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 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不透过玻璃板, 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 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 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和物左右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5.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例题】. 如图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②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 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引言:平面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工具,它具有独特的成像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其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成像过程,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并探究平面镜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光源(如白炽灯)3. 物体(如一个小箭头模型)4. 白纸或屏幕5. 直尺和量角器三、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并确保其表面干净无划痕。
2. 将光源放置在平面镜的一侧,使光线射向平面镜。
3. 将物体放置在光源的另一侧,与平面镜保持一定距离。
4. 在光线射入平面镜的方向上,放置一张白纸或屏幕,以接收反射光线。
5. 调整物体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并记录在白纸上出现的镜像。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反射定律: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定律是由平面镜的表面形状所决定的。
2. 镜像特性: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平面镜所产生的镜像与实物具有以下特点:a. 镜像与实物的形状相似,但左右相反。
b. 镜像与实物的距离相等,即镜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实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
c. 镜像与实物的高度相等。
d. 镜像与实物的位置关系:当物体在平面镜前方时,镜像在平面镜后方;当物体在平面镜后方时,镜像在平面镜前方。
3. 虚像和实像: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产生的镜像是虚像。
虚像是通过延长反射光线的路径来形成的,无法在屏幕上或纸上收集到实际的光线。
五、实验误差和改进:1.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平面镜的表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观察到的镜像略有偏差。
2. 改进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稳定的光源和固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定期清洁平面镜的表面,以确保光线的反射效果更加准确。
六、实验应用:平面镜成像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索,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2.图像:画右边(3)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
(3)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课题: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像与物大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3.设计并进行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直尺、白纸思路:主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过程:(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
初步结论:像与物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继续思考:1、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样用实验来验证?2、认真观察白纸上标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记录,看看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之间有什么关系?4、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和同学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称的像是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5、实验回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2)用直尺测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3)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并在所在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能或不能)接收到前面物体的像?。
(5)多次实验的目的(6)玻璃板如果没放竖直,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600字“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实验课题】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玻璃板、支架、军棋子、三角板、铅笔、方格纸说明: (1)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支架:使玻璃板能竖置地立放在水平面上(3) 军棋子:一枚是用来成像的物体 ,另一枚用来代替像.(4)方格纸:方便测量军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步骤】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2.将玻璃板插入支架,放在方格纸中间的那条实线上,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的底边与直线平齐;3.将一枚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前方某个方格内,并在方格内用笔标上记号A;4. 保持玻璃板前面的军棋子位置不动,将另一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背面的某个方格内;慢慢移动到这枚军棋子,直到它与像完全重合,并标上记号A′;5.观察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计算比较两军棋子与中间直线的距离;分析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将上述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格。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如钢尺等)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形成一个像,即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投影。
根据反射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物体与像之间的夹角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固定好。
2.将物体(如钢尺)竖立在平面镜前,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平面镜的法线垂直。
3.观察在镜中的物体像的特点,记录下来。
4.调整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物体像。
5.对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第一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3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5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5cm2.第二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2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0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10cm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与其像在镜面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体与其像在平面镜上的位置和形状是相似的,只是方向相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据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以及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关系。
而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相关计算,求解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镜子的制作、光学仪器的使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一」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288相等377相等2.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实验报告(平面镜)
溧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班级姓名成绩【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特点描述出来。
2.经历从“提出猜想”“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归纳评价”的探究活动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猜想或假设】(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上面科学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写在下面)。
【设计实验】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所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2.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移去玻璃背后的蜡烛,在蜡烛所在的位置放上光屏,看光屏上能否接收到像?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这一步是实际操作。
把测量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分析和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结论: 。
【交流与合作】(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在这里。
)【实验反馈】1.某人身高1.7m ,站在一块20cm 高的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 m ,像与人相距 m ,当他远离镜子0.5m ,此时像距 m ,像与他相距 ,像高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为 m 。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结论,初二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合作实验过程(一)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二)猜想: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在平面镜的(上/前/后);②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三)实验:1、探究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2、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3、标记:镜前物体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镜后物体B,平面镜一般用MN表示方案:使B与A’重合,找到像的位置,确定像与物体等大4、A与B为什么大小相同?5、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数据: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s/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s/cm像与物的大小比较(放大、缩小或等大)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平行、垂直等)第一次第二次6、移开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物体的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越过平面镜),看看白纸上是否有像?这又说明了什么?7、把A与B连起来,他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8、改变平面镜的距离,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改变?9、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一致还是左右相反?像的上下与物体的上下是一致还是相反?10.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相等吗?/chuer/201203/244.shtml。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加深对光学成像的理解。
实验仪器,光源、平面镜、白纸、刻度尺。
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指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成像过程。
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会以与入射光线相等的角度反射出去。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位置,使其与平面镜垂直。
2. 在光源的正前方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成像屏。
3. 将平面镜放置在光源和成像屏之间,调整平面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成像屏处于同一直线上。
4. 在平面镜前方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支笔或一本书,观察在成像屏上的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成像屏上出现了物体的倒立成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与其成像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成像与物体之间呈现左右对称关系。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另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成像的位置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位置与物体与镜之间的距离有关,符合成像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是光学成像的基础,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应用光学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加深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对光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的意义: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通过亲自操作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光学成像的规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应用光学成像的知识,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激发我们对光学成像的兴趣,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 正确的,并且得出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平面
5
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结论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平面 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验 结果表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的 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对称,当平面 镜转动时像也会随之转动。此外,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像的 形状和大小。这些规律对于指导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平面镜具 有重要的意义
O
移动速度过快而难以观察
W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时
应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或
激光测距仪,并确保测量方法正确
T
在实验过程中
应注意安全,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品
放在平面镜前方,以免受伤
8
实验中的困难与解 决办法
实验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1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观察像的清晰度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光线太暗或平面镜不够清洁所 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调整光源的位置或增加光照强度,同时确保平面镜的清洁度
用测量尺测量平面镜到物体的距离和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转动平面镜:观察像的变化,并记录下不同角 度下的像的位置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 论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 数据测量,我们 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 这是因为物体和像在同一直线上,而这条直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干净的平 面镜,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其次,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和 位置,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要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正确的结论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了解平面镜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是通过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并聚焦到一个特定位置的实验。
平面镜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能将入射的光线反射并改变其传播方向。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三、实验器材1. 平面镜:一面为反射面,一面为透明面的镀铝平面镜。
2. 光源:如白炽灯或激光器等。
3. 物体:一张纸片或一支笔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反射面朝向实验者。
2. 将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面,调整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适中。
3. 开启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较远时,平面镜的反射光线形成的像与物体呈现相同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关系。
2. 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较近时,平面镜的反射光线形成的像与物体呈现放大的关系。
六、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平面镜成像时的关键是光线的反射。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原理,平面镜将入射光线反射,并形成一个与物体等距离但方向相反的像。
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较远时,由于像的位置与物体相同,因此像的大小与物体相同。
但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较近时,由于像的位置与物体相同,因此像的大小比物体放大。
七、实验应用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广泛。
在光学实验和光学仪器中,平面镜常用于调整光路、改变光线传播方向和形成像等。
平面镜成像实验也是深入理解平面镜的光学特性和应用的基础。
八、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平面镜成像实验,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结果证明了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并形成像的事实。
平面镜的成像也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进一步应用平面镜的原理,可以在光学仪器和实验中实现各种精确的成像和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干净和安全,以避免实验产生不正确的结果或发生意外。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完整版)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班级:姓名:同组实验者姓名: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探究物体和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 10 相同第二次15 15 相同第三次20 20 相同六、分析论证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引言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学者在物理实验中常进行的一项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效果,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并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实验装置及步骤实验装置包括平面镜、光源、像屏和尺子。
安装步骤如下:1. 将平面镜竖直地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平面镜表面光洁无刮痕。
2. 在平面镜前方固定好光源,确保光线直线射入平面镜表面。
3. 在平面镜的反射方向上放置像屏,并将像屏与平面镜的距离调整到适宜位置。
4. 用尺子测量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光从光源射入平面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并且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会将光线按照特定的规律反射出去,从而形成镜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概念:1. 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2. 虚像:平面镜所成成像为虚像,即光并未真正汇聚于某一实际位置,只是视线延伸后所在位置。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1. 光线与平面镜的交角对于光的反射轨迹和成像位置有着明显的影响。
通过调节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我们可以观察到成像位置的移动,当光线与平面镜成较小的角度时,成像位置较小;当光线与平面镜成较大的角度时,成像位置较大。
2. 成像位置与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成反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测量不同距离下的成像位置,并发现成像位置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与光的传播逆向有关。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观察,可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规律符合光的传播方式,即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按照特定的规律与介质相互作用,并形成镜像。
2. 平面镜所成成像为虚像,即只存在于视线延伸后的位置,并非真正汇聚。
实验小结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光的传播规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不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实验手段来验证光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深入理解光的传播提供了实际的经验基础。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提出问题】1、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还是实像?【猜想或假设】1、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
2、像和物体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3.像和物体的对应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所成的像是只能用眼睛观测的虚像。
【设计实验】2、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汁写上A、B、C三个字母,当墨迹未干时将纸对折,然后摊开,该实验是要探究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而所成的像只能在平面这样在纸上就有2个对称的图形,再将一块玻璃板沿纸的对折线垂直于纸面竖起放置,从玻镜中看到,其大小和位置并不能进行直接的测量,所以要通过一个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璃板前进行观察,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替镜中的像来完成该实验。
【分析和论证】从表中的测量数据可知,物体与像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所以,我们先取一块玻璃板,点燃一支蜡烛后立于玻璃板前,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一个像,如图3-1所示。
然后,拿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蜡烛与像2、在实验中,两只蜡烛的外形完全相同,从而能将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并记下两只蜡烛的位置。
这样,像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与镜面和像与镜面之完全重合,这说明了:间的关系就可通过实验得到。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再一次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评估与交流】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所需器材: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直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某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进行实验】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加深对光学成像原理的
理解。
实验仪器,平面镜、小灯泡、屏幕、尺子、白纸、蜡烛。
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光学成像的基本现象之一,当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时,根据反射定律,光线会以同样的角度反射出去,形成镜中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步骤:
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确保平面镜表面干净,无划痕。
2. 在平面镜的一侧放置小灯泡,使光线射向平面镜。
3. 在平面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调整屏幕位置,使得能够在屏幕上观察到光线
的反射。
4. 在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张白纸,以便观察光线的具体位置。
5. 点燃蜡烛,将蜡烛移动到平面镜和屏幕之间,观察蜡烛的像在屏幕上的位置。
实验结果:
1. 当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时,光线会以同样的角度反射出去,形成镜中像。
2.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且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相等。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即像与物的位置关于镜
面对称。
这一规律符合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即根据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时会以
同样的角度反射出去。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进行光学成像和光学仪器的设计。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现象,加深了我们对光学成像原理的理解。
平面镜成像是光学学习中的基础实验,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规律,还可以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光学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_2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在平面镜成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所成像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平面镜成像实验演示器一套(围棋棋子两枚, 玻璃板一块, 三角板一付, 有无记号玻璃板支架各一对)、白纸
四、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1、如图, 在白纸上画一直线, 用没有记号的支架将玻璃板放置这直线上, 与之重合, 并用三角板检查玻璃板是否与桌面垂直;在玻璃板前放一枚棋子(位置为A), 从玻璃板前观察棋子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 并试作用书或别的物体作做光屏去接收这个像, 能接收吗?说明了什么?
2.用另一枚棋子在玻璃板后移动, 直到与之前棋子所成的像重合(位置为B), 取下玻璃板将A.B两点用直线连接, 观察AB连线与玻璃所在直线有何关系?测出棋子A.像B到玻璃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两次并记录。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立的像, 像和物大小, 左右;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且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是以为轴的对称图形。
例:一个身高为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此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为______ m,他与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指导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家庭用的普通“镜子”就是平面镜,体验和感受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
三、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四、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和物左右相反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