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计算的知识点

高考化学计算的知识点高考化学中,计算题是占据一部分比重的重要题型。
掌握了化学计算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实验和现象,同时也是高考中得分的关键。
本文将从化学计算的基础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方程式计算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基础概念在化学计算中,需要明确一些基础概念,例如原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原子量是指元素中原子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中各元素原子质量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化表示。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和比例关系至关重要。
2. 物质的量与摩尔物质的量是描述化学计算中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在计算中,需要将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建立关系式,并通过摩尔质量(或摩尔体积)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相互转换。
3. 浓度计算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比值表示。
在计算中,可以通过溶质的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也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4.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反应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了解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通过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和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化学计算作为高考化学中的重要部分,需要进行充分的练习和思考。
通过多做相关计算题,可以提高对化学计算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巩固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在高考化学中获得更好的分数,除了理解理论知识外,掌握解题技巧和运算方法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高考化学计算的知识点包括基础概念的理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浓度的计算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和练习,我们可以提高对化学计算题的解答水平,为高考化学的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1126⨯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C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二) 溶液计算1、V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剂质质液质m m m m m a ②%100100%⨯+=S S a (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④稀释:m 1a 1%=m 2a 2%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Ⅰ. pH= —lg[H +] C(H +)=10-pHⅡ. K W =[H +][OH —]=10-14(25℃时)×N A÷N A6、图中的公式:1. A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高考化学化学计算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计算复习题集附答案1. 微量元素分析a) 已知物质X由Fe和Cu组成,通过电解在溴化铯电解池中定量分析了X的成分。
在常温下,0.0234 g的X通过电解获得9.68 mL的电解液,电解终止,剩下8.17 mL未发生电解。
求X中Fe和Cu的质量百分比。
答案:Fe 51.8%;Cu 48.2%b) 将盐酸中含有未知浓度的HCl稀释至100 mL中,滴定实验中耗用了25 mL的NaOH溶液,且每1 mL NaOH等于0.05 mol/L的盐酸。
求盐酸的浓度。
答案:HCl浓度为0.125 mol/L2. 化学平衡a) 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加入了0.5 mol A和0.5 mol B,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C。
当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c为0.8。
求C的摩尔浓度。
答案:C的摩尔浓度为0.8 mol/Lb) 对于反应2A + B -> 3C,已知反应速率为v = k[A]²[B]。
初始时刻[A]的浓度为0.4 mol/L,[B]的浓度为0.2 mol/L,反应速率为0.06mol/(L·s)。
求反应常数k的值。
答案:k的值为0.1 L/(mol·s)3. 酸碱中和反应a) 试计算以下反应中NaOH的浓度:HCl + NaOH -> NaCl + H₂O已知0.02 mol的HCl反应完全,生成了9 g的NaCl。
答案:NaOH的浓度为0.4 mol/Lb) 一瓶氨溶液,5 mL的氨溶液滴定了25 mL的HCl溶液,达到了酸碱中和。
若氨溶液浓度为0.1 mol/L,求HCl溶液的浓度。
答案:HCl溶液浓度为0.5 mol/L4. 动力学问题a) 在0.1 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1 g的铀酸钠。
已知铀的与二价铀的速率常数为1.20×10⁻⁴ mol/(L·s),求反应30分钟后二价铀的浓度。
答案:二价铀的浓度为0.014 mol/Lb) 一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 = k[A]²[B],已知当A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时,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高考化学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公式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考科目之一,也是许多学生认为较为难以掌握的科目之一。
在高考化学中,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化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公式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以下为1000字总结:1. 摩尔计算公式:摩尔计算公式是化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式之一。
它的一般表达式为:n = m/M,其中n为物质的摩尔数,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质量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2. 电量计算公式:电量计算公式是在电化学中应用较多的公式之一。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量与电流和电解时间之间的关系为:Q = I⋅t,其中Q为电量,I为电流强度,t为电解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电解过程中的电量。
3. 反应物与产物的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表示为:NaOH + HCl = NaCl + H₂O。
其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与产物的化学计量比例关系。
4. 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重要公式之一。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摩尔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5. 晶格能公式:晶格能是固体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用来表示晶体的稳定程度。
晶格能公式为:E = k⋅(Q₁⋅Q₂)/r,其中E为晶格能,k为常数,Q₁和Q₂分别为正负离子的电荷数,r为正负离子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晶体的稳定程度。
6.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它的一般表达式为:酸 + 碱 = 盐 + 水。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₂SO₄ + 2NaOH =Na₂SO₄ + 2H₂O。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计算

第六部分化学计算一、化学基本计算方法1.差值法当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或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可用差量法计算。
(1)体积差[练习1] 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若在上述大试管中缓缓通入O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2mL气体,则通入O2体积可能为多少L?(2)质量差[练习2] 将10.000g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高压),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9.813g。
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721g,求原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
将一定量的Na投入246gt℃时的水中,得到t℃时312g饱和NaOH溶液,则t℃时NaOH 的溶解度是()A.23gB.31gC.46gD.62.5g(3)其他差值[练习3] 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守恒法(1)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反应前后某原子的质量不变。
[练习4] 密度为ρg/cm3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
已知沉淀的质量和原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25.4ρB.12.7ρC.6.97ρD.6.35ρ[练习5] 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2∶9C.32∶9D.46∶9[练习6] 金属A和非金属B可以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AB。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相关计算公式知识点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相关计算公式知识点物质的量相关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N/NA)2.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n=m/M)3.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n=V/Vm)4.c=1000mL/Lρ(密度) w / M5: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6.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使用在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在溶液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7.c混·V混=c1·V1+c2·V2+……+cn·Vn(有多少种溶液混合n就为几)8.同温同压时 V1/V2=n1/n2=N1/N2 正比同温同体积 P1/P2=N1/N2=n1/n2 正比同压同物质的量 V1/V2=T1/T2 正比同温同物质的量 V1/V2=P2/P1 反比同体积同物质的量 P1/P2=T1/T2 正比同温同压同体积 m1/m2=Mr1/Mr2=M1/M2 正比同温同压同质量 V1/V2=p1/p2=M2/M1 反比同温同体积同质量 p1/p2=Mr1/Mr2=M2/M1 反比同温同压密度1/密度2=Mr1/Mr2=M1/M2 正比9.n、V、Vm、N、NA、m、M、c的关系n=m/M=N/NA=V/Vm=cVPS:V----体积 p------压强T-----温度 n ------物质的量N ----分子数 Mr----相对分子质量M------摩尔质量 m-----质量c------物质的量浓度9.关于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化(推导和演化)C=ρ·ω·1000/M其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ω:溶液的密度,(形式为质量分数,1) ρ:密度,(单位g/mL)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c=n/Vn(溶质的物质的量)=ωxm(溶液质量)/Mm(溶液质量)=ρ· Vm(溶液溶质的质量)=ω(质量分数)·ρ(密度)·V故,n(溶质的物质的量)=ω·ρ·V / Mc= n/V=(ω·ρ· V /M) / V=ω·ρ· V /M V=ω·ρ/M若密度ρ单位为1000kg/m^3(国际单位)=1 g/cm^3.有关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V1ρ1×ω1= V2ρ2×ω2 (溶质的质量守恒)C1V1=C2V2 (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有关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C3V3 =C1V1+C2V2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总和不变)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有哪些“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 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正确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一、化学计算公式的分类化学计算公式是高考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包括物质的量计算、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气体的计算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二、物质的量计算公式1. 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量× 相对分子质量这个公式用来计算给定物质的质量,需要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量。
2. 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需要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计算公式1. 溶液的质量浓度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浓度 =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需要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
2. 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溶液的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溶液的摩尔浓度,需要已知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3. 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溶液的稀释问题,其中C1和V1表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表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A) ÷ n(B) = a(A) ÷ a(B)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其中n(A)和n(B)表示物质A和物质B的物质的量,a(A)和a(B)表示物质A 和物质B的反应系数。
2.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氧化剂) = n(还原剂) × a(还原剂) ÷ a(氧化剂)n(氧化剂) = n(还原剂) × [a(还原剂) ÷ (a(氧化剂) × 电子转移数)]这个公式用来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需要已知反应的反应系数和电子转移数。
高中高考化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高考化学常用公式大全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v X X mol L s ()()(min)=⋅-的浓度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或1 (2)对于下列反应: mA nB pC qD +=+有v A v B v C v D m n p q ()()()()::::::= 或v A mv B nv C pv D q()()()()===2.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起始量(mol )abc d变化量(mol ) x (耗)nxm(耗) px m(增)qxm(增) 平衡量(mol )a x -b nx m- c px m+d qx m+ (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 (或B )的平衡转化率(%)()()()()=⨯=⨯=⨯A B mol /L A B mol /L 100%A B mol A B mol 100%A B mL L A B mL L 100%(或)的消耗浓度(或)的起始浓度(或)消耗的物质的量(或)起始的物质的量气体(或)的消耗体积(或)气体(或)的起始体积(或)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 、mol ,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 或mL ,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p p n n 1212=,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V V n n 1212=,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ρρ1212=M M rr,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总)容器的体积=m V(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的计算。
高考化学计算的三种常用方法

高考化学计算的三种常用方法方法一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2C(s) + O 2(g) ===2CO(g) 固体差量 24 g Δm =24 g物质的量差量 2 mol 1 mol 2 mol Δn =1 mol 体积差量 1 2 1或22.4 L (标况) 或44.8 L (标况) 或22.4 L (标况)(质量差量)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84w 2-53w 131w 1B.84(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 D.115w 2-84w 131w 1解析: 发生的反应为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固体质量减少 2×84 18+44=62 m (NaHCO 3) (w 1-w 2)g m (NaHCO 3)=8431(w 1-w 2)g 。
故Na 2CO 3的质量为:w 1 g -8431(w 1-w 2)g =84w 2-53w 131g 。
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84w 2-53w 131g÷w 1g =84w 2-53w 131w 1。
答案: A(物质的量差量)白色固体PCl 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 5(g)PCl 3(g)+Cl 2(g)。
现将5.84 g PCl 5装入2.05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平衡时PCl 5的分解率为________。
高考化学溶液浓度计算方法

高考化学溶液浓度计算方法高考化学题目中经常涉及到溶液的浓度计算问题,这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一。
学好溶液浓度计算方法不仅对于高考化学学科有帮助,对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也非常有用。
下面是有关高考化学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详细讲解。
一、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 浓度的定义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mol/L)、体积百分比(%)等。
2. 质量百分比(%)质量百分比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质量百分比(%)=(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其中,溶质质量是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是指溶液的总质量。
3. 摩尔浓度(mol/L)摩尔浓度指溶液中单位体积内溶质的摩尔数。
计算公式如下:摩尔浓度(mol/L)=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L)其中,溶质的摩尔数是指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是指溶液的总体积。
4. 体积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指溶液中溶质占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体积百分比(%)=(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其中,溶质的体积是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是指溶液的总体积。
二、浓度计算方法的练习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浓度计算方法的练习题:1. 20g NaCl溶解在200mL水中,请计算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
解析:溶质的质量为20g,溶液的总质量为20g+200mL=220g,所以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0g/220g×100%=9.09%。
2. 已知溶液体积为500mL,溶质的摩尔数为5mol,请计算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析: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5mol/0.5L=10mol/L。
3. 100mL溶质溶解在200mL溶液中,请计算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
解析:溶质的体积为100mL,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200mL=300mL,所以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为100mL/300mL×100%=33.33%。
高考化学中的物理化学重要计算方式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物理化学重要计算方式解析物理化学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计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掌握物理化学的计算方法对于考试和日常学习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析高考化学中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计算方式,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计算方法。
一、摩尔质量计算在化学中,摩尔质量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或相对公式质量(式量)与摩尔的比值,通常用符号M表示。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
计算的公式如下:M = m/n其中,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
通过这个计算方式,我们可以快速地计算出给定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
二、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数学公式。
在高考物理化学中,最常用的气体状态方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斯方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理想气体在给定条件下的某个物理量。
2. 范德瓦尔斯方程范德瓦尔斯方程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修正,可以考虑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瓦尔斯方程可以表示为:(P + an^2/V^2)(V - nb) = nRT其中,P、V、n和T的含义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相同,a和b为范德瓦尔斯常数,它们与气体的性质有关。
通过范德瓦尔斯方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气体的物理量。
三、比例关系计算化学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计算。
其中,最常见的是摩尔比例关系和容量比例关系的计算。
1. 摩尔比例关系计算摩尔比例关系是指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摩尔比例。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物质前的系数即表示各种物质的摩尔比,可以根据这些系数计算出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
2. 容量比例关系计算容量比例关系是指溶液中溶质浓度的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摩尔比,我们可以推导出溶液中各种溶质的浓度比例。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
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化学高考知识点计算

化学高考知识点计算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高中生的升学考试——高考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化学的考点非常多,其中计算题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化学高考知识点中的一些常见计算题类型,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 反应的摩尔比和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摩尔比和物质质量关系计算是高考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反应方程式和相关数据,要求计算出某一物质的质量或者反应的摩尔比。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原子量等数据,进行摩尔比和质量的转化计算。
2. 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计算也是高考化学题库中的常见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质量或溶液浓度的信息,要求计算出溶液的浓度或溶质的质量。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合理运用单位转换和计算方法。
3. 气体的化学计算气体的化学计算也是高考中的重点考点之一。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关概念。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合理运用摩尔体积和分子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4. 酸碱滴定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是高考化学题库中的一个经典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给出反应方程式、滴定体积和浓度等信息,要求计算出待滴定物质的浓度。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体积的关系,进行滴定量和浓度的计算。
5. 化学反应的能量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计算是高考化学题目中的较难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反应焓变和燃烧热等相关概念。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掌握燃烧热的计算公式,根据反应焓变和物质数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以上仅是高考化学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常见计算题类型。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针对不同的计算题类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备考化学高考知识点计算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 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解析高考化学试卷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化学计算题,这需要考生对化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将对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质量百分比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是指一种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
在化学计算中,常涉及到计算某种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
1. 计算质量百分比的公式为:质量百分比 = (某种物质的质量 / 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2. 实例解析:假设有一个混合物,其总质量为100克,其中含有A物质20克,B物质30克。
那么,A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如下:质量百分比 = (20克 / 100克) × 100% = 20%二、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1. 计算摩尔质量的公式为: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摩尔数)2. 实例解析:假设有一定质量的硫酸,其质量为98克,摩尔数为2摩尔。
那么硫酸的摩尔质量如下:摩尔质量 = (98克 / 2摩尔) = 49克/摩尔三、溶液浓度的计算溶液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溶液的浓度。
1. 计算溶液浓度的公式为:溶液浓度 = (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2. 实例解析:假设有一瓶500毫升的盐水溶液,其中含有25克盐。
那么,盐水溶液的浓度如下:溶液浓度 = (25克 / 500毫升) = 0.05克/毫升 = 50克/升四、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的稀释是指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使得溶液的浓度变低的过程。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溶液的稀释情况。
1. 计算溶液的稀释情况的公式为:原溶液的浓度 ×原溶液的体积 = 稀释溶液的浓度 ×稀释溶液的体积2. 实例解析:假设有100毫升浓度为0.1 mol/L的硫酸溶液,需要将其稀释为浓度为0.02 mol/L的溶液,那么需添加的水的体积如下:(0.1 mol/L) × (100毫升) = (0.02 mol/L) ×稀释溶液的体积稀释溶液的体积 = (0.1 mol/L) × (100毫升) / (0.02 mol/L) = 500毫升通过对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解答这些计算题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质量百分比、摩尔质量、溶液浓度和溶液的稀释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高考化学计算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那么大家是否有记忆全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关怀到大家!一.差量法(1)不考虑转变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转变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转变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需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缘由。
(2)差量法是把化学转变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12C(s)+O2(g)===2CO(g) H=-221 kJmol m(固),n(气),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2a-bb-a2a-bb-aA. C. abb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 ,则2NH3N2+3H2 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3.液体差量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解析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计算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化学方程式、摩尔计算、溶液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平衡和计量关系。
在解题时,首先需要确定所给条件和目标,并找出所需的关系式。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假设题目给出了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的浓度和体积,要求计算反应后溶液的pH值。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题:1. 写出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2. 确定反应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
3. 确定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较,可以得出产物的物质的量。
4. 计算所需的关系式:根据产物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或体积。
5. 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或体积,可以计算出pH值。
二、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涉及到物质的量、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在解答摩尔计算题时,需要明确所给条件和目标,并确定所需的关系式。
例如,题目给出了有2mol NaOH溶液和2mol HCl溶液,要求计算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题:1. 写出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2. 确定反应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可以得到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
3. 确定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较,可以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
4. 计算所需的关系式:根据产物的物质的量和其它给定条件,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
5. 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可以计算出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三、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是高考化学中的常见题型之一,要求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或溶质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一、一般比例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例1、已知:IO+5I-+6H+===3I2+3H2O。
工业上利用NaIO3和NaHSO3反应来制取单质I2。
①NaIO3不足时:2NaIO3+6NaHSO3===2NaI+3Na2SO4+3H2SO4②NaIO3足量时还会发生:5NaI+NaIO3+3H2SO4===3I2+3Na2SO4+3H2O现模拟工业制取I2。
在含的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1NaIO3溶液V mL。
(1)当V=________mL时,再滴NaIO3就开始析出I2。
(2)当V为55mL时,生成的I2的质量为________g。
二、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例2、16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三、关系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例3、固体与足量浓H2SO4和MnO2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H2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最后可得H2多少升(标准状况)?【变式探究】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国家标准规定合格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
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1)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样品置于一定量的·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mL,用·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SO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Fe3++CuCl===Fe2++Cu2++Cl-Ce4++Fe2+===Fe3++Ce3+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四、极值法 1.极值法的含义例4、将总物质的量为n mol 的钠和铝的混合物(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 。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x =V /B .0<x ≤C .V =(1-x )D .<V ≤【变式探究】在含有a gHNO 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 ,有gHNO 3被还原,则a ∶b 不可能为( ) A .2∶1B .3∶1C .4∶1D .9∶2五、平均值规律及其应用 整体思维法(终态法)例5、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g ,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物的组成肯定不可能为( )A .Mg 和AgB .Zn 和CuC .Al 和ZnD .Al 和Cu【变式探究】在15g 铁和氧化铁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150mL ,能放出(标准状况)。
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未见颜色变化。
为了中和过量的H 2SO 4,且使Fe 2+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3mol·L -1的NaOH 溶液200mL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L -1B .2mol·L -1C .·L -1D .3mol·L -1高频考点一、守恒法例1、在硫酸铝和硫酸钾、明矾的混合物中,若c(-24SO )=·L -1,当加入等体积的·L -1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又恰好溶解为止,则原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是() 【举一反三】用含的溶液吸收,所得溶液中的-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高频考点二差量法例1、某一元醇10g与乙酸反应生成酯,同时回收醇,则该醇的式量是()高频考点三、关系式法例3、将铁溶于足量盐酸中,蒸发至干并在空气中灼烧至恒重,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最接近于()高频考点四平均值法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相应量的最大值。
例/4、燃烧镁和某金属的合金,所生成的氧化物的质量为反应前合金的质量的2倍,另一金属可能是()高频考点五讨论法例5、把xmolCO2通入含有ymol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当x≤y时,生成100xg沉淀;②当y≤x时,生成100yg沉淀;③当y<x<2y时,生成100(2y-x)g沉淀;④当2y≤x时,产生的沉淀全部溶解。
解析:CO2和Ca(OH)2的反应有:CO2+Ca(OH)2====CaCO3↓+H2O①2CO2+Ca(OH)2====Ca(HCO3)2②此类型的题比较复杂,我们为了直观简洁,可以借用数学中的数轴来表示。
方法:①画一个数轴,②在数轴上标出正好完全反应的点。
当x≤y时,发生反应①产物只有CaCO3,且CO2全部反应,所以n(CaCO3)=n(CO2)=nmol,m(CaCO3)=100xg;当y<x<2y时,反应①②同时发生,产物有CaCO3和Ca(HCO3)2且CO2和Ca(OH)2全部反应,则:CO2+Ca(OH)2====CaCO3↓+H2OyyyCa(OH)2+CO2+H2O====Ca(HCO3)2[x-yx-yn(CaCO3)=ymol-(x-y)mol=(2y-x)molm(CaCO3)=100(2y-x)g当2y≤x时,只发生反应②,所以沉淀全部溶解。
高频考点六假设法例6、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空气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高频考点七十字交叉法例7、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8∶∶1∶∶8∶∶16∶571.(2018年江苏卷)碱式硫酸铝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硫。
室温下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后经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x)Al2(SO4)3+3x CaCO3+3x H2O2[(1?x)Al2(SO4)3·x Al(OH)3]+3x CaSO4↓+3x CO2↑生成物(1?x)Al2(SO4)3·x Al(OH)3中x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
(1)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时,维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变,提高x值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硫酸铝溶液吸收SO2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x的值,测定方法如下:①取碱式硫酸铝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
②取碱式硫酸铝溶液,稀释至25mL,加入·L?1EDTA标准溶液,调节溶液pH约为,煮沸,冷却后用·L?1Cu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CuSO4标准溶液(已知Al3+、Cu2+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计算(1?x)Al2(SO4)3·x Al(OH)3中的x值(写出计算过程)。
1.【2017江苏卷】碱式氯化铜是重要的无机杀菌剂。
(1)碱式氯化铜有多种制备方法①方法1:45~50℃时,向CuCl悬浊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得到Cu2(OH)2Cl2·3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2:先制得CuCl2,再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
Cu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uCl2,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图所示。
M'的化学式为______。
(2)碱式氯化铜有多种组成,可表示为Cua (OH)bClc·xH2O。
为测定某碱式氯化铜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①称取样品,用少量稀HNO3溶解后配成溶液A;②取溶液A,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③另取溶液A,调节pH4~5,用浓度为·L-1的EDTA(Na2H2Y·2H2O)标准溶液滴定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Y2-=CuY2-+2H+),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1.【2016年高考上海卷】某铁的氧化物(FexO)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
x值为()A....2.【2016年高考上海卷】称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样品,加入含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31792ml(标准状况),则(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比为()A.1:1B.1:2C.:1D.:13.【2015上海化学】将O2和NH3的混合气体448mL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气体。
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假设氨全部被氧化;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A.B.C.D.4.【2015江苏化学】(12分)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1)质量为17.40g纯净MnO2最多能氧化_____L(标准状况)SO2。
(2)已知:Ksp [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
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
(3)右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结晶温度范围为_______。
(4)准确称取0.1710gMnSO4·H2O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H2PO4和NH4NO3溶液,加热使Mn2+全部氧化成Mn3+,用c(Fe2+)=0.0500mol·L-1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消耗Fe2+溶液20.00mL。
计算MnSO4·H2O样品的纯度(请给出计算过程)5.【2015上海化学】(本题共14分)氨碱法制纯碱包括石灰石分解、粗盐水精制、氨盐水碳酸化等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