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纯粹理性批判》读后

大学生《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一】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

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

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

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

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

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

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

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

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

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

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

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

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

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

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

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

这样安排.com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

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

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

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

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

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

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

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

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

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

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

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

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

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

畴律令(Kategorischer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

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

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

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

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学生《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二】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

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

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可以

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

大批判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

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这里当然有

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

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

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

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这

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

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

式条件。这里应该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

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应

该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

别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性

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要通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

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可以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

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

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

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

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提

供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

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

象上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