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和尺子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6.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体积推测物体的密度等。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尺子和容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容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的初始质量。
6.倒入足够的水,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容器中的总质量。
7.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8.计算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9.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或者根据密度推测物体的成分等。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砝码等)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的支架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必做实验记录单

北师大版(物理)
八
年
级
上
册
实
验
报
告
单
实验时间: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5-1-10
一、必做实验目录
1.如何准确判断物体或环境温度的高低。
(演示实验)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演示实验)
3.探究不同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演示实验)
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分组实验)
5.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演示实验)
6.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分组实验)
7.探究—物质的密度(分组实验)
8.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演示实验)
9.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分组实验)
10.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演示实验)
11.光线传播的特点(演示实验)
12.光的反射定律(分组实验)
1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组实验)
1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演示实验)
二、选做实验目录
1.物质的分类
2.固体冰块的熔化
3.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探究液化发生的条件
6.观察升华现象的特点
7.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8.如何选取参照物
9.测量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
10.产生声音的条件
11.声音传播所需要的条件
12.探究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3.减弱噪音的途径
14.物体的颜色。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262ce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1.png)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第一篇: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 2 个(规格相同),钩码 2 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2.记录数据:手的拉力F /N 钩码受到的重力G /N A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1 /N B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2 /N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 5 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 5 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质量 m/ kg重力 G/ NG /m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物理实验报告册八年级彭原初中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2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8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9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0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长度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光的反射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器材:光的反射实验器实验步骤:1.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1)将固定光屏的支架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激光笔插入笔套卡在光屏左上角;(3)让一束光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前后转动平面F,观察当平面F和平面E在(同一/不同)平面内时,能看到反射光线。
(4)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两侧)。
结论: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同侧/两侧)。
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将激光笔对准平面镜按一定的角度照射(入射点为光盘中心),记录相关数据,完成实验表格:次数入射角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1 3002 4503 600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巩固练习: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2.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3.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A.镜面反射B.漫反射C.不发生反射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二、填空题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两种现象都遵守/不遵守反射定律。
2.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反射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三、作图题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单

八年物理(上)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并会读数。
实验器材:刻度尺、长方体木块。
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量程二观:分度值三观:零刻度线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会读数,同时学会用停表,知道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直尺。
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刻度尺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停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三、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二)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三)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四)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五)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六)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本次实验报告单将详细记录八年级物理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关于力、光、电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一:力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力的作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木板和一本厚重的书。
2. 将木板放在桌子上,将书放在木板上。
3. 用手推动木板,观察书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当我们用手推动木板时,书也会随之运动。
当我们用力推动木板时,书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我们用力减小或停止推动木板时,书的运动也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我们施加力时,物体会加速运动;当我们减小或停止施加力时,物体的运动也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黑暗的房间和一个小孔。
2. 将小孔放在房间的一面墙上。
3. 在小孔的对面放置一个白纸。
实验结果:当我们在黑暗的房间中通过小孔照射光线时,我们可以在对面的白纸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这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线从一个点发出,沿直线传播到达其他地方。
实验三:电路的搭建实验目的:学习电路的搭建和电流的流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电池、导线和一个灯泡。
2. 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3. 将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果:当我们将电路搭建完成后,灯泡会亮起。
这说明电流在电路中流动。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流是由正极到负极的方向流动的。
当电路完整连接时,电流就会流动,使灯泡亮起。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的作用、光的传播和电路的搭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将结果填入表格。
④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将结果填入表格。
实验记录:
入射角I
反射角r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天平两边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此时天平横梁两边保持平衡
(3)把泥土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里加(或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结论:
平均速度v=s/t。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2)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泥土的质量约为
实验结论:
盐水的密度ρ=(m1-m2)÷V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测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皮尺和秒表.发令枪
实验步骤:
1、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总位移s;
2、发令枪响,起跑、开始计时;
3、跑到终点,计时结束;总时间t;
4、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v=s/t。
5、多次重复上述1-4步,求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器材:烧杯.适量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根据记录数据在右图上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变化的曲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
温度/0C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宽。硬币的直径。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小石快.小泥土砝码盒子..
(3)用刻尺测量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二者距离的大小相等。
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找出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笔,直尺,量角器,笔
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平放在桌上,在纸板上作一条与底边垂直的虚线ON,然后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90
92
94
96
98
98
98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量筒
实验步骤:
1.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V
3.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