:44.设以太网中的A 、B 主机通过10Mbit/s 的链路连接到交换机,每条链路的传播延迟均为20μs ,交换机接收完一个分组35μs 后转发该分组。

计算A 向B 发送一个长度为10000bit 的分组时,从A 开始发送至B 接收到该分组所需的总时间。

解:(1)10000bit/(10x 610bit/s)=1000μs(2)(20μs x 2) + 35μs = 75μs(3)1000μs + 75μs = 1075μs47.设某令牌环网中有50个站点,长度为1Km ,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每个站引入2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 /μs ,数据帧的最大长度为100字节。

试求出检测令牌丢失的超时计数器的最小值。

解:(1)1km/200m /μs = 5μs(2)(100 x 8bit )/(10x 610bit/s) = 80μs (3)(2bit x 50)/(10x 610bit/s) = 10μs (4)5μs + 80μs + 10μs = 95μs (5)95μs x 50 = 4750 μs44.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1101,CRC 生成多项式为X4+X3+1,试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数据传输:网络间个计算机之间互相进行信息的传递。

资源共享:进入网络的用户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软件和硬件实现共享。

分布处理功能:通过网络可以把一件较大工作分配给网络上多台计算机去完成习题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 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 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优点。

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要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报文交换传输时延最大。

习题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习题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计算机网络-经典计算例题

计算机网络-经典计算例题

计算机⽹络-经典计算例题1.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3)从上⾯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答案:发送时延 = 数据长度(⽐特)/发送速率(⽐特/每秒)= 107/100000 = 107 / 105=100s;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每秒)= 106/(2×108)=0.005s;发送时延 = 数据长度(⽐特)/发送速率(⽐特/每秒)= 103/1000 000 000 =103 / 109=1µs;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每秒)= 106/(2×108)=0.005s从上⾯计算结果可知:发送时延仅与发送的数据量、发送速率有关,与传播速率⽆关;传播时延仅与传播速度与传播距离有关,与发送速率⽆关。

2.共有4个站进⾏码分多址通信。

4个站的码⽚序列为A:(−1−1−1+1+1−1+1+1)B:(−1−1+1−1+1+1+1−1)C:(−1+1−1+1+1+1−1−1)D:(−1+1−1−1−1−1+1−1)X站现收到的码⽚序列:(−1 +1 −3 +1 −1 −3 +1 +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解答:码⽚序列的特性:⑴每个站分配的码⽚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⑵任何⼀个码⽚向量和该码⽚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⑶⼀个码⽚向量和该码⽚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X站收到的信号与A站的码⽚做内积:(-1 +1 -3 +1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 1同理:B站的内积为–1,C站的内积为0,D站的内积为1。

GSM系统光纤直放站时延计算

GSM系统光纤直放站时延计算

GSM系统光纤直放站时延1、距离考虑GSM系统采用TDMA时分多址技术,每载频分为8个信道分时共用,即每载频8个时隙。

时隙之间的保护间隔很小,为消除手机MS到BTS的传播时延,GSM系统采用MS提前一定时间来补偿时延,时间提前量的取值范围是0~63,单位为比特,每比特3.69微秒,对应信号传播约70公里,由于信号一来一回是双向的,所以,数字信号在每载频8个时隙时,空间传播距离是35km。

光纤直放站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损非常小,光纤直放站信号传输的距离主要是受信号时延的限制。

光信号在光纤的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是无线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2/3,加上直放站的时延(大约3μS)和直放站信号覆盖距离的5公里,因此,光纤直放站距基站距离L,那么:63*3.69/2 - 3 = L/(0.3*2/3)+5/0.3,L=[ 63*3.69/2 - 3 - 5/0.3]*(0.3*2/3) = 19.3km当然,直放站的时延指标和覆盖距离不尽相同,我们通常采用的规范是最远不大于18km。

2、多经考虑由于应用环境的不同,有很多时候,光纤直放站可能会和基站同时覆盖一个区域,这时需要考虑基站直接到达信号和光纤直放站到达信号之间的多经时延。

通常我们以下面的条件来判断是否会出现问题。

b+c-a<15usb:光纤远端机到重叠覆盖区的时延(无线空间);c:施主基站到光纤远端机的时延(含光纤及设备时延);a:施主基站到重叠覆盖区的时延(无线空间)。

满足以上条件,两个信号互为补充,终端可以正常解调;不满足以上条件,两个信号互为干扰,终端正常解调会受到影响。

直放站时延最大5us考虑,光纤中信号传输速度为自由空间的2/3。

可以得出以下距离的计算结果:A、距离基站5Km的光纤直放站向基站方向覆盖不能超过250m。

5/0.2 + 5 + L/0.3 –(5-L)/0.3 < 15L<0.25KmB、同样可以算出距离基站2Km的光纤直放站向基站方向覆盖不能超过1km。

时延

时延

“时延”类问题的解答 “时延”类问题几乎在每年的同等学力统考中都出现,而完全答对的学生很少,为了让 同学们从根本上理解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组织了这次专题答疑。

一、 “时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它由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和处理时延三个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忽略处理时延。

(1).发送时延是结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注意:a)比特的缩写是小写 b。

一个字节(byte)代表 8 个比特,它的缩写是大写 B。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计算时要特别注意换算。

b)信道带宽就是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它也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2)传输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输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注意:a)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输的速率是光速,即 3X105km/s;电磁波在铜线电缆 中传输的速率是 2.3X105km/s;电磁波在光纤中传输的速率是 2.0X105km/s。

b)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输 速率。

二、各种传输环境下的“时延”计算 例 1.比较在一个电路交换网和在一个(负载轻的)分组交换网上将 x 比特报文沿 k 段传输 路径传输的延迟。

假定线路建立时间是 s(s),每段上的传输延迟为 d(s),分组大小为 p(b), 数据传输速率为 b(b/s)。

在什么情况下,分组交换网的延迟更短? 解:对于电路交换,时电路建立起来;时报文的最后一位发送完毕;时报文到达目的地。

而 对于分组交换,最后一位在时发送完毕。

为到达最终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必须被中间的路 由器重发次,每次重发花时间,所以总的延迟为 为了使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快,必须: 所以:例 2.假设两个用户之间的传输线路由 3 段组成(两个转接点) ,每段的传输延迟为 10-3s, 呼叫建立时间(线路交换或虚电路)为 0.2s,在这样的线路上传输 3200bit 报文,分组的大 小为 1024bit,报头的开销为 16bit,线路的数据速率是 9600bps,试分别计算在下列各种交 换方式下端到端的延迟时间: (1)电路交换; (2)报文交换; (3)虚电路; (4)数据报。

时延的计算——精选推荐

时延的计算——精选推荐

时延的计算2 综合应⽤题例题1假设待传送数据的总长度为2560位,每个分组的长度为256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16位,源节点到⽬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4,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0.1秒,数据传输率为2560bps,线路交换建⽴连接的时间均为0.2秒,在分组交换⽅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2 5.6位的延迟时间。

(1)求传送所有的数据,线路交换所需时间。

(2)求传送所有的数据,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

例题1解答(1)线路交换,也称为电路交换,其传输时间的计算公式是:链路建⽴时间+链路延迟时间+数据传输时间。

根据题意,链路建⽴时间为0.2秒;链路延迟时间=链路数×每链路延迟时间=4×0.1=0.4秒;数据传输时间=数据总长度/数据传输率=2560位/2560bps=1秒。

因此总的传输时间=0.2+0.4+1=1.6秒。

(2)采⽤数据报分组交换形式,其传输时间的计算公式显然是:(链路延时时间+中间结点延迟时间+分组传送时间)×分组数。

根据题意,显然链路延迟时间=链路数×每链路延迟时间=4×0.1=0.4秒;⽽中间结点延迟时间应=中间结点数×每中间结点延迟时间,中间结点数没有直接给出,但根据源点到⽬标共有4条链路,就可以得知中间结点应该是4-1=3个,每个中间结点延迟25.6位,因此其延迟时间就是25.6位/2560bps=0.01秒,中间结点延迟时间=3×0.01= 0.03秒;⽽分组传送时间=分组⼤⼩/数据传输率=256位/2560bps=0.1秒。

这三者之和就是每个分组传输的时间,即0.4+0.03+0.1=0.53秒。

最后,我们还要求出分组数,由于每个分组是256位,但其中有16位是头开销,因此实际可以装载的信息只有256-16=240位,⽽我们的数据报⽂的长度是2560位,因此其需要打包为11个分组,当然最后⼀个分组实际上没有达到最⼤值。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在计算机通信网中,传播时延是指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接收端收到数据(或者从接收端发送确认帧,到发送端收到确认帧),总共经历的时间。

实际上这一来一回所经历的时间相加,就是所谓的RTTPropagation delay:d = 物理链路的长度s = 介质的信号传播速度(≈2x10^8 m/s)传播延迟 = d/s几个微妙到数百毫秒(卫星通信高传播延迟)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是指结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数据块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又称为传输时延,它的计算公式是: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信道带宽就是数据在信道上的最大发送速率,它也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最大传输速率。

网络时延主要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组成。

发送时延是指结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数据块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又称为传输时延,它的计算公式是: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信道带宽就是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它也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是指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接收端收到数据(或者从接收端发送确认帧,到发送端收到确认帧),总共经历的时间。

传播时延= d/sd = 物理链路的长度s = 介质的信号传播速度(~2x108 m/sec)处理时延是指计算机处理数据所需的时间,与计算机CPU的性能有关1bit/秒=1bps 1字节/秒=8bpsbps是数据传输速度单位bit是数据大小单位回答共5条2008-7-4 17:24 ZA公益天才|五级差8倍,1Bps=8bps|评论2008-7-4 17:26 热心网友你想让我骂你么?不懂回答个屁啊!第一个是速度第二个是容量的计量单位!|评论2008-7-4 17:28 xiaohanzai|二级bps=bit/s 传输速率bit 二进制位数|评论2008-7-4 17:44 xinyuan2099|二级bps,Bits Per Second的缩写,就是每秒钟多少个Bit,一般是用来表达数据的传输率,比如网速为2Mbps,注意这里的2M是2000000,2Mbps就是2000000bits per second。

信号时延介绍资料

信号时延介绍资料

11.8 / Br e r in / ns
信号时延介绍
下面是我司常用的一种八层板叠层结构:
信号时延介绍
该八层板叠层结构的走线要求:
层名
L1、L8层 L3层 L6层 L1、L8层 L3、L6层
类型
单端 单端 单端 差分 差分
线宽/间距(mil)
5.5 6.2 6.2 4.7/10.3/4.7 5.2/9.8/5.2
e r in / ns
因为FR4的相对介电常数大约为4.3,所以带状线中信号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69in/ns, 传播延迟大约为0.176ns/in(0.176ps/mil)。如果我们想计算得更精确,必须要知道 电路板材料相对介电常数的精确值,并应用在上式的计算中。
信号时延介绍
微带线环境要复杂一些,走线周围的材料并不均匀,最简单的情况时走线上方是空气, 下方是电介质材料。最常见的情况是走线上方是附加涂层,涂层可以是多种材料,下
传播时间 Time delay又叫时延(TD),通常是指电磁信号或者光信号通过整个传输介质所用的时 间。在传输线上的时延就是指信号通过整个传输线所用的时间。 Propagation delay又叫传播延迟(PD),通常是指电磁信号或者光信号在单位长度的传 输介质中传输的时间延迟,与“传播速度”成反比例(倒数)关系。
信号时延介绍
信号时延介绍

传播速度 电信号在导线中或者空气中以光速传播,即3*108m/s(换算后为11.8in/ns)。当电流从
导线中流过时,它会沿导体产生电磁场。电磁场和电流密不可分,同时运动。电磁场
在某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跟这种物质的介电常密切相关,其按如下公式计算: 传播速度=

11.8 / e r in / ns

5g基站时延计算方法

5g基站时延计算方法

5g基站时延计算方法Understanding the time delay in 5G base stations is crucial to ensuring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vity. 了解5G基站的时延对于确保有效的通信和连接至关重要。

This delay refers to the time it takes for data to travel from a user’s device to the base station and back. 时延指的是数据从用户设备到基站再返回所需的时间。

Several factors affect the calculation of this delay, including distance, signal strength, and network congestion. 许多因素影响了时延的计算,包括距离、信号强度和网络拥堵。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method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ime delay in 5G base sta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alculations.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计算5G基站时延的方法以及这些计算的影响。

To calculate the time delay in a 5G base station, on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involved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要计算5G基站的时延,首先必须了解传输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组件。

The time it takes for data to travel from a user’s device to the base station (known as the uplink delay) is influenced b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he signal strength of the user's device, and any potential obstacles or interferences along the way. 数据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传输时间(称为上行时延)受到两者之间距离、用户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沿途可能存在的障碍或干扰的影响。

交换机延时计算

交换机延时计算

Confidential
交换时延( ) T SF
Moxa PT 7XXX 交换机内部时延 测试标准:RFC-2544 测试负载:100%网络流量 测试结果:平均值
Confidential
帧排队时延( ) T QL
帧排队时延计算公式
TQL = 网络负载率×
(max)
-网络负载率:是T指TL当前网络负载占网络带宽的百分比
T ∑[T T T T ] TOTAL=
SF + QL+ TL+ WL
Nswitches
=7.5μs ×2+ 0.1 × 12.176μs ×2+1.024 ×2μs +0.3km÷2 00000km / s
=20.95μs
Confidential
Thank You
Confidential
网络延迟时间由以下4部分组成:
1. 交换时延 Save & Forward T SF
2.
帧排队时延 Queue Latency
T QL TTL
3. 帧发送延迟 Transmit Lantency
4. 线路传输时延 Wire Latency T WL

网络延迟时间=
T T T T SF+ QL+ TL+ WL
100Mbit/以太网帧发送时延: 64字节数据包=5.12μs 128字节数据包=10.24μs 1522字节数据包=121.76μs
1000Mbit/以太网帧发送时延: 64字节数据包=0.512μs 128字节数据包=1.024μs 1522字节数据包=12.176μs
Confidential
MOXA PT-7XXX 交换机 Switching Latency

传输时延计算公式

传输时延计算公式

传输时延计算公式
传输时延计算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传输时延(Transmission Delay):传送整个数据包所
需的时间,根据数据包的长度和信道的传输速率来计算。

计算公式为:传输时延 = 数据包长度 / 信道传输速率。

2.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信号从发送方传至
接收方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信号在传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和传输距离。

计算公式为:传播时延 = 传输距离 / 传播速度。

3. 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数据包在发送方和接
收方节点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包括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包、检错、路由选择等。

该时延通常很短,可忽略不计。

4. 排队时延(Queuing Delay):数据包在发送方或接收方节点的队列中等待处理的时间,通常由网络拥塞引起。

排队时延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队列的长度、到达率、服务率等因素。

传输时延总时间等于以上几个时延之和。

即:总时延 = 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时延的理论计算公式,实际网络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带宽利用率、网络拥塞、信号衰减等,因此实际的时延可能会有所差异。

报文交换时延计算公式

报文交换时延计算公式

报文交换时延计算公式
报文交换时延指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总时间。

其计算公式如下: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其中,发送时延指主机将报文放入发送队列中所需的时间;传播时延指报文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所需的时间;处理时延指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处理报文所需的时间;排队时延指报文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输出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综上所述,报文交换时延主要与网络设备的性能和网络拥塞情况有关。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速度,需要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并采用合适的网络设备和传输协议等技术手段。

nr时延信令计算

nr时延信令计算

nr时延信令计算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NR(New Radio)成为了5G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NR网络中,时延信令计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网络的性能,并优化网络的运行。

时延信令计算是指通过测量信号的传输时间来计算信号的时延。

在NR网络中,时延信令计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是指从用户设备(UE)发送信号到基站的时间。

在NR网络中,UE通过上行链路将信号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信号后会进行处理。

上行时延的计算需要考虑信号从UE到基站的传输时间,以及基站处理信号的时间。

为了准确计算上行时延,我们需要在UE和基站之间设置时钟同步机制,以确保信号的传输时间能够被准确测量。

下行时延是指从基站发送信号到用户设备的时间。

在NR网络中,基站通过下行链路将信号发送给UE,UE接收到信号后进行处理。

下行时延的计算需要考虑信号从基站到UE的传输时间,以及UE处理信号的时间。

与上行时延类似,为了准确计算下行时延,我们也需要在UE和基站之间设置时钟同步机制。

时延信令计算在NR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时延信令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网络的性能。

通过测量上行和下行时延,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情况,从而评估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时延信令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网络的运行。

通过分析时延数据,我们可以找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然而,时延信令计算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时延信令计算需要准确的时钟同步机制。

时钟同步不准确会导致时延计算的误差,从而影响对网络性能的评估和优化。

其次,时延信令计算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

对于大规模的NR网络来说,时延信令计算的计算量非常大,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来支持。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技术,如GPS同步和PTP同步,来提高时钟同步的准确性。

总时延的计算公式

总时延的计算公式

总时延的计算公式总时延是指信息从发送端经过传输通道到达接收端所消耗的时间。

在计算总时延时,需要考虑四个主要因素: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端进入传输通道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与数据包的长度以及传输速率有关。

当数据包长度较大且传输速率较低时,发送时延会相对较长。

传输时延是指数据包在传输通道中传输所需的时间。

传输时延与数据包的长度以及传输速率有关。

当数据包长度较大且传输速率较低时,传输时延会相对较长。

处理时延是指数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处理时延包括数据的编码、压缩、解码等过程。

处理时延与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有关。

排队时延是指数据在传输通道中等待传输的时间。

排队时延主要受到网络拥塞程度的影响。

当网络拥塞程度较高时,排队时延会相对较长。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与传输时延主要受到数据包长度和传输速率的影响。

发送时延和传输时延可以通过提高传输速率或减少数据包长度来减小。

处理时延主要受到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的影响。

可以通过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或增加处理设备的数量来减小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主要受到网络拥塞程度的影响。

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或增加带宽来减小排队时延。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总时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更高速率的传输通道,以减小发送时延和传输时延。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或增加处理设备的数量,减小处理时延。

此外,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或增加带宽,减小排队时延。

另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将数据分散处理,从而减小总时延。

总时延是指信息从发送端经过传输通道到达接收端所消耗的时间。

在计算总时延时,需要考虑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为了减小总时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选择更高速率的传输通道、优化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等。

通过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可以有效地减小总时延,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通信原理可以知道:电路交换方式是在用户开始通信前,先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

时延是评价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如IP电话、会议电视等,过大的时延有时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开通。

时延按帧转发方式分为存储转发(S&F)和比特转发2种方式,目前MSTP 上均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对于存储转发方式,时延是指输入帧最后一位到达输入端口到该帧第一位出现在输出端口的时间间隔。

一个端到端的时延主要由串行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3个部分组成。

在低带宽时,串行时延对端到端时延的影响最大。

a)串行时延是指一个帧或信元在它能被处理之前完全被一个收端节点接收所需要的时间。

比如MAC帧必须等CRC全部接收后才能被处理。

MAC帧最小为64 Byte,采用100 Mbit/s以太网链路传输时,串行时延为51.2 ms;MAC帧最长为1 518 Byte,采用100 Mbit/s以太网链路传输时,串行时延为1.214 4 ms。

可见,串行时延和传输速率成反比,速率越高,接收一个完整帧的时间越短,同时,串行时延也和帧长有关,帧越长,时延越大。

b)传播时延是指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从发端到收端所需的时间,它和传输距离以及传输介质有关。

例如光在单模光纤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200 000 km/s(即0.005 ms/km),因此传播时延等于光缆长度×0.005 ms/km
(5 us/km)。

光纤越长,传播时延越长。

c)处理时延是指信号经过光-电-光设备时,从入设备到出设备所需时间,对于MSTP设备,处理时延包括SDH的处理时延以及以太网的处理时延。

根据YD/T 974-1998,SDH的处理时延对于VC12级别,应小于125 us,对于VC4级别,应小于50 us。

以太网的处理时延根据以太网板CPU的处理能力不同而不同。

因此,一个端到端的时延应该是串行时延、传播时延以及处理时延之和。

随着传输速度的提高,串行时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时延主要表现在传播时延以及处理时延上。

可以看出,时延和带宽、距离都有关系,不同的网络结构会有不同的时延。

时延包括处理时延,因此,在进行时延测试的时候,系统或设备的负荷情况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系统或设备的负荷不同,测得的时延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只测试负荷为吞吐量90%情况下的时延,即在非拥塞情况下的时延。

另外,由于MSTP封装以太网可以采用虚级联,VC通过不同的路径,在收端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延,因此,建议配置VC的时候,尽量安排在同一路径,以减少时延。

测试时需采用7种典型的字节长度来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10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