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现代通信网络系统
现代通信系统概论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信道
噪声源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解 密 器
信 宿
同步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模型
2024/6/26
2021
8
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基带
信
信号
源
形成
器
信道
接收 滤波
器
抽 样 判 决
信 宿
噪声源
cp
图1-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基带信号形成器:包括编码器、加密器以及波形 变换等;
发
接
发
接
送
收
送
收
设
设
设
设
备
备
备
备
(a)串序传输
(b)并序传输
图1-7 串序和并序传输方式
2024/6/26
2021
14
3. 按通信网络形式分 通信的网络形式通常可分为三种:两点间直通方
式、分支方式和交换方式,
终端A (a)
转接站
终端B
终端 终端 终端 ... 终端
A
B
C
N
(b)
终端A 终端B 终端C
第一章 现代通信系统概论
1.1 通信的定义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1.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024/6/26
2021
1
课程描述
导航、遥控遥测等军用尖端技术和包括数字电话、广 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多媒体宽带网等现代民用技术。
通信在过去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方面来研究。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 字通信方式在许多领域已逐步取带模拟通信方式,成为 通信的主流,也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 new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专用网的分类就更多了, 如各个部门行 业, 按其自身信息技术的需求而建设的网, 如气象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各银行组建 的金融网, 大型工矿企业控制网、监控网等 等。 不管以上网络如何组成, 都是基于光纤 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及 移动通信系统等几种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
38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如:
气象网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 统等组成的。 金融网虽然终端为计算机, 实质为计算机 网络, 其组成还是以上的通信系统。 在交通方面, 正在发展智能交通, 其实质 就是组成交通信息管理网, 信息传输也是 以上几大系统组合而成的。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 环型网
如果通信网各节点被连接成闭合的 环路,则称为环型网。 • 总线型网 总线型网把所有的节点连接在同一 总线上,是一种通路共享的结构。 • 复合型网
复合型网是由网状网和星型网复合 而成的网络。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a) 网状网
(b) 星型网
(c) 复合型网
(d) 环型网
邻接的传输链路一起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
通信网,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电路交换(TST)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分组交换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C B 用户终端 1 5 干线 用户线 A 7 节点 4 电路
链路 3 用户线 E
D
6
F
通信网一般组成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电路 电路是通信者两点间实现信号双向 传输的两条传输信道的组合,以提供一 个完整的通信过程。
现代通信网(1)

2024/7/5
28
B-ISDN网 此种网络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它的用户传输 速率一般大于2 Mb/s, 所谓宽带综合业务是指高比特 率的、宽频带的视频信号业务,如可视电话、会议电
视、监控图像、有线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业务以及 高速数据业务等。
B-ISDN是基于宽带ATM交换为基础构建的现代 信息网络。 现在大、中城市都已建立了ATM网,它 实现端到端多媒体数字业务的传输与交换。其特点主 要表现为:网络本身与业务无关,它可为不同业务分 配不同的带宽,并可实现与其他网络互连互通。
2024/7/5
29
2024/7/5
3
图 星型网
2. 网型网 任意节点间都有线相连接, 如图所示。 以上连接属于全连通方式, 在实际的组网中根据 实际情况从经济效益考虑, 可组成不全连通方式而形 成网孔型网, 这种网在实际通信组网中的大区一级干 线网以及市话网中大量采用。 3. 环型网 这是一种首尾相接的闭合网络, 如图所示。这种 网结构简单, 而且有自愈功能, 现在的SDH光传输系统 组网中经常采用, 组成自愈保护环网, 其稳定性较高。
2024/7/5
1
由通信网的定义可看出, 从物理结构或从硬件设
施方面去看, 它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及传输链路三
大要素组成。
这里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电话机、 PC机、 移动
终端、手机和各种数字传输终端设备, 如PDH光端机、
SDH光端机等。
交换节点包括程控交换机、分组交换机、ATM交
换机、移动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关、交叉连
2024/7/5
23
CP E
CP E
接入网 交换网 传送网
交换网 接入网
图 接入网在整个通信网中的位置
网络通信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与施工要点控制实用手册1_百概要

制实用手册网络通信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与施工要点控制实用手册作者:李劲松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5月出版册数规格:全四卷 16开精装46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现代通信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现代通信网络工程技术概论第二章超短波通信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卫星通信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五章电信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六章数据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七章计算机通信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八章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制实用手册第二篇 CDMA20001X 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 CDMA20001X 系统概述第二章 CDMA20001X 引入的关键技术第三章 CDMA20001X 数据业务呼叫处理工程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CDMA20001X 网络规划标准图集图解第五章 CDMA20001X 无线网络优化图集图解第六章 CDMA20001X 数据业务网络优化标准图集图解第七章 3G 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标准图集图解第三篇 TDTD—— SCDMA 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 3G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第二章 TDTD—— SCDMA 网络结构标准图集图解第三章 TDTD—— SCDMA 物理层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 TDTD—— SCDMA 空中接口协议第五章 TDTD—— SCDMA 系统通信事件标准图集图解第六章 TDSCDMA 智能天线技术标准图集图解第七章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标准图集图解第八章 TDTD—— SCDMA 系统干扰共存标准图集图解第九章 TDTD—— SCDMA 未来演进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篇 WCDMA 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 WCDMA 无线网络规划第二章 WCDMA 技术特点制实用手册第三章 WCDMA 无线网络结构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 WCDMA 无线网络的容量及演进图集图解第五章 WCDMA 和 GSM /CDMA 网络规划的区别和联系第六章无线传播理论与重要的网络规划设计标准图集图解第五篇 GSM 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 GSM 网络优化概述第二章 GSM 网络系统结构标准图集图解第三章 GSM 无线通信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 GSM 网络规划标准图集图解第五章 GSM 网络信令与协议标准图集图解第六章 GSM 通信事件标准图集图解第七章移动通信基站维护与优化标准图集图解第八章 GSM 参数调整标准图集图解第九章双频网络优化标准图集图解第六篇 IP 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 IP 接入技术一般原理第二章 PPP 协议第三章 AAA 协议第四章 L2TP 隧道协议第五章 ADSL 宽带 IP 接入第六章 IPSec 安全协议制实用手册第七章 IP 数据流旁路技术第八章 PPPoE 在宽带接入网中的应用第七篇短距离网络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网络概述第二章蓝牙网络标准图集图解第三章移动自组织 (AdHoc网络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超宽带 (uWB无线技术标准图集图解第八篇网络通信新技术图集图解第一章通信网络概论第二章通信网络新技术标准图集图解第三章通信网络协议及其体系结构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电话网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五章 x.25分组交换网标准图集图解第六章帧中继网标准图集图解第七章 ATM 通信网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八章 SDN 综合业务薮字网设计安装标准图集图解第九章因特网标准图集图解第九篇网络通信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标准图集图解第一章网络系统集成概论第二章网络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标准图集图解制实用手册第三章以太网技术标准图集图解第四章网络体系结构与 TCP /IP 网络协议标准图集图解第五章网络通信传输介质标准图集图解第六章网络通信设备标准图集图解第七章网络资源设备标准图集图解第十篇下一代网络通信工程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一章虚拟局域网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二章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三章信道共享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四章传统局域网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五章现代局域网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六章广域网与路由技术施工要点控制第七章网络互连技术施工要点控制。
现代通信网概论重点

现代通信网概论重点.通信网通信系统特指使用光信号或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系统。
通信网是通信系统的一种形式。
克服时间、空间的障碍,有效而可靠地传递信息是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
通信网定义: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约定信令和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构成要素软件设施: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硬件设施: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等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
传送网:负责按需为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之间的互连分配电路,在这些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通道。
.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主要的传送网有PDH(准)、SDH/SONET(同步光纤网)和光传送网(OTN)。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行管理等功能。
包括:信令网(实现节点间的信令的的传输和转接)、同步网(实现设备间的信号时钟同步)、管理网(提高全网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全网资源)。
传送网传输介质分类:有线介质(导向)和无线介质(非导向)。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采用复用技术的原因:为了有效利用传输介质带宽,在传输介质上常采用复用技术。
即一条物理介质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
主要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
SDH主要有如下三个优点:1) 统一的接口标准2) 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3)强大的网管功能VC的含义:为使STM净负荷区可以承载各种引入了虚容SDH速率的同步或异步业务信息,的实体称为通道。
VCVC结构,一般将传送器任何上层业务信息必须先装入一个满足其容量净负荷区,通STMVC,然后才能装入要求的(Container)由信息净负荷网络传输。
现代通信网概论

1.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链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xiéyì)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信令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xiétóng)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
3.3g的标准(biāozhǔ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的各种业务相互兼容、具有高服务质量;与全球范围(fànwéi)内使用的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shí hou)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kb/s,室外步行环境:384kb/s,室外环境:2Mb/s)的要求。
4.电话交换机组成结构硬件:话路子系统——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数字中继、模拟中继、信令设备、交换网络等设备控制子系统——处理机系统、储存器、外围设备和和远端接口等部件软件:运行软件又称联机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根据功能不同,运行软件系统又可分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
呼叫处理程序用于控制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呼叫处理程序包括用户扫描、信令扫描、数字分析、路由选择、通路选择、输出驱动等功能块。
5.移动通信多址方式有哪些频分多址方式(FDMA)、时分多址方式(TDMA)、空分多种方式(SDMA)、码分多址方式(CDMA)6.TMN中英文及五大管理功能电信管理网(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账务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现代通信网

通信网:多个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
功能:信息传输,寻址和路由,差错控制,网络管理。
通信网的组成:信源----调制解调系统------信道-----解调接收系统-----信宿信源:即信息源,是发出信息的基本设施。
信宿:受信者,是信息的传输介质。
信道:传输介质。
调制发射系统:任务是将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调制成适合在给定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然后通过发射系统发射出去。
解调接受系统:基本任务刚好和调制发射系统相反,他是将信道传输中带有噪声和干扰的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交给信宿。
通信网在硬件上组成:1终端设备2传输设备及链路3交换设备。
分类:功能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信令,同步,管理)范围划分—本地网,长途网和国际网(或者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网的基本拓扑结构有:总体形,星形,树形,环形,网形和复合形电话通信网的组成:用户环路,节点设备,中继链路。
本地网: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的网络。
由若个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采用两级基本结构,汇接局+端局组成。
长途电话网{国内长途(各城市),国际长途(各国)}信令系统是电话通信网的连接的建立,保持和释放。
分类:1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换机之间)2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3模拟信令和数字信令NO.7信令广泛用于电话王(PSTN)、ISDN网、智能网(IN)、GSM网中。
是公共信道信令。
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信令链路组成。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N-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多址方式: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
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
PCU:分组控制单元。
CDMA:码分多址高速移动环境144kbit/s,室外步行环境384,室内环境2MWiMAX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
现代通信网

第一章现代通信网概述1.现代通信网的两个重要特点:数字化、业务的多样化;2.通信网的组成: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信宿;3.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方向即六化: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4.三网合一: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第二章数字程控交换系统1.电话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组成:数字程控交换机、传输链路设备、终端设备;2.电话网等级结构:国际网、长途网、本地网;3.长途两级网的等级结构:省际平面、省内平面;长途网演变情况:由四级向两极过渡,然后向无级网和动态网过渡;4.电话网的路由(概念):迂回路由:多个路由可以选择时,第一个忙时,迂回到第二个、第三个,称第一个路由为迂回路由;基干路由:构成网络基干结构的路由;高效路由:路由上的电路群没有呼损指标要求;低呼损路由:电路群的呼损低于所规定的标准;5.用户电路的基本功能:馈电功能(馈电电压-48V,馈电电流20~50mA)、过压保护功能、振铃控制功能、监视功能、编译码功能、2/4线转换功能、测试功能;6.时分复用PCM信号形成(注意速率变化):300~3400Hz语音信号经过带限滤波,8000次/s抽样,形成PAM信号,依幅度编码形成PCM信号。
基带信号速率:64kb/s。
N个时隙的码元速率:N*64kb/s.在CEPT系统中,速率:2.048Mb/s。
7.CCITT等级制度TD PCM系统一次群速度:2.048Mb/s,二次群:8.488Mb/s,三次群:34.368Mb/s;8.时分交换T型交换器:采用缓冲器暂存话音数字信号,并控制写入出实现时隙交换;空分交换s型交换器;9.数字中继器是数字交换网络与PCM数字中继器之间的接口设备;数字中继的主要功能:时钟提取、码型变换、帧同步、复帧同步;码型变换是将数字中继线上传送的HDB3码转换成程控交换机内使用的NRZ码;帧定位解决两个局间的正常数据传输和交换问题;10.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划分(图):运行软件系统、支援软件系统;11.信令(概念):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
现代通信网-通信网络概论

1.4.3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是一个定义及其宽松的术语,一般 泛指采用了比目前的网络更为先进技术或 能够提供更先进业务的网络。
NGN的主要特征
(1)基于分组传输; (2)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呼叫与会晤、应用与服务分离; (3)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并提供开放接口; (4)支持广泛的业务,包括实时/流/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 (5)具有端到端透明传递的宽带能力; (6)与现有传统网络互通; (7)具有通用移动性,即允许用户作为单个人始终如一地使
设置,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中一切可以 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实现。
后三种网络又统一称为支撑网,
2.按业务类型划分
(1)电话网—传输电话业务的网络,交换方 式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2)电报网—传输电报业务的网络; (3)传真网—传输传真业务的网络; (4)广播电视网—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网络; (5)数据通信网—传输数据业务的网络,交
用和管理其业务,而不管采用什么接入技术; (8)提供用户自由选择业务提供商的功能。
2.信道编码
1.2.2 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控制可分为三种方式: 差错重发(自动请求重发ARQ) 前向纠错(FEC) 混合纠错方式(FEC+ARQ)
(1)差错重发
差错重发又称为自动请求重发(ARQ),它是指发 送端信源送出信息序列,一方面经编码器编码由发 送机送入信道,另一方面把它存入存储器以备重传。
3~30GHz 10~1cm
30~300GHz 10~1mm
105~107GHz 3~0.03m
传输介质
有线线对 极长波无线电
有线线对 超长波无线电
现代通信技术-完整版151页ppt课件

1.1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如图1.1 所示,点与点之间建立的通信系统的 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 反变换器及信宿6个部分。
.
.
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把待传送的信息和在信道上传 送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
传输链路: 传输链路是连接源点和终点的媒介和通路
信源 信源 信道 编码 编码
调制 器
信道
解调 器
信道 信源 信宿 译码 译码
发端定时同 步
噪声
收端定时同 步
图1-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3)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 容易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 便于实现综合业务数字网 便于加密 适于集成化、智能化
.
(3)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现代通信技术
.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纪越峰 等,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北京邮电 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李文海,现代通信技术(上、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4月 郭梯云 等,移动通信(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5年
樊昌信 通信原理(第5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
.tw/~cnyang/download.htm
.
目录
第一篇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
第1章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
第二篇 信息应用技术
第2章 通信业务 第3章 通信终端
第三篇 业务网技术
第4章 业务网技术基础 第5章 电话网技术 第6章 数据网技术 第7章 IP网技术
.
目录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第1章通信网络概述1.1 通信网基本概念学习要点:1.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概念2.了解通信系统基本模型3.了解通信网模型一.基本概念1.通信: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2.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对接收者而言事先不知道的内容。
3.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
如语音、图像、文字等。
4.通信系统:完成信息传递所需的通信设备和线路的集合体。
二.通信系统基本模型包括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等六个部分。
123.信道:信号传输媒介。
一般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如短波、微波、卫星等通信方式);有线信道: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如电缆、光缆等)。
4.反变换器:把从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5.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
6.噪声源:不是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客观存在。
三.通信网基本概念网络:由一系列节点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组成的组织或系统。
通信网: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送和交换的网络。
节点:在通信网中指的是交换点,完成接续和信息交换任务。
传输链路:连接终端与交换点或交换节点之间的线路……信道。
用户终端……信源和信宿,对电话机而言还包括了变换器和反变换器;最简单的电话通信网如下:学习要点:1.熟悉通信网的基本结构2.掌握通信网的构成一.通信网的基本结构1.按用户间的互连方式分:①直接互连网(完全互连网)所有用户之间都有链路直接连接,任何两个用户都可以直接通信;②转接互连网(不完全互连网)设有一个转接中心,所有用户只与转接中心直接连通。
2.按照拓扑结构分有六种基本结构形式:①网型网——网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均有线路相连。
如果有N个节点,则需要N(N-1)/2条传输链路。
优点:冗余度较大,稳定性较好;缺点:传输链路多,线路利用率低,经济性较差。
②星型网——将一个节点作为辐射点,该点与其他节点均有线路相连。
具有N个节点的星型网至少需要N-1条传输链路。
现代通信网资料1

现代通信网资料11.1 现代通信网基础通信的差不多形式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信息的通道,实现信息的传输。
1.1.1 通信系统差不多组成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信宿。
1.1.2 通信网络构成要素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和谐配合来完成。
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接入、交换和传输等差不多功能。
软件部分包括信令、协议、操纵、治理、资费制度、编码方案等。
它们要紧完成通信网的操纵、治理、运营和爱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以下重点介绍通信网的硬件构成。
1) 终端节点要紧功能:(1) 用户信息的处理。
(2) 信令信息的处理。
2) 交换节点交换节点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其要紧功能有: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功能;交换功能;信令功能;其他操纵功能。
3) 业务节点其要紧功能是: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业务的执行和操纵。
实现对交换节点呼叫建立的操纵。
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有差异的服务。
4) 传输系统传输系统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
通常传输系统的硬件组成应包括:线路接口设备、传输媒介、交叉连接设备等。
目标:提高物理线路的使用效率。
1.1.3 通信网组网结构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1.1.7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1.通信网的分层体系结构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点:①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
②分层的体系结构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
③分层的体系结构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
④分层的体系结构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屏蔽内部实现细节。
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协议是指位于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与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通信时所使用的规那么和约定的集合。
通信协议要紧包含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规定协议的数据格式;语义包括和谐和错误处理的操纵信息;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操纵。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单性和开放性。TCP/IP 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了异构网络之间应基于网络层实现互连的思想。 11.请各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工作在 OSI 七层协议第一层的设备有什么,第二层的设备有什 么。
第一层设备如 HUB,第二层设备如以太交换机。
12.OSI 的七层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其对应的数据格式分别是 怎样的?这两层的功能和数据格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对交换技术的分类主要依据哪些因素?并以电路交换方式为例进行分析。 交换技术的分类可根据:资源复用方式采用静态复用还是动态复用?是否建立连接?
是否进行资源预留?来进行定义和分类。电路交换 CS(Circuit Switching)采用静态复用、 面向连接、不进行资源预留的方式,通过的方式进行比特流的传送。
2.从功能上看,现代通信网分为哪几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协 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 撑网。业务网是直接面向用户,给用户提供通信业务的网络,而传送网、支撑网则是为业务 网服务的,业务网可以看作传送网和支撑网的用户。
7.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第 N 层协议实体包含几部分内容?画出对等层之间 的通信过程。
现代通信网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主要原因: 1) 可以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网络功能越来越复杂,在单一模块中实现全部功能过 于复杂,也不可能。每一层在其下面一层提供的功能之上构建,则简化了系统设计。 2) 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采用哪个层次的设 备实现相应层次的互连。 3) 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层次之间的独立性和良好的接口设计,使得下层设施的更 新升级不会对上层业务产生影响,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4) 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分层思想的精髓要开放,任何制造商的产品只要 遵循接口标准设计,就可以在网上运行,这打破了以往专用设备的易于形成垄断性的缺点。 另外,制造商可以分工制造不同层次的设备。 第 N 层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语法:定义协议的数据格式,即用户数据与控 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2) 语义:进行协调和错误处理的控制信息,即需要发出的控制信息, 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3) 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即详细说明事件进行的顺 序。 对等层间通信过程: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系统导论(赵明忠)-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2. 长途电话是由长途交换中心、 长途线路和长途中继
线构成的, 其功能是疏通本地网之间的电话业务。 四级长途网络如图1-12所示。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C1 C2 C3 C
4
图 1-12 长途电话三级网结构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1.6.3 数据网 1. 数据通信通常是指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2.
传输差错率是指衡量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一种主要 指标, 通常有两种定义:
(1) 码元差错率PeB定义为发生差错的码元数与传输 码元总数之比, 有时简称误码率。
(2) 比特差错率Peb定义为传错的比特数与总比特数 之比, 简称误比特率。 用二元码传输时PeB=Peb; 而用M 元码传输时, 两者不等。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2. 从以上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描述中, 已经明显地突 出了两种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1.5
1.5.1 1. 终端设备的功能有三个: (1)将待传送的信息和在传输链路上传送的信
号进行相互转换。 (2) 将信号与传输链路相匹配, 这将由信号处理设
备完成。 (3) 信令的产生和识别, 即用来产生和识别网内所
输, 对用户不加任何限制。 3. 可靠性对通信网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可靠性不高的网
会经常出现故障乃至中断通信, 这样的网是不能用的。 对电话通信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1) 接续质量。 (2) 传输质量。 (3) 稳定质量。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1.6
1.6.1 现代通信网的分类有很多种, 按照功能、 作用、
第一章 通信系统及通信网 OSI参考模型由七个层次组成, 如图1-13所示。
通信网络PPT课件

邮政通信技术及邮政通信网的发展
• 邮政通信技术不断进步
–邮政运输手段的现代化。 –邮政通信生产作业处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邮政信息网的建设和发展。
• 加强对邮政通信网的动态管理
–邮政通信网的管理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之处 –实现通信网动态管理的途径
• 加强邮政通信网建设
–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图 – 移动通信网的结构图
• 数据通信网数பைடு நூலகம்
–据通信网是为提供数据业务而组成的电信网。 –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图 – IP电话网结构图
第三节 电信通信网络的发展
一、我国公用电信通信网的发展现状 二、电信通信网技术的发展 三、电信网发展趋势
我国公用电信通信网的发展现状
• 固定电话交换网 中国交换机增长趋势图 • 接入网 • 光纤通信网络 • 移动通信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图 • 数据通信 中国因特网用户发展趋势图
• 网络组织方式 –邮区中心局体制 –邮政通信网示意图
• 网络分级和分类 –分级:全国干线网,省网,邮区运递网 –分类(按照传递速度):快件网,普件网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构成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存 储信息的智能网络。它由物理网络和软件系统两大 部分组成。
• 邮政综合网的物理结构
电信通信网技术的发展
• 数字化--在通信网上全面使用数字通信技术,包括数 字传输、数字交换和数字终端等。
• 综合化--把不同的业务综合在一个数字通信网上传 送,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信息通信服务。
• 宽带化--宽带化是针对通信网的网络容量和传输处理 能力而言的。
• 智能化--在通信网中更多地引入智能因素建立智能 网。
• 功能层次: – 邮政通信网包括物理网络、业务规范和运行控制体系三大部 分。 • 物理网络是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 • 业务规范是生产运行的规范 • 运行控制体系则实施运行监控和指挥调度,以保证全网可 靠运行,确保邮政生产的畅通无阻。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理论(李白萍)-第1章

第1章 通信系统导论
在接收端恢复信号时, 首先对其进行抽样判决, 才能 确定是“1”码还是“0”码, 并再生“1”、 “0”码的波 形。 因此, 只要不影响判决的正确性, 即使波形有失真 也不会影响再生后的信号波形。 而在模拟通信中, 当模拟 信号叠加上噪声后, 即使噪声很小, 也很难消除它。
第1章 通信系统导论
第1章 通信系统导论
图 1.3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1章 通信系统导论
由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信息序列, 它被传送到信道编码器。 信道编码器的目的是在二进制信 息序列中以受控的方式引入一些冗余, 以便于在接收机中 用来克服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所遭受的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因此, 所增加的冗余是用来提高接收数据的可靠 性以及改善接收信号的逼真度的。 实际上, 信息序列中的 冗余有助于接收机译出期望的信息序列。
数字通信抗噪声性能好还表现在微波中继通信时, 它可 以消除噪声积累。 这是因为数字信号在每次再生后, 只要 不发生错码, 它仍然像信源中发出的信号一样, 没有噪声叠 加在上面。 因此中继站再多, 数字通信仍具有良好的通信 质量。 而模拟通信中继时, 只能增加信号能量(对信号放 大), 却不能消除噪声。
第1章 通信系统导论
以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这种最简单的通信方式为例, 说明 通信系统所包括的最基本的部分。 讲话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消息的一种方式, 发话人是消息的来源, 称为信源; 语音通 过空气传到对方, 而传递消息的媒质称为信道, 信道中一定 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 听话者听到后获得消息, 是消息的 归宿, 称为信宿。 这样就完成了消息的传递, 也就构成了 最简单的通信系统, 这个过程如图1.1所示。
(2) 对同步要求高, 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在数字通信中, 要准确地恢复信号, 必须要求收端和发端保持严格同步, 因此 数字通信系统及设备一般都比较复杂, 体积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1
.
.
.
.
.
.
.
.
.
.
.
.
n
m
n
m
➢ 电话网络的演进
1890年前后的电话网络,通过手工操作来完 成交换,建立呼叫的整个过程可能要求若干个接 线员完成。每响应一次呼叫,就必须为双方建立 一条电路连接,接线员通过改变连接进行电路交 换。接线员后来被机械交换机替代,100年后, 电子交换机替代了机械交换机。
➢ 电话网络的演进
从1980年开始,电话网络的传输链路开 始使用光纤链路,主干网络使用同步光纤 网络(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SONET)。当今主干网最通用的链路是 OC-3、OC-12、OC-48,OC-192链路 也开始投入使用。使用波分复用技术,一 条单独的光纤可以携带100个OC-192的 链路,速率达到1Tbps。
➢ 通信网络的定义
通信网络是把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通信终 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 应的软件,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 统。
从用户的角度看,通信网络是一个透明的 通信传输机构。
➢现有几种主要的通信网络
– 电信网络(电话网) – 计算机网络 – 有线电视网络 – 无线网络
1.2 电话网络的演进与反思
➢ 100多年来,电话网络尽管在数字化、光纤化、综 合业务等方面有所创新,其语音质量不断提高、服 务更加可靠、价格也稳定下降,但总体感觉这些改 进是缓慢、累积与不明显的。
➢ 电话网络技术的反思
➢ 电话网络不适宜于数据传输(数据包长度不定,固 定带宽电路不能灵活适配);
➢ 在传送短数据包时效率低下(为传送此数据包,须 先建立连接,随后需拆除连接)。
➢ 电话网络的演进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电话网络中的每个终端通过 低速专用链路访问当地交换机,交换机之间通过主 干相联。主干线为高速链路,通过复用可以同时传 输多路语音会话,复用技术产生。20世纪后期,电 话网络主干链路被分为不同层次的逻辑信道,如北 美地区的信道为DS1、…DS4等,传输速率从 1.544Mbps到274.176Mbps不等。
➢ 电话网络的演进
1990年后的电话网络一个主要的技术创新是通 过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据网)将语音和数据信号集 成起来,实现多媒体通信。传输线路可以是模拟的 或数据的。
目前出现一种替代ISDN的新技术为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 数字用户线路)。
➢ 电话网络的演进
1988年前后的电话网络,电话端到交换机之间是 模拟信号,交换机之间是数字信号,使用电子交换 机及CCS交换控制信息。
CCS:Common Channel Signaling,公共信道 信令。主要功能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语音传输中分 离。CCS是一种数据通信网络,功能分离有利于通 信商提供新的服务,如呼叫等待、呼叫转移、呼叫 返回等。
➢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20世纪60年代开始,针对多台计算机相连, 提出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其传输过程是 源节点向目的节点不断发分组,一个节点接收 到分组,将检查路由表,并判断使用哪个链路 发送该分组。
➢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 多路访问的连接方法,如以太网,大大降 低了局域网中计算机互连的成本,也大大 降低了访问广域网的费用。
➢ 电话网络的技术创新
电话网络演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
➢ 电路交换 ➢ 复用技术 ➢ 数字化处理 ➢ 呼叫控制与语音传输相分离 ➢ 光纤链路 ➢ 综合业务集成等
➢ 电话网络技术的反思
➢ 电话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面向连接,即在传送 信号之前,必须先通过信令建立连接;它所承载的 业务是固定速率的端到端连接,其延迟等于电路的 传播延迟;固定路径,固定带宽,固定时延,以电 话连接64kb/s为基础;
➢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20世纪80年代初,IBM公司开发了另一种 多路访问方法,叫令牌环(token ring),网络 中计算机共享环,如何访问是由令牌传递协议进 行控制的。
➢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计算机之间并未通信, 直到1969年RS-232-C计算机串口通信标准的实行。 该标准规定一次传输8比特的字符,并通过时间间隔分 开。串行线路的距离与速率都是受到限制的。
➢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20世纪70年代同步传输标准增加了传输速率与 传输链路的有效距离。该标准采用同步数据链路控 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SDLC)协 议,SDLC将数据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成一个一个分 组,分组头部(H)包含的前导码包括接收者的时 钟,通过自同步的编码比特保持相位一致。接收者 通过CRC进行错误检测。SDLC避免了RS-232-C中 连续字符的空白间隔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第一部分:现代通信网络系统
Electric & Information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1.1 概述
➢ 通信网络的作用
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的一些重要 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 以通信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要 依靠通信网络,因此实现信息化离不开完善的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 重要基础。
➢ 由于固定路径,当路径出现拥塞或破坏时,通信将 中断,需重新建立连接。
➢ 网络的“智能体”放在昂贵的交换机中,网络设备 复杂,而终端设备(如电话机)简单,功能很少, 引入新的服务就需要改变网络基础设施,这种改变 既缓慢又昂贵,需要精心考虑和计划,导致电话网 络技术进展缓慢。
1.3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与反思
➢ 电话网络的演进
1876年,Bell发明了电话。此时的电话网络传输 线路是模拟的,在用户之间通信采用两两简单互联。 如果有n个用户,则需布n(n-1)/2根电话线。
➢ 电话网络的演进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布线数目呈几何级数增长, 导致交换技术的出现。由于用户分布在不同区域,将 某区域用户汇接到端局交换机,形成了多端局交换机 网络。