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
重庆谈判
三、谈判代表
共产党代表
1945年8 月28日毛 主席赴重 庆谈判与 张治中、 赫尔利、 周恩来、 王若飞在 登机前的 合影
国民党代表
王世杰 (1891.3.10 - 1981.4.21)
为人杰,为尧舜
张群 (1889.5.8-1990.12.14)
国名党元老
张治中 (1890.10 .27—— 1969.4.6)
五、谈判结果
《双 十 协 定》的签订
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政治民主化 国民大会 人民自由 党派合法 特务机关 释放政治犯 地方自治 军队国家化 解放区地方政府 奸伪问题 受降问题
重庆谈判的意义
这个东西,第一好处是采取平等方式,双方正式签 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第二,有成议的六 条,都是有益于人民的。 ——毛泽东
蒋介石的《对中共谈判要点》
中共军队之组编,以十二师为最高限度。
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军令政令之统 一。 拟将原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 由各党人士参加。 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
历经漫长的43天...谈判结束了,毛泽东一行人重返 延安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 实行三民主义。 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 定,制定新宪法。 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顾问 端纳)
毛泽东同志的来渝与蒋主席商讨团结建国大计,是实现和平团结民主 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愿意和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 以期 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 ——《新华日报》社论
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 ,他与蒋主席有19年的阔别,经长期内战, 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 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认真地演这幕大团圆的喜剧吧,要知道这 是中国人民最嗜好的! ——《大公报:毛泽东先生来 了!》 我们固然还不能判断这次谈判的具体结果将是怎样,但我们相信, 这将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次谈判,其结果的成败对我们国家前途将立 刻发生好坏的影响。 ——《新民报:迫切的期待》 政党的领袖,都是比较有政治觉悟的人,此时实应了解人民心理, 把握人民心理,谋求和平与民主,给国家的前途,打开一条光明的 大路。
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关于地方政权问题的论争
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后,中国地方政权的局面呈现出多样性:国统区仍然处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之下,毫无民主可言,只有自治之名而无自治之实;相反,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以普选为基础的民主,各党派参政议政,真正做到人民有权;东北地方政权则处于国共两党的激烈争夺之中。
地方政权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战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战后中国政治走向未定的情况下,两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不愿放弃各自控制的地方政权。
因此,在重庆谈判中,关于地方政权问题,尤其是解放区政权问题,国共双方经过多回合争论,除均同意地方自治原则外,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一致。
可以说,战后国共两党对地方政权问题的论争,其实质是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历史已作出公正的选择。
目录前言 (1)一、重庆谈判时期中国地方政权的状况 (2)(一)国统区地方政权 (2)(二)解放区政权 (8)(三)东北政权 (11)二、国共两党对地方政权问题的论争 (14)(一)8月29日——9月3日普遍交换意见阶段 (14)(二)9月4日——9月21日具体商谈阶段 (16)(三)9月27日——10月10日最后达成协议阶段 (26)三、双方论争的实质 (29)(一)国民党——在国统区继续加强其反动统治,最终归于失败 (29)(二)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府,夺取全国的胜利 (33)结语 (36)注释 (37)参考文献 (42)论文摘要(中文) (1)论文摘要(英文) (1)前言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是国共两党围绕建国方针进行的一场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
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已形成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必然要围绕建立什么性质的国家政权问题展开,而地方政权问题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成为国共谈判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贯穿于重庆谈判的始终,双方从各自立场出发,陈述自己的主张,有时原则接近,有时针锋相对,有时互有让步,但最终也没能达成实质性的一致。
重庆谈判读后感
重庆谈判读后感篇一:重庆谈判读后感重庆谈判的观后感影片《重庆谈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比较成功的将纪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地再现了48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作为一部具有强烈纪实色彩的影片,所表现的题材又是重庆谈判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使得影片的导演格外注意强调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整部影片的历史感。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镜头都取自重庆的实景,包括蒋介石的官邸及有关的历史性故址,如宋庆龄故居等。
这其中,故有的旧山城的风貌和庆祝当年抗战胜利的游-行场面,尤其令人信服。
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导演还借鉴了《开国大典》中曾经使用过的“资料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场面的纪录片资料,处理成富有历史岁月感的茶褐色,并与拍摄的彩色片衔接。
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军队投降、广岛原子弹爆炸等。
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从彩色转化成茶褐色,使影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从而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
另外,导演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准确再现之外,还对那些既生动传神,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
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林园巧遇时的谈话内容,及他们各自带的《资治通鉴》;毛泽东拜访张自忠之母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央日报》记者童欣,这一人物虽然纯属虚构,在影片中的“笔墨”也不多,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这些对细节和人物的虚构,把握准确,运用巧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又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重庆谈判》这种虚实相伴,真假相间的创作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2.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是国共围绕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治对立,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
中日结束之际,由于美苏分别确认国民党政府的惟一合法地位,并分别决定由国民党接收日占区,为此,改变了原有的国共力量对比,从而打断了原有的国共关系调整进程。
重庆谈判: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大力支持
重庆谈判: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大力支持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重庆谈判作为国际谈判中的一个重要范例,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大力支持。
重庆谈判是二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一次协商,谈判于1945年8月5日至17日在重庆举行,又称为“重庆谈判会议”。
重庆谈判涉及议题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内容,双方在谈判中采取了平等、诚信、务实的原则,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首先,重庆谈判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1940年代,中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特别是1945年8月初,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
随着日本战败的逼近,中国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协商,为和平解决中日战争提供了有力途径。
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在承认对方存在的基础上,采取了平等、互谅互让的原则,最后达成了停战协议。
这意味着,国共双方在一个战争时期中达成了共识,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为世界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庆谈判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战争对于经济的摧毁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在二战后,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重建负担。
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共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特别是在电力、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建设。
国共两党在谈判中共同决定,加强与外部的经贸交流、拓展进口市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在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掌握了重要经济区域,为中国的经济稳定奠定了基础。
最后,重庆谈判为全球化进程提供了积极契机。
近几十年,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国际合作和对话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1940年代的重庆谈判,可以被视为国际合作的一个最早的示范。
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实现了积极的合作,并将谈判成果转化为行动。
重庆谈判可以被视为国际谈判中的一个典范,为国际合作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参考。
重庆谈判: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重庆谈判: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广泛的利益和影响力。
在外交领域,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的立场。
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展现了其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11月,中国国共两党为了达成全民族和平解放、战胜外敌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的谈判。
这场谈判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谈判,不仅解决了国共两党长期以来的割据问题,而且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谈判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其一,中国在谈判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
首先,中国政府在选派代表方面非常谨慎,保证了代表团的稳定和统一。
其次,中国代表团在制定谈判方案、确定主张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充足的准备。
最后,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对于各种政治问题处理得非常妥善,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在重庆谈判中充分展现了谋略。
首先,中国在谈判中时刻牢记自己的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利益,严格遵守底线原则,保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次,中国以求得和平为前提,根据“分忧”和“分赃”原则,与国共两党共同推进民族和平统一进程。
同时,中国代表团还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领导力,为结束战争和打开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庆谈判不仅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更好地证明了中国优良的外交传统和现代外交实力。
通过谈判,中国赢得了国内和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和赞誉,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总之,重庆谈判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中国代表团在谈判中展现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为中国后来的外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今天,中国的外交仍然坚持和平发展、多边主义和维护国际秩序等立场,不断推动国际合作和和平和发展进程。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重庆谈判》
得民心者的天下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但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博弈,老蒋在开始的时候就不应该同意展开重庆谈判,因为无论在个人风采上还是外场能力上,毛主席都完胜他。结果是一个必然,但中间的博弈就是一个拉选票的过程。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摘要: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1945年进行的一次和平谈判。
这次谈判是在多种复杂因素下促成的。
虽然国共双方显然都不指望一次谈判就能得到什么实质结果,但在美苏压力以及国内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中,双方还是在重庆会面了。
虽然历史证明,重庆谈判实际上并未取得什么结果,但作为抗战结束后中国两大势力举行的一次和平谈判,我们还是要充分肯定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国共双方参加谈判的用意,谈判中的争议,结果及原因,历史影响1国内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当时首都南京受到日军部队的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又改重庆为直辖市,并于1940年定为“陪都”。
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
抗日战争期间,英、美、法等数十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或外事机构,而且还建立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这使得重庆在当时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
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压在中国头上的百年外侮也消除了,但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的贫民失去生命或者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片的土地因为侵占掠夺及封闭而荒芜,数以千亿计的公有私有财产被破坏,各个阶级百废待兴,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牺牲,所有人都不愿意继续看到战争的发生。
中国人民期待着凭借着自己努力取得的政权去建设新中国,重建家园,建立联合政府,实现近代化,而这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也是最美好的愿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妄图霸占抗战胜利的果实,维持其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使中国继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
国民政府当局想利用“和平谈判”为幌子,背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发动内战,与此同时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以此来争取有利的舆论,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而蒋介石也相当然地以为毛泽东不敢来重庆进行和谈。
浅谈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浅谈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作者:陈霞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1期摘要:在学术界,重庆谈判的价值远高于其他国共谈判的价值,其原因在于它的开展时间、政治性质、所处的国内及国际环境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主要阐述了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分析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重庆谈判;政治性质;历史意义1. 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一方面,重庆谈判是中共的联合政府口号在推进过程中遭遇的重大阻力,其原因在于该谈判是以中共撤销联合政府口号为政治前提、以中共交出解放区为主题的不平等谈判。
一定程度而言,重庆谈判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的“谈判”,而是国共双方为捍卫自身的政治立场而开展的又一次“主权争霸会”。
另一方面,中日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两国三方的战争形式即将过渡为一国两方的战争形式,原有的日占区转变为国统区还是解放区,将直接决定两党的战后地位。
国民党的一党训政制的核心主题是“党高于政”、“一党专制”,中共的联合政府的核心主题是“废除党治”、“实现政治平等”、“多党合作”,由此可见,重庆谈判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地位对抗,而是在全新背景、全新条件下促成的具有若干全新成分的国共关系调整会。
2. 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2.1承前启后了国共两党间的谈判,是两党谈判的最高峰重庆谈判预示着两党谈判已进入白日化阶段,原因有二:第一,谈判代表的连续性。
中共方面的周恩来和国民党方面的王世杰、张治中在过去的多次谈判中都曾以代表身份出席,重庆谈判也依然有他们的身影。
第二,谈判内容的延续性。
虽然此前每一次国共谈判的规模、地点、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谈判内容是大体一致的,都是围绕着解放区政权、中共军队、两党关系这几个问题在展开讨论。
2.2使中共以及其他党派的地位得到了国民党的承认在学术界,国民党是否给予过中共合法地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由于《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等相关文件的发布,很多学者认为国民党政府是承认过中共合法地位的,但是,从刘少奇发表的《论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中可以看出,中共已然意识到它们并未真正地取得合法地位。
试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谈判
试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谈判聂晓静摘要1937年--1946年是国共两党关系最为复杂,也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时期。
而最能反映两党微妙关系的是它们之间历时十年之久的谈判。
它虽不像战场上那样硝烟弥漫,却同样激烈、尖锐、扣人心弦,其内容不仅汇集了这一时期两大政党的所有矛盾斗争,而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两党在实力、地位、智慧、谋略等方面的较量。
本文以国共两党这十年的谈判为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l、谈判是维持国共十余年合作关系的唯一途径和方法,谈判也最能反映国共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国共关系的本质;2、谈判在历史上具有其他方式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人们对谈判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个案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吸取其教训,对于认识谈判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乃是非常有益的;3、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民党失去了台湾政权,国共关系对中国局势的影响大大削弱。
但在目前“台独”党执掌台湾政权,走分裂民族国家路线,两岸政治上处于僵局形势之下,与国民党接触谈判,寻求多样和灵活的合作形式,仍不失为打破两岸僵局,打造新形势下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因此,研究国共谈判,不仅有学术价值,而且有现实的政治意义。
全文包括导论和结束语在内共六部分,5万字左右。
导论部分,着重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和范畴,其目的在于将论述内容严格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以华北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事件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背景,全面分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谈判的历史前提。
第二部分,以国内外形势和谈判议题的变化为依据,首先划分了十年国共谈判的三个阶段;其次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十年间十六次曲折复杂的谈判过程;最后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谈判在维护两党关系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历次谈判的异同,归纳概括了国共谈判的复杂性、曲折性、对抗性以及军事问题在谈判中的重要性等四个突出特点。
第四部分,系统总结了国共两党之间历时十年之久的谈判的基本经验,包括:必须具备一定政治基础、满足一定利益追求、领导者高超的政治智慧、谈判必须以实力为后盾等。
重庆谈判中的国共两党政治博弈浅析
作者: 王坤 贾孔会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43-145页
主题词: 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 博弈 策略 风险上策
摘要: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展开了复杂的政治博弈。
战争需要付出军事代价,和平需要政治妥协。
很显然,和平比战争更能够同时带给双方最大的好处,遗憾的是双方都没有选择可以看见结果的和平,而是选择了难以预测结果的战争。
通过借用简单的博弈模型来分析重庆谈判中双方的政治角逐,我们可以直观地洞察这一历史遗憾的真实原因。
论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论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1945年的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谈判,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的命运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选择前往重庆谈判,粉碎了国民党散布的中国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权。
在重庆谈判期间,共产党除了在谈判桌上与国民党斗争外,还积极主动结交社会各界的朋友,宣传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的立场,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深入人心,试图与民主力量联合起来迫使国民党作出让步。
迫于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广大人民舆论的压力,在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上,国民党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方针明确的写入了《双十协定》,并以此作为建设新中国的方针。
同时《双十协定》的签订,驳斥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谬论,揭露了蒋介石集团的内战阴谋,使我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期间真诚追求和平的种种行动,让社会各界人士大多逐步倒向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的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人心向背已非常明显,这为共产党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政治基础。
重庆谈判的另一大收获便是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这对中共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共利用合法的地位和工作方式,大大加强了南方党组织、革命根据地和地方武装力量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此外,重庆谈判推迟了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使解放区获得了相当长的和平恢复和发展的时间。
中共感受到蒋介石没有诚意,为了以斗争求团结,便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在解放区开展了减租、生产和练兵运动以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总的来说,中共通过重庆谈判为自己后来在内战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共而言,重庆谈判是一次成果辉煌的谈判。
简论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谈判的最高峰
毛泽东 , 表示邀请毛泽东来重庆面谈一切 , 中共 方面未作 但是 答复 o ]- 这次谈判 “ 1 5年 抗战胜利 后毛泽 东先 生 由 D(㈣ P 为 9 4
延安来重庆伏下一笔 。 Ⅲ‘ ”
( ) 三 围绕 建立联 合政府进 行 的谈判
军事上 的 冲突和 磨擦明 显增 多。从 13 年 6月到 14 年 99 90
收 稿 日期 :09一 l 20 2一o 4
与 国民党在某 种程 度上重 开谈判 , 派遣 林 伯渠 赴渝 做 一些
一
在周恩 来 的建议下 , 中共 中央 政治 局会 议决 定 先派 林彪 去
西 安见 蒋 , 情况 再定 毛泽东是 否见蒋 。 看
14 92年 l , 0月 林彪来到重庆 , 他和周恩来一道 , 与国民党 的分歧并没有发生改变 , 国民党事 实上取消 中共军 队、 权的 政 目的并没有改变 。国民党方 面的强硬态度再度使得 双方 的谈 判陷于困境 。1 3 4 9 年夏 , 蒋介石一面发动第 三次反共高潮 , 一
摘要 :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重庆曾进行 了数 次谈判 : 为弥舍分歧 而作 的谈 判 、 为争取 时局 好转 而进行 的谈判 、 围绕
建 立 联合 政 府 进 行 的谈 判 以及 著 名 的 重庆 谈 判 , 中重 庆谈 判 是 国共 两党 谈 判 的 最 高峰 。 其
关键 词 : 民 党 ; 产 党 ; 庆谈 判 ; 高峰 国 共 重 最
( ) 二 为争取 时局好 转而进行 的谈判
以改变其 一党政府 的性 质 。 ‘ ・ , 样 , 自然不 能不 ’这 蒋
进一步作出姿态 : 一面下令停止反共宣传 、 并开始撤换对
陕甘宁边 区增 防 的主 力部 队 ; 面则 找 共 产党 重 开 谈 判 , 一 电邀林伯 渠 、 朱德 、 周恩 来前 往重 庆 。对 于 共产 党 来说 , 其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指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当时最大的反对派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
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其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
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目录• 1 谈判背景• 2 大致过程• 3 谈判结果• 4 后续活动o 4.1 1月停战令o 4.2 政协会议• 5 评价争议• 6 注释谈判背景主条目:1945年国共冲突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翻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政府军国民革命军长期进行战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双方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以后,双方为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争取和平建立新政府而举行了这次谈判。
大致过程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抗日战争期间因为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迁重庆,称“陪都”),中国共产党方面于23日决定由毛泽东率团前往参加谈判。
8月28日,中国共产党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中共中央驻地延安乘专机赴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举行多日会谈,达成了多项共识。
浅谈重庆谈判中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
题 上 最 终 没 有 达 成 一 致 , 使 国 民 党 被 迫 表 示 同 意 但
和 平 建 国 的基 本 方 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 认 各 党 派 的 平 等 合 法 地 并
蒋 主 席 之 邀 请 , 愿 参 加 合 作 。[ 后 来 赫 尔 利 在 关 不 ”3 ]
于 重 庆 谈 判 的 报 告 中 说 到 :毛 氏 出 人 意 料 地 接 受 邀 “
一
请 而 到 重 庆 。 [尽 管 美 国 力 促 国 共 双 方 进 行 谈 判 , ”4 3 但对 毛泽 东赴 渝也 缺 乏信 心 , 出人 意料 ” 措 辞将 “ 之
其 意 想 不 到 之 情 表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 而 毛 泽 东 用 自 己
的行 动 做 了 个 活 生 生 的 典 范 , 社 会 大 众 、 蒋 介 向 向 石 、 国 民党 、 美 国 政 府 表 明 了 中共 和 谈 的诚 意 , 向 向
都 — — 重 庆 进 行 和 平 谈 判 。 历 经 四十 三 天 , 1 于 0月
明 他 蓄 意 作 乱 , 们 就 明 令 讨 伐 ” 不 仅 如 此 , 时 我 。 当
舆 论 界 也 认 为 毛 泽 东 不 会 来 渝 。 深 为 国 是 忧 虑 的 国
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
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邓野2013-03-21 14:58:44 来源:《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摘要:重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是国共围绕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治对立,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
中日战争结束之际,由于美苏分别确认国民党政府的惟一合法地位,并分别决定由国民党接收日占区,为此,改变了原有的国共力量对比,从而打断了原有的国共关系调整进程。
在此条件下,重庆谈判以中共收回联合政府要求作为政治基础,以交出解放区作为主题。
结果,双方互有胜负。
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表现为,联合政府口号在其推进过程中遭遇的一次严重的政治挫折。
重庆谈判的知名度与它的历史地位并不对称。
关键词:重庆谈判国共关系联合政府参加政府作者简介:邓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945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国共重庆谈判,从现象上看,是一起相当显赫的历史事件。
(注:有关重庆谈判的著述早已具有相当规模。
本文关于该项谈判的背景、范畴、基础、主题与结论等方面的研究,与以往的论述均不相同。
)首先,它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国共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举行的仅有的会晤;其次,它发生在战时与战后两个历史阶段交替之际。
这种人物与时间的组合,构成其所以显赫一时的足够的根据。
那些在历史的某个非常时刻,发生在两位政治对手之间的“双雄会”,从来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着力渲染的话题。
毛、蒋二人的重庆会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文化趣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人们对重庆谈判的观察。
胡乔木说:“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发生的头等大事,它承前启后,对未来具有决定意义。
”(注: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23页。
)这个关于重庆谈判历史地位的高度定位,与它的高知名度是对称的。
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个论点没有疑义。
问题的视角与问题的提出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期(1944—1946),中国政治的主题之一是中共提出的联合政府口号,这个口号的对立面,则是国民党长期推行的一党训政制。
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国共重庆谈判纪要篇一:近年来关于学术界重庆谈判的研究[原创首发] 【政治史】近年来关于学术界重庆谈判的研究[复制链接]墨海孤舟初段会员UID347990积分75帖子74荔枝阿堵物没奈何1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 发消息电梯直达1楼发表于2010-6-19 18:15:28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转播0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重庆谈判的研究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1978年以来,在关于重庆谈判的史料编撰出版方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先后出版了《国共谈判文献资料选辑》、《重庆谈判资料》、《重庆谈判纪实》、《重庆谈判纪实》(增订版)等一系列资料。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该书收集了非常丰富的史料,基本囊括了目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大部分有关档案、资料。
同时,在增订本中还加入了周恩来和王若飞于1945年10月至11月同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八次谈判的相关资料,以及约20万字的回忆文章,作者包括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国民党谈判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美苏外交官等。
可以说,《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是迄今为止关于重庆谈判最为全面的资料集。
由于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国诸多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重庆谈判历史背景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传统观点认为,国民党政府举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就是为发动全面内战争取时间。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认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
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属,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时间。
”汪朝光也在《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中国时局的演变》一文中指出:“虽然蒋介石内心更倾向于用武力方式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调动需一定时间,以及在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再行发动内战,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国民党政府决定举行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指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
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期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
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蒋介石与毛泽东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中说:“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两天后,毛泽东回电:“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
”转天,蒋介石再去电邀毛泽东:“承派周恩来先生来谕洽商,至为欣慰。
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兹特备飞机迎近,特再电驰速驾。
”这时斯大林也来电,主张毛泽东应赴重庆谈判。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再不去重庆就十分被动,于是给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去电,要求美国在谈判期间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8月27日赫尔利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
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
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
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曾两次约见王芸生,单独交谈甚久。
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章百家 2011年06月03日10:41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距今已的半个世纪。
近十年来,国共双方先后公布了一批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加上美国方面的档案以及其他文献,有关资料已比过去充实了许多。
时间的流逝、各方档案的公布,为客观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解开以往研究中的部分疑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重庆谈判的背景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向战后时期转变的关键时刻,以往对重庆谈判的论述大多以这个短时期为背景。
但是,正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样,重庆谈判的背景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仅了解短期情况很难对国共两党在这场谈判中各自的动机目的和政策策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笔者打算回溯得更远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一方面,便于说明与重庆谈判有关的各种线索;另一方面,可以以双方政策的长期发展脉胳作为分析短期情况的基础。
(一)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的联系重庆谈判涉及的重要问题大都是在抗战期间提出的或出现的。
关于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之间的联系,这里简略地指出以下三点:首先,与人们一般所知的情况不同,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的问题并不是在抗战结束时才提出来的;事实上,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和毛泽东就设想过由他们二人直接会谈,以解决国共矛盾问题。
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提出他打算在西安约毛泽东一晤。
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积极,愿出面与蒋会谈,以取得“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
不过,周恩来认为,毛与蒋会面的时机尚不成熟,安全也缺乏保障。
中共中央决定,先派林彪与蒋见面,以判明其意图。
此后,林彪赴渝达半年之久,蒋迟迟未提与毛会谈之事。
另据张治中回忆,1943年夏,在林彪即将返回延安时,蒋介石突然写了一封信托张交林转毛泽东,再次表示要邀请毛来重庆面谈一切;但此时国共关系再次恶化,中共方面未作答复。
尽管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始终未能会面,但这个问题的提出为战后重庆谈判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重庆谈判报告分析
商学院班级:工商管理1班学号:**********重庆谈判报告分析案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蒋介石,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张群)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谈判双方国名党共产党重庆谈判的背景抗战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
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谈判的动因①国民党一、当时国际上,苏美英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国内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他不敢担当发动战争的罪名②如果毛泽东不来,那么不和平合作的就是共产党,他就有理由发动内战。
这是蒋介石想把破坏国共合作、挑起国共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一方而设的陷阱。
蒋介石认为如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肯定不敢来,而一旦毛泽东不来重庆,蒋介石就可以说是共产党没有诚意进行谈判,从而有借口发动内战,并把国共合作破裂、挑起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一方,在世界和中国国内的舆论面前,蒋介石也获得了主动。
共产党①争取两党关系持续好转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两党关系转好,政治上较为团结,军事上密切配合,一切关系较为融洽,为了进一步密切两党关系,解决某系矛盾和分歧。
②围绕建立联合政府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前,结束了国名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中国成为全国人名的迫切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贸实践
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岳佳凝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对比国内外发展概况,陈述我国在个人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居民;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一、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的内涵及特点
(一)个人理财的内涵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满足生活的需要,必须依据的基本财务状况。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
关于个人理财的定义,业界有不同的定义。
个人理财是实现了个人目标和人生理想,安排,实施和管理的总体协调财务计划的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二)个人理财的特点
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包括财富,财富保障和安排的积累。
个人理财应遵循的规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个人理财具有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规避风险,灾害的作用。
二、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现状
(一)个人理财的需求量增加
在中国个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
2006年麦肯锡的调查显示,1995年至2005年里,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未来金融市场的增长率将在年均增长率为10%到20%的跨越式发展。
个人理财前景非常广阔,需求旺盛,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的改革在我们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强劲推动下,为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所带来机遇和挑战。
(二)居民个人理财的需求动机多元化
由于居民风险偏好,收入和资产等不同的人生阶段,居民的金融需求,积极性也将发生变化。
需求主体分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每一组不同的收入,风险偏好是不同的,目标追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不同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机构以提供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居民个人理财市场活跃
在商业银行之后,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公司相继成立了金融中心来推广金融产品。
不少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角色,积极兴办金融工作室。
同时,该基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令人瞩目。
三、我国居民个人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个人理财自身层面
财务管理理念尚不成熟。
目前,大多数居民的投资理念保守,住宅投资还是首选方式。
居民将钱存在银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单一的个人理财产品,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其次,居民缺乏金融投资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悉金融产品,不理解金融市场,忽略自己的特定需求。
我国缺乏充分认识风险防范机制的居民,居民往往只是看中高收益,忽视高风险,最终导致个人财产损失惨重。
(二)金融服务机构层面
1、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发展。
2、市场不完善阻碍业务的发展。
3、金融机构软硬件建设与个人理财的需求存在差距(三)政府层面
个人理财市场体系不健全。
首先,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奠定了个人理财的潜在风险。
盲目竞争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不必要的个人金融风险,并且对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影响,难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普通百姓的利益。
四、我国居民个人理财主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居民个人理财自身层面
1、培养个人理财的现代意识。
从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个人储蓄存款的居民呈现逐年增加逐年的趋势。
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在许多人看来一夜之间很多人一起理财。
不过,这并不代表,你买了产品就是学会理财。
我们处于起步阶段的个人理财,有钱的人表现了个人理财强烈的现实需求。
因此,建立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总结经验在生活中,通过财务规划有一个高品质和自由的生活。
2、按照不同人生阶段选择理财方案。
个人理财非正式指向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家庭财务目标,要根据具体的家庭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变化,制定和实施家庭理财的具体方案,实现人生的目标是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家庭。
财务目标生命阶段,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练习,也是人生的财务规划可能不是一个“理论”,毕竟有目标才有动力。
一般情况下,个人理财的过程中必须熟悉资产负债表,什么是未来收入的预测,确定您的财务目标,无论是消费或投资计划提前,并准备预算,合理安排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不盲目消费,完全投入。
3、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
(1)识别和评估风险。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风险。
从居民的角度来资助这是不可能不承担风险,因此要获得回报风险便难以获得风险报酬。
其次实现低风险,高回报的个人理财涉及到财务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背景知识的财务目标。
(2)防范与化解风险的具体方法。
①风险规避。
②控制风险。
(二)金融服务机构层面
1、增加理财产品,提高服务水准。
2、从战略的高度科学、合理定位。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4、加强组织架构整合。
5、创新激励机制。
6、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
7、谨慎选择客户。
8、培养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9、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
(三)政府层面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当局应积极规范个人理财市场。
完善个人理财市场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
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法律环境,更好的服务,为个人理财市场的主体规定。
加强相关有效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众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有效监管,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广大金融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春晓;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性质与风险控制分析
[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王栋;工行BDJ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大
学;2010.
[3]陈兵;中国个人理财业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上海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陈杨;新形势下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
(岳佳凝: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