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

作者 李端
储嗣宗
由表 1可以得出:1.正如四库馆臣所说,在韦鄃 《才调集》中,《芜城怀古》确实只有末尾四句。但是 在姚合《极玄集》中,也只选了后四句作为一首 绝 句,与韦鄃《才 调 集 》相 同,所 以 此 处 的 说 法 可 能 存 在错误,且姚合比韦鄃的生活年代更早。范文也 可能是误执《极玄集》删本而指《芜城怀古》为绝句, 四库馆臣的说法并不严谨;2.从文献资料来看,大多 数文献记载《芜城怀古》与《登芜城》为两首绝句,作 者分别为李端 与 储 嗣 宗,仅 《全 唐 诗 》记 载 《芜 城 怀 古》为律诗;3.从文献来源的时间来看,时间较早的 文献如《极玄集》《才调集》等均载《芜城怀古》为绝 句,而时间较晚的文献如《全唐诗》《四库全书总目》 指《芜城怀古》为律诗。
《全唐诗·李端三》 《万首唐人绝句诗《芜 城怀古》
《芜城》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万首唐人绝 句 诗 》《唐 诗 品 汇 》《石 仓 历 代 诗 选》《全唐诗·储嗣宗》
《登芜城》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时,精灵自来 去。”[3]22《全 唐 诗 》则 同 时 收 录 了 绝 句 和律诗两个版本,《全唐诗·李端一》:“《芜城》:昔 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 树,草 没 城 边 路。 城 里 月 明 时,精 灵 自 来 去。洪迈取后四句为绝句。”[4]3233又《全唐诗·李端 三》:“《芜 城 》(一 作 《芜 城 怀 古 》):风 吹 城 上 树,草 没城边(一作下)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此 首即前《芜城》篇末四句。”[4]3280《全唐诗·储嗣宗》 一则取前 四 句 独 立 成 诗:“《登 芜 城 》:昔 人 登 此 地, 丘陇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4]6882并认 为该诗 作 者 为 储 嗣 宗,而 非 李 端。综 上,《芜 城 怀 古》的文本 有 绝 句 与 律 诗 两 种,相 关 的 诗 句 也 分 别 出现在了两首不同的诗当中,作者也不同。鉴于这 些区别,可以有两个推论:一是前四句本是储嗣宗的 作品,而后四句本是李端的作品,只是因为后人读到 这两个作品时,发现两首诗的题目相似而误合为一 首律诗。二是这八句诗都是李端的作品,后人误将 其分为了两首诗。根据上述推论,整理部分相关文 献资料如表 1所示。

《四库提要》五篇校读札记-19页word资料

《四库提要》五篇校读札记-19页word资料

《四库提要》五篇校读札记今所校勘的五种提要均为经部诗类,篇幅长短各,舛误情况不一。

其中三种原书已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即《毛诗正义》、《毛诗陆疏广要》、《田间诗学》;而另外两种,则仅作为存目,未被《四库全书》所收,即《诗说》、《诗论》。

笔者在校勘过程中发现,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誊写错误,例如将“隋书”讹写成“隋唐”,“持”字涉下文讹作“抡”,《毛诗正义》文津阁本出现二十三字的衍文,“谓”字音近且涉下讹作“为”者等以外,还存在着人名、书名、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记载,引书出处有误的现象,而透过这些现象,往往又能推测出当时的缮写制度和阁臣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某一个点上的缺失,还能据所见错误推测当时阁臣撰写提要所据文献的版本。

笔者以后一类的讹误为主,将相关考证撰写成文,由于篇幅有限,所举俱为典型代表,其馀不予列出。

一、校勘中所发现的人名错讹分析1.《毛诗正义》提要:“申郑难王,王应麟引其‘驳?]?q’一条”:元按:(1)《文渊阁提要》作“玉麟”,《文津阁提要》作“应麟”,《总目》及《总目》(浙本)作“王应麟”,据后文出现“驳?]?q”及小字注所提及《困学纪闻》,确系与王应麟有关,故言“玉麟”为误。

(2)又见阁臣撰写提要体例,所言之人若第一次出现,均冠以姓,不单书名。

试想若只言“应麟”,易生歧义,误以为其他人,不妥。

清代前期就有作《诗经旁参》者姓名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经部十八载《诗经旁参》,仅作存目。

且稽《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之,该提要为翁方纲撰写。

①推想致误原因,盖因下文小字《困学纪闻》照应衔接此处,故阁臣誊抄时,不顾下文,断下己意而误以所据稿本原指清人应麟的可能性极小。

窃疑或因其上亦为“王”字,连同“王应麟”之“王”,连续出现两个相同字。

所据原稿或有重文符号,若抄写不慎,则易?重文符号,故成《文津阁提要》之“应麟”。

参考?S爱平女士研究成果可知,由于四库缮写制度的限制,一些誊写者为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导致鲁鱼豕亥,讹字满篇的现象不足为奇。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官修大型文献集成,是大量古代文献的总汇和分类,是中国
古代文化的一部重要成果。

其中有关“汉学”“宋学”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
要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

《四库全书总目》对“汉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类。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汉学”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方向,主要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四库全书总目》中对“汉学”进行了全面的汇编和总结,包括《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南北史》等古籍,以及有关汉代历史、文化、制度
等方面的学术论著和文献资料。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汉
代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
的史料和资料。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读《四库全书总⽬》⼩札2019-07-19内容摘要:在《四库全书总⽬·集部·诗⽂评类》提要中,四库馆⾂指出了⽂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

考察⽂学批评史,两种观点分庭抗礼;⽽考察⽂学史,论者善作有之,不善作者亦有之,并不能断其是⾮。

⽽在学科独⽴的今⽇,创作与学术已未必合流;今之学者,兼善创作固佳,不善创作亦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学批评 “才者能知” “才知⽆涉”⼀.《四库全书总⽬》论“才知”关系在《四库全书总⽬·集部·诗⽂评类》提要中,四库馆⾂指出了⽂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

不烦⼀⼀列举如次。

[1]1.其论“才者能知”者:①《⽯林诗话》(均指四库提要,下同):“然梦得诗⽂,实南北宋间之巨擘。

其所评论,往往深中U会,终⾮他家听声之见随⼈以为是⾮者⽐。

”②《蛩溪诗话》:“然彻本⼯诗,故能不失风⼈之旨,⾮务以语录为宗,使⽐兴之义都绝者也。

”③《诚斋诗话》:“万⾥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

”④《后村诗话》:“盖克庄于诗为专门,⽽德秀于诗则未能深解,宜其⽅枘⽽圆凿也。

”⑤《修辞鉴衡》:“构在当时,实以⽂章名世,宜是编所录,具有鉴裁矣。

”⑥《颐⼭诗话》:“盘亦能诗,王⼠祯《池北偶谈》尝载其数篇,深许其⼯。

故其评论古⼈,多中U会。

盖深知其⽢苦,⽽后可定其是⾮,天下事类如是也。

”⑦《容斋四六丛谈》:“所论较王《四六话》、谢场端牧麈谈》[2]特为精核。

盖迈初习词科,晚更内制,于骈偶之⽂⽤⼒独深,故不同于剿说也。

”⑧《余冬诗话》:“夫以讲学之见论⽂,已不能得⽂外之致,⾄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矣,则何如不作诗⽂,更为务本也。

”(按,此条从反⾯⽴论。

)2.其论“知不及才”者:①《解颐新语》:“然P诗有名于当时,⽽此书乃多谬陋。

⼤抵皆袭旧⽂,了⽆精识,好⼤⾔⽽实皆肤词。

”②《蠖斋诗话》:“闰章诗深婉蕴藉,世推作⼿,⽽诗话乃多可议。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目录书。

《四库总目提要》小叙汇编

《四库总目提要》小叙汇编

《四库总目提要》小叙汇编一、经部经部·总叙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其初专门授受,遞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散,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维。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学脈旁分,攀援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夏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承中《四书通证》即缺此一条,以讳其误,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材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未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源,国初诸家,其学征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要其归宿,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既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从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孝经、曰五经总类、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易类·小叙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以风谣,《礼》寓以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瑷、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

卢光明策划《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阅读笔记

卢光明策划《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阅读笔记

卢光明策划《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阅读笔记1.杨家骆《四库全书概述》:《汉艺文志》著录凡678部,14994卷;越时约594载,而有《隋经籍志》,著录凡6150部,50889卷;越时约659载,而有《宋艺文志》,著录凡9549部,22927卷。

……自《宋志》以还,又五百载,而有乾隆开馆修书之举,《四库全书》所录,凡10585种,171558卷。

2.清代三刻本殿本:1789年武英殿首次刊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浙本:1795年浙江官府根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殿本重刻粤本:1868年广东以浙本为底本翻刻。

3.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圣谕酬唱诗文,琐屑无当者不录坊肆者,量为给价家藏者,官为装印抄本者,缮录副本,原书给还4.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圣谕将《永乐大典》中保存的古书佚本摘录成册并与《图书集成》互为校核5.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圣谕《永乐大典》收书甚多,津逮四库。

然贪多求全,不脱类书窠臼。

编韵为字,且不依唐宋旧部,惟以《洪武正韵》为断,凌杂不伦。

6.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圣谕各省晋献书籍,待校办完竣日,一律归还本人。

使耽书明理之人,不得保其世守,于理未为公允,朕岂肯为之!7.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圣谕纪昀曾任学士,陆锡熊现任郎中,均授翰林院侍读,遇缺即补,以示奖励。

8.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圣谕江浙两省,进书尤多。

进书百种以上,选其精醇之本,朕亲为题识简端。

今阅进到各家书目,最多者如浙江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两淮之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甚可嘉尚。

此四家,各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为好古之劝。

进书百种以上,赠《佩文韵府》一部。

9.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圣谕经史子集四部下分晰“应刻”“应抄”“应存”三项,各条下具有提要。

凡进书百种以上,可称藏书之家,姓名可附载各提要末。

《提要》外,另刊《简明书目》一编,只载某书若干卷,注某朝人撰,则篇目不繁,而检查较易。

10.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圣谕《永乐大典》中存宋刘跂《学易集》,中有青词一体,乃道流祈祷之章,非斯文正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後世神怪之迹,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

要其本始,则主於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

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於兵。

其後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

世所传述,大抵多後附之文,非其本旨。

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於区分。

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尚一一可稽也。

△《阴符经解》·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

《崇文总目》云,《阴符经叙》一卷,不详何代人叙集。

太公以後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并以惠光嗣等传附之。

盖即此书而佚其传也。

晁公武《读书志》引黄庭坚跋,称《阴符》糅杂兵家语,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

则是书之注,以此本为最古矣。

案《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周书阴符》九卷,皆不云黄帝。

《集仙传》始称唐李筌於嵩山虎口岩石室得此书,题曰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已糜烂,筌钞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

後於骊山逢老母,乃传授微旨,为之作注。

其说怪诞不足信。

胡应麟《笔丛》乃谓苏秦所读即此书,故书非伪,而托於黄帝则李筌之伪。

考《战国策》载苏秦发箧得《太公阴符》,具有明文。

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亦足为判然两书之证。

应麟假借牵合,殊为未确。

至所云唐永徽初褚遂良尝写一百本者,考文徵明《停馆帖》所刻遂良小字《阴符经》,卷末实有此文。

然遂良此帖,自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宣和《书谱》即不著录;诸家鉴藏,亦从不及其名;明之中叶,忽出於徵明家。

石刻之真伪尚不可定,又乌可据以定书之真伪乎?特以书虽晚出,而深有理致,故文士多为注释,今亦录而存之耳。

注中别有称尹者曰:不知何人。

卷首有序一篇,不著名氏,亦不著年月,中有泄天机者沉三劫语,盖粗野道流之鄙谈,无足深诘。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

读《四库全书总目》札记雷雨豪【摘要】李端《芜城怀古》实为绝句而非律诗,四库馆臣说法有误;《解颐新语》作者为皇甫汸,《明史·艺文志》误载为"皇甫循";《四库全书总目·解颐新语提要》中"黄金费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之作者应为司空曙,而非韩滉或顾况;《解颐新语》原文指"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之作者为李商隐,《提要》云:"今《义山集》中亦无之,不知所据为何本."经考订,该句诗为孟浩然所作,而非版本问题.【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辨正;芜城怀古;对床夜语;解颐新语【作者】雷雨豪【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学价值不必赘述,但由于修纂人数众多,体量巨大等各种原因也出现了许多错误。

余嘉锡先生、胡玉缙先生等前辈学者的辨证与补正工作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近读《四库全书总目》,发现《对床夜语提要》与《解颐新语提要》中存在几处不足,或是说法不确,或是阐述有误,查前人辨证,并未涉及相关内容,现拟解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李端《芜城怀古》《四库全书总目·对床夜语提要》云:“而李端《芜城怀古》诗则误执《才调集》删本指为绝句。

”[1]1790四库馆臣指出范晞文《对床夜语》采用《才调集》删本,将李端《芜城怀古》视为绝句,并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而《芜城怀古》究竟是绝句还是被删节过的律诗,在不同的文献资料中也有不同的记载。

唐姚合《极玄集》:“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2]325五代韦縠《才调集》:“《芜城怀古》: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3]22《全唐诗》则同时收录了绝句和律诗两个版本,《全唐诗·李端一》:“《芜城》: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每天读点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一

每天读点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一

每天读点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一○别集类一集始於东汉。

荀况诸集,后人追题也。

其自制名者,则始张融《玉海集》。

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

梁武帝有诗赋集,有文集,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朓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均始於齐梁。

盖集之盛,自是始也。

唐宋以后,名目益繁。

然隋、唐志所著录,《宋志》十不存一。

《宋志》所著录,今又十不存一。

新刻日增,旧编日减,岂数有乘除欤?文章公论,历久乃明。

天地英华所聚,卓然不可磨灭者,一代不过数十人。

其馀可传可不传者,则系乎有幸有不幸。

存佚靡恒,不足异也。

今於元代以前,凡论定诸编,多加甄录。

有明以后,篇章弥富,则删薙弥严。

非曰沿袭恒情,贵远贱近,盖阅时未久,珠砾并存,去取之间,尤不敢不慎云尔。

△《扬子云集》·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汉扬雄撰。

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载雄集五卷。

其本久佚。

宋谭愈始取《汉书》及《古文苑》所载四十馀篇,仍辑为五卷,已非旧本。

明万历中,遂州郑朴又取所撰《太玄》、《法言》、《方言》三书及类书所引《蜀王本纪》、《琴清英》诸条,与诸文赋合编之,厘为六卷,而以逸篇之目附卷末。

即此本也。

雄所撰诸箴,《古文苑》及《中兴书目》皆二十四篇。

惟晁公武《读书志》称二十八篇,多《司空》、《尚书》、《博士》、《太常》四篇。

是集复益以《太官令》、《太史令》为三十篇。

考《后汉书·班固传》注引雄《尚书箴》,《太平御览》引雄《太官令》、《太史令》二箴,则朴之所增,未为无据。

然考《汉书·胡广传》,称雄作十二州箴、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

则汉世止二十八篇。

刘勰《文心雕龙》称卿尹州牧二十五篇,则又亡其三,不应其后复出。

且《古文苑》载《司空》等四箴,明注崔骃、崔瑗之名。

叶大庆《考古质疑》又摘《初学记》所载《润州箴》中乃有“六代都兴”之语,则诸书或属误引,未可遽定为雄作也。

四库全书读书笔记[五篇范例]

四库全书读书笔记[五篇范例]

四库全书读书笔记[五篇范例]第一篇:四库全书读书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部读书报告四库全书是从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纵览一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为其之博大丰富而倾倒。

倾倒于经部的严谨规范,倾倒于史部的浓重明智,倾倒于子部的包容与繁多,倾倒于集部的绮丽雅致。

但其中有一部分总是使我手不释卷,那就是这部书中的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零词曲类。

读罢这一部的提要,我发现我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词曲一部从宋代晏殊开始介绍宋元经典词曲书目,既涵盖了每部书的作者简介,也对书中主要内容经行了介绍,所采词曲集类型多样,书目繁多。

这点书中也有提及“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

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

”既包括别总两种集子,也包括词话词谱,词韵等等。

其中收录晏殊,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廷坚,秦观等名家的大量作品。

提要的中的每部书都会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在阅读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认为编纂者在编纂词曲部时候,对于作者的生平及经历介绍较少。

这一点,使得我在阅读这些篇目时不能对其中一些知名度相对不是那么高的作者进行了解,从而降低了对读该部书的兴趣。

其次,该部分以作者姓名及书目划分,系统性不够强,无法使读者迅速找到想阅读的书目,为查找书目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这一部分多推介一些主流书目,意为对当时社会进行正确的政治引导,可是这种选择书目的原则造成了一些问题,我们后世的读者只能从统治者或掌权者的角度去欣赏词曲,无法领悟到词曲传于民间的洒脱于现实,这是阅读者的一大损失。

《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善本的观念及其重要性。

本文将确定《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的主题和研究内容,并整理相关的资料。

然后,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剖析《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的基本观点和价值。

本文将总结研究的结论,阐述《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对当今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启示。

《四库全书总目》是一部重要的书目文献,其善本观是指对于古籍版本的鉴别和收藏。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对当今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启示为了更好地理解《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我们需要先对其形成背景进行了解。

在明代晚期和清代初期,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书籍数量的增加,古籍版本的鉴别和收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库全书总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对善本的定义和收藏有着系统的论述。

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善本被定义为“典籍之实体,一字千金者也”。

具体而言,善本具有以下特点:其版印精良,校勘精细;留存罕见,传世稀少;内容真实可信,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收藏善本不仅可以丰富馆藏资源,还能提升图书馆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重视版本鉴别: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于古籍版本的鉴别非常重要。

它主张在收集古籍时,应该注意版本来源、版印历史、内容质量等方面,以确保所收藏的书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以校勘为基础:《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善本不仅要在版本上具有优越性,还应该在文字校勘方面表现出色。

因此,它强调在校勘过程中要注重文字的辨析和修正,以确保书籍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突出稀有性:善本的稀有性是《四库全书总目》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主张图书馆应该尽力收集那些传世稀少的古籍版本,以丰富馆藏资源,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

强调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的核心是学术价值。

它认为,古籍版本的学术价值是衡量其是否为善本的重要标准。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庫全書總目》一、經部經部包含兩大板塊:第一板塊為經典及其詮釋書,詮釋書包括單書詮釋和通論;第二板塊為小學〔文字、音韻、訓詁〕之書。

(一)易類關於《易》的學說與闡釋收入此類。

例:《周易正义》(十二卷)、《子夏易传》(十一卷)、《南轩易说》(三卷)、《周易注》(十卷)等。

(二)書類《书》以道政事,儒者不能异说也。

《小序》之依托,《五行传》之附会,久论定矣。

然诸家聚讼,犹有四端:曰今文、古文,曰错简,曰《禹贡》山水,曰《洪范》畴数。

夫古文之辨,至阎若璩始明。

朱彝尊谓是书久颁於学官,其言多缀辑逸经成文,无悖於理。

汾阴汉鼎,良亦善喻。

吴澄举而删之,非可行之道也。

禹迹大抵在中原,而论者多当南渡。

昔疏今密,其势则然。

然尺短寸长,互相补苴,固宜兼收并蓄,以证异同。

若夫刘向记《酒诰》、《召诰》脱简仅三,而诸儒动称数十。

班固牵《洪范》於《洛书》,诸儒并及《河图》,支离轇轕,淆经义矣。

故王柏《书疑》、蔡沈《皇极数》之类,非解经之正轨者,咸无取焉。

例:《尚书正义》(二十卷)、《洪范正论》(五卷)、《书疑》(九卷)等。

(三)詩類《诗》有四家,毛氏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後则众说争矣。

然攻汉学者意不尽在於经义,务胜汉儒而已。

伸汉学者意亦不尽在於经义,愤宋儒之诋汉儒而已。

各挟一不相下之心,而又济以不平之气,激而过当,亦其势然欤!夫解《春秋》者惟《公羊》多驳,其中高子、沈子之说,殆转相附益。

要其大义数十,传自圣门者,不能废也。

《诗序》称子夏,而所引高子、孟仲子乃战国时人,固後来搀续之明证。

即成伯玙等所指篇首一句经师口授,亦未必不失其真。

然去古未远,必有所受。

意其真赝相半,亦近似《公羊》。

全信全疑,均为偏见。

今参稽众说,务协其平。

苟不至程大昌之妄改旧文,王柏之横删圣籍者,论有可采,并录存之以消融数百年之门户。

至於鸟兽草木之名,训诂声音之学,皆事须考证,非可空谈。

今所采辑,则尊汉学者居多焉。

例:《诗序》(二卷)、《毛诗正义》(四十卷)、《三家诗拾遗》(十卷)、《诗说》(一卷)、《诗经疏略》(八卷)等。

四库全书 读后感

四库全书 读后感

观《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有感清代是我国古代学术的总结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图书整理与目录编撰活动,其突出成就体现在《四库全书》以及与之对应的目录的编撰。

《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学专著。

它是在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六经之外,凡著书立说,能成一家之言者,统称为子书。

《四库全书·子部》收录古代典籍2984种(含存目),卷帙浩博,内容复杂。

其中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多为思想史论著),也有大量的科技著作,涉及农学、医学、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等诸多领域,此外还有哲学、宗教、法律、军事、教育、艺术,以及文史考证等方面的著述。

四库馆臣将其划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推步、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其中,《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之“医家类”排于第五。

纪昀曾渭:“余校录《四库全书》子部十四家,。

农家、医家、旧史多退之未简,余独以农居四,其五为医家。

农、医者,民命之所关,故升诸他艺术上也。

”医家类著录古代医药之书97部,存目医书100部,总计197部。

在这197篇提要中,作者发扬了古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子目后面有案语,对每部书都有著者、内容、学术思想、版本源流等方面的考证性文字,还有相关的说明性、评价性语句,不仅“叙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白是非,旁通曲证,使瑕瑜不掩,淄渑以别”,而且“剖析条流,斟酌今古,辨章学术,高挹群言”,系统总结中国18世纪以前的医学学术概况,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医家类的小序写得尤为出色,其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与金元。

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宜和《局方》之学争也。

然儒有定理,而医无定法,病情万变,难守一宗。

故今所叙录,兼众说焉。

综览这些医书提要,其作用、特色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介绍古医书沿革、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引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献的宝库。

其内容包括了历代文献中的经、史、子、集四大部门,涵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四库全书》的总目提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四库全书》的背景《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发起编修的一部文献整理工程。

乾隆皇帝命令文坛名家集资和捐赠文献,汇编成这部巨著。

全书分为纂修、编修、校定、成书四个过程,历时十年才完成。

三、《四库全书》的组成《四库全书》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大部门。

3.1 经部经部是对经学经典的整理和著录,包括儒家经典、佛家经典、道家经典等。

其中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重要著作。

3.2 史部史部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著录,包括了中国历代的史书、编年体史书、国别史书等。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明史》等。

3.3 子部子部是对哲学、文学、政治、军事、礼仪、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文献的整理和著录。

涵盖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的重要著作,如《孔子家语》、《红楼梦》、《战国策》等。

3.4 集部集部是对诗文和杂著等文学作品的整理和著录。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集、文集、杂著等。

其中包括了《天工开物》、《红楼梦》、《庄子》等名著。

四、《四库全书》的重要意义4.1 文献整理与保护《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使得大量的古代文献得以保留和传承。

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2 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四库全书》记录了中国古代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要文献,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这些文献内容丰富、翔实,可以帮助学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学术成就。

4.3 促进文化交流《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的编纂和出版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通过研究《四库全书》,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五、总结《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宝库,记录了丰富的学术和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总目导读

四库全书总目导读

《仪礼》读本:
胡培翚《仪礼正义》,清人《仪礼》研究集大成之作。
礼记之属
解《礼记》之书。包括注解礼记单篇的,历代以注《檀 弓》《月令》《大学》《中庸》者为多。因为《总目》 中专分四书类,所以有关《大学》《中庸》的归入四书 类。 《大戴礼记》及相关之书附在此类。 《礼记》读本: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本。
9.乐类 相传乐经亡于秦火。
很可能本来就没有。
本类所收是关于音 乐理论以及古乐的
论著,如明宗室朱
载堉《乐律全书》。
10.小学类
汉代即有小学,附属于经学。
清代考据学发达,小学取得很大成就。 分三属。 训诂之属 解释字词之义。最早的是《尔雅》,被列为经书之一,是
分类词典。
一般在新王朝建立后,修纂前朝正史。
每一朝代,在建立之初,就要为后代修史做准备。 “二十四史”或“二十五”、“二十六史”首尾衔 接,构成一套2000多年不间断的完整纪传体史。 作为史料,治史者首先须于“正史”下大功夫。
二十四史整理本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8.四书类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南宋朱熹合为四种,为《论语》《孟子》作集注,为《大学》《中 庸》作章句,以后遂有《四书》之名。 元代立为科举用书,以后为《四书》作注者甚多,但其中很大一部 分是为科举考试而作。 《总目》所收大都属发明经义之作,也有一部分是关系科举的。有 的是专为一书而作,如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正义》,有的 是合《论》《孟》,或合《大学》《中庸》,或合《四书》而作。 读本: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本。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一部收录了大量古代文献的巨著,对汉学和宋学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关于汉学和宋学的观点和贡献。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四库全书总目》对汉学和宋学的认知,分析了汉学和宋学研究的进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结论部分总结了汉学和宋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地位,提出了当前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汉学和宋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加深对这两大学术领域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汉学、宋学、四库全书总目、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的、汉学的认识、宋学的认识、汉学研究进展、宋学研究进展、比较汉学和宋学、异同、地位、研究启示、研究方向、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起,汉学和宋学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清代最全面的著作目录,记录了中国古代文献的珍本,对于汉学和宋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学作为对中国古代汉族文化、语言、历史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学、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

宋学则是对中国北宋时期文化、社会、政治的研究,主要关注北宋文化的特点、变迁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对汉学和宋学的认识,可以深入了解清代学者对于这两个领域的理解和评价,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和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进行考察,探讨汉学和宋学在清代文献中的地位和价值,为当前汉学和宋学研究提供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所见的“汉学”和“宋学”,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些学者从《四库全书总目》所载文献的编撰和收录情况入手,探讨了清代对汉学和宋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特色。

四库子部总叙小叙

四库子部总叙小叙

四库子部总叙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

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

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後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

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

儒家尚矣。

有文事者有武备,故次之以兵家。

兵,刑类也。

唐虞无皋陶,则寇贼奸宄无所禁,必不能风动时雍,故次以法家。

民,国之本也;谷,民之天也,故次以农家。

本草经方,技术之事也,而生死系焉。

神农黄帝以圣人为天子,尚亲治之,故次以医家。

重民事者先授时,授时本测候,测候本积数,故次以天文算法。

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

百家方技,或有益,或无益,而其说久行,理难竟废,故次以术数。

游艺亦学问之馀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故次以艺术。

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观者也。

诗取多识,易称制器,博闻有取,利用攸资,故次以谱录。

群言岐出,不名一类,总为荟萃,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杂家。

隶事分类,亦杂言也,旧附於子部,今从其例,故次以类书。

稗官所述,其事末矣,用广见闻,愈於博弈,故次以小说家。

以上四家,皆旁资参考者也。

二氏,外学也,故次以释家、道家终焉。

夫学者研理於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徵事於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馀皆杂学也。

然儒家木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私。

而数大儒明道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

其馀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於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在博收而慎取之尔。

儒家小叙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

王通教授河汾,始摹拟尼山,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

迨托克托等修宋史,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

而当时所谓道学者,又自分二派,笔舌交攻。

自时厥後,天下惟朱、陆是争,门户别而朋党起,恩雠报复,蔓延者垂数百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一.《四库全书总目》论“才知”关系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提要中,四库馆臣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

不烦一一列举如次。

[1]1.其论“才者能知”者:①《石林诗话》(均指四库提要,下同):“然梦得诗文,实南北宋间之巨擘。

其所评论,往往深中?U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

”②《蛩溪诗话》:“然彻本工诗,故能不失风人之旨,非务以语录为宗,使比兴之义都绝者也。

”③《诚斋诗话》:“万里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

”④《后村诗话》:“盖克庄于诗为专门,而德秀于诗则未能深解,宜其方枘而圆凿也。

”⑤《修辞鉴衡》:“构在当时,实以文章名世,宜是编所录,具有鉴裁矣。

”⑥《颐山诗话》:“盘亦能诗,王士祯《池北偶谈》尝载其数篇,深许其工。

故其评论古人,多中?U 会。

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

”⑦《容斋四六丛谈》:“所论较王?《四六话》、谢?场端牧?麈谈》[2]特为精核。

盖迈初习词科,晚更内制,于骈偶之文用力独深,故不同于剿说也。

”⑧《余冬诗话》:“夫以讲学之见论文,已不能得文外之致,至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里矣,则何如不作诗文,更为务本也。

”(按,此条从反面立论。

)2.其论“知不及才”者:①《解颐新语》:“然?P诗有名于当时,而此书乃多谬陋。

大抵皆袭旧文,了无精识,好大言而实皆肤词。

”②《蠖斋诗话》:“闰章诗深婉蕴藉,世推作手,而诗话乃多可议。

”四库馆臣指出两种相反现象,而其《颐山诗话》提要中明言“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则其倾向明矣。

盖馆臣以为“才者能知”可称公理,又对“知不及才”者颇致不满。

二.“才者能知”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往往由作家“客串”,故曾存在一种“才者能知”的论调。

最早或可追溯到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

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3]谓批评者之文学素养,至少当与作者等量齐观,方可批评。

故批判刘季绪之“才不逮”而妄议。

葛洪《抱朴子?广譬》:“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之可贱;不觌虎豹之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聆《白雪》之九成,然后悟《巴人》之极鄙。

”[4]意谓提高修养而后能识高下。

而后刘勰《文心雕龙》辟《知音》一章,专论批评与鉴赏,云:“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亦谓论者应具修养。

又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5]细别之,“操千曲”与“观千剑”,一是实践,一是观摩,统谓“博观”。

此即如何“有南威之容、龙渊之利”、如何“才逮于作者”之路径。

宋吕祖谦《诗说拾遗》:“诗者,人之性情而已。

必先得诗人之心,然后玩之易入。

”[6]所谓批评者之修养,即此“得诗人之心”,无诗人之心,则论诗无凭。

而诗人之心如何得之?则固当“习为诗”。

刘克庄谓:“诗必与诗人评之。

……不习为诗,于诗家高下浅深,未尝涉其藩墙津涯,虽强评要未抓着痒处。

”[7]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大抵说诗者皆经生,作诗者乃词人,彼初未尝作诗,故多不能得作诗者之意也。

”[8]强调先习作诗之必要,否则有如隔靴搔痒,不得要害。

而作诗者,才能不高亦不得要领。

方东树《昭昧詹言》称:“既非身有,其言或出于揣摩,不免空华目翳,往往未谛。

”[9]综论之,则评诗者,须得诗人之心,欲得诗人之心,必先作诗,更须作得好诗。

此则刘勰“操千曲”之一路。

至于杜甫《偶题》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诗人自道,尤可注目。

其谓唯作者知其作品,则未可坐实。

论者若得诗人之心,谁谓不能许为知音?论者善作,实际中往往有之。

陆机作《文赋》即一例。

其谓:“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陆机之“得其用心”,正由其本善于创作。

故李善注《文赋》引臧荣绪《晋书》:“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10]司空图于《与李生论诗书》中论“韵外之致”,而列举其创作之实例,可见持论正有创作经验为依托。

钱锺书先生谓:“刘勰与嵘为并世谈艺两大,亦复词翰无称。

”[11]于今观之,刘勰钟嵘固绝少词翰传世,然其于当时之世,亦可称有文名。

《梁书?刘勰传》载:“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

”文章本刘勰所能者。

至于钟嵘,《南史?钟嵘传》:“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军朔记室,专掌文翰。

……迁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记室”之职,“专掌文翰”,非深于文翰者不能任之。

故钟嵘之创作,当受重于其时。

诗人之论诗,最典型者莫过于所谓“论诗诗”。

如杜甫、戴复古、元好问的论诗诗,都是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12]三.“才知无涉”论“才者能知”亦有反调者。

曹植“南威龙渊”之论,唐孙过庭《书谱》评之曰:“语过其分,实累枢机。

”[13]书学中此类持论正不少。

如晋卫夫人《笔阵图》云:“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14]严分鉴者与写者。

唐张怀《书断》:“语曰:‘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能行之者未必能言’,何必备能而后为评?”[15]其《书议》又云:“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

今仆虽不能其事,而辄言其意。

”[16]均以为不必“备能而后为评”。

苏轼《次韵子由论书》:“吾虽不善书,晓书莫若我。

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

”[17]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三》:“吾眼中有笔,故不敢不任识书;腕中有鬼,故不任书。

记此以解嘲。

”[18]东坡、?m州俱作戏语,非真不善书者,固不可胶着坐实。

然其俱分“善”与“晓”为二事,不相关涉。

文学实践中,善论者未必兼是善作者,又往往有之。

如《诗品》列陆厥于下品,却称其“具识丈夫之情状,自制未优,非言之失也”。

[19]又如严羽,历代对其创作造诣批评甚多。

胡应麟《诗薮》:“宋末严仪卿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

”[20]徐桢卿《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二:“独喜沧浪语语上乘,……而严诗故元人耳,岂识见、造诣殊途乃尔。

”[21]徐世溥《溉园诗集序》:“使李、杜论诗,未必及严羽,然羽曾无篇语传者。

”[22]王士祯亦谓:“仪卿诗实有刻舟之诮……大抵知及之而才不逮云。

”[23]皆不满沧浪“才不及知”之病。

“才不及知”亦正“才”“知”无涉之一证。

而“知不及才”者,更是常例。

历来作者多而论者少,正由此也。

四.今日未必“能而后评”钱锺书先生云:“必曰身为作者而后可‘掎摭利病’为评者,此犹言身非马牛犬豕则不能为兽医也。

”[24]所见尤深。

古者文艺批评未尝真正独立,作者而兼评者,实不得不然。

唯二者性质各异,终有鸿沟横亘,不可全然混一。

《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25]指出创作与鉴赏批评遵循不同之逻辑过程,固不相类。

然谓二者绝不相涉,亦过分之论。

评者善作,对其批评事业自当有非凡裨益,可谓如虎添翼。

而不善作者,诗心文心之所欠,则以博览群书而得之。

刘勰之“博观”,实包含“操千曲”与“观千剑”二途,“操千曲”不可得,则不妨“观千剑”。

当世学科已自独立,创作与学术未必合流,已是常态。

今之学者,固不必要求兼善创作。

其博取群书,知识经验可在一定程度补其实践经验之失,加以天赋运用,亦可成大家。

若更兼善作,或可增其识见,助其拓出新境。

注释[1]引文俱见(清)永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不赘注。

[2]按,当为《四六谈麈》。

[3](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四十二《与杨德祖书》,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93页。

[4](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三十九《广譬》,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页。

[5](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十《知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4―715页。

[6](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卷十五《诗说拾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5页。

[7](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跋刘澜诗集》,《四部丛刊》本。

[8](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四“诗中借辞引起”条,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7页。

[9](清)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卷一《通论五古》,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31页。

[10](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十七《文赋》,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39页。

[11]钱锺书:《管锥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全梁文卷五五》,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252页。

[12]关于“论诗诗”,可参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外篇》第四章《论诗诗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13](唐)孙过庭:《书谱》,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页。

[14](唐)张彦远辑,洪丕谟点校:《法书要录》卷一,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15](唐)张彦远辑,洪丕谟点校:《法书要录》卷九,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页。

[16](唐)张彦远辑,洪丕谟点校:《法书要录》卷四,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第125页。

[17](宋)苏轼著,(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五,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10页。

[18](明)王世贞:《?m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五说部,明万历刻本。

[19](梁)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9页。

[20](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古体中》,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7页。

[21](清)黄宗羲编:《明文海》卷一五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

[22](清)黄宗羲编:《明文海》卷二七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

[23](清)王士祯著,张宗?棺爰?,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8页。

[24]钱锺书:《管锥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全三国文卷八》,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669页。

[25](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十《知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5页。

(作者介绍:余煜,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