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7张PPT)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7张PPT)

读出雪地捕鸟的——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中阶挑战,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长妈妈讲鬼故事
• 长妈妈: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 “我”: • 长妈妈: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
出…… • “我”:啊!(惊讶失声,一把抱住长妈妈) • 长妈妈: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 “我”:后来呢?(小声地,松一口气) • 长妈妈: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
被它治死了。 • “我”:再后来呢?(天真地,执拗地) • 长妈妈:睡觉!(严肃地)
童年纵情百草园 甜蜜里有遗憾 越遗憾越留念
作业
阅读《朝花夕拾》 背诵第二自然段
9.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导入
1.检查课文第2段的背诵。
2.补写“从百草园之
屋之

到三味书
活动1:有感情地朗读第9段,分享朗读感受。
学生先默读文段,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也可以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听读后分 享自己感受到的作者情感。
(1——8)
有趣的动植物 美女蛇的故事 好玩的雪地描写
空间顺序
(9)
(10——24)
承上启下 书屋陈设和先生询问“怪哉” 师生读书 园内偷玩 课堂游戏、画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得精彩的标志是读得精彩
• 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 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 读出语言中的鲜活形象 • 读出……
低阶挑战,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达了作者儿时对自然的热 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的心理。
研读第9段 内容
1、第9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 “我”怎样的感情?
用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 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依恋 不舍之情。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 和木莲们!…… ”中为什在 “蟋蟀”和“覆 盆子”前面加“我的”,后面为什么加 “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 说《彷徨》、《呐喊》、散 文集《朝花夕拾》、诗歌 《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1936年10月 19日病逝于上海。
留学日本 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覆盆子
木莲藤
动物:
黄蜂 蝉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2.作者写景时所采用了什么样的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不必说 ……也不 必说……单是……”。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 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 园的印象;
再用“单是……”从局部强调了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体现了百草 园到处充满无限的乐趣。
思考:百草园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的景 物有声有色, 充满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增 添了神秘色彩, 丰富了情趣。
表现了儿 童热爱大自 然、喜欢自 由快乐生活 的心理。
雪地捕鸟带来 无穷乐趣。来自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 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 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6张PPT).ppt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6张PPT).ppt

阅读3—6自然段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 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 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 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 的情趣。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 ,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①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②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 带来的乐趣。
三、生字生词
菜畦( 斑蝥( 确凿( 蝉蜕( 和 ǎi( yōng(
) ) ) ) ) )肿

tì tǎng(

桑椹( 秕( 书塾( 拗( lín lí( 收 liǎn(
) )谷
) ) ) )
脑 suǐ (

四、品读课文
读过课文后,思考文章可 分为几部分?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 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的全过程, 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 情,使“我”乐在其中。
在百草园的乐趣
不必说:
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
静物
园百 草
夏秋的
美丽
景物
也不必说:鸣叫蝉天、子黄蜂、
动物
单是……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就有……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二、初读课文
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 的过渡段,并划上记号。
二、初读课文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 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
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 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 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9张ppt)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9张ppt)

日常玩耍之乐
天真想象之乐
新奇体验之乐
高尔基:“游戏是孩子们想象的源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标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 地点
空间顺序
2.从......到......
(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时间顺序(过程)
1.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默读习惯。2.全文共计2473个字,同学们在默读时计时,在7分钟之内读完。
1.复述内容中包括:谁、在哪儿、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字数要求:50字以内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乐 园
荒 园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写
“百草园”
我的乐园
总写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 园
乐 园
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第七段: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4.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是什么样的,文中有没有概括性的语句描绘?
荒 园
成人视角
儿童视角
写实
写意
1.下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 、 、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等。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2张PPT)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2张PPT)
例: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 三味书屋里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三味书屋里有读书的场面;
……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 只有读书的无奈 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 习字对课的辛苦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4、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是枯燥乏味还 是自由快乐?
总结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中考链接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 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 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 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④“人都到那里去了?!” 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 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⑥“读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草三
园味
作 者:
到书
鲁 迅

新课导入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 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 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这节课,我们 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 乐园呢?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1张ppt)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1张ppt)

10 11
24 21-23
师生读书
12-16
17-20
后园寻趣
精研细读8 “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 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对老先生充满着 恭敬、敬佩。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 朴、博学的人。
在课文的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 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我的乐园。
文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 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很长了印象已经淡薄了。 之所以说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仿佛还在眼前,又都历历在目。
精研细读2
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体现在哪些方面的?
01
有趣的动植物 (第2段)
02
神奇的传说 (第3-6段)
03
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7、8段)
精研细读3
作者描写的百草园中都有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 木莲藤、覆盆子等。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这么多景物,用什么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 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 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
几眼。
精研细读9
“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的事看的出来。 1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7张ppt)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7张ppt)
品读课文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说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品读第1—6段,思考:第1段中作者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
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玩乐和学习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成为成年鲁迅终其一生守护的精神家园。
cuàn
ɡuì
ǎo
záo
xiāo
tǎnɡ
jiàn
ǎi
tìtǎnɡ

读读写写
yuān
kuī
hǎn
乱跑、乱逃:抱头鼠窜、窜逃改动(文字):窜改
寻觅、觅食
跪拜
拗断
dǐnɡ
注意下方右边有两点。
指一种器物,与“顶点”的“顶”区别开。

皂荚( ) 桑椹( ) 油蛉( )蟋蟀 斑蝥( ) 攒( )敛( ) 脑髓( ) 竹筛( )秕谷( ) 书塾( ) 宿儒( )蝉蜕( ) 狗窦( ) 锡箔(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时间
文章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培养文学兴趣
在百草园中,鲁迅开始对文学产 生浓厚兴趣,阅读了许多古典文 学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 定了基础。
三味书屋的介绍
02
三味书屋的历史和特点
三味书屋是绍兴当地的一所私 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它以传统的儒家教育为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问。
三味书屋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充满了书香气息,是当地的 文化地标之一。
在新的环境中,鲁迅结识了一些 新的朋友和同学,扩大了自己的 社交圈子。
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 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 文学、书法等。
转变对鲁迅的影响和启示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逐渐培养了 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 值观产生质疑。
人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和阅读,鲁迅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为 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味书屋中的学习氛围
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严谨而浓厚,学生们在老师 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经典文献和儒家思想。
课堂上,学生们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保持安静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 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味书屋对鲁迅的影响
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重要阶段,他在这里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打下 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对鲁迅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激发了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为他日后的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园到三味书
03
屋的转变
转变的原因和过程
家庭变故
01
鲁迅的家庭经历了一些变故,导致他需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默读课文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归纳课文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 的读书生活。(运用默读,快速浏览,分析归纳。)
(10) (11) (12-16) (17-20) (21-23) (24)
书屋内的陈设 对先生的印象 询问怪哉虫 后园寻趣 师生读书 做戏、画画
2.分析三味书屋老师的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原文词语、描写角度、事件分析等。
第二部分(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 情感态度
百草园:我的乐园。
(第1段)
三味书屋:最严厉的书塾。(第9段)
【探寻百草园之乐】
细读课文2-8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百草园之乐?
轻快敏捷: 轻捷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鉴赏 没有方法或门径: 无从 洒脱;不拘束: 倜傥 形容畅快: 淋漓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高枕而卧 少有人来: 人迹罕至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人声鼎沸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 风》《且介亭杂文》等。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设计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 写的一篇关于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篇幅较长, 可以教授的内容很多,切入的角度也很多,教学时应 根据学情特点恰当取舍,精心设计。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同学们想一想,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同”: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欢乐的追
求。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异: 百草园: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百草园的快乐源于自然,有朴 素的天然之趣。 三味书屋:
作者是如何写捕鸟的?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 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 (牵 )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 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 罩)住了。
扫 露 支撒系 牵看拉 罩
九个动词准确生动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 雪后捕鸟的乐趣。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 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 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 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 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 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被反动 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遭到通缉。鲁迅难以公开同反 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他来到厦 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 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 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 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29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29张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
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最初以《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 鲁迅为之添写《小引》和《后记》,更名《朝 花夕拾》,后在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集 中散文前七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家中和 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 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
这个故事
,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
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
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
。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
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
于。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 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 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1.“百草园”部分描述了哪些有趣的事物?

三个方面: ➢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草 ➢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园 ➢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个把景物描写连缀起来的句式有什么作用?
不必说 也不必说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 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1.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书屋内的陈设——第10段 对先生的印象——第11段 询问怪哉虫——第12-16段 后园拾趣——第17-20段 师生读书——第21-23段 做戏、画画——第24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6张PPT)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6张PPT)
宵元宵 蔼 和 蔼
(躁急躁 燥干燥 噪噪音
碧绿的菜畦
自学指导 一—— 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1、从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 内容可分几部分?如何分?文章哪几 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明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体裁: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1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 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著作有 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坟》、 《热风》、 《华盖
集》、 《二心集》等 。 其 中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是 中 国 现 代 文 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解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 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点明文章写 了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 “从……到… …”表明文章主 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 间变 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9)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8)
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24)
名辨绵地 的
百草 园


视 杂 堪 熟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 到17岁)在这里读书。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什 1、 百草园美景(2)

(泥墙根-乐景)

草 2、 神秘的故事 (3-6)

(美女蛇-乐闻)

乐 3 、有趣的游戏(7-8)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1张ppt)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1张ppt)
竹筛
shú záo
书塾 确凿
shòu bǐ
传授 秕谷
líng
油蛉

宿儒
tuì
蝉蜕
máo mì
斑蝥 觅食
liǎn yuān
敛 渊博
tì tǎng
倜傥
hǎn
人迹罕至
dǐng
人声鼎沸
夯实基础
Solid foundation
攒(cuán)成 攒 积攒( zǎn )
拗(ǎo)断 拗 拗( ào)口
执拗( niù )
严肃
走进三味书屋





写 寿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
形 动
﹙轻捷的﹚黄蜂 ﹙ 伏 ﹚ ﹙肥胖的﹚叫天子﹙ 窜 ﹚
动 物


走进百草园
本段中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景物?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描绘?
单是
…… (

就有
部 )
……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低唱 弹琴 翻/按
啪/喷
(声音) (声音) (声音)
(动作)
何首乌藤 木莲藤
缠络 (形状)
木莲果
像莲房 (形状)
3-6段运用了何种记叙的方法
插叙。
走进百草园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再写下雪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乐事
写法:先抑后扬。
作用:通过写百草园下雪前的“无味”, 来突出下雪后在雪地中捕鸟的乐趣。
走进百草园
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阅读7-8段,填上空缺动词
善用动词 准确生动
不点其乐 乐在其中
03
课文研读
Reading the text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2张PPT)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2张PPT)

重难点探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 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 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 穿全文的是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 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 韵味美之所在。
重难点探究
重难点探究
但这些饱含童趣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作者对儿 时生活的眷恋,对童趣不再的叹惋,甚至对眼前生活的感 喟,都凝聚在一句看似平淡的“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起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首尾两处的文字 都混合着回忆的甜美和现实的苦涩,形成一个含蓄的呼 应。
本课知识清单 音形识记
窜 向(cuàn) 罚跪 (guì) 确凿 (záo) 云霄 (xiāo) 倘 若(tǎnɡ) 淋 漓 (lín lí) 和蔼 (ǎi) 脑髓 (suǐ)
寻觅 (mì) 拗(ǎo) 轻捷 ( jié) 攒 成(cuán) 啄 食(zhuó) 鉴 赏( jiàn) 斑蝥 (máo)
本课知识清单
词语释义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沸,水开。例句: 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倜傥:洒脱,不拘束。 攒:凑在一块儿。 敛:收拢。 拗:弯曲,弯转。 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重点解读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3.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学会提取与 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
概括信息。
词造句的精妙。
4.通过感受他人的学习生
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
学习的乐趣。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 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发 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毛泽东曾 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精 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 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全集》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 地在世界上传播。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

重点探究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 __春_末_____的,蝉鸣在___盛__夏___,蟋蟀到__秋__天__叫;这与下文写到的 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总结:调动感官,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重点探究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 碧绿的﹚ 菜畦 ﹙ 光滑的 ﹚ 石井栏 ﹙ 高大的 ﹚ 皂荚树 ﹙ 紫红的 ﹚ 桑椹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
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 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 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 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 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
当堂检测
1.为什么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加“我的”,在其后面加 “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加“我的”表示与“蟋蟀”和“覆盆子”的亲密关系,加“们” 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 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当堂检测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 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品: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 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本文选择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
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 代生活。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 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才回忆起少年时 代的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3张PPT)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3张PPT)

何谓“三味”
•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 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 (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这里是用 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 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如果从字面上说,那 “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 的味道。
• 乐趣之二:神奇的传说 • 长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
民间传说——美女蛇的故事。
小组合作探究
3、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 园有什么联系?
小结: 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探险的心理。 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其二,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诱导着儿童去 涉足认识、了解它。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 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所以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整体 写作顺序
“单是……”
︷局部
先静物
低 菜畦 石井栏
高 皂荚树 桑葚
后动物 高 鸣蝉
黄蜂 低 叫天子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后静物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子如何表现“百草园是我 的乐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 作用?
①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颜__色_, “高 大”“肥胖” “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形_状__,这两者都从视___ 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听_觉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 又甜”写的是味__觉__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②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__春__末___的, 蝉鸣在__盛__夏____,蟋蟀到__秋__天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 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阅读,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 明确:写百草园部分——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 一个”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三味书屋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过渡段---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 送进书塾里去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细读课文 理解讨论: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
课时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 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
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 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敛liǎn 脑髓suǐ 秕谷bǐ
系jì
陌生mò 觅食mì
传授shòu
书塾shú 竹筛shāi 珊瑚shān hú
人迹罕至hǎn
词语解释 鉴赏
轻捷
高枕而卧
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 (1) 课文诵读品析,学生朗读训练
问题思考 : 你从本文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 括 两部分,即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下面三种说法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 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 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 稚、欢乐的心理
③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 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 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 满
分析 这三Leabharlann 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 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 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 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 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为合理
2、从语言入手理解文中写景和抒情; 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涵义难解的词语
一、导入:鲁迅 先生是我们非常 熟悉的人,哪一 位同学来介绍一
下有关鲁迅的情 况?
第一课时
题 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 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 年时代生活的文章。
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 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 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 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5
检查预习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 攒cuán 豁hu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